首页 优秀范文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8 20:48:17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第1篇

高悬的深衣、竹简上的一句心经……这个申城史上最热夏天,有了喜玛拉雅“汉唐雅集”文化展,而有了别样的气息。汉唐距离我们,已有千年,展览源自一个朴素的念头:既然我们的耳朵已经接受了《百家讲坛》的洗礼,那我们心向往之的国学,就不该再停留于字里行间。

此次展览的中心,是汉唐的生活美学,作为一种实践美学的范式,它真真是值得、并且能够为我们所亲近、体验的。西方人相信:忘记生活世界,终将被生活世界所遗忘。这个夏天,就让我们回归那个盛世里的“生活世界”。

汉唐文化关键词

书法:隶法推汉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而我们的汉字书法更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草书即是在汉代所创。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后代的影响远远深远。楷书大家欧阳询、怀素的癫狂草书、颜真卿、柳公权的变法新意,他们的字至今仍被每一位学习书法的爱好者所临摹。

印章:印宗秦汉

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被统称为汉印,其文字的点画比秦篆来得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上一改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汉“将军印”和“满白文”,唐门的布局方正平直,没有之前那些印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到了隋唐时期,由于简牍已退出使用,印章不再受面积所限,印体变大,并出现了新的印章门类鉴藏印和斋馆印。

服饰:诗礼外化

如今日渐兴起的汉服热,已让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千年前的事物。的确,经历了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完善的衣冠体系正式形成,并普及到了民众,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其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到了唐,更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茶: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最早起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因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并衍生出丰富的茶文化、茶具文化。

器具用品

陶器在我国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在新时期时代开始大量出现,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一种崭新的东西。到了东汉,先人又创制了瓷器,至今China一词既是中国之意,也是瓷器的意思,其重要性和代表性不言而喻。唐代在器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造诣上达到了高度成熟。以黄、褐、绿三色为主的唐三彩陶器,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被人们视作珍品。

乐器与曲子

秦汉隋唐时期也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乐府在汉武帝时代受到十分的重视。汉代宫廷最有代表的音乐是“相和歌”,我们熟悉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这首歌曲,就被认为是相和歌的正声。唐代则是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所传的《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隋唐燕乐最为光辉灿烂,燕乐,又称宴乐,盛况空前。

最美汉服:读书人穿的衣裳

汉服,又称汉衣冠,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被称为汉装、华服。汉服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三代两汉,文物相沿,周之深衣,即汉之朝服,有《礼记》之《深衣》、《玉藻》,《仪礼》之《丧服》为佐证。

那么,汉服到底长什么样,没有照片我们有石像!汉魏石像至今存在,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风貌。可惜衣冠始终是难以保存的东西,要说文物那几乎是全都荡然不存了。好在,我们有一群有心人,从古籍中寻思,以现代人的诚意来制作,带来了改良汉服,“诗礼春秋”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这是一个为中国读书人设计服装的品牌,大分两类,一为礼服,一为常服。礼服有法服、婚服、社交礼服之分。法服者,体法备要,用于祭祀天地,祭祀先圣先贤,祭祀先祖;婚服则显明传统;社交礼服亦有别于既有之形容,另有新制。

常服则分修闲服和时服,修闲服则用于琴棋书画禅茶武等各类雅集。之所以名为“修闲”,而非“休闲”,是因为中国人的闲情逸致莫不是修身养性,发明心地。而“时服”则相对“时装”而提,它将本着中体西用的原则,领袖中国潮流。

自古以来,国人崇尚读书,求知上进。知识分子以读书人自许自不必论,天下父母谁不以读书期勉子弟?无论工农、商学兵优,凡能开卷有益,知德趋进,又何妨称其为读书人呢?在中国文化中,衣冠是诗礼外化之展现,诗的浪漫和礼的高贵也是服装追求的极致,读书人自然是诗礼精神的最佳代表。读书是国民最基本的要求,愿同天下读书人相互策进,以使读书永为国之风气,诗礼永为国之精神!

茶马古韵:一壶黑茶清凉意

尝过了红茶、绿茶、花茶、果茶,你知道黑茶吗?事实上黑茶的起源年代,可追溯到唐时茶马交易中早期。当时茶马交易茶的集散地为四川雅安和陕西的汉中,由雅安出发人措马驮抵达至少有2、3个月的路程。当时由于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互变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了发酵,产生了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茶品――黑茶。

对于喝惯了清淡绿茶的人来说,初尝这诞生于马背上的黑茶大概会觉得难以入口,但只要喝上两三回,你必然会对其独特的浓醇风味欲罢不能。如果你每到夏季,会有少气懒言、踝热乏力的现象,那么更推荐你来喝它,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这韵味谁不爱?

黑茶是些什么茶

花卷茶

安化黑茶中一个独特品质的产品,也叫千两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记载,是我们的前辈和商人通过多少年经商经验及长途运输艰难中而慢慢总结的一个紧压产品,因用花白梗原料(现代黑毛茶二级、三级偏上等原料)制作和花格篾篓包装而得名。通过几十年的不断进化,花卷茶不论是茶的叶底、汤色还是口感、香气都与原来的捆包茶有着鲜明的对比,从而受到消费者和茶叶收藏家的钟爱。

花砖茶

是以以花卷茶为基础,创制于公元1958年。花砖茶的制造沿用了花卷茶原料的配方(花白梗原料)和采用有砖边的花纹,但其制作流程已得到了完全的改变,生产产品的周期也大大缩短。因此、花砖茶品质的形成与花卷茶(千两茶)品质形成有着根本的区别。

茯茶

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中最具特色的产品,茯茶作为黑茶中的贵子,最与众不同的就在于其中具有的“金花”成分。所谓“金花”,就是在原料的加工中通过发花这么一道特殊的程序,专门在黑茶的砖块中培养一种叫做“冠突散囊菌”的冠突曲霉物质,俗称为金花。金花干嗅便具有一种黄花的淡淡的清香味道,而将带有金花这种特殊菌类的茯茶泡饮时,那种花香变融入茶汤之中,化作茶的滋味而更加醇厚微涩,清纯不粗、口感强劲。当然,金花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调节新陈代谢,起到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因其药效有如土茯苓,加上茯茶的口感特别,并以“茯”字命名,因此有人误以为茯茶中有茯苓的成分,但实则是金花的菌花香和其独特的药理作用。

书画:以形写神的奥妙

传统的中国书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要的是“绝似又绝非像物者的真通”。

向往唐式“农禅”生活

唐代有一位怀海大师,事马祖道一门下,于百丈山开堂说法二十余年,人称“百丈怀海”。大师禅风朴素自然,自身则终生劳作、耕田不辍,身体力行“农禅”生活。其名句“灵光独耀,迥脱尘根。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及名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本次汉唐展上的书画作品,就有今人作品的怀海大师偈句、诗及画像。

书画作者说汉唐书画

展上几幅极有汉唐气质的书画,均是褚大为作品。褚大为不喜甜俗,他偏爱画僧”贯休”式的绘画风格,认为其多少代表了一种汉唐之韵。

贯休是晚唐五代的画僧,“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便是他的名句;因“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而得名“得得来和尚”。贯休擅画罗汉,他所画的罗汉“其画像多作古野之貌,不类世间所传”,至今无人能及。展中画幅上的怀海,就来自于此。

当然所谓汉唐之风,最重要的还在于法度。褚师认为,书法史一般人都注重的是所谓的字体流变,甲骨文、金文、简牍、小篆、隶、行、楷、草。其实深层次地想,这些变化都是跟当时代的审美观一致的。唐人尚法所以有楷书,宋人尚艺所以有黄庭坚,时人的审美观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做着微调和平衡,我们现在看汉唐之美,也会有新的视角。

唐人励志故事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禅师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徒弟们下地劳动,并发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但岁月不饶人,转眼老禅师到了两鬓苍苍,颤颤巍巍的风烛残年。虽然体力不支,但他仍然不听众人的苦苦劝告,坚持亲自下田劳动。

有一个僧人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他趁老禅师入睡的时候,把老人下地劳动的工具偷走藏了起来,心想这下师父就不用再下田了。

老禅师醒来后发现工具不见了,又看到徒弟们面有喜色,便猜测了缘由。他便对徒弟们说:“我没有什么德行,怎么敢让别人来养着我呢?我既然发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该终生遵守。现在我没工具下地干活,违背了誓言,就只好用绝食来谢罪。”徒弟们只好赶紧把工具又放了回去。

据说百丈怀海禅师在九十四岁时,还与弟子们一起劳动。也许正是老禅师的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老规矩才能一代代传了下来。

善琏湖颖:一管妙笔甲天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国画、练书法的,心里都有一个愿望:想着能有一支好笔,一支大家口中的羊毫、狼毫当礼物就最满足了。而毛相传就是由秦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创制的。

此后,蒙恬到往湖州善琏居住,又对毛笔进行了改良,“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改制湖笔成功后,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百姓,使之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据《湖州府志》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州人,其地名善琏村。如今湖笔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除了日常使用之外,湖笔也更多地担任起成为国礼的光荣任务。

好料出好笔

即便不熟悉毛笔的人,也能说出羊毫、狼毫、兼毫这些专有名词。这是从原材料给笔进行的分类,湖笔分为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类。毫就是毛,羊毫自然是羊毛做的,制成的笔性能柔和,挥洒如意,宜写正、草、隶、篆、行各种书法及泼墨山水、写意花卉。而羊毫湖笔在选料上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必须要用杭嘉湖地区的山羊毛,而且最好是山羊胡须上的毛,因为这个部位的毛很少损伤,可以保留完整的锋颖,锋颖的好坏是决定了一枝毛笔笔头的好坏。

所说的狼毫,可不是拿狼毛做的,这里指的是黄鼠狼。狼毫笔劲健有力,宜书宜画。羊毫狼毫混合的称为兼毫,兼毫笔,刚柔相济,使起来得心应手,适用写硬毫类各体书法。紫毫则是兔毛做的,富于弹性,圆转如意,适用写中小楷书,工笔、人物画像、工业制板等。

工艺有名堂

湖笔制作从选料到成品的主要工序包括笔料、水盆、结头、装套、镶嵌、蒲墩、择笔、刻字八道,每道大工序中又有若干道小工序,可达一百二十种。善琏湖笔制作工艺精细而复杂,一支笔要做2、3个月,所谓“毫虽轻、功甚重”就是形象写照。

制作笔头的关键,是要把锋颖做好。首先把最适合做笔锋的羊毛挑选出来,一只羊身上这样的毛并不多,需要工人依靠肉眼挑选,“千万毛中选一毫”来成就。其次是水盆工序,这道工序一般由女性来承担,她们也被称为水盆娘娘。在当地的善琏湖笔厂里,技师们扔按照传承下来的古法手工制作每一支湖笔,拿酒精灯、松香来结头,做到毫毛不落:粘合剂采用的是六角菜熬成的浆糊,很值得一看。

老法师教你挑湖笔

你会听到人们用三义和四德来称赞一支好的湖笔。三义指的是精、纯、美;四德说的是笔头具有的“尖,齐、圆、健”四大特色。不过,当地的老法师会告诉你,这两个标准落实起来判断性不强,显得外行;内行人则是把肩架齐、黑子明,作为细看评价标准。一支好的毛笔,主要看锋颖的长度,锋颖越长,这个毛的质量越好,锋颖就是笔头上面颜色比较深的那一截,行家的话就叫黑子,用湖笔的话来说,就是湖颖。一支好的笔里面,顶上面绝对没有杂毛,而且使用起来抱拢不散,不分叉。而当湖颖从开始,要求笔头平齐,就叫肩架齐。

Tips:

初次使用前,要用温水浸泡1、2个小时,让笔头浆糊散去,回复柔软即可。平时用完后,最好挂在笔架上进行自然晾干,随意插在笔筒里对笔的伤害是很大的。

汉画像石:汉代生活“百科全书”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时代之一,而汉画像石就是从这片时代的沃土上生长出的一株艺术奇葩。这门古代石刻艺术,始于西汉中期,在东汉形成高潮,而在东汉末年,随着汉王朝的衰亡,画像石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衰落,直至消失。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等。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被誉为两汉时期的“百科全书”,是我国文化艺术瑰宝之一。

题材纵横丰富

画像石主要用于墓室、石棺及与墓葬有关的建筑装饰,内容丰富、雕刻精美,雕刻有浅浮雕、深浮雕、平面凸雕、阴线刻、圆雕等。画像内容反映了汉代人的生活习俗、、天文地理、生产劳作、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丰富多彩的画像石在题材内容可大致分为四大类:

1 天上仙界题材

为了死后能够得道升仙,充满想象力的先民把龙、虎、鹿等神奇动物作为升仙的骑乘工具。这些内容的画像表达了墓主希望死后能升仙和享受仙境生活的强烈愿望,而这种仙境生活实际上就是墓主生前现实生活的延伸和继续。

2 人间现实生活写照

如迎来送往、车骑出行、迎宾拜谒、庖厨宴饮等画面,广泛地反映出墓主生前拥有的各种财富资产情况,从山林田池到宅第高楼等,构成一幅完整的庄园经济图。

3 祥瑞的吉礼物象

吉礼,为古代五礼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画像石上出现许多祥瑞的吉礼物象,是当时社会和人们期盼吉祥、太平、安康的一种表现形式。

4 装饰纹样

画像石一半都有边饰,边饰有单边饰、双边饰、三边饰,还有少量的四边饰或无边饰。边饰纹样构图布局大致相近,主要以蔓草状云气纹为主,兼有勾连云纹、窃曲龙纹等等。

《吕梁汉代画像石选》

吕梁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蕴藏着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三晋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汉画像石墓集中分布区域之一。吕梁汉画像石是陕北,晋西地区汉画像石的巅峰期作品群,其雕刻与绘画紧密结合的独特艺术手法,洗练飘逸的风格,恢宏雄大的气魄,使其成为汉代艺术园林中风韵卓然的奇葩。本书由王金元、刘晋平、王双斌,三人共同将吕梁汉画像石中精品结集出版。

作者简介:

王金元,山西省平遥县人。文博副研究员。在《文物》、《文物季刊》、《文物世界》等专业刊物上、专业文章二十余稿。曾获“山西省先进文物工作者”称号。

刘晋平,山西省临县人。现任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副馆长。

王双斌,山西省平遥县人。文博助理馆员,先后在《文物》、《文物世界》、《三晋考古》数篇。

晋砖汉瓦:古老中国的建筑美学

在本次的“汉唐雅集”中国文化展上,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一代宗师篆刻和书画家吴昌硕先生的曾孙吴超先生,专程为本次展会亲手制作了限量版的“昌硕公真印拓面扇”,并且将收藏的“晋砖汉瓦”珍品拓面扇完整端出,得以让爱好者近距离鉴赏,感受古老中国的建筑美学。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西汉初年,经过了70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逐渐恢复,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以国都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每处能容“千乘万骑”,可见当时建筑的规模之宏伟。

脚下的砖

在西汉前期,空心砖比较流行,但由于空心砖制作复杂,不宜大量生产而小条砖具有制作容易,承重性强,砌筑方便,应用灵活等优点。因此,至东汉时期,小条砖逐渐代替了空心砖,并且在尺寸上逐渐规范化,长、宽、厚的比例约为4:2:1,使其在砌墙时可以灵活搭配。为配合条砖的使用,还创造了多种异型砖,如榫卯砖、企口砖、楔型砖、曲面砖等。魏晋以后,小条砖的应用更为广泛,产量也随之增加了。

顶上的瓦

汉瓦是在秦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相比,汉瓦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

汉印:源远流长的篆刻艺术

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变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

汉印有三大形式

玺 “玺”是印章最早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制定一系列等级制度,在少府中设置了专门掌管印章制度的“符节令丞”。当时规定皇帝独称“玺”,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称“印”,且不能用玉。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但制度已略放宽,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称为“玺”的。

印 “印”最早见于秦官印中,不过都是一些地方官用印才称为“印”。《汉旧仪》中也规定:二百石至六百石的都“印”,而一般姓名印都称为“私印”,新莽私印又有称为“印信”或“信印”的。

章 汉魏将军印一般称“章”。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刻凿成的,称之为“急就章”。这类印是直接以刀在印面上刻凿而成,往往天趣横生,风格独特,对后世篆刻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石不能言最可人

在我国篆刻文化中,印章石占有一个很特别且很重要的席位,自古就与社会文化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历代文人墨客、画师笔匠、商贾官吏,无不以特制的印章留下印记,来表达或证明物之所属或认可的意愿。象征皇权的玉玺,更是皇帝验明正身的宝物,万万遗失不得。

中国的印章石品种繁多,但最著名的印章石莫过于“四大系印石”,即福建寿山石、浙田石、浙江昌化石和内蒙古巴林石。

1 寿山石

以迪开石、叶蜡石、伊利石等矿物为主、并达到图章石雕琢工艺要求的岩石。品种繁多,质地凝腻柔美,通灵湿润,纹理婀娜多姿,有高山石、田玩石和水玩石之分。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作为文化瑰宝,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2 青田石

主要矿物成份为叶蜡石和石英共生矿物,有火始石、高岭石、红柱石,刚玉和少量的绿泥石,明矾石,伊利石、黄玉,白钛石等伴生。青田石的养护,首先要做到三避:避晒、避风、避尘。印质一般温润,细腻,硬度较低,应该避免阳光直晒或强风直吹,以防印石变质变色出现褪色、裂纹,沾上灰尘后会损害印石的自然神韵。

3 昌化石

昌化石具油脂光泽,微透明黄黑双色巧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品种很多,大部色泽沉着,性韧涩,明显带有团片状细白粉点。按色分有白冻(透明,或称鱼脑冻)、田黄冻、桃花冻、牛角冻、砂冻、藕粉冻(为主)等,均为优良品种。色纯无杂者稀贵,质地纤密,韧而涩刀,少含砂丁及杂质。

4 巴林石

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品种较多,硬度比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软,宜于治印或雕刻精细工艺品,为上乘石料。巴林石作为石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涵盖着赤峰地区远古文明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底蕴,而且将以精美的石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写下重重的一抹。

简牍:古人的书写乐趣

简牍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历尽春秋,兴于秦汉。作为书写载体的简牍,先人用墨书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记载当时社会发展过程各种事件的一种形式。你或许早已在诸多影视作品中见到过它,但真真实实地握在手里,亲眼目睹及感受简牍的魅力,还真的是极为难得的事。实物与影像、直觉与感观都是不能同语的。在汉唐展的现场,你可以体会古人学习生活的书写乐趣。

不拘形迹形容兼备

本次汉唐文化展上的所有简牍均为俞法鑫教授作品。作品涉及佛经、四书五经及其他经典著作。简牍的尺寸根据马土堆出土的真迹“量体裁衣”,如何使书写上的文字不褐色,在制作简牍的过程中也需要花费不少功夫。每根简上写的字也不一样多,有的写三四十个字,有的只写几个字。较长的文章或书所用的竹简较多,按顺序编号、排齐,然后用绳子、丝线或牛皮条编串起来,叫做“策”或者“册”。

了解简牍,你就会知道,它是古人在竹木上写字而装订而成的册。如果说简牍被称作一种形式,那么书法便是内容了。历来简牍与书法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简牍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如今出土了一些汉代墨迹,简牍不仅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变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汉简书写的文字内容或是书信记事,或是公文报告,因而不拘形迹,草率急就者居多。汉简受简面狭长、字迹小的限制。但章法布局仍能匠心独运,错落有致,随意挥洒。汉简的文字,篆、隶、真、行、草各皆有。汉简在书写思想上没有受到那么多的束缚,因此,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最终成为由篆隶向行揩转化的过渡性书体――汉简。在《居延汉简》、《武威汉代医简》中有大量的墨迹出现,这可以和敦煌的《敦煌汉纸墨迹》相比较。体势近楷书、行书等各种书体。从竹木简所看到的书法艺术,是研究秦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

大量秦汉简牍问世以来,填补了书法史上秦至东汉这一时期的空白。我们从简书中可以看到笔画纵横飞动,结构自然浑成,有厚重质感的各类风格的书体。

听作者本人讲他与简牍的渊源

“2011年,我赶赴西北出差,夜里逗留于甘肃的敦煌沙漠腹地,午夜忽然遇见一位老者,高髻长袍,麻带草履,仪态端庄,慈眉善目,一派仙风道骨之相,腋下夹看一长卷走到我面前,将其展开给我看,我一看原来是汉代木简。问他为何将它不于我,老者说:与你有缘,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今天赠送于你,希望你能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待我又想问时,突然一阵狂风,老者已不见,而后我惊讶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啊。奇怪的是,我在数日后,途经开甘家庄,在市集上遇到一个老头,沿街叫卖一部简,惊讶之下立刻掏钱买下,回去后反复研读,确定为甘肃敦煌悬泉置汉朝木简。”――自此,作者便对简牍研习有佳,不能自已,于是开始了制作、书写简牍的旅程。

香道:养心的学问

汉唐展上参展的听香馆,其馆长仇国桦先生开篇就有两个问题。问题一,中华民族的香火能断么?问题二,有谁不爱香么?这两个问题敲开了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香的启蒙之旅。

自古以来,正所谓”佩服愈盛而明,志意愈修而洁。”百姓以香草香囊为美饰,君子士大夫更用香物陶冶,借外在的佩服修内在的志意。香入茶、香入囊、香入浴、香入席、香制膏、香配服……

寻香要懂史香鼻亦养性

据仇先生介绍,大抵繁荣的时期,香道才被重视,才会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雅集。香道曾有两个鼎盛时期,一为2000多年前的汉朝,一为1000多年前的宋朝。汉初焚香,是为驱蚊,除獐,防瘟疫。到西汉中叶,脂类香料传入中原,深受皇室贵族士大夫的喜爱汉代不只熏烧单一品种的香药,还常用多种香药来调配香气。西汉前期已有混合熏烧多种香药的做法。早期的合香是以多种香药配制的香品,如香粉、香丸等,常有特定配方。到了唐代,品香与琴棋书画得结合,成为文人雅士所钟爱,熏香沐浴焚香抚琴、吟诗作画,成为了墨客们的闲情雅致。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

看展的同时,也可以品香识香。古代的人们闻的都是自然制成的香,而今的我们常被合成香或是人工香料所痴迷。人对香气的喜爱是一种自然的本性,香气与人身心也有密切的关系,只有使用自然香才能修身养性。香气养性的观念发掘了香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讲究“芬芳”、“养鼻”,有别于祭祀中的“燔柴升烟”;同时又不只是一种享受,而是强调香气对身心的滋养。

绣片:服饰上的符号艺术

汉唐展上还有很亮点的一部分是绣片及荷包。刺绣是女红一种,两汉时绣品开始萌芽,唐宋刺绣则施针匀细,色彩丰富,到今天绣品用途更为广泛。

图案寓意多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些装祯精美的服饰残片上,最值得读懂的一项是图案以及其寓意。往往服饰盛载着美好的祝愿和祈福,譬如,如果你正打算送朋友一件新婚礼物,不妨就选一幅有多子、兴家之意的绣片作品,既新颖又吉祥。

梅兰竹菊: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美好的品格。

孔雀纹:相传孔雀有九德。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作;五,饮食知节;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不淫:九,知反复。用来代表天下文明,有修养;也代表高官之意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祥瑞、高贵、权势的象征。

蝶恋花:恋花的蝴蝶常被用于寓意甜美缱绻的爱情和美满幸福的婚姻,表现的人民对于至善至美的生活追求。

梅花: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清雅俊逸,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等美好德行的化身。梅花的五个花瓣象征福禄寿喜财五福。

龙凤呈祥:龙是神圣、吉祥、喜庆之物,是前进、向上、丰美和无所畏惧的象征。凤凰象征美好和平。龙与凤的图案有吉祥美好的含义。

瓜瓞绵绵:瓜,瓜蔓和蝴蝶是传统纹饰中的特定组成,瓞和蝶同音。瓜瓞绵绵,预示家道兴盛,子孙绵延。

三多:以石榴、桃和佛手组合。桃象征长寿,佛手因谐音而寓意福,石榴因多子而寓意多子多孙,三种果实组合寓多福、多寿、多子。

富贵荣华:牡丹是花中之王,花大色艳,雍容华贵,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清莲:莲与藕的组合寓意着连福。

荷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汉唐识多宝:龙泉青瓷、青花瓷、紫砂壶

汉唐展上还有什么亮点可看?又该做哪些功课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三宝:龙泉青瓷、青花瓷、紫砂壶。这三宝的人气似乎一年堪比一年高,所以不得不提,在这里供大家尚作了解。龙泉青瓷似玉,青花瓷形同水墨,紫砂朴直温润。话不多说,一起一睹为快。

青花瓷:明净素雅白地青花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烧成率高。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唐代青花瓷采用了釉下彩绘的方法生产出的新品种。青花瓷有六大特点:其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紫砂壶:阳羡溪头一丸土

相传范蠡扶越灭吴之后,偕西施归隐现在的宜兴,见当地陶业兴旺,遂潜心研制,鼎革造型,于是陶工们视范蠡为陶业祖师,尊称陶朱公。于是,民间便有“人间珠宝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说法。宜兴古称阳羡,水土宜陶,砂壶宜茶。所以,自始就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色的砂泥,奶色的白泥,橘色的黄泥,猩红的朱泥和黛色的绿泥,被誉为“五色土”。这些陶土烧成之后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着一种砂质的效果,所以称之为紫砂,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陶器。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它不仅是工艺品,也成为日常生活中文人雅士爱茶品茶的生活品之一。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第2篇

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指导与实施方案》,踏踏实实开展课外阅读工作,营造书香校园,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把握特色内涵,确立指导思想

根据书香校园的特色内涵和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需要,我们确立了如下指导思想: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和全员读书的良好氛围,落实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度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要求,帮助学生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促进全校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特色要求,确定主要内容

根据书香校园的创建计划及市局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案,我们将书香校园特色的内容确定在以下方面:

1、营造书香校园。开展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等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

2、构建和谐课堂。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师生共写读书日记。师生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在撰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让读书笔记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笔记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4、家校共建。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教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三、营造特色氛围,开展丰富活动

1、完善班级图书角的建设

我们要求各班发动学生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各班至少达到了一人一书。各班的图书角藏书可谓,琳琅满目,涉猎广泛,有科普知识,有小说评书,有历史故事,有文学评论,有人物传记,有杂志,也有趣味幽默大全等等,并汇编出了各班读书月期间的书籍目录。各班学生自发成立了图书管理小组,开展借阅管理活动,举行了好书交换活动,同学们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畅游书海,各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开辟学校读书专栏,用来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长廊”,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我们精心设计“校园书画长廊”,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

3、开展系列活动

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个舞台。我们用“活动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1)“写读(观)后感”系列征文活动。

我们提倡学生读名著、看名著、观名著,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

每学期由学校教导处牵头,大队部、语文教研组主办“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活动。各班学生人人参与,热情高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学习热情。

(3)“古诗词美文诵读”比赛。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广大师生的综合素质,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朗诵比赛,不仅有学生参加,而且老师们也积极参与,激发了孩子们的比赛激情。

(4)优秀读书笔记评比。

为了展示学生丰富的读书热情,激发学生更大的读书兴趣,巩固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各班在选拔师生读书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校交流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写读书笔记的积极性。

(5)手抄报评比活动。

为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同时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培养同学们对绘画的兴趣,每月举办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又使同学们对手抄报有更多的认识。

(6)召开读书主题班会

按照学校读书活动方案,我们每学期都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节活动总结会,总结交流心得体会,互相介绍读书经验,通过交流,广大师生既学到了读书的好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7)评选读书之星

各班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每个月都对学生进行读书笔记进行星级评比,日记星级评比,学期末进行“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的评比,并按比例评出读书之星,连同事迹材料上报学校,学校对“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进行命名。

由于我们积极实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指导与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在创设书香特色校园上已初具成效:

1、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

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们通过各项读书活动,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让他们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2、促进了“书香校园”的建设和校风、学风的进一步转变

通过创设书香校园,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校园更美了,充满了书香气息。校园里,书声琅琅,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放学回家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更加规范好转了。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第3篇

一、 精选书源,让图书漂流有保证

如今图书市场良莠不齐,小学生对图书的甄别选择能力又不高。为保证图书漂流的书源真正适合学生阅读,而且有效,每学期初,我根据课标中不同年段阅读目标,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通过遴选,最终确定班级学期阅读书目单。接下来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对图书漂流活动的支持,动员家长为孩子至少购买两本阅读书目单中的图书。学生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后,在图书管理员处进行登记形成目录,在图书角公示,真正实现“赠一本,读百本”的资源共享。

二、 创新形式,让图书漂流更有趣

1. 制度建设,规范图书漂流。为让图书漂流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我引导学生民主制定班级图书漂流公约。公约要求学生主动投漂自己的图书,乐意与漂友分享自己的图书;每次只能求漂一本书,中途不将图书转漂他人,按规定时间归还;借阅时认真填写漂流卡,阅读后在漂流感言簿上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每周五确定为图书漂流时间,上午收漂,下午放漂,在这一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图书在班级、年级、校园内进行自由漂流。而每月一次的“优秀漂流图书”及“图书漂流优秀学生”评比,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图书漂流的积极性。

2. 漂流卡和留言卡激趣。为让图书漂流向纵深开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确保学生阅读效益,我指导学生为自己的图书设计漂流卡和留言卡。漂流卡内容一般有:“漂流口号”、“我读我荐”(对本书的推荐)、“图书漂流记录”,包括阅读人、阅读时间的记载。漂流卡鼓励学生的个性设计,漂流卡图文并茂,和图书的风格相协调。制作完的漂流卡,可以贴在书的第一页,也可以像书签那样随书漂流,还可以集中放在图书角上。每读完一本书,学生就会在自制的图书留言卡或留言簿上尽情地书写自己最真实的阅读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摘抄书中优美段落,可以品评其中某一人物、某一精彩片段或颇有感触的段落,也可以撰写读完整本书后的感受。这样的交流,让学生之间真情流露,感受心灵因交流而贴近的美妙,感受着生命的绽放和情感的激荡。

3. “读书迷你吧”交流。班级定期开展“读书迷你吧”活动,让学生交流读后收获。根据图书漂流记载,让传漂过同一本书的学生聚在一起,组成“读书迷你吧”,手捧“漂流记录卡”或读书笔记,饶有情趣地分享阅读体会。长此以往,班级阅读整体氛围浓厚,学生的阅读能力稳步上升。

三、 评价引领,让图书漂流更有效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读有所得的基础上,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伙伴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阅读成就感。因此,在图书漂流活动中,注重以评价促阅读。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策略不断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始终保持阅读的热情。

每月进行“优秀漂流图书”和“优秀漂流卡”评选。学生推荐自己的书籍,展示自己的漂流卡。每月统计自己漂流卡上的传漂人数,根据传漂人数的多少,评选出优秀图书和漂流卡,在班级流动图书角上进行展示、表彰。

每周进行“小书迷”评选。结合图书漂流考核卡分数评选,每周班会课表扬,并将“小书迷”的标志贴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册”获奖栏内。“小书迷”的评选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班级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每月进行“阅读星”评选。将阅读星的事迹材料制作成精美卡片在班级流动图书角展示、表彰。评选主要依据图书漂流卡的分数和图书漂流记录卡阅读书目的数量及读书笔记(读后感)的数量,经过学生民主推荐产生。阅读星的评选主要侧重于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成果。

每学期进行“书香少年”评比。根据考核卡的总得分和课外阅读记录册的资料及获奖情况,制作“书香少年”名片在学校橱窗表扬展示,并颁发奖状。

阅读评价带给了学生期待,带给了学生惊喜,带给了学生更多读书的快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次阅读星的评选结果,及时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从而支持班级和孩子的阅读。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第4篇

那时的故乡,房前屋后栽满了大大小小的槐树。槐树之所以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不仅因为它的木质坚硬耐腐,可以用作建房材料,而且槐树天生有抵抗病虫害的本领。那些贪吃的毛毛虫,即使把杨树、柳树的叶子吃光了,也不敢爬到槐树上。但槐树叶却是家兔的绝好饲料。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童年时的我,喜欢槐树那是有另一种原因。

槐花是春天的伴娘。童年的春天是一本色彩斑斓、内容丰富的连环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舍不得放手。书的故事中,当然也有自己的影子:爬上老槐树,把那一串串雪白的槐花摘下来,丢给在树下,眼巴巴盼望着的,却不会上树的小伙伴。他们捧着一嘟噜槐花,塞到嘴里,边吃边喊:再摘几串!真香真甜!更惬意的是,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那些养蜂人,像突然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一个个拖家带口来放蜂。听说槐花蜜是最上等的蜂蜜。买蜂蜜是要花钱的,跟爸、妈要钱那是比登天还难,大家只能眼看着放蜂人,打开蜂箱取出一块块黏糊糊的蜂蜜,悄悄地咽了几口吐沫。不过,有时遇到好心的养蜂人,在割蜜时会用手指蘸一蘸,给我们这些围观的小家伙儿,每人嘴上抹一点儿。顿时一股甜香,不是从嘴里,而是从心里,一点儿一点儿往上蹿,一直蹿到脑门儿,那滋味让人全身都说不出的畅快。有时,我们也会在树荫下捉迷藏,过家家,或者捕鸟。

小时候,到县城去读书,槐树荫下的故事,又写进日记里,偶尔翻开读读,心头仍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又是一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想再去寻找梦中的故事,寻找用那槐树撑起的一片童趣,寻找用童年的足迹圈起的,养蜂人脏兮兮的灰顶帐篷……但这一切都没有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幢整齐、漂亮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居。听说,那一片老槐树,都被一棵棵砍掉,当柴烧了。因为农村建房也很少用木头做原料了。不过,村里街道两旁,又栽种了一排排小槐树,细细的干、长长的枝、圆圆的叶。咦!奇怪,这花怎么是粉红色的?一问,才知道,这是一种新品种,叫观赏槐。这槐树的确漂亮:翠绿茂密的圆叶,再配上一串串粉红色的花朵,煞是好看。但我总觉得缺点儿什么,哦!没了老槐花的洁白和幽香,没了槐树荫下童年伙伴那一张张天真、活泼的小脸,也没了放蜂人那脏兮兮的灰顶帐篷。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第5篇

民间有种说法:每次郑少秋新剧播出,股市必下跌。5月初,郑少秋主演的TVB新剧《心战》预告片播出,随即5月7日港股收市时,恒生指数下跌549点,引来了网友的“恐慌”:“丁蟹效应”又来了!5月21日,《心战》正式播出,果不其然,刚一开播,股市又跌了,21日收盘恒生指数跌29.53点,跌幅为0.16%。

1992年10月5日,TVB播出了由郑少秋、刘青云主演的电视剧《大时代》,剧中郑少秋饰演的角色名为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中的熊市借助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该剧播出后,香港股市暴跌。此后20年,几乎每次郑少秋演出的电视剧或节目播放时,股票市场都会显著下跌,因此诞生了一个名词叫“丁蟹效应”。甚至有网友戏称:“丁蟹”所到之处,股市必败。

从科学角度分析,所谓的丁蟹效应其实是股民心理营造出来的自我应验预言。每当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时,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应会导致自己手上的股票蚀本,便对股票进行恐惧性抛售,引致股市暴跌。此外,剧集播放之际可能碰巧遇上香港投资环境不佳。如1997年年底遇上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年底遇上科网股泡沫经济爆破,2007年年中遇上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等,加上这些剧集多在9月至11月这段股市利淡的时期播出,都使丁蟹效应看来像真有其事。

女明星新闻一出,股票就涨!

好莱坞女星安妮·海瑟薇与“股神”巴菲特常被媒体放在一起,不过不是闹绯闻,而是有人发现只要海瑟薇有重大新闻见诸报端,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就会上涨。

以海瑟薇2011年奥斯卡颁奖礼主持秀为例,在奥斯卡颁奖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以及颁奖礼后第一个交易日,伯克希尔·哈撒韦A股股价分别上涨 2.02%和2.94%。

海瑟薇与伯克希尔·哈撒韦A股股价的奇妙关联似乎早已存在,海瑟薇出演的5部电影首映日,伯克希尔·哈撒韦A股股价都是上涨的。有人将这一现象叫做“Hathaway”效应。因为海瑟薇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名字中都有“Hathaway”。不过,这个有趣的现象并不见得次次灵验。2006年6月,海瑟薇主演的《穿普拉达的恶魔》首映,当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A股股价却微跌0.59%。

不靠谱

最不靠谱的联盟

英国最大的专业书商Waterstone's的总经理多恩特,曾经把亚马逊描述为“无情吸钱的恶魔”。不过近日,他宣布和这家互联网书店签订了“浮士德式契约”——多恩特不仅会在他的书店中出售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同时还将简化流程,方便顾客在浏览他们的书架时也能购买到亚马逊的电子书。根据电子书市场研究机构的资料,亚马逊如今几乎占领了英国电子书市场90%的份额。Waterstone's的计划有可能会把更多顾客推向使用电子书并转投亚马逊,加快它对电子书市场的掌控,看上去这一联盟似乎不太靠谱。

电子书阅读器接近市场垄断的地位或许会迫使出版商放弃将电子版书籍通用化,类似音乐产业数年前那样,虽然音乐是“完美的数字化素材”,整个产业处于下滑状态;虽然在下滑,2011年英国CD市场销量还是超过3600万张。出版社和书店也抱有这样的希望——尽管读者喜欢电子书,但他们也喜欢实体书店,特别是那些有着精心挑选的作品、热情友好的店员、畅通的Wi-Fi网络和香浓的咖啡的书店。

让人讨厌

最让人讨厌的公司

美国青睐赢家。几乎每一本商业杂志都会有一份年度名单,用以列出某个领域成长最快的公司或者管理最佳的公司。但有一份名单,没有公司愿意位列其中,那就是“最让人讨厌的公司”。一位研究商业道德的教授将18世纪末到现在曾引起公众反感的企业进行了梳理。美国第一银行、标准石油公司这些垄断企业榜上有名,虽然这些公司在效率和经济性上取得的成就曾让美国人受益,但美国人仍不领情,甚至冠之以垄断的恶名。这些公司尽管“享有商业史上无与伦比的成功”,但却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被视为“一切邪恶、冷酷、压迫和残忍的代名词”。(部分内容编译自《经济学人》)

二维小镇很“感动”

经过6个月与维基百科的合作,英国的蒙默思小镇成为了世界首个“维基百科镇”。蒙默思镇是英王亨利五世诞生地,有着大批的文化古迹。现在,镇上的每个公共建筑,包括学校、纪念碑、博物馆、展览馆等,都有了二维码,感兴趣的游客只需用手机扫描,就会跳转到一个相关的维基百科网页,里面包含详尽的资料,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使用维基百科的手机程序来进行虚拟游览,为了方便查询,这个小镇还整体覆盖了免费的Wi-Fi信号。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第6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第二轮复习 复习规划

201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战正酣,基础知识及能力训练即将结束,有必要提前对第二轮复习进行安排、规划,以便有效进行复习。新的考试大纲虽未颁布,但长期从事高三复习指导的经验告诉我们:即将面临的新一轮高考考查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一些大的板块依旧会延续2011年的高考。因此,根据前几年的考纲作出第二轮的复习规划是符合实际的。对于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安排。

一、文言文复习

(一)树立整体把握文本的意识。高考考查的文言文大都是人物传记。对人物传记应该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文章对这个人物如何评价。有时,作者的好恶隐含在平实而客观的叙述中,要求考生披文入情,深入揣摩。第二个问题,人物经历了几个阶段,做了几件事,到了几个地方做官、做事。一个是分层,一个是把握人物性格。

(二)解题按照倒读法。利用倒数一、二题的选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文言文阅读中考题和文章的内容有时候是相互解释的关系,所以充分利用选项条件,将其复原到原文中,也能正确解题。

(三)遵循翻译原则按照翻译标准做好文言翻译试题。对专有名词和特殊句式进行准确辨析,把握得分点。

二、古诗词鉴赏

(一)积累文体知识,学会“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这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也是诗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的体现。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基本把握住了。

孟子说:“诵其书,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拿到一首诗词,要先弄清楚作者及其所在时代的特征。高考试题往往标明作者或者在注解中明示,由作者我们可以推想到那个时代及其特征。

(二)从宏观上把握整首诗词的思想意蕴和感情基调。

(三)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解析它们的深层含义和隐含信息。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集中流露作者的情感体验。关键词句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切入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关键是“花落去”、“燕归来”,以此表达伤春、惜春之情。此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含蓄,诗人不直言伤秋,而是说“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因此,必须透过诗歌语言的表层意思把握其表达的隐含之意。

(四)提高鉴赏能力,工夫得下在平时。平时要多看诗词鉴赏性的文章,并对文章进行鉴赏。

三、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费时费力见效慢,是同学们作文的共同感受。因而,有的同学对高考作文训练不以为然,认为平时写不写作文无所谓,到时临场发挥就行;有的同学则抄佳作背范文,企图到时候“修修补补”侥幸过关;更有甚者,在做综合训练题时,只做基础知识题和阅读题,不写作文。这些做法,都是不足取的。其实,只要冷静下来,做一些必要的训练,讲究一些策略,高考作文就可以上一个台阶。

(一)做一些审题、立意的训练。

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的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写作要求各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义。有两种较实用的立意方法。

1.化大为小。可以围绕材料,多提一些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的写作思路会越来越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2010年作文“中国人读书调查”这个话题,我们也可以围绕“读书”来提问:读纸质媒体的人越来越少,而网络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呢?是人们真的不喜欢读书了吗?显然不是,不然怎么网络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呢?这里面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不喜欢读纸质的书吗?看来是,但为什么呢?人们为什么喜欢网络书?网上阅读的利弊是什么?衡量读书的标准是什么?造成读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时展到今天,书的概念是否应该有所变化?将书的外延放宽泛点是否有利于读书?商品经济的今天,究竟怎样来看待读书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理清一些观念,澄清一些认识的误区,认识到读书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文的主题也就确定了。

2.化小为大法。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延伸,开掘出一个带有普遍道理的命题。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加强立意创新训练。

文章最忌随人后,新识卓见自然在。四平八稳、循规蹈矩的作文固然无可厚非,但充满个性、富有新意的文章更耐人品读。我们在加强审题准确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立意的创新训练。因为审题的准确并不一定等于立论的深刻。所谓深刻,是指开掘要深,内涵丰富。深刻的分析,来自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在备考中,我们要随时注意引导、启发、鼓励自己通过多向思维、求异思维来拓展思路,从一个问题,一个材料的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然后从诸多角度比较中找出自己感悟最深,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角度去写。

(三)加强材料储备,建立资源宝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时,我们感到最困难是看到题目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于是胡编乱造、无病,结果下笔千言,给人的感觉是废话连篇。造成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加强材料储备。

1.准备一个素材本,分类梳理。高考题目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我们在准备材料时,可以通过分类梳理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如我们可以以“为人处世、求知成事、奋斗奉献、生存发展、经世济民”等序列分类,也可以“成长体验、理想信念、环境生存、人生素养、传统美德、开放交流、文化教育、科学思维”等序列分类。在整理之后,最好从不同侧面对材料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平时作文训练时可以顺利引用,而且可为考场拼搏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更可节约写作时间。

2.注重教材,多读多思。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层出不穷的材料宝库: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事迹……以《勾践灭吴》为例,可用来阐释“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坚韧不拔”“勇于反省,自强不息”,也可用来阐释“什么时候都不能置人格尊严于不顾”“不能为了报仇,置他人性命于不顾”“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等等。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和“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可以借助苏轼的《石钟山记》“余常疑之”、“余尤疑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想到坚持调查验证以取舍别人的意见。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第7篇

迷茫的小羔羊

初入大学,我还没有及时的从之前的学习模式中转换过来,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和父母的唠叨,我不知道每天该干什么;没有了之前的朋友,我不知道该和谁谈心;没有了之前的班级,我不知道该和谁玩耍;我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我不知道该怎么消耗……

总之,我很迷……

虽然我很迷,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坐以待毙,我知道一群人,他们也经历过我的迷茫,并成功的度过这一迷茫期,就是我的前辈们,学长学姐。我主动找学长学姐聊天,了解上大学后,作为一名大学生,该做些什么,向他们说明我的疑惑并悉心请教他们,在请教学长学姐的过程中,我渐渐走出了自己的困惑区,并大概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怎么做。在和他们的聊天中,我知道了一条最重要的无形的规定“好好学习”,刚听到他们这么说时,我真的很惊讶,因为在我之前接受到的讯息是“高中苦三年,上大学就幸福了,上大学后完全不用学习,你想干嘛就干嘛”,几乎所有的高中老师都这样如是说。我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先苦后甜的信念才熬过了高中三年,现在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不是骗人吗,我在高中辛辛苦苦学习三年是为了上大学辛苦学习四年?但是在后续和他们的谈论中,我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要好好学习,学习很重要”。

为什么说是上大学后还要好好学习呢?从客观条件上来看,上大学后好好学习,是为了顺利毕业,为了以后更好的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但是从深层次上来看,上大学后好好学习,是因为上大学后没有人管你,你需要对自己负责,不让你玩物丧志,让你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和学长学姐的聊天中,我明白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学习很重要,我需要好好学习”。

制定初目标

既然我已经明白了我应该好好学习,我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小目标,学习成绩一定要好。毕竟上了大学,大学和高中还是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高中那套死学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于大学,要积极寻找一种更适合于大学的学习方法。在我不断的摸索中,我终于摸索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上我会认真听讲,作业当然要认真的自主完成,但是平时课后我不会在课程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然后期末考试的那一个月,真的是加紧学习。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秉承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拿出最好的成绩回报母校和国家。

在大学,没有人监督你该什么时候写什么作业,该怎么学习,在这里,靠的就是自己的高度自治,学不学由你,怎么学你说了算,所以在这里,你会堕落,你会成才,这些都看你。在大学这个环境里,没有老师的督促,有的只有你自己去不断地去学习,老师就在办公室,有的只有你去问,去和他探讨;图书馆就在那里,有的是你在不断地去探索你的专业知识。大学的时间很多,充分去利用你的时间才能学得更多。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一结束后,我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并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但我深知,与其它真正优秀的同学相比,我所取得的成绩实在是微不足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管曾经取得怎样的荣誉和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将来。掌声终究会消逝,奋斗的脚步还要继续。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曾说“人不可因名声与荣誉而成为盲目,因为所有得来的东西都是外物。”一切的一切都要以从零开始的精神去开拓,树立更紧迫更高远的目标,而非满足于停滞和安于现状。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会一如既往地不断努力,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我的组织生活

刚入大学时,学校里的各种社团都在招新,真的是百花齐放,看的我眼花缭乱,感觉每个社团都超级棒,都想参加,当初一口气报了四个组织和社团,但是也就是学长学姐给的建议吧,组织和社团最好加一到两个,然后自己在综合自己的能力及兴趣最后只加了一个院学生会。不过在后面的深入了解中,我发现,组织和社团最好还是只加一个的好,不只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所加的组织或社团负责。我只加了一个学生会,学生会的工作确实比较多,不过学生会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在学生会真的能收获很多,先不说能力,就先说一下部门间的友谊。上大学后,我发现班级和之前的班级很不一样,同学们的接触都会比较少,所以部门同事之间的感情就显得弥足珍贵,平时大家一起出去玩,一起出去吃饭,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帮你解决,真的很温馨。当然加入一个社团也会收获一些其他的东西,加入学生会,我的社交圈得以拓宽,我的组织策划能力得以提升,我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以上都是我在学生会这个组织里得到的东西,但是任何事情,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所回报,我确实有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所以我才有得到这些弥足珍贵的财富。在学生会里,我会认真对待每次布置给我的工作,并积极主动的去接其他的工作。一直都有很尊重我的部长且友善的对待我的同事,和大家都相处的非常好。大一结束后又有继续留任。

不过要想在一个部门表现的出色,只做到以上几点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一条是抓住机会。就在大一下学期,我们部门要组织策划一场活动“美食文化节”,当时我们部长想锻炼一下我们,就让我们自己组织举办,然后我就积极争取成为了这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既然已经站在了这个位置上,我就努力的做好我该做的事情,我充分的准备这场活动,从前期宣传到正式活动再到最后的收尾,我都事无巨细的考虑,清楚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最后成功举办了美食文化节。在举办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我知道该如何写策划,如何报账,怎样和不同的人相处,怎样将合适的人安排合适的工作……这次成功举办美食文化节也成为我成功留任的一个充分条件。

我觉得组织或者社团这个第二课堂给我的经历真的是其他任何事物都取代不了的。

我的小家庭

宿舍,我们上大学后的家,有个良好的宿舍关系非常非常重要,不过这个良好的宿舍关系需要每个人的用心经营。无论平时我有多忙,我一定不会忽略我都舍友,不会脱离她们。宿舍的家文化建设,对每一个成员的身心都有所益处。在大一的时候,我们宿舍的家文化就建设的非常好,我们会一起去吃饭,一起约自习,一起出去玩,一起谈心。上大学之前,其实特别担心,我们四个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可能会相处不来,但是聚在一起后,发现大家都特别容易相处。记得军训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玩手机,就我们宿舍的4个不带,我们之前有过一个约定,军训的时候不带手机,中场休息时大家坐在一起谈心。我觉得军训时候的谈心,对我们后来的相处确实打了一个好的基础。偶尔,我们之间也会有一些小摩擦,但是很快就会和好如初,毕竟在一起相处一年,圣人之间也难免会有矛盾。

我们在一起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一年下来,我们几个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四人均无挂科补考记录,且其中两人都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我们宿舍在学期末被评为文明宿舍,且这学期又被评为“校级先进宿舍”,这个荣誉离不开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努力。一个良好的宿舍环境是如此重要!

我的一个“好朋友”

这个“好朋友”是陪我从小长到大的朋友,他从不曾抛弃过我,之前不会,以后更不会,他一直默默的帮助着我,他不曾抛弃我,我也不会抛弃他,我的好朋友———书。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书。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并将这一习惯延续到了大学,他给我的一些改变都是潜移默化的,我看不到,可能也感受不到,但是我知道这种改变它确实存在。我记得龙应台说过一句话“书带给我们的改变,就像我们吃过的饭,他逐渐变成我们的血和肉,你看不到他所留下的大的变化,但是越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越能感受得到这种变化”。上大学后,我尽量多的余出时间来看书,无论多忙,我都会每天花一些时间来读书。

读书使我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让我经历我所不能经历都经历,让我学会思考,让我更加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更加的完善自己我在书籍中更加全面的认识了自我,思考历史,人类,社会与自然。我意识到我们不擅长调节内心与日常生活,我们总是要求过多的东西,总是忽略眼前的东西,总是懊悔过去,总在拖延,总在期盼,总是屈从于任性和荒唐。我未能完全体会伟人的思想,但是我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他们冷静的思维,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不同的思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经历了大学的一年,我收获了太多,有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有朋友同学的陪伴帮助,有组织部门的锻炼,有书籍的滋养慰籍。这一年的光阴让我成长了太多太多,让我感受了从习题与考试中跳出来的学生生活,一个完全由自己主导的快乐与忧伤并存,一个孤独与温暖并存的世界。

回首过去的时光,看看现在的自己所处的环境,我深深的感觉到:命运就像手里的掌纹,无论多么曲折,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选择高中苦读三年,所以我现在站在这所211高校,如果我高中没有那么努力,此时的我会站在哪里……这我无从所知,但我知道,我一定不在这里。

大学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里,你可以按着自己的喜好自由发展,可以自己选择怎样度过自己的大学四年,一切选择权都在你的手中!

大学正是我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带着高中的稚嫩走入大学,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下面临着各种挑战。大学给我们提高了一个很棒的平台,这里有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丰富的社团活动,这里提供给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然后,大学四年之后,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这个权利把握在我们手里!

扩展阅读:

个人励志事迹材料1

Xxx,于2010年9月考入xxxxxxx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会计1班就读。该生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从年少的青涩逐渐走向了成熟。大一加入系学生会学习部,现任学生会主席一职。曾参加“谷歌杯益暖中华大学生创意大赛”获得优秀团体奖。大学以来锐意进取、学习成绩优秀、生活勤俭节约,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xxx同学出生在普通家庭,父母离异,家中共有7口人。父亲残疾身体一直欠佳,父亲虽然辛苦劳作,但仍然不能缓解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微薄的收入供读一个大学生和两个高中生的家庭显得力不从心。该生独立自主能力强、坚强自信、生活简朴。学习之余还一直利用假期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

在思想方面,该生在校认真学习毛概论,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与时俱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向先进看齐,积极进步和时时以一名优秀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着她自己。时刻关注国内新闻,了解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学习方面,xxx同学即使工作再忙,也没有将学业放弃。在工作之余全身投入到学习中。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讨论、集思广益、广开思路。经过她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异。该同学还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项素质能力的拓展,在学习在读专业的同时学习其他专业,并利用假期进行实习。该生通过课外阅读、网络等其它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建立了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生活上,与同学关系融洽、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热心宽容,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因家庭贫寒,该同学勤俭朴素深知父母的赚钱难,清楚的认识到每年的学费是家里不小的负担,所以一直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

在学校,身为学生会成员的她能从实际出发,按时召开会议,根据学生会的工作安排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使得工作高效完成。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她丰富课余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提高她个人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该生在学校经常组织一些有意的活动或者比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xxx同学还积极主动按时按质按量得做好系领导下达的每项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xxx同学性格开朗活泼,看待事情比较乐观,面对困难能积极寻求方法解决。该同学追求乐观向上,追求积极面对,追求成功,追求真善美,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不断学习的心境。该同学始终秉持“学业争第一、做人求完美”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

国家奖学金在全国大学里的设立不仅仅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而且更是集中体现了党与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

这次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对xxx同学来说不仅能减轻该生学习期间面临的经济压力,更给该生在学业上追逐奋进的动力。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xxx同学将会一如既往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习政治活动,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为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而努力,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她自身文化素质,做好各项工作。

个人励志事迹材料2

李嘉诚

年龄:81岁

创业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

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

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出色的表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及货品管理,推销等技巧。

因为业务关系,李嘉诚一直订阅英文塑料专业杂志,顺便提高英语,这也让他能时刻把握该行业的可能商机。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

1957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转产塑胶花。得益于当时的消费环境,业务迅速发展,由于产品能不断创新,李嘉诚继而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这已成为李嘉诚财富故事中的经典情节。之后,李嘉诚又瞅准地产业机会,从而开始了成为“超人”的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个人励志事迹材料3

沃尔顿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著名的耶鲁大学。然而他的家里实在是太贫穷了,大学的学费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根本承受不起。然而,沃尔顿并没有放弃学业的想法,他决定趁假期去打工,用赚来的钱充当学费。

沃尔顿的父亲是一名油漆工,因此他从小也会做这项工作。经过自我推荐,沃尔顿接到了为一大栋房子做油漆的业务,尽管房子的主人迈克尔很挑剔,但给的报酬很高。沃尔顿很高兴地接受了这桩生意。在工作中,沃尔顿自然是一丝不苟,他认真和负责的态度让几次来查验的迈克尔感到满意。

终于,这栋房子只差最后一面墙就完工了。沃尔顿为拆下来的一扇门板刷完最后一遍漆,刚刚把它支起来晾晒。做完这一切,沃尔顿长出一口气,想出去歇息一下,不想却被脚下的砖头绊了个踉跄。这下坏了,沃尔顿碰倒了支起来的门板,门板倒在刚粉刷好的雪白的墙壁上,墙上出现了一道清晰的痕迹,还带着红色的漆印。沃尔顿立即用切刀把漆印切掉,又调了些涂料补上。可是做好这些后,他怎么看怎么觉得补上去的涂料色调和原来的不一样,那新的一块和周围的也显得不协调。于是,沃尔顿决定把那面墙重新刷一遍。

这样,沃尔顿又花了一天的时间才把墙刷好。第二天,沃尔顿一大早就来到了房子里,等着房主来验收。可是这时他发现新刷的那面墙又显得色调不一致,而且越看越明显。沃尔顿叹了口气,决定再去买些材料,将所有的墙重刷,尽管他知道这样做,他要花比原来多一倍的本钱,他就赚不了多少钱了,但沃尔顿还是决定要重新刷一遍。

这时,迈克尔就来验工了。沃尔顿向他说了抱歉,工期要延长一天了。他如实地将事情和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迈克尔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沃尔顿竖起了大拇指。作为对沃尔顿工作的负责态度的奖励,迈克尔愿意赞助他读完大学。

此后,沃尔顿的一生改变了,他顺利读完大学,毕业后还娶了迈克尔的女儿为妻,进入了迈克尔的公司。十年后,他成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而后,他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沃尔玛。人生感悟:

其实,改变沃尔顿命运的并不仅仅是那一面墙,更是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林肯曾经这样解释过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练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励志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个人励志事迹材料1

Xxx,于2010年9月考入xxxxxxx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会计1班就读。该生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从年少的青涩逐渐走向了成熟。大一加入系学生会学习部,现任学生会主席一职。曾参加“谷歌杯益暖中华大学生创意大赛”获得优秀团体奖。大学以来锐意进取、学习成绩优秀、生活勤俭节约,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xxx同学出生在普通家庭,父母离异,家中共有7口人。父亲残疾身体一直欠佳,父亲虽然辛苦劳作,但仍然不能缓解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微薄的收入供读一个大学生和两个高中生的家庭显得力不从心。该生独立自主能力强、坚强自信、生活简朴。学习之余还一直利用假期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

在思想方面,该生在校认真学习毛概论,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与时俱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向先进看齐,积极进步和时时以一名优秀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着她自己。时刻关注国内新闻,了解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学习方面,xxx同学即使工作再忙,也没有将学业放弃。在工作之余全身投入到学习中。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讨论、集思广益、广开思路。经过她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异。该同学还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项素质能力的拓展,在学习在读专业的同时学习其他专业,并利用假期进行实习。该生通过课外阅读、网络等其它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建立了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生活上,与同学关系融洽、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热心宽容,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因家庭贫寒,该同学勤俭朴素深知父母的赚钱难,清楚的认识到每年的学费是家里不小的负担,所以一直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

在学校,身为学生会成员的她能从实际出发,按时召开会议,根据学生会的工作安排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使得工作高效完成。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她丰富课余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提高她个人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该生在学校经常组织一些有意的活动或者比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xxx同学还积极主动按时按质按量得做好系领导下达的每项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xxx同学性格开朗活泼,看待事情比较乐观,面对困难能积极寻求方法解决。该同学追求乐观向上,追求积极面对,追求成功,追求真善美,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不断学习的心境。该同学始终秉持“学业争第一、做人求完美”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

国家奖学金在全国大学里的设立不仅仅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而且更是集中体现了党与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

这次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对xxx同学来说不仅能减轻该生学习期间面临的经济压力,更给该生在学业上追逐奋进的动力。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xxx同学将会一如既往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习政治活动,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为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而努力,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她自身文化素质,做好各项工作。

个人励志事迹材料2

李嘉诚

年龄:81岁

创业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

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

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出色的表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及货品管理,推销等技巧。

因为业务关系,李嘉诚一直订阅英文塑料专业杂志,顺便提高英语,这也让他能时刻把握该行业的可能商机。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

1957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转产塑胶花。得益于当时的消费环境,业务迅速发展,由于产品能不断创新,李嘉诚继而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这已成为李嘉诚财富故事中的经典情节。之后,李嘉诚又瞅准地产业机会,从而开始了成为“超人”的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个人励志事迹材料3

沃尔顿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著名的耶鲁大学。然而他的家里实在是太贫穷了,大学的学费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根本承受不起。然而,沃尔顿并没有放弃学业的想法,他决定趁假期去打工,用赚来的钱充当学费。

沃尔顿的父亲是一名油漆工,因此他从小也会做这项工作。经过自我推荐,沃尔顿接到了为一大栋房子做油漆的业务,尽管房子的主人迈克尔很挑剔,但给的报酬很高。沃尔顿很高兴地接受了这桩生意。在工作中,沃尔顿自然是一丝不苟,他认真和负责的态度让几次来查验的迈克尔感到满意。

终于,这栋房子只差最后一面墙就完工了。沃尔顿为拆下来的一扇门板刷完最后一遍漆,刚刚把它支起来晾晒。做完这一切,沃尔顿长出一口气,想出去歇息一下,不想却被脚下的砖头绊了个踉跄。这下坏了,沃尔顿碰倒了支起来的门板,门板倒在刚粉刷好的雪白的墙壁上,墙上出现了一道清晰的痕迹,还带着红色的漆印。沃尔顿立即用切刀把漆印切掉,又调了些涂料补上。可是做好这些后,他怎么看怎么觉得补上去的涂料色调和原来的不一样,那新的一块和周围的也显得不协调。于是,沃尔顿决定把那面墙重新刷一遍。

这样,沃尔顿又花了一天的时间才把墙刷好。第二天,沃尔顿一大早就来到了房子里,等着房主来验收。可是这时他发现新刷的那面墙又显得色调不一致,而且越看越明显。沃尔顿叹了口气,决定再去买些材料,将所有的墙重刷,尽管他知道这样做,他要花比原来多一倍的本钱,他就赚不了多少钱了,但沃尔顿还是决定要重新刷一遍。

这时,迈克尔就来验工了。沃尔顿向他说了抱歉,工期要延长一天了。他如实地将事情和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迈克尔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沃尔顿竖起了大拇指。作为对沃尔顿工作的负责态度的奖励,迈克尔愿意赞助他读完大学。

此后,沃尔顿的一生改变了,他顺利读完大学,毕业后还娶了迈克尔的女儿为妻,进入了迈克尔的公司。十年后,他成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而后,他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沃尔玛。人生感悟:

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第8篇

从《钦定四库全书》中收录之梁孜好友王世贞(1526-1590年)文集以及《四库全书存目经部》中,我们知道,梁孜生在明正德己巳(1509年),卒在万历癸酉(1573年),年仅六十有五。他字思伯,别号罗浮山人,广东顺德人,与王世贞、潘纬、童佩、李茂材、梁有誉、黎民表、欧大任等交善,乃大学士梁储(1451―1527年)之孙,以荫补中书舍人。

关于梁孜的生平史迹,历来鲜为人知,虽然在《明画录》、《盛明百家诗》、《明诗纪事》、《岭南画征略》、《广东通志》、《顺德县志》、《广州人物传》等典籍中均有记载其小传,但均只言片语,未窥全豹。近来读王世贞的《四部续稿》,知道梁孜曾游于文征明(1470~1559年)门下,并得到文征明的赞赏。文氏“大奇之”,认为诗书画三绝非梁孜莫属。现在已无法考究当时文氏讲此话之历史语境,但至少从作为吴门画坛盟主的此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孜在当时确乎在吴门地区活动,并有一定的影响。梁孜和当时吴中地区的重要文人王世贞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二人不仅有书信往还,诗酒唱酬,在梁孜故去后,王氏还为其撰写墓志铭。此外,梁孜的祖父是当时颇具影响的政坛风云人物――文康公梁储,这使得他能得其荫惠而融入到主流的文坛中。所有这些无不表明,梁孜在当时以岭南人身份进入主流画坛。这一点可以说和早前供职于宫廷之中的花鸟画家林良、山水画家何浩等前后辉映,成为明代广东画坛的又一亮点。

在梁孜的交游圈中,另有一个人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就是以诗文和书法著称的潘纬。潘纬字象安,安徽歙县人,长于篆隶、诗歌,和梁孜一起供职中书舍人,在当时的文坛有一定的影响,有《潘象安诗集》行世。梁孜和其一起参加诗社,唱和无问。他还为潘氏刊刻诗集《社栎斋三咏》,并在隆庆三年(1569年)为该诗集作序。在梁氏行世的少量诗歌中,其中就有一首是《送潘象安归省》,潘氏则有《太仆王仪甫、舍人许稚干、梁思伯、山人童子鸣、洪从周、康裕卿、管建初饯别作》、《梁太学故相文康公孙将叩阙请恩低回久之怅然别去有赠》等诗赠之,其中后者云:“居然贤相后,自是凤皇毛。故日无优孟,何人似叔敖?君恩三世远,天听九重高。且抱遗经去,承家望尔曹”,显示出对梁孜的崇敬之意及其不舍之情,论者谓此诗“无限感恻”,应该是比较中肯的评价。梁孜与当时这些颇具影响的文人的交游无疑使其也成为当时主流文坛的一分子,当我们今天考察其艺术时,自然已不应再拘泥于一种区域美术。

梁孜一生主要的艺术活动是以“吴中”与“都门”为代表的当时主流文化区域。后来他以事返回广东,并随身携带江南之牡丹返乡。在故里,梁孜对牡丹悉心培植,因而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由于岭南向无牡丹(从岭外移植),故梁孜对所种之花不服其习性,因而终以花粉过敏染恙,后来几经延医,终无药可治,世人为之扼腕。

梁孜以书画诗文鸣于世,著有《梁中舍集》一卷,并编有《郁洲遗稿》(梁储诗文集)。从典籍记载可知,梁孜是一个甚为豪放的文人,游离于诗酒书画之中:“性好客。客至则谈,谈久则酒,酒半则诗,诗成则书,书所不尽则画”,“人以为有唐风”,“谈及国家典故、前辈文献,(纟丽)(纟丽)若按谱”,“故益得士大夫声”,这一点似乎与吴门画派的开派人物唐寅有惊人相似之处。在诗歌方面,粱孜取法中唐,在岭南文学史上占有席之地,近人陈融在其《读岭南人诗绝句》中有诗咏之:“日边花事费评量,触目权门意自伤。白阁独吟诗太苦,南园梅讯梦魂香”,可从侧面了解其诗风。至于书画方面,王世贞认为他的画宗法董源、吴仲圭,并且“杂得文氏三之一”,书法则取法王羲之、赵孟\和文征明。

由于梁孜的书画作品传世极少,因此我们现在已无从全面了解其艺术风格。即便如此,我们从一些书画文献和仅见之传世画迹中亦可探悉其艺术风貌。在清人之《佩文斋书画谱》、《天水冰山录》、《诸家藏画薄》、《珊瑚网画录》等书画著录中,均记载有梁氏之山水和花草作品,说明梁氏是以山水和花草擅长的。他的传世作品,笔者所见主要有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山水长卷一帧。该卷乃绢本墨笔,纵32厘米、横267厘米。作者款识曰:“嘉靖乙卯季春甘五日浮山人梁孜制”,钤白文长方印“浮山”和朱文联珠印“梁”、“孜”。据此则此画作于1555年,时年梁氏四十有七。鉴藏印有朱文长方印“岳雪楼记”和“孔氏鉴定”、白文长方印“岳雪楼”、朱文方印“吴荣光印”、“吴氏筠清馆所藏书画”、“岳雪楼记”及白文方印“少唐心赏”,则此画曾经粤东书画鉴藏家吴荣光(1773-1843年)、孔广陶递藏。后来此画辗转流落沪上,再为朵云轩所收藏,近年由广东省博物馆购藏。从画面风格可以看出,此画完全是宗法文氏一路,并参以董、巨,以细笔兼具粗犷之意境,乃吴派之嫡传。该画所写山石多为粗笔,以披麻皴法渲染,并缀以点苔。树木则较为细致,江岸辽阔,辅以小桥、茅屋、轻舟、沙渚以及山间小路上之行旅、拱桥上依依惜别之高士,是明人山水中惯常表现的江岸送别一类的题材。所画山水,在南派风格之外,在一些陡峭的山石上偶尔可见斧劈之痕,说明梁孜在山水上转益多师的艺术探索。

在此,不妨与代表文征明典型风格的《沧溪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较,可以看出梁氏之师承及其与文氏画风之异同。从技法上,梁作所画山水粗狂且略显简约,他善于运用墨色的深浅浓淡来表现山石,貂白处给人以无限的空旷与遥远之感。整幅画作有临摹之痕;文氏山水在粗笔中辅以细笔,构图较为缜密,以浅绿和浅绛设色来渲染画境,山势连绵起伏,给人以充实与无限的遐想空间。整幅画作表现出明显的自家风格。从意境上,梁作在文人画中略显匠气,而文作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种文人的笔情墨趣。当然,梁孜毕竟师出于文氏之门,在技法与意境上不及其师是正常的。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作为文征明的弟子,梁孜在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杰出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