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02 16:33:18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经销商;关键过程绩效指标;评价与分级;PDCA工作循环体系

中图分类号:TE626.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stead of sales, lube oil enterprises'management on automotive lubricants dealers should be oriented to processes. All the dealers have to be evaluated and graded via setting and controlling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in key processes, such as terminal visiting coverage, terminal distribution rate, terminal monthly average sales capacity, terminal monthly activity, terminal contract compliance rate and dealers'inventory days etc. In order to constantly optimize process management, increase sales and market shar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enterprises'strategic objectives, PACD working cycle system based on KPI in key processes has to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dealer; KPI in key process; evaluate and grade; PDCA working cycle system

0引言

当前,部分油企业对车用油经销商的管理指标侧重于经销商的进货量,强调的是企业销售给经销商的产品数量。这种销售导向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实际,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往往会造成销售人员为完成任务量向经销商压货,忽视经销商终端数量及质量的提升,造成渠道基础薄弱;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向其他区域窜货或低价销售,最终造成市场管理的混乱、盈利能力下降以及终端客户的流失,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经销商关键过程绩效指标体系是油企业车用油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

1关键过程绩效指标的定义及内涵

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经销商关键过程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经销商销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过程管理绩效的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经销商关键过程绩效指标的制定取决于企业的市场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具有可衡量性。经销商关键过程绩效指标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当企业战略重点转移时,关键过程绩效指标必须予以修正以符合企业新的战略目标及发展方向。经销商关键过程绩效指标的制定应是油企业与经销商双方对过程绩效要求达成的共识,要确保油企业与经销商努力方向的一致性,通过定期总结经销商关键过程绩效指标的执行结果,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加以改进。

2常见的车用油经销商关键过程绩效指标

2.1终端拜访覆盖率

终端拜访覆盖率=经销商经销区域已拜访覆盖的终端数量/经销商经销区域终端总数量。

终端拜访是车用油营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车用油销售的基础工作,终端拜访是收集终端客户资料,实现终端开发的主要手段。对于新市场的开发,首要工作是尽快收集终端客户的资料信息,建立客户档案。销售人员通过集中拜访,将收集的客户资料进行整理建档,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终端开发计划。终端拜访覆盖率指标能够体现终端拜访的覆盖程度,在市场开发初期是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此项指标的管理和控制,在市场开发初期能有效促进终端拜访覆盖率的提升,迅速收集终端客户信息,为后期的终端开发打好基础。

终端铺货率=经销商经销区域已交易终端数量/经销商经销区域终端总数量。

终端铺货是提升销量及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体现为已交易终端数量的提升。终端铺货率越高,说明已交易终端的数量越多。从市场开发初期到市场开发的成熟期,终端铺货率都是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此项指标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有效促进终端开发数量的提升,通过终端开发数量的不断增加来提升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一般来说,终端铺货率越高越好,但不能只强调终端数量的提升,还要加强对已交易终端的维护,提升终端的质量,终端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同等重要。

2.3终端月平均销售能力

终端月平均销售能力=经销商经销区域已交易终端月度总销量/经销商经销区域已交易终端总数量。

终端月平均销售能力是已交易终端平均每月采购油品的能力,体现了终端的质量。终端月平均销售能力越高,说明终端的质量越高,终端月平均销售能力低,说明已交易终端本身的用油规模小或本品牌在该终端的占有率低。通过此项指标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有效促进终端质量的提升。终端月平均销售能力与终端铺货率两项指标相辅相成,共同支撑区域销售量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2.4月度终端活跃度

月度终端活跃度=经销商经销区域月度交易终端数量/经销商经销区域已交易终端总数量。

月度终端活跃度反映已交易终端每月的进货情况,体现了已交易终端的质量和进货周期。月度终端活跃度高,说明终端的质量高,进货周期合理,终端自身销售正常。月度终端活跃度低,说明终端自身销售不畅、终端质量低或者终端一次性进货量太大,超出终端自身正常的销售能力造成库存积压,进货周期不合理。通过此项指标的管理和控制,能有效促进终端的进销平衡,提升终端质量,使终端的进货周期趋于合理化。

2.5签约终端达标率

签约终端达标率1=经销商经销区域签约终端当期总销量/经销商经销区域签约终端当期总签约量。

签约终端达标率2=经销商经销区域当期达标签约终端总家数/经销商经销区域当期签约终端总家数

签约终端一般是指与经销商签订协议,厂家或经销商投入一定的支持,承诺在一定时期完成一定销量任务的终端。签约终端一般是厂家和经销商重点关注和管理的终端,签约终端达标率反映终端在一定时期的达标情况,可以把销量作为评价基准,也可以把家数作为评价基准,或者将两者按一定比例相结合作为评价基准。签约终端达标率体现了经销商对签约终端的管理能力,签约达标率越高越好。通过此项指标的管理和控制,能有效促进签约终端的达标,提升经销商对签约终端的管理能力,确保厂家或经销商终端投入的效果。

2.6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

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经销商即期库存总量/近3个月月度平均出货量。

库存周转天数反映经销商库存情况,体现了经销商库存的消化周期。一般来说,库存周转天数越低越好。库存周转天数高,说明经销商库存超出了自身正常的销售能力,库存积压量过大,占用资金较多。降低库存周转天数是减少流动资金、提高投资回报率的有效手段。通过此项指标的管理和控制,能有效促进经销商的进销平衡,减少经销商的资金占用,提升经销商的投资回报率。

3经销商关键过程绩效指标的应用

3.1经销商评价与分级

经销商阶段性的关键过程绩效指标结果可用于对经销商进行评价分级。首先,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市场现状选择适用的关键过程绩效指标并确定每项指标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其次,根据每阶段经销商过程绩效指标的结果与目标值的对比计算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根据每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加权计算出评价的总得分;再次,根据经销商评价得分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下一阶段的措施,同时,根据经销商的评价结果的高低对经销商进行分级;最后,根据经销商的分级结果由高到低给予不同力度的促销支持或忠诚度奖励,对经销商形成有效激励。

3.2以关键过程绩效指标为核心建立PDCA工作循环体系

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首字母组合。是指一项工作要经过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的四个阶段,是有效控制管理过程和工作质量的工作循环体系。

以关键过程绩效指标为核心建立PDCA工作循环体系是推进车用油经销商销售管理的有效手段。首先,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市场现状选择适用的关键过程绩效指标;其次,结合现状以关键过程绩效指标为核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将年度工作计划逐级分解到季度计划与月度计划并执行,关键过程绩效指标应逐级细化,每一级的关键过程绩效指标应与上一级指标有对应性;最后,对每阶段工作计划进行总结与回顾,制定措施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进行调整,形成对经销商的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制定与总结回顾的三个PDCA工作循环,有效推进关键过程绩效指标目标的达成。

综上所述,车用油经销商关键过程绩效指标的制定与控制能够有效推动车用油销售的过程管理,通过过程管理的不断优化来支撑销量及市场占有率目标的达成,推动企业车用油销售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第2篇

公司难以言说的“痛”

地板公司运营历来会遭遇两大难题,一是招商难,二是销售难。尤其是“销售难”——公司好不容易招到了一批经销商,有了几十上百个专卖店,原以为前面的辛苦努力总算有了一个美丽的回报,可以轻轻松松地看着销售额一天天的往上猛涨了。不幸的是,大多数地板公司徒有数量不菲的经销商,但销售额却从来没有与之形成正比过——这是公司难以言说的“痛”!显然,这都是终端销售“萎靡不振”惹的祸!

为什么会这样呢?而且,专卖店散落在全国各地,可谓是天高皇帝远——面对这一现状,公司如何才能实现全国专卖店优良的终端销售呢?

“五虎”拦截优良的销售

通过戴总和营销部员工的共同努力,终于发现造成全国专卖店销售业绩不佳有五大方面的原因。这五大原因像五只猛虎一样,严严实实地守着终端销售的“出入口”,十拿九稳地制约着产品的最终销售。

一、品牌知名度过低。由于受公司资金的限制,戴总并没有实施广告片拍摄与播放的计划,故其品牌知名度很低,在市场上属于“默默无闻”的那种——产品销售主要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由此形成的口碑来实现。诚然,目前市场上多数地板品牌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广告传播,尤其是电视广告传播,大家还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但毕竟已有地板品牌进行了一定量的广告传播,如圣象地板、大自然地板等。这多多少少会给“默默无闻”的地板品牌带来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戴总公司的地板品牌知名度过低,造成消费者的不认可,就是明证之一。

二、没有掌握好消费者的心理。戴总深刻地感觉到,公司的人都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自己从事的是地板行业的工作,故大家都觉得消费者对地板也是极其熟悉和关注的,就好像对牛奶、啤酒等产品那样能扳着手指数出个“一、二、三、四、五、六”出来。事实上,大家都错了,因为地板属于非常特别的耐用消费品,消费者平常对其关注率是非常低的,除了有需求的时候才将其“熟记于心”的。

同时,因为消费者平常对地板产品关注率不高,故当他们需要的时候,往往感性消费占上风,即会受到地板专卖店里的实际情况的左右,而不一定购买行动之前通过看电视或者上网了解的地板品牌。就趁这一点,地板终端销售就有足够的“文章”可做,并把终端销售搞得红红火火。但是,公司并没有掌握好消费者的这一心理特征,使得很多对应的工作没有展开,从而丧失了众多良好的终端销售机会。

三、专卖店的形象与氛围差。通过调查分析,戴总发现全国专卖店的形象与氛围差是导致终端销售不佳“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地板消费者是突然性的需求而关注地板品牌与产品的,所以此时的关注度高和热情度高,但当他们走向专卖店的时候,发现专卖店的整体形象有点“暗淡”和“萎靡”,而店内在光线、整洁度、销售人员的精神状态、热烈的推广氛围等都“不及格”,就像一盆冷水一样,把消费者的热情给泼灭了。如此,消费者还有什么心思再进行沟通和产品购买呢!显然,一句“先看一看”就转身而去了。

四、销售技术不先进。戴总发现,绝大多数专卖店的销售人员在销售技能、谈判技巧、消费者心理把握等“销售技术”方面都显得滞后,不先进,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无法留住消费者的“芳心”。这方面是公司的责任,因为公司没有对全国的终端销售人员进行有效地销售技能训练,只能依靠销售人员的个人“才华”来实现良好的销售。显然,这已早估了销售人员的实际能力了。

五、缺乏主题式的策划活动。由于公司的地板品牌并没有进行广告传播,导致品牌知名度极低,同时消费者又是暂时性的对地板品牌和产品进行关注和购买的,故理性消费不及感性消费,由此衍生了一个良好的销售机会:在专卖店展开主题式的策划活动,形成良好的销售氛围,既弥补了公司品牌知名度偏低的缺陷,又能满足消费者的热情氛围的需求,从而引导其消费,实现优良的终端销售。但不幸的是,公司根本没有顾及到这方面,最终造成全国上百个专卖店每天重复着两件事,一是冷冷清清的开门,二是冷冷清清的关门。

由此可见,“五虎”的确是忠诚而又神勇——成年累月的拦截着公司全国上百个专卖店的优良销售。那么,此“五虎”能否被驯服呢?戴总的回答是:绝对能!

终端拦截,亮出杀手锏

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戴总认为,依靠大面积的广告传播来带动终端的销售,目前还不适合公司,即公司只能全方位的、横向和纵向的展开终端拦截工作,才能实现优良的终端销售。那么,怎样的终端拦截才能拦出良好的销售业绩来呢?

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反复研究、论证和排除,一致认为:只有展开“终端氛围销售”,才能在同等条件下有效地“收服”更多的消费者——既实现优良的终端销售,又能从众多的地板品牌中脱颖而出,拥抱美好的未来。这也正是戴总公司在终端销售方面扭转乾坤的“杀手锏”。

为什么是“终端氛围销售”呢?实际上是因为来购买地板产品的消费者极具消费激情,而公司全国的专卖店却缺乏销售的激情与销售氛围,导致专卖店销售“状态”与消费者购买心情无法完美的吻合,从而错失了良好的“合作姻缘”。这也是其它地板公司专卖店所缺失的。显然,真正把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变成行动购买的消费者,这对专卖店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而终端的销售氛围对此起着绝对性的作用。

那么,“终端氛围销售”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被戴总趣味的命名为代号“天龙完全出击007”的“终端氛围销售”计划,实际上是由“氛围基础”和“氛围策划”两部分组成。看看戴总的完全执行吧。

一、打牢“氛围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销售技能,二是终端形象。其中,销售技能主要是对全国专卖店的销售人员进行洽谈策略、销售技巧、谈判技巧、标准用语、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同时,戴总还根据对前来购买地板的消费者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了“十类顾客的消费心理分析与解决办法”,全面教授给了终端销售人员。

终端形象方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卖店的整体形象,二是店内销售热烈氛围形象,三是销售人员的工作形象。具体如下:

1、由于公司以前并没有对各专卖店统一形象,故多数专卖店都是由经销商自行设计和装修,效果显然难以得到保障。为此,戴总决定逐步对全国专卖店的整体形象进行改造,由公司负责设计和指导及监督装修,确保专卖店的整体形象大气,有特色,有个性。

2、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是“好酒还怕巷子深”的时代,如果专卖店内一些“现在进行时”的活动都没有,往往就会冷冷清清,令消费者觉得“寒冷”,转身即走。这就是店内销售氛围不足惹的祸。要注意的是,“现在进行时”的活动并非一定要促销,而可以是一些主题活动,有针对性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一点就要与“氛围策划”紧密结合起来操作了。显然,只要店内有了丰富的“现在进行时”的活动,整个销售氛围就自然而然的形成起来了——消费者更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深入沟通的机会迅速产生了。

3、销售人员的着装形象、语言形象、服务态度形象等都对终端销售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此,公司对这些内容都进行了标准化的规范,和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终端形象”任何一处都不出差错,为最终优良的终端销售打牢“氛围基础”。

二、不断更新“氛围策划”。“终端氛围销售”其“氛围”和“销售”都得依靠不断创新的“氛围策划”来实现。何谓“氛围策划”即通过新颖实用的策划活动,促进专卖店形成良好的销售氛围,最终吸引消费者,实现优良的终端销售。

“氛围策划”的范围其实很广,如特色产品形成的特色策划、品牌特性策划、促销策划、针对相关事件或者消费者的各类套餐策划等,只要能够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又是成本低廉的,基本都可以使用。这样的“氛围策划”周期一般为一个季度,就应该更换,平时还应该针对重大的节假日、公司周年庆典等展开相对应的“氛围策划”,再加上销售人员的全面努力,终端销售必将从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

三、分批培训与执行。“终端氛围销售”计划要落到实处才会有成绩。因此,面对全国一百多家专卖店,如果是一窝蜂的上,那效果肯定好不了。为此,戴总决定分批实施此计划,同时确定每次对30家专卖店进更新装修、销售人员培训和指导其实战执行,共分5次历时18个月完成。

事实证明,戴总的决策是对的。因为想一口气吃成胖子,有着百分之两百的难度——虽然公司想快点把全国终端的销售业绩提升上来,但总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欲速则不达”,不如有目标、有计划和有步聚的操作,前进一步收获一步,用自己的努力和虔诚,实现最终的“满堂红”!

强势网络,终端销售无忧愁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第3篇

2009年的工作已经做完,整体来说还算基本顺利。根据销售工作总结回款情况,销售回顾,经营分析及业务来源等方面的问题,作为销售主管的我对于2010年的销售主管工作计划有了新的方向:

我的个人工作计划会明细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将带领所有的组员们一起行动。2010年预计全年回款100万元以上,保持增长345.9%,预计第一季度完成15万元回款,第二季度25万元回款,第三季度回款30万元,第四季度30万元,南京市内终端用户预计扩增至150家,分销商增到70家。

工作方向:

1.对经销商的管理

定期检查核实经销高的产品库存,配合公司发货时间及物流工作,确保经销商的库存在短期内消化,不出现积压产品及断货现象,同时协调好各分销商的渠道,有销售网络重叠现象的,避免引起产品价格战。

2.解决产品冲货、窜货问题

实行奖罚分明制度管理体系,解决因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造成的市场威胁,查找冲货根源,经核实无误后取消违规经销商的产品促销资格,时间为1年。相反,提供有效信息并持有凭证的销售商,公司给予相应的促销补贴政策。

3.销售渠道下沉

进一步将产品深度分销,由原来的批发市场深入至农贸市场,在终端的走访中,针对信息的收集,寻找对产品需求量大的消费群。目前,浓缩果汁产品的需求量集中在咖啡馆、茶馆,我们还需要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寻找相应的切入点。

目标市场:

将对扬州、泰州、盐城、淮安、镇江、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安庆、淮南、淮北等苏中、苏北、及安徽局部市场进行开发,搜罗并设立特约经销商, 享有与南京经销商同样的经销政策,实行自然销售,特殊区域可视情况而定,是否增派销售人员。

重点促销产品:

鸡汁和果汁在2010年将被重点推广,两个产品的消化周期短,但在市场竞争方面优势不明显,准备将相应消化周期长的寿司醋、芥末油,辣椒油等停止促销,从而补贴鸡汁和果汁产品的促销,能起到重点产品的增量效果。

销售队伍人力资源管理:

1.人员定岗

南京办固定人数5人,终端4人,流通1人,准备从终端调派1人兼跑流通市场, 而原负责流通的人员兼跑省内周边城市,开拓空白市场。

2.人员体系内部协调运作

每日晨会进行前日的工作汇报,端人员将负责的区域业务工作表格化,流通人员将市场信息和竞品动态提供给终端人员,终端方面的供求信息和网络资料由流通人员安排解决,大家交换意见,进行信息沟通,为销售做好全方位的工作。

3.关键岗位定义,技能及能力要求

终端人员销售对象为市内酒店,宾馆、咖啡茶馆等,面对直接消费者进行服务,要求在谈判技巧和国语标准化的程度上有所提高,要有实际的终端业务开发率, 流通人员销售目标是为产品打开分销渠道, 通过分销过程, 最终到达消费者, 流通人员要具备清醒的思维, 长远的战略眼光, 善于沟通、分析、认真看待问题的启发性和套路背后的逻辑性,打开每一个产品流通的环节,确保产品顺利分销。

4.培训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第4篇

1、 整理所辖片区市场数据,整理内容为:客户资料(资金实力、配送能力、业务匹配情况、分销网络情况、经营理念、品牌忠诚度、管理体系、考核体系、信用情况、经销品牌数、年销售额、需助销方面)、市场销售数据(月销售数据、任务完成情况、竞品销售情况、重点渠道销售情况)、市场特点(城市消费能力、现代通路情况、传统通路情况、城市发展规模、市区及外埠特点)市场份额比重(产品比重、竞品比重、市场容量预估、SWOT分析、品项结构、竞厂优势品项)

2、 根据数据分析,进行分类整理。

对于客户确定重点客户、次要客户、潜在客户、发展客户,根据销量和实力进行分级,确定不同的助销体系。

对于市场确定重要市场、潜在市场、发展培育型市场、领导型市场,细化至地级市、县级市,确定不同的运作体系。

对于团队导入学习理念,并合理分工至需求市场,确定不同的培养体制,发挥个人优势汇总成团队优势。

3、 为战略布局确定理论依据。

二、 渠道的战略布局

1、 现代通路与传统通路相结合的运作思路。现代通路强化品牌,传统通路渗透销量。

2、 提高一批运作水平、强化二批的管理、把控终端,重点把控商超、便利店、家批、学批。

3、 一批的直控及助销加强、分销体系的建立、健全终端服务体系,配送运力加强、提高终端增值服务。

4、 加强对特殊通路的培育和渗透,长期培育团购渠道并合理进行目标分解。

5、 综上所述,渠道战略确定主营渠道、培育型渠道、渗透型渠道,本着全渠道重次点运作的宗旨,通过助销加强一批运作水平,强化终端品牌及竞争优势,借助二批分销体系,扫除终端盲点,加密终端服务。

三、 团队的建设及针对性培训

1、 建立学习型团队,理论来源实践进而指导实践,创造学习气氛,培育潜在型人才,利用现身说法进行指导。

2、 建立团结型团队,个人业绩来源于团队,团队的优势来源于个人,相辅相成,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提高,保证区域内的整体优势。

3、 针对员工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市区培养终端操作、终端陈列、竞争应对、配送服务、信息反馈等方面技能,外埠培养客户谈判、助销技能、分销设立、网络建立维护、区域竞争应对等方面技能,促销安排进行单独的培训并形成系列。

4、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专人专事专管,树立“有人管理我服从,无人管理我管理”的理念,各尽其职,各显所能,各施其长,制度约束下留给员工自由发挥的空间。

5、 激情点燃动力,压力赋予挑战,团队在承载压力的情况下,充满激情去工作,去迎接挑战,工作中享受乐趣,动力中更好的工作。

四、 客户的增值服务应对现实竞争

1、 产品高度同质、竞争日趋激烈、客户忠诚度渐难培育、操作手段易仿性使市场竞争变的白热化,竞争区别更多体现在对客户的增值服务上,以稳固客户的忠诚度,渗透销量。

2、 外埠客户的增值服务体现在业务助销上,协助客户量体定做适合实际情况并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客户的下游客户网络,建立下游客户的激励机制,确定客户的短、中、长期目标,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培养专营方向,实现厂家与客户之间的双赢。

3、 市区客户的增值服务体现在生意指导及终端服务上,业务助销体现在维护终端网络、整理终端陈列、维护客勤关系、信息及时反馈、竞争的及时应对、促销的监控及执行等方面。

4、 综上所述,客户的增值服务除了厂家与客户正常的合作之外,体现在协助客户扩大经营、提高运营水平方面,以此渗透网络、扩大销售。

五、 年度销售计划及排期

1、 销售工作体现在计划性和执行力方面,制定详细的行动纲领非常重要,竞争的需要,计划的准确性与执行力已经要求到以日来计算,业务更要注重每天的销量和每天的市场变化,日积月累方能达成月、季、年的销售目标。

2、 依据品项制订月、季、年的分解目标,并把销量细分到终端上,客户与业务要根据日销量警示牌,调整计划和战略部署,以达成月度分解目标,并且实现销量的最大突破。

3、 制定月度行动计划的排期,依据排期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并保证计划执行的合理性。

六、 竞争的应对策略

1、“农村包围城市”。针对竞品势力比较强大的中心城市,从城市进行突破,城市影响中心城市,逐步向中心城市进行渗透。

2、完善渠道。全渠道开发战略,重要渠道进行直控,从各个渠道渗透销量,发展自己的优势渠道,形成对竞品的有效打击。

3、增值服务体系。利用业务的助销作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维系客户,应对竞争。

4、促销环节的连贯性。促销并不是一次活动的终结,而是系列活动的衔接,以保证每次活动对后续活动的铺垫,使月、季、年的促销活动环环相钩。

5、重要渠道的直控。针对销售的重要渠道,规范运营做到直控,培育重要渠道成为竞争的优势渠道,直控渠道的客户一定要培育为我们的忠诚客户。

6、建立快速反应队伍。市场的变化瞬息万变,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非常必要,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及时制定应对策略。保证市场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

7、攻艰小组、攻艰战。针对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城市,临时成立攻艰小组,进行市场攻艰,进行集中配送、集中的形象展示、选择最佳卖点、选择具有影响力的卖点,进行突破。

8、加强终端形象陈列。终端的形象陈列对产品销售的助推作用不可忽视,抢占终端陈列的最佳位置、最有利位置,进行形象的全面展示。终端售点的展示真正做到“看得见、买得到”

9、销售中的造势。销售要不失时机的进行造势,以此形成对销售的强大拉力,小规模的造势影响点,通过点带动面,大规模的造势影响面、通过面反作用点。以点带面,逐步渗透。

11、整合营销。整合通路、渠道、资源的一切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发挥整合营销优势,形成竞争优势。

12、终端激励体系。健全终端激励体系,激发终端客户的销售热情,通过终端拉动、增值服务、终端分级服务、重点客户慰问、业务终端助销、终端销售奖励等方式,全面激活终端。

七、 营销策略实施及调整。根据公司整体营销战略部署,灵活调整区域战略布局,既要不遗余力的执行公司的政策,又要把政策的执行在区域内发挥最大的优势。

八、 客户激励机制

1、 赛马制。根据客户互相攀比的心理,设定客户销售的光荣榜,并及时向客户进行宣传,以此调动客户的销售热情。

2、 鲶鱼效应。对于忠诚度摇摆的客户,选择目标分销商,并通过迹象施加压力,使客户感觉到危机感,通过业务助销,扭转客户的观念,加大伊利经销的比重。

3、 阶段性销售竞赛。对于市区及外埠根据销售情况设定不同程度的阶段性销售竞赛,客户竞赛本着短、平、快的原则,激发客户销售热情。

4、 节日慰问。维系客户的亲情管理,春节期间,给客户派发民族特色礼品,表示慰问,使客户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新一阶段的销售工作打下基础。

5、 客户分级制。针对客户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可设计为A级、B级、C级,以此进行区别化服务,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确定不同的助销体系,根据客户的自身发展状况,可进行提级、降级处理,以此激发客户的销售和竞争热情。

6、 样板市场参观制。针对运作规范并卓有成效的市场,邀请客户自费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同时本市场的客户负责进行讲解,区域负责人和业务陪同,利用现身说法纠正客户的运营方向,进行培训,规范市场。

7、 通报表扬。针对销售和运作较好市场客户,以公司名义进行整个区域内的宣传报道,以此在客户中进行造势。

8、 业务盯销制。针对惰性较强但有潜力的客户,进行业务的专门盯销,督促客户完成销量目标,并规范运作市场。

九、 业务激励机制

1、 业绩看板。销量是销售最主导的因素,因此业绩看板使员工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并有紧迫感,快速调整自己,调整业务方向,以达成销量目标。

2、 光荣榜。光荣榜设定销量状元、市场开拓状元、终端陈列管理状元、渠道开拓状元、品项状元,以此销售奖励挂勾,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以此成为提升依据。

3、 阶段销售竞赛。根据季节情况,设定区域内阶段性的销售竞赛,以此调动全员参与的热情,通过系列的阶段销售竞赛把销售工作引向一个个高潮。

4、 通报表扬与批评。工资与提成与销售永远不变的话题,荣誉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表扬与批评同样也是激励员工的动力。表扬要把工作作的更好,批评要通过团队的帮助和指导,调整心态和业务方向,赶上整个团队的发展。

5、 业绩突出奖励。对于业绩突出的员工要给予重奖,以此形成团队的模范带头作用。

6、 晋升阶梯制。设定员工发展的阶梯,初了公司整体规定的标准外,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细分。设定业务为初级、中级、高级,销售代表为初级、中级、高级,通过阶梯性提升,以此达到培养的目的,使员工的脚步走稳,经过系列的阶段性成为成熟性的人才,成为公司后续储备人才。

7、 全员打分制。客观并全面的评估员工,阶段性通过全员打分,及时调整员工心态及工作方向,并确定员工合理位置。

8、 执行力考评。对于政策的执行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评估,以此判断员工的执行力,并强化执行力的重要性,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9、 稿件质量。对于员工的销售稿件进行客观的评估,事业部发表的文章要进行奖励,文笔不深的稿件,要及时进行指导,培养员工的理论写作水平。

十、 窜货控制体系

窜货是销售中永不变、永不消失的话题,适当的窜货起到销售推动作用,恶意窜货会导致产品销售的直接下滑,扰乱价格体系,打消终端客户的销售积极性,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窜货控制体系非常必要。

1、 产品特殊标记。针对窜货的目标客户,进行产品的特殊标记,凭标记在市场查找证据,作为客户惩罚依据。此办法为惯长作法。

2、 保证金罚款制。为防止窜货,客户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一旦出现窜货情况,扣除保证金,给予被窜片区进行市场支持。

3、 奖励取消制。告诫客户,一旦出现窜货行为,参与的销售竞赛奖励取消资格、季度奖励取消资格。

4、 分销设立,一批停货。针对恶意窜货并屡禁不止的客户,设立分销,一批进行停货处理,拿出说明检查,方可进货。

5、 计划性反窜。针对恶意窜货的客户,不进行停货处理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一次计划性窜货,进行切身教训。操作前提是不打乱价格体系。

6、 品项分离。根据产品品项,设立品项客户,分离操作,弱化窜货客户的势力,培养潜在客户,逐步渗透品类。

7、 突击检查。突击检查客户进销存销量,查找产品走向,及时纠正客户的错误倾向,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款、第三次停货。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第5篇

厂家要求经销商专销公司产品,而经销商想更多的品牌产品;

厂家要求经销商配备更多的人员、车辆来开发下游市场网络,而经销商希望厂家派驻更多的人员来协助开发市场;

厂家要求经销商投入更多的资源进入更多的零售终端、开展各种促销推广活动,提高销量,而经销商希望厂家投入资源操作市场;

……

显然,这对“夫妻”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厂家总会利用各种利益诱惑让经销商卖力地销售产品,而经销商不停地套取厂家的资源支持,双方就这样明争暗斗,总是在争夺对市场控制权的同时从对方身上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最后导致市场难以启动,销量难以上升,双方的合作出现重大分歧,出现双输的局面。

其实,在厂商合作的过程中,实际上双方是在参与一个营销价值链的运作,即:

在参与这个营销价值链的运作过程中,厂家只要能够主导整个过程,整合双方的资源,界定好厂家和经销商在各个环节承担的职责,产生互动,不断沟通,才能实现价值链的增值。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厂家和经销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定位,通过营销价值链的运作,厂家才能建立起良性发展的销售体系,同时经销商也可以完善稳定的盈利模式,创造和谐,共同发展,实现厂商双赢,建立起新型的厂商合作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一、恰当的产品组合是营销价值链增值的基础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产品同知名品牌厂家的产品相比,价格透明度较低,能够吸引经销商的因素之一就是产品价格体系合理,产品有很高的利润空间,容易调动渠道成员的经营积极性。而对于经销商来说,正是想寻找这样的一个产品,提高经营利润。

所以,本环节的核心目标就是厂家要开发出既符合公司总体发展、又能够满足经销商经营需要的一种产品。

现实中,很多的中小企业经常通过不断推出新品,争取经销商的订货,提高总体的销量。可是由于厂家自身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新品上市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如何才能不断开发多个品种系列的产品满足经销商的需求,并确保新品上市成功是厂商持续合作的关键。由于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较弱,这就依靠厂商质量共同合作,建立营研合作机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那么,中小企业到底如何才能保证产品研发成功率呢?

在这个环节中,厂家要主导产品开发的过程,依靠经销商的参与,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环节容易出现以下典型问题:

问题1:中小企业缺乏一定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没有的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新品开发市场调研,在产品开发上往往是以模仿为主,缺乏创新。

解决办法:

一方面,厂家业务人员、研发人员、高层领导应该多深入市场一线,走访经销商,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了解经销商对产品的需求,充分听取经销商的建议,开发适销的产品满足市场需要。

笔者接触过一个企业,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老总就带着新品的研发构思,主要的信息点是:该产品的原料、口感、出厂价、二批价、终端零售价、目标竞品、针对的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产品的卖点、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规格等,下到市场一线,同各级渠道成员就这些信息进行交流,充分听取渠道成员的意见,并进行汇总分析,最终形成新品研发的思路。这样操作下来,就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新品研发的成功率。

同时,各级渠道成员同多个厂家合作,接触到很多厂家的产品信息,各级渠道成员可以结合区域销售实际情况,向厂家提出适合该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建议,厂家人员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出新品的开发思路。

问题2:厂家盲目开发产品,没有规划,很随意,造成产品线定位的混乱,新品种和老产品形成竞争,往往开发成功一个产品,另外一个产品就要淘汰。

在最近几年,福建的一家食品企业一直是依靠不断开发新产品和高空电视广告轰炸来操作的,往往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半年左右,而经销商疲于接受厂家的操作,苦不堪言,影响了经营信心。

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需要厂家要对产品线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最简单的操作就是要界定好每一个产品的市场角色。将公司的产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主攻产品。这类产品是大众消费品,利润较低,主要是为了吸引客流或打击竟品。

第二类:形象产品或利润产品。这类产品单品利润较高,对提升品牌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未来市场的主要产品。

第三类:补充性产品。这类产品是为了丰富产品线而设计的,往往量很小。

在开发新品时,就要分析目前产品线的情况,分清这三类产品,再决定开发的产品品种,将这些散乱的产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出每种产品的最大作用。

二、政策驱动是营销价值链增值的现实选择

中小企业在市场运作中,表现的突出问题是:

品牌没有知名度,经销商不愿意主推该产品

品牌没有知名度,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厂家资金有限,市场费用投入不大,难以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

厂家的销售人员数量偏少,没有更多的人员来管理、协助经销商开发市场

……

这样,中小企业在与经销商的合作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各工作环节中经销商的资源,发挥经销商的优势是厂家应该多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是厂商合作中实现营销价值链增值的现实选择,充分利用渠道的推力提高销售业绩。

1. 区域拓展环节

本环节的核心目标是经销商要按照厂家的总体规划,拓展所负责的区域,完成整个市场的开发。中小企业,由于销售网络不健全,于是利用产品价格体系的优势在各个区域找到一个大经销商,利用经销商的销售网络,这是很多中小企业的常规选择。

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以下典型问题:

问题1:经销商只愿意拓展该产品有销售潜力的区域市场,而不愿意拓展基础薄弱的市场,市场开发不均衡。

解决办法:

针对这样的区域,总体上要以经销商的下游客户为基础,厂家销售人员协助经销商固化下游客户,厂家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厂家可以派驻一些区域经理,跟随经销商的业务人员拜访各下游客户,分析每个客户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客户固化为厂家固定的分销商,一般一个区域市场只选择一家分销商,负责对这个市场的运作,并做好日常销售拜访服务工作,引导经销商的市场行为,确保市场的均衡发展。

问题2:市场开发前期,经销商惟利是图,经常利用厂家初期管理的不规范,发生串货行为。

解决办法:

厂家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处理政策,严加管理。如收取保证金、罚款、取消经销资格等。

一般的厂家认为,在市场开发初期,串货现象有利于快速覆盖空白市场,是不会影响整体市场秩序的,等市场稳定后,再强加管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旦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以后的市场运作中,经销商就认为这家管理不规范,就会影响经销商的信心。

问题3:渠道推力不足,经销商不愿意推广新品。

解决办法:

厂家可以设计一定的进货坎级政策刺激,给予更多的物料支持,对其下游分销商采取高额搭赠,同时对重点市场或分销客户辅以合理的促销拉动出货,同时签订厂家、经销商、分销商三方协议明确销售政策,确保销售政策执行到位,提高各级渠道成员的积极性。

厂家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指导经销商的出货价格,合理分配各级成员的利益,厂家要确保价格体系的坚决执行,提高渠道的推动力。

2. 终端覆盖环节

产品的广泛覆盖是产品销售的关键。本环节的核心目标是将该产品以最节省的费用和方式覆盖到适合销售的零售终端。

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以下典型问题:

问题1:厂家要求产品全面覆盖。

这种做法其现实意义并不大,终端覆盖不在于数量多少,更在于覆盖的产出必须有效,实现利润。例如,对于很多食品企业,学校、车站、旅游网点因为成交率高,终端零售利润相对较高,对这些网点的覆盖对于企业的销售往往能够产生现实意义。

按传统的分法,目前市场上有八大业态之分,而不同的业态的终端门店对于产品等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盲目的进行终端覆盖,即便能够在前期被终端接受,也往往不能产生预期销量,一旦操作不当,甚至给企业的后期跟进造成负面影响。再者,以一个人口规模200万的内陆中等城市来看,其拥有的终端数量可能超过2万家,其被完全覆盖的成本之高,也非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可以承受,即便强行铺市,也很容易因为不能很好维护而迅速掉下来。

解决办法:

按照行业销售规律来看,真正实现较高销量的终端也是较为集中的。因此,中小型企业在计划覆盖市场内终端之前,必须要对市场内的终端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产品的特点找出符合公司产品销售的各种终端,厂家销售人员要同经销商商讨,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终端覆盖的计划,充分依靠经销商的资源,给予经销商一定的铺货费用支持,提高终端铺货率。

问题2:经销商要求厂家全面支持覆盖费用,没有厂家的支持,经销商就不进场。

随着现代零售系统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的产品都准备进入这些零售系统,这样前期首先面临着要交纳高额的品牌费、进场费、条码费等门槛。实际操作中,厂家一般都是先做出《终端进场费用计划表》并让厂家审批,如果厂家同意经销商执行该计划,经销商就要先期垫付,等待厂家的核销。现实中,很多厂家都是按照经销商的销量完成情况给予核销,经销商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如果进入的终端没有销量,我先期垫付的费用厂家会给我核销吗?如果不核销,我的费用不就打水漂了吗?所以,经销商都会很谨慎,不敢投入,自然就进入不了更多的门店,结果销量就不会提升。而厂家销售人员会一直“引诱”经销商多投入,提高销量,以换取厂家更多的支持,双方就陷入了这样的博弈战之中,延误了很多的销售机会。

解决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之间可以具体评估计划进入的门店的投资分析,明确是否进入,费用由经销商垫付,厂家不按照经销商的销量分批核销,具体如下:

首先,收集该系统的进入流程、费用、其他竞争品牌的销量情况。例如:一家中高档的饼干企业要进入上海家乐福系统,就需要经销商和厂家人员考察家乐福系统的进入流程,同时可以调查达能、康师傅等品牌饼干各SKU的历史销量情况。

其次,根据其他品牌的销量情况,选择进入的门店数量,也可以全系统进入,并根据其他品牌SKU的销量情况,确定所要进入的SKU明细,同时根据该系统的运作制定进入后的促销推广计划。

最后,进行投入分析。计算进入该系统所有的前期费用,包括品牌费、进场费、条码费。同时根据其他品牌的历史销量,估计进入的SKU的销量,计算投资回报期。

这样操作下来,厂家和经销商都很明确先期投入所能产生的预期回报情况,双方积极性都增加了,经销商有信心先期垫付,厂家也愿意给经销商核销。

问题3:经销商多报进场条码费用,产生很大的费用黑洞。

前一阶段,笔者在为一家食品企业作咨询时,老板就说:“现在的市场费用太大了,某地的一个经销商只进了10万元的货,而现在报上来的条码费用就12万多元,我白白地将货给他,还有倒贴给他钱。”听完此话,真的有些寒心。的确,现在有些经销商利用这些手段来套取厂家的资源,真的有些不道德。出现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厂家人员不了解各个区域的零售系统条码费用,并且没有很好的进行管控。

解决办法:

首先,厂家销售人员要收集各个区域零售系统的基础信息,确保真实,建立基础信息库,具体信息如下表:

其次,厂家在审批进场申请时,就参考上表的信息,就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3. 物流配送环节

对于快速消费品企业来说,受于产品品种多样,经销商普遍存在小批量、多批次向厂家订货;同时,经销商面对众多零售终端,也需要小批量、多批次的配送服务,如何保证零售终端的不断货需要厂商之间密切配合,才能确保市场有序发展。“不断货就是赢”就是本环节的核心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以下典型问题:

问题1:经销商要货随机性很大,厂家不知道经销商何时订货、定什么品种,往往出现订单不能及时满足经销商的需要。

解决办法:

经销商应该从自身的角度,根据终端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每月提前做好下一个月的要货计划,包括SKU明细、数量、要货时间等,将要货计划传递给厂家。而现实中,很多的经销商都没有这样的经营意识,需要厂家建立相关的制度,由厂家销售人员协助经销商做好这个要货计划,确保信息的准确,为厂家的生产、采购等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接着,厂家要充分利用经销商提报的计划,从内部有序运营的角度,建议可以每月定时召开产销协调会议,商讨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物流等工作计划,确保供货效率的提高。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问题2:经销商往往采取“车销”的形式,每天将货车装满货,按照一定的路线进行铺货,但是容易造成所装的货不是下游客户所需要的、所拜访的客户不是当天需要订货的尴尬局面,这样就浪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也没有起到更好地服务客户的目的,配送效率低下。

解决办法:

其实经销商可以采取“预销制”的形式开展配送服务,提高配送效率。具体操作如下:经销商的业务人员每天按照一定的线路独自拜访下游客户,开展收集订单、维护客情、终端维护等销售工作,每天返回后,经销商对订单进行汇总,安排第二天的配送工作。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经被很多经销商所采用。

4. 终端维护环节

维护零售终端的重要性是很多厂家都意识到的,但是如何才能保持终端销售的顺畅是厂家经营中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没有能力配备更多的人员开展终端维护工作,只有依靠经销商的人员来维护,而经销商往往在完成铺货以后,忽视对终端的维护,普遍存在“重开发、轻维护”的现象。本环节的核心目标就是厂家指导经销商做好维护工作,促进终端销售。

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以下典型问题:

问题1:经销商有理货人员,但是没有管理,理货员成了“救火队员”。

解决办法:

这类经销商缺乏有效管理理货员的方法和工具,工作效率不高,普遍的情况就是人员偏少,哪里的门店有事情就到哪里去处理,成了“救火队员”,也达不到有效维护和管理终端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两表”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即每一个理货人员配备《固定行程计划表》、《终端门店巡访表》,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便于经销商对人员进行管理。

《固定行程计划表》能够体现出理货员每天工作的线路,具体拜访的门店名称,提高拜访的有效性,同时,经销商也知道每个人每天的具体工作内容,便于监控。

《终端门店巡访表》,理货员到达每一个门店要填写该表,具体内容为产品在门店的表现(分销的产品、价格、位置、陈列、库存、促销、助销)、门店提出的问题等信息,作为门店巡访的工作结果。

问题2:经销商没有理货人员,需要厂家配备人员。

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每个厂家都会碰到,以此来要求厂家投入一定的费用补助,再让厂家配一些理货人员为之服务。这类经销商没有建立自己的理货队伍,完全依靠厂家的人员进行终端的管理和维护,自己只想做物流配送商的角色。

这就要求厂家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所有的厂家都给予经销商补贴后,经销商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理货队伍,要对所有的品牌进行维护,在现实中,很多经销商都是这样操作的,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同时,厂家要提供该品牌终端管理的标准,要让理货人员充分理解该品牌的维护标准,提高产品在零售终端的形象力,从而提高产品销量。

5. 促销推广环节

本环节的核心目标是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促销方式和促销对象执行促销活动,促进产品的销售。

在现实运作中,中小企业很擅长渠道促销,总会不断出台“10送1”等一系列压货措施,产生大量库存,经销商也苦不堪言,很少执行消费者促销,厂商之间如何在促销推广环节作出有效的工作,才能发挥促销推广的效应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以下典型问题:

问题1:厂家出于多种目的频繁使用渠道促销政策,经销商疲于接受。

解决办法:

厂家可以适当根据销售季节性和产品发展阶段等因素,出台渠道促销政策,关键是方案要具有实效,真正能够有销量,并且得到经销商的认同。如一家饼干企业,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可以出台“10送1”政策,适当压货,占用渠道资金;在新品上市阶段,可以设计出“陈列有奖”等政策,给予经销商和分销商一定的陈列奖励支持,鼓励渠道成员主推新品。同时指导经销商将这些政策执行到位,不能只停留在经销商层面。

问题2:经销商申请终端消费者促销活动随意性很大,且不能有效执行。

解决办法:

中小企业市场费用投入有限,针对消费者促销推广,不能全部依靠经销商的申请,关键是厂家要制定一个系统的促销推广规划,做好费用预算。

“买赠”、“特价”、“人员导购”等方式是比较实用的。在执行中,关键在于细节的关注。如在终端中执行堆头特殊陈列时,具体陈列位置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经销商可以充分利用与终端人员的客情,占据终端中人流量较大的陈列位置;同时厂家和经销商要密切配合,确保货品配送及时到位。如在执行人员导购活动中,对导购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是很重要的。这些细节都是厂商可以做到的,对销量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问题3:厂家人员对终端费用情况不是很熟悉,经销商采取多种不正当方式套取厂家的市场费用。

这就为经销商提供了很多“灰色操作”的机会。中国目前的经销商还处在一个变革阶段,信用不佳,喜欢“捣浆糊”是他们的共性,他们喜欢把一个档期的堆头陈列费用说成两个档期的费用;他们喜欢把所有的促销人员费用都算在你的头上,然后再去拿别的公司的费用,等等。

解决办法:

这就要求厂家要熟悉各个零售系统的操作规范,知道每项费用的“行情”,在审批经销商的费用计划时,才能有效控制。具体操作可以参考终端覆盖环节中的《

城市零售系统费用普查表》。

同时,要求厂家建立起一定的市场督导机制,发现市场上的不法行为。

三、有效的管理辅导将会给厂商合作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厂商之间的合作之间的利益是无法回避的一个方面,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不断加剧,经销商认为更为重要的在获利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内部管理才是保障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厂家也认为如何让经销商按照我们的思路来开展工作,有效配合也是厂家掌控市场的关键。所以,我认为在整个营销价值链的运作过程中,厂家对经销商的管理和辅导会一直贯穿其中的,是厂商合作过程中始终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如何才能给予经销商实效的服务是很多企业困惑的问题。其实,经销商的要求并不高,厂家可以从以下方面给予经销商必要的协助:

第一、业务员可以同经销商沟通,协助经销商做好年度经营规划,真正站在经销商的角度,给予一定的经营指导,解决经销商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协助经销商更好地发展生意。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第6篇

目标导向是营销工作的关键。在新年度营销工作规划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销目标的拟订,都是具体的、数据化的目标,包括全年总体的的销售目标、费用目标、利润目标、渠道开发目标、终端建设目标、人员配置目标等等,并细化分解。如终端类产品的销售目标就要按品项分解到每个区域、每个客户、每个系统等等;流通类产品分解到每个区域、每个客户等。

其次就是产品规划。根据消费者需求分析的新产品开发计划、产品改良计划;通过销售数据分析出区域主导产品,拟制出区域产品销售组合;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特征及现有客户网络资源状况,拟制出区域产品的渠道定位。然后就要拟制规范的价格体系,从到岸价到建议零售价,包括所有中间环节的价格浮动范围。有时非常必要结合产品生命周期拟制价格阶段性调整规划。

如果企业仍存在空白区域需要填补、或者现有经销商无法承担新产品销售等原因,还需要制定区域招商计划或者客户开发计划。终端类产品还需要完善商超门店开发计划。

然后拟制品牌推广规划,致力于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督、美誉度、忠诚度,需要分终端形象建设、促销推广活动、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来明确推广规划主题、推广组合形式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第7篇

首先,就本年度市场的整体环境现状进行总结,诸如行业市场容量变化、品牌集中度及竞争态势、竞品市场份额排名变化、渠道模式变化及特点、终端型态变化及特点、消费者需求变化、区域市场特征等等,目的在于了解整体市场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大环境的脉动,

其次,深刻分析市场上主要竞品在产品系列、价格体系、渠道模式、终端形象、促销推广、广告宣传、、营销团队、战略合作伙伴等等方面表现,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目的在于寻找标杆企业的优秀营销模式,挖掘自身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和不足。

最后

,就是自身营销工作的总结分析,分别就销售数据、目标市场占有率、产品组合、价格体系、渠道建设、销售促进、品牌推广、营销组织建设、营销管理体系、薪酬与激励等方面进行剖析。有必要就关键项目进行swot分析,力求全面系统,目的在于提炼出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进行初步原因分析,然后才可能有针对性拟制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在千里之外。新年度营销工作规划就是强调谋事在先,系统全面地为企业新年度整体营销工作进行策略性规划部署。但是我们还要明白年度营销工作规划并不是行销计划,只是基于年度分析总结而撰写的策略性工作思路,具体详细的行销计划还需要分解到季度或月度来制定,只有这样才具有现实意义。

目标导向是营销工作的关键。在新年度营销工作规划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销目标的拟订,都是具体的、数据化的目标,包括全年总体的的销售目标、费用目标、利润目标、渠道开发目标、终端建设目标、人员配置目标等等,并细化分解。如终端类产品的销售目标就要按品项分解到每个区域、每个客户、每个系统等等;流通类产品分解到每个区域、每个客户等。

其次就是产品规划。根据消费者需

求分析的新产品开发计划、产品改良计划;通过销售数据分析出区域主导产品,拟制出区域产品销售组合;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特征及现有客户网络资源状况,拟制出区域产品的渠道定位。然后就要拟制规范的价格体系,从到岸价到建议零售价,包括所有中间环节的价格浮动范围。有时非常必要结合产品生命周期拟制价格阶段性调整规划。

如果企业仍存在空白区域需要填补、或者现有经销商无法承担新产品销售等原因,还需要制定区域招商计划或者客户开发计划。终端类产品还需要完善商超门店开发计划。

然后拟制品牌推广规划,致力于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督、美誉度、忠诚度,需要分终端形象建设、促销推广活动、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来明确推广规划主题、推广组合形式

终端销售工作计划第8篇

到底销售人员的行为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们的工作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他们在销售过程中的业务行为到底哪些才是有价值的?

A企业以休闲食品为主要经营产品,年销售额2亿元左右。这几年,虽然A企业的销售业绩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是企业高层却并不满足,在他们看来,A企业完全还可以发展得更快,因为他们有品牌、有基础、有产品、有实力,可高层的战略意图并没有在一线充分体现出来,而导致企业发展进程缓慢。

A企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销售人员的执行力不强,对总部要求的任务落实不到位。比如,公司要求销售人员加快对KA终端的覆盖,增加进入KA的SKU数量,但是销售人员迟迟不能达成这一目标;公司要求销售人员在县级市场开发有实力的分销商,可开发出来的都是滥竽充数的批发商;公司要求销售人员强化产品在终端的陈列,却发现大量终端陈列不符合标准,还产生了众多费用。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经过细致的调研诊断发现,尽管A企业建立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但是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没有对销售人员的业务拓展方式进行管理。A企业高层认为,要充分发挥销售人员的力量,就要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要限制他们的工作方式,可事实上,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环境中,销售人员普遍习惯较为随意的行为,看起来忙忙碌碌,但都是各自为战,工作缺乏策略性和计划性,真正对销售业绩产生价值的工作却很少。

通过对A企业区域经理和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以及所花费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销售人员习惯的业务工作方式是什么,他们的业务内容中有价值的有哪些,而无效的又有哪些。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除去在途交通时间之外,A企业销售人员与各级经销商的沟通占据了大量时间,而在开发零售终端(铺货或进场谈判)、陈列理贷、开展产品促销等对销售业绩有直接影响的工作投入较少,这说明:

1.销售人员比较习惯于以沟通作为业务开展的主要于段,而对于更为细致、系统的市场推广则不够重视。

2.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较为零散,不能系统地进行统筹。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的工作并不能有效地对销售业绩产生直接的作用,而且许多工作都是无用功,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

找到问题根源后,我们对A企业销售人员的业务工作方式进行了变革,对各项业务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及整合,提炼出了一套完全围绕订单实现而展开的业务工作模式,削减无效工作内容,确保所有的业务工作都直接指向最终的订单实现,从而使销售人员各项工作产生最大化的价值。

所有销售行为都必须以实现订单为唯一指向

看起来都做过的事情,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位,或者做得很零散,这样的工作对销售业绩是没有价值的。销售人员要使自己的业务工作有效,就必须对自己要做的业务内容进行整合,使原本零散的工作变得有条理,达到每一项工作都要对销售业绩产生价值的目的。为此,企业必须构建以实现订单为核心的业务工作模式,使销售人员从无效的工作中脱离出来。

所谓以实现订单为核心的业务工作模式,就是指销售人员的所有行为都必须以实现订单为目的,并且对订单的实现能够真正产生价值。这里“订单”的含义,是指对消费者需求的开发和满足。这种理念和运作模式的变化,要求销售人员不能再零散地开展销售业务,而要从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销售工作。为此,销售人员必须清晰地了解订单实现所要遵循的价值链,然后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对业务工作进行归纳、统筹,从而使每一项业务活动都和订单实现相关联。由此,销售人员便能清晰地了解每一项业务工作可能会对订单实现带来的影响,不断对工作成效进行动态评估分析,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方式,减少无效行为,最终大幅提升整体销售业务工作的成效。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订单实现的价值链提炼为:开发订单――下达订单――满足订单――追踪订单――扩大订单。

开发订单:以策略性规划为导向

开发订单是整个订单价值链的首要环节。对销售人员而言,指的就是开发经销商。在这个环节,销售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市场考察(了解行业状况、竞晶状况、渠道状况、经销商状况等)、确定市场运作思路、拜访经销商和批发商、甄选经销商、确定经销商。如果是通过分销渠道销售的产品,那么完成以上几项工作基本上就可以了,而如果是通过现代零售终端销售的产品,销售人员还需要协助经销商与KA系统进行入场谈判,然后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这个环节的所有工作。

由于真正销售产品的是经销商,所以选择经销商,就等于选择了这个市场的销售业绩。尽管这个环节的工作如此重要,但仍有众多的销售人员陷入困境,其根源在于对市场拓展没有清晰的策略规划(当然企业背景、实力对此影响很大,但本文重点考虑销售人员的行为所产生的作用),对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区域市场运作缺乏分析,仅仅在人际关系、交易条件上下功夫,因此无法使有思路、有实力的经销商产生兴趣,只能找到平庸甚至恶劣的经销商。

而在以实现订单为核心的业务工作模式中,销售人员决不能为找经销商而找经销商,他必须将重心放在订单的最终实现上,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他就要想着如何才能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同时确保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对订单的实现产生价值。为此,需要从以下几点人手:

1.销售人员在拜访经销商前,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

2.拿出一份完整的市场拓展策略规划,其中要对需求分析、产品定位、产品组合、渠道结构、推广策略以及实施计划进行清晰描述。

3.更重要的是对目标经销商的运作方式、存在问题和改进思路进行细致分析,并将其与本企业的合作结合起来,设定符合市场客观环境的销售目标(这里就可将其理解为潜在的订单)。

这样,销售人员就可以争取到较好的经销商进行合作,同时其行为也为订单的最终实现打下良好基石出。

下达订单:以需求预测统领产销平衡

这个环节销售人员的工作内容一般就是要求经销商向总部下达订单、打款。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销售人员的精力常常耗在与经销商的博弈上,大大影响了工作的成效。博弈的焦点集中在双方对资金使用目的的争夺:销售人员希望经销商可以多打款、早打款,从而达到挤占经销商资源,同时打击竞争对手;而经销商则希望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

确保资金能用在最赚钱的产品上,同时争取资金周转次数最大化。于是,双方就在这种博弈中费尽心机,销售人员认为经销商不好合作,而经销商又认为厂家过于压榨。

这种博弈的原因在于,大家都没有将焦点放在双方订单的共同实现上。销售人员没有考虑到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只是一味施压,而经销商也没有考虑到厂家销售目标的完成,只是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合作只会带来双输的结果。

在以实现订单为核心的业务工作模式中,销售人员并非只是简单地一味要求经销商打款、下订单,而是将经销商的订单下达和资金运用纳入到整个市场的策略规划中,通过需求预测来平衡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利益:

1.销售人员每月与经销商共同协商确定出下个月度的订单需求计划,这个计划综合考虑了厂家的销售目标、销售趋势、销售阶段、市场环境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行动等因素,同时也符合经销商的资金运作状况。

2.作为厂家来讲,有了销售人员和经销商的订单需求计划作指导,就可以预先统筹采购、生产和物流系统,为即将产生的实际订单做好准备。

3.销售人员依据这份月度订单需求计划,同时结合经销商的库存数据和配送周期,督促经销商在恰当的时候及时打款。由于经销商事先共同和销售人员确定了订单需求计划,那么打款就不再成为厂家单方面的施压了,而成为实现经销商自己利益的一件重要事情。

满足订单:推动总部高效产品供应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产销衔接,而问题往往出在区域和总部、销售和生产部门之间的衔接出现了断层。在部分管理体系不完善的企业,甚至出现一到供货紧张时期,销售人员不在市场一线反而蹲在总部抢货的“怪”现象;还有的企业销售人员则拼命讨好总部的订单处理人员和发货人员,希望他们能够手下松一松,多处理点订单多发点货。为此,销售人员一天可以拨打几十个电话,甚至有的区域经理不惜一切飞回总部亲自拉关系抢货。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十分混乱的局面,一方面经销商和销售人员拼命抱怨,同时不断增加订单数量,造成“啤酒游戏”中出现的泡沫现象;另一方面,总部的相关人员一片忙乱,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出错现象多,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要改变这种状况,企业总部、销售人员和经销商就必须共同关注订单的顺利实现,对订单的及时满足是关键:

1.总部要做好销售需求计划,并以此统筹采购、生产、物流系统的运作,强化与销售人员的沟通对接,并且在订单处理方面建立快速的反应机制。

2.销售人员需要推动经销商根据订单需求计划较为均衡地下达订单,并且协助经销商做好产品组合规划,增加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减少变动的数量和幅度。

3.销售人员要与总部订单处理人员保持顺畅沟通,了解总部的库存和生产动态,从而做到对需求计划和订单下达心中有数。

追踪订单:掌握进销存数据加速渠道分销

经销商已经打了款、进了货,可是货入库后有没有及时铺到终端上呢,人了终端仓库后又有没有及时摆上货架呢,到了货架上有没有按照标准摆放呢,货快卖完时又有没有及时通知终端下单补货呢……不少销售人员都不太重视追踪订单这个环节的工作,嫌它太琐碎,而且还不能马上看到成效。可是,这些工作才是真正实现销售的工作,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工作,销售就是细节,不能把这些细节工作做好,就无法真正实现销售。

在完成前面三个环节后,并不意味着订单的价值就实现了,只有对订单的过程持续追踪,才能够确保订单的最终实现。因此,销售人员必须改变粗放、偏重于业务开拓的工作方式,要全力对订单的运行过程全程追踪:

1.销售人员在经销商的订单得到满足后,要不断关注经销商有没有及时向渠道成员进行分销,督促经销商及时对零售终端铺货或者向KA系统供货,并且做好后续的上架、陈列工作。

2.销售人员要定期对主要终端进行固定行程巡访,对已经断货或者即将断货的产品及时下单补货。另外,对于KA系统的退货和损耗要及时处理,以维护和KA之间的良好关系。

3.必须对各个销售环节的库存数据了如指掌,尤其是经销商、KA系统门店和重点批发商,只有掌握了这些渠道成员的进销存信息,销售人员才可以了解产品的销售态势,从而推动产品在渠道中的分销速度,提高产品在各个渠道的覆盖率。

扩大订单:强化终端表现及提升单店销量

只有不断推动订单的增值,才可以使企业销售业绩获得持续性的增长。这个环节,同样是销售人员关注不够和比较薄弱之处,其突出表现在销售人员缺乏创新,只习惯做一些常规性、模仿性的工作,不能使自己的工作产生较高的价值,所以才有“为什么该做的都做了,可销售业绩就是完不成”的困惑。

要使订单不断得以扩大,关键在于必须改变销售人员的角色,使销售人员从传统沟通、业务开拓型的推销人才,转变成为集策略和管理于一身的顾问式复合型人才,将重心始终聚焦在关注订单的实现上:

1.强化对终端门店的维护,做到对重点门店的固定行程巡访,做好正常陈列和多点陈列,维持产品在货架上的“集中垂直”陈列标准。

2.强化对渠道成员的沟通、指导和管理,对重点批发商进行固定巡访,了解进销存数据,提供销售建议。

3.强化对价格体系的管控,保持渠道成员的经营动力,为产品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