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路教案

电路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23 16:40:54

电路教案

电路教案第1篇

1.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好这个实验.由于实验所需器材较简单,取材也容易,建议尽可能多分一些组,让学生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电铃,也可不用.连接电路时强调要注意两点,一是开关先要切断,二是经验不足时不要先用两根导线连接电源后再接电路,而是要按教材所讲的,先从电源的正极连起,连好各个元件后最终连上电源的负极,或者按相反的次序.

教法建议

1.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连接课本图4-24和图4-25电路需那些器材(包括名称、数量)?

(2)为防止接错或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再连接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3)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开关的连接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把它改正过来.

2.实验课上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3)想一想,灯座、开关应如何连接?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

绕,旋紧螺帽时导线才不致被挤出来?

3.接好电路后,再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断开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

4.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写好简单的实验报告.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一定要组织好,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第七节之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想想议议".这个问题对刚刚接触电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要求较高,不必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做出.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短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断开还是闭合的?

(3)怎样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试判断下面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投影片)

(4)可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也可用实物电路,教师一步步操作.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归纳小结:

①首先将电池连接成串联电池组;

②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的路径,把元件一个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也可反过来顺次连接);

③连线时要注意导线两端必须接在接线柱上,导线不要交叉,不要重叠.

④连接并联电路时,可按串联的方法先连接一个支路,找到电流的分、合点再将其他支路并列接在分、合点上.

2.进行新课------学生实验

(1)组成串联电路

①首先让同学将实验桌上的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画出串联电路图.

②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③按课本中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④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可用手向下轻轻按按).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请老师协助检查.

⑤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回答课本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2)组成并联电路

①认真画好并联电路图.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

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并进行观察,回答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探究活动

自制电路板

材料:25厘米×40厘米×0.3厘米的纤维板一块、接线柱28个、导线若干.

制作方法:

1.在纤维板的正面,绘出电路如图1所示,然后按图中圆圈位置先为接线柱打孔,再行安装.

2.在板的背后,按板面电路用双股软导线连接在线柱上.

使用方法:实验中需要使用的电路元器件,事前连接好两端引线,然后按照电路设计连入电路板中,如果被利用的电路接线柱间不需连接元器件但必须连通,可用导线短接.

图1

说明:

电路教案第2篇

论文摘要:从电路分析基础现状、案例教学的特点出发,阐述了该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及原则,通过具体的案例设计与实施,能够引导学生带着实际工程问题学习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潜能和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首门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中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处理“学时少、要求高”的矛盾,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潜能和动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等一直是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课程现状及案例教学的特点

1.1 教学现状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一般电路系统的数学模型,训练必要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分析后续课程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知识点的要求,我们发现该课程是90%以上专业课的基础,也是电气信息类多个学科考研的必考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近年来,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方式有了一些创新,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等都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但依然没有脱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了的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不足、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

1.2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首创。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代表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的案例为基本素材,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从知识的被灌输者变成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成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及案例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法在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已有应用,由于电路分析基础是基础课,虽与后续课程及实践应用紧密联系,但有目的、有计划且系统地将案例教学引进课堂还不多见。因此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案例教学原则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问题。

2.1 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本着教学双方互动的原则,通过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变“灌输式”教学模式为能力培养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和潜在的思维创新能力,解决学了的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的矛盾,以及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提高专业素养,为后续课程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设计原则

案例设计要理论联系实际,具备知识的综合性,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案例内容选取要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案例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因材施教,承上启下;案例内容选取要能够扩大专业视野,要能使学生养成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专业知识的职业习惯;案例设计应反映本学科的重点、难点和前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

依据课程案例设计的原则,选取合适的案例及精心组织教学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概念、理论、方法较多,因此需要针对出现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不同的“教学案例”并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戴维南定理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定理,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大传输功率就要用到戴维南定理,教材中也有误差分析的案例,通过教材中例题的讲解使学生知道误差形成的原因,是电源的内阻及负载的变化,将这个案例延伸,可以引出电源的带负载能力,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的射极输出器和跟随器的应用等知识点自然就可以引出,由此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后续课程学习的方向。

电源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第一章中的一个知识点,电源串并联可以给负载提供更大功率。电压源并联强调只有电压相等的电压源才能并联,这个内容结合电网的并网,结合现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微网的一些知识,及目前微网并网过程中需解决的难题,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电桥是电专业应用较多的电路,以前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材及教师授课中只强调电桥平衡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复杂电路中能看出电桥。通过设计案例,引入传感器的概念,学生不仅仅对电桥的应用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入有关电量传感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基础课知识点的重要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串联谐振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知识点。收音机如何接收信号?如何调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噪音大,而有的却很小?为什么有时会听到几个电台同时广播?信号如何放大……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恰恰是串联谐振知识点的应用,这个案例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发散学生思维,引出后续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功率因数提高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功率因数提高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容量并降低线路损耗,使学生知道感性电路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素,电力工程中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电气照明中的灯具选择、绿色照明等都与这个知识点有关,在此对后续课程做一些展望,在后续课程学习时有初步了解,使学生带着问题、兴趣去学习,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未知的“黑匣子”,怎样确定其数学模型,即网络函数,以便对其进行分析、设计或改进。我们需要在特定情况下,在输入端加一个冲击量,从输出端得到的冲击响应就是网络函数。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带着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教学法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和潜在的思维创新能力,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除了满足教学条件,学生的积极配合外,教师的主导尤为关键,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学课时不增反减,教学内容不减,教学要求提高。运用案例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不仅对授课课程内容很熟悉,更要了解后续课程对该课程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更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教师要学会并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图片、音响、动画、录像等手段在课堂中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考核、鼓励等适当的方法和措施,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学习能力。适时主动探索、学习、完善是教师毕生永恒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无愧于时代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罗先觉,邱关源.电路(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电路教案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电子线路》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30-01

《电子线路》是理工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学习这门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线路知识,能够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在电子线路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中职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电子线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职教师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介绍

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引入必要的案例,通过案例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然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争辩和讨论,并利用这个时机提出问题,进而向学生们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课上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总结,并找出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们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决策中学到新的知识。实验室是案例教学法主要采用的教学环境,在实验室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加深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2.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分析

传统的中职院校教学方法是以老师讲解知识点为中心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抽象思维,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较低,运用电子线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较低。

3.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在电子线路学科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电子线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们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努力,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法需要中职教师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中职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言而总之,在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中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电子线路知识。但是,在案例教学法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中职教师应该保证选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较强的操作性,除此之外,选取的案例还应该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精悍性,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机智应变能力。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采用案例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只有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可以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而在案例教学法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可以轻松的完成教师安排的实训任务。

4.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

4.1案例教学法在半导体二极管中的应用介绍。中职教师在讲解PN结知识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认识IC芯片的基本元件、半导体元件、PN结的原理以及PN结的单向导电性。众所周知,要想掌握好PN结的抽象原理,就得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容易理解PN结的原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分开进行的,这又加大了学生对PN结原理的理解难度。在半导体二极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在电子线路的课堂上成立一个实训中心,教师向学生们分配实验器材,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只塑封外壳二极管、一只金属外壳二极管一根外形酷似二级管的塑料、金属和一块万用表。在电子线路的课堂上,中职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们测量二极管的电阻特性,并让学生们做好相关的记录,接着,中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将在测量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并教会他们区分二极管正负极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外貌酷似二极管的物体却不具备同样的导电性能呢?"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学生们带着兴趣学习就能很快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了。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们亲自做实验,亲自进行测量和比较,这样,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中职教师引导学生们做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电子线路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中职教师的教学时间,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4.2案例教学法在晶体三极管中的应用介绍。在进行晶体三极管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会们理解三极管的结构,并让他们掌握原件的测量方法。在晶体三极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然后利用二极管将小灯和电阻串联在一起,接通电源之后,让学生们控制开关,然后让学生们观察小灯是否能被点亮,之后将二极管换成三极管,鼓励学生们进行同样的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们会明白,有的三极管可以代替二极管将小灯点亮,但是,有的却不能。中职教师在解释原因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们灌输三极管的其他知识,让学生们理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这样,学生们就会知道,实际上三极管是由两个二极管组成的,通过讨论学生们会理解三极管的管脚极性,将知识学透之后学生们就能轻易的将三极管的结构画出来了,由此可见,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5.结语

在电子线路教学法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水平,中职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为学生们精心安排案例,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蔡红星.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一代(理论版),2012(08)

[2]郑复铭.基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1(18)

电路教案第4篇

电路实验系列课程(以下统称为电路实验)包括:电路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电路基础实验、电工电子学实验,是高等学校电类、非电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目前国内大中专院校绝大部分仍然延续传统的实验方式,即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课程设置,延后一段时间进行实验的验证。显然,这种实验安排方法造成了实验验证落后于理论教学的进度,特别是工科专业较多的学校,由于实验时间安排的限制,甚至出现实验课提前于理论知识的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获得实验的感性知识,理论―实验―认知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割裂的同时,也不利于知识的吸收、转化。

虚拟仿真实验允许学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不依赖于具体的实验室和实验仪器,克服了以前实验教学中受到实验时间、场地、器材限制等弊端。同时由于学生操作具有不可预知性,教师在开发和指导实验时都需要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和教学能力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为现存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矛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国内部分高校的电路实验课程加入了软件仿真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对电路基础理论和实验验证的理解吸收。为此,本项目旨在探索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电路实验的教学,将“课程+实验”的理念引向深入,创建“理论授课―虚拟实验―实验室教学”融合的高校实验教学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共享实验资源,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的使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教学方案的初步推广试行。

2.存在的问题

据2012年全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广州大学校内现有三个学院八个专业四门课,年均292个学时,共14000人机时数电路实验。可以说电工学基础实验是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基石,但由于历史及其他各方面原因,我校目前电类实验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经费有限,加上近几年专业的扩招,部分班级的学生人数甚至超过50人,导致实验室的硬件跟不上,仪器设备陈旧老化且数量不足(影响了正常实验教学的开展,进而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

(2)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受到实验时间的限制,造成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不够,虽然可在课后预约开放实验,但受到实验场地的限制,无法完成。因此,部分学生为了在正常教学时间内完成实验数据,抄袭他人实验结果。

(3)传统实验教学受到实验器材的限制,严重落后于理论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4)在学校扩招这一大环境下,功能实验室的设备数量无法满足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一人一套设备等条件,使得部分实验必须将一个自然班分成几个组进行排课,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教务部门的教学管理与监督。

(5)综合设计性实验,受到实验器材、实验设备的限制,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教学质量。

基于以上考虑,本章旨在探索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电路实验的教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共享实验资源,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实验设备的更新,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实验,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体会。

3.虚拟实验改革的实施方案

广州大学实验中心电子信息实验室在《电路实验》平台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仿真电路实验的改革方案。首先选取了“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研究”两个典型的电路实验,在大学一年级电类专业学生试运行,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原有电工实验台的参数,编写了与之对应的虚拟仿真实验指导书和电子课件教案,对一些关键项目提供了DV视频。随后在学校电工平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将原有“电路仿真软件入门”实验调整为虚拟仿真相关实验,并最终将虚拟仿真实验推广至所有电类、非电类专业,直至电类选修课。

(1)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应用。跟相关公司合作,提出了适合本校电路实验仿真的典型案例,并将所搭建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逐步在低年级学生中推广。首先挑选了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研究两个实验,在14级电信专业大学一年级下学期的《电路实验》中进行测试。广州大学电信专业14级有四个班,共计180余人,其中参与了《电路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的约120余人。在进行对应的实物实验之前,实验教师安排了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预习,并提前一个星期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的学习和试做。在实物实验的前两天,实验教师查看虚拟仿真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了解了学生在实验内容方面的难点和错误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讲解。在实物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较之以前更好,进行实验的速度更快,实验纠错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在本学期,广州大学将购置《电路实验》虚拟仿真平台,并在15级电信专业、电子专业中全面展开,为基础实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立体化实验教材的编制。为了加强虚拟仿真实验与实物实验的相互结合与促进,作者致力于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教材编制,编写了与原有实验台和元器件参数相关的虚拟仿真实验教材,并在虚拟仿真实验的学生中进行了适用,对虚拟仿真实验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编写的虚拟仿真实验教材力争内容和形式的立体化,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内容立体化:研究已学课程和后续课程内容和定位,融入进阶提高和未来课外创新等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编入了部分在实验课程中无法进行的提高实验,比如对二阶电路动态响应特性实验,加入了RLC串联、并联,并观察电感电流的暂态响应的实验;

形式立体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编制了包括纸质教材、PPT、典型环节演示的DV视频、PC操作演示屏幕录像,网络课程等各类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建设。考虑到核心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相关培训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定期培训、交流参访的机制,确保团队建设稳中有升;定期举办教研会议,邀请专家或厂家专题讲座,鼓励相关老师外出培训和进修,持续改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方式,为教学改革的推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4.结语

本文章针对目前电路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校内电路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方案,并在14级电信专业学生中试行了《电路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基于这些初步的探索,探讨了电路这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的路径。

电路教案第5篇

1.知识目标。

(l)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理解端压跟外电路的电阻的关系,理解断路和短路时的端压和电流;

(3)理解端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能力和方法目标

(l)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探讨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器材】

电压表、电阻箱、电键、电池组、J1203型蓄电池、导线等各24组。新电池两节,内阻较大的电池一组(电动势为9V以上),灯泡若干,演示用电压表,保险丝,导线若干,单刀双掷开关,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如图1电路,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从电压表上读出的是什么?

生:电源电动势。

演示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并观察灯泡亮度。

师:出示图1装置示教板,简介实验装置,分别开关打向1和2,让学生通过电压表的实物投影读电源和的电动势。

生:,。

师:(将电压表换接成小灯泡,开关接1时。小灯泡很亮,几乎发白光)问:开关接2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猜测):①烧毁,②更亮。

师:(开关接通2,小灯泡还不如接1时亮。)

生:(哗然,形成强烈反差)

师: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我们就能解释这一实验现象了。

2.新课教学

2.l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完成)

师:什么样的电路叫闭合电路呢?

生:由电源和用电器组成的完整电路。

师:电源有哪些重要的参量?

生: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师:(出示图2的动画电路)闭合电路中,流过内电路和外电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生:相等。

师:电源的电动势与端压(外电压)、内电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E=U=U′。

师:现设通过电路的电流强度为I,外电路的电阻为R电源电阻为r,根据欧姆定律,可以把上式进一步写成怎样的形式?

生:根据欧姆定律,外电压U′=IR,内电压U′=Ir,代入E=U+U′,可以得出:E=IR+Ir。。

师:如果我们要探讨电路里的电流强度I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还需要把公式改变成怎样的形式?

生:可以改写成:。

师:好,这就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表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在公式中,R的含义是什么?

生:外电路的总电阻。

师:对给定的电源,E、r均为定值,外电阻变化时,会引起电路电流的变化,I随R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由公式知,R变大则I减少,R变小则I增大。

师:根据U=IR,R变大时端压(外电压)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猜测。有人说变大,有人说变小)

师:请两个学生介绍判断的过程和依据。(暂时不做评价,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过渡到学生实验上来。)

2.2探讨U随R变化的规律

学生实验:探讨U随R变化的规律

师:如果给你一个电源,一个电键,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阻箱,让你来探讨外电压U随外电阻R变化的规律,你该怎样设计电路?请画出电路图。

生:(画电路图)

师:(讲评学生所画电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生:(出示实验数据记录,得出结论)端压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随外电阻的减少而减少。二者变化的趋势相同。

师:能否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讨论,在教师诱导下得出)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探讨了端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得出了上述结论。请大家再思考,当外电阻很小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生:外电阻减少到零时,会发生短路现象。

师:短路时的电流有多大呢?

生:(可能会说无穷大教师从电路电阻出发引导,使学生得出)短路时:R=0,I=E/r,U′=E,U=0。

师:短路时的电流取决于E,r。一般情况下,电源内阻很小,像蓄电池的内阻只有0.005Ω-0.1Ω,所以短路时电流会很大,很大的电流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演示实验:保险丝熔断现象。

师:(出示示教板,简单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元件,先让电灯开始正常工作)大家说说,怎样的外电路才算短路呢?

生:将电键合上,使外电路的电阻R=0。

师:(演示:合上电键,保险丝烧断起烟,小灯泡熄灭)保险丝烧断,说明短路时的电流的确很大。如果没有保险丝,短路时很大的电流长时间通过电路,就可能损坏电源,甚至酿成火灾。所以在实验操作中和日常生活、生产中要注意避免短路,也不能图方便用铜丝替代保险丝。那么,怎样使电路恢复正常呢?

生:(教师引导)先排除故障,再换保险丝。

师:当外电阻很大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生:(引导学生类比得出)断路。

断路时:R∞,I=0,U′=0,U=E。

师:电压表测电动势就是利用了这一道理.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对U随R变化的规律有了了解,但在讨论中都是以电源的E、r不变作为前提的。如果有两个电源,它们的内阻不同,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有什么区别呢?

2.3U随R变化的根本原因

学生实验:探究内阻不同时U随R变化的特点(电路如图3)。

师:现有四节干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阻值大约在0.5Ω-2Ω之间;有一个蓄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大约在0.005Ω-0.1Ω之间。请大家再做实验,比较这两个电源U随R变化的特点。

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结论:内电阻很小的电源,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不明显。

师:大家推测一下,当电源内电阻为零时,外电压还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吗?

生:不随。

师:能否理论推导一下?

生:r=0,无论I如何变化,U′=Ir=0,故U=E-U′=E不变。

师:内电阻等于零的电源叫理想电源,它的端压是不定值,不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初中讨论的都是这样的电源。可是,实际的电源都有内阻。正是由于r≠0,才导致U随R的变化。可见,U随R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生:r≠0。

3.规律应用演示实验:(装置见图5)

师:(简单介绍实验装置,电源为6V干电池组)逐个合上电键,灯泡的亮度会不会发生变化?

生:(讨论,看法不一)

师:(实验。结果发现接入电路中的小灯泡亮度逐渐变暗。)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

生:随着灯泡逐渐接入,外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减小,外电路的端压逐渐减小,由知,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逐渐变小,灯泡亮度变暗。

师:(改用蓄电池作电源,再做上述实验,结果发现灯泡亮度几乎不变)

生:蓄电池内阻很小,外电路电阻变化时,端压变化非常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变化很小,因而亮度几乎不变。

师:这一现象再次说明了……

生:内电阻不为零是端压变化的根本原因。

师:请大家思考,开始上课时做的演示实验为什么会出现那样一个结果?

生:(讨论后得出)电源的内阻很大,比灯泡的电阻还要大,因此内阻分压也大,第二次加在灯泡两端的外电压没有第一次的大。

师:你们的推理是否正确,实际测量一下就知道了。

演示实验:

师:(测图1灯泡两端在电键按1和2两种情况下的端压。结果表明,第二次的端压小于第一次)

生:(露出满意的笑容)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上一节课学习电动势时产生的“端压为什么会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的疑问,得到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搞清了端压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没有新的问题?

生:实验测量中发现,随着外电阻的增大,端压并不是一直增大的,这是为什么?

师:(表扬提问题的学生,引导大家讨论,然后解释)当外电阻大到一定程度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总电流极小,内电阻止的分压趋近于零,端压趋近于电源的电动势,接近于发生了断路现象。

生:老师,你是怎样知道干电池和蓄电池的内阻的?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们是在干电池组内阻大于蓄电池组内阻的前提下得出端压变化的根本原因的,如果事实不是这样,则结论也就不成立了,这个问题留做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际上今天的课已经告诉了你一种测量方法了……大家还有问题吗?

生:……

4.小结

4.l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电学中的重要规律之一,要掌握其内容并会运用它分析电流强度、端压随外电阻的变化规律。以及端压跟电流强度的关系。根据I=E′(R+r)、U′=Ir、U=E-Ir可知:

RIU′U

R=0,I=E/r,U′=E,U=0(短路)

RIU′U

R∞,I=0,U′=0,U=E(断路)

4.2在初中讨论电路问题时,不考虑电源内阻。到了高中,有些问题常要考虑电源内阻。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而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电源有内阻。我们关心路端电压的变化情况,是关系到用电器能否正常工作的问题,这在实际应用中有现实意义。

5.布置作业(略)。

【教学设计说明】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在高中“恒定电流”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十分注意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学生应具有创新的意识,其直接的表现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根据上一节课中学生对端压会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疑问,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得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习惯的最终目的。在这节课的最后,还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来提问题,并讨论、解答,这也是出于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

2.利用实验发现规律,利用实验验证结论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一条主旋律。本节课一开始,就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演示实验的矛盾巧设“悬念”,使他们的心理经历了一次前科学意识与物理规律的强烈碰撞,求知欲望之火被迅速点燃,从而兴致勃勃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个演示、学生实验不断地开后学生思维的“阀门”,他们时而全神贯注,时而心领神会,在一系列“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错误的前概念逐步被纠正,科学的物理规律在脑海里扎下了很。物理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科学美的教育也渗透在其中了。

电路教案第6篇

【中国分类法】:TM1

一、研制电工示教系统的意义

(1)示教演示系统是课堂演示的重要物质保障。通过课堂演示,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力。目前,电工教学中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辅助课堂教学,但效果不佳:教学中使用的仿真软件为破解的盗版软件,功能不稳定,常有较大误差;仿真演示无法代替实际演示,亟待研发教学示教演示系统,将软件与硬件有机结合。

(2)电工技术课程的理论比较复杂,内容抽象。尤其是常用电路基本原理、定律以及实用的电路等,讲授中若没有示教器材,学员只有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缺少理性理解,只能死记,不能灵活运用。本项目的意图是以一体化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在示教器材基础上溶和现代化手段、突出媒体优势,构建示教系统,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二、示教系统内容及要求

演示课程中电路基本元件的特性(如电阻、电感、电容、电源元件特性)、电路基本定理、定律、原理的验证,实用电路的演示,以及具体电路分析方法的验证演示。

(1)紧密联系教材,演示项目典型;

主要针对电路基本知识、重难点知识以及相关典型电路,展开演示板的制作。

(2)设计电路安全、可靠性高、维修方便、示教现象明显;

电路设计外形应大小合适,适合远距离观看。同时应能便于更换和维修。

(3)外形美观、方便移动、功能齐全,尽量减少外设;

主要针对整体布局,方便课堂教学的使用。

(4)插接元件丰富,利于教员、自主设计电路。

便于拓展教学内容,使课堂演示更加灵活、显明。

三、示教系统制作方案

1、方案一:选用可移动支架的主展示板(1600×1100)。其上设置直流电源及直流、交流可调电源。辅助电路单独制作,同时辅助电路通过插接的方式嵌入到展示板。辅助电路采用环氧树脂板制作,通过正面印制电路图,安装相应元件的端子,反面将具体元件焊接与相应端子的上。由此,正面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美观的典型电路图。对于测量环节可采用数字万用表(或数字电压、电流表)实现,以及用示波器测试电路中的电压波形。最终,通过高清摄像头,将具体测试和操作情况传至大屏幕。

2、方案二:主展示板上设置具体的连接插孔,将每个连接件(电阻、电容、电源、电感、导线等)都做成相应的插接件,任意插接组合形成电路图。插接件可用塑料制成,将元件焊接与插接的端子上。关于测量环节建议采用USB6009数据采集卡,结合计算机虚拟仪器设计虚拟示波器和虚拟万用表显示界面,通过数据采集可将实时测试的电路电量数据用多媒体投影显示出来。

两种方案的比较:

第一种方案主要优点在于所用的器件仪器均为实物仪器及元器件。示教效果较为明显。但由于示波器比较笨重,安装于示教板上会增加其负担,容易形成潜在的不稳定问题。另外,数字万用表显示数据较小,利用摄像头测试显示在大屏幕中,造成演示测量数据不美观、不清晰。

第二种方案,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以虚拟仪器代替实际仪器,使得成本低、安装方便、演示数据美观、清晰。但大量制作插接件后,长时间使用容易使插接元件连接处的接触不良,使得电路数据不准确。

由此,我们选择的方案是将第一种方案和第二种方案有机融合,形成第三种方案:以前两种方案为基础。

(1)利用USB6009数据采集系统,利用LabvIEW搭建虚拟仪器显示界面。

(2)将辅助电路板做成插接电路板,主要针对《电工技术》课程内容中的结构相对稳定的典型电路。

(3)制作相应的元器件插接件,在示教板上设置相对耐插的连接插孔,方便教员灵活组合新电路,用于课堂教学。

3、关键技术

(1)示教板尺寸以及外形的确定。

需要实际考察教室实际情况,确定示教板的尺寸及外观。

(2)插接元件的制作。两个方面要求:外观规整、接触可靠。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3)直流、交流电源模块,需要设计电压输出稳定的电路板。

电路教案第7篇

【关键词】Multism;数字电路;时钟;仿真分析;教学

在职业学校应用电子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数字电路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数字电路主要讨论了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案。其中组合逻辑电路主要侧重研究电路的输入与输出的逻辑关系,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较为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由于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初始状态以及输入状态,因此设计难度较大。为了能够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于时序逻辑电路具有较好的掌握,可以应用时钟电路的设计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并使用Multism仿真软件,加强学生的直观理解,并有效提升数字电路的教学效果。

1.Multism简介

Multism是美国NI公司开发的全功能电子设计平台,又被称为虚拟实验室。软件为电子工程师以及所有的电子爱好者提供了完整的电子设计工作平台(EWB)。软件具有丰富的电子元器件库,包含常见的基本元件以及集成芯片,同时软件具备多种常见的分析测试仪器,主要包含万用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字信号发生器、信号源等。目前软件具备了直流分析、交流特性分析、逻辑状态分析、傅立叶分析、噪声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案,能够为电路性能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由于其功能强大,能够直观反映所设计电路的工作效果,因此在数字电路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软件仿真的方案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提升教学效果。

2.时钟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时钟电路设计中涉及到秒脉冲电路的设计、秒计时电路、分钟电路以及小时电路的设计。综合应用了555时基电路、计数器电路以及电路级联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能力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锻炼。

2.1 基于555时基电路的秒脉冲发生电路的设计

时钟电路计时主要是应用了74LS162计数器芯片的级联实现,计数器芯片需要标准的秒脉冲电路作为工作的CP脉冲实现精准的计时。产生秒脉冲的实现方案较多,可以采用振荡电路、555时基电路、晶振等多种方案实现。在本例中主要侧重对于数字电路知识的掌握,因此采用了555时基电路构建秒脉冲发生器。555时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以及工作波形如图1所示。

2.2 秒计时电路、分钟电路以及小时电路的设计

应用两片同步十进制计数器74LS162级联,并改变进制可以实现60进制的秒计时电路以及分钟计时电路,小时电路则使用二十四进制的方式。电路采用同步时序进行控制。秒、分钟计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小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在时钟电路的分钟以及秒计时电路中,采用了60进制的方案,以秒计时电路为例,当计数值达到60的时候,与非门电路输出低电平控制计数器芯片的清零端,计数器清零,重新开始计数,同时秒计时电路还必须给分钟计时电路提供一个脉冲,使得分钟计时加一。分钟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秒基本相同,在计时满60分钟的时候需要自身清零,同时向小时电路提供一个高电平脉冲。小时计时电路采用二十四进制,因此计数电路清零方式也与秒、分钟电路不同。整体电路采用了同步的时序,电路工作性能较为稳定。

2.3 各模块电路之间的连接

要能够完成整体时钟电路的仿真分析,需要将各个单元电路进行级联。在模拟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单元电路级联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阻抗特性以及耦合方式对于电路整体工作性能的影响。在数字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一般单元电路工作正常的前提下,只要单元电路之间连接正确都可以正常工作。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

3.数字时钟电路的功能拓展以及改进方案

本时钟电路采用了数字时序逻辑电路的方案进行了设计,能够完成对于时、分、秒的计时。但是同时也存在较多可以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现是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可以在加上星期以及天数的计数模块,实现万年历的功能,添加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实现温度、时间等共同显示,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添加闹钟模块等;其次电路的性能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比如可以采用频率准确度更高的晶振电路提供秒脉冲信号,提升计时的精确度,可以使用DS1302计时芯片简化电路的结构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指导学生在掌握本种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实际效果。

4.结论

时钟电路是一个复杂度较小,但是较为综合的时序逻辑电路。在目前职业学校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的现象。作为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数字电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能够吸收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直观的教学方式。应用Multism软件进行时钟电路的设计,能够直观体现电路工作的性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斌,钱松.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夏路易,石宗义.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程Protel 99SE[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3]杜武林.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4]清华大学通信教研组高频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79.

电路教案第8篇

关键词 模拟电子技术;案例式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94-02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ode to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LI Wen

Abstract Combined with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interacting mod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as discus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summarized. It has some inspiration for case teaching of other courses.

Key words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ase teaching; innova-tive ability

1 前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促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焦点[1-2]。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由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独特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把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的效果表明该方法颇具成效。该教学方法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教育界并引起重视,在探究案例式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本文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体会,从准备、实施等几个重要环节阐述案例式教学经验。

2 课前准备

明确课程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及自动化类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内容多、难度大、工程性强的特点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其内容主线是以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器件为基础,以模拟信号的放大为核心,研究典型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等)、信号产生与处理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二极管和三极管的非线性是其显著特点,放大电路由于交、直流信号并存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器件参数分散性大,电路调试困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模拟电子技术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成为许多院校的考研课程。

选择典型案例 选取课程中应用广泛、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作为教学案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需要统筹安排好每次课的专题,使学生一开始对整个案例有整体了解,方便学生选择课堂研讨的题目和内容,有利于把握各个专题之间的承接关系。如放大电路、稳压电源、信号发生电路等,起到以线带面的作用。如电压比较器分为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学生需要掌握三种比较器的特点和电路原理,可以和冰箱自动制冷保温这一实际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分别使用三种比较器作对比,重点体会滞回比较器的应用场合,同时对比使用窗口比较器的异同。通过这种案例分析对比,学生可以充分理解三种比较器的优缺点。

设计环节与任务 确定案例内容后,如何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明确学生的任务。仍以电压比较器为例,首先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冰箱压缩机制冷为例,设计温度控制系统,使冷藏室温度保持在0~5 ℃。学生自愿结成小组,选用不同的比较器分别设计方案,并讨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教师课件要精美简洁,主要是对内容分好层次,对方法进行分类比较,力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认识到位。这样既可以尽可能涉及更广阔的领域,又可以提高讲解效率。

3 实施过程

适当的引导与提示 课堂以学生为主,增强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技能和技巧,写出部分案例内容。学生要充分了解案例内容和要求,并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开始部分可以使用5~8分钟或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或介绍本节课的主要意图。这一环节虽然短暂,却必不可少,有助于学生回忆所学相关知识,解决新问题或者理解新知识。由于讲解时间有限,要求教师讲解效率高,形式可以多样化,采取多种方式综合使用,既增加学生兴趣,又突出课堂内容特色。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的研究思路,或启发,或设问,或留出悬念,鼓励学生一步步深入下去。

联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式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更是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方面。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来实现的。但是大多数院校受到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限制,实验课程的内容无法突出学生自身专业学科的相关应用,由于学习目的缺失,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案例式教学增加了学生自身思考的时间,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工程化应用的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行业特点和发展动向,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所学理论及专业知识是如何关联的。例如:使用窗口比较器能够实现冰箱保温吗?在滞回比较器中,滞回压差代表什么含义?单限比较器可用来控制冰箱的自动保温吗?这些问题在联系实际时都具有重要的物理含义,学生可以体会得更深刻。

借助现代网络,延伸教学范围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实践环节包含仪器使用、器件应用和工程实践常识等。仅凭借实验室往往达不到目的,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引入多媒体、软件仿真、局域网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是保证案例式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手段。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发并完善实验课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和仿真,以便S时发现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等方面存在的错误,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仿真软件EWB,既可以在课堂上随时仿真出动态的结果,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重视课后总结,培养科研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当多的本科学生需要进一步深造,因此,在本科学习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即使学生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这种主动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对培养他们的工作作风也是非常有益的。案例式教学完成以后,要求学生规范而详细地写出总结报告,既是整理学习思路的过程,也是培养细致耐心的科研精神的过程。

4 结语

笔者结合长期从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体会,对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及重要环节的实施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总之,对处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而言,教师需要思考教学工作如何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方式,紧密联系实际问题,充分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芳林,周宗潭.研讨式教学在“计算机视觉”课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