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11 20:01:16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第1篇

新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当今世界独有、中国唯一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是稳定新疆、建设新疆、繁荣新疆的一支关键力量。作为兵团高等教育的龙头,石河子大学担负着兵团“人才库、思想库、智力源”的重要任务。正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将对口支援我校纳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整体规划中,并作为北大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落实。天津大学也将对口支援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本着实事求是的校训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支援高校也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对口支援工作,积极支援我校。石河子大学更是将对口支援工作当作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深入挖掘对口支援的各项资源。

五年来,石河子大学以对口支援为契机,抓住机遇,统筹规划,乘势而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2005年我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在新疆率先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博士点从无到有,已建成4个博士点学位授权点,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取得立项,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文科硕士点申报成功,留学生教育和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本科生就业率连续四年位居新疆高校前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美誉度迅速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校正一步步朝着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开放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对口支援工作在我校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北京大学全方位对口支援成果丰硕

(一)名校名师支教,教学水平、师德师风建设明显改善

五年来,北大先后有100多位学者、教授来我校讲学、支教。2003-2005年教育部实施“李嘉诚基金会重点课程教师选派计划”,北大派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学术水平的30位教师来我校支教,重点支持我校新办专业,使新办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在短期内都得到提高与完善。我校给每位支教老师配备了1-2名助教,使这些青年教师足不出校就可得到名师们的指点。一批批北大教授来我校支教的同时,将北大百年名校的精神在我校传递。中文系孟二冬教授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支教期间,他忍着病痛坚持完成了支教任务,最终咳血住进医院。他在我校支教的先进事迹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总书记为孟二冬同志题词:“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北大精神孕育培养了孟二冬,同时,他对学生高度负责、对科研锲而不舍、对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在我校得到了升华。

名校优秀教师群体所传递的奉献精神与我校一贯秉承的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高度融合,这两种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校的教师,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校教师扎根边疆、献身边疆教育事业的决心明显增强,我校教师流失率从2000年的10%下降到2006年的1%。

(二)实施“文化西援”工程,开展“名校名师讲坛”,校园学术氛围空前浓厚

“文化西援”工程是北大对口支援的文化盛宴,是弘扬学术精神的主阵地,是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项目。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柯杨、原北大校长吴树青、著名学者梁柱、陆俭明、阎步克、魏英敏、曹文轩、王晓秋、胡壮麟等在内的31位专家学者先后到我校开展了66场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伦理学、经济管理、医学、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听讲师生多达三万余人次。“文化西援”工程引起了新闻界、学术界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新疆地区产生了强烈反响,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名校名师讲坛”掀起学术高潮。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带动科研和学科建设,2007年3月我校全面启动“名校名师讲坛”计划。邀请北大、天大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名家名师来我校开坛讲学。从2007年4月至10月将陆续有40位国内一流学者来我校讲学,为我校十年并校庆典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学术的浓厚氛围。

(三)加大人才培养,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对口支援工作伊始,我校就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对口支援的中心任务认真落实。五年来,石河子大学共派出120余名教师赴北大进修,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7人作为师资后备力量前往北大学习。2005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新疆研究生培养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重点为我校培养高层次教师。目前共招收我校21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占目前我校攻读博士学位教师总数的18%。

(四)重点扶持学科建设,以科研为突破口,四个学科取得重大突破

对口支援工作伊始,北大确立重点扶持我校汉语言文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四个专业。五年来,四个专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药学方面,在北大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申报新专业1个、硕士点1个,立项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兵团级重点实验室1个,合作申请国家“973”前期预研项目1项,联合申报部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生物技术方面,两校共建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综合类、设计类实验课程的开出率,申报国家“863”转基因项目获得立项。计算机科学方面,我校教师与北大教师合作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采取共建EDA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计算机联合实验室、实施远程授课等形式,提高了我校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在自治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课程评估中,我校名列第一。汉语言文学方面,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主,我校成立了文学艺术学院,改变了我校文轻理重的局面。2006年6月在北大的帮助下,文学艺术学院成功举办了“文学与文化研究: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区的专家、教授在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在北大的带动下,我校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层次显著提高。在国务院学位办第九、十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共获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32个硕士点,博士点和文科硕士点取得零的突破,我校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五)举办干部培训班,互派干部挂职,干部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北大充分发挥学科齐全、知识信息密集的优势,于2004年10月为我校中层干部举办了为期两周的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我校42名机关部门、各学院、直属和附属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了培训。短期干部培训开拓了我校干部的视野,转变了我校干部的思想观念。北大还通过与我校互派挂职干部,帮助我校提高管理水平。北大先后派东方语言所所长赵杰教授、校长助理于鸿君教授出任我校副校长。根据我校需求,北大派出研究生院彭万华、国际合作部潘庆德、药学院李长龄、政府管理学院王磊担任我校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挂职干部们管理经验丰富,管理理念新颖,管理思路明确,管理方法科学,既能出成绩,又能带队伍,为我校的管理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北大接受我校10名中层干部到相关部门挂职,加强了两校干部交流。

(六)积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毕业生自愿留疆工作人数逐年增加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口支援以来,我校每年都选派优秀本科学生赴北大插班学习,感受北大名校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我校联合北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增进了两校学生间的友谊。2003年,两校学生开展题为“西部开发,教育先行”的同台演讲,以“相约在西部”为主题举行了两场文艺晚会。此外,应北大邀请,我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作品在北大图书馆展出,我校学生参展的87幅美术、摄影作品受到北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2003年12月,应北大邀请,我校5名优秀学子赴台湾参加了“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实习营”活动。我校每年接受北大学子暑期社会实践团来新疆兵团进行社会实践,加强了双方学生的交流。通过开展活动,与北大学生交流对话,开阔了我校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我校学生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随着我校的快速发展,随着新疆及兵团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大,让许多内地毕业生看到了巨大的创业空间和自身发展的希望所在。对口支援五年来,一批优秀的内地毕业生志愿“服务地方经济,投身西部开发”,到新疆和兵团基层农牧团场建功立业已成为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亮点。西部大开发人才需求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我校创设的教书育人的内部环境共同作用,促使教育留人扎根西部的新的人才流向机制逐步建立起来。自2003年以来,学校毕业生中自愿留疆工作的内地生源人数和比例不断扩大。2003至2006年内地生源毕业生中在新疆和兵团就业率均在53%以上,2006年达到了70%,截止目前已有2084名内地生源毕业生扎根在了西部,不少学生已成为新疆及兵团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七)开放办学,扩大交流,石河子大学声誉明显提升

对口支援之初,北京大学就积极帮助我校做好外事工作。经北京大学牵线搭桥,我校已同日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岩手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欧亚太平洋地区大学合作中心等多所境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学者和学生交流、交换图书资料和学术刊物、科研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面与上述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近年来我校接待国外友好院校访问团近30批次,接受日本岩手大学赠图书700册,与国外高校合作科研项目2项。北大还介绍国外基金资助我校教师到国外研修,和我校共同组团参加国外和港台学术交流活动。自2004年起我校开始发展留学生教育,目前已培养巴基斯坦、韩国、日本留学生百余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外引内聚,我校五年来的外事活动量超过了建校以来外事活动量的总和,形成了开放办学的局面,极大地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美誉度。

(八)物资捐赠,资源共享,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北大组织出版社每年向我校捐赠新版图书,动员全体教师为我校捐赠自己的出版著(译)作。五年来共捐赠图书一万四千余册。由北大牵线,北京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签署了三校学术资源共享协议。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向我校开放了网上电子资源,北大图书馆在外文全文期刊查新上给予我校支持和帮助。

为改善我校办学条件,北京大学方正集团向我校捐赠了100台电脑建立了“第五微机实验室”。北大向石河子大学化学系捐赠价值30万元的化学实验设备。北京大学资源集团向我校捐赠了40台NC机和4台服务器,由北大牵线,美国明导公司向我校捐赠了价值1亿元的计算机软件,三方建立了美国明导公司一一石河子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系统设计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成为新疆电子设计第一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天津大学全方位对口支援,注入新鲜活力

(一)两校互访频繁,重点突出

我校校领导先后多次赴天津大学访问,就对口支援工作与天大领导沟通交流。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先后组团赴天津大学寻求支持与合作。2006年6月22日,天津大学校长率代表团来我校,落实两校的对口支援协议工作,并签订了两校“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协议书。11月23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元英进、党委书记冯亚青率相关专家教授等一行13人来访我校,就天津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召开科技洽谈会。2007年4月,来自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化工学院和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的领导、老师一行12人参加天津大学和石河子大学联合招生的工程硕士班开学典礼。

(二)人才培养措施得当,力度显著

天大化工学院与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签订联合开办“化学工程类专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班协议,并于2006年在我校招生。经过组织报名、考试,目前已有我校和新疆农垦科学院的22名教师、工作人员被录取。该工程硕士班的开办,对于我校提升化工专业教师学历层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帮助兵团培养高水平化工人才,适应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二产、三产转型等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今年,我校化工学院教师徐晓琳考取了天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天津大学免收全部学费。为帮助石河子大学提高英语语言学等专业的教学水平,天津大学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还与我校外国语学院决定为我校联合培养单考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天大研究生院和社外学院领导、教师等多次来我校组织报名考试工作,该班今年招收我校15名教师作为师资培养。同时,天津大学接受我校选派的第一批工科类5名教师赴天大进修。2007年4月,天津大学聘任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李春、代斌两位教授为该校的博士研究生导师。

(三)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带动学院发展

在天津大学的支持帮助下,我校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的组建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2006年11月,该实验中心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实现了我校自治区级基础实验课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零的突破,并成为自治区向国家推荐的两个实验中心之一。目前,该实验中心正在积极准备申报2006年部级示范中心,迎接教育部组织的评审。为了更好的加强院际之间的合作,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与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正在积极准备组建联合学院,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并针对新疆生物质富集畅通等特点,筹建旨在解决能源短缺等问题的生物质转化工程中心。

(四)选派名师支教,我校教师受益匪浅

截至目前,天大已派出9位教师来我校短期讲学。天大派出的教师都是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荣获多项教学科研成果奖的老教授。他们怀着对西部教育的满腔热情来到石大,认真准备了授课内容,将自己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校师生,详细介绍学科前沿动态,受到我校师生的热烈欢迎。2007年5月22日,天津大学李淑芬教授来我校为化学化工学院、食品学院、药学院的师生们作的题为“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的专题讲座,使我校三个学院的师生们受益匪浅。

三、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构建全新办学格局

(一)签订学科建设计划协议,积极出访加强校际交流

2006年4月-6月,我校党委书记周生贵,校长向本春分别带领有关学院、部门前往这5所支援高校就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事宜进行磋商,初步达成合作意向。2007年2月,我校党委书记周生贵带领相关部门领导就进一步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专程前往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高校考察,具体商洽选派援疆干部事宜。

2006年6月,教育部在新疆召开“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上,我校与天大、浙大等5所高校分别签署了“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协议书。2006年8、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武学校长、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文心田等先后率团来我校进行调研考察,落实两校签订的有关协议。

2007年伊始,我校校领导、各院系组团积极出访各所“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支援高校,落实对口支援各项工作。2007年3-6月,我校党委书记周生贵、校长向本春先后组团访问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支援高校,就学科建设、选派挂职干部、申报部级重点学科、师资培养等事宜与各高校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并落实了工作。在此期间,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农学院先后组团赴天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访问,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我校师资水平

2006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接受了我校医学院选派的1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该校在职博士研究生班学习。该院还决定在我校医学院举办一期在职硕士研究生班。2006年10月,根据两校签订的协议,四川农业大学破格录取我校动物科技学院一名教师为动物营养学博士研究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接收我校选派的两名硕士研究生前往该校相关实验室进行硕士论文实验。今年,我校动物科技学院一名教师报考川农大的动物营养学博士,三名教师报考浙江大学动物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确定与我校联合培养博士生两名。

(三)广泛进行教学、学术交流,促进相关学科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部石年、李龙和吴汉荣三位教授先后来到我校,为我校2002级预防医学专业方向班学生讲授课程,并留下了他们的授课资料及相关多媒体课件。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又将有4位教师来我校讲授课程。

2006年11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祖辉教授来我校举办讲座,并被我校特聘为客座教授。2007年4月,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动物营养学教授许梓荣应邀来我校访问,与我校动物科技学院院领导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谈。许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介观动物营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他在我校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前往兵团科技局、兵团发改委及兵团农业企业就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与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共同申报部级项目、联合研发产业化项目等事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结合新疆地方资源优势特点,我校动物科技学院联合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共同起草了兵团“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受到兵团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争取到了兵团科技局工业科技攻关计划的立项支持,双方教师还共同参编专著1本。近日,我校动物科技学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两项科研项目意向。

(四)挂职干部积极沟通,促进学院学科交流

对口支援实践证明,选派挂职干部是加强学科交流的有效途径。我校党委研究决定,以共同院长、挂职干部、副院长等形式大力引进支援高校的优秀管理人才,在1-2年间给我校17个专业学院都选配上支援高校的领导干部。2006-2007年,共有7名“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所属高校的挂职干部来我校工作。他们是天津大学张毅民博士任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吕家高博士任我校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余东游博士任我校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北京阜外医院任晓庆博士、熊长明博士先后出任我校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四川农业大学傅体华教授任我校农学院副院长,江南大学王洪新教授任我校食品学院院长。这些挂职干部都来自名校,学有专长,不仅能够承担一定的授课任务,指导实验室及学科建设,而且能够结合自身专业为学院建设出力,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与支援方良好的沟通作用。

此外,2004年8月,教育部实施“50所内地高校对口支援新疆高校选派教师计划”,确定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我校。三年来,中国政法大学派出9位教师来我校支教,成功举办两届“西域法学高峰论坛”,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对口支援工作,我校更加积极地与内地名校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我校先后与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书,开展校际之间的合作。

四、对口支援工作几点体会

五年来,我校党委紧紧抓住对口支援这一历史机遇,在教育部的大力扶持下,借助北大、天大、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等支援高校的力量,我校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对口支援工作硕果累累,对口支援工作规模逐步扩大。回顾五年的对口支援工作,我们总结以下经验: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到位。从受援角度讲,兵团领导、学校领导对对口支援工作十分重视。我校将对口支援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写入规划中,把对口支援当作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来抓。从支援角度讲,北大领导也十分重视对口支援工作,闵维方书记一直强调:“对口支援是北京大学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实,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北大许智宏校长把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看成是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天津大学校长也明确表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高起点、见实效地做好对口支援我校的各项工作。支援、受援双方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组,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口支援日常工作,每年切块对口支援专项资金。建立了对口支援例会沟通机制。中央、兵团、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全面开展,重点突出,树立精品。在对口支援中,我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采取教师单科进修、访问学者进修,推荐免试研究生攻读学位,建立北京大学新疆研究生培养基地,与天大、华中科技大学等支援高校以联合开办研究生班等形式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共培训、培养师资近200余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1/6。同时,以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互派挂职干部等形式提高管理层整体素质。落实“重点课程教师岗位计划”,带动我校药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以及汉语言文学四个学科的发展。天大通过学科重点建设带动我校化工专业建设。我校强力打造“文化西援”工程、“名校名师讲坛”、“西域法学高峰论坛”等扩大我校学术影响力的精品项目,提高社会声誉。

(三)积极合作,优势互补,科研攻关。我校教师与北大、天大、浙大、华中科大等教师利用新疆的地区资源特色,结合双方相关学科的优势资源,一同立项申报科研项目,取得包括国家“973”预研项目立项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内的多项科研合作项目。申报立项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兵团重点实验室1个,植物分子学实验室1个,EDA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1个,组建基础化学实验中心1个。我校充分利用新疆的资源优势与支援高校合作科研项目,在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上取得了突破。从兵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出发,我校同天津大学联合与新疆石化企业合作,增强我校科技服务能力。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第2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对口支援(受援)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6年下半年,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五所高校为我校对口支援高校,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为全面对口支援高校。

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提高边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对边疆地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边疆稳定都有着深远意义。校党委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意义,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厅的领导下,认真部署、精心组织,紧密结合我校和内地高校的实际情况,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对口受援工作。

二、建立机构、明确职责,确定基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首先,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对口支援办公室,学校校长任组长,并划拨对口支援工作专项经费,从组织和财力上保证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根据对口支援工作的要求,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党委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定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带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管理等各方面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方法。

第三,深入各学院、各附属医院进行调研,了解各学科的现状和迫切需求,确定出受援目标,制定出详细的受援计划,并紧紧围绕学科建设,通过“借脑引智”、“借船出海”等方式做出可行性计划,引进人员、项目、成果和理念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与援建高校双赢的目标。

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项目带动支(受)援工作,务求实效。

一年来,我校领导多次到对口支援学校走访,洽谈对口支援及合作意向,并通过援疆干部积极牵线搭桥,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很多实质性成果。

首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受援目标。我校积极围绕内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病原学、方剂学、生药学等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条件,通过整合我校的特色项目,与对口支援高校积极开展合作,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论文质量。以交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工作人员和硕博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形式引进相近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人员。以筹建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实验室为基础,争取到2007年,建立“新疆特色环境、资源与健康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以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为标准,提高我校科研申报质量。

其次,注重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医生报考支援高校的博士学位,通过对口支援工作,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几所对口支援高校共派出了40位骨干教师赴我校授课,并选派了6名援疆干部到我校挂职。目前,中山大学与中南大学已经同意接受我校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招生录取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我校有二十多名在职人员已经报考。中山大学医学院向我校赠送了部分教材和课件,我校基础医学院也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前往中山大学学习、进修。浙江大学专家来我校举办学习班传授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经验,帮助我校搭建生理学教学网站,并赠送了20多万元的精品课程上网管理系统软件。北京中医药大学计划同我校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专门为我校培养中医药学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吴忠道一行四位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进行示范性教学和学术讲座。其中,陈争教授还将留我校工作三个月,帮助我校建设生物遗传学科以及合作组建“遗传学咨询门诊”等。以曾益新院士为首的中山大学中青年学者也来我校开展肿瘤学、眼科学、妇产科学、神经内科学以及人文管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讲座。不仅提高了我校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对本学科最新进展的认识,而且通过查房、手术等也除去了部分患者的痛苦。仅眼科就救治了20例患者的视力,使他们重见光明。同时,通过交流我校还将送派一批教学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前往中山大学等对口院校进修学习。

第三,加强科研合作

我们将把一些特色课题和优势研究资源拿出来,与援建高校共同立项、共同研究、共享科研成果,积极务实、合作交流、实现双赢。通过校际交流及谢富康、马金龙两位援疆干部的积极努力,中山大学与我校基础医学院建立了法医研究所和司法鉴定所,并建立了法医学教学与科研基地,既填补了我区司法鉴定的空白,也为我校的法医学教学和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洽谈了与我校包虫病研究所合作成立病原研究所,同时洽谈了在免疫学、药理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科研合作事宜,并与中山大学联合申报了部级课题。

第四、其他方面

北京中医药大学每年将提供10万元的专项资金(我校以1:2配套)用于对口支援工作。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全面对口支(受)援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专家教授专程赴我校指导评估工作;同时帮助我校在法医精神鉴定方面给予技术和人员支持。与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的具体援助计划正在细化,并派专人来我校考察,探讨合作和援助的具体项目。

我校在不断与对口高校合作的同时,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支援合作关系,特别是通过援疆干部在我校和学院担任领导,很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如中山大学谢富康教授、山东大学马金龙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志刚教授、浙江大学张晓明教授和沈乐良教授,把内地一流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带到了我校,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们还积极主动寻找对口支援的合作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我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委托培养我校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在该校学习基础课程。

四、对口支援工作体会。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第3篇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我市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二级医院卫生资源的优势,不断提高受援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功能以及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更好地满足乡镇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工作目标

通过我市7所二级医院对口支援10所乡镇卫生院,帮助乡镇卫生院改善和加强管理,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危急重症的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医疗服务功能。2012年完成二级医院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支援的全覆盖,达到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切实担负起乡镇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工作,使群众就近得到及时、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根据二级医院技术优势及乡镇卫生院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组织安排对口支援工作。

(二)支援方式以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定期驻点支援为主要形式,同时可以采取免费接收所帮扶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修、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支援。

(三)二级医院要选派技术过硬的医师和主治医师为主的医务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所选专业以医疗为主,兼顾护理、医技、管理等其他方面。由援受双方协商确定派驻医务人员的专业、数量和时间,统筹安排医务人员工作。在确保志愿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可定期分批轮换,对口支援时间不少于1年。

(四)派驻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受援乡镇卫生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通过开展专家门诊、带教查房、组织病例讨论、示范操作、业务培训等活动重点指导受援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中医中药、产科和急救技术服务的开展,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防治。帮助受援单位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应用适宜技术等。通过人员培训,为受援单位卫生技术人员举办学术讲座,对卫生院医技人员进行传帮带。通过医疗卫生管理,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管理规范,提高卫生院管理水平。

(五)支援的二级医院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在能力可及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经费或适宜设备。

(六)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市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协调援受双方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指导受援医院落实对口支援任务并对支援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实施步骤

(一)下发工作方案。2012年6月15日前,市卫生局制定下发《市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确定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的对口支援关系,明确对口支援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等内容。

(二)制定计划,签订协议。2012年6月30日前,支援单位根据受援单位实际和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制定年度和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对口支援目标、任务、方式、内容等。确定派驻人员专业,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并切实履行。

(三)开展对口支援。2012年7月30日前,支援单位选择确定派驻人员,对派驻人员就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培训,同时,将派驻人员情况报市卫生局。派驻人员入驻受援单位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四)总结评估。2012年12月30日前,进行年度工作总结、评估和经验交流。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举措,各医疗机构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全面理解和把握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落实“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工作的体现,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保障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第4篇

坚持实施“东进中接”战略和“攻大求优攀名”对口支援工作思路,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在召开的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以引进高新技术项目、高效生态农业项目、旅游项目为重点,大力引进民营企业、名优企业和名牌产品落户;坚持引进和发展两手抓,积极培植对口支援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已落户对口支援企业滚动发展;进一步促进“会议”对口支援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把我市对口支援工作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引进10家名优企业项目落户。其中区、县和县各引进2个项目。

(二)引进兴办10个社会发展项目。其中区2个。县4个。重点引进交通、广电、卫生、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项目,进一步促进库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三)争取对口支援项目资金到位2亿元。为库区培训各类人才1000人次,通过对口支援安置包括移民在内的1000人就业,组织劳务输出1000人。

(四)支持和鼓励已建成投产的对口支援企业滚动发

(五)围绕龙头企业抓好基地建设。同时,努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抓好白桃、草莓、猕猴桃及中药材等种植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配套。

(六)继续组织市直机关做好对口支援溪河矿务局职工安置和县城搬迁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知名度将进一步扩大,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这为我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认真研究对口支援工作的新机遇、新特点、新领域、新方法,努力增强对口支援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切实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项目年活动的重要抓手,列入到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取得成效。市经贸委等部门要采取措施,改变市直企业合作载体不落实,配套能力不足的现状,争取市直企业对口支援合作项目有新的突破。

(二)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开展名优企业、名牌产品的信息收集和市场调研,精心筛选合作项目,选准合作对象和合作载体。要把民营企业项目、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旅游项目作为引进重点,要选择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项目,不断提高对口支援项目档次和合作水平,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上马。二是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和有关省市“光彩事业促进会”联系,引进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和名牌产品落户;要借助今年国家移民局与科技部、农业部将联合组织的科技行”和“火炬(星火)计划行”活动的机遇,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同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引进对口支援技术合作项目,提高库区科技应用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要加强同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协会的联系,大力引进旅游开发项目,把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努力创造我市旅游名牌和旅游精品。三是市、县(区)办要加强同对口支援省市办的联系,积极组织回访求援。组织库区及移民安置区有计划、有目标、小规模、多批次地赴重点对口支援地区(江苏、上海、湖南、青岛、大连、黑龙江)和较发达地区(北京、浙江、广东、深圳、福建等地)开展对口支援招商引资活动。要重点瞄准民营企业、优强企业,扎实开展项目考察和引进洽谈。吸引沿海发达地区高耗电、大耗水、无污染的项目向库区转移。

(三)大力支持和鼓励对口支援落户企业滚动发展。要比新引进项目来得快、见效快,也是扩大对口支援成果,拓展对口支援合作领域,促进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大对重点对口支援企业的扶持力度。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单位要深入对口支援重点企业调查研究,帮助已落户的企业制定滚动发展的目标规划和年度计划。要重点扶持娃哈哈、汇源、均瑶、八峰、鲁能、澳柯玛、森达、AB洛兹、华扬、维维、椰风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和鼓励这些企业达产增效、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进一步协调各方,搞好跟踪服务。要认真听取对口支援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县市区计委、经贸委要积极支持对口支援企业的基建和技改项目立项。电力部门要保障电力供应。财税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信贷支持。工商行政管理和技术监督部门要积极为企业维权打假服务。三是进一步配合企业,积极向支援方总部争取生产销售计划,拓展营销网络,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进一步抓好为娃哈哈、均瑶、汇源等龙头企业配套的原料基地建设,抓好区的奶牛养殖、水果蔬菜基地建设,确保龙头企业加工原料的供应,实现农企“双赢”五是开发区及市直有关单位要大力支持对口支援工业园和远安对口支援工业园建设。县要继续抓好江苏对口支援工业园建设,支持和鼓励园区对口支援企业扩大规模,滚动发展,扩大园区规模示范效应。

(四)加强跟踪督办和协调服务。这些项目为今年我市对口支援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把促进签约项目的开工投产作为我市今年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努力抓紧建设进度,保证建设质量,促其尽早建成投产;对尚未开工的项目,要组织专班,抓紧项目洽谈,使其尽快达成合同,为开工创造条件。要努力争取西安助邦天然消毒剂、温州奥康皮鞋、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热水器、内蒙古华荣多晶硅、安居猕猴桃酒、山东飞龙花卉基地、上海汇丽内外墙涂料、科诺BT生物农药、江苏茅迪黄姜皂素、山西绞股蓝皂甙等项目开工建设并投产。三是加强检查督办和跟踪服务工作。工委要落实专班,加强项目跟踪督办和协调服务工作,坚持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通报,年终总结的工作制度。

(五)努力加快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要以增加农村移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农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库区的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抓好示范。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继续抓好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把奶牛业和奶制品加工业作为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把种植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中药材以及发展规模化养殖业、水产业等作为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示范基地,总结示范经验,培植示范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三是要与对口支援紧密结合。依靠对口支援引进优强企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同时,要依托已落户的对口支援龙头企业,深化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形成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采取得力措施,为对口支援龙头企业配套建设好原料基地,促进库区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要搞好协调服务。市计委、移民局、农业局等部门要认真做好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抓好典型示范,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项目立项、技术支持、资金扶持提供保证,搞好协调服务。

(六)继续组织做好市直机关对口支援库区移民工作。一是市直机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行业系统的优势。积极争取全国行业系统的对口支援,为库区争取资金和项目,促进库区行业搬迁工作。二是市直机关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库区乡镇移民工作,市直各牵头单位要认真牵好头,组织其他单位为移民乡镇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市直各单位要突出抓好对口支援县城搬迁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口支援县城搬迁动员大会的要求,凡承诺支持搬迁的资金要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到位,确保县城月份实现整体搬迁的目标。市工委和市经贸委要拟定方案,动员组织中央、省在宜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县市区支持原香溪河矿务局困难职工及家属的搬迁、安置。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第5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认识

2006年,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切实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努力为加快民族地区“两基”攻坚,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把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实行工作责任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建立了相应的协调联系制度,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规划和目标,做到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机构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经费落实。

二、明确责任,切实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目标

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我镇文江小学派教师到汶川县绵吃中学任教,汶川雁门小学、威州小学、水磨小学分别派领导干部到我镇中心学校、西街小学、红光小学挂职锻炼,通过各种形式的援助方式,按照“业务指导,物质资助”的支教原则,对口支援工作以智力支援为主,为受援学校多办实事,加强在课改和教学、教研方面的交流,为民族地区带去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手段和管理理念,逐步改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

三、落实措施,突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效

(一)切实做好支教教师的选派工作。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今年我们继续选派了文江小学年轻优秀的教师邓荣到绵池中学支教,临行前,中心学校和文江小学分别召开了支教教师座谈会,对支教教师从政治和业务上进行辅导和帮助,并按要求落实好有关待遇,保证支教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支教效果。

(二)、继续开展高水平的帮教活动。

我们围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重点帮助民族地区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模式和手段,提高教育管理和科研水平。对前来我镇挂职锻炼的三位领导分别安排到教导处、教科室、网管中心上班,同时安排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网管中心负责人有计划地指导和和培训他们,并安排挂职干部参加了我镇市县语言文字示范学校验受工作,参加了市级示范幼儿园验收工作,绿色学校验收工作,参加了全县语文、数学十佳教师教学比赛,远程教育教学比赛,参加了全镇中小学、幼儿园“五优”教学大赛,市县中小学教工、学生综合运动会,以及我镇教学视导工作,并送挂职干部到成都参加全国首届少先队班团队会现场教学比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今年分别与汶川的兄弟学校进行了互访,中心学校校级领导3月到汶川绵池中学、水磨小学、汶川幼儿园进行了参观访问,慰问我镇在汶川的支教教师,与学校领导交流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还安排一幼、二幼有关领导教师到汶川幼儿园指导他们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汶川威州小学校长刘星一行8人还专程到我镇参观访问,参观了我镇红光小学、西街小学、一幼、二幼、三幼,还参观了资中文庙、内江大千纪念馆。在中心学校召开座谈会,就支教工作,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改革工作交换了意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与民族地区校与校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两地学校的发展。

(三)、加强教育对口支援的信息交流和宣传报道工作。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第6篇

共同的责任 共同的使命 共同的“中国梦”

新疆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

2010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将全国关注的目光聚焦于祖国西北边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为了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兄弟省市倾力相助、大企业无私支持、新疆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新一轮援疆步履坚实——规划先行,民生突破,产业带动,全面援疆,天山南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布局、前所未有的建设新象、前所未有的推进速度,向共同的“中国梦”大步迈进。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新一轮援疆大战略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15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众多专家学者认为,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举全国之力加速新疆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扭转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的战略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新的历史跨越。

“中央之所以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新疆工作的特殊性质、特殊地位决定的,是由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的特殊形势、遇到的特殊困难决定的。座谈会注定将成为新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个春天注定为新疆各族人民永远铭记。”这是当时参会新疆代表的第一感受。

在天山南北辽阔大地上,凝聚着19个援疆省市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手足之情。从各援助省市规划来看,10年内兄弟省市援疆仅资金总规模就将超过千亿元。

“在中央如此大力度的支持下,新疆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宁这样判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援疆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听取汇报、作出批示、提出要求、抓工作落实,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善援疆工作机制、编制规划计划、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宣传报道、做好服务保障,形成工作合力,有力地推动了援疆工作深入开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为新疆发展定位时连用了三个“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进入了把新疆建设成为西部强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的新阶段;进入了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愿望的新阶段;进入了全力以赴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的新阶段。

新疆的干部群众欣喜地发现,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内涵被大大扩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以产业发展为亮点,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人才援助为支点,着力增强智力支持。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全面推进,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以人为本,援疆资金、政策、项目全方位向民生倾斜

“60平方米的安居房和100平方米的暖圈,我只掏4万元,政府补贴6万;全家加入新农合,生病住院费用可报销70%;政府还免费培训手工艺、养殖技能,全家纯收入从3年前的1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5万元。”在各级财政不断支持下,新疆温泉县扎勒木特乡蒙古族牧民巴加甫发现,如今日子过得“比奶茶还要香甜”。

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张春贤说,自治区和各援疆省市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按照民生优先的原则,结合自治区开展的“民生建设年”活动,将7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将95%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到县(市)及以下的基层,累计实施了近2000个当地迫切需要的民生项目;累计新建改建安居富民房82.87万套、定居兴牧房4.15万套,近400万农牧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年来,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始终保持在70%以上,累计支出4829亿元,年均增长29.7%,比2009年新疆生产总值还多552亿元。眼下,在天山以南的和田、喀什等5个地州,围绕塔里木盆地周边城镇建设的天然气利民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清洁能源送到家家户户后,将惠及当地600万人口,资源开发已经让越来越多当地民众直接受益。

今年,新疆继续加快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完成30万户安居富民工程、2.71万户定居兴牧工程和29.6万套保障性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定居兴牧212项配套骨干水利工程和4800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富民工程,推进燃气化工程,对623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和扶贫培训实施整村推进,确保减少35万贫困人口。

利好民生的除了资金,还有国家部委的各项措施。以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例,其援疆工作计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一系列扶持措施,使新疆在2012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15年,缩小新疆与内地卫生事业发展差距,主要健康指标达到西部地区中上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中央驻疆企业将参与新疆开发建设与造福当地群众相结合,积极参与新疆民生建设。华能集团援建的别迭里水电站有效缓解南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和极端干旱缺水局面,为阿合奇、乌什两个部级贫困县的矿产开发、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提供强有力支撑。华电集团与紫金矿业共同援建的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也拉曼水库项目,解决了343户1200多游牧民定居问题。国电集团援建的塔城地区额敏县麦海因水库项目,有效缓解了下游农牧民1.8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各央企还积极参加捐资助学、设立各类公益慈善基金、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体现了中央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授鱼”更要“授渔”,产业援疆突出“造血”机能,实现双方共赢

张春贤介绍,新一轮对口援疆,在注重民生建设的同时,将“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支援”与“互利”相结合,形成了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100余家中央企业的规划,今后中央企业将按照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引领新疆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等优势特色行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项目建设。

张春贤说,中央企业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在产业援疆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带头参与新疆重大项目建设。在自治区举办的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上,中央企业与自治区签约近90个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7000多亿元,取得了丰硕成果。

自2011年以来截至到今年6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完成自治区地方项目投资2382亿元;自治区累计引进19个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3298个,实际到位资金3459.5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渔”却绝不能是“涸泽而渔”,新一轮援疆对此尤为重视。

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王立胜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产业援疆要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加强市场和政策引导,坚决避免盲目引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生态是新疆的命脉,山东在援疆工作中坚持把保护生态、改善生态作为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引进的项目都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和自治区的环保要求,杜绝一切工艺落后、高耗能、排放多、污染重的项目落户受援地。

更为可喜的是,社会资金促产业发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在天山南北蔚然成风。

在美丽的新疆伊犁河谷新源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家“被逼出来的企业”: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硅材料生产加工企业是江苏省产业援疆项目之一,一期350台单晶硅炉即将投产。

“新源县没有煤炭和油气,农牧业增长缓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能竭尽所能去招揽科技含量高、无污染,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企业,以推动传统行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新源县副县长、江苏省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指挥组副总指挥李桂山说。

在伊犁河谷,如今到处都有江苏企业落户生根。截至2012年年底,江苏与新疆签订产业合作项目137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在伊犁州已累计实际投资81.5亿元。

产业援疆为当地带来的还有市场。近3年来,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浙江省根据受援地发展需要,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园建设、经贸会展等方式,引导浙商“走进新疆”,打造新型工业化建设示范园和产业转移集聚新平台,同时也助推阿克苏地区优势产品“走出新疆”。

截至2013年6月底,浙江企业与阿克苏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共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00个,协议资金6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3.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阿克苏地区各类果品销往浙江省的达22.5万吨,占阿克苏地区总产量的25%,浙江省已成为阿克苏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之一。

产业援疆留下的不仅仅是项目,企业入驻后,迫切需要在当地吸收技术工人、种植养殖能手等。这对于受援地各族群众来说,最直接的利好便是就业。截至目前,浙江省产业援疆已为阿克苏地区创造直接就业岗位5596个。

产业援疆受益的不只是一方。浙江新世管道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投资建厂的第一批浙江企业。农一师阿拉尔市是浙江台州对口援建的城市。企业负责人陈永胜说:“新疆的市场容量确实非常大,未来十年是企业在新疆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也给浙商带来了巨大商机。2011年3月,由浙江红狮控股集团投资7.6亿元的库车红狮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建。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高标号水泥40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4亿元。

自治区援疆办主任、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春林介绍,在产业援疆中,自治区与各援疆省市、央企紧密联系,将援、受双方的优势紧密结合,通过发展寒地水稻、冷水鱼养殖、设施农业、食用菌栽培、妇女手工编织等现代农业项目,使受援地群众提高了技能,增加了收入。通过引进徐工集团、苏新能源、中广核、庆华、万向、雅戈尔等一大批新型工业化企业,推动山东钢铁、华能托什干河别迭里水电站、广新集团20万锭棉纺、浙江荣盛集团天然气化工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带动了受援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促进了新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科技人才并重,“智力援疆”铺就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口援疆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激发新疆干部群众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才是长久之计。”不少援疆省市和新疆干部有着清醒的认识。

谁也不会想到,一家由几个下岗女工创立的名为“紫苏丽人”的薰衣草小厂,在科技“援手”下,变身为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供销综合配套服务为一体的“领跑”企业,并开始在全国布点,建立了数十家加盟连锁专卖店,年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

“紫苏丽人”副总顾湘雯说,在江苏省援疆干部牵线搭桥下,“紫苏丽人”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姻”,后者不远万里为前者提供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智援”。

“紫苏丽人”仅仅是“智力援疆”的一个小例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现代化是新疆实现跨越的根本动力”——3年来,“智力援疆”始终是新一轮援疆工作的主线之一。

黑龙江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曲敏表示,“再多的物质援助也是有限的,而‘智力援疆’带给当地的思想观念和能力作风的提升,才是新疆长治久安的不竭源泉。”

阿勒泰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夏尊民对此深有同感,他介绍:在各个省份的援助下,新疆很多县乡下面的幼儿园比黑龙江的还好,但软件水平跟不上,其他都白搭。

为此,黑龙江每年组织省内特级教师去阿勒泰地区重点提高教师水平。同时,黑龙江省教育厅建设“信息资源库”,对阿勒泰地区免费开放。

除了派员到新疆指导培训,各地也积极接收新疆前来培训的人员。以县乡村三级干部轮训工作为例,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组织了3.5万名新疆县乡村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

2011年,韩世国和张铭夫妇带着年幼的孩子,从风景如画的现代化城市深圳来到喀什边塞,在一所小学任教。就在即将结束援疆回乡之前,张铭来到了教师资源十分稀缺的高原之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给这里的塔吉克族孩子上课。课后,孩子们将心爱的老师团团围住。望着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张铭和她的丈夫决定继续在新疆留教一年。

“最美丽的援疆女医生”、河北省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余文丽,为了不耽误援疆工作,毅然决定将半瘫痪的丈夫接到若羌,继续援疆。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问余文丽有什么要求时,她回答: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再给组织上添麻烦。

浙江省援疆医生、杭州市萧山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欧阳栋,为了援疆事业,举家搬迁到阿克苏地区定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张铭、余文丽、欧阳栋只是新一轮援疆大幕开启后首批援疆的6000多名干部和技术人才中的几位典型代表。如今,在天山深处的农牧区医院,在帕米尔高原的寄宿学校,在沙漠边缘的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工地,到处都活跃着援疆干部的身影,而他们身后则是全国19个省市做坚强后盾,其目标是通过10年的援助,争取使新疆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上,与全国人民同步跨入小康社会。

“干部人才援疆对进一步优化受援地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培养当地人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张春贤说。

张春贤说:新一轮对口援疆,19省市和援助单位共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6000多名,柔性引进各类干部人才10742名,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42.1万人次,选派6735名受援地干部人才赴援疆省市挂职锻炼,组织援疆干部人才与受援地2.1万余名干部人才建立帮带培养关系。特别是组织3.5万名县乡村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选派2.3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训并落实就业岗位,影响深远。这些工程的实施,缓解了新疆人才短缺矛盾,大大开阔了新疆本地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视野,增强了服务新疆大开发、大建设的能力。

后发赶超、科学跨越,新疆向“中国梦”大步迈进

3年来,面对国际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新疆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支持和19个援疆省市对口帮扶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借力用力加快发展,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如今的新疆,步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实现千亿元增长,由2009年的4277亿元,到2012年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530亿元,年均增长11.5%,高于“十一五”平均增速近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2012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21元,是2009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94元,是2009年的1.6倍,连续3年增速居全国前列;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335万人次,3年翻了一番,增速在全国21个大型机场中排名第一。

援疆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中央的亲切关怀及援疆省市的倾力支持是援疆工作顺利推进的有力保证。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中央领导先后14次来疆考察指导工作,三次召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从国家层面统筹部署援疆工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方针政策。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疆发展的财税、土地、产业等政策,30多个国家部委先后来疆调研,依据各自的职能制定对口支持新疆的工作方案,并在多个领域与新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19个对口支援省市把援疆工作纳入当地党政工作议事日程,抽调精兵强将赴疆工作,做到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每年都派出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受援地,深入了解援疆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援疆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充分发挥新疆主体作用是推进援疆工作的根本保障。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援疆工作。成立了区、地、县三级援疆工作机构,各受援地与各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建立了援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建立援疆项目“绿色通道”,出台了税费优惠、行政许可、资源配置、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鼓励政策,为援疆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援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巨大成就,宣传援疆干部的先进事迹和良好风貌,切实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援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在全社会形成了感谢援疆省市、感恩伟大祖国的浓厚氛围。

——坚持试点先行科学规划,确保援疆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各援疆省市启动了一批试点项目,在援建方法、建设标准、资金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援疆项目的大规模实施积累了经验。紧密结合受援地实际需求,编制了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对口援疆规划,科学确定对口支援的具体项目和建设时序。每年结合援疆工作实际编制实施援疆项目年度计划,推动规划滚动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使援疆工作深入人心。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实施了一大批受援地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支持改善居住条件,消除饮用涝坝水,帮助百姓看到电视听到广播,使孩子们搬进宽敞明亮、设施一流的学校、幼儿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抓计划、抓开工、抓质量,科学有序、高质量、高效益推进,努力把援疆项目建成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在推进援疆项目建设的同时,把促进受援地百姓致富作为大事来抓,积极支持发展庭院经济、设施农业、规模化牲畜养殖、手工编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为各族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建设美好新疆的热情。

——推进以产业援疆为重点的全面援疆,增强了新疆自我发展能力。各援疆省市把“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了产业、干部、人才、科技、教育援疆,增强了新疆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把支援省市的资金、人才、市场优势与受援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支持产业园区建设,设立特色产业扶持基金,制定鼓励本省市企业来疆投资的财税、金融、流通等优惠政策,为各类商会和企业来疆投资搭建平台,建立产业援疆服务跟踪机制,把更多的项目、人才和资金技术引进来,促进了新疆与对口支援省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为新疆发展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广大援疆干部把援疆省市先进的文化、思想、技术、管理引进来,推动新疆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交融。引导和激励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弘扬了新疆精神,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

在许多新疆干部眼里,与3年前相比,如今的新疆人民正变得越来越自信。

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自治区提炼出“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如今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并开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表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新疆精神,发挥主体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加积极主动、扎实有效的工作状态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回眸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道路光明。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第7篇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实施以来,九师对口援疆项目主要有改善民生、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干部人才培训等援疆建设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56169万元,援建资金为21385万元。截至目前,2011-2012年对口援疆项目全部完工。其中,2012年实施援疆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25947万元,援建资金11385万元。截至11月底,2012年援疆项目开工率和援疆资金到位率均实现100%,已完成投资27076 万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4%,完成援建资金投资11385万元。

援疆项目促进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经济社会发展。除九师双语幼儿园以外,总投资7300万元,援建资金4795万元的小白杨中学拔地而起,并投入使用,被称为全兵团硬件设施最好的中学;龙珍高级中学运动场项目、九师职业技术学校校舍加固工程也已投入使用,这些教育项目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九师教育设施水平,优化了九师整体教育环境。团场有线电视联网工程的实施,将使全师职工群众可以观看更多的电视节目,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1.5万平方米的师医院综合楼正在抓紧实施,明年将投入使用,建成后九师医院硬件条件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将为垦区职工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环境。两年来,通过实施屯垦戍边新型连队、富民安居工程等援建项目,全师1480余户职工告别偏远连队破旧平房,搬进宽敞的楼房居住,九师团场职工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九师把人才智力援疆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关键点,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将援疆干部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强人力资源交流合作,为九师屯垦戍边事业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援疆队伍。

九师在重视资金和项目援助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科技、教育、文化援疆,充分利用好援疆干部资源,切实激发其政策衔接者、发展促进者、稳定维护者、经验传授者、合作联络者、兵师宣传者的重要作用,为援疆干部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设身处地地为援疆干部着想,纠正实权不落实、实职不到位的现象,真正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管理上严格、服务上到位,让援疆干部生活舒心,让干部家人放心。

两年来,辽宁省及四个对口支援市共选派干部和专技人员44人来师开展援疆工作。援疆干部人才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意识,他们积极主动作为,认真做好项目策划、招商引资、支医支教等工作,全力推进了九师对口援疆工作向前发展。通过开展智力人才援疆,开阔了干部眼界、拓宽了发展思维、提高了工作能力。

积极开展了干部人才培训工作。今年,九师共完成培训挂职738人。其中,师直职能部门能力素质提升班、师直和团场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提升班、团场和基层连队干部轮训等“交钥匙工程项目”280人;赴辽宁挂职、教育系统培训、卫生系统培训、“三化”人才培养、师党校前期培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培养等“交支票工程项目”270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特殊专业人才培训等188人。在城镇规划修编等方面得到了对口支援市的大力支持。抚顺市、丹东市设计院帮助一六八团、一团完成了乌什水重点镇、乌拉斯台镇城镇规划修编工作。支医、支教、支农工作成效明显。辽宁省卫生系统确定抚顺市、丹东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九师卫生系统,已为九师培训2批10余人次医疗卫生人员;朝阳市去年又选派2名专业技术干部和5名专科医生为一六一团和一七团开展支援工作。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第8篇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韩勇主持会议时指出,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第五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深化对援疆工作的认识,深刻领会对口援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深刻领会坚持凝聚人心、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坚持久久为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五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和更加注重扩大就业、更加注重抓好教育、更加注重人才援疆、更加注重向基层特别是农牧区倾斜、更加注重促进民族团结、更加注重支持反恐维稳能力建设“六个更加注重”的新要求。

韩勇强调,兵团各级各部门要切实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在深化理解、把握实质、结合实际、指导工作上下工夫,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对口援疆工作的大政方针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兵团援疆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口援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上来,使各项工作都有利于推动总目标的实现。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口援疆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上来,使援疆工作各项安排更加聚焦重点,取得最大效益。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兵团工作的特殊支持上来,把党中央的特殊重视支持化作做好兵团各项工作特别是加强兵团南疆师团建设的强大动力,切实用好援疆支持,把兵团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韩勇指出,要认真落实好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坚持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真正把发展同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发挥主体作用与利用好援疆省市资源结合起来,确保援疆工作有序开展、抓出成效。要在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上下工夫,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中央精神、新疆区情、兵团使命的认识。要在搞好顶层设计上下工夫,抓紧完成“十三五”援疆规划编制工作,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对各项援疆任务提出硬措施、硬要求,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要在加强兵团南疆师团建设上下工夫,突出支持南疆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南疆师团综合实力和维稳戍边能力。要在做好产业援疆上下工夫,协调推动援疆省市、部门单位和企业下更大气力,支援兵团产业园区建设和创业园区建设。要在沟通衔接上下工夫,主动加强与中央机关、国家部委、援疆省市和重点企业的对接,落实重大项目,争取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为兵团“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创造有利条件。要在干部人才援疆上下工夫,立足兵团“十三五”规划建设需要,优化援疆人才结构,探索建立“帮带提升”工作机制和柔性引才机制,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同时抓好兵团干部到援疆省市挂职学习工作。要在加强维稳力量建设上下工夫,大力协调推动援疆省市加大对兵团重点师团戍边能力建设的支持,加大基层维稳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基层组织维护稳定能力。要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及时发现、表彰、宣传各行各业中的援疆工作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弘扬正能量,增强凝聚力,为对口援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