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形图测绘论文

地形图测绘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13 15:22:02

地形图测绘论文

地形图测绘论文第1篇

关键词:房产测量,房产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重要举措,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房产测绘改制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改制是改革开放后,真正实现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改变目前房产测量单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尴尬局面,这也是政府改革的目标、时展的必然;

2、改制是我国加入WTO,积极努力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有利于打破垄断,真正培育测绘市场主体;

3、改制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职工转变服务观念,更好的促进企业上一个新台阶;

4、改制也是建设部按照中央文件精神部署的需要。毕业论文,房产管理。

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房产测绘部门又将如何面对这次风险与挑战并存的机遇呢?那些原来只有房产测绘部门担纲负责的房产图又将如何保持较好的现势性和连续性呢?众所周知,房产测绘部门与权属登记部门责、权、利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理清。毕业论文,房产管理。而房产测量与管理这一块又是一项牵动到全局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它贯穿于房产管理工作的每一个过程,为房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图纸和资料,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房产测量的作用

房产测绘是常规的测绘技术与房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专业测绘。而房产测量所获得与永久性标志相联系的房产权属界址、房屋面积、房屋产别等等都具有法律效力,从而载入房屋权属证书,所以房产测量所得的基础图是发放房屋权属证书和财政税收的重要依据,拥有权属(法律上)、财政(税收上)和城镇规划三大基本功能,它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一)管理方面

为了使城市房产管理和住宅建设都能稳步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城镇房产管理部门和规划建设部门都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房产的权属、位置、数量和现状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建设,更好的调配使用房屋和土地,有计划安排旧城区住宅的修建改造,以及新发展区的规划建设。另外,房产测量的成果,亦是开展城镇房地产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二)经济管理

房产测量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图纸资料,为正确掌握城镇房屋和土地的利用现状以及变化、清理公私各占有的房产数量和面积,建立产权产籍和产业管理的图形档案,统计各类房屋的数量和比重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亦为开展房产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房产测量还为城镇财政、税收等部门研究确定土地分类等级、制定税费标准提供了基础依据,确保各项税费的及时征收。

(三)法律方面

房产图所表示的每户所有的房屋的权属范围,是经过逐幢房屋清理产权,并经过各户申请登记,经主管部门逐户审核确认的。房产图作为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书的附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纸。它是加强房产管理、核定产权、颁发权属证书、保障房屋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法律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方面,原始的依托房产图建立的房产档案图卡为现在旧城改造中的房屋拆迁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原始凭据,并为相当多的房屋权属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毕业论文,房产管理。而当代的房产测量为城市的GIS建设提供了支撑点,没有这些通过测量人员到实地测绘或者利用已有图纸资料按数字化格式的要求采集的来的图形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无从建设。因而,测绘技术及基础测绘工作是地理信息化的基础,地理信息化是测绘发展的高级阶段,没有这些支撑,地理信息系统是无法健康发展的。

通过以上房产测量作用的简述,不难发现,房产测量无论是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还是对整个区域的房产管理来讲,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我国实行的房产登记制度是一种法律登记制度,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积极主动的行政措施,保持房产测量的连续性也就成了房产管理的迫切需要,而房产测量中难之又难的房产图测绘的现势性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房产图测绘与地籍图、地形图测绘的比较

房产图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的重要资料。《房产测量规范》有这样的简述:“按房产管理的需要可分为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和房屋分户平面图。”

(一)房产分幅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是测绘分丘图和分户图的基础资料,它反映房屋的位置关系、建筑图图形、行政境界、权利种类、房屋式样、房屋结构、产权性质、坐落、层次、街道门牌、河流地类等,并以产权宗地位置为单位编立丘号;分丘图是分幅图的局部图,是绘制房屋产权证附图的基本图。它着重表示房屋权界线、界址点点号、挑廊、阳台、建成年份、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墙体归属和四至关系等各项房地产要素;分户图是以一户产权人为单位,表示房屋权属范围的细部图,也是专供房地产登记机关发证发给产权人的一种权证附图,它详细标绘权利主体所在哪一层、哪一单位、哪一套,并用红线彩绘其权利范围。通过如上的分析,房产图的特点也就显而易见。1、房产图是平面图,只要求平面位置准确,不表示高程,不绘等高线;2、房产图对房屋及与房屋、房产有关的要素,要求比其他图形要详细的多,不单要表示结构、性质,还要表示出层次、用途及建成年份等;3、房产图对房屋及房屋的权界线和用地界线等要求特别认真,精度要求比较高,图上主要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次要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4、房产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测量控制点、界址点、房屋权利界线、用地界线、附属设施、围护物、产别、结构、用途、用地分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房产编号以及各种名称和数字注记等;5、为了能清楚的表示出所需内容,房产图的比例尺均为大比例尺,一般为1:1000、1:500甚至更大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主要根据测区内房屋的稠密程度而定);6、房产图的变化较快,除了城镇新建筑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外,其间城区的房屋及土地使用情况也在不断变化,例如房屋发生买卖、交换、继承、新建、拆除等,这些变更对房产图来讲就是变化,都要及时修改补测,以不断完善其使用价值;7、同时,与房地产管理有关的地形要素包括铁路、道路、桥梁和城墙等地物均应测绘,而亭、塔、烟囱、罐以及水井、停车场、球场、花圃、草地等根据需要表示。

(二)地籍图表示的内容由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二部分组成。毕业论文,房产管理。即以地籍要素为主,辅以与地籍要素有关的地形要素,以便图面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其中,地籍要素包括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及编号、土地编号、房产情况、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土地面积等,必要的地形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房屋、道路、水系以及与地籍有关的必要地物和地理名称,一般地籍图采用的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

(三)地形图是指按一定的技术规范、符号系统等比例尺,测绘显示地物平面位置、地面高程和地表形态。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物和地貌两大类。地物指的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物体和人工建(构)筑物,如森林、河流、街道、房屋、桥梁等;地貌指的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丘陵、平面、洼地等。地形图的比例尺也一般采用1:500或更小的比例尺。

我们通过对上述三种图的内容及特点的比较得知,房产图是为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征收税费以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测量数据和资料,它与地形图、地籍图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即包括控制点测量、细部测绘等等,但由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内容和要求也就有所不同,因而我们可以认为房产图、地籍图和地形图是基于同一类基础图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在同一幅底图上各自增加不同的属性项,而这,对于现今办公自动化以及机助制图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微机中添加属性数据以及再分类、再处理已经是一项极其日常的普通工作。并且,在《房产测量规范》载明了“房产图根据需要可利用已有地形图和地籍图进行编绘。毕业论文,房产管理。……”

四、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目前,房产测绘单位改制中绝大部分单位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掌握房屋勘丈技术的人员较多,而懂得大地地形和控制测量的人员少之又少,技术力量薄弱直接导致搞大型的房产测量难上加难;2、会运用一般测绘技术的人员多,但能进行程序开发与创新的人员少,这样也就直接导致改制后的测绘单位很难有发展后劲,也就很难与市场上的高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竞争;3、作业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以及监督机制的匮乏,那些以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处的成果很难与整个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和格式融合起来;4、观念的滞后直接导致测绘单位改制缺乏相当的动力,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本位”思想使相当多的测绘职工下不了“下海”的决心,这就使得所改制的企业成了一具空壳。毕业论文,房产管理。

当然,面临房产测绘单位的改制,我们不应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更应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勇于创新,开拓思路,更好的发挥房产测绘在房产管理中的作用。本人认为房产测量中的重点房产基础图的测绘不应游离于整个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之外,更应积极参与,从上面第三大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的基础测绘应该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土地管理、房产管理、路政、水利、交通和市政建设等部门共同担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样既能有效的避免政府重复的资金投入、重复的基础测绘,又能保证信息的共享,也能保证基础测绘中的统一性(即统一的作业要求、统一的测量精度、统一的成图质量、统一的成果管理)和唯一性(成果的唯一性)。基于这一基础图的房产测绘也就减少了相当大的运行时间以及测绘费用。这一办法对于以前基础测绘就相对薄弱的房产测量单位而言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于以前基础较好的单位,应该通过改制这一契机,广招贤才,苦练内功,重点投入到城市基础图的测绘中去,更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

2、《测绘内参》,中国测绘报社,2002年全年;

3、《房产测量规范与房地产测绘技术》,吕永江主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4、吕永江:房产测量规范编制说明[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房产司.GB/T17986.1-2000房产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地形图测绘论文第2篇

关键词 测量技术;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1)122-0175-01

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也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是研究地球空间(地下、地面、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

学科。

1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就是在测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以便统一各局部的地形测量工作,使所测的地形图能相互拼接构成整体,而且精度均匀一致。控制测量的实质就是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控制网也就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并且每一个网的建立都遵循“先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分级布网原则,逐级加密进行布设。这样可以减少误差的累积、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加快测量进度。一般情况下我们对平面控制网布设采取的方法有两种,即GPS平面测量控制网和导线测量控制网。而对高程控制网布设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即GPS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测量工作中平面和高程具体采取那种方法取决于地势、地貌和测量区域环境及所要求的精度决定,根据不同条件取不同观测方法,建立统一的控制网点来满足最终测绘目的。

2 碎部测绘

已区域整体控制网为依据对区域内进行进一步细划突出重点部位测量绘制工作,就是在测区内用精密仪器和实测方法测量地形、地物特征点的三维坐标,然后把实测结果绘制形成图形的过程。现代碎部测绘以数字测绘为主,即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计算、绘图等其全部过程都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人工干预为辅。测量数据采集是一个多源数据集成的过程。外业数据的采集与所测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形数据的采集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实际工作中范围的划定应尽量以自然线状地物的中心以及行政界线进行划分,这样可以确保测绘在实际工作中的全面性,防止有重有漏现象发生,确保所测地形图数据具有可靠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达到测绘的目的。

测绘工作是内外业相互结合,外业数据采集、储存,内业进行加工、整理绘制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绘制地形图,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绘制轮廓符号,按比例绘制轮廓符号,保证轮廓所处位置应具备的精度,轮廓内的说明符号,应按图式规定配置。

2)要对一幅图面作好注记配置,注记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文字注记应使所指示的地物能明确判读。常规做法是,文字注记字头应朝北。河流、道路编写名称,可随线状弯曲的方向顺次排列。

3)城镇居民生活区的绘制,对高层建筑、街区、工业厂房、房屋等,都应按建筑物、构筑物外轮廓线准确绘制;对相关街区与道路的衔接处,应0.2 mm的间隔,不得有通融现象。

4)水域系统的绘制,对有桥梁水系首先应先绘桥、闸,其次绘双线河、湖泊、渠、海岸线、单线河,然后绘堤岸、陡岸、沙滩和渡口等;当河流遇桥梁时应中断;单线沟渠与双线河相交时,应将水涯线断开,弯曲交于一点。

5)交通路线网的绘制,在有多种交通路线存在情况下(铁路、公路、大小车路等)我们在绘制道路时,应采取不同的绘制顺序,首先绘铁路,然后绘公路及大车路、小车路等;道路绘制我们可以用实线和虚线表示两条不同的道路,如果有这两种道路相交时,应已实部相交;如出现公路遇桥梁时,公路和桥梁应有0.2 mm的间隔。

6)为了标出地貌的起伏我们采用等高线,在绘制时必须保证精度,不允许有漏线、跑线、线位变形等。在只有一种颜色图上的等高线和双线河、渠等相遇时,等高线中断,河、渠通过。在多色图上绘制等高线时遇以上情况也应中断,而当遇其他地物时不能做中断。

7)在测量绘图时还应注意所测区域是否有境界线,如果有测量绘制时必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有关国境界线的绘制规定;遇到有转角境界线的地方不得有间断,测出拐点和关键点,并在转角上绘出点或曲

折线。

3 线路实际测绘

在实际工作中线路测量就是对以下两方面任务的测量。

1)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线路测量。

2)为工程设计提供线路地形图和断面图测量。

以上两方面工作的具体内容就是做线路中线测量,当我们要测某个区域或某个路段线路时根据规划设计的平面图标定的位置,通过熟悉现场后将线路工程中线的特殊点和特殊部位埋设里程桩实地标定(包括测定其转向角),整个线路中线形成,然后以中线为基准两侧设一定宽度测带状地形图和地面自然状况需测的曲线、纵横断面图等,这些数据资料的实际采集成图是规划设计及施工不可缺少基础依据。

4 施工测量放样

施工放样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把理论设计好的建、构筑物等按设计图纸要求在现场准确标定出来,也就是把图纸上的点、线、面经实际测量放样到地面上的过程,施工者依据样点完成设计工程的施工任务。

5 观测数据的处理

我们在外业实际测量获得的数据要进行内业的处理后成图,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要求参加外业的每一个测量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所提供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外业数据资料经计算机对数据的整理、计算、平差、修改等一系列工作的完善,作到准确成图的最终目的。

6 结束语

测量技术的应用随着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代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GPS、GIS、数字成像测量技术等已经在我国建筑工程测量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与应用,其为降低测量工作难度、降低测量工作量、提高测量精度与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信息社会和新经济条件下,测绘事业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同时又须迅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适应进入WT0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地形图测绘论文第3篇

[关键词]地形测绘技术 自动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P21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21-1

0引言

最近,各个电子领域都在向测试自动化和测试无人值守化发展,测绘仪器本身也不例外。在生产部门,自动化是节约劳力的基础,可以确保大量生产时产品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效果非常明显。测绘仪器由于其使用对象的条件经常在变化,不可能借助自动化技术获致批量生产的效果,不过,却可以消除因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同而带来的差异,确保测量的精度。而且,它还可以提高从测量要素的检测、读取、记录、数据传输直到计算整理及结果输出这一系列数据流程的效率,消除各种人为的差错等。

1地形测绘技术概念

地形测绘技术是以各种理论和方法作为基础,研究和绘制各种地形图的一种应用性技术。它是通过对各个城市,各种矿区,以及各类不同的工程建设提供地形图,方便城市的建设,矿区开采,以及各类工程的建设等。 地形测绘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因此,地形测绘技术在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2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

2.1 GPS 技术

GPS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其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于1994年3月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GPS 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具有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功能多、应用广,观测时间短,执行操作简便,全球、全覆盖、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特别是 RTK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水上定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地形测绘的新技术,GIS技术在功能上实现了突破改进,计算机技术是GIS系统的核心技术,其通过各个方面的理论学知识对地形测绘的数据全面分析,如: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等。种学科融合于一体使得GIS技术能为地形测绘提供更大的帮助。首先,对采集与编辑功能看,GIS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其内部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地理信息。这也显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采集、编辑等方面的作用。当地形测绘人员收集到数据之后,将其输入计算机内则可通过GIS技术自动分析,对数据筛选之后保留实用的信息,及时找出错误数据以修改。

其次,从处理与分析功能看。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中都配备了数据管理结构,主要负责对地形测绘数据的处理分析,分析后的数据会自动传输到数据库存储。如:GIS管理人员可利用计算机界面对某个地区的地形测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对应的结果记录到数据库中,使用户对属性数据的输入、编辑、查询等操作更加便捷。第三,可用于制图与调配。制图是把地面上的实体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融合处理后,自动生成用户要求的图片表格以供使用。除了单一的地图测绘外,GIS还能参照用户的要求分层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如行政区划图、土壤利用图、道路交通图等。第四,可用于建模与管理。建模是为了更好地测绘,让地形测绘的图形、表格与实际地域情况接近。地形测绘人员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上,GIS 均配备了地理数据库,有助于数据库的维护。

2.3 RS技术

遥感RS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包括摄影、陆地、卫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等技术。遥感技术依其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遥感信息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监测。RS为GIS提供信息源,RS为GIS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GPS 作为GIS有力的补测、补绘手段,实现了原始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3S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有关信息的新技术,三者的紧密结合,为地形测量提供了精确的图形和数据。

3测绘技术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系统、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向着3G技术及集成技术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使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能全方位的应用于地形测量中,提高了地形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三大技术合理结合使用,能够全面的实时监测地表信息并及时的传输信息,而且能够实时的监测出现的自然灾害,及时的传输自然灾害的情况。在研究地形地貌的过程中,利用这三大技术,不仅能提供地形地埋的准确信息,还能使人们对这一地形地貌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比如地质结构、地貌特征及岩石的构造等,这都是建筑工程中的保障性工作,是进行安全性建设的基础保障。

除此之外,操作这些自动化技术的人员,他们的技术水平也关系着操作的结果是否更优化,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是未来测绘技术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在地形测绘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都是高端技术,因此,需要高技术人才来进行操作和研究,并且优化自动化的配置。在地形测绘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测绘结果,所以说,为了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培养高技术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优化自动化的设施设备的配置,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闲置,还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样使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全面的应用,科学合理的配置设施设备,走向全面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4结语

随着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面临诸多技术更新中以及使用中的问题,这需呀进一步研究提高自动化的程度,使得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不断地发展,不断的深入智能化、数字化及自动化的方向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地形图测绘论文第4篇

关键字:现代,地形图,测绘,现代地形图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3-124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全站仪、GPS定位技术、超站仪、高精度测绘车等高科技测绘仪器设备的出现,以及科学、军事、水利矿山、工业、工程等专业的需要,这些新仪器设备、新技术方法已取代了传统地形图测绘的设备、方法,以满足顾客对地形图大面积、高效、快速、即时更新的需求。本文就现代地形图测绘的方法与技术做一下探究。

1 现代地形图测绘方法与技术流程

通过学习传统地形图测绘技术流程并对现代地形图测绘仪器设备、技术方法加以研究,总结地形图测绘工作的特点,结合传统地形图测绘工作的经验与现代测绘的设备特点。作者将现代地形图测绘工作流程简单归纳整理为:收集测区已有资料、技术设计、选点埋石、基本控制网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地形碎部测量、地形图绘制、质量检查、成果验收与技术总结。

图 1 现代地形图测绘方法与技术流程

2 资料收集

收集测区已有的各种控制点、各种地形图件、地质资料以及测绘的总体建设规划和近期发展等资料,并实地踏勘,检查已收集到的资料中控制点是否保存完好,记录收集到的图件中可利用的地形数据同时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交通、通信、水电等信息。

3 技术设计

鉴于现代测绘设备的先进性及卫星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地形图测绘基本控制网看选择建立GPS控制网,其相关精度指标如表1和表2,可选择建立适合需要精度指标等级的GPS网进行技术设计,由于GPS接受设备观测时需要接收卫星信号,故进行技术设计时控制点点位的选择应避开环境变化大、地质环境不稳定、多路径效应影响严重的地区,同时进行控制网网形设计时应保证满足规定的精度和密度、点位应布设均匀且网形稳定,最后应满足与测区周围已有控制点联测的条件。

4 选点埋石

GPS点位选取除符合技术设计中的要求外还应满足:点位应选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基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及满足观测扩展、使用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5 基本控制网观测与数据处理

在已埋设好的控制点上架设经过国家计量部门认可的仪器检定单位检定并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GPS接收机及天线,依据技术设计的需要GPS观测可选用基于GPS连续运行站的观测模式和同步环边连接GPS静态相对定位观测模式两种方案。

外业观测所得的数据经质量检核合格后应使用GPS数据处理软件对GPS网进行平差,首先提取基线向量;再次进行约束平差和联合平差;最后进行质量分析与控制。

6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在基本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直接提供测图使用的测图控制点测量一般不超过两次附合。具体点位密度根据基本控制点分布,技术设计要求,地形复杂、破碎程度或隐蔽情况决定。图根平面控制常采用图根导线、GPS RTK等方法施测;图根高程控制常采用图根水准、图根三角高程导线等方法施测,常用全站仪、GPS RTK、水准仪等测绘仪器。

7 地形碎部测量

地形碎部测量常采用全站仪、GPS RTK等测绘仪器进行测绘。一般情况,在开阔地带、建筑物较矮、或大面积棚户区等远离多路径效应影响,信号干扰小的区域使用GPS RTK进行观测;在精度要求较高、楼群、遮挡严重及其他GPS RTK不方便到达的区域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测量开阔地带如:耕地、林地或无人区时,应保证高程点的密度符合规定要求。

8 地形图绘制

外业观测得到的数据首先应经过数据预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数据编辑,主要使用南方CASS、清华山维等绘图软件,根据工作草图,采用人机交互方式编辑图形数据,利用高程数据建立DTM生成等高线,最后经过地形图分幅、图幅整饰等工作即完成了地形图绘制的工作。

9 质量检查

测绘成果检查主要以两级检查一级验收”为原则,主要通过对比分析、核查分析、实地检查、实地检测等方法检查数学精度、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数据结构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附件质量等质量元素。经检查合格的成果方可提交验收,不合格的成果应重测或补测。

10 成果验收与技术总结

测绘成果验收工作应由发包方组织或由发包方指定的验收单位进行,经验收合格的测绘成果应及时编写技术总结并进行成果归档。

11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专业领域对地形图资料的大量需求,地形图测绘的技术方法亟待更新,对此作者该领域进行研究,由于作者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望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等.2004.测绘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宁津生,刘经南,李德仁,等.2006.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魏二虎,黄劲松.2007.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4、周忠谟,易杰军,周琪.1997.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

5、国家测绘局.2011.CH/T 1020-2010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S].北京:测绘出版社.

地形图测绘论文第5篇

普通测量学、地形测绘文摘 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海洋测量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测量仪器

专业测绘与工程测量

地籍学

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GLONASS,Galileo及其他系统》书评文汉江;蔡艳辉;

国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管理体制及政策周琪;王杰华;石卫平;

普通测量学、地形测量学

国际卫星(2000~2009年)关键词检索文献分析周琪;

《测绘文摘》、《测绘文摘数据库》引用期刊一览表

地图制图学

测绘文摘 地籍学

专业测绘与工程测量

测量仪器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海洋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一般性问题

台湾太空中心周琪;

地图制图学(地图学)张明;张研霞;马兰;

地籍学李梦丹;

一般性问题李梦丹;

普通测量学、地形测量学吴利;

大地测量学李梦丹;张研霞;

海洋测量学吴柯;张研霞;马兰;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张明;张研霞;廖祥春;

专业测绘与工程测量吴柯;

测量仪器李梦丹;

一般性问题李梦丹;张研霞;

普通测量学、地形测量学李梦丹;

海洋测量学吴柯;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吴柯;张研霞;廖祥春;

测量仪器李梦丹;

专业测绘与工程测绘文摘 测量张明;

地籍学张明;

地图制图学(地图学)张明;

大地测量学李梦丹;廖祥春;

一般性问题

普通测量学、地形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海洋测量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测量仪器

专业测绘与工程测量

地籍学

地图制图学

一般性问题

普通测量学、地形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海洋测量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测量仪器

测绘文摘 专业测绘与工程测量

地籍学

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测绘文摘》、《测绘文摘数据库》引用期刊一览表

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学术论文征稿启事

使用说明

一般性问题HttP://

普通测量学、地形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海洋测量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

测量仪器

专业测绘与工程测量

地籍学

地图制图学

《测绘文摘》2009年年度主题索引

一、P20一般性问题

二、P21普通测量学、地形测量学

三、P22大地测量学

四、P229海洋测量学

五、P23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六、P24测量仪器

七、P25专业测绘与工程测量

八、P27地籍学

九、P28地图制图学(测绘文摘 地图学)

一般性问题

普通测量学、地形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海洋测量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测量仪器

专业测绘与工程测量

地籍学

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2007年年度主题索引

地籍测量回眸与思考P.F.Dale;顾海燕;

从经纬仪到卫星的历史性变革夏林元;顾海燕;

加拿大测量75年回顾AlecMcEwen;李淼;

南部非洲地球空间信息学展望CharlesL.Merry;李淼;

一般性问题

普通测量学、地形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海洋测绘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测绘文摘 测量仪器

专业测绘与工程测量

地形图测绘论文第6篇

关键词:多波束测量技术 海洋测绘工序调整策略

1、目前的多波测量技术与海洋测绘工序技术体系

目前海洋测绘体系已完成了数字化技术改造,目前由控制、水深、地形等的测量到海图的编辑、加工和出版,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可是与纸质海图的工序相比,目前的海洋测绘的供需变化却不大,根本原因是由于整个技术的改造是参照纸质海图的工序实施的。

水深测量是海洋测绘的核心技术,目前由于单波束到多波束测量方式的改变,水深测量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实现了垒覆盖的海底地形测量。可是,如果不考虑改变目前的测量工序和要求,不仅不会减少海图产品化的时间和扩大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相反,由于数据量太大,却会增加海图出版机构的负担。

目前,摄影测量技术正引入到海岸地形的测量中来,也经历了由模拟方式到数字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摄影测量技术的水平。可是,由于忽略了海图数据库技术的影响,与模拟方式的工序相比,工序的变化不大,全数字摄影测量也是由控制、调绘、加密、测图等工序组成的。

2、多波柬测量技术与海洋测绘工序的技术调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下地形测量要求的提高,传统单波测深仪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新需求,而可以全覆盖测量的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开始被逐渐应用到水利工程的测量领域,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波束测量系统是计算机、导航定位与数字化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高度集成。通过安装在测船底部的探头发射和接收声波信号,由声波在水体中的传播时间与声速乘积即可计算出水深。探头由发射探头和接收换能器组成,有多达126个相互独立的接收换能器(定向旋转发射126个波束);接收信号通过声纳处理器再传到计算机。

多波束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测深方法,在波束形成理论、勘测技术、校正与处理方法上形成了自身复杂的特点,在测量中需要加以注意,否则将严重影响勘测精度。

2.1.多波束测量技术的影响因素

多波束测深系统采取多组阵和广角度发射与接收,形成条幅式高密度水深数据,是计算机、导航定位与数字化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高度集成。由于多波束系统横向、纵向测点都十分密集,这就需要由高精度GPS定位系统与之相配套。否则将造成测点位置错位,失去多波束系统勘测的意义,井使海底地形失真或畸变。因此,必须严格测量各个坐标定位数据,保证测量精度,以实现最佳的测量结果。

对多波束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不同水域环境的音速对波束传播的影响、GPS定位对--坐标精度的影响、测船中换能器的相对位置,以及潮位改变对水深的影响等等。以坐标系的影响为例,由于多波束测深采用广角度定向发射、多阵列信号接收和多个波束的形成及处理等技术,为了更好的说明波束的空间关系和波束海底投影点的空间位置,首先必须定义好多波束测船参考坐标系。多波束系统的换能器不论是固定还是便携式安装,其相对测量船的位置总是不变的,因此测量船是多波束勘测最现实的参考工作平台。考虑到波束空间角度表达的便利,一般测量船参考坐标系原点选择在换能器对称中心,船只横向左舷方向为x轴,船只纵向船头方向为Y轴,船只铅垂向下为z轴。另外,运动传感器要严格安装在与船中轴平行的地方。多波束船参考坐标系是一种三坐标轴与船固定并随着船只运动而运动的坐标系,它使得多波束各测深点的相对位置与测量船只定位系统的大地空间位置建立了联系,同时也为进行传只补偿提供了空间关系和基本方法。因此,以上的坐标定位数据必须严格准确的测量。

通过实践试验可知,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声速、导航系统的定位、参考坐标系及潮位等影响因子加以注意,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以及对数据进行精细处理,完全能够测得准确可靠的水下地形图,发现水下地形的细微变化。

2.2.海洋测绘工序的技术调整

由于技术工序的调整和测量重点的改变,必然导致海洋测绘方法和技术的变革,大量的成熟技术需要攻克,部分理论和方法需要修正。

信息比不等于数字化,信息化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综合性、体系化的思维和设计方式才是信息化的本质要求。不管是水深测量技术还是摄影测量技术,由于最终的服务对象是海图等海洋测绘产品的出版,如果不考虑海图数据库技术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海洋测量技术发展问题的出现。

多波束测量具有全覆盖、数据量大的特点,不改变目前的水深测量工序,要由多波束测量的源数据形成一个符合海图要求的水深数据是特别困难的,会极大地增加由水深测量到海图产品的时间差。结合Ns(航海表面)和H-Cell(按海图综合的方法由NS抽取的水澡点和等深线,同时叠加障碍物等要素组成的海图出版中的重要工序)的概念,同时参考NOAA(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方式,调整了目前的水深测量工序。具体修测体系:

(1)水深测量数据改正和计算误差,形成网格化的NS。

(2)按照自动综合方法,由NS形成水深点和等深线H-Cel;

(3)障碍物探测数据改正,形成一个障碍物H-Cdll;

(4)不同的H-Cell叠加,嵌入海图的数据库,完成海图数据的修铡。

由此可见,由测量数据到网格化的NS,再由NS到H-Cell,不仅改变了水深测量成果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一个服务于数据库修测或更新的水深测量工序,同时,又可以实现海底DTM等产品的出版,提高了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海洋测量、数据库和产品化是海洋测绘体系的三个核心环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多波束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海图数据库的建立,将会对数据库产品化产生重大影响,使得海洋测绘产品化的时间得以有效缩短,并能提高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刘雁春,暴景阳,李明叁,我国海洋测绘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通报,2007(03),

[2]暴景阳,海洋测绘垂直基准综论[J],海洋测绘2009(02),

[3]彭琳,刘焱雄,吴永享,周兴华,杨龙,海洋测绘中船体姿态改正的误差分析[J],海洋通报,2007(01),

[4]游远新GPS技术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J],福建水产2006,(4)

[5]谢荣安,GPS RTK技术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7(04)

[6]应元康,杨一挺,张忠华,赵忠宝,近岸多波束测量中的GPS-RTK差分技术及其受影响的因素[J].东海海洋,2005,(02),

[7]褚宏宪,赵铁虎'史慧杰,张晓波,杨源,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测量技术在近岸海洋工程的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2005,(06)

[8]李文杰,,肖都,刘春雷多波束测深在海洋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4.(04),

地形图测绘论文第7篇

关键词:地形测绘,地籍测绘,铁路用地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1目标与内容

根据最新的《铁路用地地籍测绘办法》要求,为反映铁路用地地界外相邻的关系,广西铁路用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及地籍测绘项目的目标,原则上需测出铁路用地范围线以外20m内的地貌地物,为正确反映安保线与铁路用地的关系,还应测出安保线以外10m内的地貌地物[1]。

广西铁路用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及地籍测绘项目主要任务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铁路用地地形、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2)铁路用地1:1000全野外数字地形图测绘;

(3)扩能改造工程铁路用地1:1000数字地籍图编绘;

(4)扩能改造工程铁路用地宗地图制作;

(5)宗地面积量算;

(6)质量检查及成果提交。

2数学基础及依据

2.1数学基础

广西铁路用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及地籍测绘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面高程hm=0.0米,1.5°分带,Y坐标值加100公里。为与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成果衔接,应将本测区的控制点成果和地籍图成果转换一套数据至相应的3°分带[2]。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m,计曲线的高程值的个位数应为0或5。

2.2 技术依据

广西铁路用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及地籍测绘主要技术依据如下[3]:

(1) 《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 10054―97);

(4)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以下简称《地形图式》 ;

(6)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2008);

(7) 《地籍图图式》(CH 5003-94),以下简称《地籍图式》 ;

(8) 《铁路用地图绘制管理办法》(铁运[2010]78号);

(9) 《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以下简称《地籍规程》 ;

(10) 《地籍测绘规范》(CH 5002-94),以下简称《地籍规范》。

3 技术流程图

广西铁路用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及地籍测绘的技术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广西铁路用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及地籍测绘技术流程图

4 项目实施

4.1 地形测绘

(1) 控制网测量

在测区周边的C级GPS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D级静态GPS控制网,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以D级GPS控制网为基础,采用GPS RTK测量的方式进行加密,布设一级GPS 点(5秒点)和二级GPS 点(8秒点)。控制网的布设要求如下:

① 应沿铁路线按点对布设,点对与点对间宜布设成大地四边形,以此组成带状网。点对间的距离为4~10km,弯曲多的路段点对间距宜为5km。组成点对的两点应互相通视,并尽可能垂直于铁路线,点对间距应大于500m,特殊情况不宜短于300m,但应能控制住站区的两则。

② 测量铁路线段起讫点附近和各分带处附近必须布设GPS点对;县级(含县级)站区两端、中间必须布设GPS点对,点对间距宜为4km,而且能控制住站区的两则。

③ 应与国家C级GPS点进行联测,一个网联测点的总点数不得少于三个。当联测点数为三个及其以上时,宜在网中均匀分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沿黔桂铁路线的国家C级GPS点均应进行联测。

④ 当网与网之间或同一网中实行分区观测时,相邻两网之间或分区间至少应有三个(含)以上公共点。

(2) 高程测量

广西目前已建立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省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利用GPS技术和省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成果可以直接获得正常高,经理论推导和大量的生产实践应用表明:基于广西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采用D级静态GPS高程测量和网络RTK高程测量可分别代替四、五等水准测量。

(3) 图根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图根导线或者RTK 的方法进行。在测区开阔地带,可以采用RTK方法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在建筑和植被密集区,可以采用导线方法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点应选在利于保存、便于使用的地方。水泥、沥青路面打入长度5cm的水泥钉,并用红油漆以该点为中心绘直径约5cm的圆圈示之,以便长期保存。在菜地、旱地等非水泥的地方则使用木桩点,在木桩中心打入长度为3cm的铁钉作为中心标志,木桩的规格为4cm×4cm×20cm。所有的控制点应在其附近写上点号,以便查找。控制点密度在平坦开阔地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6个点(不包括支点),地形复杂、隐蔽及场站建筑区,视测图需要适当加密,最终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图根点从1开始按流水号1、2、3……进行编号,编号前面统一冠以大写英文字母G。图根点的编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同一测区内不得重号。

4.2 地籍测绘

(1) 地籍要素

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有:

(1)宗地界址点、界址线及界址点编号;

(2)各级行政界线及权属单位名称;

(3)宗地编号、地类号,地类号及地类界线绘图时可以隐藏。

(2) 地物要素

地籍图上需要表示的地物要素有:

(1)铁路线及车站的建筑物(包括其附属设施)以及作为界址线依托的地物(如路、巷子、围墙、栅栏、篱笆、铁丝网、水渠、沟、陡坎等);

(2)河流、池塘、湖泊及面积性植被;

(3)地理名称及企、事业单位名称,文字多时可以缩写(简写);

(4)房屋结构、层数及编号;

(5)地类及地类界线。

地籍图上需要表示的地形要素

(1)等高线及高程点注记;

(2)其它地貌要素。

4.3 图式符号

因地域因素的影响,图式符号的表示也因地而异。广西铁路用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及地籍测绘图式符号应遵循以下原则:

(1)铁路线符号《办法》用单线表示,现改用双线依比例表示;

(2)部分(主要)附属设施的中心位置要加注里程数据,如车站中心、铁路桥梁、涵洞、隧道、明洞等,而且注记形式也不尽一致;

(3)地物要注记其专用名称,如车站、工区、机务段、铁路桥梁、隧道、明洞、涵洞等均有专用名称;

(4)铁路桥梁分为两个类型,特大桥、大、中桥为一类型,除了注明桥名称外,还要注记类型(特大桥、大、中桥)、孔跨、式样、材料、双线或三线桥等内容。小桥只注类型孔跨;

(5)铁路附属物名称与《地形图式》同类物名称相同,但使用的图式符号有异。如站台、仓库、雨棚、天桥、地道、车挡、信号机、转盘、涵洞、隧道、明洞、路堑、路堤、平交道口、立体交叉、桥梁等均有差异,使用时,按《办法》执行。但对里程暂不标注。

5 结束语

总之,基于铁路用地与其相邻周边土地管理权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土地管理部门,其权属问题一直处于一个敏感话题。只有完整、规范与全面的数字化地形及地籍测绘,才能准确的划分铁路用地权属界线,进而导入RGIS软件中进行空间分析,图表结合的方式更直接的反映出铁路用地的权益状况,便于土地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S].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地形图测绘论文第8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大比例尺像片图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籍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地籍图,它最为直观地反映必要的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当前的各级城建部门和测绘部门,对于所在的城区都能进行大比例尺地形的测绘工作,并且资料非常齐备。要使地籍测量的外业工作大为减轻,还必须在城区的地籍测量尤其是在地籍图的测绘中充分发挥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作用。这里有个实例,沿海某市某城区的地籍图测绘过程里,通过对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地籍图进行装绘,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个过程不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野外劳动强度,更缩短了地籍图测绘的野外作业时间。

概况

测量的区域位于东部沿海某市经济开发区,城区的车流和人流量都非常大,建筑物也比较密集,这个区域有大小宗地七千多宗,测区范围的70%是老城区。因为建筑物的年代已经久远,加上街道狭窄、排列拥挤和死胡同比较多,进而对测绘造成了相当的难度,同时通视也非常困难。当地城管部门提供了四千多宗居民的宗地草图和以前测绘的城区蓝晒图。对比发现老城区的变化比较小,但是新建城区的变化比较大,老城区的地形图表达和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但新城区就完全不同了。为了缩短地籍图成图的时间和减少野外工作量,在进行了充分分析和科学论证后,决定在老城区采用对现有地形蓝晒图来装绘地籍图的方式,进行地籍图的测绘。

根据有关规定,装绘地籍原图和依勘丈数据展绘的时候,邻近地和相邻界址点之间的距离误差不能超过图距的0.3毫米,界址边和宗地内部不相邻的地物点误差不能大于0.5毫米,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不能大于0.4毫米。当地部门提供的地形图横向和纵向的伸缩量都达到了2毫米大小,所以不能装绘或直接复制而成地籍的底图,有必要采取对应的措施,来对原图进行有效纠正。通过对符合要求的规范工作底图的制定,来保障地籍图的成图精度。

工作底图及复制

因为原始地形图的变形比较大,大面积装绘和蒙绘工作的底图都很难达到相关规定确定的精度,而且对图纸变形的纠正也比较棘手,在变形不均匀的情况下更加如此。那么,如果把整图分区块来解决,在各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图纸变形的影响因素也更小,从而就能更加精确贴近规定的范围。所以,通过采取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逐个对应的测量来控制整体的精确性,从而尽可能控制地形图的变形,把因图纸变形而引起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应当就是个非常科学的办法。

2.1测绘界址线和界址点及部分地籍要素

地籍的勘丈采用的方法是部分解析法。用图解法勘丈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和内部宗地的界址点,遵循凡能直接测定的地籍要素和界址点一律实测的原则,以街坊的外廓控制内部的宗地。把测站点和控制点及图解或实测的地籍要素、界址点一同展绘到相关的聚酯薄膜上且绘制出相应的标志标号等地形、地籍要素,作为地籍工作的底图。

2.2地籍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因为当地部门提供原地形图的局限,为满足纠正它的需要,就必须保证地籍图的成图质量和解析界址点的施测精度,因而有必要重新建立地籍测量的控制网在测区里。地籍测量有首级、加密和图根三个级别的控制。另外,通过适当的密度大而分部均匀的点位测站点的设置,较好地满足地形和地籍要素及界址点勘丈的补充测量的需要。

2.3装绘地籍图

地籍图装绘包括宗地图的装绘和地形蓝晒图的蒙绘。宗地图的装绘目的有两个:对街坊内各宗地的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进行标绘;对因原始地形图变形造成的地物平面点位误差进行适当控制和纠正。地形蓝晒图则将地形图有效分成一些小区块,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个小区块和实际的误差并进行二次测量,把线与点和蓝晒图上的线和点一一对应并适当配赋和纠正,从而蒙绘出控制单元的地形要素和建筑,最终蒙绘出整个图幅。实际上,这个步骤要先于宗地图的装绘。因为它的因素较多,所以放到宗地图的装绘之后来分析。

2.4外业的调绘和补测

对底图上的地物和宗地图上数据表达不相符合时进行实地的勘丈和校正,就是外业调绘。装绘的工作底图需要进行检查,对有变化的要做出相应的标记,从而方便校正补测。

装绘好的工作底图上,可以直接进行补测工作。工作底图里没有表达的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的位置,还有权属界址线要参照的线状地物、变化或新增的地物等地形和地籍要素等,都是补测工作的范畴。补测时应当注意,都要在测站点和控制点设站进行。

外业调绘和补测结束后,要在工作的底图上进行相应的标记和编号和进行整饰,制作出地籍铅笔的原图。

对地籍图检查验收和评定质量

为保障地籍图的成品质量和论证利用地形图装绘地籍图的可行程度,就要采取作业组的自查、相互之间的互查和测绘队级的检查等多种方式,来对地籍图进行全面有效的检查和验收,对其中的数据之间的距离更要进行认真专心的检查,从而把误差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利用大比例尺像片图,来实施相应的地籍测量技术的方法,通过上述的实践,是非常成功的。在对城镇的地籍图进行测绘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并且利用相对应的比例尺地形来对图纸的变形误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纠正,装绘出的地籍图是完全可以满足有关部门和有关规范对于精度的要求的。

结束语

通过对资料的检查和分析,检查中误差比较大且合格率比较低的基本上都是地物点相互之间的距离,对其中的超限距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直接属于原地图点位的表达有误的占总数的近90%。这充分说明了地形图表达点位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到装绘地籍图的精度,是保证装绘地籍图成图质量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有高质量的地形图。利用大比例尺像片图来实施地籍测量技术,是一个非常科学而精准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梁玉保.地籍调查与测量[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