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脱贫攻坚先进

脱贫攻坚先进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15 00:28:53

脱贫攻坚先进

脱贫攻坚先进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5465473@126”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编者按】

乡镇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这场脱贫攻坚战算我一份,组织,派我到‘前线’去吧,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带领老百姓一起脱贫攻坚。”

2019年3月,剑河县革东镇纪委书记杨顺元,主动请缨前往革东镇东陇村,担任脱贫攻坚队队长。

东陇村是一个传统的苗族村落,虽然距离县城仅11公里,但因其地势险峻,山高路陡,多年来,村里发展受限,村民生活显得十分贫穷落后。

在与群众“拉家常、摆门子”过程中了解到,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最期盼,也是最能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的关键所在后。杨顺元立即组织攻坚队和村“两委”研究制定人居环境整治和基层设施建设方案。

他一边组织人员对路灯、停车场、串户路面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规划,并召开群众大会,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废弃猪牛圈,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老旧房屋开展透风漏雨整治。一边积极向革东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申请项目资金,在他和“村支”两委的努力下,东陇村成功申报协调到脱贫攻坚整村推进、东西部协作等项目,进一步推进东陇村村容村貌改善和基层设施建设发展。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东陇村的路灯亮了,停车场修好了,2200多米的串户路修到每家每户的家门口,村子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一身迷彩服、一双水胶鞋、一支笔和一个本子,东陇村到处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从写申请、开动员会到项目的实施、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杨顺元的心血。东陇村昔日的“脏乱差”苗家旧貌开始换上了新颜。杨顺元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扶贫行动,向东陇村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东陇村多年来最大的困难就是可用林地多耕地少,海拔高而且交通不便,导致生产劳动强度大,产出低。

“要想富,先修路,东陇村要想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必须要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交通不便的难题。”杨顺元心想。

于是他经过多方奔走筹集到财政扶贫项目资金90万元,完成了绕村公路的征地及修路建设工作,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路通才是第一步,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改善群众的生活,是杨顺元最关心,也是最头痛的问题。

他带领攻坚队员深入走访调研,他们白天走村入户,晚上梳理每一户的情况,结合各户劳动力、耕地、文化素质等情况,因户施策,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逐一攻破每一个难题。

在他的带领下,东陇村群众充分发挥高海拔及距县城市场近的优势,组织20户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2019年通过先建后补产业种植蔬菜50亩,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5个,涵盖稻田养鱼、养牛、林下食用菌等项目。

同时杨顺元又多方联系,以劳务输出方式,将300余人组织到广东省汕头、揭阳、潮州等地务工,同时鼓励在家劳动力在周边县市自主开办汽车美容店等等,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东陇村贫困人口稳定创业增收难题。

杨顺元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他经常往贫困户家里跑,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为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条件,他筹集资金1万多元为10余户贫困户送去新桌凳。

为让村里的孤寡老人温暖过冬,他筹集20000元资金,给老人们送去床铺、棉絮、四件套、枕芯……

“为人谦逊、工作踏实!”“说话在理,办事靠谱!”东陇村的干部群众经常这样称赞他。

两年来,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虽然距离县城的家只有不到半小时的车程,家里还有老人、有不足一岁的孩子需要照顾,但他坚持吃住在村,由于帮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经常都是连续作战,最忙的时候他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一次家。

脱贫攻坚先进第2篇

——孙晓秀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孙晓秀是夹江县市场监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孙晓秀同志参加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以来,她坚持以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以优秀党员同志为学习榜样,坚定扎根基层、扶贫为民的信念,履职尽责、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扬。

一、深入走访农户,掌握村情民情

为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孙晓秀驻村后与村干部一起,加班加点深入开展走访农户活动,全面掌握白果村的基本情况。白果村位于夹江县木城镇西部,幅员面积10.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共909户2659人,有贫困户83户211人。大多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茶叶、黄花,科技含量较低,群众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有一小部分农户从事养殖业,但养猪、养鸡数量较少,均没有形成养殖规模,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的支撑产业。且全村留守老人、儿童较多,缺少青壮年劳动力。

通过深入走访,全面了解掌握了村情民情,为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增收献计献策奠定了坚实基础。白果村七组陈玉琴,家境困难,家里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和一个50多岁的父亲,但是不幸的是在2018年11月,这个年仅10岁的小姑娘失去了唯一的父亲,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就剩下这一老一小。孙晓秀得知后经常到孩子家问寒问暖,为陈玉琴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为从根本上解决陈玉琴家经济困难,孙晓秀积极努力,最终为陈玉琴办了五保。幸福总是很短暂,不幸再次降临到陈玉琴身上,陈玉琴的奶奶在今年2月因病去世。知道这件事后,孙晓秀立即组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入户慰问、帮助处理奶奶的后事。在奶奶的后事处理结束后,孙晓秀用心给陈玉琴做心理疏导,鼓励陈玉琴勇敢地生活,并积极与陈玉琴的亲属协商,落实陈玉琴的抚养人,还为陈玉琴发起爱心捐款活动,共筹集6000余元的爱心款,让这个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觉得孤单。如今,只要孙晓秀去看她,己经懂事的小姑娘总是多远处出门脸上带着微笑迎接孙晓秀……。

二、讲究工作方法,稳步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孙晓秀作为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二)深入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并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产业发展、民政保障、社会解贫等帮扶政策措施,量身定制“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进行挂牌公开帮扶。

(三)狠抓政策落实。孙晓秀自身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并通过脱贫攻坚专题会、主题党日活动、农民夜校、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宣传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医保、低保、危房改造、教育救助、残疾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各项惠民补贴准确无误。

(四)实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精准识别。掌握贫困对象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保证贫困人口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实现动态管理。

(五)抓典型示范,倡导新风正气。深入了解贫困户,及时掌握贫困户的思想动态,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消除“等靠要”思想;另外通过开展 “感恩奋进,抵制等、靠、要思想教育活动”,评选典型示范,增强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信念,引导新风正气。

三、心系贫困群众,帮扶务求实效

白果村属于山区,农业生产品种单一,除了采茶期间群众有稳定收入,其余时间的收入只能靠外出务工。但对于一些年纪大的群众来说,外出务工基本不可能。孙晓秀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老人户都养了鸡,但山路偏远,存在销售难题。孙晓秀暗下决定,一定要帮助群众销售鸡蛋,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的蛋变成钱。她利用网络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宣传村里的土鸡蛋,不辞劳苦,自己做起了“鸡蛋的搬运工”。有人曾问:“你是第一书记,只是来扶贫的,怎么干起了卖蛋的活,你又不赚钱,天天这样跑,不嫌累呀?”她说:“群众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只要是能帮到他们的,我都愿意。”。除了这样的事还有很多,群众随叫随到,孙晓秀在驻村期间,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带着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走访群众、关心群众,坚持进门入户,讲解相关惠农政策、研究富民门路、与他们一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她的努力与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白果村七组71岁村民刘延洪去年得了偏瘫,唯一的儿子又要养家又要照顾生病的刘廷洪。孙晓秀下村了解后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同时,又联系相关部门最终给刘延洪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解决了该户家庭困难。孙晓秀这位年青扶贫干部赢得了群众好评。

四、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脱贫攻坚先进第3篇

一、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一)是全面认真地学习有关政策法规,(二)是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帮扶工作队交流,学习总结帮扶工作方法;(三)是积极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会议。(四)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政策。

二、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一)走得进,呆得住,多与群众交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二)团结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积极与老党员老干部交流,了解村情民意。

三、结合实际,明确发展思路。(一)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圆满完成了六个自然村秀美乡村建设,四个移民项目建设。(二)结合各级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油菜等种植业、高产油茶,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和一般户创收。(三)在全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配合下,加强就业扶贫(设置工益性岗位,介绍外出务工)、产业扶贫,今年全村九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四、狠抓党建,谋求发展合力。“两学一做”重温入党誓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系列精神,推广“四议两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狠抓作风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村委活动阵地建设,按上级要求完成了“三化建设”。

脱贫攻坚先进第4篇

某某,男,汉族,197x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x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作为市财政局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他围绕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工作组职责,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使命感,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立足财政职能,积极主动作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军需”。

一是全力保障资金。

面对全市脱贫任务重、资金需求大等重重客观困难,xxx同志勇挑重担,提前着手、精心谋划,积极筹措资金,随时向一把手衔接汇报,商讨如何将更多的资金汇聚到脱贫攻坚领域。2015年以来,累计筹措各类脱贫攻坚资金267.93亿元,年均增长37.84%。其中市级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按照10%的增量足额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安排4.24亿元。

二是科学整合资金。

2016年,国家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赋予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自主权,他带领全市财政部门抢抓这一政策机遇,累计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14.26亿元。在2020年xxx改革第三方评估工作中,xxx涉农资金整合改革工作位列全省15个市州和xxx第2位。

三是强化资金监管。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他时刻提醒着自己、提醒着财政干部,督促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创新监管方式等方面狠下功夫。要求将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工作列为全市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首要任务,每年都组织人员,集中开展扶贫资金专项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反馈县区财政部门并抄送县区政府督促整改。

脱贫攻坚先进第5篇

雷得有从事农村基层工作42年,党龄36年,自任职以来,以执著的信念、忘我的奉献精神,带领群众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努力为关山村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清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个人先后被评为天水市科技人才奖、清水县十佳先进个人奖、清水县优秀共产党员。近年来,关山村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总基调,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志和扶智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一、抓学习强素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学党章、树信念等党内集中教育,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到实处,增强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政治责任,全面服务脱贫攻坚的工作大局。

认真学习扶贫论述摘编、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把学习、贯彻落实好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重庆考察,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狠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支部一班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学习作为抓好脱贫攻坚的第一民生工程和底线任务。把学习始终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中,助力脱贫攻坚,不断提高基层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筑牢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村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制度,由村党支部书记就履职尽责和承诺兑现情况,分别向党员群众和乡镇党委述职,并接受评议。采取“党组织+”模式,加强支部班子建设,通过创办的清水县红岩农民专业合作社、隆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村产业发展,筑牢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坚持“好人+能人”标准,让先进党员、致富能人在村两委、合作社担任职务,带头发展产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党社联建,发展村主导产业,带领群众增收。

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社联建”发展模式,结合村产业优势,积极协调帮扶单位省社科院投资42.76万元,建设关山村黑木耳种植基地,投放3.5万株木耳菌棒培育、生产特色“高原木耳”,带动95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210元。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全面开展农村“三变”改革,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增加农户收入,实现关山村稳步脱贫。合作社经营村流转土地种植青贮饲草玉米132亩,年收入19.8万元,户均增收2084元。合作社社员六大产业入股县农发公司,累计45.17万元,互助资金36户129万元,入股宇鑫牧业。支部带动合作社经营,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95户贫困户脱贫增收。项目收益后,由合作社负责进行收益分红,促进社员增收,合作社运营增收。通过党支部民主决策机制和合作社公开民主监督机制相结合,使“党社联建”管理模式逐渐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脱贫攻坚先进第6篇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现场观摩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及全省秦岭北麓和渭北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议精神,检查观摩我市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旱腰带地区“十一五”期间率先脱贫工作。上午,大家观摩了旱腰带4县扶贫开发现场,很受启发和鼓舞。张书记、千市长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开展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我市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咸有重大意义。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在精心抓好重点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以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种扶贫资源,捆绑各方涉农资金,全面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使全市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已经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初步改观,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为全省实施秦岭北麓和渭北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到2005年底,旱腰带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3元,较2002年净增加623元;有15.35万人解决了温饱,26.22万贫困人口脱贫,分别占域内应解决温饱人口和贫困人口的28.6%和38.6%。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倾注全力解决特殊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旱腰带扶贫开发作为统筹全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3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旱腰带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旱腰带四县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涉农部门配合抓、全社会力量动员抓的领导体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旱腰带地区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确立了市财政扶持、捆绑项目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旱腰带扶贫开发新模式。每年都把旱腰带扶贫开发列入为农村和农民办的二十件实事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市人民承诺,接受人民监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凡到旱腰带四县检查工作,都要深入旱腰带地区检查指导扶贫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旱腰带地区的扶贫开发。

二是立足依靠自身力量,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中省政策尚未明晰的情况下,2003年,市上率先拿出1000万元用于旱腰带扶贫开发;率先对旱腰带贫困人口减免农业“两税”,减税2916万元;率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市上又增加了500万元,共计1500万元,其中300万元贴息置换信贷资金1.13亿元,扶持旱腰带地区产业发展;积极实施社会扶贫“415”工程,动员500户企业包抓500个重点村和市级“创选评”单位包扶100户贫困户活动。今年,市政府又从城市建设资金中切出1000万元,用于旱腰带扶贫开发,使市级财政年度投入资金达到2500万元,仅市上连续四年累计投入6500万元用于旱腰带扶贫开发,每年捆绑项目资金近亿元,各级包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共捐资、引资达3000多万元,投入资金量之多、扶持力度之大,史无前例。

三是突出解决“瓶颈”制约,吃水难、行路难等现状得到初步改善。坚持整村推进,项目捆绑,整合资金,重点突破,下大气力解决以干旱缺水、交通不便为主要矛盾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到2005年底,全市共为旱腰带地区投入各类资金达5.62亿元,其中财政贴息信贷资金2.26亿元,部门捆绑投入2.7亿元,共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147个,新打机井59眼,新建人饮工程88处,解决了17.6万人的饮水困难,占域内应解决饮水困难总人数的44%;改造农村低压线路580公里;新修乡村道路566.8公里;新建修缮学校148所,占域内中小学校总数的53%。

四是稳步推进移民搬迁,部分特困群众的生存条件有了根本性改观。对旱腰带地区水、电、路不通,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积极实施移民搬迁,共建设移民新村(点)81个,移民搬迁贫困群众2245户、11364人,彻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

五是紧紧围绕增收主题,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和龙头企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市上每年拿出300万元投放贴息扶贫贷款1.13亿元,主要用于旱腰带地区实施优果工程、畜牧富民工程。据统计,旱腰带地区苹果及杂果面积已达到63万亩,占四县果园面积的85%;奶牛存栏达到10.3万头,占到四县总头数的91%。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年引资4亿多元,旱腰带4县乳品、果品、建材等龙头企业达到31家,乾县银桥乳业、泾阳声威、冀东水泥等强势龙头企业的入驻,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带动劳务输出人数增加4万人,为贫困群众开辟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六是着眼培育新型农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强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推广,重视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累计培训贫困群众16.9万人(次),输出劳动力4800多人,中小学生入学率提高到98%以上。旱腰带地区农村社会发育水平明显增强,贫困人群素质进一步提高。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旱腰带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扶贫开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按照旱腰带地区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旱腰带地区目前还有38.2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还有41.68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二是县级配套资金没有落实,资金投入缺口大,捆绑投入的机制还未建立;三是干旱缺水和交通不便依然是制约旱腰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全市各级特别是旱腰带四县党委、政府,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视困难、自加压力,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旱腰带扶贫开发,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全面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努力实现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

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秦岭北麓山区和渭北旱腰带地区2008年基本解决温饱,2009年实现基本脱贫,在全省率先完成扶贫开发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我市旱腰带地区2009年实现率先脱贫的重大战略决策,会上,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会后,将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确保实现率先脱贫目标。

“十一五”时期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总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扶贫开发统揽旱腰带地区农村工作全局,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以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以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加大移民搬迁力度和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狠抓重点村建设、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和外资扶贫等项工作。实行资金捆绑、政策倾斜,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尽快实现稳定脱贫,为全面建设小康咸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十一五”时期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09年实现“两个基本”。即:用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剩余353个重点村,38636人的移民搬迁建设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使重点村水、电、路、校等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的改观,优势特色产业有较大的发展;使41.68万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提高旱腰带地区综合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使旱腰带地区率先在全市实现脱贫,在全省实现脱贫。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切实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从今年起,在重点村建设中要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实现四个目标,做到“五促进、五配套、五结合”。即: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两个重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促进农村公路、水、电、沼气、通信等“五通”工程;实现村两委会办公室、合作医疗室、文化室(农民夜校)、学校和商业网点五配套。做到重点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相结合;扶贫投入和各项涉农资金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社会资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科技扶贫与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相结合。旱腰带地区从2006年至2009年,每年至少要建设90个重点村,要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巩固,三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4年彻底解决旱腰带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和重点村建设问题。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整村推进,实质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二)依托资源优势,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旱腰带地区自然资源较为独特,适合发展苹果、杂果及奶畜,更是酿酒葡萄最佳优生区之一。为此,在旱腰带地区产业发展中,必须突出重点,加大扶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使之成为旱腰带地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一要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推广四项关键技术,提高果业发展水平。二要大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继续抓好财政贴息扶贫贷款工作,做大做强奶畜产业。三要做好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今年市上采取以奖代补办法,扶持旱腰带地区发展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群众每栽植1亩酿酒葡萄,补贴200元苗木栽植费,100元基础设施配套费。旱腰带4县要立足实际,依托专家,搞好调研,制定产业整体规划,加快建设酿酒葡萄基地。经过法国专家和西农大葡萄酒学院李华教授多次与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考察,旱腰带四县沿山地带,旱不是劣势,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使其成为世界上少有的葡萄优生区,是发展酿酒葡萄的产业基地。他们在山东搞了一个示范区,就是群众连片种植,招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知名企业收购,转化为葡萄酒。这在山东已经搞成功了。咱这一项政策,也不是针对张裕葡萄酒的,是针对这个地区,群众种植,然后招商引资,引进企业,连片租赁、收购或者合股经营,兴办葡萄酒厂。我根据张书记要求,专门就此要求泾阳县去进行了考察,人家那边现在已经搞得很成功,很不错。但是,有一条,我们和西农大的李华教授已经谈过多次,哪个县搞,委托李华教授请一批专家来先搞产业发展规划。不搞好规划,将来就无法招商引资,人家来也没办法加工。所以,必须先搞产业发展规划。四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旱腰带四县要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壮大以产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三)坚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移民搬迁。一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要按照有土安置、确保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做到高起点、高标准、生态化和美观化,实现新村道路、给排水设施及生活区、卫生区等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利于发展。今后,各县的移民新村设计规划实施前要先报市上审批,审批后方能施工建设。这是根据张书记的要求,过去盖一个大门楼很费钱,从今年开始扶贫办审查完,定稿之后还要让我来看,看行不行。今年现在正在建设的这一批都是经过市上审定的方案。二要严把施工质量关。在工程建设中,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设计、施工,建设放心工程。三要做好已建移民新村的配套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功能,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搬得出,住的稳、能发展。

(四)突出抓好饮水工程和道路建设,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一要抓好饮水工程建设。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机遇,集中解决旱腰带地区吃水难问题。旱腰带四县要按照“连乡联村、集中供水”思路,抓紧修订完善旱腰带地区“十一五”农村饮水工程规划,上报市上审批,力争“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旱腰带地区用水困难。解决旱腰带地区用水问题,按照省上安排,要加大力度,基本上把“十一五”规划翻了一番。按照连乡连村集中供水的思路,不能搞小布点,一百户、二百户打一口井建一个水塔,今日没电了,明日管子坏了,没人管,几天就破坏了。所以,我们提倡搞大型供水站,连乡连村集中供水。最少是以乡为单位,在乡镇所在地建一个供水站,管网铺到各村。搞一个分工,如果光靠水利局这一点钱还不行,旱腰带四县做规划,水利局用人畜饮水的资金解决大型骨干水源工程、骨干管网工程,四县的扶贫办用扶贫资金,一年有三千多万元,用一部分搞入户工程,村村入户,各得其所。在水利局这一块体现了我们今年解决了一万人、两万人的饮水困难,在扶贫这一块解决了村村入户问题,分工明确和工程捆绑。各县按照这个思路去操作。二要抓好道路建设。要按照“连接东西,村村互通”的思路,加快实施环山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贯通一条横跨旱腰带地区的东西公路,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基本改善旱腰带地区的行路难问题。关于行路难的问题,我们在户县开现场会的时候,我与几个县的县长交流,大家共同感到关中环线在西安那一带,在周至、户县一下把关中环线推到山底下了,整个把这一片山区全部带动起来了,全部成了旅游产业。咱的这个关中环线,当时的方案设计偏南了,穿过礼泉县城,穿过三原县城,如果向北推五到十公里,那就把北边那一片全都跨进来了。但是,现在已经把路修成了。我们现在根据西安市的经验,我与几个县长在一块商量,能不能给咱旱腰带也贯通一条公路,咱们搞不起二级路,能不能搞三级路。我看这个思路可以考虑,搞大型的桥梁咱拿不动,咱没有那么多钱,咱不架桥。所以,我想三原和泾阳就在鲁桥镇接口,泾阳和礼泉在王桥镇接口,到了你县内怎么去,怎么连接,自己考虑,还有乾县和礼泉县怎么接口,你们两家考虑。这个事由交通(局)作规划,扶贫(办)审查,咱一年搞不下来,就在咱这三千多万元之中,一块搞水、一块搞移民、一块搞路,逐步把这个路修通。这个思路是几个县长和我一同拍板的,你们回去考虑一下,把方案报到市上来我们审定,办法是扶贫开发铺底子,交通上面子,也请发改委以工代赈给予一定的支持。三要积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养、管的新机制。要坚持“政府投资,群众配合,市场运作,保本经营”的原则,采取适当补助落实管护责任、市场化经营、产权出让、承包经营等措施,落实农村供水、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真正做到公建、民管、民受益。

(五)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突出抓好技能培训。一要搞好科教扶贫。强化造血功能,加大科技下乡和农技推广力度,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生产能力。二要搞好扶贫劳务技能培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原则,突出“培训、就业、维权”三个关键环节,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力度,确保培训有成果、就业有保障、致富有能力,使贫困群众家庭至少有1—2名劳动力输出务工。三要加大贫困群众劳务输出力度。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切实负起牵头作用,市扶贫办要积极协调,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全力配合,积极探索开展劳务合作的新机制,拓宽渠道,扩大规模,将旱腰带地区的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

(六)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深入开展社会扶贫。要重视发挥社会各界的扶贫作用,进一步动员组织市县“两联一包”扶贫单位,加大包村扶贫工作力度。一要坚定不移地抓好“415”扶贫工程、千户企业包抓1000个重点村建设工程和市级“创选评”单位包扶100户贫困户等行之有效的社会扶贫工程。二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和引导民间社团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参与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加大社会资本对旱腰带地区的投入力度。三要从今年起,旱腰带4县围绕当年建设的重点村,调整确定县级领导和县级包扶单位,采取县领导、县级部门和县级企业事业单位捆绑包扶重点村,实行一年一调整,滚动包扶,倾斜支持,加大社会扶贫力度,全民动员,打好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攻坚战。

(七)建立完善资金捆绑整合机制,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捆绑项目资金,集中力量,综合治理,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经验。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树立“一棋盘”的思想,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要逐一核实,分类规划,把涉及重点村项目建设的扶贫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交通补助资金、以及帮建单位帮扶资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捆绑起来,确保每个重点村建设资金不低于120万元。先一年的第四季度,市扶贫办确定第二年建设重点村名单和项目计划。各相关涉农部门都要按照市上确定的重点村建设任务,分别拿出各自的项目资金捆绑实施方案,报市旱腰带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

三、强化领导,夯实责任,确保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旱腰带四县要坚持以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经常深入旱腰带地区检查指导工作,专题研究解决扶贫开发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实行市、县领导和部门包抓重点村制度,抓点示范,推进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要广泛动员企事单位、民间社团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打好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攻坚战。

二要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坚持和完善市、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扶贫项目申报审批制、工程招标及检查验收制度,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示、检查、审计和监督体系,保证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公开透明,项目运行安全高效,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脱贫攻坚先进第7篇

2009年,鞍子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产业,罗万禄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重庆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罗万禄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罗万禄在周边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罗万禄便会回家帮忙,虽然3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6月,罗万禄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20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罗万禄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罗万禄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14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罗万禄的家庭状况后,鞍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15年秋季学期和2016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1300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22000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5500元、医疗二次资助4300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1500元、妇联资助800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罗万禄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罗万禄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罗万禄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罗万禄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

2015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7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罗万禄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20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罗万禄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罗万禄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罗万禄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额6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脱贫攻坚先进第8篇

一、政策落实(基础分值1.5分,加分1.5分,自查得分共计3分)。

(一)县(市、区)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把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纳入当地脱贫攻坚大局,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检查考核情况。(分值1分,自查得分1分)。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主体责任。社会扶贫是“大扶贫”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省、市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我区高度重视,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检查考核。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社会扶贫专项推进会、常委会等研究、安排社会扶贫等相关工作,详见《社会扶贫专项工作推进会会议方案》、《2020年度社会扶贫专项方案编制会会议纪要》、《社会扶贫专项工作推进会会议纪要》等。

2.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通过编制印发《进一步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2020年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市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市区脱贫攻坚“流动红(黑)旗评比办法”》等,将社会扶贫专项纳入全区脱贫攻坚大局,统一安排部署,统一考核检查。

(二)编制本级社会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明确社会扶贫责任部门,分解下达社会扶贫年度目标。(分值1分,自查得分1分)。

编制专项方案,明确责任,下达年度任务目标。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实际,编制印发了《市区社会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社会扶贫责任部门,分解下达社会扶贫专项年度目标。积极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

(三)印发2020年度扶贫日系列活动方案(基础分值0.5分,加分0.5分,自查得分共计1分)。

为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浓厚氛围,印发了《市区2020年扶贫日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广泛动员全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发扬扶贫济困、大爱慈善的优良传统美德,参与扶贫日系列活动。

二、项目推进(基础分值1.5分,加分1.5分,自查得分共计3分)。

(一)研究部署社会扶贫专项工作。(基础分值0.5分,加分0.5分,自查得分共计1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社会扶贫专项工作推进会、常委会安排部署社会扶贫相关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区社会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市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建议方案》、《市“脱贫榜样”评选建议方案》、《市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拟表扬名单》、《市“脱贫榜样”拟表扬名单》等。

(二)按照社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基础分值0.5分,加分0.5分,自查得分共计1分)。

1.积极开展脱贫攻坚评优工作。今年以来,评选表扬区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55人、先进集体15个,脱贫榜样40名,获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9人;省级脱贫攻坚奖1人;获市委市政府脱贫表扬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15人;获市级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4人;市级脱贫榜样1人。组织召开全区脱贫攻坚表扬大会,对获奖人员进行了现场颁奖,并号召全体干部要向先进典型学习,为脱贫攻坚收官战献出一份力。

2.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我区紧紧围绕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将宣传总结工作作为今年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结合实际,制定了《区脱贫攻坚总结任务责任分工表》,分别明确工作任务、责任领导、时间节点。一是成立了我区《脱贫攻坚纪实》丛书和《脱贫攻坚图志》编写小组,邀请了市区写作专家参与丛书和图志的编写,目前丛书、图志正在加紧创作中。二是开展脱贫攻坚视频、图片征集、图志创作活动。我区脱贫攻坚成效宣传片正在加紧创作中,预计年底将完成制作。动员部门、乡镇、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图片创作,通过图片生动展现党和政府强力推动、人民群众自强奋斗的脱贫历程。目前已收集各类图片3600余张。三是在全区内收集具有突出本地特色、有纪念意义、有历史典故、有代表性等实物,收集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单位奖牌、耕作工具、感谢信、“真心为民扶贫帮困”锦旗等脱贫攻坚实物共计150余件,计划2021年春节前开始布展活动。

3.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20年,聚焦巩固全区脱贫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的目标任务,用“四个抓实”不断推动各块帮扶力量协调发力,为实现全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是抓实驻村帮扶力量资源整合。针对区划调整实际,合理整合、划派“五个一”帮扶力量,确保帮扶力量“选得准、派得出、用得上”,帮扶工作不断层。举办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全覆盖专题培训班,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有力提升了脱贫攻坚队伍战斗力。二是抓实驻村帮扶力量日常管理。推行“任务清单”管理,坚持每季度组织指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农技员等帮扶力量深入群众中开展述职恳谈会,公开承诺、亮晒成果、接受咨询、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三是抓实驻村帮扶问题持续整改。压实整改责任,制定《驻村帮扶工作问题整改清零行动实施方案》,明确11条整改措施。召开全区驻村帮扶问题整改清零推进会,严防问题反弹,把“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以及历年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巡视巡察和调研督导发现反馈的驻村帮扶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驻村帮扶问题整改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核查,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有效。

4.加强推广使用“中国社会扶贫网”。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使用工作,积极引导扶贫公益商标产品、扶贫产品等入驻中国社扶网,目前,全区有14家企业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注册中国社扶网,截至目前,全区共注册信息管理员162名,已注册贫困用户8647人,已注册爱心人士7889人,累计发起贫困需求1511条、成功对接1041条、对接成功率69%。

5.持续开展“以购助扶”活动。以消费扶贫月为契机,加强“以购助扶”力度,动员和鼓励各级党政机关、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开展832平台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理县特色农产品购买,网购和现场采购、“八进”等活动。开展“以购助扶”特色直播带货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以购助扶活动882余次,金额228.7万余元。

6.全面实施社会扶贫公益项目。持续开展国奶扶贫公益项目,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工作队伍建设,今年共捐赠奶粉553罐,捐助奶粉739罐。深入开展“百工技师”公益项目积极与区教育体育局对接,对贫困学生进行摸底,筛选出有意愿的学生,积极动员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贫困学生踊跃报名。

7.有序推进扶贫日系列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推进,编制下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扶贫日系列活动的责任主体、活动内容和工作要求等。积极向社会广泛发出2020年扶贫公益捐赠倡议书,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参与社会扶贫公益捐赠;利用大型户外广告牌开展脱贫攻坚宣传,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召开了社会扶贫工作推进暨脱贫攻坚奖表扬大会,传达及各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激励全体干部再接再厉,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区共捐赠资金、物资共计253万元。

8.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一是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以实施“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为抓手,各级人大代表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今年以来,全区12个代表小组开展调研视察30次,结对帮扶贫困户1918户,捐款捐物66.5万元,以购助扶75.3万元,争取和协调各种帮扶资金1235.86万元,开展扶贫技术培训2269人次,资助贫困学生91名,帮助贫困户落实就业岗位615个,走访群众4916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983件。二是全体政协委员全力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掀起了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委员广泛参与、机关全员覆盖的政协助力精准扶贫的新高潮,用心用情书写了政协系统助力脱贫攻坚的新篇章。截止目前,全区201名政协委员在“双千”活动中积极作为,实现参与率100%,履职总数590件1580人次。三是组织召开党派联席会、党外人士通报会、党外人士座谈会6次,对聚焦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政策落实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25条,为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今年以来,全区统一战线开展“科技下乡”“义诊下乡”“送温暖下乡”各项扶贫公益活动60余次,捐款捐物150余万元。四是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参加扶贫日系列活动捐赠,积极引导企业参加“以购助扶”活动,今年来累计购买农副产品12万余元。开展特色直播带货活动,助销售扶贫产品23余元,组织开展“万企帮万村”法治宣讲活动,提高贫困户法律意识。五是充分发挥群团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积极组织开展“我要上大学”公益资助金共计10000元,大力开展“童伴之家”活动,累计开展150余次,参加儿童2500余人次。成立青年直播电商协会,开展扶贫产品直播带货专场活动,销售遂潼两地扶贫产品8万余元。2020年投入资金30.53万元为我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妇女购买“关爱女性保障计划”保费,争取部级救助资金11万元,省级资金2万元,市级资金19万元,有效阻断了农村贫困妇女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投入7万元,组织民间协会、“土专家”等开展科普宣教活动。

(三)准确录入“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社会扶贫专项数据。(基础分值0.5分,加分0.5分,自查得分共计1分)。

我区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准确在“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中录入了2020年定点扶贫相关数据、社会扶贫专项资金数据等。

三、扶贫成效(基础分值2分,加分2分,自查得分共计4分)。

(一)县(市、区)年度脱贫计划各项指标均到达脱贫标准(基础分值0.5分,加分0.5分,自查得分共计1分)。

为明确全年脱贫攻坚任务,聚焦重点,印发了《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分解下达2020年脱贫攻坚减贫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对标补短,查漏补缺,通过对贫困户达标验收,年底全面完成5户13人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

(二)扎实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并取得较好成效。(基础分值0.5分,加分0.5分,自查得分共计1分)。

根据省、市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的要求,印发《市区2020年扶贫日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扶贫日捐赠、脱贫攻坚表扬评选、脱贫攻坚征文、直播助农带货等系列活动,积极向社会广泛发出2020年扶贫公益捐赠倡议书,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参与社会扶贫公益捐赠;利用大型户外广告牌开展脱贫攻坚宣传,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召开了社会扶贫工作推进暨脱贫攻坚奖表扬大会,传达及各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激励全体干部再接再厉,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三)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自愿捐赠活动并取得较好成果。(基础分值0.5分,加分0.5分,自查得分共计1分)。

通过向社会广泛发出2020年扶贫公益捐赠倡议书,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参与社会扶贫公益捐赠,全区募捐资金253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