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彼得与狼教案

彼得与狼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5 09:21:32

彼得与狼教案

彼得与狼教案第1篇

一、创设适合情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所谓团队合作意识指的是团队和团队成员为达到既定目标表现出的协作和共为一体的意识。为了使教师真正体会团队合作意识,我们尝试在团队活动中创设温馨的情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发现教师团队合作的意识明显提高,在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方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团队凝聚力是针对团队和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言,取决于把所有的个体凝结成整体的力量,这个特性与其他的一些传统概念是相关联的。

二、构筑各种平台,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共同赢得未来――团队制胜的狼性法则》这本书中讲道:狼不同于虎和豹,它是一种群居动物,狼群狩猎的时候靠集体的力量,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密切的合作,齐心协力战胜比自己强的对手。而团体创造力有多种表现形式,当两人或多人一起工作时,往往会产生新的设想、新的教学方法或新的教学理念,这就是团体创造力。

1.在创造活动中合作

在幼儿园管理中也存在一样的道理。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团队成员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礼貌谦逊。他们彼此竞赛,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是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相互关怀,大家共同提高,而不是靠领导整天将这些话语挂在嘴边,每周、每月开会时都不停地唠叨几遍。在现实生活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每位教师充分感受团队合作交流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激发教师团队的创造力,使合作精神更加稳定、自觉化。

2.在张扬个性中合作

在当今充满活力的社会,强调团队合作的同时还要张扬个性。要注重教师个人能力的体现和发挥,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为教师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各尽其才、各显其能。这样的合作才可以既构建一支牢不可破的团队,又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

3.在快乐锻炼中合作

我们在工作中要经常鼓励和正确引导员工个人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给每位员工提供一个充分施展、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如:我们在园内推选主持人,采用轮流、推选的方式,小活动轮流,大活动集体讨论推选,这样既能挖掘出每个人的特性,也会给团队带来永不枯竭的创新能力。然而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合作,所以我们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时候,要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远离个人英雄主义,追求在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乐趣――工作的乐趣――合作的乐趣。

三、出台保障制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自新《纲要》颁布实施后,各地园所相继出现了园本化课程,走园本化特色,实施了集体备课、一课三研、头脑风暴式学习等一系列活动,但此时的管理者也为园本化特色教学绞尽脑汁,努力组织各类活动,但达不到理想效果。

要使园所得到发展,关键是管理者要让所有的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在团队里最有影响力、最令人兴奋的贡献之一是成员们拥有解决复杂工作问题的能力,群策群力,以便得到成熟的改进方案,确保成员们倾听彼此间的意见,直到找出让团队所有成员感到满意的决策为止。如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康平幼儿园在推选后备干部、年级组长时,都不是由园长一人独裁,而是园长私下与每位教师沟通,了解各个教师在同事间的威信和领导能力,或以填写表格等形式让教师自己写出心目中最信任的后备干部及年级组长,对推选的后备干部及年级组长进行为期一年的考核,接受群众的监督,把决定权交给大家。这样,入选的后备干部及年级组长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彼得与狼教案第2篇

汤阿姨用声情并茂的讲解,不仅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多彩的童话世界,还“送”给每人一枝写作的“魔法笔”,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多年的写作经验,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述了“魔法笔”的使用攻略。

攻略一:心里要有一个读者。汤阿姨告诉同学们,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心里必须有一个读者。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读者就是父母、老师和朋友,心里要想着这个故事是讲给他们听的,这样我们写起作文来就会充满活力。

攻略二: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汤阿姨问同学们:“以狼为主角的故事很多,比如《三只小猪》《小红帽》《狼和小羊》。这么多写狼的故事,你们为什么喜欢汤阿姨写的《笨狼的故事》中的笨狼呢?这些狼和笨狼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说:“其他故事里的狼都是奸诈、凶恶、狡猾的,而笨狼则是又笨又傻,十分可爱的。”汤阿姨微笑着点头说:“就是因为笨狼和其他狼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所以大家都喜欢它。这是写作的一种技巧,要让自己写的故事和别人的不一样,就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才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攻略三:要有奇思妙想。汤阿姨告诉同学们,要使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脑子里就要有奇思妙想。而获得奇思妙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比如换一种思维方式,即逆向思维。接着汤阿姨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作为例子,让同学们开动脑筋用逆向思维来思考。同学们有的托着下巴苦苦思索,有的交头接耳热烈讨论,最后在汤阿姨的启发下,大家终于找到了“答案”――“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晚起的鸟儿没虫吃”,从而明白了逆向思维可以让自己的作文与众不同的道理。汤阿姨又问:“如果你是一只猫,最想要什么?”同学们纷纷回答:“鱼!”“老鼠!”“对,这种思考方式就是换位思考。它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也是获得奇思妙想的方法之一呢。”汤阿姨说,学会了换位思考,想法自然就会和别人不一样啦。比如要写小精灵的生活,就要先把自己变成小精灵,这样我们写出来的小精灵才能让别人产生共鸣。

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拥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呢?多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汤阿姨说,小时候她就非常喜欢读书,也从书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还可以玩具有想象力的游戏,比如用“假如”和“如果”造句或者试着自己编谜语给别人猜,这种启发想象力的游戏不仅十分好玩,对写作也是很好的锻炼。

攻略四:阅读有趣、有价值的、能打动人的作品。汤阿姨说,读完作家的作品,我们都会有所收获。就像放学回家后,我们通常会把今天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一样。其实,这就是选择材料的过程,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如果选择了那些有意思、有价值的事件,写出的文章就很容易打动他人。

同学们沉浸在汤阿姨亲切的讲述中,欢乐的笑声此起彼伏,很多同学还用心地记下了汤阿姨教的写作秘诀。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握住了汤阿姨送来的写作“魔法笔”。

彼得与狼教案第3篇

几之上的“重点关注对象”。的确,从文言知识着眼,蒲松龄

的《狼》,无疑是集聚词类活用、句读、一词多义的典范之

作。然而,就文章内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强,“狼”与“屠

户”的争斗很切合学生的阅读趣味,能唤醒学生强烈的阅读热

情,这对于改善素来“低温”的语文课堂大有裨益;另外,从

寓言的寓意提高学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与智谋,也是以

《狼》为文本的教学能生发的课程内容。但是,文本价值的相

对广泛性与课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中试图突破内容和思想分离抑或重此轻彼的现状,谋求一种

“鱼与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学的理想。现状的客观存在决定这

是一条荆棘小径,在初次的尝试中我体会到了类似冒险的快

感,也有了几点收获。

第一、在流程设计中,我力求走出学习文言文的既定模

式(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正音――字词解释、重点句子落

实――主题感悟――内涵拓展),寻求一种内容和思想结合

的方式。在授课中,我在学生初读文本时,根据学生的朗读实

际,当即纠正错误的读音和句读,在随后的重点字词的朗读及

句读的掌握中,也都是“匆匆而过”,目的就是不想在“言”

上涂下太重的“笔墨”。当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文言词汇

的积累是不能规避的一项语文知识的学习,为了更为“无痕”

地达到这一目的,故我在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上这样设计:

故意打乱了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四幅彩图,让学生根据书中情节及

故事脉络作出梳理,并且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用“屠户狼”概括图画内

容。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中都很出色,但当学生在理由陈述时,我故意在

一些涉及到重要文言词汇的地方“刁难”学生,如:你是如何根据狗的状

态判断这一幅画在前一幅画之后?学生的回答是:一只狼像狗一样坐着,

一只狼走开了。我便会紧接着追问:像拘一样坐着,用简洁的文言来说是

什么?学生答:犬坐。于是我趁势说: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样坐着,而

不是狗坐着,所以其一犬坐于前,是不应该读作“其一犬\坐于前”的,

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和学生一起回答)”当然,虽然设计这一环节

是为学生理解文意服务的,但这并不代表本课的文言词汇的学习到此就告

终。在后面对狼狡黠的品读以及对屠户为什么能战胜狼的探讨中,当学生

的回答涉及到重要的文言词汇,教师便可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点拨。比

如:当学生在对屠户的胜利原因探讨时,点到“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时,教师便“伺机”追问:哪个词集中体现了屠户的勇?学生答:暴,我

继续追问:为什么?学生答:突然站起来,没有犹豫,没有举棋不定,显

而易见,“暴”的词义就在“润无声”中“潜入”学生的词汇库中。当

然,在这样的字词落实中,因为学生的“变数”很大,很难保证所有的重

要字词都能在新课的学习中“一网打尽”,不过,如果有“漏网之鱼”教

师便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再进行补救。

值得强调地是,在内容和思想结合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以

“思想”为主线,从“狼”的形象的品读,到屠户战胜狼的原

因探讨,到寓意的理解,最后归结于现实生活中对待像“狼”

一样的恶势力该具备的斗争智慧。在“思想”的层层深入下,

旁顾到“内容”的积累,我认为,对于故事性强、语言相对浅

显的文言文而言,这未尝不是一条可取的解决“内容和思想结

合”的尝试之路。

第二、梁启超曾经说过:语言的学习,最佳的方式是在

语言的海洋中游泳。要学好文言文,如果仅仅当做一种“外

语”来说,我想,它的效率是会受到质疑的。但是,如果“文

言”成为了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语言,那么文言潜移默化地对学

生语言的“入侵”便会快捷地提高学生的文言功底。何况,从

“文言”到“白话”,本是一脉相承。

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的教学语言有意用文中的文言句子及文言词

汇,如:为什么狼会毙命于屠户的屠刀之下?两狼并驱如故意在何为?

等等,当学生接受教师的言语信息时,是需要对这些文言词汇进行转换

处理的,而学生内在的处理过程毋庸置疑是对文言词汇的再巩固,当然

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学生在慢慢的习惯中,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载体已

经变成为“文言”或者“半文半白”,当文言文课堂已进入这样的“境

界”,我想,文言文学习无疑已经是作为真正的国语学习进入到学生的

语文世界,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交际语言的“外语”。

第三、古人写文,素来内容和思想不分家,思想是古文

的内核,蒲松龄的《狼》,作为《聊斋志异》之一,继承了他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掠入骨三分”的曲笔手法,通过

描狼“黠”之貌,实际是讽刺了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奸诈与狡

猾,通过“屠户”对“狼”的战胜,实际传达的是“正义战胜

邪恶”抑或“理想必将取代黑暗”的理想情怀,这是蒲松龄对

他所处的时代的一种信念。时光流逝,历史的车轮碾到今天,

“狼”仍然是存在的,正如学生所言,敲诈勒索者是为“狼”

势力是为“狼”,就是啃老一族可谓也是“狼”也,对待

这些危害社会、侵蚀心灵的“狼”,树立与之斗争的信念,怀

着必将战胜的情怀,勇敢、机智地与之斗争,恐怕这也是我们

从这篇寓言性质的小说中所获得的“成长鸡汤”吧?我想,这

也是对每个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文言文教学的

理想之路对我而言还很漫长,然而,初次的尝试,也清晰地告

诉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绝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够在“内

容”与“思想”中左右逢源,这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一大

考验。教师如何在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游刃有余、调配有度决定

了课堂的生涩与成熟。在这一方面,这一节课还有诸多遗憾之

处,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将继续在荆棘小道“自娱自乐”争取那

种本真的!

彼得与狼教案第4篇

一、问题引路,兴趣激活

教学实践中大家有一个共识:提出一个有价值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发起阶段,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前提条件。专题性研究的过程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发起运作的:

从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综合性学习具有跨学科的特征,除了涉及初中各科课程的知识外,还包括自然科学、生活经验等知识,它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是学生学习经历与生活经验的交互整合。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不同的问题,确定研究主题。例如:学完蒲松龄《狼》,学习时学生在了解狼的习惯,感受狼的智慧后,自然而然地提出疑问:狼属于什么动物?它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有什么作用?今天中外成语、谚语、故事中狼的形象怎样?人们对狼的态度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研讨。如生物组,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它在自然界的作用;文化组,了解狼的有关诗词篇章名人名言等。

从生活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学习的兴趣是广泛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可以让他关注不同的问题。如有的学生爱好音乐,可以让这些学生关注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有的学生爱好文学,可让这些学生关注古今中外的作家及经历,作品及风格等。这一阶段虽然只是整个过程的发起阶段,但要求学生首先要对学习内容和生活中的事物拥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善于思考和观察,才能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就应该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的事物和想象,细心观察,不断体验和感悟,不放过任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养成一个良好的问题意识的习惯。

二、师生互动,追根溯源

选题就是在提出的问题中筛选确定研究专题。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质疑,在合作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探究性的问题。切意急躁和盲目、不切实际。如上例提出为什么狼的智慧仅次于人?这一研究专题,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学生无从下手。反之如果确定了解描写狼的有关诗词篇章名人名言等作为研究主题,就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参与度高,容易取得研究成功。因此,在确定研究主题时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研究主题。

三、制定学案,明确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确定研究专题后,要求学生从研究性学习的观点出发,写出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使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预见能力和筹划能力。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学生往往容易犯把问题简单化、理想化的毛病,不能充分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得计划实施不能真正起到对研究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作用,甚至使研究性学习中断,影响学习效率。例如,有的学生确立鲁迅的散文风格研究的课题后,便急切的对课题研究进行规划,以为只需对鲁迅的几篇文章进行阅读讨论列入研究计划就行了,对鲁迅生平遭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风形成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探究却没有考虑到,把问题简单化,考虑问题欠周密。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应根据课题情况,对研究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必须涉及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四、集思广益,大胆质疑

专题确定后,为了使研究取得成果,就要进行讨论分析,这是研究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一要广泛搜集占有资料,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检索等多种活动去搜集与课题的有关信息;二要依靠集体的智慧进行研讨,要加强与同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分享成果。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激励寻求课题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有自己见解、看法,敢于大胆提问、质疑,听他人发言时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紧紧围绕讨论的焦点,不跑题,不抬杠。

五、分享成功,由此及彼

彼得与狼教案第5篇

1 声画并茂,趣化学习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有了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学习效果就事半功倍。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具体展示直观形象的画面的优势,可创造新颖有趣的动画情趣,融直观性、多变性、趣味性于一体,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趣化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乌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动态画面。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陶醉在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2 平缓坡度,训练学生语感

语感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按传统的方法,语感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诵读、讲解、分析等方式,这些方式只发挥了听觉方面的功能。而多媒体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以其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的特点,把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音响引入课堂,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平缓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难度,领会和感悟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首先把蒲公英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现出来,这一切对于根本不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植物的学生来讲,是特别新鲜和好奇的。在语言训练中完善蒲公英形象,然后出示蒲公英随风飘舞播种的景象,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个个睁大眼睛看着一把把毛茸茸的小伞在空中飞舞,此时他们的体验是深刻的。笔者适时引导他们反复咀嚼、品味“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学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这时,笔者播放舒适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在伴奏下齐声朗读,他们读得绘声绘色。多媒体让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立体画,平缓了学习坡度,从而大大降低语感训练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3 恰当演示,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教师引导正确,就能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创造的种子,这就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独立自主的创新人才。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运用观察和想象,就能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激发创新思维。

如教学《狼与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笔者采用求异法,边用课件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笔者随机演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学生看了高兴得直鼓掌,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此时,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他们感受到的画中之情、画外之音,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4 在运用多媒体时必须注意的方面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谓是功不可没,它犹如一剂催化剂,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丛林,品味语言的芳香,更好地帮助体悟文本,感受文本,对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明显的优势。当然教师在使用中要审时度势,应讲求实际效果。

4.1 更新观念,明确目的

多媒体技术应以优化语文教学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手段之一,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切不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而顾此失彼。现在有好多教师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做课件上,并为了呈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这样反而“画蛇添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实现教学目的,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

4.2 注重实效,留余空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必须从小培养。很多教师便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取代学生的理解成活想象。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极大的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该认识到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只能是教学的媒体,是辅助的手段,切忌盲目过多地使用。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妥善运用,要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文本的最佳切入点,在最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要留余学生想象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3 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

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的精华。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确为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又如,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只要恰切合理地使用它,就能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钱爱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4(6).

[2]张玲琴.利用网络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教育现代化,2006(7).

彼得与狼教案第6篇

灰太狼忽然成了女生追捧的“新好男人”,“适合当老公”。理由是他顾家、对老婆唯命是从、不管红太狼对他多凶,天天用平底锅揍他,也还是无怨无悔,天天勤奋地抓羊,虽然永远也抓不到。而且,老婆有了危险,他也总是挺身而出;反过来,红太狼说“只有我可以欺负灰太狼”,别人不可以,只要外人欺负她老公,她也会挺身而出……貌似打打闹闹的好夫妻啊!

真的是这样吗?我也每天跟着我5岁的孩子看《喜羊羊和灰太狼》,非常喜欢这个动画片。如果红、灰太狼是人,那他们一定会来找我做心理咨询,他们的婚姻很纠结很痛苦。

最痛苦的,是红太狼。她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女人,偏嫁了个窝囊废老公。她从望夫成龙到恨铁不成钢,到最后绝望,除了用平底锅发泄心中的怒气没有别的办法。她是女王,灰太狼是仆人。她侮辱他、糟蹋他,为所欲为;他怕她,崇拜她,羡慕她,因为他做不到像她那样撒泼。红太狼就是这样被练成了怨妇,现实生活中,这样嫌弃老公的怨妇比比皆是,在我博客上发言的也不少。

我有个女案主痛骂老公的时候喜欢在席梦思床上跳,那才叫跳着脚骂。某天,她老公实在受不了了,扬言要离家出走。她鄙视地说:“算了吧,你哪里有那个胆量。我谅你就出去逛一圈,2个小时就回来,顶多在小面馆吃一碗10元的面!”

老公很硬气,果然夺门而出。可是,可是呀,2个小时后他真的就回来了,真的吃了一碗10元的面!

另一个怨妇跟老公扬言要找外遇,老公低头看报头也不抬,说:“好啊,找到了回来通知我。”此女经历了若干外遇后(在隐瞒老公的情况下),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男人能像她老公那么容忍她,接纳她,被她欺负也不走人。

还有个怨妇的老公终于出轨,外遇是一个无论从长相和经济条件上都远不如老婆的女人,怨妇气得不行:“这么差的男人还敢背叛我!这么差的女人他也要!”

真的把一个灰太狼型的男人给80后女生,她们要吗?她们不要的。她们想要的是个矛盾体。她们想耍的是“喜羊羊+灰太狼”的结合体,要不然为什么不说“做人要做灰太狼”呢?她们看中灰太狼的是他的受虐特质,她们把自己放在了女王、公主和红太狼的位置,她们想象中的老公是百依百顺的;可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她们是看不起灰太狼的,她们希望老公都如喜羊羊一样聪明有能力。请问,哪个女人会欣赏能够任由自己糟蹋的男人呢?反过来说。一个聪明、有能力、有自尊的男人,怎么会受得了红太狼的平底锅呢?

红太狼离不开灰太狼,是因为她找不到第二个能如此听话的老公:灰太狼离不开红太狼是因为他需要她的保护,他软弱,她强悍,他打心里崇拜她。所以他们的婚姻很纠结、很痛苦,但是好像也散不了,彼此折磨。散不了的婚姻可不见得是好婚姻。他们两个都痛苦,但是最痛苦的,是红太狼。

《喜羊羊和灰太狼》好看。是因为非常逼真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性,80后女生对灰太狼的赞许,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时代确实不同了,女人对了男人有了新的要求,不再单是以前的“大男人+人肉ATM”,她们要求男人从情感上支持她们,对男人的要求更多地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但是,她们同时也对男人的物质层面依然要求很高,去看看婚介所女人对男人“有房无贷”之类的要求之普遍。

中国处在初级阶段的女权社会,女人要求男女平等,但不是彻底的男女平等,依然希望老公比自己强。可是现实是,很多老公没有老婆强。

红太狼实在不应该逼着老公出去抓羊,她自己才是个更有狼性的狼。在我看来。她家的分工换一下,她出去抓羊,灰太狼留在家里照顾小灰灰、做家务。生活会幸福很多。

发达的欧美国家已经到了后女权社会,夫妻双方谁赚钱能力强谁出去工作,另一方在家带孩子,跟性别无关。那些国家的女人才会认同灰太狼这样的窝囊好老公,享受这样的好老公。

贴心至爱无声的浪漫

初春传闻中午小城将有一场轻微的地震。男人是上午听到这个消息的,他笑一笑,继续忙他的事情去了。他会一直忙到下午五点。即使午饭,也会在办公室里简单地对付。女人在工厂里上着三班倒,中午时候,她才刚刚下班。

可是今天中午,男人突然很想回家看看。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打出租车跑个来回,如果红灯不多,如果路上顺利,男人完全可以在家里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男人想,也值了吧。

轻轻打开防盗门,几乎没有弄出任何声音;轻轻推开卧室的木门,一缕温暖熟悉的花香扑面而来。他没有走进去。他站在门口,静静地望着床上的女人。女人侧卧而眠,怀抱抱枕,身体弓起如猫。她太累了。夜里两点到上午十点,整整八个小时,女人一直站在铣床前聚精会神。

男人盯着女人,足有半分钟。他的嘴角微微上翘,眼睛里饱含爱怜。他轻轻带上卧室的门,退到书房。男人在书房里呆了半个小时。他把第三个烟蒂在烟缸里摁灭,然后站起来,再一次推开卧室的门。女人还在熟睡,睡梦中,脸庞如桃花般绽开。于是男人上班去了。

黄昏时,在厨房,女人对男人说,听说白天有地震呢。男人说你信吗?女人说当然不信。我睡得香呢。男人又笑笑,葱花下到油锅,香气即刻在小小的厨房里弥散开来。

也许女人永远不会知道,在她香甜的睡梦里,男人曾经偷偷回来,然后,安静地,一丝不苟地,陪伴她半个小时。

地震只是传闻,只是谣言,只是玩笑,只是恶作剧,男人不怕,女人也不怕。可是男人还是回到家,陪睡梦中的女人。他担心女人会有不安,哪怕这不安再微小,再短暂,他也会赶回来。

更多时,浪漫只是一种默默的牵挂、淡淡的关心和充满爱怜的注视或者陪伴吧?而绝非刻意制造出几许看似斑斓迷人的色彩。

细品亲情一个鱼头七种味

在朋友家吃晚饭,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鱼刚上桌,朋友已不声不响地一伸筷,把鱼头夹到了自己碗里。

回去路上,灯火淡淡的小径上,我不禁有点疑惑:“一起吃过那么多次饭,我怎么都不知道你爱吃鱼头呢?”

他答:“我不爱吃鱼头。”

我惊讶地望着他,却听他讲出这样一段话:“从小到大,鱼头一直归我妈,她总说,一个鱼头七种味,我跟爸就心安理得地吃鱼身上的好肉。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那上面写着,所有的女人都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喜欢吃鱼头的,因为想把最好的鱼肉留给家人吃。原来。妈骗了我二十年。”朋友微笑着说,声音淡

如远方的灯火,却藏了整个家的温暖。“也该我骗骗她了吧,不然,要儿子干什么?”

我一下子怔住了,夜色里这个平日熟悉的大男孩,仿佛突然长大了很多,呈现出我完全陌生的轮廓。

不久后的一天,我去朋友母亲的单位办事,时值中午。很自然地便一起吃午饭。没想到她第一个菜就点了沙锅鱼头。

朋友的话在我心中如林中飞鸟般惊起,我不禁向她转述了朋友那天说的话。

“是吗?”朋友母亲笑起来嘴角有小小的酒窝,“我是真的喜欢吃鱼头,一直都喜欢。我儿子弄错了。”

“那您为什么不告诉他呢?”我问。

她慌忙摆手:“千万不要。孩子大了,和父母家人,也像隔着一层。彼此的爱,搁在心里,像玻璃杯里的水,满满的,看得见,可是流不出来,体会不到。”她的声音低下去,“要不是他每天跟我抢鱼头,我怎么会知道,他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大得学会体贴妈妈、心疼妈妈了呢?”

沙锅来了,在四溢的香气里,我看见她眼中有星光闪烁。

她微笑着夹了一筷鱼头放在我碗里,招呼我:“尝一尝,一个鱼头七种味呢。”

笑一笑何时行动

三个旅行者徒步穿越喜马拉雅山,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一堂宗教课上讲到的,凡事必须付诸实践的重要性。他们谈得津津有味,以至于没有意识到天太晚了,等到饥饿时,才发现仅有的一点食物就是一块面包。

这几位笃信宗教的教徒,决定不讨论谁该吃这块面包,他们要把这个问题交给上帝来决定。这个晚上,他们在祈祷声中入睡,希望上帝能发一个信号过来,指示谁能享用这份食物。

第二天早晨,三个人在太阳出升时同时醒来。又在一起谈论起了面包的归属。

“我做了一个梦。”第一个旅行者说,“梦中我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享受了有生以来我一直孜孜以求而未得到的难得的平静与和谐。在那个乐园里面,一个长着长长胡须的智者对我说,‘你是我选择的人,你从不追求快乐,总是否定一切,为了证明我对你的支持,我想让你去品尝这块面包。”’

“奇怪,”第二个旅行者说,“在我的梦里,我看到了自己神圣的过去和光辉的未来。当我凝视这即将到来的美好时,一个智者出现在我面前,说,‘你比你的朋友更需要食物,因为你要领导许多人,需要力量和能量。”’

第三个旅行者说:“在我的梦里,我什么都没有看见,哪儿也没有去,也没有看见智者。但是,在夜晚的某个时候,我突然醒来,吃掉了这块面包。”

彼得与狼教案第7篇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对事物观察认识的持久性和专注性远不及成人。而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手段,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心理需求,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如我在上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先播放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片段,同时提问:杨丽萍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这段原创舞蹈描写的是什么鸟类呢?这段舞蹈让你想到了哪个少数民族?这种鸟类和我们想到的少数民族的联系为什么如此密切呢?设下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并通过探求找到答案。在该过程中,我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补充,这样很自然地,我们就把学生以前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这种氛围下的学习效果当然比以前好很多。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主体发展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创设声情并茂的场景,使学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言,心中有想。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发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我在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教材“郊游”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柳树在河边迎风飘舞,鸟儿在树上快乐地唱歌,小伙伴们迎着美丽的春景踏入了郊游的行列……”与此同时播放《郊游》的歌曲与画面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与音乐主题相符合的意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情境所影响,走进音乐情境中,随着音乐感同身受地融入音乐学习环境中来。又如我在上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星座》时,先播放一些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各类风俗习惯的影像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哪些自己的风俗习惯呢?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历史的积淀下,成为一家人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使他们深深认识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组成了五十六个美丽的星座,组成了我们的共和国。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音乐教材中有时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如我在上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爱的祝愿》时,对于乐曲的结构,学生往往难以记住。我在课堂上使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旋律的走向和乐曲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经过用线条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记住乐曲的结构,这样收到了其他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又如我在上苏少版三年级下册《芦笛》时,对于歌曲的节奏,学生的掌握不是很牢固,我在课件中出示基本乐理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复习简单的,然后渗透进歌曲的附点节奏中,通过多媒体出示歌曲的基本节奏,将歌曲中的带附点基本节奏出示,这样一来,学生就顺藤摸瓜,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三年级要求识谱,在熟悉歌曲基本节奏后,再通过课件出示歌谱,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对接下来的歌曲学唱奠定了基础,这样本课的重点也就解决了。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式教学应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我在上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钻山洞》时,学生必须在《钻山洞》的歌声中做小兔跳,穿过“山洞”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用多媒体演示“钻山洞”的走向和游戏规则,老师作适当指导,让学生相互合作,最后被套住的“兔子”要为大家表演节目。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又如我在上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彼得与狼》时,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彼得与狼》舞蹈剧,聆听感受音乐带来的奇妙之处,展示每个人物所代表的不同乐器,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去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方式,学生能很快融入进来,自己也能模仿《彼得与狼》中的角色,与同学互相合作表演,感受童话故事中不同人物带来的音乐体验。

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1.目的明确。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服务的,为此,在备课时,要备教材、方法、手段。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整体目标,研究如何实现整体目标。尤其是要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跟学生的学习有关联。如我在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星座》教学设计时,全课的立足点就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教育,为了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五十六的民族举国欢腾的场景和画面,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深刻感受民族的团结和繁荣,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盛而努力学习。

2.科学设计。不管是制作单一的课件,还是设计媒体教学,都要做好准备,合理设计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实用性,不繁琐,利教利学,实现有效信息最大化。如苏少版五年级上册《步步高,新春到》一课,教材配有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视频《步步高》和广东音乐《步步高》民乐合奏,而后者包含了前者的内容,所以,从小学生认知角度考虑,我就省去了第一首,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只在课堂上展示了第二首,而将第一首的相关信息整合到了第二首中。这样,不仅避免了课件的重复繁琐,也便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感知。

彼得与狼教案第8篇

一、摹拟实境、调动激情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讲《狼》一文,描摹了这样的场面:“暮色沉沉,一个人穿行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他加快了脚步。突然,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嗷叫,这是狼的叫声。那只狼已经出现在面前。”听到这里,有人发出了尖叫声。顺势引入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了情感体验,震撼心灵达到情感共鸣。

二、巧设疑问、引起悬念

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如:在教《论语》时是这样导入的:“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孔子和《论语》为什么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去寻找答案。”

三、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即引导学生揭示课题、作者概括情节后,单刀直入,由题及文,来领会题意和文意。如《岳阳楼记》,可简介岳阳楼,然后举出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讲解“记”在古代是一种不定体,写法可分两类:一类是由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即属这类;一类是寓情理于景物中,如《桃花源记》、《核舟记》。而《核舟记》的“记”相当于说明文体。对一些篇幅较长的小说或叙事散文可采用概括情节形式导入。

四、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语文课需要生动、形象的感染,在课的起始时,借助多媒体渲染课文的意境,唤起学生思想感情上强烈的共鸣,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再因势利导,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课文,兴趣浓,积极性高。如教《春》一文,课的开始,用多媒体播放春的幻灯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入了一个色彩缤纷、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仿佛就在春天漫步。这样,学生受到感染,学起来一定会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播放《流浪歌》,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一个浪子的悲苦与辛酸,然后导入,“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现在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我的叔叔于勒》。

五、引经据典 、激情引入

古诗文名句语言隽永,意蕴丰厚,千古传诵。在导入课文时,结合课文特点,恰当引用古诗文名句,能够使学生通过这些名句的意蕴和写法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像,从而感受到课文的精妙之处。如学习《爱莲说》时,考虑到莲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这一特点,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自古以来,莲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搜索你记忆中有关莲花的名句,背给大家听。“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些诗句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为什么文人都对莲花如此钟情呢?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吗?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这一导语,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莲花的美丽,而且让学生经历了由“内在美──外在美”的感受过程,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主旨。

六、实验演示、动中激趣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而课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小实验或演示,由教师或学生以亲自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的方法导入新课,能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上课组织学生演示实验,强烈的好奇心为授新课创造了良好时机,而且有利的激发了学生大胆尝试有益的第一次的兴趣,也为学生谈第一次的感受积累了话题。

七、分析课题、语言感染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