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交换学习计划

交换学习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04 08:12:39

交换学习计划

交换学习计划第1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中心;网络组建;大学英语教改

中图分类号:TP399-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引言

2004年开始,教育部启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之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并正式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改革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载体,在此基础上实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各学校在实施教学改革方案的同时,建立或者改造原有语言实验室,使之能够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教学改革实施的技术基础

二、需求分析

自主学习中心( self-access center) 是伴随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新生事物[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之上。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利用计算机终端,通过自主学习中心的网络访问由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的资源服务、教学平台和互联网的学习内容。同时,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自主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校园网、互联网接入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的学习平台和资源服务进行学习。自主学习中心对网络的需求是:1、自主学习中心的多个机房教室内的计算机终端通过交换机组成独立的局域网;2、各个独立的局域网连接至核心交换机,为保证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核心交换机需要至少千兆级,并且是三层交换机;3、服务器群与核心交换机连接,为学习中心内、外的访问提供服务;4、使用路由器为机房计算机终端访问校园网和互联网提供服务;5、使用路由器为服务器提供外网访问服务器资源的服务。

三、网络设计及建设方案

自主学习中心的网络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稳定性,自主学习中心不仅要承担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承担教学任务和网络考试任务,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网络必须要保证稳定可靠。第二是可扩展性,自主学习中心是教学机房的一种,机房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扩充、更新,因此网络的可扩展性是后期建设降低成本和顺利过渡的基本保障。第三是网络的安全性,病毒和黑客攻击都会造成重大损失。

(一)总体架构

自主学习中心网络由一个主干网和多个子网组成。主干网以三层交换机为核心进行数据交换,连接所有子网;在网络的顶部,安装一台路由器,负责各机房计算机终端上网和外网访问服务器;每个机房、服务器群、教师办公室单独组成子网,与核心相连。所有机房的网络连接到核心交换机,由核心交换机负责子网的划分。机房访问外网和外网访问服务器由路由器来完成数据的转发。核心交换机由能够处理网络中大量数据流量的高性能交换机构成,这些交换机应能够处理来自网络中所有物理LAN、VLAN和从访问层到中心服务器的各种流量,提供高性能的网络交换和路由。

(二)机房应用终端网络

因为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中包含大量的视频和音频资源,对计算机网络提出了很高的带宽需求。每个物理上连接到一起的机房都单独组建一个小的局域网,根据需要安装一台或者几台百兆以上交换机,交换机再与核心机房相连。机房内交换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可网管交换机和不可网管交换机。机房内单独组网的好处有很多,在防毒,一些软件应用以及后期维护方面都有优势。应用终端计算机IP地址按照座位有规律的设定固定IP,对日常维护、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都有很多帮助。

如果机房分布在多个教学楼,可以使用光纤连接至核心交换机。选择光纤连接两地机房在管理、稳定性方面都有优势。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在光纤的两端,通过特殊的设备进行光和电的相互转换。光纤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可以解决跨楼网络之间的长距离问题。

(三)服务器平台网络

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接入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学生在任何一个可以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上都可以访问学习网站。服务器平台的数据访问通过路由器进行端口映射,通过不同的端口访问不同的服务器上的网站和服务。除了已经映射的端口外,其他端口都无法访问,也保证了服务器免受外网的黑客攻击。

(四)核心设备设置

1. VLAN的划分

在同一个以太网网络内的计算机数量太多或者是分割成多个机房,就很可能会因为网络上存在大量的广播而导致网络传输效率低下和因为病毒造成全网瘫痪。为了避免在网络中进行广播所引起的广播风暴,可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网(VLAN)。VLAN它打破了传统网络许多固有观念,可使网络结构更加灵活、多变、方便。通过三层交换机的数据转发,实现不同VLAN之间互访。VLAN的划分以机房、教室为单位,每个机房或者教室为一个VLAN,如201教室,设定为VLAN 201。

以太网使用的是TCP/IP传输协议,每个主机都需要一个唯一的IP地址用于数据传输。IP地址的设定需要考虑应用和维护的便利。IP地址分为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公有IP地址由Inter NIC进行分配并可以直接访问互联网,私有IP地址专为机构内部使用。我们一般选择192.168.0.0-192.168.255.255段。IP地址分配以机房为单位划分VLAN,每个机房单独一个网段,并参照机房编号分配每个机房的IP地址。一般格式是,机房201,属于VLAN 201,网关地址设定在核心交换机上,地址是192.168.2.1,机房内的机器的IP按照座位号排序,A1机器的IP是192.168.2.11,B2的IP是192.168.2.21。这样设定IP在实际应用中有实际的便利性。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中,考场服务器的考中管理界面中只能看到IP地址,考试过程中,客户机出现问题,只要看到IP地址就可以知道是那台机器出问题。

2. NAT的设置

自主学习中心使用路由器设置NAT功能,为机房内的所有计算机、服务器接入互联网。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接入互联网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公网IP地址的转换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机房、企业局域网接入互联网的实际应用中。使用NAT技术接入互联网,不仅可以集中控制网络访问互联网、统计访问数据还可以保证局域网的安全,避免来自互联网的攻击和病毒。

自主学习中心的多个机房包括分布在不同教学楼内的机房都与核心交换机连接,默认情况下,所有数据都会通过核心交换机进行交换。利用策略路由技术将所有访问互联网的数据转发至路由器,通过NAT技术访问互联网。策略路由是一种比基于目标网络进行路由更加灵活的数据包路由转发机制。一个接口应用策略路由后,将对该接口接收到的所有包进行检查,不符合路由图任何策略的数据包将按照通常的路由转发进行处理,符合路由图中某个策略的数据包就按照该策略中定义的操作进行处理。

将所有机房的网络流量都汇聚到7604设备上来.以实现出口的集中管理和控制2,包括计费管理、访问控制管理、内容过滤管理等。在路由器上配置route-map,以实现来自机房的数据通过155.254端口访问互联网,来自服务器群的数据通过155.12访问互联网。

route-map ruijie permit 10

match ip address 100

set ip next-hop xxx.xxx.155.254

route-map ruijie permit 11

match ip address 101

set ip next-hop xxx.xxx.146.126

3. 服务器访问

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需要配备良好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硬件建设而言,软件建设更为复杂。不仅需要安装类似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教学软件,还需要建设和不断更新学习者所需的各种图文声像并茂的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库及其点播和索引系统3。基于网络平台的各种服务都需要由服务器提供。在网络结构中,服务器与核心交换机直接相连,机房内网利用VLAN互访技术访问服务器,自主学习中心以外如宿舍需要通过校园网访问自主学习中心的路由器,由路由器转发数据。在路由器中的配置:

ip access-list extended 100

1 deny ip 192.168.0.0 0.0.255.255 192.168.0.0 0.0.255.255

5 permit ip 192.168.10.0 0.0.0.255 any

10 permit tcp host 192.168.10.99 any eq www

20 permit tcp host 192.168.10.96 any eq 554

21 permit tcp host 192.168.10.96 any eq 66

30 permit tcp host 192.168.10.81 any eq 88

ip access-list extended 199

30 permit icmp any any

40 permit tcp any host xxx.xxx.155.12 eq www

50 permit tcp any host xxx.xxx.155.12 eq 554

51 permit tcp any host xxx.xxx.155.12 eq 66

60 permit tcp any host xxx.xxx.155.12 eq 88

校园网为自主学习中心分配一个服务器公网IPxxx.xxx.155.12,设为路由器的一个WAN口的IP地址,利用端口映射,访问服务器群中的不同服务器。利用端口映射的最大好处是,所有服务器在外网智能访问指定的端口,可以有效地防止攻击。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实际应用,自主学习部分和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的,因此网络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在自主学习中心建设之前,需要充分调研和设计网络架构,包括应用、管理、安全等多个方面。科学的建设方案可以增强网络的日常维护、网络稳定性、机房扩展和增加应用等方面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华维芬.自主学习中心—— 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J].外语界,2001,5,(41)

[2]2李志奎,姚争儿.多区域机房网络出口集中管理技术探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7(97)

交换学习计划第2篇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校校园出现了肤色不一、语言各异的国际学生的身影。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习惯,其中大多数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这极大地提升了校园文化与语言的丰富性。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这种变化为学校的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提供了多元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外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交换生的外语课程资源价值

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外语课程的重要保证,[1]41资源开发能力也越发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尺。[2]课程资源一般指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以资源的功能特点为标准,可以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作用于课堂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与技能、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活动方式与方法、世界观与价值观等。条件性课程资源作用于课程但不构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如人力、物力、时间、场地、媒介、环境以及课程主体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具体到语言教学,外语课程资源则包括外语材料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其中的外语教学材料可归为素材性资源,支持系统与教学环境则归为条件性资源。交换生作为人的存在,可以协助外语教师构建丰富多彩的外语教学材料和语言环境,他们的语言能力、知识结构、文化经历、情感体验均可转变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素材与条件的资源功能划分为外语教学过程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框架。外语学习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而学会外语则需要一定的语言素材和条件。对此,王初明有一段精辟的描述,其核心意思是:外语是在交际需求的驱动下,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通过长期大量的语言接触学会的。[3]这一外语学习过程观融合了语言学习的素材与条件等资源要素,为我们开发交换生的课程资源提供了一条宏观思路。也就是说,通过具体的开发策略与方法,可以借助于交换生来设计更丰富的交际活动,建构更加真实的外语使用情境,创设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拓宽外语素材的来源及其语料真实性和文化丰富性,从而充分发挥交换生作为课程资源的素材功能与条件功能。据此可以认为,交换生作为不同国家学校教育交流的重要形式和参与者,其在外语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价值。

二、交换生外语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策略”一词有宏观、微观两个理解视角。宏观的策略指实现目标的方案、计划、方针,微观的策略则指具体的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技艺。因此,对交换生资源开发策略的探讨主要应涉及两个方面:1.宏观的总体思路和原则;2.宏观策略指导下具体的开发方法。总体的思路、原则相对稳定,具有理念导向作用;具体做法则可多种多样,只要符合总体的原则,能够产生积极的效用,均可根据教学需求放手取用。宏观开发策略就是:积极利用交换生来创设真实交际需求与情境,构建积极的外语学习体验,提供真实、丰富、多元的学习材料,从而优化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

在宏观策略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将交换生融入外语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体验来提升教学的实效。由于具体学校的教学环境与交换生的构成呈现出独特性和多样性,设计具体的开发策略需要外语教师对现实条件进行全面审慎的考量。下文笔者以江苏南部某重点高中为例,描述该校在英语课程中开发交换生资源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

(一)交换生资源概况与开发思路

交换生项目在该校已经开展了近8年,交换生数量从原来的2名逐年上升到2011至2012学年的15名。2013至2014学年交换生数量维持在15名,其中12名以英语为母语,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其余的来自法、意、泰等国,也基本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他们将在该校学习10个月,寄住在该校学生家里。除了参加固定时段的中文课程,他们被编入高一年级常规教学班级随班就读,每个班级均拥有一名以英语为母语者。对于交换生资源的开发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1.开发主体:学校、教师、学生;2.开发时空:课堂内、课堂外。两个维度相互交叉,构成不同的开发领域,如学校组织交换生在课外开展英语角活动,教师安排交换生进行口语微格教学活动等。不同活动的展开需要全面考虑课程条件,具体操作时以实用、有效、简便为原则。

(二)交换生资源开发活动举例

在实用、有效、简便的原则下,英语教师组织具体的活动来发挥交换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下面举例说明实际工作中使用过的且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

1.课外讲座

邀请交换生围绕某一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讲座,给学生提供鲜活的语言输入和话题知识。在组织时需要注意话题的选定、前期的宣传、会场的安排、后期的效果跟踪。该校曾以圣诞节为契机,邀请欧美的交换生就圣诞节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念进行一次面向全校的讲座活动。这次讲座一方面旨在创设更加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文化理解,另一方面则针对当下国内西方节日流行、过度商业化的弊病,通过西方学生现身说法,还原圣诞节团聚、感恩、奉献等本真元素。前期组织学生进行海报设计,做好讲座宣传;交换生根据该校学生的语言水平合作编辑了一本介绍圣诞节的英文小册子,图文并茂;讲座开始前发放讲座提纲;讲座过程中安排提问、互动、竞猜、歌唱等环节;讲座结束时,通知学生在教学楼布告栏相应区域写下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未来工作的改进。讲座类活动特别适合西方文化展演。该校英语组的教师也经常以西方重大的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习俗介绍和文化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外语文化和外语学习的兴趣。

2.英语角

英语角是比较常见的课外英语学习活动,但该类活动的实效却颇受人怀疑。当然,好的活动需要细心策划和精心组织,交换生的参与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开展该类活动时,组织者通常会:(1)选定一个固定的活动教室;(2)每次由一定数量的交换生与该校学生合作组织;(3)预先告知讨论话题,如环境污染、独生子女政策、禁烟问题等,以便学生有所准备;(4)选定一名交换生做主旨发言;(5)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划分派别、限定时间,将交换生指派到不同的小组,每组、每派选出若干人展示本组观点和参加辩论,组织者最后给予评论;(6)自由讨论;(7)给出下次活动时间与话题,发放补充的材料,其中含有难词难句的注解。

3.英语演讲俱乐部

沟通与领导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国际交流频繁的今天更显重要。该校的英语演讲俱乐部由数名师生和交换生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运转,通过培训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旨在训练学生的英语演说能力、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俱乐部的活动一般依据领导小组集体设计的教学大纲展开,内容涉及英语演讲文体知识、演讲稿的特点和撰写方法、非语言要素的作用、常用的演讲技巧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时间限制,活动主要由交换生和英语教师用英语主持,依托优秀英语演讲范例的聆听、阅读、分析和模仿,来进行演讲知识与技能的学与练。同时辅以命题作文,学生独立撰写演讲稿,交换生帮助修改润色;每次活动选定一名中国学生、一名交换生分别进行演讲展示,授课教师或学生则给予评价和指正。从参与面角度看,英语演讲俱乐部更适合于语言能力较强、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为了保证实效,演讲俱乐部的成员不宜过多。

4.参与课堂教学

让交换生参与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日常化的资源开发方式,具体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该校英语教师常用的方法有:(1)词汇、课文领读与示范;(2)小组活动时穿插于各组提供语言上的帮助;(3)提供口头、笔头表达任务成品的范本,供学生比照、参考;(4)帮助澄清、更正教材教辅中的错误;(5)对课文中的西方文化现象进行资源的补充和讲解;(6)发挥交换生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7)在争议性话题的探讨中凸现东西方学生思维的差异,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8)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这些角色类似于助教,但英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目标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和设计,避免低效和形式主义。

5.项目学习小组

在学生学习方式不断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1]4。多种版本的中学英语教材设置了项目板块(Project),旨在通过实际的语言使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于项目主要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教师很难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通过让交换生参与项目学习,形成项目小组,学生的学习动力、责任心可以有较大提升,项目完成中的问题通常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该校某个项目学习小组曾完成一个名为“Helmet, the protector of the head”的项目。他们通过资料搜寻和整理,设计了一份提倡骑车时佩戴好头盔的公益宣传小册子,内容涉及头盔构造与功能,世界范围内因未佩戴头盔而导致的伤亡情况以及认真佩戴头盔的倡议书。由于交换生的参与和帮助,他们能够收集到较多的相关英文资料;因为他们需要到高一其他班级进行宣讲,在这样一个输出任务的驱动下,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认真对语言材料进行阅读、整合,设计宣传手册,准备讲演文稿。该项目小组的活动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整个过程中,交际目的明确,任务清晰,语言素材丰富,有大量意义协商的机会,学生能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随着校园中交换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外语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独特的语言文化特质来促进本校学生的外语学习。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考察,交换生群体有着重要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功能,能够帮助教师构建更加高效的外语学习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来发挥交换生的外语课程资源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交换学习计划第3篇

关键词:置换脱产研修;顶岗实习;高师院校;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贵州省‘国培计划’实施效果跟踪调查及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12C125)的研究成果之一。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项目,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项目的有效实施,旨在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骨干力量,对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推动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加强了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师范院校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

1、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提出及意义

贵州省“国培计划”分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集中培训项目和远程培训项目。其中“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从农村基础一线遴选骨干教师到贵州师范大学和贵阳市优质中小学参加为期两到三个月的脱产研修,二是从贵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高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到参训教师所在的乡镇学校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原则上2名师范生置换1名农村骨干教师。该项目在同一时间实施,将教师培养的两种不同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来职前与职后两个阶段的教师培养体制有了新的变革与发展,这对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有着突破性的建设意义。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按照“互动双赢、提升质量、促进改革”的设计理念,采取分阶段、立体式的新型培训模式。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分“集中研修+跟岗研修+总结反思+跟进研修”四个阶段实施。通过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带动和引领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探索和建立高师院校、教研机构和城市优质中小学的联动机制,推动高师院校与城市优质中小学和乡(镇)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资源共享、长期交流、服务农村中小学的目的。在师范生职前培养方面,“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作为服务基础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平台,为师范生提供了一次丰富人生阅历、接受社会检验的机会。师范生在学生时代能有这种实践平台和到基层一线去实践的机会非常难得,在基础教育一线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为将来走向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2、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探讨

在开展“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之前,贵州师范大学师范类学生的实习工作通常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管理模式,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主联系实习学校或参加所在学院组织的集中实习,实习时间通常为一个月。为了紧密结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实施,贵州师范大学调整了师范生实习计划,经过与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交流“国培计划”的组织和管理,制定了“教学技能大赛+顶岗实习临阵强化+乡镇学校顶岗实习”三维一体的培训模式,为师范生成才做好充分准备。

2.1教学技能大赛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为配合“国培计划”的开展,我校举行了全校规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作为顶岗实练兵。对此学校要求参加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必须报名参加,其他年级的同学可自愿报名。比赛围绕说课、讲课、评课和现场提问四个环节展开,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参赛选手认真准备、精心比赛,经过班内评比、院内评比,最后选拔出各学院的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教学技能大赛。参赛的师范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提高了教学技能,逐渐掌握了基础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2.2顶岗实习临阵强化

我校组织顶岗实习师范生在开学前一周返校,加强顶岗实习临阵强化训练。所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提前摸底、弄清需求、优化方案、整合资源,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承训学院首先切实严把基层教师受训需求,突出需求导向,以问题为中心;其次切实严把师资关,在学院内遴选优秀的学科教师,并结合在贵阳市优质中小学聘请理论与实践结合、学识与人品双馨的名师参与培训与指导工作,围绕教学技能和班主任管理两个模块培训顶岗学生;最后顶岗实习师范生针对说课和讲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分别进行5-8分钟说课和15-20分钟讲课的考核,如果成绩不合格,则进入下一轮考核,通过以后才能参加顶岗实习,以保证置换学校的教学质量。

2.3、乡镇学校顶岗实习

2010年我校选派了954名2007级师范生置换出56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1年我校选派了1073名2008级师范生置换出65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2年我校选派了1076名2009级师范生置换出65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置换离岗研修的教师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正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三年时间里,我校顶岗实习生分别派往全省10个项目县的168所乡镇中小学,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在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分别由顶岗学校教师和我校学科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对顶岗师范生进行跟踪指导,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师范生的培养。作为顶岗实习的师范生,他们把课堂搬到乡村,直接与基层中小学的师生面对面,既丰富了书本知识,又服务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价值体现

3.1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获得提高

顶岗实习师范生在进入顶岗学校以后,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在听课、备课、上课、评课、教学反思、教学研讨、教学展示、教学辅导等循环往复的实践锻炼中,探索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途径;在进行班级管理、组织学生课余文化体育活动、思想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家访的班主任工作中,组织管理能力获得提高,逐渐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教师。在顶岗实习中,通过各种实践策略,实习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将来从师执教做好准备。

3.2师德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得到加强

数月的顶岗实习,师范生在指导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诠释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另外,在顶岗实习中,师范生要想经受住社会的检验,则必须承担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即与他正从事的教师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责任逐步形成教师所特有的职业道德,进而升华为教师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将在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情感、职业操守、职业协作、职业奉献等各个方面影响着顶岗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通过顶岗实习,师范生不管是师德教育方面还是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都得到加强。

3.3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

虽然“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引起了我校教学计划的变动,影响了部分师范生考研、论文设计、家教等预定计划,但是学校有担当社会责任的义务,作为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更要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社会责任意识,把在学校的所学,拿到真正的课堂实践中去检验。另外,通过顶岗实习,师范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什么地方最缺什么类型的人才,哪里才是大家真正可以很好发挥价值的地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师范生一方面会对顶岗实习有更深的理解,会对基层的情况有切身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就业观念;另一方面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可以说,顶岗实习是师范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一场“炼魂”工程。以顶岗实习为载体,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接受锻炼,可以促进师范生认识农村、了解国情,继承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束语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将农村基层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与师范生顶岗实习相结合,以一种全新的教师培养模式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的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要做到周密安排、科学实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就能够真正达到实效性。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克服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承担所顶岗位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优质课比赛及其它行政事务工作。在顶岗执教的过程中,他们深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在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协调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顶岗实习锻炼,扎实地提升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为即将奔赴教师岗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EB/OL].

http:///cms/zxxg-gjsyxxm/584.htm.

[2]卓毅,刘军.置换脱产研修模式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给力[J].大家,2011.(18).

[3]赵红亚.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作用、问题与对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交换学习计划第4篇

(一)明确学习目标,近期内先学习韩语,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并多查找资料更深入地去了解的方方面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月,这是到达的第一、第二个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学校的概况、结交新同学、适应新环境是此阶段的重要工作,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身边的外国朋友、亲身实践是来完成此项任务,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交换生的责任和义务,为华师为祖国增光添彩。

(三)月,这是到学习的中间阶段,也是转折点。第二项计划完成的情况会影响接下来的几个月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前一项计划一定要尽可能完美地完成。不可否认,各项经济水平都比中国高,相应地生活水平也高,到学习,这种开资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担的。为此,在这三个月里,我会勤工俭学,在学校里当中文老师或者到外面做兼职,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前提条件是不影响学习,半工半读,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一定数目的收入,既能够与人打交道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经济意识,何乐而不为呢?月份将有其中考试,我想这正是检验自己学习情况的大好时机,我将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学习中,以饱满的信心迎接交换生的第一场正式考试。

(四)月,这是大学期末考试时间,我会比在华师期间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备考,不仅是因为韩语教学,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证明中国人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把知识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争取拿到优异的成绩。

(五)年月,这是学校的寒假时间,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会放弃回国休假的机会,将会选择留校学习。这期间主要是反思自己这一个学期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订下下半学年的计划,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该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断地反省,才能为未来的路指明方向。

(六)月,新学期的开始,对比上年的自己,我应该更加成熟更加稳重,应该能够克服一切的困难来完全融入到的生活中,并且反复修改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

(七)月,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和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后期的学习。

交换学习计划第5篇

(一)明确学习目标,近期内先学习韩语,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并多查找资料更深入地去了解的方方面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这是到达的第一、第二个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学校的概况、结交新同学、适应新环境是此阶段的重要工作,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身边的外国朋友、亲身实践是来完成此项任务,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交换生的责任和义务,为华师为祖国增光添彩。

(三),这是到学习的中间阶段,也是转折点。第二项计划完成的情况会影响接下来的几个月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前一项计划一定要尽可能完美地完成。不可否认,各项经济水平都比中国高,相应地生活水平也高,到学习,这种开资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担的。为此,在这三个月里,我会勤工俭学,在学校里当中文老师或者到外面做兼职,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前提条件是不影响学习,半工半读,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一定数目的收入,既能够与人打交道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经济意识,何乐而不为呢?月份将有其中考试,我想这正是检验自己学习情况的大好时机,我将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学习中,以饱满的信心迎接交换生的第一场正式考试。

(四)月,这是大学期末考试时间,我会比在华师期间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备考,不仅是因为韩语教学,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证明中国人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把知识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争取拿到优异的成绩。

(五)年月,这是学校的寒假时间,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会放弃回国休假的机会,将会选择留校学习。这期间主要是反思自己这一个学期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订下下半学年的计划,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该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断地反省,才能为未来的路指明方向。

(六)月,新学期的开始,对比上年的自己,我应该更加成熟更加稳重,应该能够克服一切的困难来完全融入到的生活中,并且反复修改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

(七)月,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和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后期的学习。

交换学习计划第6篇

1 网络互连技术实验教学的目标

《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实验教学是《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或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验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4,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能力、对网络设备的选型和调试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管理和维护中小型企业网络提供技术保障和经验积累。

2 Packet Tracer网络仿真软件

Packet Tracer 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软件还附带多个已经建立好的演示环境、任务挑战,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Packet Tracer 6.0。它支持VPN,AAA认证等高级配置。其主要特点如下[2]:

2.1 具有真实的操作界面

比目前很多模拟器操作简单,易被初学者接受,模拟器能提高多种不同型号的路由交换设备以及各种类型的传输介质,并且能模拟多种类型的服务器供学生使用,学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设计拓扑结构图进行模拟实验。

2.2 提供升级的版本

每隔一段时间Cisco公司会研发出新的版本,扩充新的功能,可以模拟出的新的更多的实验。

2.3 提供的实验类型多

能模拟出目前很多仿真软件都无法实现的语音、无线、服务等类型的实验。

3 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在网络互连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3.1 实验目的

1)了解VLAN的工作原理;2) 掌握VLAN的相关配置;3)了解NAT的工作原理;4) 掌握静态NAT的配置;5) 掌握ACL的配置。

3.2 实验任务描述

某IT公司下属三个部门:技术部、销售部、财务部。现公司要求内部PC实现资源共享并连上因特网,搭建了WEB服务器实现产品信息在因特网上的。

3.3 实验设计

3.3.1 实验拓扑结构设计

根据公司规模及其需求进行分析,整个工程项目可以设计如图2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中二层交换机SW1模拟为接入层交换,各部门PC都接入到此交换机上,三层交换机SW2模拟为公司核心层交换,WEB服务器连接在核心交换机上,路由器RA作为公司的出口路由,连接因特网;路由器RB模拟为因特网。

3.3.2 VLAN及IP地址规划设计

本公司主要有三个部门及一个WEB服务器,这样可以划分成四个VLAN,分别为VLAN10、VLAN20、VLAN30、VLAN40。由于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考虑到地址的冗余,这样IP地址可以使用三类地址:192.168.X.X/24;WEB服务器外网地址为218.22.26.99。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3.4.1 VLAN配置

二层交换机S2126上VLAN配置:

SW1(config)#VLAN 10 //创建VLAN10

SW1(config-vlan)#vlan 20 //创建VLAN20

SW1(config-vlan)#vlan 30 //创建VLAN30

SW1(config-vlan)#vlan 40 //创建VLAN40

SW1(config-vlan)#exit

SW1(config)#int f0/5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将端口f0/5端口划入VLAN20

SW1(config-if)#int f0/10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 //将端口f0/10端口划入VLAN30

SW1(config-if)#int f0/15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40 //将端口f0/15端口划入VLAN40

SW1(config-if)#int f0/24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将f0/24配置为中继端口

三层交换机S3550上VLAN配置:

SW2(config)#vlan 10 //创建VLAN10

SW2(config-vlan)#vlan 20 //创建VLAN20

SW2(config-vlan)#vlan 30 //创建VLAN30

SW2(config-vlan)#vlan 40 //创建VLAN40

SW2(config-vlan)#int f0/2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端口f0/2端口划入VLAN10

SW2(config-if)#int f0/24

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将f0/24配置为中继端口

3.4.2 IP地址配置

对VLAN虚拟接口、路由器RA、RB、交换机、PC机的端口进行IP地址配置,具体地址如表1所示。

3.4.3 路由配置

三层交换机S3550上的路由配置:

SW2(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2 //配置默认路由

路由器RA上的路由配置:

RA(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1.1 //静态路由到WEB服务器

RA(config)#ip route 192.168.20.0 255.255.255.0 192.168.1.1 //静态路由到技术部

RA(config)#ip route 192.168.30.0 255.255.255.0 192.168.1.1 //静态路由到销售部

RA(config)#ip route 192.168.40.0 255.255.255.0 192.168.1.1 //静态路由到财务部

RA(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218.22.26.97 //默认路由

3.4.4 静态NAT配置

RA(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0.1 200.1.1.3 //将WEB服务器内部地址映射为外网地址

RA(config)#int f0/1

RA(config-if)#ip nat inside //定义为内部端口

RA(config-if)#int s0/0

RA(config-if)#ip nat outside //定义为外部端口

3.4.5 NAPT配置

RA(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20.0 0.0.0.255 //定义待转换的技术部地址

RA(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30.0 0.0.0.255 //定义待转换的销售部地址

RA(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40.0 0.0.0.255 //定义待转换的财务部地址

RA(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int s0/0 overload //将地址映射为外网地址

3.5 实验的运行与验证

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验证测试。

1) 公司内网之间通信结果如图3、图4所示,互相通信正常。

4 结论

应用Packet Tracer可以模拟出网络互连技术类课程中的路由、交换、安全、NAT等网络实验,具有面向对象、形象直观等特点,足以弥补真实环境下实验设备部不足、更新迟滞的缺陷,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基于Packet Tracer的网络仿真实验可为新网络的设计进行网络性能预测,评估网络设计方案,是一种新兴有效的网络规划和设计技术[7]。

参考文献:

[1] 刘利强,陈凯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118-120.

[2] 薛琴.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 57-59.

[3] Todd Lammle.CCNA学习指南(640-802) 第7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427-440.

[4] 崔北亮.CCNA(640-802) 学习与实验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33-143.

交换学习计划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系;《建筑设计与原理》课程;扬长避短;办出特色

Abstract: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had been established under the flourishing city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I put forward some naive views of cours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order to develop strong and avoid weak point, show characteristics, while evoking more scholars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Key word: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cours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develop strong and avoid weak point; show characteristics

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1998年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之初,全国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还不足30所,设置五年制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的院校仅10所左右,十年后已经发展到100多所,2004年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城市规划系在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然而,由于刚办不久,我院城市规划专业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与改进,笔者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期待我院城市规划系能扬长避短,办出特色,同时抛砖引玉,促使更多学者关注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

1我国城市规划教育院校的特点[1]

国内有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院校按学科背景基本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1.1以工科建筑学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

这类院校是“文革”以前就创办建筑学专业的8所大学,以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南工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等为代表。这类院校都是在建筑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的城市规划专业,学制为五年。

这类院校的特点是重视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设计课从大一开始,每周至少8个学时,贯穿大学5年的全过程。此外,这类大学建筑和城市工程类型的课程比较齐全,如建筑技术、设备课程、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方面的课程,以及建筑历史、城市历史、美学方面的课程等。这类院校培养的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强,擅长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不足之处是对社会经济等宏观城市问题分析训练少,对专门的规划技术掌握不够。

1.2以文科地理学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

这类院校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为代表,都是在地理学科的基础上设置的城市规划专业,学制为四至五年。其特点是地理类、经济类、法规类课程较多,注重城乡区域规划理论研究,在规划技术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在社会调查、数据整理、地理信息分析、预测技术和遥感技术等方面的能力。

这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具有研究型人才特点,可以在城市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等宏观决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相对来说图面表达和工程设计能力较弱。

1.3以林业、农业风景园林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

这类院校以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学校为代表。其特点是以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课程为主,同时兼顾建筑学的部分设计课程。

这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风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宏观的城市规划和微观的建筑设计方面的训练比较欠缺。

此外,还有一批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不具备上述学科优势,它们主要结合原有学科的特点,如交通规划、土地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测量学、房地产开发等开办城市规划专业。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4年,依托森林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和交通运输系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办学背景。在刚举办两届的福州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竞赛中,本院的调查报告蝉联一等奖,课程设计获得二等奖。2009年本院城市规划专业顺利通过本科评估。

2《建筑设计与原理》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三年级是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一学年里,他们面临着从建筑设计学习到城市规划设计学习的转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难适应的现象,如尺度转换过大,需要考虑的设计要素从较单一的建筑要素转换到综合性强的城市规划要素,即思维模式的转换幅度过大。为实现从建筑设计教学到规划设计教学的良性过渡,促使学生尽早领会城市规划的设计思维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许多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

全国许多建筑专业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采用“3+2”的教学模式,即城市规划专业前3学年完全与建筑学一致,然后用一年时间学习规划专业所要求的知识,1年时间为设计院实习和毕业实习设计。然而笔者认为,五年的传统建筑学教育压缩为三年,学生的建筑认识萌芽还未巩固,就得转换全新的思维方式,如何确定建筑设计的课题研究,使之顺利地过渡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学习,应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必须正视的一个难题。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之初,在课程设置中出现不合理的环节,如建筑设计课程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三年级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同时展开。此外,建筑设计每学期的教学时数仅80学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大多是囫囵吞枣。笔者作为建筑设计课程的主讲教师,只得想尽办法“揠苗助长”,经过慎重的考虑,尝试结合规划设计的要求,确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在不断优化中,08级的教学计划已把《建筑设计基础》提前到一年级,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上《建筑设计与原理》)。

基于以上考虑,三年级《建筑设计与原理》课程的四个设计作业按时间顺序依次确定为“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和“博物馆设计”(上学期)、“汽车站设计”和“图书馆设计”(下学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这样的观点:一个优秀的设计必定是一个整体的设计,即建筑单体设计与建筑群体设计应是一体的,两者不能割裂;注重培养学生在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之间进行交换性思考的习惯,从而初步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的思维能力。

笔者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从城市文脉和居住问题这两个角度加深对城市的认知。学生的设计构思必须建立在对基地区位的分析(即对城市空间文脉的分析)、对基地周边历史环境分析(即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分析)的基础上。在最终的设计图纸上,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表达出具体的设计方案,还要求学生通过设计构思表达出理性思考的过程。

2007年举办的首届福州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竞赛中,我院取得了课程设计三等奖和鼓励奖的佳绩。参赛的04级学生作业是福州南江滨的居住小区规划,其中单体设计部分除住宅选型外,加入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改造成居住小区会所)及博物馆设计(作为小区周边的公共建筑),通过把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课程作业相结合,促使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和创新思维去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由于学校对学科建设的重视,2009年该院城市规划系的专业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及实物展示台。笔者通过让学生上台介绍设计方案,启发大家讨论分析方案的优缺点,然后再演示修改草图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将有助于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今后的工作。

3结束语

2003年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将原方案10门核心课程[2]进一步减少到8门,[3]目的就是留出更大的空间给各院校自主办学,这实际上是对各学校的办学提高了要求。从8门核心课程的学时确定到众多选择课程的选定,通过自主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多样、富有特色的培养方案。[4]然而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在本科五年制的培养阶段是难以完成的,不能面面俱到,我院城市规划专业应抓住发展契机,扬长避短,办出特色。

我国还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新城镇及大量新城区正在建设,因此,规划师进行物质性规划的技能培养仍然是当前规划和建设的需要,规划师应具有较强的建筑和市政工程等学科知识的基础。另外,城市规划专业是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和整理、分析和预测是必须掌握的技能。笔者认为,适当增加《建筑设计与原理》的课时(同一年级不开设规划设计课程),学生将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本课程上,可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不同专业的老师互动,加强相关的研究。例如:利用交通工程系的优势,调查福州城市交通现状对汽车站的要求;以及利用森林工程系的学科优势,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学的理念,还可通过林场实践,感性地把握木材的特性,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小时侯当木匠学徒的经历是他独特的自学之旅的重要起点。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既可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又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动手及协调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注 释

1 阎 瑾、赵红红.浅议工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重点及方法.规划师,2005(03)

2 10门核心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建筑设计概论与初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论、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详细规划(课程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规划管理和法规

3 8门核心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建筑设计(课程设计或评析)、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论(供选择)、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课程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和法规、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

交换学习计划第8篇

深入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结合河北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借助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提供的课程平台、师资培训、学科竞赛、实习就业等优质资源,形成了“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规划与布局。同时,在思科网络技术课程体系与“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专业课程的融合与实践中,督促专业教师主动地分析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规范、课程体系,为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两个方向后续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融合;借鉴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网络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产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各类技术人才、提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实现了跨越,从原来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表现在专业定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课程体系规范建设方面[1]。作为思科公司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公益项目,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思科网院)[2]通过校企合作,用思科提供的课程培养符合市场诉求的复合型网络技术人才。课程强调实践性学习以及岗前技能准备,让学生符合“互联网+”时代对网络技术越来越高的技能要求。通过初步探索思科网院课程体系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为解决网络工程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规范、知识面不宽广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1网络工程专业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规划、组网、维护、管理、安全和应用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和实践问题。迄今为止,网络工程已形成独有的理论、工程方法和技术架构,专业课程体系趋于完善,专业方向基本明晰[3]。文献[1]旨在明确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明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需求,据此论证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确定核心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制定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计划,供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参考,以下简称“方案”。文献[3]作为一种标准和规格,从工程教学的本质出发,探究网络工程的专业定位,梳理知识体系与能力构成,为各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建议,各高等学校可在专业规范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和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以下简称为“规范”。以上两个文件成为目前国内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两个指导性文件。“规范”中提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网络设备研发,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六个方面的能力之一。“方案”中提出将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为网络设计、网络应用、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等四个方向。同时,围绕四个专业方向制定了一个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实践五个环节的课程体系结构,一个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学科竞赛、自主创新、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思科网院CCNA(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路由和交换课程体系[4]全面覆盖了组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它从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到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均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教学资源、模拟软件、实验资源和学习平台,加之高水平的学科竞赛、高质量的实习及就业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借助思科网院这个平台,学好网络技术,胜任岗位需求,实现职业规划。

2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课程体系

思科网院课程由思科公司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以NetSpace作为课程平台(为配合课程教学推出的一个在线学习、测验平台,课程的所有相关资源可从该平台下载),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专业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创新能力、21世纪必备职业技能等,较好地帮助学生做好职场入门、职业认证、创业能力、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准备。课程开展形式包括教师开课和自主学习两种方式,其中教师开课主要采用面对面教室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指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在线学习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思科网院课程体系框架请参见文献[5],各门具体课程请参见文献[4]。以下详细介绍3门与网络工程专业组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

2.1CCNA课程

CCNA课程分为如下4个学期的内容。1)网络简介。介绍因特网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功能、组件和模块。介绍IP编址原理以及以太网概念、介质和工作原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为选修其他CCNA路由和交换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修完本课程后,能够组建简单的LAN,完成基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以及实现IP编址方案。2)路由和交换基础。介绍了小型网络中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架构、组件和操作。将学到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学完本课程后,将能够配置、排错路由器和交换机,并能够解决IPv4和IPv6网络中RIPv1、RIPv2、单域/多域OSPF、虚拟LAN、VLAN间路由相关的常见问题。3)连接网络。介绍了聚合应用在复杂网络中所需要的WAN技术和网络服务。了解如何选择网络设备和WAN技术,以满足网络需求,将学到配置和排错网络设备以及解决与数据链路协议相关的常见问题等知识,还将掌握在复杂网络中实施IPSec和VPN所需的知识和技巧。4)扩展网络。阐述了大型复杂网络的架构、组件以及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高级功能。学完本课程后,能够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能够排除其故障,并且能够解决IPv4和IPv6网络中常见的OSPF、EIGRP、STP和VTP问题,并具备在网络中实现DHCP和DNS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2ITE课程

ITE课程涵盖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和高级概念。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内部组件、组装计算机系统、安装操作系统、使用系统工具和诊断软件并进行故障排除。学生还将能够连接到Internet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共享资源。本课程的新主题包括移动设备和客户端虚拟化,扩展主题包括MicrosoftWindows7操作系统、安全性、网络连接和故障排除。

2.3PT课程

CiscoPacket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

3融合与实践

3.1CCNA课程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接

在学校最新修订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根据“规范”和“方案”两个指导性文件的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专业培养进一步凝炼为网络设计与集成(即“方案”中的组网工程方向)、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3个方向。保证六种能力培养不变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规范”和“方案”提出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机制。其中,计算机网络原理、组网工程和网络规划与设计3门课程构成了“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人才培养的主线,思科网院CCNA第1~4学期的课程较好地覆盖了以上3门核心课程的大部分内容。经过对CCNA课程以及3门专业课程的分析和比对,从如下4个方面进行对接。其一,理论课程的分析与对接。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CCNA第1学期内容基本覆盖了原有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的内容,而且配合理论知识点的讲解,CCNA提供了更多的动画演示和实验。针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借鉴CCNA课程的讲述方法,加入flas演示、加入PT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验例程的演示,增加动手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组网工程课程。CCNA第2、3学期内容与本课程完全相符合,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实验的设置上以CCNA第2、3学期为基础,采用“先硬后软”实验法,即要求每名学生都先实际使用和配置网络设备,然后让他们使用PacketTracer这样的软件模拟器进行详细配置。3)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从CCNA第4学期内容中选取与网络规划与设计相关的部分,并加入CCDA(思科认证设计工程师)部分知识点,开展理论与实验的教学工作。其二,在课程设计环节引入相关内容。在《组网工程》和《网络规划与设计》的课程设计中,采用PackerTracer辅助实际设备的方式,选取思科网院提供的相关资料开展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计环节。其三,开设新的全校选修课程。把CCNA第1~2学期的课程作为春季学期的选修课,暂定为“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实践”。其四,个性化教育和学科竞赛。在本专业的个性化教育环节,引入思科认证的相关内容,鼓励具有一定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参加CCNP或者CCIE的认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网络技术实力。同时,选拔有潜力的学生参加思科网院组织的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带练,使得学生有目标地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拓展就业机会。在以上4个环节中,充分利用NetSpace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和考试系统,以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基础,全方位开展CCNA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同时,把思科网院当作一个教学的交流平台,借鉴、学习其他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的特点,不断完善思科网院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对接,制定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和规定,逐步形成思科网院与本单位教学工作相互促进、长期良性发展的局面。思科网院CCNA课程与专业教学对接的过程中,专业教师明确了“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深化如下3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其一,认证与就业。联系到了河北思科授权培训合作伙伴,选派优秀的工程师到校,讲解本领域内的技术需求、学习方法、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思科的认证体系,鼓励学生参加CCNP、CCIE的认证考试,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其二,企业资源拓展。接触河北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优质单位,他们是我省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与这些企业的接触,我们了解到目前企业内部的网络工程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高水平人才的需求较大,能够拓展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其三,行业动态跟踪。思科网院项目的开展,也使我们跟业内同行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能够更好地了解本领域目前的就业情况。以上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本方向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规划与布局,为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两个方向后续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其一,在“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中,以思科网院平台提供的课程体系、网络大赛为基础,当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网络技术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时,后续的个性化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依托对口的技术型企业进行,使得学生能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渡到实际的工作中,构成了一条人才培养的主线。目前,多名毕业生就职于中国通信服务浙江设计院、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河北分局、河北广电网络石家庄分公司、新疆电信等国内知名企业,从事本方向的管理与技术工作。其二,在“网络管理与安全”方向中,借鉴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就课堂教学、学科竞赛与北京西普阳光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初步合作,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实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后续在“网络应用开发”中,将沿用这一思路,细化具体的培养方向,深化与国内外知名公司的合作,达到在教学、实习、就业等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3.2ITE课程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融合

把ITE课程的部分章节与信息技术基础的部分内容相结合,使得后续可能进入网络工程专业学习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能接触到思科网院的课程与理念。对接过程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教学对象。学校本三独立学院实行大类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3个专业被包含于计算机类中。基于以上,信息技术基础与思科网院ITE课程的融合,只针对计算机类8个班。其二,融合意义。把思科网院ITE课程部分引入到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将丰富原来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内容,思科网院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模拟软件也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学对象针对理工学院计算机类学生,所有学生后续都将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部分学生将进入网络工程专业学习,还会进一步接触到组网工程、网络设计与规划等课程,以上内容都整体或者部分采用了思科网院的课程资源,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必将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内容分配。保留原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Windows和Office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主要变动包括:在Word内容之后,增加“长文档排版”内容;增加“思科ITE教程第3章计算机组装、第6章网络、第7章笔记本电脑”内容;增加PT课程内容。

4结语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课程体系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与实践,为整个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但是,限于师资、软硬件资源等问题,未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其一,课程对接基本完成,但是具体到每一门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程能力还有待提高;其二,在已有的课程对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NetSpace平台单元测验占用时间较长、PacketTracer实验强度不高,鉴于此要学习兄弟网院好的经验[6],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处理好理论、实验、测验的关系,不断完善课程对接过程,探索专业认证与个性化教学的学分互认。

作者:张光华 张世民 阮冬茹 练沛强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

参考文献:

[1]徐明,曹介南.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背景[EB/OL].(2010-06-04)[2012-03-09].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