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13 19:39:16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 非流动资产 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普通中小学是清水衙门,非流动性资产存量小,单位价值低,专业性较强,非专业实用性差。因此对学校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缺乏足够重视,特别是对非流动资产的管理。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递增,普通中小学非流动资产规模越来越大,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大,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加强普通中小学学资产管理不容忽视。

一、普通中小学资产管理现状

(一)规模不大,但呈逐年大幅上升之势

以重庆市黔江区普通中小学为例,2014年,教育经费投入90000多万元,全区中小学资产总额96304万元,非流动资产新增9490万元,全区非流动资产达到59793万元,不含大部分土地价值和政府融资平台代建的未移交的70000万元非流动资产。2015年预算安排的资本性采购支出 5000万元,基建支出10000万。我区普通中小学非流动将达到74793万元,资产每年以亿元速度增加。非流动资产规模虽然比国有企业少许多,但增加速度快,资产存量规模逐渐增大。

(二)非流动资产结构以房屋建筑物为主,类别多元化

普通中小学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五种,普通中小学不允许对外投资,因此不存在长期投资资产。2014年底,我区学校非流动资产59793元,其中房屋建筑物33249万元,在建工程679万元,合计33928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总量的56.8%,实际情况远大于该数据,因为政府融资平台代建的未移交资产绝大多数是房屋建筑物,价值70000万元;汽车585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总量的1%;专用、通用设备等固定资产25075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总量的41.9%;无形资产205万元,不含土地价值,我区普通中小学土地一般未入账,占非流动资产总量的0.3%。

(三)非流动资产来源比较复杂

普通中小学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为财政补助收入,但也存在高中学费收入、小学附设幼儿园保育保健费收入、其他收入等收入。现在我区把以上收入一并纳入了财政预算拨款管理。取得非流动资产的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补助收入,捐赠等。取得的方式主要有政府集中采购、分散采购、划拨、捐赠等形式。

(四)非流动资产存放地点分散

我区教育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学校59所,村完小71所,资产分散在这130处,遍布全区各个地方,特别是村小完小,地点偏僻,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资产分布零散,管理难度大。

二、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指导思想不明确

人们一直在认识上以为,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学校的好坏是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就是一片净土,主管部门对普通中小学的考核也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对于学校资产的管理,仅限于货币等流动资产的监管,对非流动资产的管理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往往只停留在报告和口头上。不认真学习国家、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处置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重购轻管,不重视资产的日常维护、修理。

(二)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

普通中小学由于人员编制问题,一般都没设置资产管理机构,也没有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人员,多为学校出纳人员(报账员),同时资产采购、登记都是一人办理。兼职管理实际等于不管,一般职责就是一年录一次资产管理系统,把新增账面资产录入系统就完事。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追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操作性差。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一些学校没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是立于形式,多系从网上抄袭下载,不符合国家的资产管理的规定,与实际脱离,不具备操作性,对资产的管理无法起到控制作用。

(三)家的不清,管理比较混乱

普通中小学学校非流动资产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一是入账标准不统一,没严格按照《中小学学校会计制度》对非流动资产的规定,一些单位同样的资产一些纳入了非流动资产管理,一些作为了办公用品、专用材料处理。土地等无形资产部分纳入了无形资产管理,绝大部分没入账;二是入账价值不规范,对于资产的入账价值,多数学校未按规定核定资产价值,资产取得时的税费(车辆购置)、运费、安装调试费等一般未计入非流动资产原值;三是入账时间不规范,特别是在建工程,委托代建代购资产,多年不入账,价值70000万元,比账面整个非流动资产价值还多;四是使用年限不明确,资产账上资产使用年限不统一,不科学;五是不定期盘点,不按规定报废,存在账外资产,特别是捐赠,划拨资产,如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分配到学校的资产多数就未入账;五是资产使用、出借不登记,导致资产损毁、流失。六是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学校登记账、财政资产信息化管理账、财务账三套账登记的资产不符,家的不清,经办人员都不知道哪套账数据是正确的。财务账登记的资产过于笼统,特别是类别较多批量购置的的资产,入账常常采用批量入账,资产记录信息无法详细反映资产情况,使账上记录的资产数量、价值与实际数量、价值存在差异。

(四)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巨大差异

账面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无法真实反映国有资产存量。全区普通中小学的土地价值,极少部分记入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多数未入账。由政府融资平台代建的资产未入账,主要是职教中心3个多亿元,正阳中学2.5亿元,舟白中学1亿元,育才小学 0.5亿,合计7个亿的非流动资产,已由学校使用,但资产未入账,比整个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还多。捐赠划拨的资产多数未入账,近两年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的资产共4000万元,分配到各中小学,只有少数入了账。房屋建筑物大修,改造未增加资产价值,2008年后加固工程3000万元,均未入账。资产正常增值部分无法记入账上。

(五)闲置资产多,资产使用效益差

学校在资产采购时,盲目跟近,不考虑学校自身情况,有些资产由于学校师资、场地等条件达不到要求,采购的资产无法使用或很少使用。资产长期闲置,成为学校“充面子”摆设。有些设备本身就是过时过期产品,采购时缺乏远见和预见性,采购的设备还未来得及使用即被新设备淘汰。例如有些学校采购的电视机、VCD、光盘资料,花了钱基本未用就被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设备)淘汰。大量村完校停止招生,所有资产闲置,我区现有闲置村(完)小校83所,学校停止招生后,资产闲置,管理困难,维护成本高,学校一般放弃管理,凭资产毁损,或被人为破坏,侵占。

三、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资产管理不到位

中小学会计制度规定,中小学校所有非流动资产不提折旧,有条件的的学校应当设置固定资产折旧辅助账。调查得知我区所有学校均未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设置固定资产折旧辅助账;学校没有坚持定期盘点制度,对资产盘盈盘亏未做账务处理;学校未按要求把划拨、捐赠等非本到位采购资产入账。以上原因导致无法反映中小学校资产实际价值,导致资产价值不符。

(二)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政府代建机构衔接不到位

由财政或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采购的资产,分配划拨到学校时候,未把资产的相关财务票据随货送达给学校,同时学校的资产接收人又不是资产专兼职管理人员,收到资产后不知道资产登记程序,学校专兼职管理人员不知道情况,导致资产无法入账。接受捐赠的资产大多也是类似的原因未能入账。由政府融资平台代建代购的资产,往往是建好后学校直接入住,未完成资产方面的交接手续。长期或永久都未完成资产移交手续,导致学校无法入账,或入账错误。资产构建者与学校衔接不力是导致划拨、代购代建资产入账不准确的主要原因。

(三)核算会计与学校资产管理人员衔接不到位

普通中小学会计核算一般采用的是集中核算,资产在学校,资产核算人员在教委,如果学校不如实完整的提供资产购置、报废的资料,会计人员对资产的核算就不准确,导致资产核算信息失真。因此核算会计与学校资产管理人员衔接不到位,制度约束不力是资产核算不准确的直接原因。

四、加强中小学资产管理的建议探究

(一)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严格按照《中小学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通知》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学校资产进行管理。落实资产管理的责任,城市普通中小学必须设置专职资产管理人员,乡镇普通中小学人员紧缺的学校必须设兼职资产管理人员负责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严格执行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奖罚到位。建立资产折旧台账,普通中小学非流动资产按要求不提折旧,其缺点是无法准确反映资产存量,很有必要按照《中小学学校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资产折旧台账,准确反映学校资产存量。单位领导、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除单位领导、资产管理人员外的人员调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二)重点控制非流动资产管理的三个关口,即“采购关”、“使用关”、“报废关”

普通中小学的非流动资产采购一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同时结合财政预算管理要求,明确经费来源。加强捐赠、拨款等划拨等无偿取得的资产管理,保证非流动性资产登记完整、信息齐全,抓好 “采购关”。非流动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保证资产安全、高效,确保所有资产在监控下运行。坚持定期盘点制度、使用登记制度、出借审批制度、毁损追究赔偿制度,资产管理平台、财务账、学校台账应经常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管好“使用关”。非流动资产到达规定使用年限、正常毁损报废,一定按照《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通知》要求办理。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核实,坚持做到不核实不签字,不签字不报废的原则,控好“报废关”。

(三)建立普通中小学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从非流动资产的配置、制度、使用、处置、清查、社会满意度六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价。每年进行一次,采用学校自评,主管部门复检的方式进行,评价的结果用于学校考核。

总之,普通中小学非流动资产管理,应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动态化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会计制度》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第2篇

2019年监督科围绕我办中心工作目标,认真推进各项工作,在办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同事们的帮助下,振海的全力配合下,圆满完成科室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2019年重点工作

(一)按新政策完成退役士兵岗位核准与维稳工作。

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7年符合四种人条件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哈政发[2018]79号)文件精神,我市接收的退役士兵,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核定事业单位工勤岗位,而不再办理落编。对此我区接收的5名退役士兵不理解,来访多次,对部分区县办理方式的不同,表达不理解。监督科耐心解读政策,并将之前学习参照市委编办落实政策的经验与方法,与我区标准化执行政策的方式进行了告知,得到了来访人员的理解。

(二)完成了三个批次的网络平台问题台账记账、补账、销账、关联台账和不建账说明。

1月19日根据省、市编办关于抓紧时间完成有关机构编制问题整改的通知和部署会议精神,监督科及时按新要求重新建账、整理佐证依据,撰写问题报告,针对特殊情况及时与省、市编办监督处反映沟通,通过机构编制网络平台共建立问题台账说明2类问题13种情况137条问题。截止6月11日上报统计,完成整改8种情况73条,剩余64条。主要是“因政策性造成人员超编”(例如:机关事业编制待消化人员82人,机关工勤人员110人)。“违规超编”3条。

5月20日至6月12日期间,机构编制内网平台再次检测出4项问题150条,监督科新要求每周一进行定期关联、补账、不建账及佐证材料证明。(其中:关联账119条,不建账31条),未计算其中的待调整账23条,因中小学教师分流调整随时发生变化,调整完毕后相关学校将从平台内撤销。

以上问题在6月13日市编办督导检查工作中,向有关领导进行了逐项解释说明,得到了检查组领导的理解。

6月13日至11月15日期间,因机构整合、消化机关事业编制人员等原因,机构编制内网平台再次检测出3项33条问题台账,已按要求进行了关联操作。并在11月15日上报的机构编制年度考核报告中进行了上报说明。

(三)开展了撤并整合学校的分流教师调整工作。

4月份根据(哈香教发[2019]10号)通知要求,结合中小学教师编制重新分配记账后的实际情况,与区教育局配合对近年来涉及撤并整合学校的分流教师,进行了编制调整。以最大限度调整16家0编制学校教师为主,以内调促进分流教师调整为辅的前提下,快速完成教师临时周转账户建立前的基础性工作。

5月2日至6月19日期间,集中受理两个批次的教师编制调整共计429人,介绍信306封(其中,落编介绍信116封,减员介绍信190封),16家0编制学校分流人员由490人减少至195人,调整消化295人。

(四)完成了2019年香坊区机关、参公和公益类事业单位编制使用计划审核、锁定和落编工作。

按照区领导指示,根据相关部门工作需要,监督科共审核、锁定17个行政部门的28名公务员行政编制计划。35个事业单位的52名退役军人服务人员事业编制计划和4个教育事业单位的14名免费师范生计划,并同步办理了97人的落编手续。

(五)完成了党政机构改革人员转隶编制调转工作。

6月19日,三定方案下发,平台记账完毕,人员转隶工作随之启动,因应调不调,在职退休转隶人员名单不明确等诸多原因,导致此项工作开展难度增加,监督科结合各单位基本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办法,提出建议,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协助区商务局、大庆办事处等单位既完成了人员转隶工作任务又消化了机关事业编制人员,得到好评。

(六)完成了阳光编制数据公开系列工作。

7月份,根据省编办《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各地实行机构编制网络公开的通知》(黑编办[2016]14号)和《关于公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名制信息的通知》通知要求,监督科参照省、市机构编制公开系统主页公开数据、“机构编制公开系统”中省直未公开单位名单,哈尔滨市直公开单位名单和香坊区2016年、2018年拟不公开单位统计表数据进行了测算,整理系列佐证依据,制作了香坊区阳关编制建议名单,撰写了香坊区“机构编制公开系统”有关部门阳光编制数据公开的意见,在数据中心的配合下完成了此次公开任务。

截止2019年7月22日统计,黑龙江省机构编制网络平台,香坊区属机关中的124个机构树中,有13个部门“三定”方案涉密建议不公开;参照省、市不公开名单的部门有7个;建议等待省、市编办设定机构改革后新不公开名单,参照执行的有104个。

事业单位共243家,其中有20个单位零编制待撤销,建议不公开;有1个单位上收但机构树在区里,建议不公开;有6个单位涉及五大领域执法改革,建议暂不公开;有136家事业单位改革未结束,建议改革结束后参照省、市的设定标准执行;

(七)开展了专项核查工作。

9月6日,监督科收到市委编办下发的关于转发省委编办《关于绥棱县原教育体育局违规撤并学校等问题及相关责任人员问责情况的通报》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市)委编办重点对“未履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擅自设立或撤并机构情况;违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有关规定,变更登记、延续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等问题。”进行核查。接到通知后,监督科及时汇报,并根据办领导工作部署,于9月10日下发了香坊区《关于开展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哈香编办发[2019]2号)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以此为鉴,举一反三,认真排查本部门、本单位可能存在的类似问题,发现的问题要坚决纠正。之后被巡视、审计、群众举报或上级督查发现的将从严处理,对责任人问责追责。同时与编制科、登记局配合从上而下进行排查与监督,针对上报的专项核查报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转办。截止9月29日核查报告上报时间,我区共核查出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香坊区畜牧站两单位登记后无任何信息操作,现处于废止状态;香坊区地方养路费征收稽查所目前处于废止,但没有及时办理注销登记。下一步香坊区农业农村局、水务和交通运输局将及时与事业单位登记局联系在近期办理注销。

(八)为平台外管理的516名教师办理了临时周转账户落编工作。

10月份根据《关于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用账户的通知》(哈香编发[2019]30号)文件精神,监督科与区教育局和相关学校配合共同整理落编手续,同时与办领导三重把关、三重审核、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免费师范生、随军家属、区外调入、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遗留近9年的516名平台外管理教师办理了落编。

(九)完成了两个批次的“专网编制通”经费预算、划缴、设备发放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工作。

2019年6月及10月,香坊区“专网编制通” 配发合约到期,为保证区属各机关事业单位业务办理不受影响,监督科按照办领导指示,抢先抓早提前与联通公司沟通、协调,确保此项工作按时完成。

一是预先开展了新编制通合约机经费测算,报告说明、经费申请并及时向哈尔滨市联通公司进行了资费划缴和话费清查;二是积极与联通公司沟通,提前排期争取现场办公政策,为我区各单位、各申领人提供便利。三是认真撰写《关于2019年编制通新申领的若干注意事项及前期准备说明》,并通过现场指导,电话解答,QQ群交流等方式进行指导操作处理疑难,使编制干部真切的感受到此项工作的细致和服务的细致。

经统计,全年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签订两年合约共58部,转发13部。

(十)完成了落编、减员、信息修改、离退休补录等事项的网络与纸质材料受理、审核、审批工作。

经统计,全年监督科共受理网络平台介绍信1013封,其中:落编介绍信290封,减员介绍信650封,修改介绍信73封,累计3000余人。

(十一)完成了意见答复、证明出具、重要报表统计工作。

经统计,全年共完成意见回复11份;公务员登记编制证明56份;医疗补助、生育保险等证明300余份;全口径重要报表与各系统数据测算统计表55份。

(十二)完成了机关事业转行政、司法编制转行政编制工作。

全年共报会研究6次,完成机关事业转行政41人,转隶和处级任职消化3人,截止12月31日统计我区还剩余机关事业编制人员46人(不含执法局128人),是消化机关事业编制人员最多的一年。

(十三)集中审核了省、市、区级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创建部门的奖励审批表年度在编人数计算、审核工作。

(十四)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了历史编制档案查询40余次,配合原国资委、商务局、司法局、科协、发改局、城管局等部门完成复杂问题查档与解答10余次工作。

(十五)认真完成办领导及上级编办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计划

(一)完成2020年控编减编收尾工作

根据《关于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实施控编减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哈编发[2018]39号)文件精神,2020年是我市控编减编三年计划收尾年,各区也将根据指标任务进行对标,监督科2020年中旬将结合我区实际开展系列测算,为完成任务做好数据支撑。

(二)认真做好2020年香坊区机关、参公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编制计划审核、锁定、人员落编工作。

2019年因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规定,大部分空编单位不能启动招录,2020年监督科将结合我区三年控编减编任务指标和新公务员招录等有关通知进行审核,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编制计划审核、锁定和落编。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固定资产; 信息网络化; 管理

高校固定资产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及其规模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一校多区型”高校发展迅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着固定资产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校区数量增加、学科布局调整等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工、半手工操作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已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实行的是账务分管的原则以及资产分类归口管理的多头管理模式。设备管理部门管理教学、科研设备;后勤部门管理土地、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价值账的核算。各资产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各有自己的资产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分别由不同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统一领导,没有一个综合协调的部门对固定资产统筹负责。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管理松懈与无序,导致数据出现遗漏或重复申报时不易发现、数据分散、难以统一,有些资产被交叉管理或无人管理,甚至资产发生问题时有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

我国高校购置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而政府拨款的无偿性容易产生固定资产投入的盲目性,人们对固定资产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在高校内部,各院系从方便使用等自己的利益出发,追求小而全的模式,不愿共享,造成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管理部门缺少从内部调剂或挖潜考虑的思路,加上高校的资产信息无法共享,没有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和效益评估机制,往往使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特别是教学、科研用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高新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仪器设备淘汰更新快,如果不提高早期使用率,就会造成隐形浪费,导致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低下。

(三)固定资产信息反映滞后,缺乏规范的资产管理理念

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数量巨大。固定资产入账、销账、调账都是靠兼职的资产管理员申报给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人员中完成的。由于各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都是兼职,再加上“一校多区型”的办学特点,经常是集中一批到管理部门申报一次,导致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学校资产的总体状况。兼职资产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提供的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一次集中大量的数据录入,容易发生信息录入出错,造成账面信息与实物信息相差甚远。很多资产的使用人和放置地点经常变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握资产变动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家底不清。

二、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内涵

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就是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建立全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固定资产从计划、购置、验收、使用、调配到毁损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实行实时控制和动态控制,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效用和状态,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实现将有利于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有利于减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降低固定资产的流失;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甚至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

三、实现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的成效

(一)数据规范

“统一系统、分级管理、一单到底”的管理,严格控制了固定资产从原始数据录入、资产变动管理、资产处置管理的流程。固定资产信息录入必须按要求规范填写,否则不能进入到下一步操作——提交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审核。由设备管理员亲自录入资产信息,责任明确,提高了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增强了设备管理员的责任感,提高了管理水平。统一的数据库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

(二)责任明确

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是多层次的管理,具有很强的透明度的信息系统上清楚地记载着每笔资产从申购、采购、验收、记账到付款的每个环节,且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如资产的采购人、领用人、制单人、使用状况、存放地点等相关信息。一旦出错就能查出症结所在,明确了责任,增强了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实现将保证人人都管物、物物有人管,每位教职工都对所使用的资产承担责任,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资源共享

在网络环境下,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各保管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便捷、通畅,固定资产数据实现了实时管理和共享。让学校的每位教职工都能随时从网络中查询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构成比例等信息,对资产的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有利于打破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为一体的现象,有利于固定资产的合理流动,减少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大量闲置、使用效率低下等情况的发生,也为校领导和管理部门做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实时的依据。

(四)提高效率

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多用户可通过校园网同时登陆,进行固定资产信息操作,改变了过去集中在学期末或年末到归口管理部门办理资产报增、变更、报废等登记做账的现象。所购物资到位后,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进行操作,并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关单据,确保了资产信息的实时性,减少了工作环节,缩短了工作周期,也减轻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量。通过信息网络化管理,财务部门与资产部门可以进行实时对账,有利于减少实物账与财务价值账的差异,免去了年底对成堆数据进行核对的麻烦。

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体系

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的前提,其核心是严格控制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个流程。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申购、审批、购置、验收、账务处理、使用与维修、借用与报废、损坏与丢失赔偿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形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和各使用部门的对接,对所有固定资产实行全程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下面介绍基于信息网络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

(一)申请

各使用部门根据学校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学校建设、科研工作及行政管理等需要,合理编报本部门的年度固定资产申请计划,并提供详细的品名、规格、型号、产地、厂商、数量、功能用途、资金预算等信息。各部门通过校园网平台向资产管理部门提交固定资产采购申请。

(二)审批

资产管理部门通过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申请部门同类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全校是否有满足要求的闲置设备,汇总初审后报主管校领导审核,资产管理部门汇总主管校领导对计划的审核意见后,根据轻重缓急制订采购计划,并传送给各使用部门。

(三)购置

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校内预算分配方案,明细采购计划,严格按照相关的招标采购管理规定组织采购。

(四)验收登记

商品到达指定地点后,由资产管理部门依据学校规定组织或指定专人负责,办理验收手续并填写接货验收单或验收报告。资产管理部门授权使用部门指定的专职管理员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上根据发票和接货验收单或验收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地将购入的固定资产信息逐项录入,并上传固定资产卡片信息。

(五)账务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审批后的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保存信息,形成固定资产编号及验收单号。专职管理员打印出固定资产标签及签字处空白的固定资产验收建账单。

(六)付款

资产管理部门采购人员携带签字发票及固定资产验收建账单等到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会计人员审核发票和固定资产验收单等票据,准确无误后,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平台付款,制证时在备注栏内录入固定资产验收建账单号,以便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实时对账。

(七)维修

资产管理部门每年拟定学校专项维修经费额度,组织编报固定资产年度维修计划,经主管校长批准后组织实施。处于质保期内的固定资产由使用人直接联系厂家维修。对已过保修期的固定资产的维修可采取分类外包给专业的设备维修公司的方式,以减少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并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单台(件)维修费在1 000元以上或批量维修费在5 000元以上,或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资产,由使用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报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八)调拨

各使用部门对闲置、多余、积压、淘汰的固定资产和人员调动引起的资产变动应及时进行调剂、调拨,由专职管理员填写“调拨审批单”,上传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账物相符。

(九)报废

固定资产的报废先由使用部门提交报废申请,资产管理部门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鉴定及审批手续,报废单价在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使用部门组织鉴定,并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审批表”,报主管部门批准;报废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须组织专家组进行技术鉴定,由使用部门填写“报废审批表”和“固定资产报废技术鉴定表”报主管校长批准,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办理资产注销手续。

五、结束语

高校实行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可以进一步理顺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关系,明确管理责任,建立新型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确保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效用和状态,实现固定资产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呈现高效率、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陈焕娣,张甫香,甘朝晖.网络环境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J].事业财会,2008(2):66-67.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第4篇

随着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高校新媒体以其社会性、包容性、自觉性的文化特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政治倾向、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个性心理特质。能否顺应时代合理运用新媒体,关系到高校招生宣传工作能否牢牢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同时也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高校招生宣传中新媒体建设的必要性和优势分析

传统教育招生考试宣传途径主要依靠广播、电视、印刷媒体广告、人际传播等方式,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广播电视等播出时间固定、信息延迟;印刷媒体周期长、工作量大、成本高;人际传播方式受众有限等。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考生和学生家长对招生咨询也有了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高校招生宣传要创新形式和方法,着眼于新媒体,启动全新的宣传模式。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招生宣传大有裨益,具体优势如下。

一是信息量大、途径便捷、形式多样。微信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点对点即时,不受版面、篇幅限制,与此同时,内容可以是影像、图文等活泼多样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宣传内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推送的吸引力,利于阅读。

二是节约宣传成本、减少人力资源投入。微信平台的建设在资金上投入较少,省去了很多实体性活动,如每年选派大批人员赴各地各高校开展招生宣传咨询会、在校内随时接待各地学生及家长问询等工作,与此同时,微信平台宣传页节省了印制实体宣传彩页、宣传册带来的开销。

三是增强互动、提供了全面沟通的渠道。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实现考生及家长、学院、学校的三级互动形式,招生宣传也不再是以往单向的向考生和家长的信息传播和发送,考生、家?L也可以和招考学校、专业学院直接开展互动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得到更详细、确切的一手资讯。考生及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询问招考相关问题,平台经由宣传部进行后台识别后将问题分门别类发送至招考学校招生办及专业学院,两部门分别就招考章程政策、专业方向要求等进行沟通,统一意见后反馈至平台后台,对于共性问题可利用平台进行汇总推送,针对个别问题可点对点反馈给考生及家长个人。

四是便于数据和信息的实时监控、收集、分析和反馈。微信平台后台可实现数据监控、跟踪,在运行过程中便于统计分析阅读量、汇总共性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即时改进宣传方式、内容,总结优缺点,对于高校招生宣传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华东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建设经验介绍及特色探索

2015年4月,课题组成员前往华东理工大学进行走访调研。在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办公室内,与华东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副书记、多个学院团委书记等人针对学校官方微信平台相关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交流主要着眼于微信平台运营经验,从其全方位高水平的平台建设中,我们也能够摘选出有关招生宣传工作在微信平台中应用的经验。

1.精准把握新媒体导向,从服务入手逐步融入学生群体

在微信推出公共账号之初,华东理工大学发现了这一机遇,于2013年3月率先启用以“小花梨”为昵称的公共账号,昵称取自“华理”谐音,既表现出学校名称缩写又不失娱乐效果,更易被学生接受。与此同时,学校规定校院两级各部门不设公众号,确保“小花梨”一枝独秀,驰骋华理。在初期公共账号的功能设置上,华东理工大学将“小花梨”定位为服务账号,将板块设置为:校园专区、信息预告、抢票系统、华理热点、空教室查询等。在内容上,迎合学生群体话语体系,加入时下热门流行语,随时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关心话题,赢得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同。截至2015年底,“小花梨”公共微信平台宣传效果覆盖全校学生90%以上,吸引了近14 000人关注。

2.拓宽思想引领方式方法,以互联网思维构建媒体中心

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在“小花梨”公共账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原有媒体信息资源,成立青春华理媒体中心,下设内容组、技术组、渠道组等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合理调整布局,利用网络素材,以小见大,宣传稳定。对于高校来说,校园媒体还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引导和维护祖国稳定的重任,因此青春华理区别于“小花梨”服务账号的主功能,更侧重于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然而,过于主旋律的说教往往不被学生接受,青春华理创造性地采取了以全媒体覆盖盘整存量和增量配置的方法,各院系成立以信息员、舆情检测员、新媒体维护员、网络宣传员组成的多层级信息团队,对微博、微信、纸媒及其他各类媒体进行舆情监测,一旦发现身边热点,及时反馈,媒体中心立即回应,还原事实真相,力图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时间攻破谣言,以事实案例、时事热点宣传正能量。最终形成学校公共账号,学院公共账号转发,各层级信息团队朋友圈转发的模式,强化校内“网络大V”正面的宣传力度,全校一起发声,营造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校院氛围。

3.开创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渠道, 让新媒体形象深入学生生活

调研一行抵达华东理工团委办公室后,立即被桌上摆放的物品吸引:一个黄色文件袋内装有校园生活日历、明信片、卡贴、零钱包、优盘等各类小物件。所有物品上都印制了一个拟人化黄色小鸭梨的形象,或在读书、或在实验、或在做各类文体活动,这个小人物便是如今华东理工的“形象代言人”――小花梨。华东理工大学经过长时间对“小花梨”微信公共账号的改进和完善,逐步得到了全校学生的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学校抓住机遇,注重文化凝聚,将线上宣传拓宽为线下同步宣传,推送文化产品,注册“小花梨”商标,在学校各类活动的宣传中都可以看到“小花梨”的身影,“小花梨”已然成为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为今后公共微信平台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从微信平台的推广到平台的经营,无一不体现了华东理工大学各部门在此方面的用心,一个覆盖面、影响力如此之广的平台,在校生通过转发相关内容到朋友圈等方式,通过“圈子”的形式把公共平台内容逐步扩散,在潜移默化之中营造了学校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热情洋溢的师生情怀以及在校学生浓烈的学校归属感,对尚在高中或即将报考的学生来说,将增进他们对学校另一个角度的崭新认识,在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打造了诸多方面正面形象。若在此基础上引入招生宣传板块,则无论在传播范围上,还是在内容改良上,都将带来更多裨益。

三、基于调研分析的高校微信平台招生宣传的路径探索

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招办单独设立了招生微信平台,以清华大学为例,招生官微“清小华”目前已有五千余订阅量,通过连续多年微信平台全程直播校园开放日活动,满足了无法到场的考生及家长的需求,一直深受好评。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选择北京理工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微信平台招生宣传途径。不同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新媒体建设起步较晚,以微信公共账号为例,学校官方建立公共账号“i北理”之时,各院系、学生组织等已有平台账号,如何使学校官微在百家争鸣的同类竞争者中异军突起、独占鳌头,是目前学校新媒体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微信平台功能的增加,平台关注人数已经大幅提升,为防止关注分流,将招生宣传板块嵌入现有“i北理”微信公共平台是最便捷最高效的方式。

就招生宣传工作而言,微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应依托北京理工大学整体平台,发挥党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两个职能部门的羽翼作用,通过三力(即建立健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理念,提升影响力;创新创造思路,构建校院两级联动体系,提升号召力;整合规划资源,充分挖掘学生特质,提升亲和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校招生宣传工作的新媒体发展路径。

1.引入微营销理论,依托北京理工大学整体平台,打造微信公共账号招生宣传模式创新

微营销包括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两类,其中微信营销作为互联网营销的一种形式,具有不同于其他营销模式的特点。掌握营销的基本步骤并结合微信营销的特点,是利用微营销做好招生宣传的前提条件。同时,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做好战略规划和整合使营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托学校整体平台开展微信营销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战略规划。也可以称之为顶层设计,是基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而开展的整体规划,融入发展愿景,在全局观的指引下进行设计,确立目标,瞄准目标人群,明确效果,做好预算,统筹好线上招生和线下招生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及时调整,查缺补漏,推陈出新。第二步:价值定位。北京理工大?W作为我国传统国防院校之一,一直秉承“延安根、军工魂”的文化精神,因此在微营销理念和价值定位中,应该将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其中,在招生宣传过程中突出重点、精准定位,而不是为了吸引人而吸引人,要真正使微信平台有关招生宣传的信息让关注者收益。第三步:持续运营。有人认为招生宣传只是特定时间针对特定群体的集中宣传,其实不然,如果依托微信平台能够把招生宣传工作持续稳定地经营下去,对于已经入校的学生来讲,将平台信息在朋友圈内分享,也会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影响尚未入校的准大学生选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有利于在校生形成爱校荣校的共识。第四步:有效反馈。微信营销强调不能单向传播,需要与用户之间互动,这与招生宣传工作要求一致,具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在微信上的互动更有隐秘性,公众账号的回复是其他用户无法看到的,更适合解决一些复杂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在整体平台运营维护时设计多板块内容,以适应反馈不同种类型问题的需要。

2.联合党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两部门力量,实现招生宣传联动机制

学校官方微信平台的主要“经营者”应该是党委宣传部,无论在平台建设维护还是在信息传播方式上都有着很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招生宣传工作来讲,党委宣传部应该充分运用微信平台,配合招生就业处从推广入手,通过多渠道二维码以便准大学生或其他学生扫码关注订阅,及时根据招生就业处提供的信息消息。同时,招生就业处也可以根据平台使用者在后台通过用户分组和地域管理,为党委宣传部提供资料,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直指目标用户。另外,在招生模块下了解账号的用户增长情况和用户属性,便于进行数据分析。

3.以“三力”为突破口,提升平台招生宣传效果、拓展覆盖面

(1)建立健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理念,提升影响力。机制建设是加强高校新媒体建设的固本之源,如何能够站得高、看得远,需要学校加大统筹力度,充分意识到新媒体招生宣传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学校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与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多部门齐抓共管,妥善分工,为招生工作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创新创造思路,构建校院两级联动体系,提升号召力。建立以学校官方平台为主导、各单位新媒体平台为辅助,定期会商、联动反应的工作机制。联动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拓宽高校新媒体在校园中的传播路径,加速信息的传递,形成“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接力棒局面;另一方面可以让各级宣传平台紧紧拧成一股绳,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援”,相互扶持,提升校园新媒体招生途径的号召力。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报账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持续增多,经费总量大幅增加,经济活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因高校是一个人员密集、部门众多、活动频繁的组织、业务繁杂、资金流动量大,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财务报账工作,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不仅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还为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财务部门前台报账工作是为全校师生服务的窗口,承担着票据审核、数据计算、会计入账等繁重工作。尽管一线财务人员辛苦工作,不断增强服务理念,改进服务形式,却依旧不能有效解决教职工排长队、集中性报账等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前台报账工作的管理,有效解决“报账难”问题,为高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财务保障,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一、高校财务报账工作的几个突出问题

1.财务信息管理不到位,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

目前,各高校基本都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财务核算,如复旦天翼、用友等财务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业务准确率。但是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内部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各个系统之间并不相互兼容,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导致财务信息成了的“信息孤岛”。比如,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与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系统相互独立,教师办理科研项目立项、入账等需要往返多个部门办理手续,需要不断的提供材料、录入数据等。像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集中立项时,几百个项目的经费入账、提管理费工作,需要一个核算人员几个小时、甚至于一两天才能处理完毕,不仅浪费人力,而且人工输入极易导致错误,在大量分录中查找错误也很困难。

2.信息不对称,报账人员与财务人员缺少有效沟通

高校财务部门,承担着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内部控制、决策支持等职能,是高校的核心部门,承担着巨大的工作任务和财务风险,但是财务部门却被称做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部门,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财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必要地沟通协调,信息存在不对称,报账人员对财务人员的极度不理解所致。前来报账人员,大部分都为非财务工作人员,他们不太熟悉国家的财经法规,对学校的财经制度也不甚了解,经常会发生票据不合理、手续不齐而拒绝办理等现象。在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整理票据、领导审批、单位盖章、排队报账等一系列曲折过程之后,经办人被告知不能办理,将极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认为是财务人员在故意刁难,导致双方发生冲突。

3.排队报账现象严重,财务工作压力大

随着财务资源和规模的不断增加,高校的财务报账大厅,每天排队等候的人络绎不绝。尽管许多高校引进了智能取号系统,不仅解决了报账过程无序排队、拥挤混乱等现象,创造了比较舒适、公平、友好的等候环境,还可将会计核算工作分为报账、借款、外汇等类型,进行业务分流,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排队报账、报账难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财务工作压力还是非常大。财务部门核算人员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票据审查、数据核实、会计处理等工作,即便是在比较清闲的春季,报账大厅还是有不同程度的排队现象。

4.季节性强,年底集中性报账现象严重

高校报账具有特殊性,除了日常职能部门和教职工的报账业务外,期末科研项目结题、年底收入分配、各单位发放福利、学生实习等导致年底报账业务特别集中。大量的报账业务加上平时的排队报账队伍集中于同一时段,一起涌入报账大厅排队等候,甚至于连取号也要等待一两个小时。拥挤嘈杂的工作环境、繁重复杂的核算业务、教职工排队等候的焦躁烦闷情绪,使核算人员面临巨大的思想负担与工作压力,难得有片刻的休息时间。大脑的超负荷地运转,势必会影响到报销审核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以山东某高校为例,近五年财务核算工作存在严重的年底集中性报账特点,2011年12月份的工作量是月平均工作量的2.06倍。(见附录)。

5.报账业务经办人多为学生,流动性大

高校里大部分学科带头人、博导硕导等,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而且科研工作较重,每笔业务都亲自到报账大厅办理的可能性不大。尽管设置了教授窗口,但是前来报账的教授很少,基本以年轻的副教授为主,其余大多委派其研究生或本科生作为经办人。学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也很少直接来办理业务,基本上安排勤工助学的学生办理。目前,前来报账大厅办理业务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和工作经历,与之沟通存在很大困难。加之学生流动性大,大部分毕业后就离开学校或者只是临时替老师办理业务,他们缺少必要的责任心,对核算工作人员的要求不能全部理解和传达,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也有一些社会人员办理支票汇款业务,对高校情况更是了解甚少。

二、改善高校财务报账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业务学习,掌握财务管理新知识,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高校的财务核算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组织,提高财会队伍整体的工作能力。会计核算人员应严格贯彻会计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一系列财经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校学校会计制度等;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应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注重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思维;应熟悉高校内部运行机制、办学目标和工作重点,掌握高校教育教学规律,了解高校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基本业务;应当具备基本的人文、地理、历史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科研发展趋势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服务和监督的职能,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2.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财务报账体系,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财务报账制度体系分为财务报账制度、业务服务指南和业务流程三部分。财务报账制度是财务报账工作的依据和标准,是会计人员和报账人员照章办事的基础。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报账制度是高校做好财务报账工作的第一步。财务报账制度的建设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原则,保持制度的刚性和严肃性;同时又要增强灵活性和前瞻性,既要根据形式变化及时修正过时的标准,又要对将来做出一定的预测和思考。财务报账服务指南是对财务报账制度规定的具体化,是对具体报账业务的解释;业务流程是将具体业务以流程图、流程表等形式,形象直观地提供给教职工。财务部门编写服务指南和业务流程时,应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统一规范、有针对性。若财务部门能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具体业务流程等信息公开,将大大方便广大师生办理报账业务,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制,提高科研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高校财务部门应当树立服务型财务理念,本着积极、稳妥、务实、高效的原则,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借助高校“数字校园”平台,整合高校内部资源,实现与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等数据连接、协同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要加快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经费使用及账户结余的自助查询功能;大力推广网上预约报账及不等候报账方式,提高教职工报账的参与度,减少会计核算工作压力;提倡使用无现金转卡支付方式,减少教职工携带大量现金的不安全因素;坚持使用校园一卡通授权系统等,提高经费使用的安全性;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财务信息、报账指南等,通过QQ群、飞信群、在线交流、网络留言等形式,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事先辅导、事中提示、及时告知等工作,缩短财务部门与师生之间的距离,提供更快捷更全面的服务,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有效沟通,增加理解,提高报账工作的满意度

财务部门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采用定期的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实现财务核算工作“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是指财务部门主动与各单位沟通,听取师生对核算工作的评价和要求,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走出去”是指通过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核算人员真正了解院系部的财务核算需求,同时积极宣传财会制度、报账知识。通过定期沟通交流,不仅能增加财务人员和报账人员之间的理解,更能增加彼此的尊重和支持。财务工作人员应将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改善报账工作流程,改进服务形式。

5.建立费用包干、限额报销制度,减少票据审核压力

目前,核算人员大部分的工作都花费在票据鉴别和数据核实上,尤其是学生报销实习实践经费、年底各学院发放讲课费等业务,发票繁多杂乱,财务审核工作耗时耗力,经常发生假发票、无效发票、过期发票等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因而导致师生往返于财务处,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引发师生的抱怨情绪。目前,高校的差旅费基本实行了定额包干的制度,学生实习也试行了定额包干的办法,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建议高校的公用支出,尽量建立费用定额包干和限额报销制度,根据工作任务和费用能实行包干的采用定额包干的办法,对不能包干的可实行限额报销,在限额内实报实销,超过限额的开支不予报销,将大大减少票据审核的工作压力,减少排队等候和被拒绝报账的烦恼。

6.强化财务管理,均衡日常报账流量,减轻年底集中报账压力

财务部门应当加强财务管理,注重日常管理,采取应对措施将报账人员分散在平时,尽量避免年底大规模集中性报账现象。应将清理暂付款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将物资采购、基建修缮等适当安排在期中进行;校内基金结题时间是可控的,财务部门应当积极与科研部门协商,尽量争取使之与省基金、国家基金项目的结题时间错开;对于部分能提前结题的科研项目,应尽早与科研部门沟通,提前安排结题报账工作;针对各单位发放讲课费、学生报销实习经费等问题,财务部门可事先与各学院、教务处沟通,了解各单位计划安排,在不影响教学和科研前提下,建议适当错开时间,避免年底形成集中性报账压力。由于多种原因,年底报账业务肯定超过平时,尤其是还存在部分年底突击型报账的教职工。因此,杜绝年底集中报账现象是不现实的,但是财务部门应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多措并举,缓解年底集中报账压力。

7.建立科研经费管理队伍和使用人员的培训制度

根据教财[2011]12号要求:“高度重视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项目执行人员经费使用的指导,安排和落实专项资金,对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管理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等进行经费预算、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为此,一是要做好报账员的培训工作。财务部门应当积极与各单位联络,建议配备一两名行政或教学辅助人员作为专兼职报账人,由财务部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二是加强对科研助理的培训工作。学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不能经常往返于财务处进行报账工作。建议教师指定课题组内研究生、本科生作为科研助理,持教师的校园卡,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识别,办理报账工作。三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学院制度,对财务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训工作。四是引导项目负责人落实经济责任制,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五是加大对国家和学校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8.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手段,营造和谐报账氛围

良好的服务可以增加教职工的认可度。财务部门应当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努力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通过疏通业务渠道,区分不同业务类型,增设快速通道,进行合理分工等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财务预审制度、专职讲解咨询服务人员,开通报账服务热线,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等提高服务水平;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和谐高效报账氛围。

参考文献:

[1]林琴珍,把握消费需求者心理 优化高校报账流程[J].教育财会研究,2010,(2).

[2]黄景文,高校报账过程的流程重组[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10).

[3]杨朝晖,高校财务报销流程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思路[J].教育财会研究,2010,(4).

[4]侯利敏,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中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

[5]徐文伟,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第6篇

摘 要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学校的全面实施,对学校的财务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学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几点思考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 学校 国库集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行的管理模式,现结合我市学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对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的相关方面阐述如下:

一、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

当我国财政收支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存在优缺点是正常现象,它较之传统会计核算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比传统的核算又多了一些创新性的优势,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并使之完善。 现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

1.学校部门预算需经人大讨论通过,1-3月无预算可执行,部分项目难以开展,到12月项目完不成,变成了表面现象的项目结余。

2.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学校报账会计由原来的报账转变为财务核算和管理,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时,报账会计只需把整理好的原始凭证到分中心报账即可,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需先由学校报账会计制单,再由分中心审核,这要求报账会计具备财务核算和管理方面的业务素质。

3.学校在金财工程一体化平台上需进行统发工资、国有资产、预算编制、车辆管理、政府采购等工作,最多有五人操作,网络不稳定,速度较慢,而且容易出现故障,为此带来很多不便。

4.学校编制预算不够明细化,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需严格按照批准后的预算执行,需进一步推进和细化预算编制。

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议

1.学校预算批复不能在年初及时到位,在年初几个月时间内造成项目没有预算可依,预算监管不全面,使用资金受到影响,应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项目定额标准体系,为编制、审核及执行部门预算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加强财会人员的管理。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报账会计的会计核算已退化,学校报账会计非会计专业人员,学校领导认为有了核算中心后,学校只要把钱管好就行了,谈不上财务管理与分析,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及待遇上不能有所考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需严格按预算执行,如何在预算指标范围内用足用好是关键,学校报账会计由财务报账向财务管理的转变,上岗之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上岗后应加强继续教育,确实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新知识的学习,要求财会人员依法办事,防范、钱权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严格防止部分财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应在工作中保持高风亮节的工作作风。

3.网络的管理。加强对学校相关操作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对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用款计划申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等工作流程进行实际演示。对于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出现的网络不稳定,速度较慢,容易出现故障等问题,应积极投入人力和物力,建立一套给学校操作人员快捷、安全的操作环境,以利于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学校也可以随时查看学校的财务及资产情况,也方便学校查找各项数据及资料。

4.加强学校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是有效地监督预算的执行,有效防止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 所以编制好预算是关键。学校预算编制主要落实在报账会计身上,预算虽是一项财务工作,但仅靠报账会计是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学校编制预算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学校的教育服务。学校的报账会计不可能熟悉所有的领域,而且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在资金分配和使用时,如何将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体现出来,贯彻下去,是学校财会人员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由此,编制预算时必须要有广泛的参与,这不仅是民主理财的需要,编制预算的需要,也是体现和贯彻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需要。学校应成立预算编制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为组员,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共同编制学校年度部门预算,需全面准确掌握学校基础数据,项目支出应按轻重缓急进行编制,申报项目要有充分、合理的立项依据,再根据财政二下的年度部门预算编制校内预算,对各科室确定预算控制数,以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业务活动。

(1)基本支出的管理

人员经费的管理,为有效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有力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财政统发工资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我市在金财工程一体化平台工资统发系统进行管理,由学校于每月规定时间内上报财政统发工资系统,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进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生成支付信息,扣减单位指标数。学校年度内有人员变动、增资等因素,年度内若不追加人员经费,造成公用经费挪作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管理,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必需的经费,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预算编制小组应根据财政下达的控制数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本校公用经费的使用办法,应先保证日常的办公经费。

简化公用经费支出用款计划,按照均衡拨款的原则在每月底自动产生下月用款计划。

(2)项目支出的管理

项目应当按照顾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部门预算一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应严格按照部门预算执行,严禁项目的名称、使用方向的变动,项目完成后,学校应当及时验收和结算。项目结转资金待下年继续使用,项目结余资金报财政局审批,作相应调整。

三、后续监管机制

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反馈机制,对项目支出应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受理预算单位、银行和收款人反馈,研究反馈问题的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认真解决好资金支付中发生的反馈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信息化平台 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97-02

一、高校财务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1.信息系统建设的滞后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了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但这个过程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技术开发人员对财务信息理解性的结合仍然在一个初级阶段,很多学校仍然只运用初级的财务软件,而不能达到整合所有财务信息并且分析学校财务数据的情况。

2.财务信息来源的不完整性。学校财务信息组成的一部分是来源于学校其他部门如人事处、教务处等,这样就要求学校整个办公系统信息互相可提取。然而现实情况是,这样可统一地提取信息在大部分学校还未实行,有信息衔接的原因,有网络安全的原因。这样使得整个财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放缓。

3.财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良莠不齐。财务电子化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学校财务工作的充分认识,并且要熟悉了解计算机的应用以及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同时还要求他们根据特定的项目或者数据进行分析和阐述。这些要求对于高校的普通工作者并不是很简单的要求,对于大多数高校财务工作者并不是完全市场化录取,因而对于计算机化财务工作的能力也参差不齐,这给高校财务信息平台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化的意义

针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来看,建设更好更人性化的财务信息平台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更有迫切性。从技术角度而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够提供更多有效数据,其中包括财务分析数据、预测数据、计划编制数据、预算控制数据等。这些数据的运用最终在整个系统中扩展,以实现数据化、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具体表现为:

1.有利于高校财务工作的创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并发挥良好,能够给整个财务处甚至学校带来管理的创新、制度的更新。比如高校办公的无纸化可以实现,这样能够节约资环保护环境;能够实现办公透明化、公开化,能够将工作更好地呈现给全校师生以供监督。

2.有利于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通过电子化办公能够将财务数据整合起来,无论是纵观整个学校财务情况还是具体分析财务数据,都能够在电子平台上很好地完成,对于管理学校以及作出决策都能从财务上提供最直接的信息。

3.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财务管理中,会计活动必须保证能够给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但如果按照以前的会计管理办法要很快提供所需的大量财务信息甚至于跨年度的信息,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数据管理信息化以后,所需数据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内即可提取进行比对并且分析。同时,数据的准确性也要比人工做出来的数据更加精准。随着各大高校的扩建、扩招,资金量也在不断增长,在庞大数据量的情况下计算机的应用显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4.有利于学校与上级部门数据的对接。现在整个财政体系、与学校相关的政府部门等均采用信息化办公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校也要有相应的信息化水平。针对财务处的是与财政部门的对接,同时学校与银行的联系也可以通过“网银”等网上工具,这也要求学校财务系统信息化的功能强大。因而没有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其他部门、单位的各项链接也是不能进行的。因此,目前各大高校都致力于发展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建设。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

正因为以上所述的意义所在,怎样更好地结合学校财务自身的特点建设与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是各大高校所应考虑的。现以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例进行具体讨论,以便总结优势及不足。要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首先要建立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数据转换系统、数据查询系统。云南农业大学充分依托校园网,构建数据资源共享平台。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先后自主研发了经费指标及工资查询系统、学生费用收缴管理系统、个人所得税网

上申报系统、固定资产对账系统、财务票据打印系统、科研工作量核算管理系统、科研经费结题结算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远程报账系统、网银支付系统等10个系统,将网络化逐步全面覆盖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开发系统应用特点介绍如下:

1.经费指标及工资查询系统。学校各部门通过财务预算在核定范围内针对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办理相应业务。在学校财务处主页通过个人姓名及密码进入查询系统查看了解部门和本人的经费指标及使用明细,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信息,做到按计划使用,实时查询。为适应新形势下工资、课时、津补贴和个人所得税管理需要,云南农业大学自2007年开始严格按财政要求使用银行卡发放工资和各种津、补贴。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税务局对学校教职工个人台账实行的网上申报、审批要求,各部门指定专人网上填制、申报每位教职工的个人当月收入,审核无误后网上分别提交人事处、教务处和研究生处进行审批。其次,教务处负责审批各学院本专科课时费总金额,研究生处负责审批各学院研究生课时费总金额,人事处负责审批各部门岗位津贴、业绩津贴总金额。最后,审批完成后网上提交数据到财务处汇总,财务处根据审批后的数据按照税务局的扣税公式代扣每位教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并通过数据转换自动形成税务局申请表、个人明细表和工作单。这样,所得税的汇算汇总完全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扣税金额准确性。

2.远程报账系统。学校财务处自主开发的远程报账系统基于校园网将财务报账以网络化形式呈现,这样的方式首先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利用校园网络独立性将公用网络所带有的危险如盗取信息等有效地进行控制,并且提高了出账人员报账效率,方便教职工简化报账程序、了解报账业务。远程报账程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职工进入财务处主页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远程报账系统填写网络报账单,网络报账界面总共有“领款单”、“报销单”、“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四种报销业务单,系统只能由学校教职工填写,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校外人员及学校学生报销的情况。另外,在“领款单”部分加了扣税功能,在此填报金额后超过基准数额的金额将在系统中自动扣税,这样避免报账人员少扣税、漏扣税的情况,填报好的报销单据打印并有负责人签字后则可直接到财务处进行报账。第二阶段,报账人员凭远程报销单右上角的报销单号直接将其输入相应远程财务做账系统中,系统自动将信息转换为会计凭证,如在会计人员审核原始单据后有任何不符合自动转换的会计凭证内容的,会计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最终形成正确有效的会计凭证进行直接业务报账。第三阶段,由此而产生的支付信息也与网银支付系统相联系,接下来则详细介绍网银支付系统。3.网银支付系统分为现金支付系统和支票支付系统。首先,现金支付系统是学校与农业银行共同开发的通过直接将会计凭证上的号码输入进系统,导出当日有关公务卡报销的支付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将系统上显示的支付信息与收到的会计凭证一一核对,在确定信息正确后统一将金额支付出去,这个系统同时也能以同样方式将报销金额支付到学生的校园卡上。这样既能够节省每次教职工公务卡报销时运用刷卡机支付所消耗的时间,又能够减少给学生报销的现金使用量,方便师生报销的同时也能减少现金支付错误,并且大大减少了库存现金量,现金使用安全性大大增加。其次,支票支付系统是与中国银行合作,将公对公的支付由以前的转账支票、现金支票等支付手段简化为直接通过网银系统支付。同样是通过在系统中输入会计凭证号码则自动出现支付的相关信息。在与会计凭证核对确认无误后统一将支付信息传递给银行,银行再根据信息直接划入至对方账上。这样既节省了财务人员购买支票、开据支票、相关人员到银行办理支票的时间,又节省了因购买支票等产生的路费、手续费等,规范现金使用量的同时降低支付现金错误,提高工作质量。

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与风险分析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给财务工作人员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方式,在很大方面帮助了财务工作人员,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的财务信息化操作系统在很多方面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方便了学校师生报账程序。信息化的财务办公的确有很多优势存在,但现在整个高校财务网络化仍然处在建设当中,其中仍

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高校各部门间数据管理系统的对接。从理论上讲我们期望财务数据之间高度共享,实现无缝对接,但这需要各部门高度统一及配合,在实际操作上各高校仍然在努力完善中。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应集教务管理、资产管理和账务管理等于一身的集成管理系统,但由于现在各高校数据管理系统采用的是不同商家的软件系统,这些数据之间的共享实际上需要通过专门开发的“数据接口程序”来实现。学校管理的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管理软件还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特别要考虑能进行二次开发的问题。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信息素质。很多高校财务人员习惯于老式的记账方法,对于新系统的财务操作仍然有很多不熟悉,如在日常计算机机械维护、office等软件应用上都需要提高相关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财务工作人员更应确立网络数字社会环境下的管理思想,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的培训,引导他们认同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在增强信息素养的同时学校也要重视相关人才的招聘,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3.加强财务信息化的风险防范。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处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对于网络病毒的侵害、信息的外露等问题高校需要严格的防范。在信息化建设中,高校财务人员自身应当有对财务信息加强安全保密的意识,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对系统进行操作并且规范好财务人员工作职能,明确会计记账操作人员、审核记账人员、网络维护人员和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等各个岗位的操作权限。同时,加强机房环境和设备安全的管理,严禁无关人员接触系统或者上机操作,对于重要的计算机设备使用应连接不间断电源以确保信息的完好保存以及防止黑客的侵入。财务信息数据每天记账结束后进行日结,月底进行月结并且备份。财务操作设备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因病毒侵害或系统故障造成数据的丢失或者破坏,综合使用集中安全功能模块,如防火墙、网关、加密口令、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保护等的设置。

总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给学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不仅促进了财务业务流程化、工作规范化,而且大大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与质量,加快了财务数据汇总速度,减少财务分析失误等问题,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公质量,提高了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骆良彬,王河流.高校财务信息化问题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5)

2.马福云,徐昆龙,等.搭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提升服务水平.会计之友,2008(12)上.

3.张丽霞.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研究.云南电大学报,2008(2)

4.邱升齐.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财会通讯,2011(23)

5.李青春.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会计之友,2012(32)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报账流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2日

一、高校财务报账现状

目前,高校财务基本已经采纳了网上自助报销系统进行报账。一般来讲,网络自助报账包含的流程是:报账人员登录网上自助报账系统,选择报销的经济业务类型,选择支出的经费项目,根据报销的实际内容选择经济分类科目,录入金额和原始凭证附件份数,选择支付方式,录入银行账号、经办人名字及联系手机号码等,录入完毕后提交并打印网报单,报账人员将网报单和按规定整理好的原始凭证装订在一起,找相关负责人和部门签字盖章,然后递交财务初审人员审核,初审通过即可打印回执,并移交给分配的二审财务人员,二审财务人员审核录入网报单,系统最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某高校自从全面展开实施网络自助报账以来,改变了以前排队取号、等叫号、通宵排队等现象,凭单制作量也大幅提升,报账效率提升三倍以上。与传统报账方式相比,实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报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提高教职工的满意度和财务部门自身形象。

二、高校财务报账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据返工率高。自从实施网络报账后,财务报账经办人员不需要亲自到财务处等待单据处理完毕,单据本身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在初审收单阶段并没有被发现,而在后续单据审核、复核、出纳等阶段才被发现,财务人员需要通过电话、短信、QQ等多种途径联系经办人员进行沟通解释,耗费大量的制单时间,增加沟通成本,并且沟通效率不高。如果单据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财务人员还要删除原来的凭证单,经办人员要另行填制网报单重新进行单据审批审核报账流程。据调查,某高校自从网报业务增加后,财务网报相关人员人均每日网报返工单量(包括有问题需要催促退单的、有问题不需要退单但需要补齐手续的、有问题不需要退单不需要补齐手续但需要打电话确认信息无误的等)约5份,人均每日网报制单总量约25份,也就意味着人均每日退单量约20%,也就是说正常工作时间内的20%是被有问题的单据所耗用的。此外,如果财务人员和经办人员之间还存在沟通不畅,导致双方情绪激动,造成单据错误重复的返工率可能更高。如果经办人员因故拖延取回单据时间,财务人员因保留单据存在遗失单据附件资料的风险增加,同时查找退回单据的耗时也要相应增加,导致财务报账的时间成本无形增加,严重影响财务报账效率。

(二)单据审批缓慢。高校实行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不同科研经费项目报销或报销金额等的差异,导致各种经费项目报销需要多个部门不同层级负责人的层层审批签字盖章等,各种需要的审批环节必不可少,并且还需要在一定的财务报账时间内报销完毕,如果超过该时间段,则单据需要进入重新填报审批流程。但由于高校各个部门领导、相关负责人往往身兼数职,无法保证随时在岗,因此延误不少报账时间。

(三)报账人员财务知识缺乏。财务报账经办人员往往是学生或老师本人,一般都不具有财务相关报销常识,不了解财务报销流程,对如何辨别正规且完整的财务票据、如何粘贴财务票据、如何正确录入网络报账信息等知识缺乏。即使经过一两年的报账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财务报账常识,但也面临着毕业和新的经办人员交接工作问题,上述现象又反复出现。

(四)单据审核效率低。由于经办人员对业务的不熟悉,可能导致单据粘贴的不规范和随意性,财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需要对凌乱无章的票据进行重新梳理粘贴,重新分类整理,并且重新计算、修改,需要耗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低下。

(五)财务规章响应不及时。一般财务规章从出台到落地,还需要跟其他部门或者内部进行协商和计划,才能保证将财务规章精神无偏颇地应用落实。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财务人员不能准确理解财务规章制度,不能及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审核执行,并且不同的财务人员对于政策的理解不一致,导致报销尺度不一致,给经办人员造成故意被刁难的心理意识;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一致,经办人员不能获取及时更新的财务报账相关政策规定,导致单据返工,增加经办人员各个部门奔波的时间成本,并从心理上增加对财务报账的抵触情绪。

(六)财务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财务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更新,财务软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提供相应的配套支持,才能提高凭证制单效率,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完整和准确,并为信息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是高校财务人员大多仅仅具备财务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不高,因此无法及时跟进财务软件的更新优化。而软件供应商售后服务人员有限,全国各大高校大多数使用专门的高校财务软件,因此一旦出现升级维护或问题反馈,不能同时响应多所高校,导致问题处理不及时,影响财务报账效率。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仅仅能满足基本账务处理,财务分析停留在经费收支情况、财务状况分析的层面,不能满足信息决策者的需要。以某高校为例,网报系统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在预算经费信息及时更新方面还存在不足,财务软件对于预算调整后的额度不能及时通过网络报账平台反映,就会出现教职工了解到的经费预算信息与财务人员掌握的经费预算情况有出入的现象。

(七)财务人员水平素质有待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包括两方面: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首先,因财务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薪资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离职率高,财务人员流动性大,导致财务人员培训的时间成本大大提高,降低整体工作效率,影响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再加上,新业务的持续不断出现,财务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进步,才能适应这些新变化,比如上级部门颁布或下达新的文件或通知、教师出国交流进修学习的机会逐年增加、规定之外的情况出现的处理办法等,这些挑战不断给财务人员带来工作上的困难,同时也提出进一步新的素质要求;其次,财务人员轮岗制度导致财务人员对于新接手的业务不熟悉,制单效率低下、速度缓慢,从而引起报账人员的不满,同时容易产生对工作不满的抵触情绪,长此以往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财务报账效率。

三、高校财务报账流程优化建议

(一)建立高效沟通渠道。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财务网络报账系统,将财务报账流程手册、常见问题及处理、不同分类经济业务的报销要求、财务票据的真伪辨别和粘贴要求以及其他一些规范要求等,在网络系统上通过流程化导图、视频、PPT演示等多种方式;及时更新网站系统上的相关财经法规政策、学校相关报账规章制度以及财务报账规定要求等;通过建立财务报账咨询的QQ群、微信群等,要求相关财务人员定期在各个平台上整理收集意见并且进行集中解答,同时将相关问题整理成文件册上传到平台永久保存,减少相同问题的重复解答概率,方便师生们下载积累学习;二级部门内部也可以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了解一线师生们的疑惑和诉求,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对现有的财务网络报账系统进行优化升级,财务人员可以将需要返工的单据反馈信息录入系统,在网络系统实时同步更新,财务经办人员和经费主管可以同时登陆账号进行查看,减少财务人员联系沟通的时间成本,降低单据返工率,提高财务报账效率。此外,对通过最终审核的网络报账业务可以设置经办人短信通知提醒,比如对于涉及出纳环节的凭单可以在经费到账后将银行到账信息发送到经办人手机号码,对于不涉及出纳环节的凭单在复核完毕后即可收到审核成功的信息。

(二)完善网络签字审批程序。高校可以建立一个各部门集成信息系统,目前最为适合引入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OA系统,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进行信息共享,实现高效全面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查询和修改,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目前OA系统虽然已经受到多所高校推崇,但在实践应用中并没有广泛施行,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信息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证、信息真实性存疑、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谨慎性等方面。因此为了真正落实财务信息集成化系统,不仅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技术支持,还需要探索如何才能保证各票据及其他附件资料的信息真实无误且完整的进行流转的方法,比如说将原始附件资料扫描上传,并分类登记在案,方便审批人员查阅。同时,在系统里保存相关审批负责人的电子签名模板,方便审批人员进行签名审批,并利于其他审核审批人员进行留底比照,确保签名信息的真实性。通过网上审批程序,报账人员可以大大节省财务报账审批时间,提高财务报账效率。

(三)聘用科研助理协助报账。一般来讲,财务报账人员可能是同时身兼科研、教学、行政等数职的老师,也有可能是需要参与科研、上课的学生,他们对于财务报账业务并不熟悉,接受财务报账任务出于无奈,不仅耽误自身科研工作,而且在日常报账过程中要面临种种问题。因此,建议高校可以考虑招聘科研助理,专门为学校科研经费主管提供项目预算编制和调整、经费报账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科研助理的工作实质上类似于财务初审,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协助项目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收支、组织参与团队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协助项目负责人抓好预算管理与执行、具体负责项目团队内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组织落实团队采购计划与申购管理等。目前一些高校已经试行科研助理,比如浙大采取使用自筹经费的劳务派遣工模式招聘科研助理,在学校重点建设或急需发展的学科、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的团队、承担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等机构设岗,并要求科研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等,最后岗位设置的审批权由科学技术研究院和计划财务处决定。

(四)完善财务审核人员岗位设置。建议财务处在现场收单环节设立初审岗位,针对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签字审批手续、票据真伪、票据粘贴是否合规、报销单据是否齐全等进行简要预审,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正解决,然后将这一环节确认无误的单据录入收单系统,流转到下一环节进行二审分配制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单据的真实合规,还能够大大减少后期反馈沟通的机会成本,降低返工率,提高网上报账效率。财务二审环节可以考虑按照财务报销业务类型来重新设置岗位,比如一般的网络报账、出国人员报账、借款、校内转账、大批量的工资酬金发放等,将岗位分工细化后,便于专业知识的记忆,提高制单准确率和效率。相应的复核岗位也可以对应不同业务类型的审核岗位来划分,出纳则可以根据普通银行转账、支票、中央国库支付和地方国库支付等业务来划分。适当设立1~2个财务大厅指引员,负责解答、引导和咨询工作,可以聘用勤工助学的学生和实习生等,指引员需要熟练掌握学校经费报销规定,熟悉高校职能部门管理权限和职责,清楚财务报账流程,具备财务人员基本财务知识能力。指引员不仅需要为前来财务处咨询的财务报销人员解答关于财务报销的疑问,还要协助查询经费余额、打印项目明细账、协调大厅报销人员和财务审核人员之间的冲突、维持大厅内秩序等。

(五)加强财务培训和宣传。高校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财务知识的宣传,为全校教职工和学生普及基本的财务报账知识,认识财务管理信息的重要性。可以制作财务报账流程指南或高校财务手册,详细介绍各种报销的规定和要求,同时附上各业务相关部门的地址和联系电话,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文件;针对项目负责人开展审批权限授权、经费使用范围及规定、常用规章制度讲解等培训;针对经办人员开展原始凭证整理、网络报账流程、发票真伪辨别、发票分类整理及规范粘贴等培训。通过加强财务培训和宣传,提高一般教职员工的财务常识能力,提升网上报账财务信息质量,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提升报账效率。

(六)构建财务信息系统和培养系统管理员。财务流程信息化后,对于计算机的软硬件要求更高,财务软件系统的更新和升级维护也显得尤为重要。软件供应商对于软件的后期维护支持反应不及时,无法满足财务报账的需要。因此,应当根据财务流程的需要,增加或强化财务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财务决策、监督指标等模块功能,与相关资源数据库建立统一链接,覆盖高校整体管理的业务流程。同时,在单位内部培养引进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知识的人才,不仅能够了解财务报销的一般处理要求和规定,精通财务系统操作方法,还能够熟练处理日常计算机操作应用问题,保证财务软件及计算机设备正常运行。

(七)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首先针对业务能力不强的员工,要加大力度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规章政策宣传讲解,同时促进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高校可以安排不定期外出培训的机会,让财务人员能够学习积累相关单位的先进工作经验和管理理念;定期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培训,解读最新政策;其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引导财务人员保持心态平和,保持耐心和蔼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措施,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职业综合素质,提高财务报账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龚一沛,龙B.优化财务报账流程,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建设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4.13.

[2]何志勤.对提升高校网上报账效率的思考[J].经济师,2015.10.

[3]梁勇,林琴珍.高校财务报销问题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会计之友,2012.17.

[4]盛英.优化高校财务报账流程模式[J].时代金融,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