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机械试用期总结

机械试用期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4 18:18:40

机械试用期总结

机械试用期总结第1篇

关键词:真空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方法;改进

作者简介:张晓鹏(1989-),男,山东蓬莱人,国家电网山东东营市河口区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高继乐(1981-),男,山东利津人,国家电网山东东营市河口区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山东 东营 257200)

中图分类号:TM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266-02

国家电网成立后,电网迅猛发展,规模不断壮大。35kV系统基本实现双电源环网运行,10kV系统实现手拉手,部分区域实现“网格化”供电,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供电能力大幅提高。随着我国农网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农网改造的领域和深度也逐渐扩大。但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小,面积广,因此35kV/10kV供电方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将长期存在。[1]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对变电站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时产生的问题日益显现,其中以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最为突出。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控制设备。当系统正常运行时,它能切断和接通线路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空载和负载电流;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它和继电保护配合,能迅速切断故障电流,以防止扩大事故范围。因此,高压断路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2]电网中高压断路器的运行数量多,运行条件和技术要求比较复杂,其运行可靠性不仅关系到高压断路器本身,而且影响到其他设备乃至整个电网。

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对高压开关事故的统计表明,80%的高压断路器故障是由于机械特性不良引起的。同时,随着高压断路器技术的发展,本体(即电气绝缘部分)故障率大幅度下降,故障主要集中在其操作机构部分,而操作机构的动作状况也可通过机械特性试验准确地得到反映。因此,对高压断路器的机械特性进行测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高压开关机械特性试验包括分合闸时间、三相同期性、弹跳次数、行程等,目的是检测高压开关的可靠性,根据试验结果判断高压开关是继续使用、维修或更换。其中10kV KYN28型开关柜在10kV线路中广泛运用,但对其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时,试验时间较长,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效率较低。[3]

为了提高试验人员工作效率,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短路、误动等危险点。本文基于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高压断路器关合试验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对10kV KYN28型开关柜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进行了改进,给出了提高试验效率缩短试验时间的方法。

一、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情况调查

在现场试验中,断路器的机械试验主要包括机械操作试验、机械特性试验两部分。机械操作试验是断路器处于空载(即主回路没有电压、电流)情况下进行的各种操作性试验,目的是验证断路器机械性能及操作可靠性的试验。机械特性实验主要包括分合闸时间和同期性、分合闸速度及分合闸动作电压的测试。[4]

2012~2013年春秋检在对河口区所辖变电站的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时,对试验时间造成影响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断路器的二次航空插头接线密易短路、误碰相邻插针上。2012年春检所有原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64次,共计754分钟。由于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7次,占延长总次数的89.06%;造成试验延长时间共计697分钟,占延长总时间的92.44%。2012年秋检所有原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65,共计768分钟。由于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7次,占延长总次数的87.69%;造成试验延长时间共计699分钟,占延长总时间的91.02%。2013年春检所有原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3次,共计633分钟。由于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1次,占延长总次数的96.22%;造成试验延长时间共计617分钟,占延长总时间的97.47%。

我公司2012~2013年春、秋检时,对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的时间最短为22分钟,平均最短时间为27.8分钟;本市其他供电公司的相关时间最短为22分钟,平均最短时间为24.8分钟。

对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的时间造成影响的原因集中在断路器的二次航空插头接线密易短路、误碰相邻插针上,占目前造成试验时间延长总次数的85%以上,占目前造成试验时间延长总时间的90%以上。如果去除这两个因素的影响,2012年春检相关试验的平均时间则为28.8-697/106=22.22(分钟),2012年秋检的平均时间则为29.2-699/106=22.6(分钟),2013年春检的平均时间则为27.8-617/106=21.98(分钟)。

二、断路器机械特性改进试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用电安全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高压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控制和保护的双重任务,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高压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实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中的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的方法存在较多实际问题,影响了机械特性试验的质量和效率。针对高压断路器机械故障相对频繁的特点对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实行了改进。针对某公司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的时间造成影响的原因并给出了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的一种改进方法。

1.原因分析

从机械特性试验过程可以看出:造成人员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长的末端原因共有以下方面:

(1)GDZ-58插针排列密集,易造成短路损坏试验设备:10kV KYN28型开关柜一般配置VS1等手车式断路器。该断路器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方便、操作可靠等诸多优点,但在测试其机械特性时,分合闸操作回路、储能回路不易接线。一般是通过其GDZ-58型二次插针处进行夹线。但是这样由于GDZ-58型二次插座插针排列多而且密集,插针间的距离不到1cm,极易造成分合闸线与公共电源线短路,烧毁试验设备。

(2)接线回路复杂,易烧毁元器件:10kV KYN28型开关柜一般配置VS1型断路器。该断路器内部结构复杂,包含大量直流、交流、电路板、诸多电子元器件。大部分电子元器件都属于±24、±12V工作电压,而试验设备操作分合闸回路电压为±220V。其GDZ-58型二次插座插针排列多而且密集,操作过程极易误碰触及其他插针,造成弱电回路过电压,烧毁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任务重,时间紧,恶劣环境,缺少完善的试验方法,没有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

2.制定对策

GDZ-58插针排列密集易造成短路损坏试验设备。据试验统计,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长受此原因影响占45%左右。改进试验方法增加可移动GDZ-58插座。

3.对策实施

根据制定对策进行实施:通过认真分析研究10kV KYN28型开关柜结构并对历年其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过程、结果进行详细研究,实验中制作了一个与GDZ-58型二次插针相配套的可移动二次插座。首先选用可与GDZ-58型二次插针相配套的二次插座;其次,将所有插座中58个插针全部用2.5mm2硬铜线引出,并分别打上1、2、3……等线号以便接线区分;最后,用PVC胶带将出线端缠绕以防止线间短路。如图1、图2所示。

传统做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的方法由于插针排列紧密,接线回路复杂,容易造成短路。改进后的优点:可移动的二次航空插座可以随便调节插针接线,可以更改接线方式而不会造成插针间短路;灵活方便,便于携带,便于使用;经济实惠,方便可行。

4.现场试验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查看每个有10kV KYN28型开关柜及配套断路器的变电站相关图纸,确定每个变电站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的接线线号,进行相关记录,方便以后试验。班组试验人员挑选10组10kV KYN28型开关柜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记录实验数据,查看新装置性能效果。根据10组试验效果,发现新做GDZ-58型二次插座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极大提高了试验效率。

5.效果检查

针对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进行试验方法改进后,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实验数据如表1、表2。

表1 改进后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时间统计表

1 2 3 合计

总试验(次数) 42 43 44 129

试验平均时间(m) 22.5 21.3 20.5

总试验平均时间(m) 21.43

表2 综合改进前后的试验时间统计表

2012年春检 2012年秋检 2013年春检 改进后

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m) 28.8 29.2 27.8 21.43

通过表1、表2可以得出,进行试验方法改进后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系数,明显缩短了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针对自主研制的GDZ-58型二次插座效果良好,可以在以后试验及相近试验推广。比如35kV站内开关KYN型开关柜也将此方法加以利用改进。

三、结论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控制和保护设备,也是变电站里机械和电气动作最频繁的设备,其安全可靠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统计分析表明,10kV KYN28型开关柜及配套断路器的变电站的机械特性试验中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影响了试验的质量和效率。本试验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改进,使得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系数,明显缩短了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并且针对自主研制的GDZ-58型二次插座效果良好,可以在以后试验及相近试验推广,比如35kV站内开关KYN型开关柜也将按此方法加以利用改进。

参考文献:

[1]韦春霞.35kv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2]黎峰.高压断路器液压机构故障检查处理的技术探讨[J].电气开关,2009,(5).

机械试用期总结第2篇

关键词: 气囊漏气试验 气道狭窄 气管插管 意义

机械通气技术是现代临床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抢救与治疗措施,终止机械通气的方法我们将其称之为机械通气撤离。然而,脱离呼吸机并不仅仅是将气管拔除而已,气管拔除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气道通畅程度等进行有效评估[1]。临床中,拔管患者经常会出现喘鸣、气道阻塞等不良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气囊漏气试验对气道狭窄患者的预测作用,我院特以一年半期间收治的52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本研究,并将系统的研究报告作出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2月1日-2013年6月1日期间共收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为54±5.5岁,气道插管的时间1-15天不等。病例入选标准:其一,患者的基础疾病控制良好;其二,患者意识清醒,具有良好的自主咳痰能力;其三,患者的氧合指数大于200,PEEP小于等于5cmH2O;其四,患者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无显著的高、低血压;其五,排除有气道疾病患者和非计划拔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试验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拔管。

观察组:运用气囊漏气试验的方法进行拔管,具体的试验方法如下:吸除患者气道与口腔内的分泌物,交代患者在气囊松开后用力咳嗽。注意观察患者喉部发声,若未闻及则试验结果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试验小组应在试验过程中尽可能评估拔管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运用相应的措施延迟患者拔管,以降低拔管风险。所有患者在拔出气管前的30分钟应用类固醇或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推注,以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喉头水肿。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拔出气管48小时内的各种不良反应,例如呼吸困难、上气道阻塞以及喘鸣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充分运用了SPSS13.0数据处理系统,当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气道狭窄发生例数为3例,占患者总数的11.5%,对照组患者上气道狭窄发生例数为9例,占患者总数的34.6%,观察组上气道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机械通气是现代临床中极为重要的抢救与治疗手段,此种方式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机械的成功撤离与拔管。若患者在机械通气撤离的过程中出现上气道狭窄,则有可能导致其病情反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基于此,在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拔管前应系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以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拔管前进行科学的气漏气试验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拔管风险,若漏气试验结果为阳性,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上气道狭窄,应通过积极想预防措施延长患者的插管时间,积极寻找导致患者上气道狭窄的原因,并进行科学处理[2]。若患者的上气道狭窄在短时间内无法解除,则应运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等手段为患者进行拔管,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拔管风险;若漏气试验结果为阴性,则可为患者进行适当的拔管处理。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上气道狭窄发生例数为3例,占患者总数的11.5%,对照组患者上气道狭窄发生例数为9例,占患者总数的34.6%,观察组上气道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余小银,张海波.机械通气患者气囊漏气试验预测拔管后上气道狭窄的意义

[J].交通医学,2012,26(6):605-606.

机械试用期总结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考试 方法 改革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继学习的专业课程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当课程进行到一个阶段或结束时,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考核学生?学生是否已具备这样的能力?目前,考试已被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但是机械制图传统的考试方式与现代教育要求存在着偏差,不利于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全面改革。

一、机械制图考试现状分析

1.考核不合理

传统的考核采用总评成绩=平时(40%)+期中(30%)+期末(30%)的形式。期中、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并且是同一教研室不同专业(如机械:模具、数控专业;电子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所有开课班级在同一时间采用统一的试卷进行考核。首先这种考核方法虽然能够体现考试的公平性,但是试题的内容不能体现各专业学习要求的差异性,缺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其次,平时成绩占总评的40%,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学生为了提高平时的分数,以减轻考试的压力,虽然按时出勤,但是课堂表现不积极;虽然按时交作业,但是作业相互抄袭,教学效果欠佳。

2.内容片面性

传统的机械制图考试采用90分钟的闭卷,在试卷中常看到很多的中大题型,如补视图、补漏线、由轴测图画三视图、改画剖视图、断面图等。但题型单一,这类题型虽然大但数量少,知识覆盖面窄,不够灵活,甚至有些试题是讲评过的作业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另外,学生在考试时对试题的猜测性较大,考试结果可信度低,如基础差的学生有可能碰到几道会做的题而考出高分,而基础好的学生可能碰到不太熟悉的题目而导致分数下降,这样不仅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目标不明确

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国家标准、投影法的基本知识、能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而现有的机械制图考试内容和形式忽略了教学目标的真正意义,过分夸大了考试成绩的作用,以致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为了使自己的学生考高分,有些教师就会按考试的题型进行教学,而不会考虑教学应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如何与企业实际图样相联系,更不会培养他们那种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必然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二、考试改革的目的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表达零件意图,交流技术思想,指导生产工艺,进行实践操作等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此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需要将“练”“想”“实践”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练”是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机械制图基本技能,“想”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该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和增加他们对课程的感性认识。而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合理的考试制度可以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得到发展,使机械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提高。

三、考试改革的实施

1.考核方法改革

目前,在技工院校机械制图的考试成绩评定中,总评=平时(40%)+期中(30%)+期末(30%)。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两次的卷面成绩来判定学生学习的优与差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对课程总评成绩做了改革,总评=学生出勤(10%)+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10%)+平时单元测试(20%)+期末测试(10%)+学生自评(10%)+教师评价(10%),见表1。

表1

序号 评分项目 所占比例 要求与用途

1 学生出勤 10% 出勤分数可以限制和杜绝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2 课堂表现 30% 通过要求学生上课时的纪律情况、课堂发言、上黑板做练习等表现,使学生注重上课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平时作业 10% 绘图的规范是通过每次作业的完成日积月累练就出来的,作业也是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方式

4 平时多次单元测验 20% 把传统的期中闭卷考试改革成为在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的小测验,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

5 期末测验 10% 期末考试是学生总结复习一个学期的主要知识点及掌握程度的小测验

6 学生自评 10% 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增强自信,明确自己后期的学习方向

7 教师评价 10% 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好的职业师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

2.考试方式及命题改革

目前的考试方式存在不少弊端,但毋庸置疑,考试已在我国上千年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必有其自身合理性的一面。

首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我们要通过考试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让考试方式多样化。

其次,传统的考试命题主要是填空题、补画视图、补画漏线、改画剖视图、断面图、画轴测图的三视图等,其答案是唯一的,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命题,容易导致部分学生靠死记硬背及掌握一些补图补线的技巧就能考出高分,看似具备了绘图、读图的能力,但其实并不代表能熟练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必须要科学命题。

为此,笔者对考试方式及命题进行改革,把考核的重点转移到提高对实际专业图样的应用能力上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卷考试。开卷考试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考核学生对所学章节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应用已学的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投影作图基础测试,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投影理论、轴测图、基本体、组合体等内容。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关键,也是学生形成读图能力和画图能力的关键。这部分知识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考试可以采用开卷形式,可以适当加大题目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见表2)。

在命题时,可从模型、零件提取命题内容。如发给学生每人不同的组合体模型,要求测绘三视图,以考查学生图物转换的能力。考试时间灵活多变,根据模型的难易而定。模型较易时,可一人一模;模型较难时,可两人一模,相互合作和启发完成考试,但组与组间的模型要有所不同。这种考试命题新颖灵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掌握并提高实际技能,且为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真正体现机械制图的特点。

表2 开卷考试内容

章节 内容 章节 内容

§2-3 基本体的投影作图 §5-2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2-4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6-5 各种表示法的综合应用举例

§4-2 正等轴测图 §8-2 零件结构形状的表达

§4-3 斜二轴测图 §9-4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2)闭卷考试。闭卷考试的内容是以基础性的客观题和技能的基本知识为主,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规定及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等,这些知识没有太多的灵活性。通过闭卷考试,能够促进学生扎实、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命题时,我们以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为命题方向。如笔者讲完正投影基本原理后,安排了第一次单元测验。由于这部分内容以基本规定、尺寸注法和平面图形画法为主要内容,所以命题时,选择题和判断题占了相当部分比例。笔者认为技校生的第一次考试应该力争使那些认真听课,对制图课无抵触情绪的学生能有一个公平的结果,即理解课堂所讲的内容后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此时,我们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内容,并加以运用(见表3)。

表3 闭卷考试内容

章节 内容 章节 内容

§1-1 制图基本规定 §6-1 视图

§1-3 尺规绘图 §6-2 剖视图

§2-1 投影法概述 §6-3 断面图

§3-2 截交线的投影作图 §6-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表示法

§3-3 相贯线的投影作图 §8-1 零件图概述

§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5-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与表面连接关系 §9-1 装配图的内容和表示法

(3)口试答辩。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机件的特殊表达方法、常用件、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这些内容的特点是知识面广、题量大,是考查学生综合读图、绘图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这部分内容的命题可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如发给学生生产图样,考查学生能否迅速看懂一张零件图或装配图,看其能否迅速勾画出轴测草图;发给学生零件,看其能否测绘出零件的表达图样等。考试可以是一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是2人合作完成(组与组的试题不要相同),允许学生查阅资料和相关数据,考试时间可以根据图样或零件的复杂性而定。口试答辩的内容可以包括绪论至第九章的内容。

(4)计算机绘图能力测验。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 CAD)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从1999年开始的制图员考试,无论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都无一例外地要求在软件中完成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因此,在机械制图考试中添加计算机绘图的内容乃至要求学生通过初级制图员的考试,将是一个必然趋势(见表4)。

表4 计算机绘图内容

章节 内容 章节 内容

§1-2 尺寸注法 §6-2 剖视图

§1-3 尺规绘图 §6-3 断面图

§3-2 截交线的投影作图 §7-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3-3 相贯线的投影作图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5-2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6-1 视图 §9-2 装配图的标注、序号和明细栏

3.针对不同专业考试内容进行改革

同一教研室,根据专业不同,考试内容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如机械教研室:①模具制造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可从事数控铣床操作、模具制作、电火花线切割操作、计算机软件绘图等工作,所以主要可以从数铣、模具制作等机械图样来进行命题;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可从事数控车床操作、加工中心操作、计算机软件绘图等工作,所以主要可以从数车、加工中心等机械图样来命题;③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可从事数控机床维修、设备安装和调试、维修电工等工作,所以主要可以从各机床的机电图样来命题。这样的命题方向,不但让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再一次简单的重复,还考查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学习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即是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的,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考试改革的效果

为改变机械制图考试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在学校机械教研室的推动鼓励下,笔者带领3名机械制图教师,抽取2010级的4个班进行了考试改革的试点。经过一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表5 机械制图第二学期总评成绩

班级 60分以下 60~69 70~79 80~89 90~100 班平均

考试改革前的班级 10模具1 1 3 7 15 14 85.6

10模具3 2 2 9 12 13 84.3

10数控1 1 2 6 13 15 86.8

10数控3 1 4 8 11 13 84.8

考试改革后的班级 10模具2 3 4 11 12 7 81.6

10模具4 2 3 13 13 7 82.8

10数控2 4 5 10 12 6 80.3

10数控4 2 5 13 10 9 83.2

从表5中可以看出,考试改革前的班级中班平均成绩偏高,且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也考到90分以上,说明考核方法、命题设计欠科学,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而考试改革后,班级的成绩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只有真正学懂且思维活跃的学生才拿到了较高的分数,同时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从调查分析发现,改革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学生的绘图、读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一是开卷、闭卷考试做到了“三公”即公平、公正、公开,学生做到了“三动”即动脑、动口、动手,且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口试答辩迫使学生对所画所看的图样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三是计算机绘图测试,让学生通过软件绘制图形,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求知欲望,而且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提高,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竞争能力。

五、结束语

考试是引导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的指挥棒。考试改革既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对机械制图考试来说,要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涉及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对于考试手段的多样性、考试时间的灵活性及考试内容的实用性,也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调控能力。

参考文献:

机械试用期总结第4篇

1. 安装调试费用的预算

要想使大型筑路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顺利实施和完成,必须事先认真做好安装调试费 用预算工作。安装调试费用包括:运输费、安装费、调试费、其它费用等。

1.1 运输费预算。机务部门应根据大型筑路机械设备的体积、解体装运对象的数量和质量,安排不同运输 能力的车辆,并确定各种运输车辆的车次。然后,按相应运输车辆的吨公里运费、被运物的 搬运里程计算运输费用。也可根据运输车辆的台班费定额和使用台班计算运费。在预算运输 费用时,还要估算装卸、捆扎费等。因为这些也是运输过程必然发生的费用。

1.2 安装费用预算。根据待安装大型筑路机械的种类列出相应的安装基座、上料台砌筑所用材料(如木材、铁 件、铁丝、水泥、青砖、文秘站:中砂、片石等)以及吊装设备、小型机具和人工(分技工和普工)使 用量,然后参照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给出的基价,计算其费用。

1.3 调试费预算。在大型筑路机械设备调试过程中,除了设备运行必需的动力燃料(如燃油、电力、水、煤 等)外,还需一定量的供其加工的工程材料(如碎石、沥青或水泥、砂或砂砾、生石灰或粉 煤灰等)。对初次使用的进口设备,还必须经过一定小时空载、负载和连续、间断的生产考核, 因此,更要注意备足工程材料。调试费一般由燃油或电力费、工程材料费、配套机械费、人 工费、管理费等组成。各组成费应按各自的单价和用量计取。除此之外,还需做好配套机械、 消耗材料及有关人员的调配管理。

1.4 其它费用。包括设备初到时的看管费、管理费等。其它费用的预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2. 人员组织与技术培训

大型筑路机械设备一般精密、昂贵,初次安装调试中的技术工作必须由供应厂商派出的 技术人员负责(这也是供应厂商方面完成交货所必须履行的义务)。购置单位在供应厂商调试 工程师来之前,进行尽可能周密的工作安排。如选配操作人员,成立安装调试协调组(由有 关行政领导、机械技术负责人员组成),调配安装调试所需的辅助作业机具、人员(包括钳工、 电工、机械工等)。

选配操作人员时,应注意选择业务熟练、懂机械常识、反应灵活、责任心强的操作者。对 于广泛应用电、液压、机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大型筑路机械设备,宜选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事业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机长,作为主操作者。

在进行安装调试之前,购置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应协助厂商方面的安装调试工程师工作,并 选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分工和现场技术培训。岗位分工的目的是明确各操作人员在调 试阶段及日后使用设备时的职责。培训的目的是让操作人员了解待调设备的基本结构、技术 性能、安装调试操作步骤、运行管理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从而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避 免盲目上机。

3. 安装

大型筑路机械设备(安装前通常为解体装运状态)的安装一般包括:安装基座施工、安 装前的准备、设备安装等几个过程。

3.1 安装基座施工。在进行基座施工放线前,必须合理确定设备安装位置及合理布局、配套机械及运输车辆 通道、上料台、堆料场等,必要时予以修整。

大型筑路机械设备组合件较多,要想顺利组装并保持安装后工作性能稳定,在测量放线、 预制或砌筑基座前期阶段,须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3.2 安装之前的准备。设备安装之前应再一次对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如各种螺栓、螺母有无松动;焊接件焊 缝处有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燃润油及水、气的储量及管道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泄漏;电路 布线是否整齐,绝缘性能如何;所有旋转、往复运动部位的安全保障机件的有效、齐全程度 等等。此外,还要进一步查看安装所需的小型机具、材料的准备情况。

3.3 安装。安装过程中,应随时对设备主机各总成、部件及附属设备做外观质量检查。安装现场要 由专人负责指挥。高空作业安装或吊装笨重装置时,必须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安装人员 要全部佩带安全帽。安装工作要按顺序进行。否则,不仅相互难以就位、连接,而且吊装机 具也无法摆放。安装要分工协作,如:机械部分由机械人员负责安装,电气部分由电气人员 负责连接。安装后,应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等进行检查。

4. 调试

大型筑路机械设备在出厂时一般无法进行总装和负荷试验,即使是使用过的设备,由于 拆卸、搬运及再次安装,难免改变原始安装状态,所以,对安装好的大型筑路机械设备尽快 进行调试就显得非常重要。应该认识到,不仅是解体装运的初次使用的大型筑路设备在安装 后需进行调试,实际上所有新增、更新、自制、改造、大(中)修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 都必须进行调试。调试前,要再次检查设备装配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和渗漏痕迹等,以 便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调试时,主要试验其工作质量、操作性能、可靠性能、经济性能等。考核时,应在施工 现场进行空负荷和负荷试验,以正确检验其性能是否达到工业化生产技术条件要求。 调试过程中,参加调试的机械技术人员和随机操作人员须时时到位,以主动了解设备的 现实技术状况、调试程序、操作控制方法等。

现场必须有机械技术人员笔录调试过程。因为它是原始记录,是日后操作设备、撰写技 术报告、解决遗留问题的重要依据。

5. 撰写安装调试技术报告

撰写安装调试技术报告是大型筑路设备初次安装调试后进行技术、资产及财务验收的主 要依据之一,是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

安装调试报告应以读者能再现其安装、调试过程,并得出与文中相符的结果为准。大型 筑路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报告作为一种科技文件,其内容比较专深、具体,有关人员应意 识到它的重要性。撰写时注意与

论文的区别,应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不要象流水帐一样,把 某年某月做了些什么调试统统写入报告,使人不得要领。在安装调试技术报告的结尾,要向 曾给安装调试工作以帮助、支持或指导的人及部门致以谢意。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载明安 装、调试过程中有关部门及人员所起作用、工作内容或成绩的一种方式。 6. 技术验收

机械试用期总结第5篇

摘要 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农田设置试验,进行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常规露地翻耕播种,机械化铺膜栽培能够聚集雨水,变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抑制蒸腾,提高土壤水分的蓄保性能,自然光能、养分、土地利用率和人工辅助能转化效率增加,生态效益明显;机械化铺膜栽培较常规露地种植平均单产提高828 kg/hm2,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具备高效利用和有效改良当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功效,社会效益良好。

 

关键词 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产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26-01

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扬黄灌区由于“旱”改“水”,部分灌区土壤下伏第三纪盐红黏土或处在较封闭的低洼之间,排水条件差,遇强降雨或大水漫灌易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上升,下层盐分被大量带上地表,耕地极易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因此,进行农机化技术的应用试验研究[1-4],对改良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一定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原陶乐县月牙湖乡扬黄灌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北纬38°32′,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298.5 mm,60%~70%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1 280 mm,年均气温8.1 ℃,年均日照2 911.4 h,无霜期160 d,土壤类型为普通灰钙土,ph值7.6,土壤含有机质13.3 g/kg、全氮1.22 g/kg、碱解氮76.8 mg/kg、全磷0.59 g/kg、速效磷7.68 mg/kg、全钾19.3g/kg、速效钾160.2 mg/kg、5~50 cm土壤中so4-、cl-、hco3-、co3-等盐分总含量4.32 g/kg,试验地为撂荒旱地,中等以上肥力。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新疆石河子石大机电服务中心生产的1s-340全方位深松机、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mpf-1型地膜覆盖机、长葛市金丰谷农用播种机有限公司生产的2bdj-2-7型条播机、1l-435悬挂犁、内蒙古蒙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cm-1型残膜回收机、90 cm×0.01 mm农膜、食用型“康地”204葵花种子、二铵、土壤温度仪、土壤取样器、土壤烘干箱、电子称重仪、tfc-1by野外流动测土仪、sfm-1智能化土壤肥力测定仪、多种量具等。供试作物向日葵。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月牙湖乡海陶南村进行,2010—2012年连续3年进行定位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机械施肥铺膜膜侧人工点种(a),机械施肥露地施肥条播(ck)。3次重复,各处理面积0.2 hm2。于2010年6月下旬开始,处理a进行机深松、机械施肥铺膜;ck进行机深翻,翌年3月28日处理a、ck同时开始等行距播种,行距90 cm、株距40 cm,施二铵90 kg/hm2,种肥间距2~3 cm,播量12 kg/hm2,保苗2.8万株/hm2,于现蕾期统一进行一次60 mm补灌,并追施尿素97.5 kg/hm2,9月18日收获,9月25日进行残膜回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的经济效益

据测定,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平均产量为3 878.6 kg/hm2,秸秆产量7 590 kg/hm2,相对露地种植增产828 kg/hm2,秸秆增加1 623.5 kg/hm2,总产值(包括副产品产值,下同)比ck增加2 090.5元/hm2。深松机械作业费以3年为一个计算周期,平均200元/hm2,机施肥铺膜600元/hm2,机械残膜回收150元/hm2,人工费投入较ck增加600元/hm2;机深翻450元/hm2,机条播施肥375元/hm2,其他费用与ck无差异,生产成本较ck增加725元/hm2,纯收入增加1 365.5元kg/hm2;劳动生产率提高45.5元/工日。

 

2.2 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的生态效益

2.2.1 土壤水分。通过深松加深耕作层、集流蓄水和抑制蒸发提高和稳定土壤含水量。据各测点对土壤水分0~40 cm土层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比露地条播田提高0.86~5.23个百分点,折合蓄水增加4.10~25.2 mm。机械化铺膜栽培向日葵全生育期单株叶片较露地条播增加1.1~2.3片,次生根增加1.3~2.6条,发达的根系促进了向日葵对土壤水分特别是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较大的叶面积系数增大了蒸腾耗水,从而使其耗水量增加。从播种到收获,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在0~200 mm土层的耗水量为241.2 mm,比露地条播增加25.3 mm,带动其水分生产效率由9.5 kg/(mm·hm2)提高到11.9 kg/(mm·hm2),提高25%。铺膜栽培向日葵较大地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增大了田间有效蒸腾耗水比例,又充分利用了60%~70%集中在7—9月的降雨与60 mm的一次补灌,提高了水分生产率,使其具备了旱作农业的基本特征。

 

2.2.2 土壤温度。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出苗期土层0、5、10、15、20 cm温度分别较露地条播提高4.5、3.7、2.6、2.0、1.4 ℃,现蕾期相应土层地温依次提高3.6、3.8、2.3、1.3、1.1 ℃,开花期依次提高2.6、2.4、1.7、1.0、0.8 ℃,成熟期依次提高1.6、1.5、1.3、0.7、0.3 ℃。表明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田增温有2个特点:一是增温幅度与气温成反比;二是增温效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弱。

 

2.2.3 脱盐效果。一方面向日葵耐盐碱;另一方面采用全方位机械化深松技术,一是提高土壤含水量,0~5、20~30 cm(下转第29页)

(上接第26页)

的裸地深松农田,其田间含水量分别较传统翻耕高15.6%和143%;二是彻底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渗透水能力及容气空间,以形成上虚下实、左右松紧相间、底层深处有鼠道的土体结构,从而使深松后的土壤兼有蓄水与排涝降盐、透气与通气、氧气释放与贮存、根系穿孔与固定等充分接纳天然降水等各方面的功能;三是由于深松切断了毛细管,抑制了地下水上升的隔盐作用,使含盐表土中的盐分通过灌溉下渗到鼠道后随底层水排出。地下水位深比对照田低5~8 cm,灌溉后2 d可达100 cm,耕作层0~5 cm脱盐率为59.6%,5~15 cm脱盐率为55.4%,15~30 cm脱盐率为56.9%,30~50 cm脱盐率为36.4%,50~60 cm脱盐率为72.1%。

 

3 结论

(1)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通过建立3年轮作制并进行一次机深松,促进根系扩展,一方面增加了对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大的叶面系数又增大了有效蒸腾耗水比例;另一方面机械深松又表现出良好的降盐改土效果。

 

(2)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通过生产成本投入的少量增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向日葵膜侧栽培能有效的带动农民增收。

(3)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配套,避免白色污染。

4 参考文献

[1] 姜文彰,陶继华,杨朝晕.全方位机械化深松技术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5):57-59.

[2] 梁慧霞,陶维华.宁夏南部山区小麦推广地膜垄盖沟植技术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7):60,62.

机械试用期总结第6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问题

1、 前言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要有新的机械设备的支持。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展开,促进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展开讨论,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的讨论就主要针对此类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 机械设计的过程

2.1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2.2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2.2.1 需求申请: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2.2.2 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2.2.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2.2.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2.2.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2.2.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2.2.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2.2.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2.2.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2.2.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2.2.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2.2.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2.2.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2.2.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3、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3.2 安装调试使用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阶段是设计研制过程的最后阶段,设计研制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效果如何,在此阶段能见分晓。在此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施工现场,对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控,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一阶段也是设计人员积累经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佳阶段。机械设备设计的合理与否,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和可能,都可以通过该阶段的工作获得答案和信息。对设计人员设计水平、处理现场问题能力的提高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安装、调试结束后,紧跟着要进行试产鉴定,通过设备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价或产品质量的检验,确定机械设备是否达到使用要求。鉴定通过后,必须尽快整理出与使用、操作、维护相关的机械设备的各种说明、图纸等技术资料,对操作工及维修工进行培训。同时,要注意专有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员工培训完成、所有必须的技术资料整理齐全并交付机械设备使用部门后,机械设备便可投入使用。

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知识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模型,分析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流程和知识支撑系统,为应用知识管理提升机械结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希宋,王辉坡.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1).

机械试用期总结第7篇

1 内容与方法

1.1一般情况

地下人防工程旅馆整个工程分二期:1-3区为一期工程,4-7区为二期工程,改造为旅馆使用后,主要开放营业的是一、二和七区。一期工程较简陋,房间小,走道窄,弯道多。二期工程特别是七区设计良好,房间宽敞,走道直而宽,四壁光洁,水磨石地坪,机械通风和除湿设备完善。

1.2指标与仪器

1.2.1微小气候

(1) 气温、气湿:ZJ-1型温湿度计(自记式,经通风干湿球湿度计校正)。

(2) 风速:QDF-2热球式电风速计。

(3) 气压:空盒式气压计。

1.2.2 空气质量

(1) CO2: GXH-301型红外线CO2分析仪(北京分析仪器厂产)。

(2) 空气细菌总数:THK-201型微生物采样器。

(3) 可吸入尘:PC-1型可吸入尘测定仪(上海第二光学仪器厂产)。

(4) CO:CO-I型二氧化碳测定仪(北京分析仪器厂产)。

(5) 空气离子浓度:CNF-1型空气离子测定仪(石家庄无线电四厂)。

1.2.3 其它卫生指标

(1) 噪声:PSJ-2B型普通声级计

(2) 照度:ZF-2型照度计(上海险峰电影机械厂)

1.3 采样点、采样时间选择

采样点:在通风条件较好的七区内选715、708、704三个房间及通风条件不好的一、二区选101、202、222三个房间,在走廊等处设辅助观测点,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1-18204.27-2000)布点、采样;

采样时间:每日6:00―24:00,间隔2小时采样观测一次,连续观测48小时。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下人防工程室内微小气候观测结果

由表1可见,人防地下室内气温波动范围很小,特别是远离洞口的七区,室内气温恒定在19℃左右;由于除湿机持续工作,七区室内相对湿度(30-80%度保持在60%以内,而一区,二区,由于无机械通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高达82%以上。

2.2 机械通风新风量的测试结果

七区有通风机二台,总功率为8KW,经实测七区范围内共有69个送风口,在七区虽然距风机房越远的房间,其送风口风速随距离增加而递减,但在设计时“末梢”位置的房间增加了送风口的个数和限制室内床位数,总机械送风量达16000m3/h,保证了机械通风效果。

一、二区共用一台通风机,功率为3.3KW,一区实测送风量为2000 m3/ h,二区实测总风量为2700 m3/ h,机械通风效果明显较七区差。

2.3 空气卫生监测结果

2.3.1 二氧化碳

(1) 人防旅馆室内CO2浓度2 4小时变化情况

表2可见,人防旅馆的大多数旅客是在傍晚之后陆续入住,在早晨八点前后逐渐离开,因此室内CO2含量的高峰在清晨和午夜。由于机械通风不良,一、二区20:00以后至次晨7:00,65%以上样品CO2浓度超过卫生标准(≤0.15%),最高值达0.28%。在七区,由于机械通风新风量充足,客房空间大,因此,一天中,即使CO2最高值仍未超标。

(2) 改善通风条件后CO2浓度检测结果

在二区客房外走道上不同地点分别在风机机械通风前和机械通风45分钟后采空气样品检测CO2浓度(见图1),研究表明,人防地下工程加强机械通风可较好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3.2 可吸入尘

表3表明,人防旅馆的空气可吸入尘浓度平均水平都较低,主要是人防地下室相对封闭,室外灰尘进入少。

2.3.3 空气细菌总数

各区空气细菌总数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三个区空气细菌总数的平均水平都符合卫生标准(≤4000 cfu/ m3)。对照表2分析可以看出,空气细菌总数与空气CO2含量不呈平行关系,而主要与室内人员活动状态有关,清晨6:00-7:00 CO2含量累积至最高值,但此时旅客尚未起床,空气细菌总数却是最低值,夜间20:00以后多数旅客返回旅馆,活动频繁,此时空气细菌总数水平最高。

2.3.4 CO

(1)48小时内不同的时间采样测室内空气CO浓度结果。

表5表明,七区空气CO普遍较一、二区为低。无论七区还是一、二区清晨6:00CO较低些,因为其它时间各区均有人吸烟,而吸烟是人防旅馆CO主要来源。按地下旅馆空气CO卫生标准(≤10mg/m3)要求则还远未超标。

(2)机械通风对空气CO浓度的降低作用

夜间24:00和清晨8:00,分别在机械通风关闭及开启通风半小时后分别采样检测CO浓度,结果见表6:

表6表明,通风可以明显改善空气CO污染,尤其在CO浓度高的房间里,通风半小时即可显著改善。

2.3.5 空气离子状况

(1) 空气离子状况:在715室持续机械通风0.5小时后,先检测室内正、负离子浓度及CO2浓度,然后关闭通风和门、窗,室内保持满员(6人),观测不同时间空气离子和CO2浓度的变化情况。

表7表明,在室内满员时关闭机械通风则空气负离子浓度逐渐下降,单极系数逐渐上升,空气离子状况趋向恶化,而机械通风0.5小时即可恢复到原有水平。

(2) 人防室内各处空气离子状况并与人防工程室外对比测试结果

表8表明,七区由于持续机械通风,无论是负离子浓度还是单极系数都较一区为好;七区715距风机最近701最远709距离居中,空气离子并未随着通风管道距离增长而明显衰减;由此,与室外大气负离子浓度相比,人防工程内只要确保机械通风,就不会出现负离子缺乏现象。

2.3.6 吸烟对人防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我们分别在机械通风关闭和机械通风持续工作情况下,观测吸烟前后室内空气的正、负离子及CO、可吸入尘浓度等变化情况。

试验地点:七区715室(面积30.24、室高3.2m、室内6人)每次吸烟5支,试验结果见表9:

由表9可见,在不通风情况下吸烟能使室内空气状况恶化,表现在空气负离子可小于50个/m3,空气中CO及颗粒性物质含量增加,在机械通风情况下,吸烟也会使空气质量下降,仅程度略轻而已。

2.3.7 其它卫生指标测定结果

(1) 噪声

表10表明,由于人防旅馆处于封闭地下环境中,三个区室内噪声Leq都在标准(≤60dB(A))以下。

(2) 照度

测试结果七区、二区和一区房间平均照度分别为58.3Lux、46.1 Lux和52.5Lux。三个区客房内,符合标准(≥50Lux)要求的客房仅65.7%。

3 讨论

(1) 对该人防地下环境一般卫生状况的总体评价

以七区为代表的人防第二期工程,由于设计、施工良好,机械通风和除湿设备完善。在室内人员住满时,各项卫生指标测试结果基本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以一、二区为代表的一期工程,由于空间小、走道窄、弯曲多,机械通风和除湿设备不完善,所以一、二区湿度及CO2等空气卫生指标较七区差,且部分超标。

(2)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呼出的CO2可达3-4%,而室外大气中CO2保持在0.03-0.04%,在人员多、通风换气不足的场所,室内CO2含量将上升,伴随着CO2的升高,人体器官、皮肤汗腺及衣服鞋袜等散发的不良气味也在累积,室内空气的其它理化性状趋于恶化,因此CO2是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的重要指示指标。为保持人防地下室良好的空气状况,通风措施最为重要。在七区由于总机械通风量达16000m3/小时,新风取自室外,所以只要机械通风持续工作,室内空气CO2均未超过0.1%,而在一、二区由于机械通风设备不足,且地下室自然通风不良,空气不流通,室内不良气味明显,相对湿度也大于80%以上。加强机械通风后,从图1结果可以看出改善措施的效果。

(3) 空气细菌总数也是反映室内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人防三个区室内空气细菌总数与室内人员活动状态有关而与CO2浓度并不呈平行关系,例如清晨6点时机械通风关闭5小时以上,经一夜积累室内CO2达最高峰,但由于室内人员仍未起床活动,此时空气细菌总数却最低,表明空气细菌总数和人员活动频繁程度有关。

(4) 人防工程中CO浓度均未发现超标。然而除香烟烟雾外无其它CO源,因此洞内外CO差值可反映香烟烟雾浓度水平,香烟烟雾除产生CO外,烟雾的其它有害物、刺激物也同时存在,因此,人防地下工程中应实施禁烟并加强卫生宣传,在旅客较多的时间里,应保持机械通风的持续有效工作状态。

(5) 地下工程内空气负离子随着人员进驻时间增加,负离子浓度逐渐降低,本次测定结果表明当机械通风关闭,室内门窗关闭并保持6人时,随着关闭时间的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下降,单极系数升高,如果再有人抽烟,则负离子的下降更明显;在通风机持续工作的情况下,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人防工程外地面空气离子浓度相比,并没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表明充分的机械通风是改善地下室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4 结语

通过本次卫生监测结果表明,对于设计施工和设备良好的人防地下工程,只要合理使用,具有“天然空调”、温度适宜、噪声小、可吸入尘低等有利因素。为获得良好卫生条件,首先是确保充分的机械通风,其次是采取除湿措施,同时要做好卫生保洁工作和健全卫生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机械试用期总结第8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控制;控制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61-02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机械工程学科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革。控制理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结合,促使机械工程领域各个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且促进了机械工程中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适应这一现代科学技术变革的需要。“机械工程控制”是一门研究“控制论”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的科学,同时,它又是一种方法论,是科技工作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既为后续的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进一步深造,以及从事机电一体化控制相关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课程的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使课程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主线,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谨记课程的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理解什么、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所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紧紧围绕这一主线进行。我校开设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总学时40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根据学时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要求,我们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①使学生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校正)的基本方法。②学会运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辅助设计和分析。③使学生能以动态(动力学)的观点而不是静态观点去看待一个机械工程系统;从整体而不是分离的角度,从整个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转换和反馈等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④能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经典控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其中的具体问题。教学目标的设定针对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分层次,逐步提高。其中,既有共性,即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又包含个性,即体现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针对课程特点,制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制定应从课程的特点出发,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工科类课程大多枯燥乏味,机械工程控制课程更加如此。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课程的内容侧重理论,使得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精彩的绪论,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特定决定了该课程丰富的内涵,通过精彩的绪论内容,让学生进入课程中来,体会到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愿望,是整个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①感性认识阶段。通过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控制理论在军事中的应用以及控制理论在家用智能电器中的应用,不但让学生耳目一新,又让学生感受到它与自己息息相关。②理性思考阶段。经典的实例和素材不单是简单的堆积,更要带领学生去深入的思考,通过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控制论的思想、方法,从而为理论教学奠定基础。

2.深入理解课程教学目标,系统化理论教学内容。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校正为主线,首先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的总体结构。①了解系统模型: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模型之间的转换关系。②了解系统分析: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③理解系统建模和系统分析的目的:系统的综合校正。通过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总体结构,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3.深入理解课程教学目标,系统化理论教学方法。①侧重结论,淡化过程。结论的理解和总结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对结论的理解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结论的产生通常的教学过程是:物理模型―抽象―数学模型―分析―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分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并淡化每一次结论分析过程中的数学推导过程,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和抽象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②侧重应用,深化综合。通过具体化物理模型,应用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解决具体问题,最终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理论的内涵。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实验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将课程理论应用通过软件进行实践应用,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理论学习的兴趣,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程的实验具体设置如下:①Matlab软件基本操作实验:应用Matlab软件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②控制理论仿真基本操作实验: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建模、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③综合性试验:针对给定的系统及其性能指标要求,建立系统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进行系统的综合与校正。④设计性实验:自己设计控制系统,建立系统数学模型,进行Matlab仿真分析,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连接控制电路,分析系统。

四、以教学目标要求为基础,制定考试内容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对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是课程的基本要求,但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应以综合试题为主,突出教学目标,通过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避免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甚至考试作弊等现象。

五、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全程考核模式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考核采用期末考试占60%,考勤占10%,作业占10%,实验占10%,文献查阅实例分析占10%的考核方式。采用全程考核模式,降低了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使成绩构成多样化。作业的布置应少而精,使学生更多的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生负担,更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就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分析了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制定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的设置,提出了课程的考核改革方法,实践证明,采用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第六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