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06 06:29:17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路径分析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民族的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注重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发展.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是好的,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国家民族对于大学生的建设发展的需要,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体系和反馈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干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健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建设和发展的约束还广泛存在.

1相关概述

1.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当前对于心理健康还没有完全的统一的概述和定义,但是基于心理健康的导向是一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于健康进行诠释和定义的时候,提到了十六字方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平衡”.其中保持平衡就是针对心理健康的内涵的诠释.当前的健康定义以及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状况下,越来越多地将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的环节,成为制约健康的关键的因素.此外,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生存压力的逐渐的扩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演进,人们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状态受到了更多的挑战.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专业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以人为本”核心的重要的内容与关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依托当前的教学理论课堂的模式、专业教育的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的模式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心理健康教育环节的一般特性,又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于心理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大学生的特殊性群体的属性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教育,不断强化自身的心理信念,增强心理的素质,把握大学生的一般的心理的规律,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2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

2.1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国家的宏观教育的框架下开展的,在具体的实施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方式上也是统一和一致的.目前根据大学生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和专项的配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也避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误区.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现状和要求是适应的,能够满足当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能够查找当前教育的突出问题,并且在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升华,做出一系列的适当安排.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还广泛地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当前的复杂多变的外在环境和内生环境的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存在着重大的调整,这些都在进一步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开展.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的导师严重不足,而且导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2000-3000名大学生要配备专门的学校心理专家,而在中国这个比例能高达万分之一,而且有的还兼职着思想品德和伦理学等.长期以来更习惯用德育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失去专业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式.当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缺少层次性,在教育对象上过于狭窄性,在教育方式上缺少与社会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群体的差异性,用整齐划一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重点的教育对象上又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治疗,在教育的方法上更加偏向于学校的常规手段,难以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2.2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有利于构建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铜墙铁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的良好有序,利于各方面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注重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打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和深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突出的问题,并面向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利于摆脱传统的教育的方式带来的一系列的误区,有利于从全面发展的环节具体实施.有利于丰富与完善大学生教学内容,为全面素质教育增添新活力,构建大学生全面的发展、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教育结构的先决和前提,在教育结构上处于把关和枢纽位置,全面制定和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动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学的内容的充实和价值观念的引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教育的总体的归宿和落脚点,是进行落实实效性的关键之所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两者在教育的目的和方式具有高的统一性,都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都是为了进一步的扩大身心健康发展和进步的实效性.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开展.当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基本上是一致的,能够保证和满足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鲜活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大学生的总体的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实施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的规划和依据,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的发展,就要不断摆脱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环节的设定,不断总结和要求当前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以及对大学生的发展的一般设定,努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目标导向以及环境的优化等环节进行考量.

3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路径

3.1构建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国家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是指导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各有关部门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实际,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情况,借鉴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实现研究成果向现实转化.社会要按照统一要求和部署,设立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并适时向大学生开放,进行重要的心理指导和心理补给.家庭应该遵循国家有关指导,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暗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问询和心理误区排查,做到真正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并实现心理状况的动态跟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宏观上的掌控、中观上的支撑以及微观上的把握的综合体,是进行相应的发展的指标性和建设性的综合,是进行相应的发展的重要的考量,是对于当前的发展的目标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不断进行相应的实践锻炼.

3.2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机制

高等院校要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运行机制和以惩防并举为核心的应急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要事无巨细地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动态排查和监控.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开展健康有益的心理活动.可以根据实际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基地,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借助社会有效力量,高标准建立起大学心理健康咨询室,培养起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团队,对于重点问题和情况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并不断实现研究成果的现实转化,对于个例要进行针对性地研究,不断排查误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大学环节的制度覆盖和无缝对接.

3.3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归宿和落脚点在于大学生本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教育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除了要在国家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学习,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认知,强化概念摒除误区,对自我心理状况和他人心理状况以及环境适应性进行认知.通过大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情感,增强与人交流和有环境适应的情感维系.通过开展的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磨练自身的心里意志,增强自身的抵御风险和抗挫能力,健全人格砥砺品行,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教育目标实现,关乎大学生成才体系实现的重要课题.要紧密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实现体系探索与构建的科学化和实战化水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屈正良,朱翠英,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姚本先,刘世清.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3〕易晓敏,李燕.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系统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第2篇

(一)对象

整群随机抽样H省四所医学类高校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0份。其中,男生2人,女生558人,大一279人,大二281人,汉族463人,少数民族97人。

(二)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

(1)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认知问卷》为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情况,参考以往相关研究,自编心理健康认知问卷,共11个题目,如学校是否应开始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是否合理等。心理健康测量采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住址,兴趣爱好和入学动机等;第二部分为UPI问卷本身,采用是非式选择,60个项目,4个为测伪题,肯定选择的题记1分,否定选择的题记0分;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是了解被试的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史等。

(2)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分析数据。

二、结果

(一)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情况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的占92.0%,有79.6%的护生认为本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开设合理,82.1%的护生认可他们的心理教育课程老师,并且有87.5%的护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73.9%的护生认为心理咨询有效。对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否更多”这一问题,有45.2%的被调查护生同意这一观点,54.8%的被调查护生并不这么认为。对于造成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560名被调查对象中,有48.9%的护生认为是大学生自身问题,33.0%的护生认为是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8.8%的护生认为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还有9.3%的护生认为是有其他因素造成的,见图1。针对这一现象,有57.7%的护生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个人,20.0%的护生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的占17.5%,还有4.8%的护生认为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二)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计算调查对象的UPI总分,最高分为52分,最低分为0分,平均得分为14.85分,见表2,基本分布情况如图3,其中大于等于25分的即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8.6%,在20分至25分之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1%,小于20分占调查人数的70.4%,

三、讨论

(一)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师认可度、心理咨询的求助意愿和心理咨询效果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认同度。这说明,被调查对象对心理健康教育持积极和认可的态度,总体来看,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水平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等认识不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意识水平是心理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心理健康意识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高[8]。对于研究中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不足,综合反映了一个问题——心理健康意义。也就是说,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还不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加上目前社会本身对心理咨询与教育的认可度低,心理或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会中存在很大的歧视,如“被精神病”等现象时常发生,导致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容易谈“心”色变。

(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按照UPI的评价细则,总分大于等25分的被划定为A类学生,这类学生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持续的进行心理咨询,本次调查中这类学生比例接近20%。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一般类高校大学生UPI测试的比例。如刘雪珍等人对桂西北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A类学生比例仅为9.6%。总分在20-25分的被划定为B类学生,这类学生没有严重心理问题,可作为咨询机构今后关注的对象。换而言之,这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风险,本研究中约占11%。总分小于20分的被划定为C类学生,这部分学生被认为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中约占70%。总体结果来看,在本研究中护理专业大学生中,可能或本身存在心理问题接近30%,这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不容乐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一项对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4.62%。

(三)对护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第3篇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委 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

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章守纪的楷模,做致合理奖惩,形成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5、我校广播站每周四有一期《心灵驿站》栏目,心理老师给播音员提供稿件,已播出《自信的力量》、《轻松迎考》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裨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大软环境的建设。

五、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心育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教材的修订,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科研将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进一步发展。

一年多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市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听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心理沙龙,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工作,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工作。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第4篇

由于目前尚未有本土开发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工具,本研究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改编自宋广文和魏淑华研究[4]中所使用的《教师职业认同感问卷》,根据前期的开放式调查结果以及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对问卷的表述做了调整和修改,并通过信效度检验考察了其在心理健康教师群体中的适应性。问卷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六个维度。问卷在本研究中模型的拟合度良好,χ2/df的值为4.79,小于5,可以接受;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88,表明模型可以接受;比较拟合指标近似均方根误差CFI为0.91,NNFI是0.90,均较接近1,模型拟合指数良好,可以认为修订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的结构模型可以接受。各个维度可靠性系数分别为:0.544(职业认识)、0.598(职业情感)、0.556(职业意志)、0.592(职业期望)、0.528(职业价值观)和0.672(职业技能),问卷总分可靠性系数为0.877。用于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个人背景资料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教龄、学历、专业、月工资、是否专职、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对这个职业的认同”等开放式问题。

2研究结果

2.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及人口学差异分析

为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总体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在此基础上对人口学变量进行了方差分析,考虑到人口学变量较多,本研究只考察人口学变量在职业认同感总分和各维度分上的主效应。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其中表现在男性的职业价值观高于女性(P<0.01),而男性的职业技能却低于女性(P<0.05)。职业认识、职业技能、职业认同总分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检验显示:31岁-40岁之间(P<0.001)和40岁以上(P<0.01)的职业认识水平均高于30岁以下,即,30岁以下的职业认识水平最低;31~40岁的职业技能高于3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即,31~40岁之间职业技能水平最高;31~40岁的职业认同总分高于40岁以上。兼职教师的职业期望高于专职教师(P<0.01)。职业认同的各维度和总分在所学专业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针对职业认同感不同维度的均分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职业认同感的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维度主效应显著(F=211.869,P<0.001),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发现,职业认识和职业技能的项目均分之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之外,其他各维度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职业价值观(2.708±0.021)、职业期望(2.785±0.020)、职业情感(2.839±0.016)、职业意志(3.096±0.015)、职业技能(3.595±0.025)和职业认识(3.631±0.026)。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意志、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识均分均高于理论中值(3分),其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而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和职业情感相对较低。

2.2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

在开放式调查中关于“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对这个职业的认同?”这一问题,将各种回答进行归类,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到职业认同感,主要包括:第一、家庭成员及社会人士的不理解,自己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第二、生活的重担及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可能不如其他专业课得到学生家长的重视,工资不是很高,确实会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带来较大经济压力。第三、学生本身的问题:有些学生本身已经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来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前不肯与其沟通交流,这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难以开展工作。第四、自身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难以做好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不能及时有效缓解以前的工作压力,形成恶性循环。第五、学校的问题:一方面现在学校招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较少,而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已经招聘进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不是特别重视,会造成教师心理失落,影响职业认同。

3讨论与分析

3.1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和人口学差异的分析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群体中,男性选择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可能要面临更大的冲突,而最终能将此作为职业,往往这些男性对这份工作有着极高的热爱,研究中发现的男性职业价值观显著高于女性的现象也说明了男性心理健康教师在主动选择之后可能体会到更多的自我发展和价值。男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显著低于女性,这与刘亚丽等[8]对高中骨干教师的工作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心理健康教师的特殊工作性质所导致。心理健康教师往往需要具有细心、善于捕捉细节并具有同情心,而女性在这些特质上具有一定优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大量的情感和精力投入。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因为刚参加工作不久,专业训练或教育教学实践都相对缺乏,从而可能导致30岁以下年轻教师职业认同感水平最低[9]。而30~40岁之间的教师职业具有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精力较为旺盛,在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对职业保持更高的热情,从而使得其职业认同感水平最高,该研究结果与程俊玲等[10]研究发现的年轻教师工作压力更大的结论一致。此外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意志、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识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而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和职业情感相对较低。这反映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现状,该群体虽然对职业具有正确的认识,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意志力从而达到工作要求,但对职业并没有很高的热情,在工作也较难体会到自身发展和职业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是把该工作作为职业而已,并没有将其看成是能给自己带来成功和快乐体验的事业。

3.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第5篇

一、多维发展,确立教育目标新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实施这一目标体系,要遵循以下规律:一是目标的权威性。课程目标是根据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的,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二是目标的灵活性。新课程目标体现了总体要求的规定性与实施单元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在选定具体项目或内容后,执教者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目标;三是目标的层次性。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将目标纵向分解,形成目标树,使各阶段教育目标具体化;四是目标的针对性。体育与健康课必须关注学生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在总体目标范围内,根据学生性别和年龄特点确定教育目标;五是目标的全面性。体育与健康课目标既有显形的习惯、技能目标,也有隐形的品质、情感目标,设计目标应综合考虑,不可偏废。

二、多育并重,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对体育认识的一次飞跃,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多方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新体系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首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同时,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趣味)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第二,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的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原则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项目或内容。第三,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以体益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第四,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宜宾市八中根据自身运动场地狭窄的实际,自编了室内徒手操,开辟室外趣味体育活动场地,解决了部分学生不能做课间操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编写了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增强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五,坚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在加强校内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调动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或家庭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宫、少年宫、体育俱乐部等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协调的良好局面。

四、多元检测,建立教育评价新体系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第6篇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请笑纳!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1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心理健康,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__第二高级中学在五月份开展了以“关爱自我心灵,阳光伴我成长”为主题的“525”心理健康节活动。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情况,心理健康节相关活动在各年级分别展开。面向高一、高二基础年级,重点强化对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展开心理测试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征集心灵之声征文等多种形式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困惑,以更好更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面向高三毕业年级,结合高考备考心理压力与日俱增的实际,重点开展考前心理疏导工作,全天候开放心理咨询室,通过图片回顾展、趣味游艺活动、特色班会、心灵角落等多重方式全方位引导和帮助考生舒缓压力、放松身心。并与油田EAP项目组联合推出公益讲堂高考专题,为考生及家长减压助力,放飞心情,成就梦想。

学校在重视学生和家长心理成长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特与校工会联合,专门为教师设计减压活动,校园摄影比赛、趣味投篮比赛、户外徒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老师们喜爱和欢迎。

学校今年还特别印制了“525”心理健康手册,与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推介了由6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分量表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同学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测试,测量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

“525”谐音为“我爱我”,提醒大家“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心理健康节活动由心理教研室策划,德育处与各年部鼎力配合,旨在引导师生及家长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化解心理危机,激发学习内在动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2不知不觉,担任我们__班的心理委员差不多两年了。首先我想以一个问题作为开篇:5 月25 日是个什么日子?——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到来之际,我总结一下我这近一年来的工作和感受。

20__-20__学年第二学期,我参加了一次心理委员培训。它相当于一次讲座,从那次培训,我大概了解到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

一、协助老师了解并收集同学们的心理信息,及时汇报异常情况。所以我时常观察同学们的心理,可喜的是目前我们班没有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我也相信未来也不会有。

二、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自己不是心理专业的,不懂得什么心理知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一些基本的、解决一般情绪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安慰。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很有用的,另外,我们班级也会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活动和讲座,同学们也积极参与。 同时,我们班级也非常注重宿舍文化的培养。宿舍是我们休息的场所,所以对于宿舍,首先抓的是卫生和安全问题。我们班级通过男女生互访宿舍检查卫生安全评比等活动让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宿舍的环境卫生。另外,对于宿舍文化建设上,我们也不放松。平时,班级经常组织同学们通过宿舍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增强宿舍同学之间的联系和班级集体感,也通过学习小组活动让大家在学习想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以上是我的总结,愿__班各位同学永远健健康康、活泼开朗,祝我们班越走越好。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3__年9月6日、7日两天,我们学院迎来了__级新生。他们的到来为我们学院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使学院更加充满生机。学院师生都在为迎新奔波忙碌。灿烂的阳光照在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很柔和温暖。

迎新结束后,又开始紧张激烈地进行社团 会员招新活动了。我们心理健康康协会选择在9月8日到9月16日这段时间到新生宿舍去招新,对着届招新我们会干都期待已久,信心百倍,我们始终坚信:心理健康协会是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融入我们他们会更健康,更加自信。在此之前,我们做好了招新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心协会徽、宣传单、宿舍新生安排表,分配好各会干的任务。(会徽图案是“双手捧着一颗红心”,代表爱心)

在新生宿舍里,我们信心十足,热情地介绍我们协会的概况,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心协。我们主要介绍我协会从创办至今的概况及举办的各类极具特色的活动。比如:进行手抄报比赛,到安老院慰问老人,去特校看望特殊儿童,观看精彩的心理影片,每年举办的5.25大型系列活动等等。新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对此也很感兴趣,频频发问,我们都乐意地去解答每一个问题。

招新的过程就是我们与新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过程。去新生宿舍招新的目的就是要广泛宣传我协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接纳、并融入我协会。

__年9月17日、18日这两天,全院所有社团都统一在篮球场那边摆台招新,给新生最后选择想要加入社团的机会,虽然那两天阳光猛烈,无情地烘烤着大地,但我们的热情始终不减,任由汗珠滚落却依然保持微笑。

9月18日下午,协会招新工作进入尾声,我协会圆满完成了此次的招新工作,经过统计,我协会共招的120个新会员。他们的加入为我们协会注入了新的血脉,使我协会更加壮大,更加充满力量,我相信:我协会的明天会更好!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4为响应学校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自我校心理危机干预四级网络建立以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在全院学生的广泛参与下,传播学院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08-09学年我们以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工作、通过常规工作和特色活动预防心理问题发生及做好个案咨询三条主线开展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在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

1、协助做好5.25心理健康节的相关工作。

在我校首届心理健康节中,我们和管理与经济学院共同承办了“心随影动”优秀心理影片展播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选择了《海上钢琴师》等四部心理影片,精心制作海报,联系教室,为大家放映。放映前,我院心里协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向观众简要介绍影片内涵,引导同学们从心理角度欣赏影片。此外,我们还组织观众撰写影片观后感,并邀请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老师担任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

2、建立心理档案,做好个案咨询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做好2011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工作。通过整理档案数据,我们针对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反馈给该生辅导员,并通过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寻找该生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案咨询工作,并关注该生在学校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由于广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我们主要做的工作是通过抓好心理社团、心理委员和心灵护航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素质拓展工作,从而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主要通过以下工作具体实施:

1、依托组建心理社团,倡导自我服务

2011年6月,为激发学生积极关注心理健康,学院在心理辅导员老师指导下成立了心理协会。协会从成立初就建立了较完备的体制,征集确定了协会名称“聆心心理协会” 及logo,拟定了协会章程,并确定了工作宗旨、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等。协会的成员包括各班心理委员、各宿舍心灵护航员及对心理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协会内根据公平竞争的原则,竞选出秘书、调研、策划等工作小组的负责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常规工作和特色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调研组定期调研学生心理情况,并在例会中上报心理辅导员,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寻求解决办法。协会还通过“心理活动月”等特色活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心理协会的成立为学院心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抓好骨干培训,夯实工作基础

学院的心理工作主要通过心理委员和心灵护航员开展和落实,他们是学院心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是否到位事关整个学院心理工作。为了提高他们在心理工作方面的专业素质,学院组织了多次心理委员培训讲座。培训中,学院心理辅导员老师介绍我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四级预防体系及心理委员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案例介绍如何科学合理地预防与解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扩展心理委员的心理知识,指导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方法及强调保密等工作原则。参加培训的同学专心聆听、认真记录,收效良好。一名心理委员参加培训后说:“作为一名心理委员,很高兴能接受到专业的培训,这无论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还是对班级心理工作的开展,都是一件很有益的事。经过培训,我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感兴趣了。”

3、注重教育实效,丰富活动载体

学院每学期通过征集问题、张贴海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分阶段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本学期开学后,为了帮助08级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帮助07级、06级同学及时排解心中的苦恼与疑惑,协会向06、07、08三个年级的同学发去了邀请函,邀请大家参与“最困惑自己的心理问题”征集活动。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写下令自己最困惑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地反馈给协会。协会通过向心理辅导员老师反映、利用网络资源查询资料、向心理专家请教等多种渠道寻求解决方案,并及时将得到的信息反馈给大家。在团总支的指导下,各班还召开了“感悟生命”、“朋辈互助”、“如何塑造成功心态”、“怎样正确面对考试”等主题班会,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

4、打造特色活动,浓厚心理氛围

学院从2011年11月到12月上旬组织了“心理活动月”特色活动,活动月期间开展的各类活动面向全院同学,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系列活动包括“心随影动”优秀电影展播、“心路启航”心理健康培训、“欢乐体验坊”游戏环节、“快乐向前冲”心理知识竞赛四个内容。“心随影动”每周一期,共放映了《美丽心灵》等四部电影,引导同学们从心理学角度观赏影片,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并组织同学们撰写观后感。“欢乐体验坊”环节中通过解手链、排生日、说与唱等多个心理游戏,促使个体通过团体的内在交互作用提高团队意识、交往能力和组织归属感,完善自我。在游戏之后,有同学说通过心理游戏不仅能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能在开心与放松的同时学到很多的心理知识。在“心路启航”讲座中,学院心理辅导员老师为各班心理委员、心理导航员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工作培训,以发挥心理委员的专业职能。“快乐向前冲”活动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活动在校园中进行,依靠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来完成探路、寻宝等任务,并依据所用时间确定参加室内活动的队伍。室内部分是心理知识竞赛,竞赛中考察了参赛同学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喜欢心理知识的同学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促进了心理健康知识在同学中更为广泛地宣传和普及。心理活动月历时近四十天,活动形式多样,参与同学多,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5__年,我在教育局及活动中心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发挥中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之资源优势,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途径、方式、内容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为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更好地开展明年的工作,特写此总结与计划。

一、工作总结

1、__年暑期,举办了两期“生命如花绽放”心智成长主题夏令营即中小学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供辅导学员35人。

夏令营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拓展训练等为形式,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习珍惜和热爱生命并创造生命独有价值。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尤其是互动中的体验和同伴分享给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学员们通过活动加深了自我认知,树立了生命信念,提高了自信,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2、10月10日,参加了城区妇联主办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

开展了现场咨询、版面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传单免费发放等活动,帮助市民更科学地认识心理咨询的同时,也扩大中心的知名度。

3、10月28日,应基教科要求,为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作了题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培训。

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介绍了台湾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一般理念和操作技巧,为学校科学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帮助。

4、11月15日至30日,随基教科对全区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进

行了一次排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工作做了及时总结和交流。

5、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的个人资料收集工作。

6、从11月9日开始,为满足学校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

平之需要,主动义务送讲座下校。先后为城区职高、英雄街小学、惠丰小学、淮海小学、站前路小学、华丰路小学等六所学校送去七场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7、自觉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提升业务能力。

暑期先后赴北京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研讨会和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将学到的理念与技术及时应用到学生团体辅导和教师及家长的各类培训中。

8、继续完善了咨询部档案并做对外宣传报道。

二、工作反思

1、有时候想问题理想化,脱离实际,原因在于一方面急切想为城区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点什么,但又不了解各校实际状况。

为此,以后还需要更主动深入学校,这样才能确切了解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为做好辅导积累第一手资料。

2、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还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做出特色同时追求实效。

3、在扩大心理与教育咨询部的知名度方面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第7篇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学科优势,蕴含丰富的心育资源,理应正视其心育价值,采取恰当的心育策略,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历史人物教学;心育价值;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5-0050-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初中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阶段,历史教学尤其是历史人物教学,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的心育价值

(一)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课堂教学历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调查显示,从全国总的情况看,开课(55.6%)、办板报(45.8%)和举办活动讲座(43.7%)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最主要的途径。而心理健康课开设状况并不理想,“未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占总数的10.5%,“开而不足”的比例为31.4%,“开但经常被挤占”的比例为10.6%,这说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层面落实并不理想[1]。在历史人物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生态度、奋斗历程等,在教与学活动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在历史人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将大大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2]。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多是“舶来品”。尽管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心理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但总体上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在本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已经论述了历史人物教学中的心育资源,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类。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经验、方法,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对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适应生活和社会,具有很强的启迪价值和教育意义。由此可见,挖掘并利用好历史人物中的心育资源,是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重要路径。

(三)为学生提供模仿学习对象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对他人思想和行为结果的学习观察,能使儿童的行为产生强化作用。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需要帮助获得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现实的、可供其进行模仿学习的对象。初中历史教材中筛选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他们在追求人生理想、正确对待挫折、处理人际关系、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思想观念、经验做法和技能技巧,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鲜活素材,是学生模仿学习的重要对象。多少年来,苏格拉底的智慧雄辩、孔子的博学善思、牛顿的成长故事、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都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积极健康心理的良好素材和学习楷模。

(四)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心理暗示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最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在历史人物教学中,学生直接学习的是历史人物及其相关的历史事件,而在学习过程中,历史任务教学所特有的心育环境会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暗示个体学习模范历史人物,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会做出一定的心理反应。由于历史任务及其相关事件往往是积极健康的,有很多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闪光点,会给学生产生正向的暗示效应。比如在学习李时珍这一历史人物时,通过学习他历尽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名著《本草纲目》这一历史事实,会为学生营造一种具有积极进取、勤于钻研、持之以恒等特征的心理环境,能帮助学生学习和体会树立人生远大理想,刻苦奋进,追求科学进步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的心育策略

(一)增强承担心育的责任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印发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行)》,将“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作为新课标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可见,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性,应充分发挥历史人物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承担起心育的教育责任,在历史人物学习过程中自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视野,重视历史人物心育资源挖掘,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拓展心育的内涵和途径,创新心育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明确历史人物教学的心育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历史课程总体目标,除了包括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外,也确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体目标。其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历史教学课程重要目标之一。可见,如果说历史教学目标是一堂历史人物教学的“明线”的话,那么心育目标则是它的“暗线”。这需要在历史人物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历史教学目标和心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历史教学准备、实施过程等环节,将心育目标纳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展开历史人物教学,并自觉把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状况作为课堂教学成效评价指标之一。

(三)尊重心理健康教育规律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这是初中心理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历史人物教学中,应注重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历史人物的概况,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同时,体验历史人物的事迹蕴含的健康理念、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在历史学习活动中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在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自觉坚持正确的心育观念,选择适合自身心理特点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美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3B):78-83.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第8篇

关键词:呼伦贝尔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 新模式

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1996年, 最初由教心系利用专业优势开展此项工作。2009年为了便捷有效地进行工作,经院党委研究决定,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由教心系调整至学生处,并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使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迅速地发展和成熟起来,并于2011年成为内蒙古东部边疆地区唯一一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下面我就把这几年来呼伦贝尔学院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总结如下: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保障体系健全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内蒙古教育厅高校思政与学工处处长常柱2010年、2011年两次亲临我院建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对中心的建设给予指导。2011年3月10日,呼院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朱玉东院长,亲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关注指导中心的建设。

学生处处长曾多次召开会议指导中心的建设工作,举全处之力精心设计、快速推进。

另外我们也吸引了一些社会力量支持中心的建设。例如当地很多中小学与我们结为心理健康教育共建单位。呼伦贝尔市红十字协会也与我们建立了“阳光心园工程”,不仅经常参加、配合我们搞一些社会活动,还每年拨付专项资金支持我们的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2.专款专用,设备齐全。2009年,学院拨付30余万元专款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房屋装修和设备建设。目前中心面积400多平方米,拥有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 沙盘室、治疗室、宣泄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测试软件、团体活动器材等软硬件设施,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场所条件。另外根据内蒙古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意见》的精神,我院按年生均7.5元的额度,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并保障专款专用。

3.师资队伍建设正规、专业。学院按照内蒙古教育厅1:3500的师生比例要求配备了3名专职教师,这3名专职教师都是心理学专业硕士,起点高,专业对口,其中有两名专职教师还是副教授职称,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特别擅长于单亲、离异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另外中心还配备了7名兼职教师,充分保障了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组织完善,制度健全

1.2004年初,经学院党委研究决定, 成立了由院长挂帅任组长,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对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领导和指挥。

2.各二级学院成立心理辅导站。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很多深受学生喜欢和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3.在学生公寓设立生活指导室。这是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有创意的一个举措,主要是由管理学生公寓的生活教师直接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因为管理公寓的教师每天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往往更早、更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需要及时干预的心理危机问题。这就确保了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员参与,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纵横交错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

4.学生骨干力量充实。我院在大学生联合会下设有心理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心理健康部,还有由心理学爱好者组成的民间组织――心馨语社团。心理健康部和心馨语社团都是全年开展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且由学生朋辈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往往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我院还在二级学院各班级配备心理委员,在宿舍配备心理信息员,这些学生组织对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排头兵和强有力的辅助作用。

5.制度健全。为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我院制定了《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成立了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长任组长,学生处、各二级学院、校医院、保卫处等部门组成的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的心理危机问题。同时咨询室、宣泄室、音乐放松室等都建有严格的管理使用制度,(下转56页)

(上接30页)为规范、系统开展我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

三、以人为本,活动丰富,突出民族特色

1.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基本方针是: 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通过各种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我中心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创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广播、心理咨询预约热线;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影片赏析等活动。各类活动相得益彰,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果。

2.我院在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模式基础上,建构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基于我院多民族学生并存的现状,我中心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总是充分考虑到各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做到 “教育对象广泛化、教育内容多样化、教育途径多元化”。同时在中心兼职教师的配备上,也保证有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教师等,以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总之我院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来说起步较迟,还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多民族边疆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愿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心理教育刍议.教育导刊,2005(1):14~l6

[2]张大均.论人的心理健康.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