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讨论交流材料

讨论交流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25 04:47:09

讨论交流材料

讨论交流材料第1篇

转变观念 立足本职 促进发展

当前,全区第一批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中,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走势仍存在诸多变数。面临危机,如何转变观念,立足本职岗位,切实用科学的认识,用科学的方法,围绕“促转型、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我局实际情况,形成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转变观念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我局的根本要求

我局近年来在不断转变观念中,取得较大成绩。20xx年,通过我局上下的努力,成功创建两个部级,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观念先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是转变观念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协调发展,作为科技部门,其基本职能是行政管理,利用政策杠杆,来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应用科学。作为从事科技行政管理的人员,我们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认识,所谓科学的认识,必须从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传统工作思路中摆脱出来。因此,本人认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我局的根本要求是需要全体人员切实转变观念,才能使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得到实践。

二、科学方法是检验科学发展观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

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处于学习阶段,对于此阶段,本人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其成效,首先,参与学习人员必须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给各行各业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方法。其次,作为科技管理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把握,从而才能更好地指导全区的企业引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补助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领域。第三,科学方法需要通过学习来进行掌握,从而更好地在实践过程中,化解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的方法首先是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渠道,并加以解决。因此,本次检验科学发展观学习阶段成效的标准至少包括发现问题、问题原因、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法、各种方法的优劣、遴选最佳途径。

三、全面梳理并解决观念理念差距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

当前,我局机关作风中仍然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方法措施不多等现象,一些同志存在“等、靠、要”思想,究其原因在于本位危机、知识危机,这些均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违背。是否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其实在于“想不想、敢不敢、愿不愿、能不能”。想不想用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工作中,其实质是观念问题;敢不敢用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工作中,其实质是魄力问题;愿不愿用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工作,其实质是态度问题;能不能用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工作,其实质是本领问题。

四、用科学方法创新思路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讨论交流材料第2篇

按照镇党委本次会议要求,我就以“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主题,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做以下四个方面的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一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完善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计划性,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深入思考,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与中央和省市县委尤其是和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做一个政治上的清醒人、思想上的明白人。二是注重学用结合。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让学习到的知识入心入脑,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三是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坚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真正把先进典型作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查找差距,修身正己,锤炼党性,切实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牢记党的宗旨,常担为民之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履行好本职工作职责,在思想和行动上努力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一是深入田间地头多走访党员群众。以脱贫攻坚为主线,持续开展进村入户掌握情况,多问计于民,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帮助社员群众,主动服务群众,坚持每周到联系村1次以上,注重在走访中听民意、解民难、化民怨、保民安,主动帮助村上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实际困难。二是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村上重点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通过协调推进、重点排查稳控、信访积案化解和规范信访秩序等多项措施,处理好产业结构引进、调整、制种款兑付、邻里纠纷,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宽松的工作环境。

讨论交流材料第3篇

一、企业信用监管的现状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一项崭新的课题,但目前存在三个问题。

1.国家法律法规理论指导不足。(1)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运行中,国家政策、政府管理、法律环境、行业标准、征信手段、评价方法等都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长期的实践,而我们仅仅是从政府一个部门的企业登记和日常监管入手开展工作;(2)企业信用涉及商业银行、征信和信用调查、资产评估以及信用评级、信用保险和信用咨询等一整套市场运作流程,而我们仅仅提供企业是否违法的客观记录,并对少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提供网上查询;(3)信用管理是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应有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并规范操作,而我们只能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司法”对违法当事人的限制性规定做参照,因此急需制定相关法律,包括公开披露违法失信企业时出现的不当行政的法律救济措施。

2.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全。我国加入WTO后,一系列的国际贸易规则,不仅要求我们遵守国内的法律,同时还必须符合WTO国际公法的要求。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以诚实信用为前提,以严格履行合同为保证,这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必须遵守的底线。然而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合同管理与质量管理乃至企业发展的关系在理性上认识不足,管理方式、组织形式不适应现代市场交易要求,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少企业缺少专门或兼职的部门管理合同,有的兼职人员不懂合同,没有实现合同管理电子化、网络化,一些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合同台帐手工填写,随意涂改,合同文本使用不规范,合同主要条款漏项,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给企业经济利益和诚信带来负面影响。

3.社会信用管理意识不强。当前,一方面由于全社会对合同管理认识的差异,特别是广大消费者对合同知识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现实经济生活中合同交易又极为广泛和普遍,使得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事件不在少数。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地区、企业、个人盼望资金、好项目的心理,在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发展种养殖业和高科技项目上利用合同进行欺诈,使地区、企业、个人蒙受损失。

二、实施金信工程的对策

面对信用管理的现状,如何适应入世的需要,我们应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度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方法,重新审视工商部门合同监管职能,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在工商行政管理职责范围内发挥四个功能,即: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功能,教育培训企业诚实守信的引导功能,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的监管奖惩功能,对企业授信不当、不履行承诺等产生的信用风险予以防范或救济功能,在实施金信工程中做到“四着并举”:

1.补充完善信用动态数据库,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方面对合同行政监管信息要及时录入,同时协调系统内其他职能科室、分局涉及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保持企业相关信用资料录入的及时性、连续性,对严重失信违法的企业在登记注册、申报驰、著名商标等方面的限制要落实到位,对重守企业的激励措施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取信于企业;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个人信用数据库,作为企业信用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信用与企业负责人个人信用的联系,使企业信用有明确的责任人,才有人真正对企业信用负责;另一方面要主动与相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联系,建立健全可操作的信用信息收集机制,结合实际,落实信息共享的具体操作事宜,要向企业宣传建立信息系统的作用、意义,帮助企业开展征信服务,制定企业信用信息有偿查询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形成动态数据库。

2.培育发展信用企业,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合同守信用”认定活动,是金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它与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要求。以我县重守企业评定现状为例:一是全县共有重守企业299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10%,比例较低;二是全县重守企业中部级2家,省级3家,市级55家,县级239家,等级档次有待提高。我们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努力推进“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深入开展,加快各地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要通过舆论宣传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诚信风气,增强企业参加重守认定活动的积极性;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请他们召开专门会议,认真排查,支持已命名的重守企业参加上一级的认定,未取得的企业要引导他们积极创造条件报名参加认定;在日常监管中要注意发现、培育重守企业,加强信用培训,加强指导规范,帮助企业争创,力求多发展;对申报重守认定企业,要严格标准,认真把关,广泛征求法院、银行、税务、司法等部门和企业客户对其信用的评价意见,登报公示征求社会意见,确保质量;对被命名表彰的企业要利用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既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又抓住典型导向拉动作用,吸引更多企业加入重守创建队伍中,打造企业信用平台。

3.查处企业失信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褒奖信用企业,弘扬诚信正气,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规范合同行为,查处失信违法行为,更是我们的法定职能。为此,我们一要通过集中整治,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房地产等合同的行政监管,积极引导他们自觉使用合同示范文本;二要坚决清除假冒的重守企业,近年来,宝应曹甸工商分局先后查处了2起企业利用产品宣传册、互联网冒用重守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三要严厉打击合同欺诈行为,要组织干部集中学习、培训,提高合同欺诈案件的办案水平,并利用企业信用电子网络,将有违法行为的企业确定为警示企业名单,在网上公示,向社会发出警示;四要建立企业激励机制,将生产经营信誉好的企业确定为良好行为企业向社会,登记中开辟绿色通道,年检中免实质审查,发展中重点扶持,改变“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使诚信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4.加强以诚信为本的道德教育,打造诚信企业、诚信经济的品牌。要在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加大对《合同法》、国家工商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的宣传,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协会简报、集中培训、深入企业办班的形式,提高全民尤其是企业负责人、营销人员、合同管理员对《合同法》、《江苏省合同监督管理办法》的学习理解,增强严格按合同办事的自觉性。今年来,宝应工商局还深入开展了“合同助企活动”,通过与重点服务单位签订协议,提供信用知识培训、内部合同管理指导、法规咨询、资信、大宗合同签订把关、合同争议调解、合同仲裁、动产抵押登记、争创省市级重守企业、查处侵权案件等十项服务,促进了企业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对企业授信不当、不履行承诺等产生的信用风险予以防范或救济,引导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对金信工程的再认识

构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对此,我们在实施金信工程中应当处理好五个关系。

1.立足自我与争取支持的关系。工商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成为企业信用建设的牵头单位,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平台;要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建立相互协作制度,运用我们拥有的企业登记基础资料换取我们所需要的其他企业信用信息,丰富企业信用资源。

2.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的长期性与阶段目标关系。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我们分阶段实施。因此确定每个阶段目标应该按照先易后难、先内后外原则开展工作,首先做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其次做好制度建设,最后把企业信用建设向个体工商户信用建设延伸。

3.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关系。开展企业信用工作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需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但是信息化工作不能代替企业信用工作,企业信用工作也不能以信息化为满足,应该以市场主体为中心,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相互促进发展。

讨论交流材料第4篇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聚合物流变学;材料类专业;课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20-02

《聚合物流变学》是高等院校材料与高分子相关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主要介绍聚合物材料的流动与形变规律,及其与分子链、聚集态等微观结构特征之间的联系。随着碳素、无机矿物、结构与功能陶瓷等无机材料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规模化应用,流变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日益拓展,与先导工业、工程和高新技术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因此,掌握流变学知识对拓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着重探讨改革材料类专业《聚合物流变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一、实施《聚合物流变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力学、化学、材料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流变学既包含流动模型、本构方程等复杂的数学、物理问题,还涉及实践性较强的流变测量学,并与聚合物加工、改性等工程应用紧密结合。要学好这门课,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1]、上海交通大学[2]、厦门大学[3]、湘潭大学[4]等国内高校在流变学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流变学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教材深度过大、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性不强等问题。根据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授课时如果机械地灌输数学物理方程等理论知识,会使课程变得晦涩难懂,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课堂上如果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灌输,缺乏适当的师生互动,就很难在信息、思想和情感上与学生全面沟通,由此造成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课后很少会自觉地巩固复习;此外,材料类专业《聚合物流变学》的授课学时一般不超过32学时,难以面面俱到地阐述流变学基础理论,而且如果覆盖面过大,重点内容就难以突出,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均难达到预期效果。

笔者从材料学科的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要求出发,改变单纯、平淡的教学关系,将研讨式教学模式[5~7]引入《聚合物流变学》的课堂教学。这种尝试是把教学双方都看作学活动的主体,在一种平等、自由的心理氛围中探讨学问。此时,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作用被真正激活。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专业领域中的流变学课题主动地检索信息,开展相关研究活动,在实践创新中学习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对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聚合物流变学》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

1.研讨式教学的方案设计。研讨式教学是扩充课堂讲授的教学形式。在《聚合物流变学》课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就是解决基础理论与应用实际的结合问题。聚合物流变学中重要的研究工作是通过抽象的数学模型(如本构方程)揭示应力与应变、应力与应变速率的复杂关系。然而,材料类专业的本科生在数学建模、高分子物理等方面普遍基础薄弱,对于上述理论问题难以准确理解与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研讨课题的时候,有意识地融入了生活实际和前沿课题中的流变学问题,其中包括塑料、橡胶、树脂、油漆等工业材料,沥青、石油等地质材料,肌肉、筋腱、骨骼、血液等生物体,以及纺织纤维、纸浆、化妆品、油料、食品等轻工和生活用品原料。教师从如此广阔的素材中精心选取学生熟悉的专题,抽象拆解出基本的流变模型,并且尽可能将问题细化,便于学生小范围协作攻关。在选题时着重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内容以所学内容与知识结构作为基点,使教学知识环环相扣,节节相连,避免出现课程、教学与学习彼此分裂的现象。最后,制定出报告与讨论的程序,并且合理分配课堂精讲和研讨交流的时间。

2.研讨式教学的组织实施。(1)教师课堂精讲。教师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针对研讨课题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有的放矢地剖析和讲解,通过视频、动画、图像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形象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特别介绍流变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学生课后自学与研讨的基本方向。(2)学生课后准备。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选择感兴趣的研讨课题,每组3~4人组成研究团队。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拥有完备的数字资源,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中、英文数据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相关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最新成果,弄清楚所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隶属于本专业的材料实验中心配备了注塑机、流延机、混炼机、毛细管流变仪、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旋转粘度仪等聚合物加工与流变性能测试设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详细介绍了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学生只需对照说明书即可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并自行设计、完成相应的专题实验,最终,将文献信息与实验结果整理成的专题研究报告。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3)师生研讨交流。教师在每学期安排1~2次专题研讨课,鼓励学生以论文、PPT等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使学生从知识“输入者”变成知识“输出者”。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的角色是研讨活动的组织者,负责对学生的研究报告进行指导和点评,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报告中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发散思维中寻求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优势,将专题研讨延伸到网络平台,利用电子邮件、讨论群、留言板等形式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巩固了课程的学习效果。(4)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仅以期末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方式受到考生状态、考题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水平。相反,可能使部分学生养成“平时上课散漫,考前集中突击”的不良学习习惯,成绩及格后很少会反思自己学习方面的不足,甚至会产生轻视学习和考试的侥幸心理。为了更好地适应研讨式教学改革的目标,引导学生由被动的“输入性学习”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转变,任课教师对《聚合物流变学》的成绩考核评定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改革后的考核成绩将由学生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如表1所示,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加大平时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比重(60%),并将学生在研讨环节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新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加客观地检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便学生与教师分别改进自己的学习与教学。

三、《聚合物流变学》研讨式教学改革的成效

开展《聚合物流变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学生上课时专注度更高,勤于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外文阅读、实验操作、语言表达、答辩技巧等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掌握了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的测量原理与操作方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明显提高,本课程考核的及格率已连续两年达到100%,优良率接近70%。更为可喜的是,一些研究团队以研讨课题为基础,申请了省级或校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由此可见,研讨式教学法对于培养材料类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其晔,,王宁,刘祥贵.减轻聚合物熔体挤出整体畸变和熔体破裂的辩证对策[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4,26(2).

[2]王智超,罗迎社,罗文波,邓旭华.路基压实土流变变形的力学表征及参数辨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1).

[3]周持兴.聚合物流变实验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许元泽.流变学范式的进化和当前的挑战[J].化学通报,2013,76(3).

[5]朱培栋,郑倩冰,渠文博,康文杰.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教学论坛[J].2012,(40).

讨论交流材料第5篇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成本会计;五步教学法

成本会计是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并且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财经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自基础会计课与财务会计课之后的一门专业课程。此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而且可以为后续课程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做合一”是中的“做”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学”应该是学生学习意义上的自我主动建构,是具有生活力、创造力的建构,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复制知识。“教”应该是教会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方法。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上是合一的。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中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理念,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分解设计成一个课程导入、六个项目,以成本会计项目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成本会计案例为载体。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特组织了以下五步教学法,分别是任务下达、知识导学、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点评归纳。

一、任务下达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成本会计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成本会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任务驱动的有效必要条件是做好教学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的实例应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亲和力,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出任务后,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将任务进行分解,教师先不要急于讲解,分解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任务中发现已学的知识,学生可以以讨论的方式总结出知识点。在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隐性的新知识,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逐步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放任务书,下达相应任务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具体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比如以材料费用核算为例制作任务书,内容如下:完成任务的目的:通过小组学习,了解材料费用的种类;通过小组学习,编制各种材料费用的分配表;根据编制的各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完成任务的步骤及要求:组长召集团队会议,带领团队成员详细阅读任务书,布置工作任务,完成工作分工;组长负责本团队所有活动的组织、安排、协调、监督工作,最后将小组完成的工作手册上交(纸写版);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1)通过资料查询,熟悉材料费用的种类;(2)通过资料查询,掌握各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3)通过小组讨论,了解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的要点;(4)通过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出相应会计处理;(5)由组长将该组工作手册填写完整并上交。

二、知识导学

知识导学并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根据任务书中给定的知识点,通过分组讨论、资料查询等手段,完成本单元知识点的学习。抽查其中两组代表进行知识点的论述,最后教师做点评。

三、动手操作(以材料费用为例)

1.师生教学做根据以上领料单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师生教学做:结合实际案例,采用任务驱动、分组讨论、学生互动法归集及分配材料费用,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及相应的记账凭证。通过师生教学做,结合任务驱动、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遵规守纪的会计职业态度;培养锱铢必较的会计职业习惯。

2.学生独立做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根据师生教学做独立完成。

四、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之前先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将全班分成6—8个小组,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小组人员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首先是以课程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并选出在全班交流的代表;然后选出其中一组为代表以小教师的角色在讲台上讲给同学们听。

五、点评归纳

任务完成后就要对任务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及本单元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进行点评归纳。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竞争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投以更大的热情。任务评价一般在全班进行,实践中学生其实很在意自己所做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的反应,当学生得知自己的作品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评析时,其往往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完成,他们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更多不足的地方,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这种竞争意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师要学生学”到“学生主动要学”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差别是明显的。同时,对学生所做作品的合理评价也让学生有一个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教师应该客观、科学地对结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效果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1.点评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教师的互动、任务完成情况、分组讨论情况等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论结果填写在自己的工作手册中;其次,组员互评本单元中分组完成任务情况(包括分组讨论参与度、实训完成情况等),并将评论结果填写在自己的工作手册中;最后,教师对师生互动、实训等进行综合评价2.归纳教学重点难点每堂课任务完成后首先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本堂课的重难点,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对重难点进行归纳。

作者:黄玉锋 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余浩.教学做合一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余浩,陈年友.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方法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16).

讨论交流材料第6篇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大舞台,在数字校园环境下,能够较方便地构建起开放的地理教学课堂,营造起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人人都参与,个个是主体,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想象和动手能力均得以提升。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我们采取“情境设凝—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评价反馈”四个环节开展地理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放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索、自由思维,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协作交流活动中主动完成了知识的建构。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一课时,先将一些地区的气候资料变成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展示该地区相应的民居景观图及简介,然后提出问题:请说出中国南方的吊脚楼、黄土高原的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并提供相应网站,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接着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最后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达成对该问题的共识,总结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开展网络合作学习,深化拓展地理课程空间

当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时,让他们通过网络或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把自己在网络或非网络上收集的材料在课堂或论坛、微信群、QQ群进行交流探讨,就能互相取长补短,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我校参加全国第四届“地理小博士”知识竞赛时,其中一内容是撰写关于环境方面的科技小论文。我将所教的六个班参加的人数分别编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实地进行走访和调查当地的环境情况,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在六名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的上网搜索有关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知识;有的利用手机、相机拍摄环境污染的图片;有的访问当地村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小组成员互相配合,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演示文稿PPT,在组与组之间交流时,每个小组选举一名代表将他们的成果一一进行展示。其中第一、二小组着重展示调查、访问当地环境变化的情况,第三、四组重点介绍环境污染方面的情况,第五、六组重点介绍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最后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收集的素材分别确定各自主题,再撰写出相关的调查报告和小论文。这样不但拓展了地理课程空间,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合作学习等诸多能力。

3运用QQ群和论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无限生机,更为教育注入了鲜活的动力,特别是给教师赋予了新的工具和手段。诸如博客、论坛、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更如雨后春笋,教学中我们可充分运用这些工具,特别是利用QQ群组建讨论组,把要讨论的主题呈现在群中,这样就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随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见解,还可就其感兴趣的问题在网上查询,然后分享给讨论组。如此既是自主学习,又是协作学习,共同解决了问题。如,在学习地球的形状时,笔者通过QQ群建立一个关于“地球形状”的讨论组,没要两天时间,一个个说明地球是球面而非平面事例,让大家眼前一亮。再如,在教学世界的地形时,笔者在微信上发出邀请,让大家搜索并下载关于世界之最的图片,还要求学生将自己外出旅游拍摄到的有关地理事物的景观图片上传到QQ群里,相互交流学习,特别好的也制作成演示文稿拿到课堂上交流。第二天笔者打开QQ群一看,一幅幅精彩的图片,一张张景观照片,无不令人赞赏。可见,我们利用好了Internet上诸如博客、微信、QQ等网络交流工具,为学生构建起自主学习的平台,其能力的提升不言而喻。

4借鉴积累与创新,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库

讨论交流材料第7篇

一、开放获取运动对法学课程教材之影响 教材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以及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通常情况下,法学学生的教材一般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但是事实上,虽然法学学生都有老师或者学院(学校)指定的教材,但是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是无法得到学生和学院认可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还需要补充其他教学材料,比如参考书目、练习题、法律法规、案例等等,而且现代教学方法推崇使用幻灯片教学,其中可以加入电脑程序、视频等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教材的外延大大突破了对教材狭义上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对教材的界定是从广义上理解的。 目前而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断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新内容,比如有些教科书已经被公开上网,这种公开不仅对教师取长补短有好处,因为可以对教科书的不同观点加以比较,而且也可以让一些学生不用再花费购买教科书,减轻学生负担。再以法学教学课堂上常用的案例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不断以互联网上公布的新兴案例解说法律,这样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基于向西方法律体系学习和借鉴的原因,国内需要大量法律信息满足于法学教育的需要,而各种国外网站和法律数据库为教师轻松获取案件以及案件所涉及法律提供了便利,[3]这种国内外的法律比较分析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习的视野。但是,尽管如此,现有版权保护制度会为这种便利带来法律上的实质阻碍。教科书也好、数据库也罢,这些都有版权保护,一个是受制于出版形式的限制,比如纸质版本,一个是即使可以以电子文档的方式获得,但很多情况下却不能对其加以编辑。 开放获取运动势必突破商业性的限制,具体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②一是可以让人自由地通过电子途经获取所想要的课程资料,二是让人有机会拷贝或者以电子形式改编资料,三是让人有机会在商业用途之外与他人合作。如果采取开放获取法对课程教材加以变革,这三个方面对于促进交流、合作和新技术的推广都有一定的好处。[4] 其一,有利于交流。开放获取法最为重要的功能即在于方便学术信息传播、加快思想交流。以社会科学研究网(SSRN)为例,自由从其网站上下载学术论文对于学术信息交流显然有益,而能够免费获取学术论文对于从事学术研究者影响尤甚,很多情况下研究人员缺乏的正是没有获得论文的途经;即使这种途径存在,可能还要承受昂贵的交易费用。开放获取法使得通过电子渠道方式可以即时获取信息,减少交易费用。对于法学教育而言,免费获得法律资料能使教师和学生根据各自需要开发各种不同的学术研究课题,且为法学学生在学习课程时运用。 其二,塑造更大的个性化。开放获取法使得通过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Word)中的剪切和粘贴方式很容易把所获得资料放进课程教材内容中去,教师可以以这种方式精制个人的课件进而方便教学,编制而成的课件则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而学生则可通过电子方式获得课程内容,有利于学习但是却节省了开销。所以,许多课程资料通过开放获取法给予教师更大的灵活性,灵活性让教师发挥个人创造性,提高教师调整自己课程的能力。 其三,有利于更快地采取新技术。开放获取法不受商业关系的限制,可以自由获取可编辑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则需要利用新技术以便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材料。不用等着商业性的出版公司开发新技术,工作于IT部门、开放源码数据源或者开放数据库等精通技术的教师,可以从容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他们自己手头的教学资料通过互联网传播,比如教师利用新技术采用网络博客与学生交流,即可看作这种技术运用的典范。 二、法学教学在开放获取运动下之对应 有效的教学反馈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5]传统的法学院课堂为学生提供两种反馈方式,一种是教师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案例教学,直接在课堂上对学生就不同案件的事实、判决和分歧进行提问,随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答使学生逐步获得认识,知道如何着手处理案件、如何把所学知识根据法律运用于新的案例情形;另一种形式来自于期末考试,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就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测试,老师批阅试卷后学生得到考试的分数,从而了解自己就某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这样两种反馈方式同时也存在缺陷,前一种方式限于课堂,课堂作为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场所,不可能长时间对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进行问答,而只能局限于少部分学生的个别问题,同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后一种方式则是直接给出分数,虽然学生得到了反映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分数,但是这种反馈方式很难说明分数与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根本无法回答学生对考试中遇到问题的疑问。当然,也有法学院开始采取公布教师电话、信箱乃至开放办公室时间来改进反馈方式,但是效果一般。 开放获取法有望改变这一状况。① 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设置关于某课程乃至某项问题的讨论版块和课堂博客,这样就能够避免传统教学反馈方式的不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保持交流、保持对话,从而获得持续的反馈。 具体来说,讨论版块用于深入讨论某些问题及其答案,这不仅仅是给一两个学生讲述问题的答案,教师同时也是把答案作为资源提供给全班分享。博客与讨论版块的功能相似,不过经常用来做短暂讨论,或者用来链接目前互联网上的相关外部资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博客上发帖作为课程要求,也可以发帖提供反馈;甚至外人也可以就一些问题或案例在博客上他们的看法,提供反馈的另一途经。开放获取的方式使得课堂博客可以免费获取,允许个人从博客上下载内容供自己使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观点。开放获取法不是简单地开辟一个课堂讨论版块,而是扩大了教学课程参与者的范围,理论上可以让所有人获悉博客内容并让全国范围内的教师和学生参与讨论;而全国范围内的参与可以为求知欲强的学生提供另一个获得反馈的途径。#p#分页标题#e# 教师也可以寻求把开放获取法用于考试,考试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前提是必须提供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特定的考试场所。目前法学院的考试大多各自为战,由学院授课教师自行出题、自主批阅,这样的考试没有全国性的题库,只有就读法学院的学生才能接触到。通过开放获取法的运用,法学院的考试题目将可以在网络上免费获取;通过这种方法,某个法学院也会得到其他法学院的考试题库,从而扩大单个法学院考试题库的容量,学生可以运用网络弄懂过去的考试题目并对答案加以研究,同时还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得反馈;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会从更大规模的考试题库中受益,甚至可以对考试题目进行研究以便决定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决定所使用的的考试方式是否是测试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工具。全国规模的考试题库对教师、学生和学院来说都会是一个无价之宝,开放获取法将保证考试题库对于所有有意愿使用的人能够免费获取。 三、开放获取法在法学教育中之未来 有国外学者曾经对技术上的新变革对法学院教育的未来做过预测,[6]其认为法学教育就是一门生意,并且正在经历诸如学费逐年增长的和对所提供教育质量的抱怨等难题,而通过互联网实施的远程教育课堂可以提供这些难题的解决办法;这样法学院模式会显著改变,课堂不再限于教室,可以有成百甚至上千的参加者,同时在这种新模式下会出现高薪聘请的超级明星教师,即那些讲授课程内容特别成功的人士,因此对教师的需求量会锐减;有品牌声望的学院也会在有能力凭借其名气和教育项目拥有庞大的学生群体,因此会主导这一市场,而现实法学院可能会停止存在。 诚然,法学院可以用视频替代法学院教师的面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提交作业甚至进行考试,但是这样的课程比起传统法学院缺乏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反馈。另外,如果虚拟法学院教育代替了现实的法学院讲授,那么不会再有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的交流和互动。正是因为虚拟法学院存在致命的缺陷,因此现有法学院教育通过开放获取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现有体制,而不是让现有法学院逐渐消失。 (1)在线讨论版块会扩大反馈机会但同时也会要求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如果这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全国层次上发生,教师仍然需要在场以便提供必要的指导。纯粹的学生讨论有其好处,而有学生和教师同时参与的讨论则会把法学教育提升到更高层次,法学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合作需要教师参与,[7]开放获取法有助于这样的合作,而绝不是消除对教师的需求。(2)开放获取法允许各种层次的参与到教学中而非只是需要精英法学院和精英教师,各种层次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就宽泛的话题——从网站管理到课程主题——发表评论。教师可以分享集体智慧,同时仍然保留灵活性以便保持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开放获取法也使法学院在考虑课程的全面变革时加以运用,不用单枪匹马,法学院可以与其他学院合作开发课程及设计课程教材内容,这样也保留了学院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开放获取运动有利于打破信息交流的阻碍,[8]从而释放更深刻的见解并进行交流。该运动在主要关注学术信息的同时,也能有助于法学教育的改革。开放获取法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可以成立储备课程教材内容的仓库,意味着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新方式,意味着重构法学院课程的新可能。 可以肯定的是,开放获取法将带来资源和制度上的支持,并且其中新技术的运用能够对法学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讨论交流材料第8篇

关键词 教学法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1 讨论教学法的特点

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而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该方法通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使学生全体参与,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时论,各扦己见,相互启发,通过陈述、交流、商榷和争论,为自己的观点寻求理论依据,直至取得一致的认同的学习过程。讨论教学具有四个基本特点:①涵盖主题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②强调教学或学习主体,即师生间、同学间的个性;③倡导互助交流、协作的团队精神;④兼具指导性和非指导性的教学动态性。因此,它是一种具有师生、生生平等交流,多边交互作用的活跃教学方式。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冲动,更培养了学生算重他人、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健康心理品质。

2 讨论教学法的准备策略

2.1教师的准备

(1)设计讨论主题。如学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时,为了说明发展今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就可以采用讨论教学法。对此教师需要确定出需要进行比较的国家名称,以及需要比较的项目。

(2)准备讨论资料。讨论前,教师应把有关讨论主题的资料或途径提供给学生,并教给学生一些获取资料的方法,以使学生在讨论准备中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3)设计数学方法。确定讨论以什么问题开始,按什么程序进行,并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以处理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如讨论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学生不能适应而产生的沉默,学生提出的问题相互矛盾,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尴尬,难以回答的问题,讨论最终可能没有结果等。

2.2学生准备策略

(1)必要的心理准备。首先愿意与他人交流,恳于倾听并尊重别人的意见,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观点的批评和反对,善于改进自己的观点,积极主动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力求使自己的阐释准确、清晰、明了。

(2)基本技能淮备。①查找资料的技能;②分析归纳材料的技能;③言语表达的技能;④说服他人的技能等。

3 综合性讨论

综合性讨论主要是针对地理学的综合性问题,进行宏观概略性的讨论。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地理学思维方式的综合性。如对某些宏观性地理问题或跨学科问题的讨论等。如在学习“亚洲”时,一位教师联系当今巴以冲突的世界热点,结合历史涕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种族、宗教、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角度,对问题进行交流、提炼。

4 专题性讨论

专题性讨论主要是针对地理学专题性问题,进行深入式的探究、分析。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和认识方法。如对某些具体地理问题或微观问题的讨论等。例如,在新课程初中地理关于“非洲气候特征之一――多面”的教学中,一位教邦是这样采用讨论法的。他首先指“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提出如下问题:(1)非洲丙区可分成哪几类?它们各分布在什么地方?对其影响的因食是否一样?(2)所谓“多雨”是相对什么地区而说的?(3)非洲北部和南部某些沿海地区,为什么降水明显减少?

然后,教师计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再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结,得出小组的结论并总结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点评、总结和提升。

5 研究性讨论

研究件讨论是一种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一般是确定选题后,让学生事先准备研讨的资料和累材,初步形成慨赂的讨论提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与前两种讨论相比,它更深入一步,是围绕课题进行的“有备而来”的课堂讨论。纵观这堂课,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真不少,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在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中,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但大家仍意犹未尽。整节课虽然老师没讲几句话,但达到了预定目的,给同学们留了下深刻的印象。讨论教学法易于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在交流中持续地去关心所讨论的话题。在讨论中,为了能使自己所发表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发言者就必须切合题意,有所创新,就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全面斟酌思考,从而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的逻辑性,发屁了他们分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学会礼貌、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同学交流,吸取他人之长,直至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学生在形成自己的观点后,往往有愿意与他人分享、产生交流的欲望,而这种欲望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教材活动内容大大增加,在合适的时机采用讨论法不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效率,并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开展讨论更容易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师生情感,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而这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