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7 15:34:19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1篇

一、伴随情境,自然导入

有很多人都愿意说: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幼儿。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在演出的过程中,导入新课就拉开了幕,这第一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适合的情境,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中来,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老师出示小蝌蚪图片声情并茂地说:小朋友,大家看到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呀,可是它现在找不到妈妈了,你们看它都快急哭了,这可怎么办呀?你们能不能伸出友爱之手,帮它们找到家呢?其实像这样的导入是我们经常用的,是非常自然的情境创设,孩子们会很容易地进入到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中来,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下面的学习活动了。

二、巧设问题,质疑导入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幼儿的好奇、疑问产生的前提,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巧设问题情境,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激发孩子好奇、积极探究的精神。在课上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还可以这样提问:小朋友,这只和妈妈走失了的小蝌蚪真可怜,这里有好几只生活在水里的小动物,到底谁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们想知道吗?你们能帮它找到妈妈吗?我想这一问题提出后,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定会认真地思考,这就使他们很快地融入课堂活动中,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巧用谜语,故事导入

谜语和故事是孩子们一直钟爱的学习方式,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设计导语。如在让孩子认识《回声》时,老师就可用谜语导入。小朋友们,下面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好不好啊?住在深山坳,谁也捉不到。你喊他也喊,你叫他也叫,近听听不着,远听有分晓。吕洞宾去问神仙,神仙说:这东西是有的,可是我也抓不到。那么神仙也抓不到的东西是什么呢?孩子们会动脑思考并积极发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活动。

当然也可以用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思考,巧妙地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过采用故事式的导语,在选用或创编故事时,应注意故事要简短精确,不能太长。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2篇

一、重构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好学易学,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是口语训练的重要内容。利用多媒体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说话内容,可以变无话可说为有话爱说,有利于拓展说话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先谈话导入:“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蝌蚪,我们长着黑黑的、圆圆的大脑袋,细细的长尾巴。大家知道我们是怎么生出来的吗?”让我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教师讲解:春天来了,青蛙妈妈跳进池塘里,产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慢慢的卵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我们知道了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现在我们一起玩游戏吧(为什么小蝌蚪不能到荷叶上玩,小蝌蚪没有腿,只能在水中游),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儿歌,同时放小蝌蚪游背景音乐。接着播放鸭妈妈带着孩子出来游玩的课件、金鱼妈妈游过来课件、乌龟游过来的课件以及青蛙妈妈游过来的课件,着重展示小蝌蚪尾巴的变化。学生认真观看后再出示问题:“说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它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然后通过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让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一些保护措施,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课堂教学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利用现代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

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文学习一向讲求博览群书和广积薄发的良好做法。由于再加上传统教学方式的视野比较狭窄,只是根据课文有选择地录用一些信息,而不能充分展示所有相关知识点,这就使得课程内容和教学的深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大幅提高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储藏丰富、操作简洁方便的优势功能,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对教学信息通过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将之形象地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通过人与机的多种交互方式,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使用方便、易于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解放心灵、发展个性的舞台,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如生字的学习、课文的理解、课外延伸等方面,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教学课件进行自学,老师通过网络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通过网络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知道了哪些知识,最后由老师帮助学生进行小结整理。在这样的协作交流中,不但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加了与人交流的经验而且提高了学生听、说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更自由,更灵活、更便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应当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形成,可以创设辩论时刻、谈古论今、合作探究、大家来参与、故事续演等形式。这样,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既可以增加导学成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

三、把信息技术能量融于教学课堂,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还需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教师平时要利用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广集信息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要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有效认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教学效果,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状况,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四、不断充电,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3篇

在童年,每个人都是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童年,一次游戏,一件玩具,都是我们最开心的。童年,我们是那样无知,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最后,闹出了许多傻事。我的童年,就是这样。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旅游。那地方可美了:有山,有水,有瀑布,还有小溪。“呀!妈妈,真漂亮。”我这里走走,哪里串串,可高兴了。我玩累了,就坐在了一块石头上小歇一会儿,一转头,看见了溪中的一条“小鱼”。“哇!妈妈,鱼!”我惊喜的喊起来,转身去拿矿泉水瓶。拿回来以后,我对妈妈说:“这鱼怎么长的怪怪的?”妈妈笑了,说:“傻孩子,这不是鱼,是蝌蚪。”“那它长大以后会变成鱼吧?”我又问。“蝌蚪长大会变成青蛙的。”妈妈说。我不信,摇头晃脑的说:“我昨天刚学了青蛙的特征,1、 白白的肚子。这鱼没有。2、绿绿的身子。它没有。3、凸凸的眼睛。这也没有。4、长长的腿。它压根就没长腿。5、“呱呱”的叫。它也不会。以上几点证明,它。”我故意咳嗽了几声,又提高了调,学着粗壮而隆重的声音说:“因此,它,绝对绝对的不是青蛙。而是“豆芽鱼”。 ”妈妈又笑了,说:“你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回家后,我将捉来的蝌蚪养在一个小盆子里,每天给它喂食、换水。等了一个星期,我就不耐烦了,心想:“它就是“豆芽鱼”嘛!怎么能变成青蛙呢?”于是,我不管它了。有一天,老师上课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才恍然大悟,连忙去看“豆芽鱼”,这时,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管它啦,可怜的“豆芽鱼”已经变成干瘪瘪的“豆芽饼”了,里面一点水也没有了,我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亲爱的“豆芽鱼”,原谅我的过失吧,我衷心祝愿你能在“豆芽鱼”天堂变成一只青蛙见青蛙爱,荷花见荷花开的可爱大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4篇

一、从整体入手,反复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得到熏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去读,合理利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阅读教学中,一般先让学生初读全文,读准字音,感知语音。让学生解决课文中"是什么?"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读课文,弄懂"为什么?" 的问题。在教学《草原》一文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石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学生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朗读后看理解,理解后再朗读,朗读后评论,评论后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学生会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同时与作者产生共鸣,领会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2)精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倡导多样性的阅读形式。

课堂朗读,应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形式。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表演读、找伙伴读、范读、领读等等诸多阅读形式。互相触发,争先恐后地表现,营造出浓浓的读书氛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采用的阅读形式,要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文中有部分内容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我便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由两位同学分别饰演陶罐和铁罐,旁白部分由全班读。如果还有学生乐意扮演,还可以再次分角色朗读。在学生朗读多遍后,我便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重要问题--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什么印象?在学习这篇课文,老师不用多讲,让学生通过自己分角色朗读,许多学生就能用傲慢的语气、神情表现出铁罐自恃坚硬、骄傲,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特点,当然陶罐的语气就是谦虚而又忍让了。学生通过读,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以学生带学生,比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解要强得多了。

范读、领读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效仿产生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适时地范读、领读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学习课文时,老师的范读、领读也是非常的重要。例如: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是这样领读的:①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速领读"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②用欢快的语气领导读"鸟儿唱,鱼儿游",③用欣喜的语气领读"两岸树木密"从而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④用充满激情的高声朗读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将学生的情趣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教师适时、正确的范读、领读,不但使学生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还使学生学会断句。

在课堂朗读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读出重音和停顿。这在古诗教学中尤其重要。在教学《绝句》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反复边读边感受诗境和诗人的心境,让学生去体会哪些词应该重读。学生通过朗读,领悟、体会到"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这些词朗读时重读,才能表现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停顿在朗读古诗中也很重要,例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时,在引导学生朗读时除了朗读的节奏要轻快,心情要愉悦之外,还要处理好停顿: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处理好停顿,诗歌韵味更浓,感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读中质疑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5篇

一. 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小学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几幅插图,看后说说插图中讲了王二小的什么故事?由于学生在幼儿园时早就听到过这个故事,况且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王二小的英雄事迹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安排学生既有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 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积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结合课件展示,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景中对话。如,一个同学做解说员,读课文说明的部分;两个女同学分别扮演鲤鱼妈妈和小鲤鱼;一个男同学扮演乌龟;几个小个子同学扮演一群小蝌蚪,戴上有关头饰。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组织排练,再让学生自我展示汇报。老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语气:小蝌蚪关切、着急;鲤鱼亲切、热情;乌龟好笑、认真。)再指导全体同学朗读体会。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弄清了小蝌蚪身体前后的变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也体会到了小蝌蚪、鲤鱼、乌龟非常懂礼貌,懂得要向他们学习。

三. 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6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小学语文;图像;音乐

情境创设被多次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带着学生走进课堂,从而让学生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语文课堂运用情境创设法教学,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个性,还能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就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如何运用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效果突出,将自己的做法进行分享。

一、将文字转换成图像,利用图文结合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能也会发现这种现象:学生对有插图的课文比较感兴趣,这主要是由于图文结合能给学生留下联想的空间。因此,图文转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所学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先观察文章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然后,让学生回答“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蝌蚪的妈妈变了模样”。教师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观察插图,他们就会发现小蝌蚪的变化,从而知道生活中的青蛙是怎样成长的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自己画出来,这样,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就更加直观了,也更加清楚。通过小蝌蚪还能联想到其他动物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自己了解,在课外交流。

二、给文章插播音乐,音乐愉悦大脑

音乐的历史久远,运用广泛,音乐对人们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不同的音乐曲调代表不同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人们心情的变化。在语文课堂中运用音乐渲染情境气氛,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利的。不过,音乐的选择要根据课文内容来定。比如,在学习《王二小》的时候,由于王二小是抗日小英雄,他把日本鬼子引进了包围圈,最后他也牺牲了。对于这篇课文要根据课文内容选音乐,王二小放牛的内容应插播舒缓的并带有乡村气息的音乐;而从王二小遇到日本鬼子到他牺牲的内容应选择具有紧张气息的音乐,并且音乐节奏要一段比一段更急迫,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抗日的紧张与艰难,也让学生体会王二小遇到日本鬼子之后的心理变化。在音乐的感染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逼真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还能让语文教学跳出课堂之外。比如,学习《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达到熟背的程度,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曹冲建议的称象方法用多媒体做成动画,在课堂上展现,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能一下子将动画演示完,而要设发问环节,教师先问学生,学生想办法,然后教师演示动画,这样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课文,吸收的速度快,理解更容易。《曹冲称象》的课文学完了,但还存在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的办法是给船里装满石头,当水位到达刀刻的线后停止,这样既要往船里装石头,又要把船里的石头取出来称,这样太麻烦,同学们给曹冲想个办法,看还有没有比称石头更容易的办法”。联系生活,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这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故事续接,想象情境

故事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童年不可缺少的东西。也可以说,孩子是伴随故事和游戏长大的。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故事也是一个接一个,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材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故事课堂,引导他们思考,打开他们想象的大门。比如,学习《狐假虎威》这则成语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当学生明白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才让其他动物“怕”它的。这说明老虎只是盲目相信,而没有认真思考。这就是不动脑筋的结果,作为领导不能一味地听信,而要保持头脑清醒,要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但是,换一种角度去想,假如老虎发现狐狸骗了它,那老虎和狐狸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可以把这个假设告诉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狐假虎威》这个故事。

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辨是非,然后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去写,而不能把狐狸和老虎这个重点改成了兔子和狐狸,培养学生写作的严谨态度。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灵活多变,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利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7篇

    一、创设情景,在生活中观察

    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不知其然的,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请父母养几只小蝌蚪进行观察。没想到引来了学生一大串问题,有位学生说:“我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可小蝌蚪与青蛙完全不一样,它怎么可能变成青蛙呢?”一个学生开了头,其余的学生都纷纷说开了,有的说:“其它的小动物小时候多少与它妈妈有点像,可小蝌蚪什么也不像呀?” 有的说:“它到底是先长后腿还是先长前腿?”……

    面对学生这些问题,我想: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亲身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彻底搞清这一系列的问题。于是,我带领学生捉来了一些小蝌蚪,养到鱼缸里,每天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还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到了第九天早上,有个孩子突然叫了起来:“小蝌蚪长出后腿来了!”这一叫,同学们都围了上去,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些,我把小蝌蚪放入透明的塑料杯中,放在投影仪上放大。学生们都睁大眼睛,两眼放光,小脸通红,那份激动啊,简直难以言表!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任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

    二、引导实践,在生活

    体验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体验也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其含义是“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应根据做的方法。”教学就是通过“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学生自己会做。”

    因此,我们应该用新课程理念来实施教学,对教材内容加以充分挖掘,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在实践的体验中学习。

    三、再现原形,在生活中感悟

    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理解。

    如教学《龟兔赛跑》时,让学生戴上头饰上前表演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创设了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发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制作课件,演示乌龟一刻也不停步地向前爬的动作。当学生们看到小乌龟这样努力地爬行,都情不自禁地为小乌龟呐喊“小乌龟,加油!小乌龟,加油!”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仿佛就在赛场,亲眼目睹了这场比赛,并深深的为乌龟的精神所感动。这比我们平时的说教所起的教育效果显然要好得多。

    四、手脑相长,在生活中创造

    陶行知就手与脑的关系,提出了着名的“手脑相长”的论点。他认为脑与手联合起来才能产生力量。陶行知先生还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低年级语文;语文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难以保持长久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可以化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表现方式多、容量大的特点可以扩宽学生知识视野从使语文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且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兴趣这会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图片、动画、音像等集合在一起把枯燥单调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有声能动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课件能够很好地吸引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不用嗓子的歌手的教学为例在引入环节笔者设计了“听声音猜动物”活动第一步:用多媒体先后播放小蜜蜂、小青蛙、蝉和黄莺的鸣叫声第二步:猜声音小蜜蜂、小青蛙和蝉的叫声学生很熟悉很快就听出来了并猜出是哪种动物发出的而听到黄莺的叫声时他们愣住了这动听的叫声是哪种鸟的叫声呢?虽然猜来猜去他们都猜错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课堂上第三步:用多媒体播放黄莺飞翔的动态图并为学生解疑:“刚才美妙的歌声就是小黄莺唱的想组建一支合唱队你们愿意陪她一起去找金嗓子歌手吗?”此时学生兴趣盎然异口同声地答道:“愿意!”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面的学习环节进行得很顺利而教学小蜜蜂、小青蛙、蝉的发声方法时用多媒体播放小蜜蜂振动翅膀、小青蛙声囊收缩、蝉腹部振动的动态图以此来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在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笔者利用教室多媒体平台播放海豚、蝈蝈和哈哈树的发声视频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从开始到结束注意力被多媒体深深吸引住学习语文的兴趣很浓很多学生课后都能主动探究其他动植物是如何发声的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教材重点

化难为易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课本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有声可动的画面这对学生学习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十分有帮助以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蝌蚪和青蛙的样子了解青蛙生长的过程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变化由于低年级学生见到蝌蚪的机会极少对青蛙了解不多教师光靠读课文和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上述教学重点难点知识如果教师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一群小蝌蚪”的静态图指导学生观察蝌蚪的形态再出示课文中描写蝌蚪样子的句子这样图文结合让这些从没见过蝌蚪的学生对蝌蚪有了具体的认识第二步:在多媒体课件上演示蝌蚪变青蛙的动态组图先出示动态图一指导观察让学生记住蝌蚪是“先长出了两条后腿”的接着出示蝌蚪动态图二指导学生观察图二的蝌蚪有什么变化除了腿有变化其他还有什么变化最后出示动态图片三指导观察图比较蝌蚪和小青蛙的区别在出示每幅图片时除了让学生观察青蛙的四肢变化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青蛙颜色和花纹的变化在学完蝌蚪变青蛙的课文段落后再用多媒体幻灯片出示填空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青蛙生长过程的掌握第三步:出示“青蛙捉虫”动态图指导学生观察图后说说长大的青蛙的样子在学生看图回答后用幻灯片出示写青蛙样子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样通过运用图文结合的多媒体演示本课的重难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对青蛙生长的过程和青蛙的样子有了正确和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