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22 21:31:48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第1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内容;来源;鉴别;利用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部门按照党的有关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事档案不仅是考察了解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更多的利用于人事工作中。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重要材料,在现阶段仍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如调动工作、出国政审、评定职称、求学、公证、出具各类人事证明等,办理退休、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等问题上,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参保时间等都将成为主要依据。

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诸如档案材料收集与归档材料的不规范,有些该归档材料的没有归档,阅档者不知如何寻找线索,并以材料形成的程序去全面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等问题,也常遇到不具备阅档条件的人员前来要求查阅、利用等情况。本文介绍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些有关概念及知识,期望强化有关人事档案的概念及管理意识、了解有关人事档案知识,以利于人事档案的管理与科学的利用。

1 人事档案内容和分类

档案的内容分为十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履历表、简历表,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类人员登记表,个人简历材料,更改姓名的材料。

第二类 自传材料: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三类 鉴定(含自我鉴定)、考核、考察材料。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

第四类 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学历、学位、学绩、报考高等学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毕业登记表、学习和培训结业成绩表、学历证明材料、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培训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审批表等材料。

第五类 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审查结论、上级批复及有关的依据材料;入党、入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更改民族、年龄、国籍、参加工作时间等的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以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

第六类 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派的材料。

第七类 奖励材料。包括科学技术和业务奖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各种先进人物登记表、嘉奖、通报表扬等材料。

第八类 处分材料。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本人对处分的意见和检查;法院审判工作形成的判决书等。

第九类 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等的登记表、呈报表、审批表、审批材料;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

第十类 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包括有残疾的体检表,残疾等级材料,因公受伤的证明材料;讣告、悼词;年度思想总结、小结,大中专毕业报到证等材料。

2 档案材料的来源与收集

人事档案材料产生于现实工作之中,从其来源看,有个人形成的,也有组织上形成;从材料形成过程来看,即有在现实工作中由组织和个人自然形成的,也有组织上为了解个人情况而专门布置填写的。所以人事档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有材料增加。

档案材料主要来源、收集及补充约有以下途径:

2.1 通过组织、人事部门收集职工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

2.2 通过教育院校、培训部门收集学生登记表、报考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学位审批材料、学历证明、培训结业成绩、鉴定等材料。

2.3 通过所在单位收集在党、团组织建设中形成的入团材料、已批准转正的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自传、政审材料、党员登记表、个人总结、退党等组织意见材料。

2.4 通过评定专业技术资格部门,收集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工作中形成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职务的审批表、晋升专业职务(职称)审批表。

2.5 通过有关部门收集表彰奖励活动中形成的先进工作者的登记表、先进模范事迹材料等。

2.6 通过纪律检查、监察、司法及有关的行政部门,收集形成的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记过材料、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个人对处分决定的意见、本人检查、交待材料、通报批评材料,法院判决书,复查甄别报告、决定、上级批复材料。

2.7 通过审计部门收集形成的对经济工作中的评价材料,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材料。

2.8 通过科技部门、报刊等收集科研成果及重大影响的论文、著作、译著等的目录。

2.9 通过卫生部门收集工作人员因病、工伤、意处事故、致残的体检表、鉴定等有关材料。

3 档案材料的鉴别及归档要求

为保证档案材料的原始性、客观真实性,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与利用,严格控制进档材料的来源与收集是必要的,对档案材料的鉴别也是必不可少的:

鉴别归档材料,必须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有关规定为依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形成材料的历史条件、材料的主要内容、用途及保存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档。

对收集、补充的档案材料必须来源清楚,甄别材料的真伪及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档。

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客观,材料必须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属于成套的材料必须完整齐全,有些材料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后方能归入档案。

归档材料应是原件,一般不得使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

人事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

材料转递、归档的过程要符合组织转递手续及程序。

4 利用人事档案的有关查阅原则

查阅档案单位及查阅人,在其批准权限、职责范围内,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用干部档案,须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查阅原则为依据,遵守档案的提供利用之规定。

查阅单位及查阅人应携带填写规范、经单位组织负责人批准并加盖公章的《查阅人事档案介绍信》,填写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查阅档案,不得凭借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查阅干部档案。

凡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利用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干部到保管单位查阅室查阅,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要说明理由,经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归还,妥善保管,严格保密,不得擅自转借,不准交给无关人员和本人翻阅。

查阅干部人事档案一般要求两人或两人以上,查阅档案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借用、查阅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经档案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复制的档案材料,不得给无关人员观看或自行转递,用毕负责销毁。

查阅者不得假公济私,不得泄漏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违者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

参考文献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第2篇

【关键词】台湾地区 立信会计 资料 整理 研究

1928年,潘序伦博士创办了立信会计学校,在遍地荆棘、举步维艰的乱世,他开启了立信会计事业的辉煌征程。学校的历史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于立信会计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受档案资料的限制,因此,无法推动深入研究。

撤退到台湾时,带走了一大批原始档案资料,其中包括“立信会计”资料。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本人申请了赴台湾访问研究项目,走遍台湾各大档案馆、图书馆及资料馆,搜集、查阅台湾地区所藏“立信会计”资料,并对其进行初步整理与研究。本文对台湾地区所藏“立信会计”资料作初步的分类介绍,希望能够在以后有更好的补充。

台湾地区现存民国档案,无论是典藏于“国史馆”、党史会,或是由近代史研究所等机构所收藏,还是迁台时管理的民国档案,或是后辗转搬迁、移交、变更保管单位,台湾地区各级档案保藏机构的民国档案,主要来源于祖国大陆。台湾地区所藏“立信会计”史料,主要集中在“国史馆”;散见于台湾地区各类图书馆,还有少部分藏于台湾地区研究机构。

1.潘序伦档案史料。

潘序伦是我国杰出的会计学家和著名的会计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他先后创办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潘序伦资料部分藏在中国会计博物馆,还有一些散落在各地。台湾地区“国史馆”藏有潘序伦档案资料。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人事登记卷”中有详细介绍潘序伦的个人简历。潘序伦别号秩四,出生于1893年,籍贯江苏宜兴,学历为美国哈佛大学商学硕士(1921-192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经济学博士(1923-1924)。他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主任,国立暨南商科大学主任、会计系主任,教育部教科图书审查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顾问,全国总经济委员会议常务委员,工商部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劳资仲裁委员会会计顾问,上海社会局特约会计师,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特别讲师,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中国工商管理协会专门委员会会计组主任,国民政府主计处主计官兼会计局副局长、主计处顾问,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稽核组会计师,建设委员会聘任会计师,交通部聘任会计师,东吴法学院教授,中国经济复兴委员会专员,上海市商会工商法规研究委员会委员等。他担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私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他的著作有《会计学》(一册、二册、三册、四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高级商业簿记》《会计学教科书》《英文高级簿记会计》《审计学教科书》《审计学》《成本会计学》《成本会计学教科书》《政府会计》,均为商务印书馆出版。他曾参加执行会计师职务15年;担任中国经济学社理事、上海会计师公会理事等。

在档案资料中,还有两份调查报告。一份是潘序伦作为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的调查报告,内容为:

“聪明干练,头脑精细。任事有主张及魄力,经营企业才能甚佳。专长会计学识,对商业簿记尤有特别处。为国内会计学界前辈,著述丰富,见识精辟,已独成一家言。其门生遍长江流域工商界,颇拥有力量。现各地立信会计学校及立信图书公司,即为其训练机关及宣传机关。凡华中、华南工商及实业界巨头,均与其有不解缘。惟胸襟似欠恢宏,过于计较小利。”

一份是潘序伦作为上海私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的调查报告,内容为:

“聪明干练,相貌英秀,精神饱满,态度大方,有经营才,学识丰富。专长会计,对商业经济有研究,对簿记会计学著作颇多。能力优异,办事有毅力,勤慎负责。执行会计师职务十五年以上,为国内有名经济学家。”

在“人事登记补充片”档案里,还记载潘序伦是中国工矿建设协进会理事、财政会财政系统组组员、中国会计学社理事、中华职业教育社监事、中国会计学社常务理事、南京私立立信会计补习学校负责人、中央信托局理事。

在“国民政府主席委员及各单位任免官员名册”档案资料中,有关于潘序伦作为国民政府主计处会计局副局长的任免日期的记载。在“主计处官员任免案”档案资料中,有蒋中正手令抄件,任命“陈其采、刘大钧、潘序伦、秦汾、杨汝梅、吴大钧为主计处筹备委员”。在“中国会计学社请补助案”卷中,有潘序伦作为中国会计学社理事会理事的记载,还有比较完整的中国会计学社章程。

在“资源委员会关于商业会计法草案及借款外汇等案”档案中,记载吴兆洪与潘序伦就商业会计法草案进行充分的讨论:

“序伦先生赐鉴拜读。尊拟商业会计法草案理论与事兼顾,至为允当,无任钦佩。惟第廿六条关于商业资产之估价似只指商品及制品物料等。资产之盘存估价而言,如原义如是则该条第二项对于所称‘商业资产’,最好加一界说,或将该项原文‘……或建造……’字样改为‘……或制造……’,或将‘……或建造……’三字删除,以免与第廿七条及第卅二条关于固定资产之估价混淆,致生疑义。”

对此,潘序伦也作出了回应:“此稿虽经多次翻阅及修正且分送许多专家复阅,但能指正如此基本而显著之错误,实以吾兄为第一人。”

在“我国赴日商务考察团案”档案资料中,记载潘序伦多次出席赴日商务考察团会议。出席第一次会议,时间:1947年6月14日下午3时;地点:外交部会议室;决议事项:(1)推李帮办提才暂兼考察团秘书;(2)一切准备工作应于本月24日前完成;(3)考察计划由考察团拟具呈主管各部核定。出席第二次会议,时间:1947年6月16日下午1时;地点:汉府街十七号;决议事项:(1)考察及商讨日本可能输入中国商品种类数量及其交换价格方法;(2)考察及商讨中国可能输入日本商品种类数量及其交换价格方法;(3)中国经济建设所需输入物资能否由日本输入;(4)中日贸易运输办法之检讨;(5)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办理方法之检讨;(6)我国商人在日本设立代办所具体办法;(7)洽询日本商人得在我国设立代办所之时期及办法;(8)商讨我国派遣工商界赴日考察事宜;(9)调查日本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与各国及我国可能竞争情形,尤注意日本棉织品在南洋,丝茶在欧美市场情形;(10)调查各国商务考察团在日本接洽经过及可能予我国经济影响;(11)交换样品之手续;(12)商业通讯办法。出席第三次会议:时间:1947年6月23日下午5时;地点:外交部会议室;决议事项:(1)电代表团继续交涉势在必行;(2)起程日期延迟七月中旬;(3)考察团计划草案研究修正后决定。

2.“立信会计”档案史料。

在“委托立信会计学校训练会计高级班学生案”档案资料中,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委托立信会计学校训练会计高级班学生。“大会规定办法由敝校开设高级会计短期训练班一班,招收高中卒业程度之学生伍拾名,予以一年之训练。卒业后送请大会转派各事业机关服务。由大会补助敝校经费国币叁万元,分两期领取。”随着规模的扩大,办学经费日趋紧张:

查敝校专科原设上海,兹因上海环境不良,呈准教部迁至北培继续开办。至于原设高初各级会计训练班,兹复将其扩充,添设班次,增聘名师,对于训练方针尤注重于各生之德育体育。惟因推进结果,致敝校本学期经费较之上学期经费增至二倍有余,其总额共达二十五万元。在收入方面,只有学生纳费,估计至多不过十四万元,又教育部补助二万元。因之本学期经费不敷之数达九万元尚待筹措。窃念大会每年所需各级会计补充人员为数甚多,敝校自信此后卒业各生,其成绩当必较以前各届为优或可仍备大会之遴选。当此敝校经费万分支绌之时,仍拟恳请大会继续予以补助或即将本年所招之专科学生一班计六十人作为代大会训练,由大会酌给经费。

在“广东纸厂等资产负债重估案”档案资料中,记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查核纸厂重估定资产价值调整账目证明书及查核纸厂资产负债账目报告书。在“四川复兴酒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决算报告”档案中,有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查核四川复兴酒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账目证明书:

兹已查核四川复兴酒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自民国三十一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期间内之账目。所有库存现金业经依据查账日之结存数点查属实;银行存款已与各银行结单核对调节相符;材料、在制材料及制成品均按成本计算,业经根据负责人签证之盘存表列数查核无讹;有价证券俱已查见实物凭证;生财器具、房屋装修、运货设备、机器设备等项固定资产均按规定年限提存折旧准备;应收应付账款、预收预付货款及职工储金均经核对,分户账列数无误;银行透支借入款项及存入款项及存入存出保证金俱已查对;账册凭证相符;各项收益与费用账目业经抽查六个月传票单据并对入账册,尚属无讹。后揭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暨各项明细表依本会计师等之意见,于上述查核情形暨查账报告书说明之下,足以表示四川复兴酒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结账日之财政状况与上开期间之营业情形。

在“天原电化厂请变更登记换给执照”档案资料中,有立信会计事务所代天原电化工厂股份有限公司呈重庆市社会局,为改组特种股份有限公司并增加资本修正章程,改选董事监察人,依法备具各项文件费款请求,核转变更登记换给执照。在“立信会计师重庆事务所报告书”档案资料中,有立信会计师重庆事务所查核天原电化工厂股份有限公司账目报告书(1943年、1945年、1946年)。

3.会计报刊史料。

民国时期“立信会计”图书史料,散见于台湾地区各类图书馆。“立信会计”丛书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台湾地区各类图书馆内藏有部分立信会计丛书。

“立信会计”资料也散见在报纸中,在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龋藏有重要的剪报资料,资料类型以新闻资料、史料为主,收录年代约为1930-1949年。通过检索,在重庆《国民公报》、南京《新民报》、上海《大公报》、迪化《新疆日报》、香港《工商日报》等刊物中,也可以查阅关于“立信会计”资料。

台湾地区各类图书馆还藏有部分《立信会计通讯》和《立信会计月刊》等资料。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第3篇

一、招聘条件

1、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道德品行良好,无不良记录。

2、专科以上学历,文秘类相关专业,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熟悉电脑操作。

3、平阳县户籍,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4、身体健康,口齿清楚,工作适应能力强。

二、招聘程序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报名、面试考核、择优聘用的方式进行。

(一)报考程序

本次考试采用现场报名。

1.报名时间:2018年2月5日-2月9日。报名地点:平阳县档案局(平阳县县府大院5号楼)三楼办公室。咨询电话:58198552。

报考者在报名时应规范填写《平阳县档案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报名表》,同时提供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正面1寸照片1张。

2.资格初审。报考者具备上述相关手续后,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录工作全过程,报考者本人要对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报考者不符合条件,弄虚作假的,取消其考试资格。

(二)考试方式

考试采取面试的方式,面试时间另行通知。面试考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携带本人身份证参加面试。不按规定时间、地点和要求参加面试的,视作自动放弃。

三、聘用

取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与招聘人数1:1比例进入考察,考察合格后,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

四、薪资待遇

按照县编外用工福利待遇有关规定执行。

本招聘公告最终解释权归平阳县档案局。

原标题:平阳县档案局编外工作人员招聘公告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第4篇

关键词:国联教育考察团;民国;高等教育;演进

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2-0064-05

1931年9月至12月由波兰教育部司长华尔斯基(M.Falski)、柏林大学教授卡尔・柏克尔(C.H.Becker)、法兰西学院教授蓝格汶(P.Langevin)和伦敦大学教授唐奈(R.H.Tawney)四人组成的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是近现代中央政府首次邀请西方学者对中国教育作“概括的考查,作系统的报告”的活动。[1]252考察团通过各种途径考察中国教育状况,在事后提交的报告书中检讨了中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状况,并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检讨,为国民政府改造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探讨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与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演进之间的关系,对于梳理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史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考察团来华考察的背景与

概况

1931年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是在国民政府大举改造中国教育的背景下启动的。据1929年“三大”通过的《政治报告决议案》披露,训政之初的国民政府对当时中国教育状况很不满,痛斥中国教育存在着“六滥”(即学校滥、办学人滥、师资滥、教材滥、招生滥和升学滥)和“四恶”(即教育成为个人造势的工具,浪费了师生的才气、增加了学生的欲望及增加了分利失业之徒)等问题。对此,《决议案》指出各级政府须抓紧“救治”,“以三民主义之精神,融化东西文化之所长”、“矫正从前教育放任主义之失,而代之以国家教育之政策”。[2]此决定宣示国民政府将改造中国教育。尔后,教育部一面着手改造事宜,一面借鉴西方经验,以使中国教育“融化东西文化之所长”。当时,以胡汉民为代表的政府高层认为中国教育的“放任主义”问题是由教育界人士片面学习美国引起的,他们更欣赏欧洲教育经验。[3]故1931年三四月间,教育部、行政院分别致函国际联盟秘书处,请求委派欧洲专家来华考察。于是,同年9月,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

按国民政府邀请之意,考察团来华是为了帮助“拟定并实施中国政府所颁布的改造中国的计划,以期促进中国教育制度之改善”[4]1。据此目的,考察团于1931年9月至12月间在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河北定县、杭州、镇江、无锡、广州等地考察教育管理体制、学制系统、教育财政、教学组织、各级各类教育、师生关系等方面情况;并于1932年出版总计15章222页的考察报告――《中国教育之改进》。该报告检讨中国教育状况,提出不少改进建议。如考察报告指出中国小学教育普及率太低,小学生多是富家子弟;中等教育方面则未重视职业教育。针对于此,报告建议中国政府应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在中学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高等教育有着不少问题,国民政府痛斥这些问题是造成国家缺乏建设人才的主因,故考察报告第三章对高等教育作了份量较重的检讨,篇幅约计58页。

而对考察团的检讨,政府高层和教育界人士很关注。如在考察报告撰述完毕后,戴季陶和朱家骅两位政要为之作了序,蒋梦麟[5]、任鸿隽[6]、李建勋、罗廷光[7]、廖世承[8]、张佛泉[9]、尚仲衣[10]、黄问歧[11]、章光涛[12]、许恪士[13]等人撰写了评论文章。从这些文章看,当时政界人士的褒奖较多。如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称赞考察团提交的报告书“对于各级教育之制度方针与乎其内容之剖析”,有着诸多精到处。[14]教育界人士对考察团开展的考察则提出了批评。如认为考察团仅在中国东部地区作考察,考察范围有限;认为考察团开展的检讨意在推动中国教育欧洲化。不过,在考察团检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界人士不吝赞誉。1933年,署名为“青士”的学人撰文说,考察团提出的意见很有价值,值得参考[15]。同年,李建勋说,除大学教授由教育部任命以及取消学分制的建议“尚有讨论余地”外,考察团提出的其他建议“均为改良吾国大学教育之良策”,倘若政府当局“照此方策进行,则吾国大学教育不能蒸蒸日上者,吾不信也”。[1]167事实上,国民政府在改造中国高等教育时的确参考了考察团的意见。

二、考察团对中国高等教育状况的检讨

如前所述,国联教育考察团重点考察了中国高等教育状况,并在考察报告第三章中作了检讨。其中,该章第二、三节批评了中国大学分布失衡、高校间缺乏分工合作、课程设置不合理、学分制实施不当、教师聘任不规范、招生缺乏严格标准、过于注重讲授法、教材内容过于西方化、学生太过放任等问题。第四节提出了设立全国大学会议、促进大学间分工合作、加快发展理工科学校、以考试制代替学分制、规范教师聘任、成立大学教授会议、组织大学统一招生考试、试行大学毕业考试、厘定大学课程标准、编写本土化的大学教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建议。从这些内容看,考察团较系统地检讨了中国高等教育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检讨时,考察团依据国民政府希望加强调控教育及增进中外教育交流的意旨[4]1,积极引介欧洲教育经验。如考察团建议由大学教员、大学行政人员、社会知名人士及教育部官员组成全国大学会议,并由该会职掌“决定各区域应设国立大学之数目及种类”、“大学教育经费之分配,并规定付款之条件”、“校长及教授之委任”、“厘定关于人员之安置,教职员之薪俸与进级”等事务。[4]194-195该建议就把英国设立大学拨款委员会及法国设立大学评议会的作法介绍到中国。[16]考察团建议中国大学取消学分制,实施毕业考试,考试及格的学生“方能毕业”,该建议则与英、法、德各国推行的中学毕业考试制度相近。[17]1-2

从检讨的内容看,考察团看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有针对性。如考察团对中国大学分布失衡的批评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考察报告指出:中国大学分布“杂乱无章”,东部地区高校过多,而其他区域的学校较少;“在同一区域内常有多所大学,诸大学间亦无合理之分工”。考察团认为,这种不合理的高校分布如不消除,“有效之大学制度实无从兴起”。[4]160-196从1931年的情况看,考察团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这一年,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有76、21、8所高校。其中,上海一地就有23所高等院校,超过西部各省总和。[18]

再如,考察团检讨中国大学课程的问题也是一个突出例子。报告指出:中国大学课程有三点问题。第一,用学分制组织课程,使得课程支离破碎,学生的学习缺乏整体感;同时,一些学生拿满学分后,即以能毕业为由,“将该学科束之高阁”,不再认真学习。[4]178-180第二,许多大学将某一学科分为“若干不同之学程”,希望把该学科的前沿成果介绍给学生,这使得基础科目未受到重视。[4]180-181第三,许多大学教材过于西方化,这将使得中国“民族文化必致堕落”,使得学生脱离本国实际。[4]181-184考察团遂建议中国政府应重视基础科目、推动教材本土化。[4]205

此外,考察团对中国大学招生的批评也很有见地。报告指出,中国大学招生缺乏统一标准。如“被此校淘汰之学生,往往因他校之条件不甚严格,得以考入肄业,若再被第二校拒绝,尚有第三校可以收容”,这种招生办法产生了严重后果。首先,大学为了招满学生,降低招生标准;这使得教学工作“降格以适合学生所能达到之水平线”,进而大学的办学质量下滑。其次,由于招生标准宽松,许多入校学生不合格,他们也不认真学习,学校就无法培养合格人才。鉴于此,考察团提议,中国政府应试行全国大学统一招生考试,以提升大学生质量。[4]174-175具体作法为:管理上,“教育部特派之大学教师及教育部代表组织一委员会主持”,并由该会“确定录取标准”;考试上,政府部门把“投考一切国立大学之学生于一处而行之”,或“分大学为数组而行之”;录取上,“投考学生应叙明其所愿入之大学,考取之学生,则按照各校设施之方便及其在考试中之名次,分配于各大学”。[4]204从这些内容看,考察团的提议有着较强的针对性。

三、考察团来华考察对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演进的影响

由于国联教育考察团认清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有着针对性,故考察团来华考察对民国中后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产生了影响。影响较大者为以下三方面。

(一)推动了民国中后期西部高校的发展

1931年前,西部高校稀少,国内教育界人士也很少讨论西部高教。但国联教育考察团提交报告书后,教育界人士的相关讨论增多,并形成两派。一派赞成考察团的意见,认为应均衡发展中国高校。一派认为没有必要对中国高校布局作调整,而应让各地根据自身的物质和文化条件自行发展。[19]而对这两派意见,国民政府采纳了前者,即按国联考察团的批评,均衡发展中国高校。抗战期间曾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就于1972年回忆说:针对战前国联考察团批评中国大学分布不合理问题,战时教育部发展高校“注意合理分布的原则”,并“将大学的文理法三学院合成为综合大学,在后方分区设置;将农、工、医、商、教育等专门学院由大学分开就各地区需要分别设置”。[20]65战后出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也说,国联考察团曾批评中国大学地理分布“杂乱无章”,故战后教育部对高教资源分布“作相当合理的配备,以奠定整个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础”。[21]

具体来讲,1932年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两类措施发展西部高校。其一,为促进大学分布均衡出台政策。1936年,国民政府颁行《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国立大学及国立专科学校之设立,应注重地区之需要,以维持各地区人民享受高等教育之机会均等,而促进全国文化之平衡发展。”[22]2871938年,《战时各级教育实施纲要》规定:“对于各级学校教育,力求目标明显,并谋各地平均发展”。[23]14同年,教育部拟定《专科以上学校分布原则》,规定:国立大学将“就全国地域予以适宜之分布”,师范学院以分区独设为原则,农、工、商、医等独立学院就各省需要分区设置。[24]711-712其二,在西部地区新设高校。或将迁入西部的部分东中部高校改组,留在西部办学;或在西部地区新设国立高校,或将西部省立高校改为国立高校,批准成立省立和私立高校(参见表1[25]588-794)。而通过创设,近现代中国大学分布失衡问题纾缓。1947年,西部高校增至50所。[25]578-587高校的分工也较明晰。如贵州省有综合、医学及师范三类高校,甘肃省有综合、师范、医学、工学四类高校。

(二)促进了战时大学课程的改革

如何解决民国时期大学课程不重视基础课程和过于西方化的问题,国联教育考察团的提议与国内政教界人士的看法大抵相近。如1931年时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在作《中国大学教育的现状及应行注意各点》的演讲时指出:中国大学“每每迁就学生的意见,因把习见的基本功课都轻视”的作法有问题;他建议改革大学课程,促使“大学毕业生具有普通的常识,了解基本的理论”。[26]这一相近表明考察团确实发现了当时大学课程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国民政府接受国联考察团及国内教育界的意见,从1932年开始改革大学课程。[27]大规模的改革则在抗战时期开展。1972年陈立夫回忆说,鉴于战前国联教育考察团批评了中国大学课程“不切中国需要”、“内容支离分裂”等问题,他在战时主持教育部时,主要从课程标准、科目设置和教材编写三方面着手改革。[20]661976年曾任战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的吴俊升也回忆说:针对战前国联考察团曾批评中国大学课程过于西方化、不适合中国需要的问题,他协助陈立夫部长整理了大学课程。[28]

从战时教育部采取的措施看,国民政府大体解决了大学课程过于洋化和不重视基础科目等问题。如1938年,教育部确定了三点课程设置标准:第一,课程内容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须“与国家文化及建设的政策相吻合”;第二,课程教学应“注重基本训练,先从事学术广博基础的培养,由博返约,不因专门的研究而有偏固之弊”;第三,课程设置应“注重精要科目,所设科目,力求统整与集中,使学生对于一种学科的精要科目,有充分的修养而有融会贯通的精神”。[20]66据此,国民政府随后出台各专业必修和选修科目表,其中,有关中国的科目及基础科目明显增多。如法学院政治学门开设中国通史、中国政府、中国外交史和中国政治史等科目,理学院气象学组开设中国通史、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等科目。基础课程方面,政治学门开设国文、中国通史、西洋通史、论理学、哲学概论、政治学等科目,气象学组开设国文、中国通史、高等数学、微积分学、地理通论、气象学、地形学、测量学和制图学等科目。[29]

(三)影响了公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的试行

1938至1940年间,国民政府试行公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而这也受到国联教育考察团的影响。如前所述,1931年考察团建议中国政府试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建议提出即后受到国民政府的注意。但由于种种原因,战前这一意见未能采纳。[30]抗战爆发后,陈立夫深感战时“交通困难”,认为战前国联教育考察团提出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建议在此时有必要推行。故1938至1940年间,教育部试行公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20]67(见表2[25]531-537)。

具体作法为:管理上,教育部成立统一招生委员会,办理“制定法规、制定试题、订定标准、取录与分发学生”等事宜;各考区成立招生委员会,办理“报考、考试、监考、阅卷、造送成绩表册、榜示学生”等事宜。考试科目上,凡报考文、法各院系,师范学院教育、公民训育、体育、国文、英语、史地、家政等学系,以及工学院铁道管理系的学生,须参加公民、国文、英文、本国史地、数学、外国史地等科目的考试,以及任选物理、化学、生物一门考试。凡报考工学院各系,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土木等系,师范学院数学、理化等系的学生,须参加公民、国文、英文、本国史地、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考试。凡报考医学院、农学院各系,理化院生物、地理、地质等学系,以及师范学院博物系的学生,须参加公民、国文、英文、本国史地、数学、生物等科目的考试,以及任选物理、化学一门考试。此外,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还须加试术科。[17]3-4通过试行统一招考,国民政府初步改变了近代以来大学招生各行其是的局面,提高了入校生的质量,“免(除了)考生徨歧路兼考数校之苦”[17]3,意义可谓重大。

四、结 语

推动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演进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国内教育界人士深入探讨,各级政府出台调控政策和措施,以及抗战建国的需要,都是重要的因素。此外,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从本文的探讨看,考察团开展的检讨,对1931年以后中国大学分布、课程设置、招生制度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实,考察团的检讨还影响到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师资聘任、会考制度和训导制度。如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成立学术审议委员会就是以考察团提出的全国大学会议为“最初构架”的。[31] 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审定大学教师资格,也与考察团的提议有关。[20]66总之,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所起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当时,由于考察团产生的影响,以及与其他一些因素的交相作用,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呈现出两点显著变化。其一,与1931年以前中国大学实行选科制、学分制,以及大学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并表现出鲜明的美国模式相比[32],民国中后期中国大学吸收了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的一些作法。其二,与1931年以前中国大学在设校、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呈现出混乱的局面相较,1931年以后中国大学的发展更有秩序,学校分布失衡问题有所缓解,入校学生素质有所提升,课程克服了脱离中国实际的弊病。

参考文献

[1]李建勋.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之批评[G]//许椿,等.李建勋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佚名.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案[G]//荣孟源.中国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645.

[3]胡汉民.胡汉民演词[M]//吴相湘,刘绍唐.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始末记(影印本).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59-63.

[4]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报告书[R].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

[5]蒋梦麟.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几个基本原则的讨论[J].独立评论,1933(41):17-21.

[6]叔永.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J].独立评论,1933(39):16-21.

[7]罗廷光.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国教育之改造》[J].中华教育界,1933(11):9-18.

[8]廖世承.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J].中华教育界,1933(11):1-7.

[9]张佛泉.中国教育基本问题――读国联教育专家之《中国教育改造》后[J].国闻周报,1933(24):1-6.

[10]尚仲衣.国联教育考察团建议书的批判[J].中华教育界,1933(11):19-23.

[11]黄问歧. 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引证错误之纠正[J].中华教育界,1933(11):33-47.

[12]章光涛.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之批判――从中国现社会的观点[J].东方杂志,1933(8):1-7.

[13]许恪士.从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说到中国需要的到底是哪一种教育[J].时代公论,1933(8):47-51.

[14]邓小泉.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述评[J].南通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3):62.

[15]青士.国联教育考查团报告书中之中国大学教育[J].教育与职业,1933(144):250.

[16]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4-152.

[17]黄龙先.大学统一招生考试的检讨(上)[J].教育通讯,1939(46).

[18]国民政府教育部.民国二十年度全国高等教育概况统计表[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248-271.

[19]霍益萍.抗战前十年我国关于大学若干问题的讨论[J].江苏高教,1997(1):90.

[20]陈立夫.战时教育行政回忆(上)[J].东方杂志,1972(4).

[21]朱家骅.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开会致词[G]//王聿均,孙斌.朱家骅先生言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178.

[22]佚名.中华民国宪法草案[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287.

[23]佚名.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之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14.

[24]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部制定之专科以上学校分布原则[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711-712.

[25]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K].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

[26]朱家骅.朱家骅在中央党部总理纪念周上讲演“中国大学教育的现状及应行注意各点”[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281-284.

[27]黄建中.教育部最近改进专科以上学校之要点[J].广播周报,1934(8):14.

[28]吴俊升.教育生涯一周甲[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6:81-82.

[29]黄龙先.我国大学课程之演进[J].高等教育季刊,1941(3):121-122.

[30]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第5篇

该档案还附有1990年出版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东亚收藏部专家(一说为该图书馆联邦研究部中国事务高级研究专家)阮玛霞(MarciaR.Ristaino)博士所编书本目录《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巡捕房档案缩微胶卷版指南,1894―1949年》(Guide to the Microfilm Edition of the Shanghai Mumcipal PoliceFiles,1894―1949),查阅十分方便。但由于不熟悉上海的近代租界史,中国学者安平秋与美国学者、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安乐哲合编的《北美汉学家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6页阮玛霞条,仅根据英文字面意思,将其译成了不准确的《上海市警察局档案介绍》。实际上,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巡捕房与上海市警察局显然是两个机构。阮玛霞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学士、夏威夷大学硕士、乔治城大学博士。1987年杜克大学出版的《中国革命的艺术:1927―1928年间不满情绪的煽动》就是她博士论文的修订版。该论文主要利用了上述档案中关于抓捕共产党人的文献。

考虑到中国国内学者能看到该胶卷的还很少,现略述如下,以飨同好。

爱知大学藏有许多有关上海的外文缩微胶卷,在此不便细述。该大学的前身是1945年随着日本投降而结束的日本外务省办的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现仍以中国特别是上海的研究著称于日本,这也许是该大学收藏这些档案缩微胶卷的动机吧。实际上,在日本,购买缩微胶卷的价格同买书差不多,阅读时,阅读机附有复印功能,看到一页,如需要,一按钮,即可复印。而在北京最大社科机构工作的笔者,要享受这种学术上的便利却是很少的。 该档案的主要来源是公共租界警务处特别部(SpecialBranch),亦即政治部,日本人译作特高课,十分贴切。该档案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有关上海白俄、犹太难民及德侨的史料。有关抓捕中国及其他国家共产党人的内容显然对各国党史特别是中共党史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据该档案所附的介绍说: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本来就在该巡捕房占有势力的日本人驱逐了英美等敌国势力,掌握了全权,该档案得以继续保存并补充,直到日本投降,上海市政府接收了该档案。像日本人一样,上海市政府有自己的情报档案系统,所以接收的该档案大部分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1949年春,逼近上海,驻沪美国军事情报人员考虑到以英文为主要内容的该档案的重要性,便以美国战略隋报局及个人的名义与政府商议,获准由时驻青岛的美国海军第7舰队暂时接收该档案,并负责转运到安全地带。在上海装美国船走跳(翘)板时掉了几箱或若干在黄浦江中,也无人打捞。运往日本途中又遭遇台风,损失了一部分,最后终于到了美国,被中央情报局(战略情报局的后身)接收。80年代初移交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现藏该馆军事档案部,为第263号记录组(RecoMs Group),有119个文件盒,另附11箱魏罗拜将军收藏的档案,向公众开放。

魏罗拜(CharlesAndrewWilloughby),1892年3月8习生于德国海德堡,青少年时赴美,1910年归化。从格特斯堡学院毕业,在堪萨斯大学学习。1914年任2等副官,1916―1917年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墨西哥边境服务。后历任驻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武官。1941―1946年任麦克阿瑟将军情报参谋首席助理、情报负责人。1946―1951年任麦克阿瑟将军驻日情报负责人。1951年退休。他利用上述档案,于1952年在纽约出版了《上海阴谋:佐尔格间谍网,莫斯科、上海、东京、旧金山、纽约》一书。所谓魏罗拜收藏的档案,就是他用来准备写此书的资料。他还和另一人于1954年在纽约出版了《麦克阿瑟,1941―51年》一书。他1972年10月25日80岁死于佛罗里达的纳布勒斯。

该119盒档案的主要目录大致如下:

第1盒,1929~1949年特别部报告。

第2盒,1929年2―3月差会在沪寻找麻疯村。

第3盒,报告逮捕渡边和江崎。

第4盒,苏联在华军事间谍。

第5盒,193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选举。

第6盒,苏州河南有无执照私人旅店名单;因皮克一荷文斯未作应诺陈述,找来了四位证人;关于1941年9月14日辣斐德路1248号旁暗杀犯罪牺牲品马曼托夫。

第7盒,1926年1月以来地方海关当局查获武器报告。

第8盒,报告1938年4月30日葡萄牙总领事关于NicholasScholl Engberts先生的来函。

第9盒,报告1931年2月22日下午约4点45分礼查饭店247号房间Hora(TatianaMoskaleva)夫人企图自杀。

第10盒,1931年牛兰案查获文献。

第11―18盒,牛兰案;皮克报告。

第19盒,牛兰关系者们档案。

第加盒,附录一、牛兰夫妇生平要事编年。

利用公布的上述档案,美国学者李腾(Frederick S.Litten)1994@16月在美国出版的《中国季刊》(ChinaQuarterly)第138期第492―512页发表了《牛兰事件》(NoulensAffair)一文。进入30年代,公共租界警务处以镇压共产主义为首要任务,其最大成绩为在法租界巡捕房的帮助下,破获了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主要网络,这就是牛兰案。牛兰(PattiNottlens)的真名为鲁德尼克(Yakov Rudnik),其夫人的真名为莫伊森科(Tatvana Moiseenko)。当时只知牛兰为瑞士共产党员,1931年6月前来华。

据特务程一鸣(1907年生,前共产党员,留俄生)1976年写的《程一鸣回忆录》(群众出版社1981年第二版)第35页的记载,1931年6月17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革命组织之一“泛太平洋产业同盟”的秘书卢格(PaulRuegg)和妻子汪德利曾被捕。翌年4月1日,复兴社特务处一成立,即着手处理此案。7月,以“危害民国罪”对牛兰夫妇进行审讯,该夫妇绝食抗议。8月19日,牛兰被判无期徒刑。由于此案,

特务处在沪逮捕了陆海防和陆独步兄弟。两人叛变,加人该特务处。陆海防任该处情报科国际股副股长,专处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案件,并改名陆遂初。

第21盒,报告1931年7月12日共产党人企图示威。

第22盒,关于1931年在英国法庭被英国指控的D.A.Rushton。

第23盒,报告基督教青年会成员“救国良心组”会议。

第24盒,1935年12月6和7日日本人俱乐部的作用。

第25盒,1932年中日绝境。

第26盒,剪报;1932年3月21日查抄澳门路19号抗日诸总部和中华各贸易工作者总联合会。

第27盒,1932年、3月30日在小沙渡路逮捕被怀疑为共党的LingFohSung

第28盒,中文日本报纸《江南晨报》。

第29盒,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周年。

第30盒,1932年7月26/27日在外国基督教青年会主要入口处发现的共产党小册子。

第31盒,1932年9月10日法国警察每日情报摘译。

第32盒,上海电力工人中的动乱。

第33盒,1932年12月7日在杨树浦贸易公司逮捕坐蒸汽船大连丸的俄国人N.I.Osipoff。

第34盒,王正廷博士为母80大寿设宴会。

第35盒,1933年2月1日麦特赫司脱路56弄5号公安局人员与3位共党嫌疑犯之间的喧噪,疑犯被捕。

第36盒,1934年4月30日―1937年5月中国当局的非法作用。

第37盒,1932年10月2日河南北路的鸦片抢劫。

第38盒,中国捷克斯拉夫协会。

第39盒,对1933年5月7日在百老汇被捕的共党疑犯Ling Zoong Kwei的指控案。

第40盒,俄侨社团情况评说,关于向中国当局登记的俄侨委员会;1940年中国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劳工电报。

第41盒,法租界有执照的。

第42盒,1933年10月31日外国基督教青年会讲演“赣南中华苏维埃政权”;1939--44年上海犹太移民会议和组织(第1卷)。

第43盒,1939--44年海犹太移民会议和组织(第2―3卷)。

第44盒,1933L43年乌克兰委员会。

第45盒,在华商会举行的纪念仪式。

第46盒,谢苗诺夫头领在沪的组织。

第47盒,蒙古公主疑为间谍。

第48盒,1934年4月24日在胶州路附近新闸路一墙上发现贴出的手写的共产党标语。

第49盒,1934年10月26日法国警察每日情报摘译。

第50盒,费通起博士(1877年生,德国探险家,1957年80岁去世)乘蒸汽船罗梭公爵号于1934年10月24日离开孟买,实际抵沪。

第51盒,苏联突蹶―鞑靼分离运动远东组会议。

第52盒,1935年3月27日30名公安局警察经过公共租界。

第53盒,剪报和报告杂件;公共租界中国书店名单;美丰银行关闭。

第54盒,报告试图在沪建立宣传局分支机构;报告德国人Franz Eder申请1935--41年在静安寺路1206号建一广播电台;1937―41年档案。

第55盒,1937―41、1938―40、1935~41年档案。

第56盒,1939―41、1938―41年档案。

第57盒,1935年10月21―22日日本海军军官举行的会议。

第58盒,新的外国出版物《犹太呼声》。

第59盒,中苏文化协会。

第60盒,(旅华英商及报人)佛利特及(以其名字命名的)英国快讯社。

第61盒,报告日本宪兵总部索要共产党案的文本。

第62盒,法国警察支持的俄国周报《侨民思想》。

第63盒,法国警察政治部主要侦探程子清。

第64盒,1937年8月7日苏联雇员和公民乘青岛丸抵达。

第65―67盒,1937年7月17日一1938年7月11日特别部(特高科)关于中日敌对的一般报告。

第68盒,1937年8月23日荷兰总领事馆关于L.M.Eichenbaum小姐的来函。

第69盒,报告中国军队在闸北逮捕被认为是间谍的N.Tumanoff。

第70盒,左翼作家郭沫若。

第71―73盒,1937―43年报刊。

第74盒,捐助上海老龄俄侨。

第75盒,日占南市形势。

第76盒,1939年上海大道政府官员及日本顾问名单。

第77盒,中欧医生协会和中欧律师协会会议;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抵沪。

第78盒,1937―40年上海白俄中国剪报译文;国际红十字会在华活动;1906年1月25日生于敖德萨犹太父母家庭的Fania Godkin夫人即Rykaff传略。

第79盒,在沪德国居民索引,1937年来抵沪德国难民索引。

第80盒,良民证,申请及背景概要。

第81盒,接上;1937年12月18日荷兰总领事馆关于G.P.Vokhmianin的来函;巴西副领事卡尔内若博士(Dr.HeitordaSilveiraCameiro,葡萄牙裔)背景性格概要;1938年1月难民出售队,教育委员会关于出售红十字物品。

第82盒,鸦片商在沪组织大银行联盟银行;1938年6月12日管区内爆炸事件;日本宪兵要求帮助;对日本领事馆警察的进一步帮助。

第83盒,1938年对日本宪兵的帮助;对华中警察局的进一步帮助;对日本宪兵关于偷运桐油的帮助。

第84盒,华中城市公共汽车公司;驻沪日军司令官名单;上海民事和刑事最高法庭法官们;因从浦东走私盐,日军与中国百姓间的麻烦;金纳先生(Mr.HenryWadsworthKinney,1879年生于檀香山,美国报人,妻子为日本人)离沪。

第85盒,东亚联盟;兴亚院;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英籍菲瑞斯先生(Mr.William Hooper Ferris,在四川路177号从事茶业和保险的锦隆洋行经理,密勒转运公司老板)西摩路苏联间谍们的活动;日本宪兵在四川路桥逮捕的洋人Alexander Gregory Granovsky;上海台湾俱乐部成立;1940年6月15日特高科报告管区内发现反日传单。

第86盒,1940年2月25日上海雅乐社在基督教慕尔堂举行秘密音乐会。

第87盒,1938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周年;法租界公董局从抗日活动滋生地难民营中招收难民巡捕。

第88盒,过去12个月间基督教青年会关于一般形势的讲演。

第89盒,意大利大使马其奥阁下(H.E.Marquis FrancescoMariaTaliani de Mm'chio)抵达;日占浦东形势。

第90盒,第二俄国俱乐部;日占浦东形势。

第91盒,上海的和共产党;暗杀陈;日本总领事拜访工部局总董和董事。

第92盒,新的诱拐方法;诸民谊博士过去的活动。

第93盒,复兴社。

第94盒,杜月笙态度变化的报告;英商别发印书庄停业。

第95盒,计划发起上海苏联公民子弟学校;上海房客协会。

第96盒,卖德国和意大利船给日本人。

第97盒,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领事馆被苏联领事馆取代;上海俄侨商会;俄国吉普赛人诸家庭;国际雇佣局;对媒人俱乐部婚礼的屠杀攻击。

第98盒,(英商)平和洋行;贩卖白奴(白人).日军占领虹桥疗养院;费理伯爵士(1878年生,英国人,1898年来华,1921年任福州领事,1923年任哈尔滨领事,1930―36年任广州领事,1937-40年任上海总领事,1957年去世.警务处长所雇私人车夫被解雇;本野盛一子爵(1895年8月生,原籍东京府,1918年10月袭爵,1924年1月高等试验外交科试验合格,1931年来华)抵达。

第99盒,礼和洋行。

第100盒,华商会议。

第101盒,上海中日报纸名单。

第102盒,苏联领事馆护照案。

第103盒,中国的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第6篇

为夯实农村干部教育管理的基础,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农村干部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市委组织部相关要求,现就建立农村干部档案、进一步做好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档的对象和形式

建立档案的农村干部,指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包括现任和离任。当前,首先建立现任农村干部档案。对**年1月以后离任的,逐步建立形成离任农村干部档案。农村干部档案,以村为单位,区分现任和离任,分别立档。兼任联村党总支、行业协会支部书记、理事长的,要在本人档案中注明;不在村内任职的,则要单独归档立卷。在此基础上,各镇可视情况,对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村民代表等相关信息,一并存档。

二、归档材料的内容和分类

归入农村干部档案的材料,一般应包括以下六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主要指本人填写的属于个人经历和基本情况的表格材料;

第二类,鉴定、考核材料。主要指农村干部的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年度考核登记表》,党组织对干部本人德、才表现进行全面了解考察后作出的思想工作鉴定等;

第三类,学历材料。包括本人国民教育毕业成绩表、参加学历进修教育的毕业登记表等;

第四类,参加中国共产党、派的材料。包括入党志愿书、申请书、转正申请书等;

第五类,奖励、处分材料。包括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各种荣誉称号的授奖决定和各类奖励通报材料;违犯党纪国法所受的处分决定,在民主评议党员中认定为不合格的主要实事依据及其他处分决定等;

第六类,任免、工资及各种代表会登记表等材料。

三、档案管理的原则

1、服务的原则。要把加强档案管理作为深化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切实摆上日程。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干部档案,为科学评价农村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落实有关政治生活待遇提供依据,更好地激发农村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2、真实和完整的原则。要认真审查相关归档材料,仔细甄别材料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真实完整地反映干部的思想工作历程。根据农村实际,除《个人履历表》、任免职文件、入党材料、处分材料以及有必要向组织说明的情况外,对于其它虽在归档范围、已无从查考的材料,可暂时不列入档案。但**年以后发生的材料,必须及时归档。

3、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农村干部档案由各镇党委统一搜集、统一整理、统一立卷保存和管理,参照干部人事档案有关归档、管理的要求执行。各镇要明确责任心强、熟悉农村干部情况、有一定档案管理经验的同志负责此项工作,要购置铁皮卷柜等必要的设施,有条件的要单独房间存放。

4、保密与安全的原则。要建立档案借阅登记、定期核查、管理保护等工作制度,做好保密和安全工作,确保档案发挥应有的效用。

四、结合建档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干部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

1、坐班考勤制度。大力推行农村干部坐班制,不具备条件的也要建立值班制度。严格工作考勤和请销假管理,将农村干部坐班情况与其工资挂钩,调动农村干部坐班的积极性。

2、任免职备案制度。任免村党组织书记需报区委组织部备案,其中调整市级以上党委命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村党组织书记时,需由镇党委报区委组织部审批后实施。

3、教育培训制度。以镇党校为阵地,认真抓好现任干部的教育培训,镇党委集中培训村“两委”成员每年不少于7天。同时,积极组织农村干部参加正规化学历教育。

4、实绩考核制度。推行农村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建立和完善“双述双评”制度。镇党委、政府年初对村干部下达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村党组织每季度组织村干部进行一次自查。镇党委、政府半年进行一次重点检查,年终采取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听取述职、民主测评、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全面考核,村班子按照实绩突出、比较突出、一般、较差四个档次,村干部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评定。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工作奖惩。

5、离任干部关爱制度。按照关心生活、发挥余热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解决离任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相关文件,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拓宽渠道,鼓励和引导离任干部参政议政,发挥自身作用,使离任干部退有所安、退有所养、退有所为。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第7篇

一、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我馆引起高度重视,动员号召全馆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月份以来,我馆严格按照建设局的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先后召开了动员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干部职工座谈会、领导干部分析检查报告评议会等等;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县市城建档案工作情况;扎实认真地参加了局机关组织的集中学习,听取辅导讲座、专题报告等;参加了市建设系统行政法律法规考试,两名职工获二等奖。馆内制订了学习计划,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理论,每个职工均记录了6000余字的学习笔记,并撰写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个人分析检查报告等,圆满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并顺利转入到第二学习阶段。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全馆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本质要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发展意识进一步牢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鼓舞、号召大家将科学发展观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来,从而推动我们的工作科学发展。

二、认真履行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职责

1、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检查指导工作。年,我们多次走访了污水处理厂、市政府搬迁办等有关单位,对其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重点工程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参加了市、区属工程档案的竣工验收;到国防光缆、燃气公司等管线形成单位指导、收集地下管线档案;加强与县市城建档案馆的联系,上半年,分别下到新化、冷水江、涟源、双峰城建档案馆进行调研,强化了对县市城建档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严格执行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工程档案管理的规定>>。“两证一书”制度得到了很好落实。与43个工程项目签订了《报送工程档案责任书》,对105项工程档案进行了初验,对53项工程签发了《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

三、加强档案业务工作,做好城建档案开发利用服务

1、加大档案收集力度,丰富馆藏。共收集工程竣工项目53项,收集环保、气象等档案回馆。

2、规范档案整理工作。共整理新进档案813卷,资料96期(册)。由于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需对已入库档案进行重新整理,更换档案卷皮及装具,4月底开始这项工作,目前为止,已合计整理1000卷。上半年,还帮吉星路指挥部整理了工程建设、拆迁等档案669卷。档案整理合格率达100%。

3、积极提供利用,主动热情服务。共接待利用者61人次,提供档案资料129卷次,进行详细的利用登记,及时记录反馈信息,档案查全率、查准率达98%。

4、大力进行档案信息开发,续编《城建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等1万字。编写《城建档案》一期,很好地宣传了我市城市建设和城建档案工作,提高了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进一步加强声像档案工作

上半年,对污水处理厂、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等进行了跟踪拍摄,对全市建设工作会议、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进行了影像记录。上半年,共拍摄录像带8盒,拍摄照片276张,制作光盘10张;制作完成专题片《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廉租房流动现场调度督查会情况汇报》。

五、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复杂、渐进的系统工程,过去几年,我们在添置硬件设备、学习考察管理软件、培养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开始,我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可以说是正式拉开了帷幕,并且取得了新的较大的进展。月底,馆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建设小组赴深圳学习考察档案管理软件,经过多番考察,慎重考虑,最后敲定采用深圳数字伟图公司城建档案管理软件。考察回来以后,迅速制定了我馆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建设方案以及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迅速展开工作。月,馆内所有计算机进行外网脱离,重新组建馆内局域网,为管理软件的安装做好准备工作。月,档案软件购买回馆,完成好安装、调试工作,对全馆职工进行培训,使职工尽快熟练软件性能,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目前,职工基本上都较好地掌握了操作方法,编目著录等工作基本上能应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逐步实现网上办公。当前,已开始对入库档案进行重新著录,通过计算机输入条目,为查询利用系统贮存海量数字信息,这项工作长远而艰巨。

六、认真完成公共目标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局党委的决定、决议和局长指令,主动配合,积极响应,圆满完成局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单位无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现象发生。工作人员思想作风端正、工作作风扎实、生活作风正派,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无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团结稳定、闹事等事情发生。

七、严格财务管理

坚持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公务开支,励行节约、勤俭办事,公务开支比去年同期下降40%。

学生档案考察报告第8篇

下面是求学网小编收集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我公司各项工作服务,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档案局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组通字[1991]13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事档案工作是企业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是为先贤举能,知人善任,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服务的。

第三条 人事档案是企业人事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政策,在工作中形成的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工资待遇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依据,是反映个人成长历史的凭证和依据,应由公司人力资源处人事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

第四条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档案保密的法规和制度,严密保管,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章 体制、任务和人事档案干部

第五条 人事档案是企业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集中纳入人力资源处统一管理,业务工作接受公司党委领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

第六条 人事档案室的任务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事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企业人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负责接收、鉴别、整理、保管、转递、提供利用公司各级员工的人事档案。

第七条 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章 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与归档要求

第八条 为了使人事档案能够真实地全面地反映个人全貌,人事档案室要经常通过有关部门收集全公司员工的工作调配、干部任免、职称职务评聘、考察、考核、培训、奖惩、工资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个人德、能、勤、绩的文件材料,充实档案内容。具体收集归档范围见附件。

第九条 公司各级党委(总支)、各厂、各处室(科室)要建立主动送交人事档案材料的工作制度,并由各单位党委(总支)的人事干事、组织干事负责收集各单位的归档材料,属于归档范围的人事档案材料,在材料形成后,经有关部门审查签章后送交人事档案室归档,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形成的各类材料必须在离公司前全部移交档案馆。

第十条 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准确,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具有保存价值。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应在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人事档案。

第十一条 不属于档案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经过鉴别,可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凡销毁材料必须详细登记,并报请人力资源处负责人审查批准,由专人负责监销。

第十二条 人事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十六开规格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

第四章 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第十三条 人事档案室对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按规定进行整理,并按在职人员档案、离退休人员档案、死亡档案进行分类、编号、排架。人事档案室对不属于上述范围人员的人事档案应进行代管,并按有关部门的规定收取管理费。

第十四条 对人事档案应建立登记和统计制度,建立各类档案名册。每半年检查核对一次档案,做到档号与档案名册编号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和准确无误。

第十五条 根据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原则,人事档案应严密科学地保管。档案库房应是坚固的,具有八防等安全设施和措施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档案柜。库房内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湿度。

第十六条 档案卷皮,目录和档案袋的样式、规格按标准制作,干部档案的整理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下发的《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严禁任何人私自保管他人档案,人事档案干部不得保管本人和亲属的档案。不得在电话里泄露档案内容。

第十八条 做好档案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编制检索工具,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便于提供利用。

第十九条 凡需从人事档案中取证或办理公证,必须由人事档案室办理。有关材料应认真核实签署意见并加盖济南啤酒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处公章,方能有效。

第二十条 对人事档案的接收、传递必须严格手续,有案可查。查借阅人事档案应严格按档案室制定的《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办理。

第五章 档案的转递

第二十一条 人事档案应通过机要交通渠道转递或派专人传送,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如外单位派专人来提取,必须持人事或组织部门出具的介绍信,一般介绍不予办理。

第二十二条 如《调档通知》调出人员要求转递档案,必须经人力资源处负责人同意签署意见方可转出。有关部门同时把本人的现实表现、体检表或技术档案转入人事档案室,由人事档案室统一转递。档案转出后,逾期一个月未见对方退回回执应写信催回,以防丢失。

第二十三条 为使人事档案能够随着公司的人事变动,干部职务变动而及时调整,公司人力资源处应将人事变动情况、干部调动单位和任免通知及时通知人事档案室。因商调而转出档案后,人力资源处应及时通知人事档案室此人是否商调成功,如未商调成功有关部门应在一个月以内追回档案,最多不超过三个月。

第二十四条 公司员工因辞职、退职、自动离职或被学校解除合同、终止合同、除名、开除等,在没收到人力资源处转来的转递档案通知单前,其档案仍由人事档案室保管;但要从处理决定下达之日算起,按有关部门的收费规定收取档案保管费。

第二十五条 公司各单位、部门应积极配合档案室做好员工档案的转递工作,学生分配单位有变化时应及时通知档案室,以使档案能正确投递。

附件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

1、员工调配、任免、考察考核等工作中形成的各种登记表(如职工履历表、登记表),任免呈报表(包括上报的考察材料),鉴定、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形成的综合材料,离退休审批表,军队转业部门审批表等。

2、录用和聘用工作中形成的录用和聘用审批表,政审材料,续聘审批表,退职材料。

3、出国出镜人员审批表、登记表及在外表现情况的鉴定材料。

4、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的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以及民主党派代表会的代表登记表和委员的简历表、政绩材料。

5、办理工资、待遇工作中形成的审批表和解决待遇问题和审批材料。

6、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工作中形成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以及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审批表。

7、员工更改姓名、民族、年龄、入党入团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等过程中形成的个人申请表,组织审查报告,上级批复以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

8、党团组织建设中形成的入党志愿书(1-2份系统的)和转正申请书、自传、政审材料、党员登记表、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审批意见及所依据的材料,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意见。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优秀党员事迹及审批材料。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和审批材料,退党材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入团志愿书、申请书、团员登记表、退团材料;加入民主党派的材料。

9、干部审查工作中形成的调查报告、结论、上级批复、个人结论的意见、检查交待、旁证材料;甄别复查结论、调查报告、批复及有关的主要依据材料。

10、表彰奖励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先进人物登记表、审批表、先进模范事迹。

11、各种处分决定、调查报告、上级批复、本人交待及旁证材料、刑事判决书。

12、员工的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译著和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等目录。

13、体格检查中确诊有残疾的体检表及工伤致残确定残废等级的材料。

14、办理丧事活动中形成的悼词、讣告;非正常死亡的调查报告。

15、高等教育、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和干部进修、培训工作中形成的学生(学员)登记表、学习成绩登记表、毕业登记表,授于学位的材料,学历证明书,学习鉴定材料。

16、学生学籍变动记录材料。

17、学生在校期间每学年的思想品德评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