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化馆论文

文化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05 01:45:57

文化馆论文

第1篇

此宣传角可以包括音乐知识的普及、音乐类新书及好书的推荐、经典音乐欣赏,也可以和音乐爱好者组成互动,由音乐爱好者对最新的、流行的、受学生欢迎的音乐进行推介,提高音乐爱好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了解音乐,喜爱音乐,形成良性循环。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问卷跟踪调查反馈学生最希望普及哪类音乐知识,最希望推荐哪几种音乐图书等,倾听大学生的心声,获取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使音乐宣传角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更好地为音乐爱好者及广大学生服务。

2定期开展音乐讲座

大学里一般都有诸如音乐欣赏之类的公共课,供爱好音乐的学生选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音乐系也有开设此类课程,但学生在上完一学期的课时、修完学分之后,一般都会结束这门科目的学习。而短短一学期的课程,是不能满足音乐爱好者的学习需求的,对于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充分的。大学里除了音乐公共选修课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丰富着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其中一些音乐团体,是音乐爱好者的好去处。但这只是大学生中的小部分,对于大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和相关音乐知识的普及来说,相当于杯水车薪。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平台的图书馆,若能为此做些什么,则能够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功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图书馆新馆除了各个楼层的馆藏设置和办公区域外,还有会议室、专门用于举办讲座的多媒体教室等,若能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定期对学生开展音乐知识讲座,则对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至于讲座的内容,既可以是音乐鉴赏类的,也可以是音乐相关专业知识类的,对此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征询学生们的意见。除了以上种种之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向学生推荐好的音乐,普及一些音乐知识。高校图书馆整体音乐文化环境的营造,除了音乐元素之外,就是文化环境的建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图书馆新馆,有着漂亮、大气的外观设计,宽敞明亮、温馨而富于人性化的内部结构布局,以及实用、舒适的书桌、座椅配置等,从硬件设施来说,符合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高性能的图书馆的条件。除了硬件设施之外,图书馆的软件设施对于图书馆的文化环境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

3图书馆的理念建设

一个图书馆的理念包含与代表了图书馆的立馆理论和思想,观点与经验。健康良好的图书馆理念,将为规划者指明图书馆的建设方向,有助于图书馆的事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大学图书馆所具有的办馆理念,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图书馆新理念。图书馆的理念建设包括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和提高馆员素质的理念。

3.1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高校图书馆是以读者服务为核心的,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现代化的技术,其宗旨都是为读者服务的。要建设一个现代化、高品位的图书馆,必须挖掘内部的潜力,展示自己的特色,为读者提供优质、快捷、方便的服务,树立一个全新的服务理念,读者是这个全新的服务理念的中心,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点。有这个理念作支撑,就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了。

3.2提高馆员素质的理念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决定着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和品位。图书馆员被称为“图书馆的灵魂”,因此,图书馆员的素质也决定了一个图书馆的成败和荣誉。当今时代的图书馆,与高科技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接轨,面临着知识的转型,也要求图书馆员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力争使每一个馆员都成为相关专业知识的专家,为读者提供一流的、专业的信息化和导航服务。在当前的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员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和平台,对图书馆员进行专业的、阶段性的教育和培训。图书馆员应主动地、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水平,使自己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的人才,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为读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4图书馆的制度建设

第2篇

1.发挥文化馆的业务辅导培训优势。

文化馆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重要的文化阵地中有各个门类的艺术人才,具有显著的专业优势,文化馆一定要发挥出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专业主导优势,充分发挥各个门类专业艺术人才的自身业务优势,给广大社区群众安排和宣传专业文化知识,并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辅导,来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每个社区中都不乏众多的业余文娱爱好者,这些群众都有各自喜好的文化艺术或者娱乐追求,如舞蹈、戏曲等,而且他们在各自喜欢的文化艺术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这些社区群众是社区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发挥着带头作用,文化馆一定要重视对这部分群众的专业培训和辅导,以有效提升其专业水准和艺术素养,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这部分社区群众的自发性,使其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文化馆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辅导来增强文化馆专业艺术人员与社区文化中坚力量的联系,使文化馆业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又可以从社区群众中汲取民间艺术营养。文化馆还要通过辅导和培训发挥出传帮带的重要作用,不仅使得各个社区的文艺骨干都有艺术素养上的有效提高,还要使得这些骨干力量在稳固的同时得以扩大,以使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

2.发挥文化馆的引领优势。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其不但有各类艺术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而且得到众多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如各类艺术专家和学者等,这些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文化馆在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时不但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挖掘和整合社会文化资源为社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人力、物力支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众多社区在群众文化方面的发展也可谓是与时俱进,文化馆能够为社区文化发展提供宽广的平台,正确引领社区文体团队开展弘扬主旋律、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在丰富社区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二、发挥文化馆在社区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前沿阵地作用。

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前沿阵地,在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文化馆同样要发挥其前沿阵地作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以乡镇文化站为根据地、以社区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文化馆一定要从群众文化需求的实际出发,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使社区群众的文娱活动蓬勃开展,实现社区群众文娱活动真正意义上的丰富多彩,使得广大社区群众更加向往和喜爱文化馆,真正发挥其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前沿阵地的作用。

2.发挥文化馆服务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而文化馆一定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拓展自身职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调动社区群众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实现更多社区群众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提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与社区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中为和谐社区的构建奠定基础。

3.发挥文化馆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的积极作用。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区精神文明重要标志的社区文化与社区群众关系密切,也体现着社区群众的精神风貌,而且,社区文化也关系到社区群众文化层次和政治素养的提升。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区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前沿阵地的文化馆,其主要职责就是面向广大群众,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种文化服务。

三、加强自身建设,以确保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

1.文化馆要牢固服务理念,提升业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社区文化活动面对的广大社区群众,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文化馆业务人员一定要牢固服务理念,端正心态,始终以社区群众文化需求的目标,尽职尽责,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直接的影响,要不断地学习和请教,以最先进的文化来武装自己,以更好地全面推进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有效地提升社区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活动质量,丰富和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

2.文化馆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

伴随着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步提升,社区群众文化的发展态势也是与时俱进,繁荣发展,这就要求作为群众文化主阵地的文化馆在工作机制和方法上要有所创新,以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首先,文化馆应在活动方式和载体上有所创新要以社区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为导向,推动社区群众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提升社区群众文化素养和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其次,文化馆要在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机制,培育先进的社区文化,不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使社区文化呈现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并能促进群众文化工作走向新的繁荣。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文化馆 创新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65-01

文化馆是一个公益性的部门,主要负责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当地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为当地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宏扬社会正气,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求,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文化馆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在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有利背景下,应该以改革为动力,通过多种手段,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积极投入到文化事业当中,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事业当中,整体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加强政治学习,转变管理理念

首先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充分认识加强管理效能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职工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创建学习型和服务型文化馆。

二、深入调查研究,完善管理制度

要按照转变职能、严格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对以前的管理制度进行集中总结;二是推行办事问责制度;三是推行办事公示制度;四是推行办事限时办结制度;五是建立失职追究制度。

三、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办事效率

主要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狠抓工作落实,建立一个政令畅通、优质高效的管理体系;二是建立督办制度,确保文化馆党政工作计划和各项决定落到实处;三是简化办事程序,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管理办事效率。

四、规范管理行为,改进工作作风

集中做到三个方面:一要做好各个管理环节的衔接和配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制定办事规范、办事流程和办理标准,杜绝“有利的事多头管”和“麻烦的事各不管”的现象;二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馆务公开”制度,必须按照“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结果公开”的原则,着重做好全馆职工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与全馆职工的利益相关的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的管理事务的公开工作;三要把全馆职工对管理行为和管理效果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文化馆机关工作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标准。

五、在人事管理上推进“三个转变”

一是变单向选择为双向选择。在聘用中层干部时,应该采取竞争上岗的制度,给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才提供平台。将原来的直接任命,变成双向选择。在员工的聘用上,也应该打破原来的用人体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将更多的人才汇集起来。同时,也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用工改革实施方案,规范用工制度。二是变旱涝保收为以岗定薪。改变长期以来“大锅饭”的平均分配制度,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对业务部门、经营部门和行政部门下达目标责任,并落实到个人,活工资及项目单项奖等都与其挂钩。三是变计划管理为差异管理。原来,文化馆都是年初制订计划,组织几次团体活动、几次下基层辅导、几次创作表演都是在年初就已经定好,每年年末将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衡量依据。现在,应该改变这种计划的管理模式,实行目标管理和任务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六、实行“三个并重”

一是“输血”与“造血”并重。常年组织文化小分队送文化下乡,安排文化馆业务人员与乡镇对口联系,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同时,不定期组织文化专业干部参加培训,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帮助乡镇建立自己的农村文艺队伍。二是载体与品牌并重。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为群众所认可和喜爱的文化项目品牌。使文化馆组织活动成为各地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规范与激励并重。每年召开创作会议,对在文艺创作、辅导和组织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文化工作者进行奖励。

七、加强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

要抓好文化馆建设,就要高度重视文化人才的重要性。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工作部署。

为了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我们要从基层抓起,抓好各地文化馆建设,发挥出文化馆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和公民素质。

【参考文献】

[1]潘晓曦.论文化馆管理创新.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04).

[2]张阳.增强品牌意识,提升文化馆形象魅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0(18).

[3]左俐.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推进新形势下文化馆建设[J].理论导报,2010(02).

[4]黄颖锋.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文化馆建设[J].丝绸之路,2011(20).

[5]庄敏莹.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艺海,2009(05).

第4篇

“信息化”进行搜集工作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以及一些具有搜索性的书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通常期刊还有报纸都具有发行量及自身涵盖信息量和变动性比较大的特点。但是通常这些资料都是有目录的,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查找,可以更快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在搜集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要是涵盖多种资料的云图及科目的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对资源的搜集工作,在网上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也是时下比较重要的一种对资料进行搜集的方式。比如很多图书馆就借用知网还有万方及维普这样具有公开性的资源,进行等价值的交换以获取资源信息。现在期刊及报纸对资料的搜集工作,大多会利用网络资源。

二、图书馆专业资料管理工作

在图书馆中对专业资料进行保管延续了搜集工作,整理专业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实效性、专业性及对资料的分类,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为了对馆内资料实现全面管理,就要在这一过程中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将专业资料的价值发掘出来。比如马克思在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就编著了《资本论》,由此可见整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一)对资料的建设工作对资料的建设

工作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在这项工作进行过程中,要明确资料的完整性,保证其具有完整的系统。专业资料主要分为基本资料、参考资料及辅助资料。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将资料进行分类,保证不同的资料分类存放,方便查阅者很快地找出需要的资料。在图书馆中对期刊及报纸进行分类的时候,要对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将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存放。对资料进行统一整理时要对文献进行编码,使得管理工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二)加强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

对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是当前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重点。通过对信息化的工作进行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图书馆中管理者的工作量,从而保证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并且当读者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询时,先了解文献具体的排放位置,再取书,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通常专业资料都储存在高校图书馆中,现阶段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水平是比较低的,比如一些图书馆对社会科学、经济及法律方面的资料关注比较少,分类也不清晰,其中对学报及学术性的周刊内容的整理资料更少,不能满足专业研究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建立。在建立过程中,对各项的标准要及时统一,比如对一些缺陷文献的添加,以及对报纸的及时更新。在保证专业资料的数量后,也要及时地加强对资料的更新。组织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对专业资源内容进行扩充,对专题资料、文摘及目录进行编制,运用网络,进行专业资料完善工作。及时发放全年各期的报纸及期刊,保证信息实效性及共享性的优势,扩大读者阅读的范围。对期刊、报纸及图书进行分类下载,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比如依照专业的名称对学报及期刊进行分类,为读者提供全面服务。

三、结语

第5篇

(1)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应顺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用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公共图书馆单位文化建设和发展,使单位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图书馆人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力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文化氛围,在和谐的环境中完成对人的思想、理念、精神的再塑造。

(3)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应全面反映工作宗旨与行业精神、工作与学习、管理与服务、思想与行为等各个方面和层次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集中全体人员的思想和智慧,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有特色的单位文化体系。

(4)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应发动全体图书馆人共同参与,树立人人是文化建设主人、人人是单位形象代表的观念,激发干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单位文化建设做贡献。

(5)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单位文化建设应与本单位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单位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单位干部职工长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要做到目标明确,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确保单位文化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2公共图书馆单位文化建设的构成

公共图书馆单位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管理手段的内涵。其构成系统从结构层面而言包括:

(1)物态文化层。即见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表层文化。主要是单位直观形象如单位的环境、标识、单位人员的风貌等。它们虽然以物质形态存在,但能反映单位的观念、精神,表层文化更多从感官视觉上给人以强烈感受。

(2)制度文化层。制度是组织管理的基本规范,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特点。制度文化包括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廉政制度等。

(3)行为文化层。行为文化是单位干部职工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表现在业务工作、事务管理、待人接物、仪表举止、廉洁自律等各个方面,是单位理念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单位形象的直接展示。

(4)理念文化层。理念文化是单位的核心价值观、单位精神、单位共同愿景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3宁波市图书馆单位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宁波市图书馆在抓好业务建设的同时,注重单位文化建设。围绕着“公益、平等、开放、创新”的单位精神,充分利用本馆丰富资源,为职工提供各种提升素养、展示自我和拓展创新平台,积极营造积极和谐,健康向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从“学习、和谐、民主、规范”四个方面来打造“馆员之家”,形成宁波市图书馆特有的单位文化。

3.1利用特色资源,打造学习之家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适应时代需求的图书馆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把职工的道德素质修养的提升放在首位,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利用本馆丰富资源,为职工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之家。

(1)利用讲座资源。当前,图书馆讲座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领域拓展的一大亮点,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宁波市图书馆,从2006年4月开始,天一讲堂经多年打造已成为宁波市的文化品牌项目,每周都有不同的名家走进讲堂以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来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馆领导带头聆听,在馆领导的带领和教导下,职工形成一种自觉的学习聆听意识,不断提升自我。

(2)利用图书资源。图书馆最大的资源便是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300余万册,还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我馆鼓励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并适时组织职工参与到读者的阅读沙龙活动中。

(3)充分利用中心馆资源。宁波市图书馆是宁波地区的中心馆、龙头馆,每年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培训期间我馆均安排相关业务人员参与,形成馆内馆外互相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发展良好氛围。

(4)充分利用图书馆系统资源。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推进,图书馆系统和馆际之间的交流随之加强。每年,我馆多次派员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图书馆系统举办的各类培训、研讨会,开展馆际互动交流,整体提升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社会文化服务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使专业业务人员更加明确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安于图书馆工作。

3.2丰富文化生活,打造和谐之家

职工文化活动是促进单位和谐、增强单位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有效载体,“馆员之家”的打造是我馆单位文化建设的特色。

(1)读者活动共参。每年我馆都面向市民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在2014年举办的文化惠民活动中如“风雅鼓楼,诗琴永丰”端午雅集、“天心月圆诗画甬图”中秋诗会,我馆职工不顾节假日积极参加,与读者互动,增进了解。

(2)单位活动凝力。首先,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建立职工活动室,开展系列健身活动,如乒乓球、台球、棋类等。2014年,结合文卫工会健康年活动,组织职工开展诸如健康歌表演秀、幽默创意比赛等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引导职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科学健身,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形象、健康的体质,为社会公众服务。其次,为引领树立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图书馆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先后组织开展职工拓展训练、中秋职工才艺展示活动,举办“最美甬图人”微演讲等等活动,在职工形成相互理解、包容、协作、欣赏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团队。

(3)共建活动互进。宁波市图书馆馆外流动图书馆170余家,本着“共建促发展”的原则,积极与流动馆开展共建互进活动。先后与局机关联合举行了“六一”职工亲子趣味活动,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了趣味运动会,走进象山某驻军开展交流联欢,通过活动不仅增进相互间的交流,同时从他们身上学到坚守无悔这一朴实的人生观。

3.3发挥员工力量,打造民主之家

充分发挥职工的民主意识和监督作用,让职工参与管理,主动关心单位建设发展,积极为单位发展出谋划策。

(1)强化意识。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坚持每月开展职工教育,不断增强职工民主意识,强化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和自省意识。每年“七一”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到文明结对村慈溪胜山镇胜山村,为特殊群众送“微心愿”,到余姚梁弄实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推进民主建设。充分发挥职工的民益,确立职工在“馆员之家”中的主人翁精神,在领导班子中形成了调研、分析、讨论、决策的工作作风;从开放时间的调整、职工食堂的提升,到图书馆新馆建设,新管理制度或实施办法的出台,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参与讨论,听取员工的意见建议。发挥工会职代会作用,让职工履行民主决策的权利,重大决策如《职工岗位职责和岗位系数方案》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此外,为保障女职工权益,行政领导还与工会签订了《女职工权益保障协议》。为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设立意见箱、网上邮箱,开展网上或书面调研。

(3)加强监督。党支部专门设立了纪检委员,对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等等进行监督;部门主任和工程项目负责人与馆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以加强廉政建设,杜绝不正之风。

3.4健全管理制度,打造规范之家

“馆员之家”重视营造温馨、规范的工作学习环境,提升单位内外形象。

(1)提升形象。重塑单位环境,注重单位内外整体形象。我馆本着“以读者为本”,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一楼原图书外借室和三楼原图书阅览室的图书排架布局做了调整,打破“借”、“阅”界限实现一体化服务,提升图书馆对外服务功能。对本馆的VI系统进行提升,尤其在图书馆对外形象宣传中常用的如log、色彩、字体进行规范,统一基调、统一规格,规范设计制作摆放。重新设计制作了公告栏、宣传栏、宣传资和各开放部门借阅制度;开设了微信平台,还对本馆外立面环境进行整体提升。在公共场所安放自动饮水机、在服务台增置常用药、老花镜、雨伞满足读者的需求。

(2)严格制度。为加强单位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先后建立或完善考勤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出差审批制度、财务管理细则、合同管理制度等等,对外借借阅制度也作了重新的梳理,明确了操作流程和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律可查。

(3)加强检查。坚持每天小巡查,每月月底对安全、卫生等情况大检查,不定期对上下班和工作秩序进行抽查,发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按期处理。

第6篇

论文摘要:偏远地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是该地区重要的科技、文化信息源,构建和谐文化,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图书馆的信息辐射作用。高等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共同努力,把图书馆建成当地的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以促进我国和谐文化的早日建成。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书记对我国精神、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和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同时也为构建我国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偏远地区高校图书馆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在构建我国和谐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偏远、落后地区的文化不和谐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在地区级以上的城市至少设有一所专科以上的高等学校。偏远、落后地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虽然在藏书、其他信息的拥有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方面同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中的重点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具有相当距离,但是相对于偏远落后地区来说,这些院校的图书馆拥有较大的藏书量,拥有一批较为专业的图书情报研究人员和图书信息服务人员,已成为分布在偏远落后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科技、文化信息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偏远地区专科院校纷纷升格为本科院校,为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院校办学基本条件,这些院校加强了图书馆建设,大量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图书、门类齐全的各专业期刊订购,电子书库及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完善,使这些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地位更加巩固、更加明确。同时,这一日渐强大的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同所在地区形成了明显的文化不和谐。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信息闭塞,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形成恶性循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三下乡”活动等来丰富农村及偏远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偏远、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文化不和谐的状况有所缓解。但这些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只是作为一个信息源而存在,其科技、文化信息的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在观念方面,由于分布在贫困、偏远地区的高等学校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因而多年积淀下来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办学意识并未彻底改变。特别是在这些院校的图书馆中,从领导到一般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任务和职责是为校内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图书馆的各种举措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任务。正是这种“共识”使得大学校园的高高围墙把高校图书馆同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第二,在管理体制方面,公办的地区高等学校一般直属于省级以上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在办学中要同地方有关部门发生各种工作关系,但是由于互不隶属,没有直接的业务联系,这成为高等学校及其图书馆服务地方的不利因素。

第三,偏远、落后地区的群众对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如上所述,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和建设,使这些地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有了跨越式发展,拥有大量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丰富地方人民文化生活的科技、文化信息,能够解决地区内人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对当地人民来说,这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的宝库。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广大群众缺少利用这个身边的知识、信息宝库的意识。造成一方面,这些地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大量生产技术方面的难题,企业管理方面的疑问,法律、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惑找不到解决的途径;另一方面,当地高等学校图书馆拥有的科技、信息大量长期闲置。

二、几点建议

在构建和谐文化,彻底改变偏远、贫困地区科技、文化落后状况方面,分布在这些地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这些图书馆坐落于当地,具有地缘优势,能够长期、持久地进行科技、文化信息辐射,这是其他文化下乡活动所做不到的。其次,分布在这些地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信息资源全面,同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较,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更全面、更专业、更丰富,针对性更强。因此,充分发掘偏远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把这些科技、文化信息源建成辐射其所在地区的科技、文化信息中心,对于实现我国的文化和谐,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完成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还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本地区,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科技、文化信息服务。为了保证信息服务的质量和信息服务的常效性,要建立合理合法的利益分配制度。支持鼓励高等学校图书馆开展有偿的科技、文化信息服务。提倡高等学校图书馆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信息扶贫活动。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效能;迟效性

对图书馆服务效能来说,有长效性、速效性和迟效性。图书馆服务的长效性是指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可长期反复利用;而速效性是指图书馆服务的某一具体目标,比如检索某一知识点或阅读某一文献资料,图书馆能迅速有效的提供服务;所谓的迟效性,是指图书馆服务产生的文化整体效能,比如读者用户的知识积累、社会公众文化素养的提升、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积聚,不是“速成”所能奏效的,都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本文试图从图书馆文化效能的角度,小议图书馆服务的迟效性。

1图书馆文化的标志符号显示其效能的迟效性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具有其特定的标志符号,都有构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头脑中对某种文化现象的认知是一个“网络结构”,核心是其文化名称,围绕着它是文化现象形成的要素。图书馆文化之所以被人记忆并与其他事物区分,是因为培育生成图书馆文化的组织结构与其他文化不同,即是由图书、图书馆员、读者、建筑设备和服务方法等五大硬件要素构成。通过对这五大硬件要素的整体运行,形成并促进了人们对图书馆的认同,产生了图书馆文化现象,成为人们记忆图书馆文化的标识符号。

当人们感知到图书馆文化特定的标识符号时,就会产生相关的“图书馆联想”。经过长期的图书馆文化的体验后,人们一看到特定的图书馆名称或标志的硬件要素,就会激起对这个图书馆名称为核心的“记忆结构”,唤起关于该图书馆的各方面的联想。如:当北京图书馆某个老读者看到或听到“北京图书馆”这五个字时,就会想起北京图书馆标志性的建筑,想起北京图书馆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或阅读氛围,想起北京图书馆厚重的文化底蕴或与北京图书馆其他相关事物。

人们对利用图书馆的熟悉程度不同,对图书馆的认知程度和记忆结构不同,对图书馆的认知在先,产生的“图书馆联想”在后。因而,图书馆文化的标志符号作为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的识别系统,显示了图书馆文化效能的迟效性。

2图书馆文化的运行模式显示其迟效性

一个事物如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图书馆传承人类文明,以夯实和打造社会文化底蕴为己任,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图书馆潜在的社会文化价值,是维系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的无形纽带。

图书馆以各种方式提供服务,向社会展示其功能效用,让读者体验图书馆的服务成果和及时效应。而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契合了社会读者的心理需求,使读者用户觉察和感受到图书馆的独特、可持续满足他们相关需要服务效能运行模式的附加值。

图书馆所从事的是通过文献资料去“文化”人的活动。这种“文化”人的运行模式不与戏剧文化产品雷同,不是按照设定的剧情发展去彰显戏剧产品,而是在图书馆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熏陶逐渐养成。一个人在图书馆“浸润”了若干年后,就不可避免地被烙下图书馆文化的印记。图书馆文化总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启迪人的智慧,影响人的成长。

图书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方式和“文化”人的运行模式是不能速成的,是长期的一点一滴的迟效形成的。

3图书馆文化载体的构建显示其迟效性

图书馆文化载体与戏剧文化载体不一样,戏剧文化载体是戏剧的节目产品,反映时代特征的演出节目。图书馆是通过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来实现读者自身的发展、展示其文化价值的。

图书馆运用多种服务手段为社会提供文化休闲消遣或文献查询等公益服务,社会公众在体验图书馆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图书馆服务成果的直接“消费者”和“评判者”,同时,又是图书馆服务质量成效高低的“承载者”和“体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包括当下的读者用户、潜在的读者用户、以往的读者用户)是图书馆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图书馆文化形象最直接生动的具体体现,图书馆文化形象的最终检验是对其文化载体即社会公众影响力的检验。

诚然,图书馆文化载体中的“人”不仅仅包括馆外社会公众,还包括管理者和员工。馆长是图书馆文化形象的代言人和设计师,可以说馆长的办馆理念、人格魅力配合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成就图书馆文化的要素之一,如同教育界的名校培养名师,名师造就名校。所以,德高望重的馆长,学识渊博的员工和热爱阅读的公众读者是构成图书馆文化载体的中坚。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各种构建元素需要多方长期磨合协同努力方能奏效,才能使图书馆文化魅力发挥到极致。所以说,图书馆文化载体的构建显示其效能的迟效性。

4图书馆文化无形资产的积聚显示其迟效性

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如何,不是由图书馆自己说了算的,而是由社会公众决定的。社会公众是指与图书馆相互关联的社会各界人士、团体和单位,包括: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当下的读者用户、潜在的读者用户、以往的读者用户、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新闻媒介、社区、协作单位、各类型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管理者和员工,等等,他们与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方通过相互了解沟通、协作服务,建立了稳定的交往形式,形成了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相互依存、共赢进步的互动关系状态。图书馆正是基于这种“互动关系状态”的积累,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形成了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图书馆一些有形资产因服务利用而损耗,而其无形资产则恰恰相反,它不会因此而枯竭,反而因服务利用而受益增值。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通过自身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与社会公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并获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通过这些关联获取图书馆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扩充其无形资产,是图书馆文化的“能力”所现。任何图书馆都有自己特定的公众目标和社会资源,挖掘、盘活和整合利用好这些资源,有利于优化和拓展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和发展的空间,为图书馆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要提高,馆风馆纪要好;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发展规划、改革举措,需要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感受、评价、建议,是图书馆构建无形资产的重要决策依据。缺少了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扩展图书馆服务效能将无从谈起。

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需要公众认可和共建,公众需要图书馆来满足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彼此依存并有机结合,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逐渐地厚实起来。因而,从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的形成和积累来看,其效能具有迟效性。

5图书馆文化是一种需要迟效评价的文化

戏剧文化凭借文化产品出色的表演技能,戏剧题材对社会热点和时代精神风貌的准确定位及有效的传播,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可以很快地打造出来,甚至一夜成名。图书馆文化则不行,图书馆文化的构件要素之一的馆藏浩瀚的文献体系的构建非一日之功,需要长年累月不间断执著地营建,图书馆服务窗口的设置、服务手段的完善、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办馆理念、价值取向都受到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实践。

豪华的馆舍可以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先进的设备可以及时购置,优秀的员工可以在短期内引进,图书馆服务功能也可以迅速扩展。唯有图书馆浓厚的文化氛围(包括图书馆服务的优良传统、馆风馆纪)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才能够形成。

图书馆文化的运营是一项全方位的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社会文化系统工程,可以说,任何一个著名图书馆的文化炼成,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图书馆文化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以宏大和彰显,它不是短期内可以准确评价的。图书馆给予读者的不能仅仅是借阅,而是在发掘知识宝藏,享受图书馆服务成果的同时,体验到图书馆文化的魅力,品味到图书馆文化的精髓,图书馆文化因此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图书馆文化的“张力”因此而不断地得以扩充放大。

由此可见,图书馆文化是难以速成的,其厚实的文化底蕴需要时间来“沉淀”。

6迟效性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创建图书馆文化,必须正确认识迟效性与速效性、长效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书馆在提供某一具体文献的检索或阅览休闲服务,迅速有效地显现其速效性能。正是这种点点滴滴的速效效能经过长年累月的积聚,滞后形成了一个大的功能效应,展示了图书馆文化的整体效能,体现其迟效性能。这种长期积聚显现出来的整体文化效能必然能长期发挥其历史功用,因此又具有长效性。速效性、迟效性与长效性在图书馆文化发展进程中相得益彰,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

第8篇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使得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在省、市等各级领导的培养和支持下,我县把文化馆当做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阵地,积极响应新时代群众文化传承的号召,在群众文化辅导方面,一直坚持着 “面向群众、围绕中心、立足阵地、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当成工作的重点,把组织辅导、创作多样化的文艺作品、开展多方向、多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追求群众精神文化的满足为宗旨;把培训和辅导基层的文化骨干队伍作为主体,把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品质作为核心;把弘扬当地特色文化,保护非遗文化当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相配合,服务大局,全方位的落实公共文化的服务职能。不论是在文艺创作、基础设施建没、群众文化辅导、业务培训,还是在非遗的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欢喜可贺的成绩,对推动我县群文建设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尽管如此,仍然与新时代党和政府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新时代群众文化发展的趋势还不能完全相适应,工作还有待加强。

一、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的作用与职能

(一)群文活动的组织传播职能

文化馆的活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文化节、艺术节等,另一部分是由各个部门自己发动举办的活动。文化馆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引领者,当然也要肩负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国民素质、积极开展群文教育活动、宣扬我国国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对外交流的社会文化知识以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它可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之适应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群文的辅导职能

文化馆的辅导职能对群文建设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其辅导职能涵盖了许多方面:宣传辅导、理论研究辅导、组织管理辅导和文化艺术辅导等。还有一些文化馆为了更好的接近群众,感染群众,服务群众,走进乡镇,下基层,为群众开展辅导工作;会举办一些有关文化的辅导班,组织文艺演出、创办有意思的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开展大型的文艺汇演或是公益性质的活动等。

文化馆的一部分重要职能主要是组织群众文艺创作和开展群众文化理论探讨活动。文化馆要把文艺创作作为文化发展的目标,创作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文艺作品,用这些具有艺术气息,内容丰富、感染力强的作品去影响、熏陶群众,是目前群文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文艺创作主要表现在舞蹈、曲艺、歌曲、戏剧等方面,它不仅给予了群众文艺表演和文艺演出的优秀素材,还为文化艺术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文化馆艺术创作职能不单单要注重文艺作品的创作,还要注重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发展不断追寻社会的脚步,才可以使文化得到真正的传承。

二、文化馆群文辅导工作的现状

(一)文化活动众多,辅导较少

大部分文化馆的干部在开展文化宣传工作与教导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都比较注重文化活动的开展,忽视群众文化的辅导。虽然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文化知识的宣传,但是与群众之间相互缺乏沟通,对大众的文化取向及文化程度没有进入深化的了解。因此,群文活动的开展和文化的辅导两者应该势均平衡,若忽视文化的辅导工作,就会不利于群众文化的沟通以及群众文化的建设。

(二)文化辅导质量问题

文化馆对辅导工作的不重视,使辅导课程出现单一化的教程,辅导人员在进行辅导时没有制定详细的教导内容,最终导致不能深入的开展辅导工作。对群众了解不够,不能够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导致辅导质量的降低,从而也影响了文化馆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文化辅导的质量也体现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服务质量。因为在文化辅导中其形式的单一化、非专业的要求以及服务态度等多个方面出现的问题,使得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服务水平降低,从而不能够给予群众高品质、高涵养的文化辅导。

(三)个人色彩较强,忽视群众色彩

有很多的文化馆干部在工作重心的把握以及工作安排方面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的注重个人的创作工作,忽略了对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追求个性化的创作和个人色彩的创作很好,但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展现个人色彩的创作中去,这对于一个文化馆的群文辅导人员来说,就会显得有些不负责任。群文辅导人员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在工作中怀有一颗负责任的心,积极主动的投身到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把个人色彩与群众色彩相互分配,合理利用时间,为体现文化馆的职能与作用,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做出贡献。

三、全面发挥文化馆作用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群文辅导人员的综合素养

为了充分发挥群文建设的作用,对群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需要文化馆的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时要将和谐社会的发展任务与人员的素养培训相结合,而且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文化精神的贯穿,并要引导其自身的创新和服务意识,从而培养出高素养、高品质、作风优良的人员,从而发挥文化馆的最大效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二)加强辅导能力

加强对文化馆辅导能力的发挥有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对此,就要求群文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服务意识,并要满足“一专多能”的群文建设发展的需要。此外,还要根据文化馆内容丰富多样的特点,自身要不断地提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从而可以为群文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性意见,使群众文化活动达到最佳的举办状态。另外,为了使群文建设活动有序开展,需要文化馆在创办活动时要结合乡镇文化一同参与,并促进之间的文艺交流,鼓励群众,从而实现不同文化的宣传,使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得到发扬。

(三)优化职能作用

我国《宪法》在内容完善过程中对文化馆的建设必须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遵守此项法律的基础上,文化馆就应该清楚明确自身具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引导主流文化精神和承担社会教育的职能与作用。在实际群文建设开展的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职能与素养,从而可以使我国的文化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付林. 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