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涂鸦活动总结

涂鸦活动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19 01:48:35

涂鸦活动总结

涂鸦活动总结第1篇

关键词:幼儿;涂鸦;创造力

为了正确引导幼儿涂鸦,并在涂鸦中感受快乐,首先,幼儿教师应注意不以成人画的标准来评价幼儿涂鸦作品,以便增强幼儿信心。同时,与涂鸦结果相比,幼儿教师更应该注意幼儿涂鸦的过程,以便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学生创造宝贵的经验。其次,幼儿教师需要遵循不干扰原则,注重引导而不是“灌输式”教育,以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创造潜能。最后,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涂鸦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一、引导幼儿融入自然,创造涂鸦场景

大自然中美不胜收的景色随处可见,可以是一轮骄阳,可以是一芳草地,也可以是浓密的大树、波光粼粼的水面。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活动室,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景,增添幼儿的知识经验,开发幼儿的智慧和潜能,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涂鸦树林时,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到户外,对树木的树干、树叶、树枝等仔细观察,并请幼儿自由讲述对树木的想法。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多种树林的景色,并对树林中树木的枝干和叶子进行详细展示,以便幼儿通过课件详细了解树林景色,进而激发幼儿自身的想象力。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与同伴合作的方式,创造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绘画内容,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同时,增强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1]。

二、利用作品欣赏方式,培养审美能力

幼儿教师在利用作品欣赏方式进行涂鸦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挑选作品。其一,名师作品。通过作品的知名度,引起幼儿学习的好奇心,并让幼儿在观察中感受经典,开阔幼儿眼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且幼儿能从名师作品中学习名师的构图方法、作画方式以及色彩运用,进而提高幼儿对画面的总体感觉以及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幼儿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进入美术馆,使幼儿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丰富幼儿眼界,激发幼儿想象力,以便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

其二,自己创作的作品。幼儿教师可以将孩子们自己绘制的图画进行展示,并对每一个作品进行点评,将作品中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找出,以便让幼儿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利用自创作品欣赏的方式,有助于构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凝聚班级向心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在了解幼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开展多样性的活动,激发创造兴趣

幼儿处于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满足幼儿的涂鸦需求为目的,开展多样性的涂鸦活动,以便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图画表达对世界的认知。以下列举几种涂鸦实践活动,以便参考[2]。

(1)故事涂鸦法。即幼儿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并加以创作。由于故事情节性强,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选取《安徒生童话》中《豌豆上的公主》进行讲述,故事讲完后,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涂鸦题目“豌豆公主”,让幼儿发挥想象,将自己想象的画面进行绘画。

(2)涂鸦墙法。即幼儿教师通过突破纸上涂鸦的方式,设置涂鸦墙,通过让幼儿在墙上涂鸦的方式,增加幼儿的创作机会。另外,关于涂鸦墙,幼儿教师可以反复粉刷利用,不仅节省纸张,降低教学成本,还可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总而言之,在开展涂鸦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融入自然环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为幼儿创造涂鸦场景,进而使幼儿将对大自然的认知通过涂鸦的方式表达出来。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幼儿欣赏绘画作品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引导幼儿观察美的事物,进而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真善美。同时,幼儿教师要通过开展多种涂鸦活动,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玲.美从中来――谈美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J].科技视界,2014,11(5):261.

涂鸦活动总结第2篇

1.1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

社会公德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某学生用铅笔在墙壁完整写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精彩句子,他知道墙壁不可以涂鸦吗?知道!典型的知行不一,公德缺失,透露出涂鸦者公德意识模糊,道德水准的低下。教室(阶梯教室、实验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所有教学、生活设施是学子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孵化器和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学生对于公共设施应该倍加爱惜,绝不应该污染损坏。

1.2学生中某些人品德低下

道德分领域和层次,但人的德性应该相通,不可能某方面非常高,其他方面非常低。说某人私德非常好:心地善良、彬彬有礼、孝敬父母,公德却一塌糊涂,假公济私、伤风败俗、违法乱纪,可能吗?梁启超先生所谓“中国人重私德而轻公德”的观点并不能包括全体中国人,对某些人,不仅公德心严重缺失,私德也好不到哪儿。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在涂鸦问题上应该能够分清是非曲直,如果是非不明、美丑不分,随意破坏公物,污染环境,只能说是素质堪忧,品德低下。面对屡禁不止的涂鸦,许多人怒不可遏,将涂鸦斥为“精神垃圾”,将涂鸦者斥为流氓。冷静思考,涂鸦是某些人抵抗教育、拒绝高尚、甘愿低俗的作派和表现。它促使人们对德育教育反思: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使德育的实效性彰显,功效持久?

2根治涂鸦德育为先求实效

涂鸦产生的原因有多种,道德缺失是其中重要原因。根治涂鸦,必须德育为先,注重实效。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有:教学目标泛化,教学过程简化,教学效果淡化。如果细化教学目标,做实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就不会出现涂鸦泛滥的情况。安徽某学院思政部的教师们关注到涂鸦问题,他们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理论教学,针对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实践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开展了“爱我教室,杜绝涂鸦;绿色环保,我的责任”为主题的自己动手清洁环境刷墙系列活动,让同学们直观、感性地认识到整洁的环境对人类的重要。通过适度劳动让同学们体验责任,感受艰辛,尊重劳动,提升公德。

(1)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努力细化教学目标。《纲要》中有“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内容。“明”就是讲文明“;礼”就是讲礼貌、守规矩。涂写乱画既不讲文明,又不守规矩。“诚信”要求人们“待人以诚,言而有信”。学生把试题答案写在墙上就是为了作弊,何来“诚信”?恨谁骂谁,何谈“团结友善”。讲清了道理,他们还注重践行,从小事着手,从身边发力,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进行“拒绝涂鸦”签名宣誓,为清理涂鸦献计献策,最后学生志愿者擦除涂鸦。入心入脑的教育让学生完全融入道德教化中,思想和行为全面淘洗,使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自律自觉长入规定和要求。

(2)理实结合,理论学习不单调,实践活动不盲目,努力做实教学过程。教师们目标明确,周密计划,标准严格,避免“开始雾里看花,过程松松垮垮,人云亦云学样,结果稀里哗啦”。作为活动组织者,他们不是“叽叽喳喳说说,简简单单做做,潦潦草草收兵,完完全全过场”。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们及时引入“中国梦”、“出彩人生”等理论指导实践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教育:理论灌输、观点激辩、现身说法、签名宣誓、志愿者行动、现场教学等等。同学们还自编自导自演了“擦墙”小品,在笑声和愉悦中,心灵得到升华,公德得到提高。他们努力做长“实践链”,通过擦墙现场教学、举办征文、影展、媒体报道,直到请学院领导给活动积极分子颁奖,每个环节都做得有板有眼,可圈可点。

涂鸦活动总结第3篇

1.1涂鸦艺术的起源

涂鸦(Graffiti),意大利文之意是乱写,指在墙壁上乱涂写出的图像或画。文字占相当多数,形象的符号或图形、标志等也是常见的内容。涂鸦的存在可能从原始时代有石墙开始就有了,人类早期的历史很多才能都是从那些绘画在石墙上的象征图案所得知。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发明了纸张作为书写交流的工具,墙却成了貌似不可侵犯似的禁地,如果有人在墙上随意涂写就犹如亵渎了它一般,或者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这种想法一直影响着人们对涂鸦艺术的认知。但作为传递开创性想法的媒介,尽管只是一些标记性的笔画或几笔鲜艳的色彩。涂鸦艺术却从未消失过,它总是很有用也很有乐趣。

1.2涂鸦艺术的发展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纽约,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生活在此种社会压力下的次文化社会边缘的艺术家们,构成所谓的反文化艺术小团体;由于各种社会问题而流浪的西裔或黑人青年,思想上形成一股地域性的、叛逆的嘻哈文化社会艺术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了街头篮球、街头涂鸦、街舞、HIP&HOP、RAP饶舌歌曲等艺术文化活动。涂鸦就起源于此。发展初期,涂鸦艺术是用来表现涂鸦艺术家们的自我主张以及强烈的个人风格;到了后期,涂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社会行为,而加入了艺术家鲜明的风格在里面,更易被平民百姓所喜爱,并且慢慢从地下走向街头。涂鸦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晚,随着与港台和国外的文化交流、以及街舞文化在国内的流行,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上海、广州等地也出现了少量的涂鸦作品。如以“奥运向我们走来”为主题进行涂鸦创作北京之墙、成都芳沁街的涂鸦墙。但与国外的涂鸦区别在于中国的涂鸦艺术被涂上了浓重的商业色彩,其出现是为了给一些既定的场合增加时尚元素,是一种时髦的玩意。

2服装中的涂鸦图案

2.1中国传统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图案多是人们想象幻化出来的美好事物,即便是描绘现实中的事物,也经过了加工和变形,力图表现一种圆满和谐的意境和美感。具体包括瑞兽图案、吉祥画、汉字图案、古代花边纹样、花卉图案、诸神图案、仕女图、中国古代家具和建筑图案、中国化的佛教图案、生肖图案,以及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等。传统图案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不是所有的图案都适合用涂鸦手法展现在服装上。涂鸦,不仅要考虑用怎样的手法表现,选择什么样的颜料、绘制工具;还要结合这些手法选择适合涂鸦的图案。一般而言,京剧脸谱、泼墨写意的山水画、瓷器花纹、动物图腾,都可以用来涂鸦。结合这些图>!设计增光添彩,还突显出服装设计者和涂鸦爱好者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热爱。

2.2变形艺术字体

这一类基本上是以字母为基本单位,加上涂鸦者的创作和想象进行涂鸦的一种图案风格。基本上有泡泡字、方块字、变形交叉字。前两种是涂鸦基本字体,是新手上墙练习的一种字体。前者主要为圆形、椭圆形、水滴形,在绘画时只要能理解字体形状和组成单位,就能成功的表现出该字体的整体风格;后者要求在画好字母原型的同时,通过在字母上加阴影的方式表现出多边体的厚度感、三维空间感,使其具有动感风格。

2.33D效果图案

这类图案不单单是指字母的效果展现,它没有特定的绘画内容,简单的说最终效果是跟普通的素描、水粉水彩画的效果差不多,只是绘画工具不同,需要有素描基础的人才能进行练习和创作。这类图案很注重空间感,创作者要在二维的墙面或纸上制作出很鲜明的光影和遮挡效果。绘画步骤也是很繁琐的,要设计草图、颜色的喷绘也不是一遍就会成功的。要想很成功的完成一件作品,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前两种来说算是最大的了。

3涂鸦图案在不同服装款式中的表现

3.1个性T恤

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涂鸦方式,一个卓尔不群的图案,一句掷地有声的妙语,都可能成为你随行的法宝。T恤装作为大众春夏季首选之一,以其自然、舒适、潇洒又不失庄重之感的优点被人们所钟爱,在T恤上涂鸦,不仅能使穿着者感受涂鸦服装的趣味感与娱乐性,更是因为其面料选择上的优越性:T恤所用原料尤以纯棉、麻或麻棉混纺居多,上身舒适也是涂鸦绘画的常用面料,不管是喷绘还是手绘,抑或是数码印染,最终效果都会让涂鸦者满意,让大众所接受。

一般而言,适合T恤涂鸦的图案有涂鸦头像、抽象几何、字母符号这三类。第一类可以在下摆较长的T恤上完成,选择这样的款式是为了把这类涂鸦图案更好的表现出来、比如2009年比较流行的奥巴马头像涂鸦T恤。为了配合这类效果,面料一般都要做水洗或磨旧处理。第二类随意涂鸦的几何图纹,如抽象画般的效果,搭配纯色的A字裙或热裤效果最佳。这样的图案无需去商店购买,会涂鸦的人们可以自己在纯色的T恤上随意设计,衣服当然也是独一无二,不用担心走在街上与别人尴尬的撞衫。第三类字母符号的图案是最常见不过的了,一句个性的英语表达、一些简单的字母组合、都会让整件衣服变得生动有趣。

3.2百变裙装

近几年的时尚越来越带有后现代的艺术风格,涂鸦就是最鲜明的特征。无论是Vivienne Westwood2007春夏会的背景版图,还是Anna Sui的土耳其地毯图案,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涂抹勾勒,一切都随心所欲。此时,裙装变为设计师手中的画布,而穿着者也心甘情愿成为调色盘。裙装之所以成为涂鸦服装的主要款式,主要原因是裙装较其他款型的服装而言,裁剪手法较为简单,衣片缝合线较少,如果是中裙或是长裙的长度,很利于在服装上进行大面积绘画,形成很强烈的视觉效果。要想把涂鸦裙装穿的很有品位,就要考虑图案、服装的质地,甚至穿着者的气质。如果是很具质感的丝质面料,那么简单的线条涂鸦、简约的剪裁,就可打造的个性淑女。

裙装一般款式上分为连身裙和半身裙,这两种款型在涂鸦图案的选择上没有明显的分别,从近几年几位在裙装上涂鸦的设计师来看,一般都选择抽象的图案随意绘画,有的会布满整件衣服,有的是进行局部点缀,不管是以怎样的手法表现,总会在第一时间抢占人们的视野,不管是T台走秀,还是街头混搭,这样的一条裙子,永远都会是人们的最爱。

3.3涂鸦牛仔装

当Hip pop运动风靡世界时,牛仔作为时尚重要选择的服饰当然也不能免俗,近几年来欧美、日韩市场的一个重要流行趋势就是:涂鸦在服装上的运用——即兴喷绘、涂鸦式拔印和电脑喷、绣等工艺,把更多的颜色、更前卫的图案运用在了牛仔布料上。 涂鸦风已成了牛仔焦点趋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选项。涂鸦爱好者一般比较喜欢在牛仔裤上涂鸦,较少的选择牛仔上衣和牛仔裙。牛仔面料本身就比较硬朗,不易出现太多的褶皱,很多时候绘画整件衣服,裤子的整条裤管效果会很好,也可以在局部绘制小幅图案加以点缀。总起来说不管是以怎样的形式绘画,都会让原本纯色的牛仔装更街头、更诙谐富有趣味性。无论是T台上服装大师的展现,还是日常街头的搭配,一件个性的涂鸦牛仔装一定会让人的整体造型更加出彩4涂鸦艺术与服装品牌的结缘

服装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分支,已经成为结合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跨界领域”,这意味着,今天的设计风格正在迅速地与艺术产品靠拢,设计过程正与艺术创造接近,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正在消逝。

4.1Johnny Law与Nike

Johnny Law是涂鸦界最着名的艺术家之一,人称“Jor One”,同时是涂鸦派波鞋(香港、澳门等地对球鞋的俗称)的头号人物。他的涂鸦作品广泛分布在街头、建筑、服装、鞋子等方面。最特别的是 ,他的涂鸦作品还包括高跟鞋,这是一件让女人们疯狂的事!他长期与Nike合作推出的涂鸦鞋,是每年爱好Nike年轻人的必选。他的图案很随性、很具街头风,结合Nike不同的款型,相信Nike鞋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舒适,更是一幅冲击人们视线的行走中的涂鸦艺术。

4.2克劳迪亚与CK

克劳迪亚士美国曼哈顿着名的涂鸦艺术家,她的作品上都带有一个标签,上面写着“Claw Money”或者“Claw MYM”,她想借此招揽生意赚大钱。她长期与CK合作推出新款,在营销和创品牌上追随着CK的脚步。CK2005春季特别艺术时装展中,克劳迪亚设计了印有涂鸦图案的内衣,这些与CK以往风格大相径庭的涂鸦内衣,在时装展中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天桥上的涂鸦设计,以其个性、机智、奔放的创作风格,深得年轻人及前卫一族的欢心。由此助长了涂鸦艺术潮流新风尚,与涂鸦画结合设计制作的服装,已成为今日的时髦新宠。涂鸦服装不仅是年轻人的最爱,在服装设计界,许多设计师也都会力邀涂鸦艺术家为其设计亲力亲为,不仅会有耳目一新的涂鸦图案系列服装设计,更说明了这些地铁、墙头的街头文化已经用艺术的身份开始出现在时尚界的各个角落,为服装设计注入了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

5结束语

总之,涂鸦艺术从形成到发展,到运用在服装设计领域,已经成为当代很具代表性的时尚流行符号。服装已经成为街头涂鸦艺术家诠释他们艺术灵感的新领地,更是大众切身去体会标新立异的涂鸦艺术的新途径,并用一种新的街头穿着文化重新演绎着流行和时尚。大概在涂鸦兴起的那个年代,人们不会想到:当代涂鸦会随着人文社会的发展,变成随处可见的一种另类时尚。

参考文献:

[1] 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诸佳.平面设计中的涂鸦艺术[J].科学与文化,2007(6).

[3] 黄灿艺,崔丽娜.浅谈涂鸦艺术对服装设计领域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8(14).

涂鸦活动总结第4篇

谷歌是全球最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之一,无数人每天访问该网站。很明显,其主页在用户体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谷歌的主页很简单,因为这是展示其功能和效率的最佳方法(图1)。虽然这个视觉风格很有用和受欢迎,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用户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聊。另外,主页也是一个传递谷歌精神和与用户进行互动的好地方,因为所有用户都能看到。因此,谷歌创建了谷歌涂鸦来满足用户的潜在需要。刚开始,它很简单并缺乏灵活性。在几年的开发后,它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有趣,甚至能诱使用户访问其页面。毫无疑问,谷歌涂鸦系统已经成为成功案例,其它竞争者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经验。

一、谷歌涂鸦的基本信息

1.谷歌涂鸦的起源

有关涂鸦的概念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经诞生了,火把节时,谷歌创始人Larry和Sergey对公司图标进行了另类设计,表示他们参加在内华达沙漠举办的火把节。在单词“Google”的第二个“o”后面,他们画了一个简笔人物画,修改后的图标旨在向谷歌用户发出一个幽默的信息:即,创始人现在“不在办公室”。虽然第一个涂鸦相对简单,但是通过装饰公司图标来庆祝重要事件这个概念就这样诞生了(图2)。

2.谷歌主页的元素和视觉风格

不同于其它类型的网站,出现在搜索网站上的元素相当有限,因而设计师希望网站能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结构,谷歌遵循了这个规则。以下是出现在谷歌主页上的元素(图1):1.搜索框;2.搜索栏;3.图标;4.额外信息(隐私、条款、广告项目等);5.背景(白色);6.会员信息(展示在右上角)。所有元素组织有序,图标和搜索框的位置很明显,当你访问网站时,能在三秒内看到,因为它们在网页中间的位置,并且尺寸相对较大。然后,你能看到网站上方的搜索栏,最后你能看到其它额外信息。因此,我们能发现图标是一个重要元素,可以吸引和鼓励用户访问,因为它的位置和大小相对居中,非常靠近搜索栏。在第一次访问网站时,用户能很轻易地找到搜索栏。

3.谷歌涂鸦的基本功能

谷歌涂鸦的功能主要包括:

(1)提醒用户重要节日;

(2)提醒用户重要纪念日;

(3)向用户提供一些小知识;

(4)从涂鸦中获得乐趣;

(5)潜在功能:不断向客户提供参与式体验。

二、涂鸦中所采用的5个原则以保持‘新鲜’

1.逐渐摆脱图标原来的外观,使之更加具有创意

变化是使产品保持新鲜的一个强大方法。自创建以来,谷歌涂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涂鸦有变得越来越有趣和抽象的趋势。以每年情人节所展示的涂鸦为例(从2004年到2013年的6幅涂鸦,图3),很明显,情人节所展示的6幅涂鸦看起来很不一样。一开始,对图标做出的修改是很有限的,他们仅仅修改了两个‘o’,让它们看上去像是一对情侣,用户很容易就能认出‘Google’。后来,在2008年,设计师画了一对老年情侣而非修改两个‘o’,但是这一次,人们还是很轻易地识别出了图标,图标原来的颜色没有变化。在2009年,‘Google’的配色方案完全变为红色。很久以后,用户不再能够从2011年情人节的涂鸦中认出原来的‘Google’,形状和颜色方案都被完全修改了。最后,在这期间最后一个情人节,用户不再能够认出原来的单词‘Google’,他们的屏幕上出现了互动式涂鸦。每年,用户在情人节访问谷歌,在这里,他们会得到惊喜。涂鸦渐渐摆脱了原来的图标形状,这让设计师能产生更加具有创意的概念。

大多数设计师认可“一致性是图标的重要因素”这一原则。这意味着公司应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图标,以让用户记住它。似乎谷歌完全打破了该规则,因为涂鸦的关键是改变。实际上,谷歌也遵循了该规则。原因是:1.谷歌是一个大型公司,它的品牌形象非常强大。虽然涂鸦趋势变得越来越抽象,这个过程是逐步的。2.人们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看到涂鸦。3.图标(或涂鸦)的位置是固定的。通常,人们对其位置非常熟悉,因此他们会知道这就是图标。

2.在涂鸦中使用讲故事技巧

讲故事技巧也是谷歌用来吸引用户的一个重要元素。这可主要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谷歌涂鸦根据重要事件变成一系列涂鸦。例如,设计师为温哥华冬奥会设计了19幅涂鸦,这样每天的涂鸦可以根据不同的赛事变化。第二类是设计一系列涂鸦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类涂鸦更具吸引力。这就好像恐怖电影,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谷歌总是使用这种涂鸦来庆祝新年。在2013年新年前夜的涂鸦中,形象地描绘了涂鸦中每一个人物,他们穿着优雅,参加狂热之夜派对,而2013年新年的涂鸦则展示了早上的场景,客人都走光了。这个新年涂鸦的特点是随意放置了单词‘Google’中的字母,扮演在派对后清扫的客人。在涂鸦中采用讲故事技巧是吸引用户访问其页面的一个聪明的方法,因为这能激起用户的好奇心(图4)。

3.针对不同地区设计的不同涂鸦

谷歌还考虑了地区差异,这也是用户喜爱它的原因之一。谷歌涂鸦还可以被分为两组。一组被称为全球涂鸦,可以在任何一个国家。另外一组叫做地区涂鸦,这些涂鸦用于特定的地区或国家,以庆祝或纪念他们特定的本地节日或假日。不同地区涂鸦之间的对比主要在视觉风格方面。例如,几乎所有跟中国节日相关的涂鸦是中国风格的(水墨画、剪纸等),这样中国人可以感到涂鸦很熟悉。这是一种谷歌涂鸦设计方法用来迎合多样化的用户(图5)。

4.提高用户和涂鸦之间的互动

互动式涂鸦最近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些涂鸦的反馈大多数是正面的。在2012年,谷歌了一个互动式涂鸦,以纪念大家最喜欢的街机游戏―Pac-man(吃豆人)―发行30周年(图6)。公司并不是仅仅在嵌入一个静态艺术主页,而是安装了游戏本身。换句话讲,涂鸦是可以作为游戏玩的。‘我感到很幸运’的按钮换成‘插入一个硬币’,如果你按这个按钮,你可以开始游戏,通过键盘进行控制。这个小小的改进极大地刺激了用户需求,取得了巨大成功。据报告,Pac-man涂鸦激发大量用户花5百万小时玩这个游戏。毫无疑问,谷歌涂鸦给用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可能会频繁查地看有没有新的涂鸦。

5.多样化和富有成果的主题(保持用户对内容的好奇心)

涂鸦的主题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通过该发展,涂鸦不再仅仅跟节日和假日相关,还跟很多事件以及特殊纪念日相关。这也是一个好方法可以用来向用户提供新鲜体验,因为涂鸦的主题总是能超出他们的期待。

三、结合不同的特征使涂鸦更具创意

根据前述,我们可以看出谷歌主要通过5个原则确保用户能体验新鲜涂鸦。通过结合不同特征,可以生成更加具有创意的概念。在最近的涂鸦中已经开始使用这个概念。例如,在2013年的情人节,谷歌制作了一个有趣的互动式涂鸦,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爱情故事(图7)。主页上了两个摩天轮和一个按钮,用户可以按下按钮启动摩天轮,这可以触发有关可爱动物的有趣爱情故事。你可能会很惊讶的发现,马和老虎之间的爱情结果要比章鱼和熊之间的爱情结果好的多。这个涂鸦完全是出人意料的。谷歌用来制作这个涂鸦的原则是:1.主题:那一天不仅仅是情人节,还是摩天轮创始人的生日。设计师结合了两个主题,可以吸引用户的关注。2.互动:用户可以按下按钮(像一颗粉红色的心)来触发故事。3.讲故事:每一个小的爱情故事都是吸引人的,用户可以从中获得乐趣。这是一个使用多种原则的典型涂鸦,这个涂鸦的表现非常出色。

四、谷歌涂鸦之后:带有情感地运行系统

如果用户访问doodle archive(涂鸦存档)(一个收集所有涂鸦的在线存档系统)来浏览所有涂鸦,他们可以很轻易地发现每幅涂鸦似乎具有自己的个性。这是因为涂鸦并非由一个人设计的,而是由一个活跃的团队创造的。谷歌有一个特殊的团队来创造涂鸦,每个团队成员具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这个团队的成员人数并不是太多,但是他们都具有自己的特征。一些喜欢画油画,一些喜欢画漫画。例如,Jennifer Hom就是一名谷歌涂鸦作者,她喜欢画跟女孩子相关的插画。她说她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她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在她为节日创造涂鸦之前,她会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然后,她会以自己的方式创造涂鸦。因此,每幅涂鸦就像是一件艺术作品,包含创造者自己的个性。有时,用户可能感觉这个或那个涂鸦很熟悉,因为那一类涂鸦都是由同一个人创造的。另外,喜欢特定涂鸦作者的用户可能期待看到他/她最喜欢涂鸦作者的杰作能够在主页上。

结语

涂鸦活动总结第5篇

关键词:涂鸦艺术;城市;视觉文化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49-02

一、涂鸦的兴起与发展

1.20世纪60年代:涂鸦兴起的文化与时代背景。涂鸦潮流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费城,但其作为一种亚文化迅速发展则始于七十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各地区贫富差距较大,二战后大批非洲裔和拉丁裔移民搬入布朗克斯区,因此该地区作为繁华纽约影子下的“边缘地带”,主流文化也难以得到适应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破败简陋的生活环境成为了当地少年偏好反叛文化的铺垫,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创作涂鸦的空间。

涂鸦最初以签名式涂鸦出现在城市街墙和纽约地铁里,但这种大胆宣扬自身身份的作品却往往是匿名的。此时的涂鸦行为已具有了明确的初衷:身份不明的涂鸦者以夸张的方式在城市中展示个性签名,而实际上又恰巧彰显了涂鸦者的真实身份。“这种个性化名字的呈现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必然会与作者的身份及其地位联系起来,这也是一种在亚文化范围内发展起来的视觉化运动。[1]”此时的涂鸦运动仅限于圈内人士的交流沟通,尚未与公众建立连接。

2.20世纪80年代:后涂鸦艺术。对于涂鸦的大量出现,城市居民往往抱有不同的态度,但随着涂鸦者对涂鸦形式及寓意的追求以及涂鸦工具的正规化,涂鸦文化开始获得了社会普通人群的关注与尊重。城市涂鸦由于其大尺寸、丰富夺目的色彩及反叛性的内容很快就在其他地区开始传播蔓延,而正是由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触,涂鸦不再局限于它最初所具备的地域性特征和风格。一些涂鸦者为了想要展现更多的想法和意义,让涂鸦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城市公共场所,他们开始寻找全新的视觉表达方式,由此街头涂鸦逐渐演变为后涂鸦艺术。

后涂鸦艺术并非是对传统涂鸦的颠覆,而是秉持着涂鸦文化的精神与态度来发掘更多在城市中可行的艺术表现方式。涂鸦艺术家们认为涂鸦理应作为一门城市公众艺术而存在,因此西方涂鸦开始跳脱对字母的限制而偏向于抽象的图形与符号,艺术家们也开始使用更正规的艺术技巧来进行创作。这种风格与形式上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革新了视觉传递的方式。涂鸦艺术家企图透过具有标志性的形象特征来宣告信息,某些时候这种行为是带有政治意图的,而这恰巧符合了涂鸦的本质精神――“反叛性”的宣扬与表达。如街头艺术家班克斯的涂鸦风格以幽默、反独裁为主,他擅长用夸张的手法绘制不实际的场景,作品通常传递宣扬和平的信息。如图1中,班克斯将士兵与小女孩的形象倒置而达到讽刺战争的意味与警示作用。

图1 无题 作者:班克斯

图片来源:《涂鸦与街头艺术》

以此看来,后涂鸦艺术逐渐发展为向公众传递社会信息的平台,在用诙谐易懂的绘画内容表达艺术家个性的同时又不断涉及当代社会话题,真正建立起了与公众、社会的交流关系。

二、后涂鸦艺术中的视觉文化

涂鸦本身作为给涂鸦艺术家提供精神世界创作的平台外,同时也是一种传达时代观念与反映社会问题的视觉文化窗口。后涂鸦艺术由于渗入了更多的艺术性而转变为高雅艺术,虽然这种形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原本涂鸦肆意妄为的特征,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新方式使涂鸦获得了一定的艺术地位,并成功构建了“对话社会”的艺术体系。这些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中都能明显地有所表现,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涂鸦艺术家Jean-Michel Basquiat(让・米切尔・巴斯奎特),以及九十年代的中国涂鸦先驱张大力。

1.Jean-Micheal Basquiet。Jean-Michel Basquiat(让・米切尔・巴斯奎特)的作品至今在艺术及商业领域中仍享有极高的影响力。最初,巴斯奎特以“SAMO”为落款的签名式涂鸦代表了身处主流艺术圈之外的涂鸦文化运动。但他具有可读性的创作使得他的作品在视觉和结构上完全区别于其他的涂鸦者,成功地引起了媒体和画廊经营者的注意。由此可以看出,当涂鸦具备一定的可读性时反而能够引起公众的理解与好奇,而并非像仅以圈内斗争为主的涂鸦令人费解与否定。但恰巧是这种形式引起了涂鸦圈与艺术圈的争议,巴斯奎特的作品究竟能不能被划定为涂鸦?

“涂鸦者和街头艺术家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着共鸣的,比如,它们的发展都依赖着与城市有关的材料、质地、概念以及符号。对于城市建设和文化环境的依赖本身就是这项艺术的关键要素。[1]”从巴斯奎特本身的角度来看,他擅于运用各类元素及流行文化和角色进行创作,杂乱无序的单个元素又能构成一个完整极有风格的整体。他的作品通常配合Rap与Hip-pop音乐文化,利用骷髅、十字架、露着牙齿的大嘴和亢奋的元素和表情呈现出他对社会的反叛与生活暴力的写照。这种风格迎合了流行文化的大众偏好,首先就从视觉上征服了受众群体。并且这种直观表达的方式使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领会到作品的深意与影射的社会问题,从而更加迅速地传播。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来看,巴斯奎特的作品值得肯定的部分就在于其通过较高的趣味性与艺术性而参与城市视觉文化的构建,以此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2 对话与拆 作者:张大力

图片来源:99艺术网 2015-9-12

2.“人头像”张大力。如果要追溯中国涂鸦文化的代表,张大力算得上是内地较有成就的涂鸦先驱。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张大力就凭借其街头涂鸦作品“对话”而闻名,不同于西方街头涂鸦的是,张大力从一开始就是结合时代与社会话题来进行创作的。与巴斯奎特作品类似的点在于,张大力作品中的“人头像”符号拥有绝对的视觉标识,而其之所以在那个时代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与关注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作品通常创作于被拆迁的残破墙面上,因此“人头像”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拆迁的标识,即便是一般的普通群众也能对此符号有一定的认知。这种创作场景与方式使涂鸦能够与社会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实地反映了极具话题性的社会现象,影射出现象背后人们的内心渴求与呐喊。张大力是最早关注民生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之一,其对于自己的“人头像”是这么说的:“透过这个洞,你能看到后面的风景,比如说有老的建筑、新的建筑、这个洞本身也是残墙的一部分,这样一结合,他们这些东西变成了有层次的好几道风景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它在理论上与环境以及和当代社会的关系就成立了。[2]”实际上,“人头像”中蕴含的城市视觉文化很大一部分与作品外形有关。当人们面对一个抽象的人头时,没有人能断定这究竟是反抗的还是沉默的。将人们带入一个深思的地步,也是涂鸦文化艺术性的一个表现。

三、城市涂鸦艺术的视觉文化表现与发展

就涂鸦而言,无论是精心设计还是随意涂绘,都是城市视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后涂鸦艺术不仅成为涂鸦艺术家们表达自我的方式,更是建立起了关于公众、城市、社会理念的关系网。并不是说所有地区的涂鸦都必须遵循一致的风格与规则,正是由于依附在不同的环境与立场,涂鸦才拥有不一样的话语权。

如果要探究城市文化与涂鸦艺术相交融的呈现方式,巴西艺术组合“双胞胎”就是很好的案例。他们的作品虽然基本偏向商业化,但其内容着实与家乡圣保罗有着紧密的关系。巴西涂鸦在模仿其他地区涂鸦的同时由于掺入了自身文化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城市特色更新了巴西涂鸦的内容限定,反之涂鸦的创新又彰显了城市文化风景,创造独有的城市视觉文化。巴西的涂鸦艺术可谓“在缓慢地从偏向传统的涂鸦转变到现在的商标式的角色涂鸦过程”[1]。 “双胞胎”的涂鸦取材很多都来自巴西的民俗和城市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作品从城市文化中获得灵感,同时又反映着家乡的文化。

而随着城市文化发展和公众审美素质的提高,涂鸦艺术性不断浓厚的同时开始与消费文化结合,逐渐趋于商业化。但涂鸦艺术完全不同与波普艺术,涂鸦艺术家们不会故意去模糊商品和纯艺术消费间的界限。商业可能只是为涂鸦艺术增加了一个视觉展示的新形式,而涂鸦手段与材料的更新也使得涂鸦在视觉文化中能够以多变的面貌来诠释问题。

从残破的街头走向高雅的艺术圈,涂鸦艺术并没有失去它真正的初衷与含义。它只不过是通过各种有形的载体宣泄着内部无形无序的最真实情感,所谓艺术的规则并不能压抑涂鸦的发展,反而迫使其为挣脱这一规则的制定而更加肆无忌惮与疯狂。涂鸦艺术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为可贵的是如此绚丽多彩的艺术能够迅速融入都市生活,成为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被城市公众所主动接受与消化的视觉文化。当代艺术的共同特点是,作品往往都是随着艺术家本身的主观意识而进行创作的,但公众在进行欣赏时又有不一样的主观解读。但后涂鸦艺术相比其他当代艺术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要更为直观与易懂,因此能够达到与环境和谐、与公众对话的效果。

总的来说,反映社会现象与时代话题是涂鸦文化一直以来的表现内容,映射城市文化与精神面貌则是后涂鸦艺术所具备的功能性。当代社会本就是个混搭、多元的环境,我们无需去刻意划分涂鸦艺术与其他当代艺术的界线,涂鸦本身就是自由的、反映社会的艺术行为,这是不变的初衷。

参考文献:

涂鸦活动总结第6篇

涂鸦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很多智慧的角逐。为了追求精神与行为相融,拥有跳脱束缚的瞬间自由,那些涂鸦艺术家就像旧时的侠客,尽其所能地在生命的空间里书写思考,描绘精彩,即便是一方简单的图形,也会充满幽默的智慧,饱含着创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现实思考。

当走过枯燥的街道,无意间遇到涂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可爱语言,涌自心头的会心一笑让人不禁想从心底里道一声:涂鸦,你好!

神秘幽默的街头诗人――Banksy

用幽默来形容Banksy这位英国最著名的涂鸦艺术家,一点也不为过,幽默是渗透在他血液里的生命因子,令他的街头涂鸦充满了智慧的一笑,也令时尚名流们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鹜。他的黑白色割版涂鸦,看起来机智诙谐,极富颠覆性。带着天使翅膀的笑脸警察、几近诸事皆能的老鼠、放飞爱心气球的小女孩……寓意涉及环保、人权、反战等各种社会现象,当仔细阅读他的涂鸦内容时,现实中不尽完美的生活也会瞬间变得轻松愉快许多。

至于神秘,是因为他不曾露面,没人真正看到他,即便是在2007年5月被授予Art's Greatest livng Briton奖,也依然保持着神秘的身份不肯露面。据说,Banksy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英国一个复印机修理技师的家庭,成长于布里斯托尔,真名可能为Robin Banks或Robert Banks。于是,每年他的家乡布里斯托尔都会迎来许多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对Banksy的涂鸦痴迷的人们,他们总希望通过寻访他的故乡来更多的了解他。

Banksy的涂鸦并不用传统的手绘方式表现,而是秉承了法国割版涂鸦艺术家Blek le rat的stenciling(镂版涂鸦)方式,预先镂出图形模板,以便在不同地方,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用喷漆喷制出可重复的图案标识。此外,2004年为悼念黛安娜皇妃逝世,他同时制作了印有王妃头像的十英镑纸币,这限量版的十张连版纸币,也已成为当今众多展览和拍卖作品中的重要部分。现在他作为成功的涂鸦艺术家虽拥有骄人的售卖记录,但却依然淡泊名利:自费印制作品集,始终在自己的网站上表示不以任何形式在商业画廊出售自己的涂鸦作品,并在苏富比等著名拍卖行拍卖中得到高价竞拍后在网上留言:“I Can't Believe You Morons Actually Buy This S..t.(我真不能相信,你们这些竟然真的买这些垃圾)”。

那个跳脚的Blek le Rat

Stencil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要迅速喷完了事以免被警察逮到的最为可行的涂鸦方式。而最初用这个方法进行创作的,就是这位曾在法国巴黎Metro地铁隧道里的割版涂鸦之父Blek le Rat。

Blek le Rat,曾是位巴黎激进的左翼青年,他曾与朋友一起,在巴黎地铁隧道里用他的割版方式喷绘了上千只老鼠图案,他说:“我觉得老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巴黎的老鼠甚至懂得乘坐地铁。它们坐地铁在城里找食物,然后搭最后一班地铁回到自己家中。”面对采访,他曾表示,“世上最让我激动的,就是在寒冷的冬夜里躲过警察的盘问,用快冻僵的双手完成一件作品。”到了80年代,Blek开始使用真人大小尺寸的纸模根据环境制作作品。据说某次因大意被逮入警局,遇到个漫画迷警察,于是在作品被当场称赞一番后,案件不了了之。

尽管是先锋级涂鸦艺术家,但也不能摆脱大的社会背景,直到几年前,Blek的境况依然困窘。4年前,Blek le Rat受台湾艺术家方二的邀请,去台湾做个人涂鸦作品展览,出于生活需要,他很希望展览能有所销售,因此对作品的准备也相当精心。可因某种原因,直到展览结束,作品还没有什么销售的起色。就在大家忙着撤展的时候,进来了一个女孩,看上去家境不太好,但她很喜欢Blek的作品,在空间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很久都不肯走。等策展人忙着来找Blek时,发现他正和女孩在外面花园里聊天。不一会儿,Blek急匆匆的跑回来了,对策展人说:从聊天中他得知女孩身世很可怜,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女孩还表示她愿意买一张他的画来收藏,因为她真的很喜欢Blek的作品。事情发展到这里,按经纪人的立场和艺术家的初衷来说,本是个不错的结局,但Blek突然觉得这幅作品是应该送,而不该是卖的。

短短几秒钟,他的决定让策展人的努力回到了原点。展览宣传的结果最终变成了送出去的礼物。可这样并不能改变他的执拗,他像个小孩子一样着急得跺脚,并一再重申他对资本主义及商业行为的厌恶。那种因涂鸦挣脱束缚和脱离体制的自由本质,此刻全部在他身上得到验证,他把艺术看作是全民的,所有人都可以共享,他愿意用自己的每一张作品为陌生人带来一种喜悦。而这对于策展人方二来说,那次运作很受挫,可这也让他们认识到真正的街头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最原始的动力,正因如此才让懂得涂鸦的人真正喜欢他。

艺术世界的一门黑色学科――英伦恶童Pure Evil

Pure Evil被看作是一个喜欢兴风作浪的“英伦恶童”,他的世界也早就被人冠以“艺术世界的一门黑色学科”的称号。他利用并玩弄知名的社会符号来创造一种对政治以及声名狼藉的暴君与独裁者的讽刺,并从这种游戏角度出发制造出一道高度敏感的界线,以划分黑暗的破坏者与光明创造的思想者。

而他也是目前惟一一位亲临中国大陆做个展的英国涂鸦艺术家。“在日积月累的创作过程中,Pure Evil不断用非常摩登的涂鸦形式,给予观众一个批判社会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舞台,他用充满惊悚的锐气去拥抱、对抗、抵触,永远身处于新鲜与幽默的氛围当中。”――FAKE SPACE。

在2007年11月,在中国举办的为期两周的个展中,Pure Evil展出了他成熟精美的作品。其中包括在伦敦炙手可热的“撞车”版画(Car Crash Prints),“霓虹邦尼”(Neon

Bunny)以及幽默夸张的空间装置“陷阱”(The Trap)。

正是在中国,Pure Evil开始了他的首次宣纸作品创作。一组充盈黑色幽默的熊猫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中国的宣纸对异域的人总是有种特殊的吸引力,Pure Evil也不例外。受邀来中国办个展对他来说起初更像是出于旅游的目的,住在北京味十足的南锣鼓巷,早上起来逛菜市场,研究中国小孩玩的酷玩具,拍照片,找灵感,直到有一天大家带他去逛潘家园,他忽然发现中国的纸很漂亮,毛笔很大,看起来酷得不得了,于是他决定要用中国的“菜”做次中国“饭”。“毛笔要用什么画?”他问。“墨汁。”大家告诉他。于是就买了大瓶的墨汁一起带回工作室。整个下午他被丢在FAKE SPACE的空间里画画,直到空间里满是墨水的味道。这成了他到北京后在新环境中完成的新作品。有趣的是,他竟然还私下里悄悄跑出去用自己的标志刻了枚中式印章,然后将作品一字排开,一幅挨一幅饶有兴致地在所有宣纸作品上盖戳,这才尽兴。而这些宣纸作品也让他发出了“如果你不爱熊猫,那你的心便是黑色的”独白。

涂鸦,可以传递的思想

不要简单的认为,涂鸦就是将想法用图像的语言喷涂在一面墙上的行为。事实上,今天的涂鸦艺术与社会接触已越来越密切,自2006年起,英国的那些知名涂鸦艺术家就自发组织了“圣诞夜”贫困区主题活动进行创作,此后他们每年都会定不同的主题和地点进行圣诞创作,并用产生的经济收益来做救助贫困的慈善事业。几年前他们就做过一次创作展示;在市中心黄金地段红灯区的一个废弃空间里,他们把整个废弃的大楼用涂鸦装饰,空间设计成圣诞的礼品店,为想送朋友特殊礼物的人们提供涂鸦类礼品。那些时尚并带着地下意味的好礼物让这个只在圣诞期营业一个月的商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他们新一年的计划实施地被定在以色列,被秘密召集的优秀涂鸦艺术家们,按计划在耶稣诞生的马棚做涂鸦。整个展览以现场的方式通过网络同步展示,现场空间里有所有的作品,买家都能从线上直接订购,而所得善款也依然会按惯例用于捐助贫困区。

至于那些理想的无政府主义涂鸦艺术家们,例如Arofish,也曾利用涂鸦的方式,跨越中东的隔离墙,在不同的国家里沿途进行着反战、反暴力的和平宣传。在今天的伦敦、香港等时尚都市,对于优秀的街头涂鸦艺术,人们已不再抱有更多的偏见,一些商店还常会利用街头涂鸦艺术作品来装饰店面的铁闸门,形成新的视觉风景。

涂鸦活动总结第7篇

穷街陋巷里的文艺复兴

上世纪30年代,欧洲紧张的局势使超现实主义艺术在纽约找到了新的大本营:从马克斯・思斯特、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萨尔瓦多・达利到杰克逊・波洛克,他们像朝圣一样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在这里接受一种疯狂全新的艺术启蒙。而在这些天才中,居住在华盛顿高地上的送货小子德米特里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随处涂写自己绰号“Taki183”的举动不仅使自己登上了1971年的《纽约时报》,也使涂鸦,这个来自希腊文“书写”与意大利文“刮痕”的俚语成了一个艺术名词。

很快,一批效仿“Taki183'’的街头分子就不满足于仅仅在地铁车厢或街角喷上自己的绰号,他们将自己的签名个性化,以求获得特立独行的效果:例如著名的High149就以一片冒烟的大麻叶作为自己签名中“H”的一横。而Super Kool223则破天荒地将泡沫喷筒的喷头安装在罐装喷漆上,从而使喷出的彩条更为宽大、浓艳,大大缩减了完成一个“签名”所需要的时间,也降低了被警察和铁路管理人员逮到的几率。Phase II则发明了他独特的泡泡字体与立体喷绘,使得涂鸦形象可以在列车奔驰时显出连续动画的效果。涂鸦内容也从文字扩展到卡通人物、政治口号,乃至宗教与神怪形象,其中给予这些街头漆族灵感最多的就是曾一手振兴纽约前卫艺术杂志《东村之声》、以及于1969年与1972年分获“雨果奖”与国际漫画大展“黄孩子奖”的著名另类漫画家沃恩・波迪。他所创造的“魔法师奇奇”等人物是当时每个涂鸦者出道时最乐于临摹的形象。

地铁下的涂鸦之战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喷族”眼里,地铁不仅是最好的画布,也是向其他城区炫耀自己水平的唯一方式。自从1973年Flint 707创作了第一个全车厢涂鸦以来,展示技巧与挑战公共权威就构成了涂鸦运动的两大内涵。1975年,“自由快车”与“不可思议”五人组利用整整一周,完成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全车”涂鸦,将一整列行驶于三号线上的地铁列车漆满了俚语和卡通形象。这场涂鸦的“流派之战”,常常会以械斗告终。借助涂鸦标签,各个团伙之间也像黑帮那样在地铁线路与街区间划分了势力范围,任何抄袭的嫌疑或“越界”创作的行为都可能引发一场冲突。

虽然美国当时的艺术欣欣向荣,但社会危机却很严重,尤其是种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许多涂鸦者都是当地黑人反抗政府的一种无声形式。“所有这一切都是黑人生存,聚合的需要”被誉为布鲁克林区嘻哈音乐教父的Afrika Bambaataa说:“这些东西存在的目的不是破坏,而是黑人为了使自己变得积极,从生活中寻找意义。”

作为回应,纽约市长约翰・林塞公开称他们为“懦弱的捣乱分子”,并代表纽约市政府与纽约交通管理署宣布对涂鸦开战。“涂鸦带给公众的印象是,如果这种反文明行为能够为所欲为,那么犯罪行为很快将在整个纽约为所欲为。”从当年开始,便衣警察就在各条地铁线路上巡视,证鉴科也受命对涂鸦的签名进行分析,建立“漆族”档案资料。在两年内被纽约警察局盯上的上千名涂鸦者中,大约27%被以“破坏公共秩序”与“行为不端罪”。涂料生产企业也被迫改进了工艺,将颜料喷罐的喷头焊死,使得涂鸦者无法将其更换为更方便的大型喷头。经过一番漫长的较量,1989年5月12日,纽约交通署署长大卫・恩宣布他们赢得了“涂鸦之战”的胜利,所有曾经被涂鸦过的列车都已经被更换,不过算上纽约交通署花费的15亿美元,美国各地政府在10年内一共为涂鸦清除支付了40亿美元。

涂鸦运动的沦丧

越来越糟糕的生存环境迫使涂鸦者们开始另寻出路,尝试接受主流艺术“招安”,并登堂入室。虽然有些激进艺术评论家如苏兹・加布里克认为涂鸦必须要在一种痛苦的歧视状态中才能保存自己的生命力,但一些出身科班的涂鸦者已经下决心不仅仅把自己局限在街头与喷漆筒里。基思・哈林和巴斯克雅在回忆中说:“我们曾对涂鸦艺术的世界充满崇敬,然而我们的工作是不同的,我们不愿让整个运动将我们吞噬掉了。”

在离开街头后,涂鸦是否还能保持它的动力,那种来自街头,绝望无归的叛逆精神?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任何一艺术品都不能离开它的土壤,当涂鸦从街头转入画廊时,它的意义绝对发生了改变。框在油画框里的签名已经失去了它那生硬的尖利的棱角”。来自布鲁克林的涂鸦师EZ说,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专供涂鸦的“示范墙”林立的今天,纽约平均每周还要发生三千至五千起针对列车车厢的喷标事件。“长久以来,美国就一直企图以空白的高墙遮蔽它孩子的双眼,这些污染心灵的障碍物不断地在重复,我们从来不会知晓后面发生的一切,除了这样一个事实――你们,而非我们在掌控这个世界。”早在30年前,“垮掉一代”的领路人诺曼・梅勒就在《涂鸦信仰》中写道:“现在是该我们夺回这个权力的时候了。”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老师说“应将‘城市’与‘涂鸦’分开,还原其‘室外壁画’的本质,如果它是以‘城市涂鸦’的面貌出现,并且,沿着他们美欧前辈同行发展的道路前进,那么,它将成为城市形象的―场灾难。”针对这样的说法,我们专程采访了“中国大陆涂鸦第一CPEW”――MIG的成员,听听他们的说法。

MlG,涂鸦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凤凰生活:最初你们团队中的成员分别都是因为什么原因迷上城市涂鸦的?

MIG:首先,涂鸦其实是graffiti,很多人都不知道涂鸦指的是什么或者混淆了,我们做的graffiti范围是比较窄的,或许一些你印象中的‘涂鸦’是其他streetart的一种。不一定是我们现在说的graffiti。99年的时候中国没有graffiti,sice在一次朋友德国旅行回来的照片里看到graffiti,从此迷上并在不久之后成立当时第一个graffiti crewl叫MIG.成员一直在变,最多时候是9人,现在4人左右,当中较活跃的仍然是sice和X2R.大家大多通过网络认识,像一般其他爱好一样,喜欢graffiti,大家一起玩。很简单就是for fun。

凤凰生活:对于涂鸦这样的行为一直存在着争议,你们当初有没有顾虑过?而你们是否曾经把涂鸦当作一种反叛的武器?(反抗商业化对

公共空问的侵犯)在涂鸦过程中你们得到了什么乐趣或者说把什么作为你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MlG:我们可以用其他身边较为熟悉的事做例子,我们每天在车站上看到的商品或品牌广告,它们在向路过的人传达信息;摄影爱好者把身边他认为美丽或有趣的片刻记录,再传达给其他人;作曲家将旋律谱下,演奏家再用各种乐器把音乐传给其他人。Graffiti也是一样的。如果graffiti是叛逆,是不是说叛逆的对象是清洁工人?因为他们的工作是清理城市的污点?还是政府安排了清洁工人这个职务?我们当graffiti是art,只是她用城市做画布,喷漆做颜料,是graffiti一种特性,就好像没有相机相纸就没有摄影家一样,只是一种表现的形式。Graffiti出现在公共场所,是art crimes,只是art的另外一个出路,也是一些年轻人的一个出路。

凤凰生活:国外的涂鸦艺术发展已经走过了相当长的路,而国内这种艺术形式似乎还未成为一种主流的艺术形式,或者说还没进入公共的生活空间,你们认为我们国家热爱城市涂鸦的艺术家还需要朝什么方向努力?你觉得中国的涂鸦艺术与国外相比,最缺乏什么?

MIG: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graffiti.就自然有更多人讨厌graftiti,这都是好的,证明中国人慢慢认识graffiti了。虽说国外graffiti存在了很长时间,但要是你现在采访纽约或德国的人,大多数人还是十分痛恨graffiti。什么时候人们会喜欢?当graffiti出现干净富有色彩的创意产品,他们可能会疯狂地购买。不过,中国谈这个还太早,我们还没有这个环境,根本没有市场,也可说不够art。就像罗浮宫里蒙娜丽莎画像一样,工作人员为了省事,向大多数慕名而来的游客画下画像的排放位置。如果说缺乏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谈一天,不是说我们缺乏太多,是中国跟外国分别太大,国外环境造就的东西搬到中国,可想而知情况是很不一样的。

凤凰生活:你们现在通过什么来维持生计?听说你们非常希望有大公司来赞助你们,那么你们是否担心这种商业的介入会影响到涂鸦的精神本质

MIG:Graffiti不是一种职业,但可以用graffiti做产品赚钱,中国目前没有这个市场,我们有时会做产品,但市场还是在国外。Sice是做网站设计的,X2R是做游戏角色原画,大多与艺术设计有关的工作。不过,graffiti与工作是完全分离的,因为要记住做graffiti是犯法的,你不能随意跟别人说你是做graffiti的,要是在国外,已经被抓去坐牢了。

能把graffiti保存存在的同时可以赚钱,是一件好事来的,而且很难做到,现在没有什么是不商业的,我觉得不可能控制商业活动会不会影响到涂鸦的精神本质,有好牌子、好活动、好的人参与,商业又怎么了。我们还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小心不要被抓,就好了。

凤凰生活:在国外,有没有一些涂鸦艺术者是你们比较崇拜的或者说是敬仰的?他们对你们有没有过重要的影响?

MIG:我们一直是看他们的画册过来的。Seen,dondi white,futura,cope2很多上世纪80年代的graffiti writer一开始就做graffiti的,他们都是old school king。尽管现在graffiti发展很多风格很多变化,但这些old school人物永远是保留graffiti最真实的一面,我们做的东西没有变得不像样就因为他们的东西除了油漆和技术还有精神,做事情一定要有精神,没有了就跟动物没有区别,graffiti并不是喷漆技术变化越多越好或者设计要越复杂越好的。

凤凰生活:现在出现了一种将涂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趋势,比如把它们与手机或者网络结合起来,你对这样的现象有什么看法?你们有没有往这方面发展的打算?

MIG:我不知道其他人在想什么,中国就是很奇怪,有什么稍微流行,就会马上利用它来赚一些快钱,所以这东西一开始就是尽头,不会有长久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在想的问题。

凤凰生活: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希望通过涂鸦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涂鸦活动总结第8篇

打开谷歌搜索引擎主页,你会被搜索框上有趣好玩的涂鸦所吸引。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涂鸦会在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主题:在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谷歌每天会在首页展示出一种比赛的涂鸦;在12月21日,谷歌配合末日谣言,换上了以玛雅历法为设计的谷歌涂鸦。这些有趣、活泼且互动性很强的涂鸦,总是给人惊喜,且从最初主要用于庆祝节日、纪念日,到今天的著名艺术家、先驱者和科学家的诞辰等,形式越来越广泛。然而,谷歌涂鸦从没有接纳任何广告,不存在任何盈利模式。在过去的十多年,谷歌公司穷尽各种创意,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制作涂鸦,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涂鸦变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具有互动性和分享性。在互联网业内,谷歌公司是坚持创新的典范,而它的创新正是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上。

谷歌涂鸦的幕后团队

你一定想了解创意频出的涂鸦作品幕后的制作故事。为了给那个简单的搜索框带来不同的用户体验,谷歌专门设置了独立的设计团队。团队由几名富有才华的插画家和工程师构成,由于兴趣爱好和风格迥异,他们会有不同的思想碰撞,产生各种创新手法来制作涂鸦。10年来,涂鸦团队为谷歌在世界各地的首页创作了1200多个不同的涂鸦。对于他们来说,涂鸦是一个团队合作下的成果,团队里的个人通常并不会将涂鸦当做是自己的作品。

年轻漂亮的詹妮弗生长在纽约,从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学位后即加入谷歌,她是这个团队里最善于勾画细节的插画师。自2009年起,她设计了纪念马克·吐温、中国情人节、儒勒·凡尔纳以及最近的小尼摩等许多涂鸦。她认为:“谷歌告诉用户的是:我们和用户一样也是人,而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搜索引擎。涂鸦就像是我们在谷歌主页上送给用户的礼物。”谈到这个团队,詹妮弗非常欣慰,她说:“这个团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几乎所有的作品,有了创意的概念之后,都会交予整个团队去讨论,最终。”这种模式让年轻的她充分发掘了各方面的潜能。

涂鸦创意哪里来

涂鸦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思想碰撞。在团队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来自40多个国家的办事处,比如中国、澳大利亚、巴西、以色列的同事,会与涂鸦设计师分享当地文化和值得庆祝的事件,从而让他们了解到全球各地奇闻逸事。设计师从世界各地谷歌公司收集想法,再由团队讨论,用户的建议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谷歌涂鸦的创意是在轻松随意中产生的,谷歌公司鼓励设计师在上班时间到郊外写生、郊游,想尽一切办法找灵感。童心和好奇心对于设计师来说很重要,设计师经常可以通过回忆童年时候经历过的事情,来帮助产生创意。

许多涂鸦作品是用数字绘画工具作出的,但有些涂鸦作品来源于手绘的图案。涂鸦设计师们在创作时较为自由,随意坐在一起,设计师拿着铅笔,把各种想法画在手边的任何地方,餐巾、墙壁、桌面和沙发,然后一起讨论各种创意。“创作过程是完全自由的,通常只需要20块餐巾、4块白板和几盒比萨就能让我们得到最终概念。”谷歌涂鸦设计师迈克尔·洛佩兹(Michael Lopez)说。通常在得到概念之后就去做调研,也就是按照科学和历史如实呈现涂鸦本质。之后设计师会用一段时间来画图,得到视觉效果,再收集查看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以及来自社交媒体等的反馈,最终完成涂鸦。

注重互动性和分享性

谷歌涂鸦是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作品,涂鸦内容一般与时事和节庆日保持同步,比如国际层面上很重要的人或事件,如诺贝尔奖。如果有一个对于世界上所有国家来说都很特别的节庆日,与谷歌的品牌文化相符时,设计师就会用徽标形式来表现。早在1998年公司成立前,谷歌创始人拉里(Larry)和谢尔盖(Sergey)就突发奇想地设计了一个涂鸦,表示他们要参加在内华达沙漠举办的火人节,由此诞生了涂鸦的概念。他们将一个单线条人物图画放在单词“Google”的第二个“o”后面,并通过这个涂鸦向谷歌用户们传达了一条有趣的讯息:两位创始人“外出”了。尽管第一个涂鸦相对简单,但对谷歌的Logo做设计变化、以庆祝重大事件的创意却因此而诞生。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