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训课教学总结

实训课教学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15 05:22:51

实训课教学总结

实训课教学总结第1篇

【关键词】高职学院;课程实训;成绩评定办法

实践性教学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实习、实验、实训等教学活动,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来验证和深入领会基础理论知识,从而掌握实际工作岗位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达到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目的。

课程实训是高等职业学院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而精心组织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是各专业主干的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阶段结束后所进行的一项解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以我院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其课程实训环节见下表:

如此多的课程实训环节,要想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达到预期的实训目的,指导教师在实蘸的前期必须要作好课程实训的任务书和指导书,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对实训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该提前操作,作到胸中有数,重要的还是要有一套适合本专业特色的对实训课程进行评定的办法,以督促学生更好的完成实训任务。

课程实训的成绩评定,决不应该像学院的考试或考查课程采用笔试答卷或平时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因课程实训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所以成绩的评定办法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动手操作方面进行考核,要体现其操作过程的参与程度,体现其操作成果的质量,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手段,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指导老师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的重要依据。因此,课程实训的成绩评定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怎么评价实训成果的优劣,笔者在近几年来所完成课程实训的教学任务时,总结出一套客观、公正、透明、可操作的成绩评定的办法,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一、有效引导,考核办法明确

课程实训教学应与企业实践工作内容相结合,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略。这就要求课程实训指导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最好是有参与企业工作过程经历,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能力,同时要有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在课程实训第一天布置实训任务的时候,指导教师根据事先编写的任务书和指导书下发给学生,同时还要将课程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以及实训成绩的评定方法直观的告诉学生,使学生在实训开始,就已经能够意识到指导教师是有目的的引导、组织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工作内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模拟性的参与企业实践工作活动,让学生在校内接受岗位工作培训,激励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参与的意愿,也能够明确成绩考评的办法。

我专业上述几个课程实训项目的考核办法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课程实训成绩评定办法如下:从课程实训开始直至结束,根据学生每天完成的课程实训的进度、出勤率、实训独立完成情况、实训态度、纪律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动态评定,共结果占实训总成绩的2 0%,(如果实训属于分组进行的,此项评分可按10%赋分,各小组组长应对组员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为每个成员打分,在总分中占10%。);课程实训结束后,根据学生最终上交的实训成果评定成绩,其结果占实训总成绩的的40%;最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实训质疑答辩,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场确定成绩,其结果占课程实训总成绩的40%。上述三个方面的成绩综合在一起即为学生课程实训的综合成绩。

二、实训全过程实行动态考核

指导教师在课程实训指导的全过程中,一方面要抓好实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包括安排实训的场所、实训资料的印刷、实训的动员、学生的准备情况等工作,另一方面还在承担实训的指导工作,解答实训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记录每个学生每天实训操作的进展情况,分组协作情况、出勤情况、是否独立完成实训操作、实训完成的质量等情况,通过动态观察,做到心中有数,为实训后期的质疑答辩、实训成果的评审、最终合理地确定每个学生课程实训的终评成绩,积累第一手资料。

三、“一对一”答辩

因为整个实训过程的时间安排较长,每个指导教师除了担当指导工作外,还要承担某些课程的教学或其他工作,不可能与学生实训的时间全部同步,而且,参加实训的学生平时在学习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有必的要对其进行“一对一”的答辩。因为有了这一环节,学生在平时实训时也会因此而有紧迫感,能有效督促其实训的自律性,确保其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课程实训中,以保证实训任务的圆满完成,完成的质量得以保证。由于指导教师和实训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学生在质疑答辩中不会有畏惧心理,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

质疑答辩时,教师根据实训期间所掌握的每个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疑问,如果整套实训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一定能作出正确解答,指导教师给予肯定;答错了,指导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耐心讲解,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怎么做是对的,在质疑过程中老师能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及时总结经验,寻找教训,为下次实训提供依据。

四、批阅实训成果

实训成果是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综合反映,是指导教师进行课程实训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如建筑企业会计课程实训,其实训成果: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训成果是建筑工程概预算书;房屋识图与构造的实训成果是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的建筑图或结构图等,指导教师应严格细致的批阅,对每个学生都应作出正确的评价。批阅过程可以让学生参与,面对面的完成这种批阅过程,当面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如果学生不参与批阅过程,指导教师要对实训中的错误做出一些符号,并附上简要的批语,给出正确的点评。这样,会使学生对自己课程实训的结果有着更清楚的了解,“批阅”的过程既是“改错”的过程,也是“教学”的过程。

五、实训总结分析

实训总结分析是考核体系最后环节,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使教师能清晰了解学生实训效果及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为本课程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提供参考资料。

实训课教学总结第2篇

校本培训是新课改背景下师资培训的一种新形式,它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对教师的现状与潜力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把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一种学校行为,这是一种灵活而持久、经济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它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教师参与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

新课程改革以来,实践一再证明,要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培训必须以技能改变训练为基础,进行全面系统的新技能训练。而这种训练的最佳方式就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最大特点在于研训一体,有效地将培训与教研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研究中达到培训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我们对传统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作了全方位的修正,进一步整合了培训、教学、教研,架构了一个更加符合新课程背景下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模式——主题教研校本培训模式。

第一步,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开学初,在学校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与部署下,在分管学科领导的指导与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搜集一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炼出校本研训的几个基本“主题”。“问题”来源于教学一线,来源于教师实际,学科教研组由此提炼出“主题”,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利于教师接受并主动投入。在分管领导指导下,学科教研组长在认真“提炼主题”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并按照“学习-备课-课例与研讨-总结”的步骤,依次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流程清楚,要求明确,便于操作,也便于督促检查,为校本教研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深入学习,交流研讨。

在分管领导指导下,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在学科校本研训规定时间,组织学科教师深入学习,提出中心问题;再由提前学习的学科教研组长或教学骨干进行引领式解读,并进行交流研讨等,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主动有效建构新理论,学习新方法。

“主题化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是校本研训的基础,保证了校本研训的方向和深度。

第三步,明确任务,达成共识。

确立了研训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或几个小问题,查找有关资料,教研时进行交流。接下来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学科教师集体将理论主动运用于实践的基础平台,是理性智慧向实践智慧主动转换的基础桥梁。

第四步,课堂实践,印证预设。

教学的过程就是研训主题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教师在这个阶段特别要加强材料积累,如典型案例、教学实录等,为总结提供真实有力的论据。“课例观摩与研讨”是校本研训的中心环节,它是理性中的实践,是实践中的思辨。它能促进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实现智慧的高效生成,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深层次提升。在分管领导指导、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与组员认真总结主题系列研究活动取得的成果,反思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再进行学习培训,努力促进学科教师将研究成果化为自觉行动。

第五步,深化研讨,总结反思。

主题研训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一个研训主题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想,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要分析得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下一阶段的研训主题。

实训课教学总结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内实训教学 精细化管理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指出,21世纪是注重质量的世纪,谁轻视质量将会为此付出代价。我国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校内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校内实训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校内实训的含义

校内实训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校内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单元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校内生产性实习,目的是培养受训者的职业基础技能、专业通用技能和岗位方向技能。

二、源头管理――严格把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校内实训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校内实训内容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对应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实训内容。

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把关,审查实训内容是否能满足该专业对应职业对技能培养的需要,从而从源头上对实训教学进行精细化管理。

三、制定专业实训计划,力求教学组织与管理有序

(一)实训教学计划制定

实训教学计划由各专业教学团队制定,院(系)审查,教务处审定和管理。在培养计划中应对实训课程的设置、学时数的分配、教学进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安排,便于实训教学组织与安排。

(二)实训教学计划的管理要点

1.实训计划的编制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出发点,并与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2.定期检查与及时调整实训教学计划,通过定期检查,查找问题,反馈信息,调控实训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及时修改计划提供依据。

3.必须保持实训教学计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4.制定实训项目汇编表,进行实训项目管理。实训项目汇编表包括实训项目名称、所属系和实训室、所属课程、适用专业和年级、实训学时、实训开出学期等。

四、制定实训教学标准,务求有效指导和规范管理

实训标准是以标准的形式规定实训教学目标、实训条件、实训内容与方法、实训流程、实训学时分配、实训进度、实训作业及考核、实训管理和实训效果等,并明确该实训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此形成校内实训教学的标准体系。

(一)实训教学标准的主要内容

1.校内实训的教学条件

主要从场地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置、指导能力四个方面明确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基本要求。实训场地要求按工作情境进行规划,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对接工作岗位实际,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指导教师要求对实训内容操作熟练,并且能准确传达操作过程的相关信息。

2.校内实训的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指实训项目或工作任务,分为单元实训项目、课程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和校内生产性实习四个层次。实训项目必须与职业技能要求紧密结合,并且随生产工艺改进而调整更新,校内生产性实习工作任务体现真实性要求;实训项目和内容应与生产实际产品或管理流程紧密结合;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度高,体现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实训内容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按照项目化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要求,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3.实训教学标准的管理

(1)制定标准。提出制定标准的要求,组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标准进行审定,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实施。

(2)适时修订。检查实训教学标准的执行情况,反馈问题。应侧重从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角度出发,紧跟职业岗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实训教学标准。

五、制定课程实训计划,确保实训准备充分

(一)课程实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学期课程实训计划应明确实训项目名称、实训班级、具体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分组、必备设备和耗材、实训指导书或实训教材等。

(二)课程实训计划的管理

学期课程实训计划由任课教师依据专业实训计划做出,教研室主任与实训中心或实训室相关人员一起会审,对不合格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合格的计划报负责教学的系主任(或院长)审核批准实施,并由系(或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把核准的实训计划传送到教务处、任课教师、实训中心或实训室、所在班级。实训室制定本实训室的学期实训计划表,教务处以实训室为单位汇总一个学期中全校各实训室拟开出的实训项目教学计划制成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是实训教学检查和实训教学工作量统计的依据。

六、 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确保实训质量

任课教师做好实训指导准备,编好实训指导书,对实训项目进行预做;参训学生做好训前预习,经指导教师抽查合格,方能动手实训;实训室做好实训场地、设备、耗材等准备工作;承担实训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要通晓该课程全部实训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实训技术。

七、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实训

(一)实训操作

主讲教师讲授与实训有关的知识点、实训方法、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指导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并记录实训数据,教师指导。实训小组长对实训成员做好课堂评价(包括实训预习情况、实训态度、听讲情况、操作规范性与熟练程度、结果准确性等),并把评价结果抄送指导老师。

(二)实训室运行记录登记

实训室做好实训登记,内容包括实训班级、实训时间、实训项目、实训任课教师、实训分组、实训缺席学生姓名、实训纪律和效果,最后由实训任课教师签名,实训室存档。

(三)实训报告和实训考核

实训报告要求规范,教师对实训报告批改评分计入实训平时成绩。课程实训结束后,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训考核,随机抽取实训项目作为考核内容,项目相同的同批次考核,独自完成考试。对于单独设课的实训课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考核,计入学分。以理论课为主的课程实训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取消该课程理论考试资格,允许进行一次补考。实训课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考核可分为实训课堂评价和实训报告完成情况。

八、实行实训效果评价,确保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到位

为了培养职业岗位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训教学管理必须贯穿于实训教学的全过程,开展实训教学效果评价和实训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与监控。

(一)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与方式

1.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

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是指实际开出的实训项目数与教学计划 (或实训教学标准)所规定的应开出的实训项目数之比。可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实训项目开出率=计划规定应开出的实训项目数/实际开出的实训项目数×100%。

2.学生技能抽查

课程结束,教务处组织各院(系)按照实训教学标准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抽查来评价实训教学效果,先制定课程每个实训项目的评分标准。以任课教师所任教课程的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30%的学生(一般10人)进行技能水平操作,从课程开出的实训项目里随机抽取2个项目作为操作内容,每个项目50分,总分100分,取两个项目的平均成绩为该生的技能抽查成绩,60分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10人中有6人合格或优秀则该任课教师任教的该课程技能抽查合格或优秀,其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主要依据。这样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客观而真实。

(二)实训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与监控

实训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是实训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应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

1.确定实训教学的质量标准:对实训教学要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制定出一套管理内容全面和量化的实训教学质量标准,根据实训教学规定的内容和管理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做成具体量化的指标体系,作为实训教学的质量标准。

2.过程管理与监控:实训教学质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实训计划、实训教学标准、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内容、方法与手段、实训条件、实训组织、考核成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结果。所以,实训教学质量必须突出过程管理与监控。

3.实训教学档案管理与资料管理

实训教学档案必须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时监控相结合,确保资料完整、规范,便于发现问题、反馈信息、及时改进。

(1)实训教学基本文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训计划、实训教学标准、课程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卡片、实训项目汇编等。

(2)实训教学记录: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实训报告样本、实训考核试卷、学生实训成绩表;实训室运行记录登记本;实训典型教案或讲义;实训教学质量检查、分析、总结材料;实训教学研究、总结、教改方案和经验总结。

(3)实训教学管理文件与规章制度:上级下达的实训教学文件;学校制定的实训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评价材料;实训教学人员情况一览表。

(4)其他资料:实训设备、材料经费投资分配情况统计表,实训设备、材料领用出库验收单,实训材料消耗统计表,仪器设备、材料损坏、丢失、赔偿报表,新开实训项目申请、验收材料,实训项目仪器设备配套情况报表,实训方法、实训手段、实训技术改进意见、实施情况及成效。

九、 按照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进行过程总结并持续改进

PDCA循环指的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或处理)四个阶段。

(一)计划阶段

该阶段主要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实训教学质量的管理目标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质量保证的计划和方案。计划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调查分析质量现状;第二步,找出实训教学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三步,分析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第四步,确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二)执行阶段

该阶段是根据制定的实训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由相关部门组织实训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

(三)检查阶段

该阶段是对照实训质量保证计划要求,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四)处理阶段

该阶段即处理检查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健全和规范管理制度,肯定和巩固成绩,提出整改措施,并在下次检查时重点考察整改是否到位。

【参考文献】

实训课教学总结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实训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15-01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学生的操作主要是通过实训课教学来获得的,实训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可见实训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怎样上好实训课呢?根据目前职业学校的实际,结合我个人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实训课的定位

实训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平时所说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内容。我们怎样区分实验、实习、实训这三种形式呢?只有从本质含义上区分三者,才能对实训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确切的定位。因此,我们把实训课定位在理论课或实验课后,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操作掌握单项技能的教学活动。

二、关于实训课的程序

实训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与文化课、专业课有显著的区别。在教学内容方面,文化课、专业课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实训课以传授操作技能为主。在教学目的上,文化课、专业课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记忆和理解为主,而实训课以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为主。实训课与文化课、专业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有密切的联系,实训课是以文化课、专业课主教学内容为基础而指导实践的,其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应体现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特点及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抓好实训课的教学环节,我认为,实训课教学结构按照组织教学、精讲示范、学生操作、巡回指导、实训总结五个环节进行设置。这五个环节不仅各具教学功能,而且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将所用工具、仪器设备、原材料备好备齐,按规定要求放置。从教学场景上使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保证实训课顺利进行,组织教学不仅在课的开始阶段进行,而且要贯穿全课始终,维持好实训课的秩序,使学生处于实训的正常状态。

(二)精讲示范

这是决定实训课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老师精讲实训操作技能的有关的操作要领,做到精而不散。具体四个方面:首先讲清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其次讲清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然后讲清实训的方示步骤,最后讲清关键操作技能和技巧、安全事项,引导学生在实训中树立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讲解时应切忌理论的重复和对实训内容的复述,内容应简明扼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讲解以后,教师在进行示范演示,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一定在提醒全体学生注意并演示正确的操作和提出防止不良操作的方法。示范时分解动作可放慢节奏,让学生看清老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为学生的模仿操作打下基础。必要时老师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三)学生操作

这是实训课的中心环节。要求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动手操作,学生自行操作时间不少于实训课的三分之二。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掌握新操作技能、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的关键所在。

(四)巡回指导

不但要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堂纪律,而且要时常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巡回指导是老师对学生操作过程进行的全面检查和指导。目的是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巡回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安全指导――_检查仪器的使用情况,排除安全隐患;操作指导――检查和指导学生的姿势,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质量指导――检查学生完成实训的质量;应急指导――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具体指导,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指导中必须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

(五)实训总结

教师在“讲、演、作、导”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既要重视成功的经验,又要重视失败的教训,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给学生以正确的、完整的认识,对操作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重要环节,关键技能点进行适时点拨,总结出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学生做好实训报告。

三、结束语

总之,在实训课教学中在紧紧围绕上述五步进行。并使整个实训课贯彻:

训前准备要充分,训中讲解少而精。

现场示范分解清,学生操作应规范。

实训课教学总结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 实践教学 教学实训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14-02

综合实训课程是以特定应用目标为基本内容,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教师事先设置应用场景并提出具体要求,由学生通过调研、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自主完成的集中性训练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综合实训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复习所学过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树立严谨学风。综合实训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手段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通过实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是本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目前,很多高校在组织实训教学时,只是单纯地强调形式上的结果,而不是从过程上去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实训的目标要求,结果导致实训课程往往起不到应用的作用。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其综合实训课程应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如何做好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1 目前计算机综合实训课程教学采用的普遍做法

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一般在高年级进行,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应的专业课程后,开设一定的综合实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大体做法是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在学校内部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分组分课题由不同的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在完成训练后,写出相应的实训报告或总结,指导老师根据报告或总结评定成绩。也有少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合作企业里完成综合实训课程的训练。

2 存在的缺陷

由于对综合实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2.1 实训课程目的不明确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实训通常是任课教师在某门课程结束前布置若干个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尽管老师对实训题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没有明确实训目的,实训题目针对性不强,学生对实训过程不很重视,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2.2 实训步骤不具体

多数教师缺乏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经验,在指导课程实训时,只事先给出了实训的题目和基本要求,不对学生讲解具体的实训步骤和方法手段,导致学生对实训题目不知所措,无法下手,造成学生对实训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2.3 实训过程无监督

在具体实训过程中,由于指导教师主观上的不重视,放松对实训过程的监督,对学生不严格要求,导致一些学生在实训中“走过场”,甚至干脆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随意拷贝或使用别人的成果,这样,不仅达不到实训的目标,还对学术研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4 实训结果无分析

在完成的课程实训任务后,许多教师只是单一地给出实训成绩,缺少对实训过程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点评,也不组织学生对实训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的收获不大。

3 以项目为中心的综合实训方法

事实上,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应当以平时的课程设计为基础。根据实训的主要任务选择合适的场所。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其实训内容主要有:硬件操作实训、软件应用实训、软件设计实训、文档整理实训等。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应该是包含多种实训形式和实训内容的系统化训练过程。下面以计算机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课程综合实训为例,简要介绍一种新的综合实训方法:以团队形式,围绕拟定项目,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分工分步合作,逐步测评完善,最终完成整体实训项目。

3.1 项目综合实训方法理论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过程可以分成三个基本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宏观指导,由学生自主探讨确定选题和具体开发计划、确定成员组成、并拟定评价方法。分组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激发多数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实施阶段主要是根据准备阶段的前期工作,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对课题项目实施具体开发。主要包括收集整理资料、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编码、程序调试、系统综合测试等。学生自主讨论,确定每人的具体任务,然后进行各模块的开发,最后集成模块形成项目成果。总结阶段是对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工作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对课题开发的质量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开发进程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课题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导、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思考、研究。评价结论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项目成果得到升华。

3.2 项目综合实训案例分析

以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为例,其项目综合训练规划大体如下。

3.2.1 实训目标

实训完毕后,学生应具备信息综合管理及应用能力,能利用所学的软件工程知识、数据库知识和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出各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具体实训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2.2 实训题目

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3.2.3 实训要求

以某企业的工资管理现状为背景,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利用所学知识,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来统一管理中小型企业的工资,能解决企业工资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实训完毕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整个项目实训时间2周。

3.2.4 课题项目准备

(1)成员组成及分工

每5个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开发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协调本组各成员之间的工作。组长相当于软件企业里的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工作分配,并积极将研发过程碰到的问题汇报给老师,取得老师的及时指导。指导老师负责宏观指导。

(2)其他前期准备

了解多个中小型企业的工资构成及发放方式,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税收制度。

3.2.5 课题项目实施

(1)做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时间2天。

(2)系统硬件、软件配置,时间1天。

(3)总体方案设计,时间2天。

(4)模块功能及界面设计,时间1天。

(5)程序编码设计,时间6天。

(6)软件集成与测试,时间1天。

(7)软件文档书写,时间1天。

(8)软件验收,时间1天。

项目小组长统筹安排本组各成员的工作,合理应用资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项目开发。

3.2.6 实训总结

老师对软件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对项目开发过程进行评价,项目小组进行实训总结,小组成员自我总结。

4 项目综合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4.1 综合实训难度要求适当

在项目实训准备阶段,教师要参与学生项目讨论,把握实训要求,适时引导,不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题目要既不能过大、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对于具体题目,教师尽量列出可以检索的相关资源,如网站、论文、参考书等。要鼓励学生创新,禁止直接引用他人成果,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 项目要联系实际应用

综合实训课题选择是否合适,是关系到实训成败的关键问题。选题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条件,学习情况和实训条件。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出发,从生产实际中选择课题。这种真实的课题,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成绩较好同学可以附加一定难度的特殊要求,激发他们的挑战、钻研精神。

4.3 项目要全过程跟踪

教师应当实时掌握学生的项目开发进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项目的参与程度,了解项目难度对项目进度的影响,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项目计划。另一方面也便于实时对项目组进行监督和引导,并结合过程跟踪进行必要评价。

4.4 培养学生严谨工作作风

学生是实训的主体,指导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设计多种项目解决方案,通过认真对比、分析,选择最佳实施方案。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在设计过程中要不仅提倡独立思考的工作精神,还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5 结论

以项目为中心的综合实训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项目研发过程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项目训练的学生,其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这种综合实训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曲晓文,办公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2(1).

[2] 赵虹,资源整合校企共建专业综合实训室的成功探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实训课教学总结第6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物流专业实训课

职校生自身的学习特质及面临的“毕业即就业”的现实问题,使得加强职校学生自学能力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学校老师应该把“指导学生自学”作为日常教学的常规要求,探索切实可行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和机会,加强指导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本文以物流专业仓储实训课为例,探讨中职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法。

一、物流实训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笔者结合中职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物流仓储实训课程(现代物流进出库作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方法的探索,最终形成“课前呈现任务书―课中让学生‘动’起来―课后评价―教师点评―检测反馈”的实训课教学模式。

(一)课前呈现任务书

在实训课中,学生的操作往往是机械被动甚至是盲目的。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操作的要求甚至实训操作的目的、操作的原理等,学生往往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基于这种状况,为了让学生对实训课有更直观的了解,教师可以课前下发实训项目书,让学生提前了解实训的内容、要求和实训设备。如:“现代物流进出库作业”教学中,课前设计的实训任务项目为:商品入库作业―理货组托,所用到的操作设备为:手动液压搬运车、托盘和手持终端。由于初次接触这三种设备,学生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对三种设备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课中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课前下发的实训项目书,学生对实训项目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理货组托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如何操作更好?要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发地“动”起来。

例如指导学生进行实训项目:商品入库作业―理货组托。引入项目:本校物流实训室是一家仓储中心,接到欧特福客户冰红茶20箱的入库信息,要求在当天下午4点前完成入库。教师提出问题:商品入库的流程是怎样的,学生回顾(课堂上已经学过此部分内容),然后讲解理货组托流程包括入库流程的哪几个环节。讲授新课:首先,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组(每组5~6人),给每个小组5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角色分配问题及如何完成此项目),然后放手让每个小组尝试去完成此实训项目。初次接触此实训项目,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且信心满满,但真正操作起来时各种问题接踵而至:1.这批货物应该选择哪种码盘方式?2.码盘时应注意哪些事项?3.手动液压搬运车如何使用效果更好?4.三个人应如何配合效率更高。这是学生在操作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此时正是讲解实训流程和设备使用的最好时机。教师结合PPT讲解实训流程、选择码盘方式、码盘应注意的事项及设备如何使用等,亲自演示设备使用方法,再次进行实训操作,从而完成了一次高效且成功的教学过程。

(三)课后评价

在学生顺利完成整个实训操作流程并能熟练使用设备后,将操作项目的评分表发给组长,由组长对照评分表对组员的操作做出详细的评价。评分表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确定托盘堆码方式、托盘堆码操作和组托作业,每项内容里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及分值(总分均为100分)。如确定托盘堆码方式:未分析货物堆码方式(15分)、未分析层高标识(15分)、未分析托盘使用数量(10分)等;托盘堆码操作里有未按题目明确规定的堆码方式进行操作(15分),在自选堆码方式下,每层堆码箱数须为最优(15分)等;组托作业里有登录手持终端系统时用户名或密码输入不正确(10分)、入库理货时未点击“理货”直接点击“完成”(10分)等。学生对照评分表可发现操作不当的环节或者野蛮操作的地方,为下一次操作提供经验。

(四)教师点评

小组完成操作和组长评价之后,老师要及时表扬肯定,做好评价。教师点评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已完成实训项目的看法,进行自我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老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并总结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处于主导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锻炼学生自己完成项目、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实际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五)检测反馈

撰写实训报告,进行总结与反馈。教师详细审阅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训课中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物流实训课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建议

(一)课前充分备课,预测在实训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在讲授理货组托作业时,笔者提前考虑两个问题:1.班级人数较多(33人),实训设备和教师精力有限,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事先将岗位分为信息员、仓管员和操作员三个岗位,学生分小组练习,每组安排一名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管好本组的秩序。2.每个岗位的实训内容都不是特别难,学生只要操作一遍基本可以掌握要领,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饶有兴致地练下去?这里笔者通过评分和竞赛来解决:一是根据每个岗位的内容,设置评分表,通过打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增加练习的有趣性。

总之,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备课中不仅要备老师,更要备学生;不仅要备教学内容,更要备教学环节;不仅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更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二)课堂上充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主动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就像一把未点燃的火把,需要教师去点燃。但是,专业不同学法传授也不同,教师应从自身的专业实际出发,将学法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三)注重课外知识拓展

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如书籍、网络、报纸、杂志等,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在积累中质疑、思考,获得成功的经验。

总之,指导学生自学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自己表达、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分析、总结,不断提高。同时,教师也须加强对学生的分析和了解,简化自主学习辅导资料,精简数量、提高质量,深入开展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永玲.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J].贵州教育,2005(15):28-29.

实训课教学总结第7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教学

[DOI] 10.13939/ki.zgsc.2016.28.218

1 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课程的实训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实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开展是提高实训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

总体来说,实训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环节在设置时,都是带着学习任务进行的。在任务面前,学生们为了解决它,通常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如找各种资料,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视频资料等,然后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训环节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寻求答案,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角度来说,动手做获得的效果也远比老师讲要来得好。

(3)实训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团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实操性的实训内容,如搭设脚手架项目,必须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协同工作才能完成。通过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等,这些非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工作也是极其有利的。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作为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应用型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抓好实训环节的应用,发挥其作用,推动教学的进行。

2 实训环节的类型分析

2.1 室内设计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但教学内容上还是存在大量理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相应的实训项目可在室内进行。如各种桥梁结构、构造的学习,这些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工程量计算能力。另外,还可根据桥梁结构、地域环境特点等,要求学生进行桥梁施工方案设计等。这些实训内容,只需在室内,给出特定的桥梁图纸及其他设定条件即可进行。

2.2 室外操作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还有大量的设计桥梁施工的内容,如施工放样、工艺流程的学习,质量检测等内容,仅给出图纸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到实际的施工现场,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体来进行。当然,如模板的设计及拼装;支架及脚手架的设计及搭设;混凝土的搅拌、振捣、养护等内容也可在实训室内进行,但这需要学校有配套的综合实训室才能进行。

3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3.1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切合桥梁建筑市场的能力需求来进行,在教学上应该与时俱进,多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等,而对市场逐渐淘汰的施工方法、工艺等,则可少讲或不讲,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上也应符合此要求。因此,课程实训项目在内容设计上,教师应精心挑选题目进行设计,以便将实训所获能较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

根据桥梁建设市场的需求,对用人要求有识图、算量、放样、施工管理、质量检测等技能。根据这些要求,分别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进行的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结合具体桥梁构造图(如板桥的梁板构造图,轻型桥墩构造图或重力式桥台构造图等),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要求学生正确计算混凝土、钢筋、砌体等工程量,以考核学生的识图、工程量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上部结构布置图(如一定跨径和宽度的梁桥或拱桥结构布置图),进行模板、支架的计算及设计,或进行桥跨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前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模板、支架荷载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模板和支架结构设计,并完成模板的拼装,支架的搭设及拆除等工作。后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桥梁的各种施工方法,并在不同外部条件下灵活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

(3) 结合具体钢筋结构图,进行梁体钢筋绑扎任务。要求学生能正确识读钢筋结构图,正确计算钢筋下料长度,熟悉梁体的钢筋构造,并完成钢筋骨架的绑扎任务。

(4)结合具体桥梁施工项目,进行桥梁结构的施工放样,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及成品质量检测等。要求学生具有桥梁放样能力,基本的施工管理能力,并熟悉桥梁各部位的检测要点,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等。此实训任务相对来说最难完成,因为桥梁工程总是不断完成的,要找到一个符合学生实训项目难度,并具可操作性的项目实体对教学来说是一大难题。若有配套的实训建设基地,能够不间断提供工程实体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则是最好的。

3.2 实训教学项目的实施

以“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为例,介绍实训项目的实施步骤。

首先,由教师写出内容翔实可行的实训项目任务书和指导书,这是实训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任务书应写明实训目的,内容,要求,提交成果,考核方法等。指导书应写明实训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应注意事项等。

其次,在任务实施前,教师需将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下发给学生,进行任务交底和安全交底,将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考评方法等一并交代给学生,确保每位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操作步骤和要点,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等。

再次,要求学生按照实训任务书做一定的相关准备。例如:学习《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规范》《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知识,进行脚手架构造图设计,绘出脚手架构造详图等。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脚手架搭设和完成后,还要分别组织学生对搭设过程和拆除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将正确做法进行总结和积累,以便今后使用。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后,在学生中取得一定好评,感觉受益颇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了扣件的类型及使用方法,学习了脚手架的构造要求,搭设要点及安全技术。通过该实训项目,同学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工作氛围。在实训项目完成后,同学们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和避免办法等。

4 实训教学项目的评价

实训的评价方法采用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综合得分。

学生在完成实训后,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自己成功和不足之处,形成总结意见。然后,同学们之间互评。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对于该实训项目应如何操作才能做得更好。最后,由老师对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成绩。

实训成果的评价是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定要从实训过程中有所反思,有所体会,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才能有所收获,才能达到本次实训的最终目的。

实训课教学总结第8篇

就人才類型而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将人才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1],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物流作业一线操作人员,二是物流运营管理人员,三是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四是物流理论研究者[2]。而其中一线操作人员和物流运营管理人员需求最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具有技术型和技能型的物流运营管理人员显然是最核心的培养目标。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加强实训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成为现代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是以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内容,实训方法以及实训效果评价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该课程的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1目前物流管理专业中《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过多,技能实训较少。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共计108个课时,是所有课程中课时数最多的一门科目,其中理论课时68个,实训课时40个。教材选用的是宋文官主编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第二版)教材。课程的内容包括仓储业务基本知识、库房规划、储位管理、入库作业、在库作业、流通加工作业、补货作业、出库作业、退货作业及配送作业等相关理论知识。

根据课程要求,所有的实训应该都在实训室完成,实训的内容包括现场操作、实训软件上机操作等内容。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教师实训技能不足以及学校实训设备短缺的影响,导致大部分的实训内容只能在课堂上完成,实训的项目也都更改为库区规划,仓库相关作业的合同拟定,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学生的现场技能培训力度不高。

1.2学生的参与度不强,物流实训质量有待提高。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作为一门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核心课程,需要同学对库区的所有岗位都具有较深刻的认知。由于实训教材要求与学校的实训设备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教师对物流相关实训自编教材也未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实训大纲流于形式,因此,实训课程一直是很多学校的薄弱环节,也是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1.3课程实训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不相匹配。本课程的实训安排主要是采用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照本宣科的课堂操作,而对企业的实际要求接触不深,特别是企业物流操作的流程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训的内容更单一和教条化、理想化,当学生面对企业复杂的业务流程,以及多样化的工作环境中,对物流技能的应用缺乏应变能力。

2高职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工学结合模式如图1所示:

2.1实训以企业岗位技能培养需求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物流公司、制造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作为参考对象设置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总课时108课时,理论总课时为36课时,实训总课时为72课时,其中,可开设8课时用于校企合作单位参观,40课时进行课程项目实训,24课时进行综合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均以参观企业实际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到企业调研,提交调研报告和教学大纲。

2.2细化考核指标,以企业绩效考核为参考依据。教学过程融入企业案例,制定以操作技能加流程管理为核心考核内容,例如易碎产品应该如何出入库及储位选择,重货和泡货应该如何摆放,岗位设置和操作流程应如何设置和优化。需要通过小组操作实训,根据操作时间、完成质量,团队协作和流程合理性进行量化考核,并提交管理报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3以企业招聘和物流技能竞赛选拔为激励机制。该课程的实训分数达到一定水平,将可以获得优先推荐以及企业优先录用的机会;其次,将其作为参加物流技能竞赛的选拨来源,年级实训成绩在前6名的团队,才有资格进行第二轮的竞赛选拔,最后在该6组团队进行二次培训,择优选拔。

3总结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该模式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紧密协作,共同参与,不断创新,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严雪怡.试论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区别[J].机械职业教育,2001(2):3-5.

[2]何亿.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的差异性研究[J].物流科技,2015(4):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