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语学习材料

国语学习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25 04:49:52

国语学习材料

国语学习材料第1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中心; 学习材料; 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25-03

0 引言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资料、自主规划学习进程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语言自主学习中心——SAC(Self-access Center)在各高校相继建立起来。SAC作为一种促进语言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重要实践形式,是基于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使学习者能够根据各自学习目标来自由选择学习活动,并且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1]。同时,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旨在为不同外语水平的学习者提供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固定的语言学习场所, 帮助他们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2]。

1 自主语言学习材料

自主语言学习材料作为自主学习中心的最基础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它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学习材料,它不仅是为了提升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够满足不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能够迎合学习者迥异的学习风格,能够使学习者在各自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指引下独立、积极地掌控整个学习进程并随时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如今大多数学习者之所以自主学习意识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从何学起或者没有学习任务的驱动,笔者希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中心材料建设的相关方法和运行模式,使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灵活运用学习策略,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最终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2 语言自主学习材料运行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研究有关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相关文献,结合对本校自主学习中心的观察研究以及对学习者进行访谈发现:学习者普遍认为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比课堂上学习规定的课本知识更能激发起对他们语言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者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应的上机学习任务;学习材料内容丰富,学习活动种类多样,起到对课堂学习进行巩固、强化和补充的作用;练习材料附有相应答案和相关反馈信息,便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然而,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语言自主学习材料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中心学习引导系统不够完善,相关学习材料不便查找;(2)学习者在学习中心进行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够;(3)部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到位,导致其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觉得在中心所进行的学习意义不大;(4)学习中心部分学习材料选择不合理,实用性不强,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甚至浪费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中心学习引导系统不够完善以及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不明确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由于中心学习材料配置不够合理,不能满足语言学习者基本的学习需求。因此,自主语言学习材料的建设成为自主学习中心建设中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3 自主语言学习材料的构建

语言自主学习材料的质量是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Gardner & Miller[3]认为,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会间接影响到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最终形成,一个成功运作的语言学习系统必须符合页面友好、操作便捷、运行稳定的基本要求,若缺乏全面高效、明确归类的学习材料将不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优质的学习材料是满足语言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不仅会将语言学习与学习需求联系起来,而且能使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互相融合,有助于学习者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因此,优质的学习材料不仅要目标明确,而且必须为学习者提供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和灵活恰当的学习指导,为学习者的全面学习提供一个系统的模式[4]。在选择、建设自主语言学习材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各个方面,见图1。

3.1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早在20世纪80年代,Sheerin[1]就已提出在自主学习中心学习材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有可供自由选择的学习方式;有适时的学习反馈;有数目相当的各个语言水平和语言技能方面的练习。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是决定材料难易程度的首要因素,鉴于目前国内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源地以及语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所以在选取学习材料之前,有必要通过对学习者进行一定的语言能力测试来了解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从而根据学习者的可接受程度,综合考虑材料设定的范围和难度,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3.2 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即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是什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哪里?最想提高何种语言技能?需求分析是自主学习中心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习者和教师识别不同个体的特殊需求,同时也具备评估学习材料和反馈学习效果的作用,始终为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语言学习需求分析一般通过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对学习者进行调查,从而根据其学习兴趣和主观诉求,来合理确定自主学习中心学习材料的取材、材料设置的重、难点以及学习任务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语言能力、学习需求、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式,其学习主体地位和自我评估能力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和提升。

3.3 学习材料的权威性

学习材料的权威性,即学习材料的来源是否得到检验,能否得到学习者认可。Rowberry[5]提出发展高效语言学习材料的注意事项:(1)选择材料开发者的重要性,材料设计者和选材者要有相应的经验与知识积累,最好为该领域权威人士;(2)如何有效应对材料面向不同学习者时所出现的各种状况(如:采用一些试行材料,并告知教师和学习者这些材料需要在使用中进行不断考查和完善)。

学习材料是否具有普适性,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SAC学习材料构成主要有以下四类材料:已出版发行的材料,且以书籍类材料为主;原版材料-即从权威报刊、网站等获取的直接的语言学习材料;本校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以及现有资源专门制作的材料;以及由学生提供的相关材料。其中,真实原版语言材料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种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帮助他们熟悉目标语言,使其在今后的交流与使用中能够自由切换,灵活应用所学语言知识[6]。同时,真实语言材料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更强,能让学习者感觉贴近生活,更容易激起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动机和兴趣。

3.4 学习材料的适用性

材料适用性,即学习材料自主引导性能如何?能否被学习者有效利用?有无学习进度指导模式?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是中心语言学习材料的最终使用者。鉴于学习者需要独立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度并检验学习效果,有必要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具体、清晰的自主学习中心语言学习模式,即:学习材料的运行模式,作为其学习的导航。Oxford & Shearin[7]的研究表明: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动机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明确的、特别的、具有挑战性的短期学习目标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力,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实施自主学习培养计划过程中,有必要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方法,使其自觉将最初为自己所设定的“我想要提高英语水平”这样一个长期的、固定的目标,转变为一个更加具体、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中由Toogood & Pemberton[8]创建的的自主学习中心运行模式 (Focus Transfer Review General,简称FTRG,见图2)最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FTRG模式为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较为直观、具体的中心材料运行模式。它将整个英语学习划分为三个层次——“一般练习”、“迁移练习”和“集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此模式指导下能够更加合理、清晰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把握学习动态,增强学习信心与动力,从而乐学、善学,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自学风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此模式也反映出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一般练习”,即:学习者必须要增加语言使用频率、拓展语言运用范围。

然而,我国自主学习中心设置起步较晚,运行时间有限,多数学习者反映: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烈、自我管理和监控能力欠缺,笔者认为在现有的自主学习中心推行FTRG模式不仅对材料的引导系统,而且对学习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给予相关学习方法、方式的引导,并定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评估来帮助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以期在有效利用学习材料来提高学习者各方面语言水平的同时,也能引导学习者监控其学习进程,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5 中心人员配置

除以上所述之外,中心有无专门的材料建设者和维护者,有无指导学习活动的相关人员,也是自主学习材料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9]。这里主要指创建和管理学习材料的人,他们是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他们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心的各种设施及学习资源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来完善中心学习资源建设。语言学习材料的设置并不是线性的、静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实施的条件、教学目标导向、学习者语言水平、学习者个体需求等都会发生变化,这时就有必要对学习材料进行间歇性地、持续性地更新。

语言学习者作为自主学习中心的主体,也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心材料建设中来,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对中心学习系统的熟悉度和学习兴趣,培养其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反思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质量和效率。

4 结束语

建立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主要是为了在训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技能的提高。故其材料的建设要围绕这个目的展开,既要着力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等语言交际能力,更要有效引导学习者选择、利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逐渐使其成为真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以上材料构建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将学习材料与建设者和使用者紧密联系起来。

SAC学习材料运行模式将每一个学习者都看作是具有不同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个体,培养学习者积极、独立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最终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现今大多数自主学习中心硬件配套设施虽较为完备,但实质学习内容比较欠缺,而且大多数院校也主要是将其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并非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中心。一些SACs过于专注于为学习者提供数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先进技术支撑,却忽视了应该如何为学习者筛选合适的学习资源,提供恰当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管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效,引导他们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参考文献

[1]Sheerin S.Self-access[J].Language Teaching,1991,(3):143-157.

[2]华维芬.关于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3,(6):43-48.

[3]Gardner D,Miller L.Establishing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李颖.自主“选择”的视角与SACs的软资源建设[J].中国外语,2011,(6):11-17.

[5]Rowberry J.Developing In-House Materials for the Self-Access Learning Centre,in R. de Silva (ed.) Working Papers in Language Education[J].Makuhari:KUIS,2004:213-225.

[6]Navarro M,Brady I.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in Self-Access Centres:The Key Role of Mterial[J].ELIA,2003,(4), 69-86.

[7]Oxford R,Shearin J.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12-28.

国语学习材料第2篇

关键词:影视素材 课堂语用教学 语用输入

一、课堂语用教学的困境

课堂是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最集中的场所。但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单纯以传授和培养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PPP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用作语言输入材料的基本上都是纸质课本,也有部分教师会采用一些视听资料,但其目的则是用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这些纸质课本,对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目标语的语言学习者而言,课本不能提供可靠的语用输入,不能够提供给他们足够的、恰当的元语用知识,有些甚至还会误导学生,形成一些有违于本族语者语用原则的语用意识。此外,国内课堂教学中的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非目标语本族语者,这对语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由于传授语用知识需要教师本人对目标语语用知识具有相当的敏感性,而这种敏感性是非本族语者不太可能拥有的。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享有目标语本族语者所特有的母语直觉。更不能用那种目标语本族语者对母语的直觉来引导学生学习目标语语用知识。因此,不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目标语是多么的准确与流利,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都没有太大作用。

二、课堂语用教学的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从事语用教学可教性研究中所采用的语用输入材料大致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纸质材料、音频材料和影视素材。纸质材料主要包括课本、研究人员自行整编的讲义及在教师口头讲授下学生所记的课堂笔记。音频材料则主要是指磁带和录音材料。影视素材主要是指原版英语电影的剪辑短片。

在纸质材料和音频材料的操作中,一般是给学生列出一些有用的词组或句式供他们练习如何表达某种言语行为。然而,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它以一种相当明确的方式呈现出这种原本是很微妙的,且更多时候是间接的言语行为,同时忽略了语用理论中最为根本的一个因素――语境。这种静态地列出一些与某一言语行为有关的或可能有关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做法,不能充分地展示出某一言语行为在一个具体的情景语境中是如何受动态语境参数(如社会权势、社会距离、强度等)的制约,更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选择某一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某个言语行为时应受语境参数制约的微妙性。

三、以影视素材作为课堂语用输入

国外学者早就提出采用影视素材作为外语语用课堂教学的材料这一观点,并对如何运用这类素材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运用较滞后。相对纸质材料和音频材料而言,影视素材不仅能提供给外语学习者听觉与视觉双通道语言输入,带动学生全身心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它能展现出某一个情境语境下的语用参数,突出了语境动态性的特点。

当然,影视素材中的影视语言并非完全具有真实性,它本身也是根据剧本而编辑过的言语。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最为接近现实环境中的语言语料。所以,以影视语言作为课堂语用教学的参照基准,不仅仅能展现在某一具体情景中的语用参数的制约下,说话人为实现某一言语行为而选取的某一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策略,还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动态语境,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境敏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培养与发展其语用能力。况且,影视素材使这种原本具有一次性的动态语境具有可重复性,让学生可以就某一个具体的动态语境反复观察,细心体会。此外,语言能力本身是一种存在于语言运用者脑中的抽象知识,我们只有通过观察人们的语言行为才能了解到他们所拥有的语言能力。因此,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大量地观察本族语者的语用行为来培养他们的语用敏感性来发展语用能力。

四、结语与建议

国语学习材料第3篇

【关键词】3B英语教学法 “大教材”观 雅思听力

一、引言

3B 英语教学法是应英语素质教育改革大环境而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方向的新兴教学法。随着近些年来出国热兴起,一些国外考试引起众多关注,如:雅思,托福等。相近层面多种语言材料共同输入的外语获得关是3B英语教学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同时强调语言材料以交际为目的,应具有情景真实性。而雅思考试,全称为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等机构联合策划,为考察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国际考试。因而本文提出设想,可否将雅思听力材料与高中英语听力相结合,使其成为“大教材”的一部分。

二、对3B英语教学法及雅思听力的阐述

1.对3B教学法的理解。3B 教学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产物,因而3B英语教学法秉持“大学生,小教师”,“大课堂,小教室”,“大教材,小课本”。大学生(Big Students),大教室(Big Classes),大教材(Big Materials),简称3B(李冬梅,孙长顺)。其实3B教学法中“大与小”,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形容词化作动词使用,大,即使其大,也就是使突出,加强。小,即使其小,弱化,而不彰显,并不是全面皆无。

3B教学法认为,交际能力不是短时间,也不是凭借一本教科书,当然也不是凭借教师45分钟课堂教授而成的。而教师,课堂,课本,是作为英语学习的支撑点存在,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教师、课堂、课本,就是作为支点存在与学生英语学习中,撬动学生极大的英语学习乐趣,主动获取全方位语言技能。“大教材”观,即 相近层面多种语言材料共同输入的外语获得观,其认为,外语的运用能力不是单凭一种精编课本所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多种语言材料共同输入,经过不断使用练习建构而成的(李冬梅,孙长顺)。本文落脚点即在“大教材”观,从而设想将雅思听力材料介入其中,作为大教材选材之一。

2.听力在语言学习中地位的理解。听力在语言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Rivers和Tmeperly,在交际中听说读写分别占据着45%,30%,16%,和9%的比重,听比重很大(王蔷,136)。其次,克拉申输入假说中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只有大量的有效输入,才会有输出的产生,即交际能力得产生。听与读作为语言输入,听具有重要作用。人类获得母语,也是从听说开始,后读写。因此在外语习得中,听力技能应受到重视。(魏立明,76)。再次3B教学法中,以“问当先”来解决交际困难,以问来打破交际障碍局面。问,即从听中得来。听即会,会即用。同时,问句中语音,语调也是由听到材料中模仿而来。听是最直接,最简易产生交际的方法。

3.对雅思听力的阐述。谈到雅思听力,首先是难度问题。随着出国热,国内很多高中都开设了国际合作办学,他们中大多都将雅思考试纳入了正常学习任务中,显然采用雅思听力中部分材料来补充高中生听力材料难度可以接受。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域”理论,略难与学生现实认知水平的材料,在一定指引下,可以达到略高认知层次,而获得认知发展。其次,雅思听力分为4个部分,常常称为Section1至4,难度逐级递增(section3与4,难度较大,本文不予讨论),其中section1部分是与学生亲身相关,贴近生活的场景对话,有图书馆借阅,有兼职面试,有购物就医,租房等场景,这些语言材料以对话形式展现,可以作为对话练习材料。

材料的易得及权威性。雅思考试常用真题《剑桥雅思》至2015年已更新至10本。除了《剑桥雅思1》为模拟题外,其他9册,每一册中有4套真题,仅以section1为例,则有36篇真实语境材料,这些足以贯穿各个生活场景。且这些听力材料,作为学习非商业之用可以在众多的英语学习网站获得。

可作为精听与泛听之用。雅思听力多数为母语国家英音朗读,同时加有少量澳音,美音等其他非母语国家发音。对于纯正英音或美音可以作为精听之用,学习语言知识,模仿发音,断句,语调等。而其他混合非母语发音,可以作为泛听之用,增加学生对语言大环境了解,增加语感。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当告知学生他们水平已经达到可以征服国外考试,可引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并鼓励有余力学生继续学习其余部分。雅思听力材料4部分逐级递增,助学生步步递增。引发学生学习动力,如果将来通过雅思考试,可以获得入学国外大学资格,当点点小梦想种植学生心田时,必将收获远大梦想。正如3B教学法中韩忠亮老师的“一勺水引无穷水”理论,激起学生兴趣,自主学习。

三、结论

基于大教材观理论,雅思听力材料具有真实语境,多为纯正母语发音,贴近生活各个层面,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易与原有语言,生活经历结合,有利于建构新的知识图示。然而,听力材料难得,具有情景交流,贴近生活,纯母语发音的材料更难得情况下,雅思听力有着天生优势。愿本文可为略解选材之难,供抛砖引玉之力。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孙长顺.高中英语素质教育教学探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国语学习材料第4篇

关键词: 听力 媒体 语言学习者

本文的目的旨在探索利用多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方法。学习语言的目的是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有效地与目标语言国家的人交流。如果学习者希望精通语言,理解英语母语者所讲的话,听力是语言学习者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听力技能要求学习者有大量的词汇量,大量的背景知识,正确的发音,迅速的反应,这需要学习者耗费大量时间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

随着媒体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到英语国家当地的资源,这些多样化的资源对英语学习者提升听力能力和了解当地文化是非常有用的资源。

文章将对以下问题做出讨论:学习者会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学习者怎样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英语听力?对于不同需求和不同学习水平怎样选择合理听力资源?

一、学习者遇到的主要困难

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读写能力都比听力好,他们读写流利,但是和英语母语者交流却十分困难。这需要学习者有足够的听和说的能力。听是学习者的首要目标,是最基本的能力,因为他们需要理解其他人的意思。

学习者通常在刚开始听英语资源时觉得困扰,他们通常会参考字幕,或者翻译。实际上,在英语资源中新词很少。如果他们直接看字幕或者翻译会觉得毫无难度,但是没有字幕或者翻译,他们就觉得无所适从。这说明如果学习者可以理解书面段落,并不表明他们可以听懂这些段落,所以他们只能一边看字幕一边练习听力。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困境?

第一,语速。对于大多数学习者,他们会被资源中说话者的语速打败。他们跟不上说话者的语速,当然理解不了其中的意义。有时在复杂语句中,有字幕的帮助也无济于事。借助字幕对于学习者练习听力是一种坏习惯。大多数学习者尤其初学者,会努力花费时间理解长句、复杂句,或者尝试直接翻译成中文,这会影响他们的听力理解,这是学习者需要克服的坏习惯之一。学习者需要直接把英语资源转化成对应的画面或者概念,而不是中文。

第二,中外文化差异。人们使用语言表达想法,和其他人交流。语言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可避免地包含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发展等问题。对于西方世界背景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听力的误解。学习者不能理解某些特定历史事件,或者人物,而且俗语、谚语、俚语都是在听力中需要克服的障碍。否则,他们会觉得非常困扰,在不能理解某些特殊情景的时候,学习者也需要对材料的上下文加以注意。他们需要注意语调、情感,推测其想表达的意思。学习者不应对每个词和句子加以注意,而是对段落的整体意思和上下文有所了解,这会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意思。

第三,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有个例子,说明不正确的发音会反映在听力中。当学习者听到一个单词,他们可能会觉得熟悉,但是想不起它的意思和拼写。当他们参考字幕翻译时,他们会马上知道单词的意思,因为他们的错误发音导致他们不能立刻知道听到单词的意思,尽管他们知道这个单词。掌握单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记住它的发音而不是拼写。如果我们不能在听的过程中理解一个新单词,就应该反复听以熟悉它的发音,然后可以尝试通过发音和发音规则拼写这个单词,最后可以寻求词典的帮助寻找正确的拼写和意义。这个过程就像婴儿学习母语一样,他们掌握单词的发音比掌握拼写更加容易。记住拼写来学习单词是大多数学习者会犯的错误,这会影响学习的效率,而且会反映在听的过程中。

第四,个人原因。为了提高听力能力,学习者必须克服自身缺点。以下是一些会影响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原因:

1.缺少耐心和专注力。一些学习者不能在听力上保持很长时间。他们会感到沮丧,当不能理解一个材料的意思的时候,或者他们会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干扰、分心。

2.缺乏毅力和计划。对于那些想要掌握英语的人来说,他们总是有自己提高听力的计划,但是大多数人都半途而废。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战胜自己,制订计划,然后持之以恒。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缺乏自信心。学习者半途而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去克服困难,缺乏决心实现目标。

学习者需要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找到有效的方法去克服,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听力能力。

二、怎样选择听力材料

第一,选择材料的原则。虽然听力材料有很多,但是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材料非常重要,每个人学习的目的、背景不尽相同,所以学习方法和材料的使用需要适应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

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有许多听力的主题,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等等。兴趣是成功的钥匙,兴趣不仅可以提升注意力,更可以提升对新信息的记忆广度。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者更容易坚持,而不是半途而废。而且通过不同的话题,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扩大词汇量。

选择音频还是视频材料都是需要注意的。一些学习者更容易理解电台里的内容,一些更容易理解电视上的内容。在听音频时,学习者会更专注于音频材料本身。相对的,当学习者使用像电视剧电影此类视频材料时,他们更容易对情境和情景产生注意力。

同样重要的,学习者需要注意材料的语速。对于新闻节目,建议在刚开始的时候选择语速较慢的材料,然后逐渐提速。对于电影和电视剧,因为比较贴近生活,标准语速就比较适合。

第二,听力材料推荐和理由。

1.新闻。新闻材料是学习者必选的听力练习材料。新闻包含通用词汇,专有词汇和缩写,而且包含大量信息。新闻是学习者必须克服的领域,在新闻里有许多高频词,比如在美国之声中,1500个词是被频繁使用的。对于不同的目的和发音习惯,学习者可以选择各国主流新闻节目。一些学习者青睐美国英语,另外一些喜欢英式英语。学习者需要在一种英语中保持学习,而不是频繁转换。

2.电影和电视剧。利用电影和电视剧提高听力水平是学习者青睐的方法。相对新闻、电影、电视剧,更贴近生活和轻松,这是大家更喜欢电影电视剧的原因。电影和电视剧更可以让学习者身临其境。通过电视电影不仅可以了解西方文化,更可以放松自己。那选择材料的规则又是什么?对于电影,通常是2至3小时。重复观看和理解他们不懂的地方需要花一些时间,所以建议选择时间相对较短的电影。学习者可以根据他们的喜好自己喜欢的电影种类。对于电视剧,学习者应该选择贴近生活的剧集,例如《绝望主妇》、《老友记》、《摩登家庭》等,这些电视剧通常发生在社区和不同家庭之间,非常贴近当今社会,也是当地人的视角,同时反映他们对不同话题的观点,这就使了解当地文化更容易。对于《越狱》、《犯罪心理》,其中有许多俚语,语速通常对初学者来说非常快,而且非常难理解,所以并不建议使用此类材料。总而言之,当学习者选择电影或者电视剧材料,他们会更专注于语速和情境,所以选择贴近生活的更有利于提高。

3.脱口秀。脱口秀是一种有用的听力材料。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谈话,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热点话题和当地人们的想法。语速相对标准,学习者更可以学习怎样表达自己,对于名人的故事和经历,是一种好的材料。上海国际频道的《说东道西》是一个非常好的脱口秀节目,容易使中国学习者理解,因为这是本国的节目。它会呈现本国和西方人的不同观点的碰撞,也可以了解西方人的观点和文化,而且脱口秀会包含一些通俗语言。

4.英语歌曲。对于一些学习者,他们比较喜欢英语歌曲,用英语歌作为动力练习听力。在用英语歌作为材料时可以放松,而且英语歌中音调变化、联颂很多,在长时间的英语听力练习后,用英语歌放松是一种好方法。

三、如何准确运用听力材料

第一,创造语言环境。许多学习者认为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是听力技能薄弱的原因。其实,学习者大可不必前往英美语言国家学习,这只适用于少部分条件允许的学习者。

学习者可以从网络平台,类似于VOA/BBC/ESL,下载相关的音频或者视频,并且复制到他们的手机、mp3、或者其他的设备中,以便于利用闲暇时间练习听力。

学习者可以利用观看相关语言国家的电视剧提高对于日常对话的理解,有利于了解当地的文化,融入当地的生活。

学习者在练习听力的过程中应该试着以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切记不要在听的过程中一边翻译成中文。这会导致学习者无法跟上说话者的语速,从而影响学习者对整段文章的理解,并且会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

第二,运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如果学习者没有运用合适的练习方式,他们会发现虽然他们听了很多的新闻,看了很多的电视剧和电影,但是他们的听力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甚至会成为他们放弃练习的理由。例如,学习者习惯于一边观看影片,一边参照字幕。通过字幕的帮助,学习者知道影片的大致意思,但是这无助于他们用西方人的思维模式考虑问题,不能发现他们没有理解的部分。而且字幕会使学习者更多地关注于影片的内容,使他们的注意力分散,无益于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学习者第一次听材料的时候,应该不要参照字幕,这样他们会了解自己对整篇听力内容理解的程度。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对发音和语速不太理解,一开始并不能理解整篇材料的意思。不用担心,随着练习的次数,这个问题会渐渐克服。第二次听的时候,学习者可以参照英文字幕。切记不要参照中文字幕,否则会破坏学习者的语言环境,同时会养成边听边把材料翻译成中文的习惯。在听的同时,学习者可以标注出没有理解的部分,并且反思没有理解的原因。在今后的练习中,反复听这些部分。

以下是一些容易理解错误的例子及如何提高。

1.错误的发音。学习者会发现他们没有理解的部分是由于对于单词或者词组的不熟悉,没有辨别出单词发音的爆破音、强弱音等。发现问题后,学习者应该试着模仿这些语音发音。同时,也可以学习掌握发音规则,这样有利于他们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提高。

2.新单词,词组,俚语。学习者在练习听力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单词、词组、俚语。他们应该记录下来,并且参照字典,了解其英文释义、发音和相关的短语。记录在笔记本上,按照类型分类,如政治类、经济类、军事类、科技类等。他们可随身携带单词本,以便于他们随时能够学习复习单词,记录新的单词。学习者应定期复习单词,这样有助于他们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分析了原因之后,学习者第三次听材料时可以关闭字幕,看自己能够理解多少。听了3遍或者更多遍材料后,学习者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新闻或者故事,测试自己是否掌握理解了材料,同时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第三,根据练习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学习者应该根据精听、泛听等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听力材料。学习者可以反复欣赏电影的经典片段,甚至背诵演员的台词,或者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游泳的短语,并且在日常对话中使用。学习者可以选择新闻作为精听的练习材料,因为新闻中包含大量的信息、专业词语和正式语言。在初学阶段,学习者可以使用VOA慢速听力作为听写材料。

第四,坚持每天练习。学习者应该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按照学习计划练习,并且定期测试自己听力技能提高的程度,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看是否有进步的空间。

为了提高听力水平,学习者应该保持自己的学习动力,每天坚持练习。在开始阶段,学习者会觉得迷茫,缺乏学习的自信,从而放弃学习。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听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最终克服听力困难。

四、结语

听力技能是每位语言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它是学习者与语言国家人士沟通的基本技能。学习者需要掌握不同方面的知识,并且处理大量的信息。

通过不同的媒体资源,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听力材料,从而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学习者应该通过自己不同的兴趣及学习水平,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学习。学习者运用了正确的学习方式及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在一段时间的坚持练习后,他们最终会大幅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福海.一壶烧不开的水――如何快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Hu Xioaqiong, April,1997. Fortune Magazine Volume XXIV, page 47-48, Article: Using VOA News Items.

[3]Worth Richard, 2009, Communication Skills, Chapter III, Ferguson.

国语学习材料第5篇

【关键词】教材 真实语料 基础课教学 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23-02

一、研究背景

从最早的语法翻译法,到后来的直接法、视听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外语教学法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变革,教学目标从最初以掌握语言自身的规律为主发展到如今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主,外语教学界越来越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语言是学习的工具而非目的。

《高等学校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的运用不但要遵循语言本身的规律,适应具体的社会环境,还要尽量符合社会习惯,切合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和所处的情景,要求从入门阶段起就要使学生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和社会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第三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就“创新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手段、方法与教材”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特别指出中国的外语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交际能力培养,“哑巴外语”问题以及一些外语人才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社会适应性不强等尚有待解决。外语教学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归结于一句话,就是语言知识已经不再是外语教学的唯一目标,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是今后中国外语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每一次教学方法的革命都是人们对外语教学理念和目标的重新定位,并直接影响教学实践的组织和运作。教材是外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知识资源,也是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直接而具体的投射。外语教学改革要先解决“教什么”,才能谈“如何教”,这也是笔者进行本次调查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二、调研方法和对象

流行于当前的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提倡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注重对象国社会文化知识的导入,主张教学材料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这类真实语料在国内法语基础课教学的普及状况如何?各高校在教学材料选择方面有何趋向?目前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学生对使用不同类型的教材有何反馈?为了理清这些问题,笔者对全国25所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法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定量的方式研究了各高校在法语课堂中使用真实语料的现状,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为力求调研的全面与客观,在25所被调研的高校中,既有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交学院等知名专业外语院校,也有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兰州大学等有较长办学历史的综合类大学,还有近几年来在教育部门鼓励下日益发展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等。这25所被调研的学校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台湾地区,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在34名填写问卷的教师中,既有从事法语教学30年以上的教授,也有刚刚踏入法语教学职业生涯的年轻讲师。具体参与调研的高校见下表:

参与问卷调查的高校

三、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问卷进行探索式调研,问卷题目均为不定项选择,参与问卷者需根据真实教学情况进行选择。问题共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法语专业基础课使用教材的类型

当前国内高校的法语基础课教学共有三种类型的教学语料:(1)以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晓宏教授编写的《法语》为代表的本土教材;(2)从法国引进的法文原版教材;(3)来自法国社会生活的真实的语言材料,如报刊、连环画、歌曲、影视等。

调研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25所高校中,36%的高校选择使用中国本土化法语教材,20%使用法国原版教材,44%选择本土化教材和原版教材兼用,100%的高校都表示在固定的教材之外还会选择不同类型的真实语料。选择本土化教材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继承多年来的教学传统;(2)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3)认为传统本土化教材更加适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4)尚未找到既系统,语言又纯正的原版教材。选择法文原版教材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原版教材语言纯正,主题丰富,内容新颖,形式灵活互动性强,配有视频,适合口语课等。大部分高校选择本土教材和原版教材配合使用,因为两种教材各有利弊,各自取长补短,实现折中主义的教学方式。

2.真实语料在法语教学中的普及情况调查

笔者列举了常见的12种真实语料,包括原始真实的图片、文学作品节选、报刊文章、漫画或连环画图片、平面广告、视频广告、电视新闻、法语歌曲、广播、电影海报、电影和电视片段。34名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都表示在他们的课堂实践中会不同程度地使用真实语料,统计结果显示,这些真实语料以原始真实图片、报刊文章、电视新闻、法国歌曲、电影片段居多。没有任何教师选择“不使用真实语料”。教师选择这些补充性教学材料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因: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语言地道,形式灵活,语境真实,难易适度。

3.法语课堂中使用真实语料时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查

对于“在课堂上使用真实语料进行教学时,学生有何反应”这一问题,34名参与问卷的教师中,有25%的教师反应学生对真实语料所包含的文化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兴趣;19%的教师反应学生喜欢真实语料的内容;16%的教师反应使用了真实语料后,师生课堂互动更多了;10%的教师反应学生认为真实语料中的词汇过多过难;10%的教师体会到使用真实语料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欲望;另外还有10%的教师反应使用真实语料教学使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多了。

4.法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语料的必要性调查

对于“在外语教学中是否有必要使用来自真实生活中的语料”这一问题,所有参与问卷的教师都回答有必要。27%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文化和语言知识不能即时更新,因此需要补充真实语料;24%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需要通过真实语料来加以丰厚;21%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缺乏新鲜感,需要额外补充新鲜真实的语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6%的教师认为教材中课文的语言不够地道,最后12%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练习不够丰富,需要补充真实语料。

5.外语课堂中合理使用真实语料的关键条件

对于“外语课堂中合理使用真实语料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23%的教师认为语料要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能过难;20%的教师认为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语言水平对真实语料进行教学法化是非常关键的;16%的教师认为真实语料的内容要和教学目标一致;另有16%的教师认为用于课堂教学的真实语料要包含丰富、与时俱进的文化信息;最后14%的教师认为应用于外语课堂的真实语料要包含新鲜、丰富的语言知识。

6.真实语料是否能取代系统教材

对于“来自生活中的真实语料是否能取代系统教材”这一问题,没有任何教师认为外语课堂教学可以独立使用真实语料,取代教材;62%的教师认为真实语料不能取代教材,外语教学中不能没有系统固定的教材;38%的教师认为真实语料可以取代教材,因为可以编写以真实语料作为素材的系统教材。

四、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语料应用于法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已经得到广大法语教师的一致认同,电视新闻、电影、连环画等多种体裁的真实语料已经在法语课堂教学中较为普及,原因在于与传统外语教材中的语料相比,真实语料具有如下优势:

(1)语料直接来源于目的语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语境真实,语言地道,文化知识丰富;

(2)真实语料的语篇体裁多样,通常具有图、文、声等多种模态,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3)真实语料不以教授语言为目的,相比于以教授具体语法和词汇为目标的系统的教材而言,其语句、措辞更加自然、真实,是来自课堂教学环境之外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而言更具新鲜感;

(4)真实语料可以实现实时更新,与时俱进。

尽管真实语料有上述诸多优势,但大多数教师依然认为真实语料不能取代传统的教材成为外语课堂的基本教学语料。为了探讨该问题,我们首先要对传统教材加以说明。

中国本土教材:以传统语法教学法为理论基础而编写,语法讲解非常系统而详细,课文是以教授具体语法现象为目的而编写的,语言规范,但有时与现实生活脱节。这类教材调理清晰,注释详细,适合学生自学。

法文原版教材:以西方流行的交际教学法或行动导向教学法为理论基础而编写,课文的编写主要以实现某一交际行为为目的,同时兼顾语法和词汇的讲解。语言相比中国本土教材而言更加真实、地道,但为了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偶尔也会对个别词句进行简化。教材中引用了许多真实语料,图文并貌,趣味性强,但相比于中国本土化教材而言,语法讲解不够系统,语法练习不够充足,没有课文注释,不适合学生自学。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法文原版教材相比于中国本土教材而言更加接近真实语料,然而在参与问卷的25所高校中,选择法文原版教材作为基础法语课教材的院校数量要低于选择中国本土教材的院校。中国大多数外语院校,特别是知名的外语院校依然继承传统教学模式,重视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教学;而开设法语专业时间不久的高校或民办学校则更多地选择外文原版教材,原因是这些高校开办法语专业历史较短,在探索中求发展,对于新鲜的教学方法更加开放,重视交际以及语言的实用性。此外,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折中主义的办法,本土化教材和外文原版教材配合使用,语法与口语交际并重。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笔者发现大多数法语教师承认真实语料的教学价值以及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应用的过程中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首先,真实语料缺乏系统性,因为这类语料不是按照某一线索(如语法或词汇)进行编排的,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言规律。

其次,真实语料的语言不是以教学目的而撰写的,其中的词汇难度等级不一, 对于初学者而言,有时会显得过难,过多。

第三,相比于教材而言,真实语料对教师备课要求更高,因为教材中的文章体裁较为单一,一般以文字为主,并且已经被教学法化,可以直接使用。而真实语料需要教师自己去编辑整理,设计练习,提取精华,并且真实语料的体裁多种多样,教学法化的过程非常复杂。

摒弃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接受和选择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语料,这对于大多数外语教师而言都是极具挑战的事情。但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与对象国人进行顺畅交流。虽然在调查问卷中,大多数教师坚持传统教材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已经有许多教师承认以真实语料为基础编写系统教材的可行性,并且这些教师中以教龄超过10年的专家和教授居多。束定芳教授的著作《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中提到外语教材编写应该遵守6项原则,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真实性原则”。她认为“所选的语言材料,语言要真实地道,能反映目的语社团的真实语言使用情况”。研究和推广一种以真实语料为基础的教材,是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通过本项调研可以看出各高校法语专业基础课在教材选择上面临的困境:既希望教材语料是真实、有趣味、互动性强的,又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教师在真实语料的搜集和处理方面做出诸多工作:根据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由简入难编排,必要时需对语料中出现的过难的知识点做出详细的注释;讲解语法和词汇使用的例句力求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需要针对真实语料的体裁特点设计交际互动性练习。本项调研仅在法语专业基础课教学语料使用现状层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教材建设的方向。如何将这一目标付诸实施,还需要教学一线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7

国语学习材料第6篇

关键字: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综述

一、前言

汉语学习在全球掀起热潮,韩国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庞大而不容忽视的群体,针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偏误分析”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突破口。基本的理论依据是第二语言习得和中介语理论。针对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1、从汉语和韩语的特点和渊源入手,对韩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进行经验型总结2、基于数据的定量实证性研究,包括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本文致力于梳理近年来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成果,对韩国人在学习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所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和总结,由此全面地了解当前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现状。

二、声韵调偏误研究现况

(一)声母偏误研究。对声母偏误的研究,主要是经验性的总结,比如刘名章(1990)、王秀珍(1996)、宋春阳(1998)、黄贞姬(1999)、王宇(2000)、崔玉波(2006)、余诗隽(2007)、元莲仙(2010)等,他们都较为笼统地、例举性地提出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所产生的一些偏误,主要集中在唇齿音f[f],舌尖后音zh[ts]、ch[ts?]、sh[s],舌尖前音z[?]、c[??]、s[s],舌尖后浊辅音r[?],喉擦音h[x]。此外,禹嘉英(2001)、张志云(2002)、胡晓研(2007)、陈晨,廖一霖(2009)等是基于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的研究。禹嘉英(2001)对15名在中国学习了l年到l年半左右汉语的初中级班的韩国学生采用了录音分析和问卷调查,以及对汉韩两者辅音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出了韩国学生学习普通话声母时出现的一些偏误及原因。张志云(2002)同样对中级汉语水平的韩国人进行录音分析和问卷调查,且列出了被调查者的背景资料和语音调查的详细内容,结论相似。胡晓研(2007)则是在语音调查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了韩国学生汉语中介语语音模式问题。

对声母偏误所进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一是母语负迁移,二是错误类推。如郭宏(2007)、韩召望(2011)等。而母语负迁移又可具体细分为汉韩语音系统差异产生的偏误和汉韩汉字音差异产生的偏误。如崔玉波(2006)、刘逆平(2009)等

三、韵母偏误的研究

关于韵母偏误的研究,如宋春阳(1998)、黄贞姬(1999)、王宇(2000)、崔玉波(2006)余诗隽(2007)、洪小熙(2008)等是经验性总结,胡晓研(2007)、陈(2007)、屠爱萍(2008)、李露(2011)等是进行材料性研究,王韫佳(2001)、陈凡凡、周小兵(2005)、王茂林(2011)等是进行实验性研究。

对韵母偏误类型进行的划分,主要是从单韵母、复合韵母、鼻音韵母三个角度。其中,单韵母的偏误主要集中在o[o]、e[?]、ü[y]、-i[?]、-i[?]、er[?r]。复合韵母的偏误主要集中在:ou[ou]误发为[o],i[ai]、ei[ei]、o[au]、ou[ou]误发为韩语单韵母?[?]、?[e]、?[o]、?[o],uei[uei]、ui[uai]、uan[uan]误发为[ui]、[ua]、[an]。鼻音韵母的偏误主要集中在:an[an]、en[en]误发为ang[?]、eng[??],in[in]、ing[i?]不分,un[yn]、iong[y?]不分,带[p]、[m]等韵尾的闭音节代替带[n]韵尾的音节。

四、声调偏误的研究

汉语声调的习得研究是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焦点,因此,关于声调的偏误分析是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中成果最为丰富的,当然韩国学生声调偏误研究也不例外,且基本都是采用听辨或者发音测试,然后使用语音软件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有马燕华(1994)、(1997)、闫恒(2005)、冯丽萍、胡秀梅(2005)、高玉娟、李宝贵(2006)、陈子悠(2007)、刘珊珊(2008)、赵赫(2011)、姜慈映(2011)等等。

的《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7月用百字表分析了日本、英语母语、韩国、新加坡留学生单字四声的情况。分析了教学上二字组(20种调型)的难易程度和常见错误。

高玉娟、李宝贵(2006)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四声的偏误进行声学分析,并首次运用石峰教授的声调格局理论,做出韩国留学生汉语的声调格局图,把它们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进行比较,从调长、调域、调型和调值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随后得出结论: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最容易习得的是去声,其次是阴平,然后是阳平,最难的是上声;他们习得汉语声调最大的偏误是阳平和上声的混淆,易将阳平发成低曲折调。

陈子悠(2007)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韩国学生的单字组和双字组的声调偏误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偏误主要表现在调长、调域及声调格局等方面。最易习得去声,其次阴平,再次阳平,最难上声。最大的偏误集中在阳平和上声混淆,以及将阳平发成低曲折调。然后还对日韩泰三国留学生声调偏误进行了对比。

五、结语

据统计1977-2007年汉语二语语音习得研究涉及的主要语种情况,针对母语为韩语的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研究已超过了总量的20%,针对韩国留学生语音偏误的研究也是蓬勃发展和逐渐成熟。从研究方法来说,一是经验总结性研究不断减少,定量实证性研究不断增加,二是是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增大了各种语音实验仪器和软件使用率,例如K3700(冯丽萍、胡秀梅2005)、Pratt(夏晴2006)等。从研究材料来说,现有论文所使用研究材料既有韩国学生非口头发音语言材料,也有口头发音的言语材料。其中言语材料包括了单字、双字词语(或字组)、长句和短句,如夏晴(2005)。研究材料的言语化和综合化,大大提高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即便韩国学生语音偏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领域发展不平衡。目前韩国人语音偏误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大音节内语音要素的偏误研究,而轻声、儿化、变调、重音和语调等语流方面的偏误所获得的关注大大不够。而且音节内部要素的偏误研究中,研究相对比较充分的是声调偏误,其次是声母偏误,而对韵母偏误等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尚需加强。

(二)静态和动态性研究发展不协调,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将韩国学生的汉语发音同中国人的普通话发音进行横向对比或者相同级别、不同国家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进行横向对比,如刘艺(1998)、陈子悠(2007),但是从历时角度,将不同水平的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以及同一组韩国学生不同阶段的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的语音偏误进行纵向的对比研究始终缺失。

(三)研究使用的材料不平衡。研究所使用的言语材料中,朗读发音材料非常多,韩国学生自然口语材料很少。此外,从朗读的言语材料内部来看,句子和文章两类朗读材料的使用很少。我们通常提到的留学生洋腔洋调问题,不仅包括声调问题,也包括语调问题,要研究清楚留学生汉语语调习得规律及其偏误特点,就必须使用句子和文章材料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禹嘉英.韩汉辅音对比及对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

[2]张志云.中级汉语水平韩国人声母偏误调查[J].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002,(7).

[3]王韫佳.韩国和日本学生感知汉语普通话高元音的初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6).

国语学习材料第7篇

[关键词]视听阅读 创新 感悟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10年推出了《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阅读》(以下简称《视听阅读》)系列教材,这套在内容及形式上均充满创新精神的教材一问世,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和欢迎,出版的第一年便有十多万学生使用。众所周知,由于大学入学新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大学英语课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为综合教程和听说教程。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为什么有这么多师生乐于尝试使用这套全新理念的教材呢?是怎样的创新魅力吸引了学生?它能给学习者带来怎样的独特学习体验?原因就在于《视听阅读》在策划和推广过程中运用了苹果公司的一些创新理念,根据用户需求,创新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一、基于用户需求的调研是创新的前提

在策划《视听阅读》的前期,我们对多媒体时代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外语学习过程中,先有语言输入才能有输出,语言输入是第一位的、先决的,所以阅读和听力等输入型课程和教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几十年来,输入型英语教材仍主要停留在单纯的阅读和听力上,选文的主题也局限于以文学、日常生活等为主。调查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输入课与中小学的并无二致,不仅多为单纯的阅读和听力,所涉主题也基本雷同,这对于多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而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十余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突飞猛进,大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接触大量的欧美英语影视剧、纪录片等视听资料。根据多媒体话语分析理论,视听素材融合了视频和音频,不但呈现语言信息,还呈现环境、人物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信息,更接近真实的语言。此外,与阅读、听力资料相比,视频资料的主题、内容更丰富,时代感更强,趣味性更浓。因此,视听资料广受大学师生的欢迎,有很多教师都自备视听素材,用作综合课和听力课的辅助材料在课堂上讲解,获得较好的反响。但这些素材未经专家精心编选,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随意性较大,难易度、有效性无法准确把握,教学效果因而无法令人满意。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问卷调查中提及希望英语教材出版社开发视听类的教材,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美国国家地理、圣智学习出版公司联合研发了基于视听素材的革新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阅读》,旨在给大学生提供难易度和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均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视听教材,以满足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和学的需求。

二、开发体现全新理念的产品

虽然说可以根据目前大学英语视听教学的需求来开发纯视听教材,但这样的研发过于单一,与教师上课自备的视频教学素材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为了继承传统的阅读优势,并融入全新的视听特色,我们创新地提出了“视听结合阅读”的外语教学理念,并依此理念开发出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彰显着创新元素的《视听阅读》系列教材。

第一,完美融合视听和阅读。“视听结合阅读”是该系列教材的核心创新点。它不但吸纳时下广为流行的视听教学理念,还充分考虑了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优点,把视听和阅读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外语教学理念。视听和阅读结合方式为:视频教学材料精心制作完成后,由资深作者将视频中的对话文本和解说文本扩写成传统的阅读文本。阅读文本对人物口语中的非规范表达进行了修正,而且对整个视频材料的背景、画面、故事发展进行了详述和评论,以增加语料的可学性和丰富}生。视听语料和阅读语料互为补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视昕能力和阅读能力。

第二,主题丰富多彩。《视听阅读》从美国国家地理电视视频库数以千万计的视频中精选出部分片段作为教学素材。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成立已有一百多年,其旗下的杂志以三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电视频道通过27种语言播放,全球用户达2.3亿户。美国国家地理的电视纪录片探幽文化、考察地理、解密历史、求索科技等,堪称视频大百科,影像美轮美奂,故事引人入胜。这些主题与中学教材的文学、生活主题不同,重在拓展大学生的视野,符合他们探索世界的心理需求,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非规范口语文本和规范的教学文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视频中的语言材料由解说词和人物对话两种文本组成。解说词由《国家地理杂志》资深作者按照各级教学要求所规定的词汇量和语言难度精心撰写,这种文本语言规范,学生可模仿学习;而人物对话均来自现场的采访,这种文本口语性强,学生可了解英语的真实使用情况。此外,非规范表达在阅读文本中用规范的形式改写,可让学习者对比学习,这在传统的教材中是不易实现的。

第四,有英音和美音两种发音可模仿,还可熟悉其他多种口音。视频材料中的解说文本配有标准的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阅读材料也配有这两种发音。为同一种语料提供标准的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是英语教材编写的一大创新,一方面可作为标准发音让英音或美音喜好者模仿,另一方面可让学习者通过对比来体会英音美音在语音语调上的差别。视频材料中的人物对话为实地采访所得,因此展现了世界各地的口音。

第五,练习新颖目针对性强。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视听能力,由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专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视频材料设计了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练习包括以流程图形式呈现的听写题、视听理解题,以及旨在测试学习者语音的跟读,等等。

上述创新充分展示了视听阅读的教学新理念,体现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外语学习多媒体化、测试视听化的趋势是相符的。

三、设计、制作中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

作为创新教材,《视听阅读》十分注重设计和制作质量,旨在给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体验。首先,学生用书彩色印刷,仿《国家地理杂志》版式编排,阅读内容配有精美的图片,图片即为文中所叙故事的人物、情景图,比传统教材中以装饰性为目的的插图更具实用价值,真正实现图文并茂、图解文意的目的,利于帮助学习者理解文本。其次,学生用书所配的DVD视频均为美国国家地理专业摄影师的佳作,画面精美,艺术性高。视频配有字幕,可随意开关,左右声道分别为英音和美音,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喜好选用。视频在电脑及家庭DVD播放机上均可播放。DVD光碟中还载有阅读部分的英音和美音的mp3录音,学习者可以将其拷贝到mp3播放器随身听练。拥有这些精致、易用、丰富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

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地教授这一创新教材,我们还设计了指导如何进行视听阅读教学

的教师手册。该教师手册把学生用书的内容也编排在一起,教师授课时无需带学生用书。此外,教师手册还配备了一个教学测试软件和单元测试题库,方便教师适时组卷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

《视听阅读》系列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教师的使用体验,实现了好学、易教的目的。

四、在推介产品的同时传递教学新理念

在产品推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语言学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两方面进行分析,重在向受众传递“视听阅读”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

首先,指出外语学习中输入型课程的重要性和先决性,介绍由科技发展推动的“阅读一听力一视听”三个发展过程;强调在多媒体时代,通过视频材料学英语的方式已经为很多师生采纳。其次,介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出外语学习不但要求学习者阅读、听,还要视,因为完整的话语不但包含了语言信息,还包含了图像、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从视频材料上获得。另外,国内外主流英语考试,如我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行网考或机考,都以视听素材为考试材料。

这个层层递进的分析介绍使受众对视听概念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从历年四、六级机考考生所反映的视听题目较难的现状提出问题所在:我国英语学习者视听能力欠缺。该问题易引起共鸣,此时给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使用《视听阅读》系列教材。至此,受众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套教材了。随后,详解该教材所体现的全新英语教学理念――视听结合阅读,并强调视听阅读将是多媒体时代外语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外语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激起受众的兴趣后,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视听阅读》最吸引人的特色:播放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精美的视频;播放纯正、优美的英音和美音;用电子书展示图文并茂的仿杂志版式;展示图、表、文结合的练习。

听了对视听阅读理念的介绍和看了产品特色的演示,受众对创新产品《视听阅读》的接受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

国语学习材料第8篇

[关键词]大学 英语 听力课程

“听”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语言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面听、说、读、写、译,听力首当其冲。听力技巧和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是掌握英语口语,进行英语交际的必要条件,所以听力课是大学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课程。

一、大学英语听力课程存在的问题

1.听力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听力课时有限

90年代兴起的英语学习热潮使得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愈发重视,多数学校均在小学阶段就开设英语课程,但由于重知识,轻能力,忽视英语实用性、工具性等思想,使得英语教学中“听力”受到冷遇,学生学习的仅仅是词汇、语法等知识点,听力水平很难得到提高。而大学阶段的学生,以英语专业为例,多数仅是在大一,大二开设听力课程,且每周只有一节课,而上课时,由于时间限制,课堂上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严重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班级人数基本在25人左右的英语专业学生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

2.教学手段老化,教学模式单调

传统的听力课上,教师是占主导地位的“按键的操作者”,听力课堂上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普遍采用“放音一对答案一讲解一再放音”的模式,而且,课堂话语通常都以中文为主,一些学生利用这种状况在听力习得过程中滥竽充数,没有参与其中。①这种单一的听力教学模式,把听力课变成单向的信息输入过程,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缺少自我反思和同伴交流,使学生的“听”和其他环节割裂,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说,这种单调乏味的“放音―听音”教学模式,忽视教学的生动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对听力课程失去热情,甚至厌烦。

3.听力材料缺乏真实性,材料难度不易把握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基本采用两种听力材料类型,一种是英文电影和广播片段;另一种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听力对话或短文。这两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电影和广播片段能使课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但学生经常会重电影情节忽视语言内容;第二种听力材料对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有较大帮助,但多数材料过于正式,深奥。这两类听力材料最大的共同问题是缺乏真实性,很多学生即使课堂上对听力材料的答题正确率较高,但却听不懂现实生活中的英语对话。这是由于生活交际中的英语较口语化,语速因人而异,存在杂音干扰等因素,所以教师在听力材料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生活英语的各个特点,选择具有真实生活性的听力材料。

二、影响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学生听力基础

许多大学生的听力基础极为薄弱,甚至可以说从零点起步,这给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障碍,使得大学教师在听力课程开始之初,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很难进入专题听力、新闻听力等较高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薄弱的听力基础使得很多学生惧怕听力课,对听力课失去兴趣,甚至厌恶。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听力教学的效果。

2.教师教学方式

当前的英语听力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放录音,检查学生答题正误,最后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师生之间也缺乏双边交流。教学双方不能有效沟通,久而久之,教学双方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会降低,使得听力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

三、 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有效性的途径

1.丰富听力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该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而英语听力的练习,则是这种交流最直接有效的准备,明确听力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认识了听力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至关重要。选择丰富的、真实的、难度适中的教学材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语言习得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目的语输入, 然而交际情景单一是我国通用英语教学的普遍问题。因此丰富英语交际情景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②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教材内容,选取与课程主题相符的大量真实情景材料,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下的各种情景中语用特点。

2.完善课堂教学方法,精听、泛听相结合

我国大学英语听力课普遍采用“放音一对答案一讲解一再放音”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一堂有效的听力课应该既让学生感兴趣,又有所收获,这就要求课堂组织有序合理,一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真实性材料练习,注重培养学生速记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进行泛听英文电影台词、英文歌曲歌词等训练,将听写、精听、泛听等环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3.加强课后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听力课时少、课堂时间不够等现状要求必须加强学生课后的听力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凭课堂上的训练,远远不够,必须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除了教师布置的作业等学习任务,教师还应该传授具体的自主学习方法、做题技巧并推荐相关的英语听力学习网站,例如:沪江英语、普特英语听力、VOA、BBC等网站,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听力材料进行学习,定期举行“自主听写报告”,为学生创造一起交流探讨的机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探讨自主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大学英语听力课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提高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注释]

①林增毅,王宏昌,王胜,张云琴,杨颖.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学习效果调查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2(77):89―90.

②王亚蕾,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69―270.

[参考文献]

[1]林增毅,王宏昌,王胜,张云琴,杨颖.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学习效果调查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2,(77):89―90.

[2]王亚蕾.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69―270.

[3]扈彩霞.关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