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木器时代

木器时代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14 11:05:07

木器时代

木器时代第1篇

[关键词] 陶寺文化;彩绘木器;随葬礼器

[基金项目] 2012年度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陶寺文化彩绘木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cx13149)。

【中图分类号】F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237-2

1978年春,山西省襄汾陶寺文化遗址的一处考古工地上,考古工作者们正在清理一处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片遗址的主人是4500年前的古老先民,但考古工作人员在占遗址墓葬大多数的小型墓中只发现了寥寥数件随葬品,而在大中型、特别是在几处王级大墓中的发现并没有令人失望――花纹绚丽别致的陶器,古朴神秘的铜器,粗糙耐用的石器,温润华美的玉器,以及一大批摆放规律、器型丰富的彩绘木器。木器不易保存,耐腐蚀性,存埋在地下四千多年受到墓葬填土的挤压和土壤中碱性物质的腐蚀,大多数木器的胎骨已经腐没于土中,所幸的是在朽灰中仍有一批施彩的木器顽强地保存了下来,颜料清晰,器型尚属完整,较易分辨。这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木器标本。

我们所见的这批彩绘木器,均为随葬品,据放射性碳元素的研究以及对居住址和墓地的分期,基本可知它们距今已有4200~4500年的历史了。考古工作者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和周密的研究,采用现场灌注石膏取型和套箱法取型等方法,复原修缮了数十件彩绘木器标本,它们作为新石器时一种文化因素,正逐渐向世人展现出了它们真实的面貌,这其中既有家具厨具中的案、俎、“几”、匣,也有盛放器和食器中的豆、勺、斗、盘;既包括饮器和乐器中的觚、杯和鼓,也包括武器、生产工具中的石钺、石铲、石刀等的木手柄、石镞、骨镞的木杆、尖头木棍等,令人惊喜的是,这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真正意义上的漆器。这些器型丰富、彩绘独特、用途清晰、放置规律的木器极有可能成为一把解读中华文明的钥匙,解开人们关于后世彩绘漆木礼器的猜想,揭开关于那个文明初现时代逐渐发展成熟的礼制的神秘面纱。

大型墓中出土的彩绘木器,器身外壁皆饰以彩绘,底色以红色为主,除一部分单施红彩外,大多数皆辅饰白、黄、黑、蓝、绿等色图案“从彩皮可辨认出器形有鼓、圈足盘、长方平盘、斗、豆、案、俎、匣、‘仓形器’等”。以各种型式的木豆数量最多。

鼓的位置相对固定,为整截树干挖空制成,高100.4,上口直径43,下口直径57cm,外壁饰以红色或赭红底色,用其他色料绘以几何纹、云纹等装饰。

圈足盘,M3015:32,高22,口径63.6,底径33cm,红底白色花纹图案,同出木勺(斗)一件。

木斗,M3015:25,高10,口径9.8,深8,柄长99,柄厚1.6cm,红底白色形纹饰于柄面。出土时置于圈足盘上,应为舀器,而圈足盘则为盛装汤羹的容器。

木豆,木豆出土数量较多,皆施以红彩,M1111:2,形体较大,通高25,盘径57,豆把底径30cm。

“仓形器”,蘑菇伞状顶盖下接一圆柱体,柱身凹形3个各不相同的小洞,满施红彩,用途尚不明确,出土时多附有一把骨匕。

现将彩绘木器特点总结如下:

(一)年代久远,保存不易

陶寺文化彩绘木器是在考古学家们的周密保护和科学发掘中出土的。据碳素年代研究,可明确其相对年代大致在距今4200~4500年前,是中原地球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木器标本,其中更发现了最古老的鼍鼓标本以及玉圭的前身“日影游标尺”,木质盘、豆、俎等的发现更为研究中国古代家具的起源和商周漆器的源流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研究对象。据高炜先生的研究,陶寺彩绘木器和商周漆器之间似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二)新器型的发现

所见主要的彩绘木器,主要出自屈指可数的王级大墓,其他墓葬出土彩绘木器的为数不多,且种类和数量也极少。“仓形器”整体形状近似秦汉墓中攒尖顶陶仓,出土时在头端左方,与头端右方的高柄豆同出,奇数成组,也是一种重要的器物。与同时期其他文化相较,此器物的发现较为罕见,成为陶寺文化彩绘木器的典型异型器代表。它的实际用途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从出土位置和精致程度可推断这种“仓形器”也是一种重要的祭祀礼器。

(三)工艺简朴,木质胎骨,髹饰彩绘

胎骨将原木纵解成板材,用锛取平,木鼓腔是用整截树干去皮剜空做成,整体观之,制作工艺较为简单质朴,因年代久远木质腐朽,复原后可在板块之间接合处隐约可见榫卯结构,木俎台面上榫接痕迹相当明显。此处在木棺上还发现了闭口不透直复榫和落槽榫,可知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陶寺先民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木工榫接技术。河姆渡遗址建筑构件上曾发现规整企口的木板、带梢钉孔的榫头和燕尾榫等先进榫卯结构。

出土的木器除个别例外,一般皆饰彩绘,其中还有一部分可称之为是真正的漆器。其中一部分单施红彩,还有一部分则用红彩为底,其上饰黄、白、蓝、黑、绿等色彩的组合花纹和图案。“着色所用颜料大多应是天然矿物,如红色大约是用朱砂、赭色用赭石(赤铁矿)、黄色可能用石黄(雄黄),石青、石绿则可能用孔雀石。彩绘纹样以几何纹、云纹、条带纹、回纹为主,“从总体上看,这批彩绘木器比同出的陶器彩绘构图更严谨,纹饰也更加繁缛。无论丛构图或绘画的成熟程度,都可以肯定是专业工匠所为。”

陶寺出土的这些彩绘木器皆为随葬品。这些木器,都具有实用与祭祀双重特征,出土时所见其位置相对固定,有一的规律性,似在墓主入葬之前就已有一套成立的祭品祭奠规则,可推知先民们在殓葬死者时从随葬品的材料到种类,从数量多寡到大小形制似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先后有序,有条不紊。木案置于棺前,木觚、木豆、木杯、陶置于案上,或者木匣与案组合放置,“仓形器”三五成组与高柄豆对称放在死者头部右侧,斜立有“V”字形石刀、放有猪排、猪蹄的木俎与陶、陶灶置于棺右后侧。大木盘、木勺置于馆外右侧,木豆、陶豆五七成组置于棺外左侧木案旁。鼍鼓成对与石磬、陶异型器同置于馆外左后端墓角处。

考古学家们发现,在陶寺遗址中,有占80%~90%的小型墓,其余一小部为大、中型墓,而在小型中未见有彩绘木器的踪迹,只有在大、中型墓中才有木器,可见当时彩绘木器作为一种随葬礼器也并非人人可用。为数不多的几只鼍鼓只见于似M3015这样的王级大墓中,几处中型墓可见木案、木俎,其中稍大些的可见个别“仓形器”,鼍鼓作为一种极重要的权利象征只出现于大型墓中。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也悬殊巨大,大型墓中随葬的陶器、玉器、铜器、彩绘木器多而有序,奇偶、组合各有规矩,陶器质地温厚纹样精美,玉器别致造型独特,铜器成组丰富多样,墓葬规模又这样浩大,样样皆属王级甲种规制。种种这些都说明了墓主生前必然拥有着异于部落大多数成员的社会地位,权利身份和财富。

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开始发生层次分化,阶级的胚胎里也孕育着等级的萌芽,生产力的进步给部落带来了越来越丰富的剩余产品,部落的实际权利拥有者们渐渐享有了剩余产品的分配、占有、使用的权利。部落中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社会中极小一部分人拥有生杀大权、土地分配和使用权、劳动力支配权、他们往往占有多余劳动产品,组织征伐和祈祷,并获得当时社会中器型最精美、质地工艺最精良的食器、祭器和武器。而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只能拥有分内的一小部分食物和器物,几乎没有剩余财富,他们是生存只能依靠部落,从事生产劳动,听从首领指挥,向首领贡献劳动产品。虽然当时并无成文法可循,但我们仍能从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中析出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使贫富、高下、贵贱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方面表现得如此判然有别而又井然有序。有关的“规则”,实则是已经并非完全处在萌芽状态的“礼制”。陶寺墓地出土的器物为我们探索古代中原地区礼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这个剧,而彩绘木器的出土于研究构成了我们研究古代礼器与礼制的关键一环。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临汾地区文化局.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R].考古,1983,(1):39.

木器时代第2篇

【关键词】许慎;《说文解字》;木部字;木文化

引 言

木,甲骨文字形为 ,金文字形为 ,小篆字形为 ,从甲骨文到小篆,字形基本上都是画出一棵树木整体的样子,有树根,树干和枝桠。说明古代先民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观察身边的植物,并利用其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工具。

许慎的《说文解字》第六木部,解说“木“字:”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徐鍇注:“屮者,木始甲拆,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莫卜切”。[1]在说文中,“木”部字有421个,而《汉语大字典》中共收录了1640个木部字,这些汉字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对树木的认知。本文就从木部字出发,谈谈木部字和木文化。

第一章 自然环境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原始先民以茹毛饮血如此简单直接的方式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资源。攀采野果、围猎野兽、燃木取火、构木为巢这些原始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树木都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树木的这些认知都体现在木部汉字中。[2]

1.1 树木的总称

例1:树 木 林 森

这类字单纯描述指树木的本身,意义比较单一。一木为树,二木为林,三木为森。

1.2 树木的种类

例2:桃 梅 松 柳

这类字大多是形声字,指某一种具体的树种,这也体现远古先民就开始辨识树木的种类。

第二章 生产用具

木作为一种生产生活的基本材料,可以加工成各式工具,供原古先民使用。

2.1 指木作为材料

例3:材 枨 柹 朴

材指木料,也可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枨是长木柱,古代竖立于门两旁,用以防止车过触门。 柹指砍木头掉下来的碎片。朴指没有经过细加工的木料。

2.2 指农业生产工具

例4:耒 : 枷 杷 欋

耒,《说文解字》中“手耕曲木也。从木推丯。古者垂作耒?以振民也。凡耒之屬皆从耒”。汉典解释为,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据《释名`释用器》中“枷,加也,加杖于柄头,以挝穗而出其谷也。“枷一种打谷脱粒的器具。欋,指四齿杷。

2.3 其他生产用具

例5:杼 样 柙 槽

汉民族虽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同时也发展了养殖业和纺织业, 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在生存和发展需要,他们对于木材的运用, 也体现在这些生产用具上。如杼,指的是木制的织布梭子。样,指搁架蚕箔的木柱。柙,指关猛兽或其他畜兽的木笼等。槽,一种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较大的盛东西的器具,一开始是用木制作的,特指用来盛饲料喂牲畜的器具。

第三章 生活用具

谈到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下面具体谈一谈关于这些方面的用具。

3.1 衣物

例6麻 棉 桑 柘

麻,植物,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棉,植物,纤维供纺织及絮衣被用。通称棉花。桑,说文,蚕所食叶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造丝制衣的国家。甲骨文中出现桑字有20 多处, 是有关祈祷农业和蚕桑业来年丰收的祭祀记录。柘, 桑也, 是一种低矮而叶大、便于采摘的地桑。[3]

3.2 饮食

例7,柴 杯 樏 杅

木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先民除了直接采集植物的果实来食用外, 还燃烧柴木烹饪食物, 也利用木材制作不同的容器或器具来装盛食物。这些也是汉民族文化发展的表现。不同的食物或饮品要用不同的器皿来装盛, 如用杯来盛羹注酒, 用樏来盛食物, 用杅来盛糖浆等。

3.3 建筑

例8:柱 梁 楣 栋

传说中华初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所以古代先民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用树木搭建房屋,是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柱,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梁,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楣,房屋的横梁,即二梁。栋,房屋的脊檩,后来也做量词。

第四章 祭祀崇拜

4.1 礼乐用品

礼乐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内容, 人们通过特定的仪式来满足不同的精神需求, 礼乐用品有一些是用木制成的。

例9:柶 棜 柷 栻

柶,是古代舀取食物的礼器,像勺子。棜,是古代祭祀时放兽、馔或酒樽的长方形木盘;。柷,是古代打击乐器,像方匣子,用木头做成,奏乐开始时敲打。也有表示礼乐器的组成部分, 例如柎,是钟鼓架的足。

4.2 丧葬用品

例10:棺 椁 柩 榇

中国古代的丧葬方式崇尚入土为安,所以有了木棺,后来了椁,是指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据《礼记·曲礼》:”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榇,古时指空棺,后泛指棺材。

第五章 抽象意义

5.1 民俗

民俗层面对于木往往寄予了许多寓意和图腾象征,比如松代表长寿和刚劲,不仅有吉祥寓意同是也为“四君子”之一,槐树代表富贵吉祥和身份显赫;桃木代表消灾免难和驱邪除险的寓意。古人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人们对于木制品的加工与利用,使得一些加工、使用木器的技术和方式以及相关传统也具有了特色得鲜明。鲁班被誉为木工匠开山鼻祖。他发明了许多加工木材的工具,是木制品加工更加便捷。

5.2 政治

古代无文字时, 是以刻木记事的。发明了文字以后, 也是刻在木头上的, 称木简, 或木牍。据《吕氏春秋》载:“舜有诽谤之木。”舜在府前设立诽谤之木, 是供百姓书写政治得失的。官府的文书也都刻在木板上, 如板, 刻在板上的古时帝王的诏书和官府的文件。案, 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 成例及与狱讼结论。檄, 古代官方文书用的木简, 多作征召, 讨伐用。榜, 公开张贴的文书、告示, 古代用木制成的一种符信, 凭此可以通过关津。古代制版以梓木为上, 故指印刷制版, 付梓, 把稿件交付印刷。旧时多用木、枣木刻板印书, 故以枣为书版的代称。[5]

结 语

木已经深入到古代先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甚至已经渗透进人们的细想观念与审美情趣中,关于木的字,研究越细致,就越能体会先民们对木制品无所不用。人们利用木制品生产生活可以上升为木文化,对于这类触手可及的资源,人们渐渐了解了它的重要性,甚至有了关于介绍和传播木文化的网站,但愿木文化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14.

[2]李顺琴,李兴奎.木部汉字的构词造字方式及语义范畴[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04):94-99.

[3]陈树.说文解字木部与中国古代文化[J]合肥学院学报,2007(05):76-79.

[4]孙光妍.感受非物质 体悟木文化——非物质木文化之漫说[EB/OL]木文化网

木器时代第3篇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

古代中国就可找到机器人的影子: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造出的歌舞艺人,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春秋后期,鲁班曾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汉代,张衡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

鲁班是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木匠,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关于鲁班木鸟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传说:

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

王允《论衡·儒增篇》中说:“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当然,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他反映了人们对鲁班的崇拜和对天空的向往。用木材做成、内设机关、能在空中飞行的鲁班木鸟,被机器人专家称为古代机器人。

20世纪70年代,现代机器人的研究才在中国起步。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先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机械手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工业机器人。机械手控制原理很简单,却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工厂断指事故明显减少,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冶钢1号机器人是我国第一部完全国产化的机器人。操作人员通过键盘发出指令后,桔红色的机器人便自如地旋转、伸缩着手臂,迅速准确地在一块钢板上进行弧焊表演。这一潇洒自如地表演的是冶钢1号机器人,1987年12月18日,通过了部级鉴定。

木器时代第4篇

【关键词】网页木马 机理 防御方法

网页木马是一种以特定的页面元素作为攻击对象,利用浏览器及插件中的漏洞,在用户的服务器终端进行攻击和控制的程序。网页木马制作简单、传播速度快,而且破坏力强,能够隐蔽的将恶意的程序植入在用户的客户端,给用户的电脑软件造成破坏,危害用户的信息安全。近年来,研究者针对网页木马的机理和防御做了很多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1 网页木马的定义

网页木马的本质是一组恶意的网页代码。黑客通过在特定的网页或者系统中进行木马程序的植入。在用户下载或者执行包含的恶意文件时,隐藏的木马程序通过计算机的漏洞侵入到客户端的计算机中,远程控制客户端的资源。通过修改客户端的文件、下载用户的文件或者随意的客户端的计算机注册表和系统文件,窃取对方的计算机信息资料,甚至造成对方计算机的瘫痪。

一般情况下,网页木马表现为一组相互之间有链接关系的、含有恶意的程序代码的网页界面。相比于蠕虫等传统的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网络病毒,网页木马还可以在的终端端对用户的网页进行实时的控制,而且这种攻击方式对于防火墙的检测来说不易发现,可以有效地在用户的电脑中顺利进行恶意代码的植入,盗取个人信息和破坏电脑程序更加的方便。而且由于现代网络的普及,黑客可以利用网页木马进行盗用股票账号、信用卡账号等,以此来获取经济利益。因此,现代网页木马的危害性更大。

2 网页木马的工作原理

现代网页木马在进行网页侵入的时候,通常是采用一种被动攻击的模式。一般是根据某个浏览器或者电脑的插件的具体的常见漏洞而开发的,黑客将网页木马设置在服务器的终端,并事先对攻击的页面进行设定。当用户发起特定的网页访问请求的时候,网页木马的服务器对用户的行为作出回应,将包含木马的页面内容发送到用户的客户端。一旦发送成功,隐藏的木马页面被浏览器加载,而其中的特定程序在浏览器中被执行并通过利用电脑程序的漏洞进行下载、安装、执行某些恶意程序。由此可见,网页木马的特点是隐蔽性,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用户的电脑程序造成影响。其安装时被动式的,但是可以有效地对抗电脑的防火墙,对于用户来说很难防范。

通常情况下,木马的攻击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木马的植入,木马程序在客户端电脑植入后,能够自动的进行程序的启动哈运行,对目标主机进行实施的控制。在此过程中,可以修改系统的文件,实现文件的自动加载;修改计算机系统的注册表,以掌握计算机的核心配置文件;或者对系统进行服务程序的添加,导致只要系统启动,就会运行木马的现象;修改文件的关联属性,导致文件的运行与木马的运行同步;此外还可以利用程序的自动运行的一些程序,实现自动化的运行,对系统的DLL进行更改等。其次,是由于木马的隐藏功能对计算机用户造成的危害,木马可以将其程序注册为服务,进行深度的隐藏;还可以使用可变的高端口或者系统的服务端口,进行有效的隐藏。在此,木马程序具有的监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客户机器的信息窃取,对用户的实践进行记录以及远程的进行目标机器的鼠标和键盘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客户端用户来说危害极大。

3 网页木马的漏洞利用机理

前面提到网页木马主要是通过用户的客户端浏览器或者插件的漏洞以实现对电脑的入侵的。在相应的漏洞下,绕过网络的防火墙,获得一定的执行权限,以实现恶意程序的下载与执行的最终目的。现阶段,网页木马多采用的Java Script 脚本语言进行编写,一般情况下电脑的浏览器可以为此种语言与相关插件(API)之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便利,网页木马程序可以很方便的通过调用其中的不安全语言编程,导致插件出现漏洞。而且,黑客也可以通过对脚本进行灵活的运用,对反病毒引擎的安全检查进行混淆。因此,网页木马可以利用的程序漏洞主要有任意下载 的API 类漏洞和内存破坏漏洞。

前者主要存在与一些浏览器的插件中,很多浏览器中通常都会存在一些用来下载、上传、等功能的插件。而插件在安装的过程中,通常不受到重视。如果在API 中未进行安全检查,就会存在网页木马进行直接的利用的危险。

后者主要主要分为是三种,分别为 use-after-free 型漏洞、溢出漏洞和浏览器解析漏洞三种。网页木马可以利用Java Script, Vb Script脚本向存在漏洞的浏览器内存中进行恶意的传输一些执行指令,导致相应的执行流跳转被触发,在控制下相应的程序进行下载和执行恶意的程序。

4 网页木马的防御方法

4.1 木马检测

首先是在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尤其是进行文件的下载过程中,应该注意木马的监测。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端口的扫描,对系统的进程进行检查以及对.ini 文件、计算机的注册表以及服务进行经常的检查,或者对网络的通讯设备进行检查,通过定期的检查可以及时的发现木马,防止电脑被网页木马侵入,降低用户的损失。

4.2 木马的清除

一旦在电脑中发现木马的侵入,我们应该明确木马的加载部位及时的清除木马的登记部位,切断木马开机启动的功能。但是有些木马侵入的计算机注册变,会出现自动恢复的现象,因此操作者应该实现停止木马程序后再进行删除的操作。但是,目前的木马种类众多,攻击性和隐藏性越来越强,为了实现有效地查杀,还要借助专业的杀毒软件进行清除。

4.3 木马的防范

木马的防范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首先应该对计算机的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安装补丁,防止被恶意的程序利用。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反病毒软件对程序进行实时的监控,经常进行软件的更新,下载专门的木马清除软件,对电脑进行木马的清除。再者用户应该增强防范意识,不随意下载软件,尤其是不规范网站的软件,最后,现阶段提出的基于网站服务器端进行网页挂马的防范,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使用计算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应该了解网页木马的危害,及时的进行检测、防范和清除,杜绝网页木马的出现,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慧琳,邹维,韩心慧.网页木马机理与防御技术[J].软件学报,2013,04:843-858.

[2]郑云鹏.网页木马机理与防范对策[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233.

作者单位

木器时代第5篇

关键词:民族打击乐器;现代音乐;介绍;编配

在当代音乐中,打击乐使用越来越多,地位也日渐提高。这也就意味着现代音乐对民族打击乐器编配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民族打击乐的编配做以下论述。

一、民族打击乐器介绍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繁多,形制不一,一直未有公认的分类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打击乐器形制:常见有分为鼓类、锣类、钹类、板类、钟类、石片类等。 根据打击乐器发音方式:常见有分为体鸣类、膜鸣类等。 根据打击乐器发音体的材质:常见有分为响铜类、响木类、响革类、响石类等。根据打击乐器是否有固定音高:分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这些分类方法都各有道理,但又不够全面,所以民族打击乐的分类至今仍在研究、总结和完善中。在这里采用根据发音体材质分类的方法介绍各种乐器。

响铜类:指所有用铜制作的打击乐器,包括大小钹、大小锣、云锣、碰铃、编钟等。

钹:也被称作“镲”,圆片式打击乐器。钹分为大钹、小钹、水钹、京钹等。大钹和水钹形体较大,发音低。其中水钹是因声音如同泼水而得名。小钹和京钹形体小,声音高而清亮。形体大的钹,演奏速度不可能很快,小钹速度尚可。

锣:锣是铜制的圆盘式打击乐器,它没有碗突,但有边。除了大小锣之外,民乐队还常用到云锣。云锣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器,二三十面锣挂在架子上,双手持槌演奏。

碰铃:也被称为“星”或“碰钟”,形状如同铃铛。演奏时相互碰撞发声,声音轻脆悦耳,极具穿透力。

编钟:编钟是中国古老的可变音打击乐器,由数枚或数十枚大小不同的钟挂在钟架上组合而成。每个钟敲击不同位置能够发出两个不同音高,这是它非常独特的地方。古代编钟不仅是乐器,还是代表身份地位的礼器,制作和装饰都极为精良华美。为了方便,现在演出用的编钟多是“简化版”。

响木类:指木质的打击乐器,包括梆子、木鱼、板等。

梆子:梆子由两根长短粗细均不同的木棒组成,长而细的是圆柱体木棒,略短而粗的是长方体木棒。梆子的声音清脆坚实,穿透力强。多在梆子腔戏曲中使用。

木鱼:木鱼早时是佛教的法器,现在已成为民族管弦乐队的必备打击乐器。不同大小的木鱼音高不同,根据常用调,可将其按照五声或七声音阶组合。

板:也叫“鼓板”、“拍板”“尺板”等,同样是硬质木料制作。传统说唱艺术中都是由演员自打自唱。京剧乐队也有板,由司鼓兼打。

响革类:指通过敲打绷紧的皮革发声的打击乐器,如大鼓、花盆鼓、排鼓、堂鼓、板鼓等。

大鼓:鼓身用椿木、桦木、杨木等常见木料制作,鼓面用水牛皮做成。形体很大,需持粗大的鼓槌演奏。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闷击、滚奏等。敲击鼓面中心处音色低沉厚重,向边缘处敲击时,声音逐渐变高变紧。大鼓的力度范围大,动态范围也很大,渲染气氛是它的特长。

花盆鼓:也有称之为“缸鼓”的。花盆鼓声音低沉雄厚,比大鼓柔和。现在的花盆鼓多是可定音的,鼓框用金属制作,下面有踏板,可通过踏板调节鼓面张力改变音高。

排鼓:由中型堂鼓和腰鼓演化而来,将五至六个形状从大到小、声音由低到高的鼓排列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排鼓。排鼓有调音装置,范围可达四至五度。两侧用钢架支住鼓身中央,可通过转动变换上下鼓面。每只排鼓的上下鼓面相同,但内径不一,所以一只排鼓可以演奏两个不同的音高。

堂鼓:民间的堂鼓有很多种,它们大小不一,但形状相同。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滚奏、闷击等,通过击打不同位置和力度变化来改变音色。堂鼓的力度变化很大,弱奏时音量很小,强奏时虽不浑厚,但精神饱满,声音穿透力强,是擅长振奋精神、渲染情绪的打击乐器。

板鼓:板鼓的鼓框用坚硬木料制成,一面蒙皮,所以也叫“单皮鼓”板鼓的鼓心和鼓边音高不同,用点签(用鼓签的头部点击鼓面)和满签(用鼓签平击鼓面)的音色不同,结合力度可打出多种变化。板鼓虽小,打好却不易。

响石类:指用石头或玉雕刻磨制的打击乐器,如编磬、石琴等。

编磬:是我国古老的石质打击乐器,由十六至三十六个不同音高的石片组成。

石琴:也是我国的石质打击乐器,形制如同西洋管弦乐队的铝板琴。石琴的历史和渊源尚无定论。

二、民族打击乐的编配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分类复杂,形制不一,演奏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多以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并未形成统一的编制和标准。这里不对各种风格的民族打击乐做具体分析,只就一些常见的乐器使用方式做探讨性说明。

(一)音色对比

打击乐器个性突出,主要表现为每件乐器都有独特的声音特点。为其编配时,应利用这些特点丰富乐曲表现力。在不需要乐队强奏时,应减少各类乐器同节奏或同强拍奏出。可试把不同乐器设定为不同“角色”,为它们安排好相互间“关系”,在这种环境下组织“角色”的“交流与冲突”。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对无音高的打击乐器来说,由于只有节奏没有旋律,音色的对比就成为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便是独奏,也要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变化,才能更加吸引听众的耳朵。

(二)节奏变化

节奏是打击乐器的重要表现内容,反复是打击乐节奏的一大特点。打击乐的节奏多是有规律的反复,这种有规律反复也被叫做节奏型。不同音色的乐器,按照各自的节奏型交替演奏,形成呼与应、问与答的关系,这是打击乐常见的编配方式。这种反复地问答和呼应不宜长时间持续,可通过改变节奏型、或打破呼应关系使音乐色彩发生变化。现代音乐中,节奏变化的形式较丰富,不仅改变节奏型,还喜欢打破节拍强弱框架,改变重音位置,以达到混乱拍子的新鲜效果。

(三)力度对比

力度的变化,是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绪变化的主要方式。打击乐独奏时,常用到最弱和最强之间的力度过渡,借以表现大的情绪反差或情景的渐变过程。不同的乐器交替演奏时,也可使用很大的力度反差,这儿的力度不是渐变,而是不同乐器间的力度对比。这类对比常会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

(四)打击乐的层次

民族管弦乐队中,打击乐器的音响应该与其他类乐器保持一定的平衡。当乐队弱奏,或只有一件、几件丝竹类乐器演奏时,打击乐器一般只使用形体小、发音轻的木鱼、碰铃等乐器,做为旋律的映衬背景。随着乐队音量增大和乐器数目增多,逐渐再加入小锣、小钹等响铜类乐器。当到了乐队全奏或高潮部分,则加入大鼓、大锣、大钹等。这些虽不是定理,却是一般性的法则。音色、节奏、力度等变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为打击乐配器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理想的效果。

近些年,民族器乐(特别是新民乐)在音乐舞台上的比重增大,除了独奏、民族管弦乐合奏等传统形式,民族乐器与电声、西洋管弦乐队甚至与电子舞曲的结合也日渐增多。传统而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运用在现代音乐中,会有特别地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木器时代第6篇

关键词:民族打击乐器;现代音乐;介绍;编配

在当代音乐中,打击乐使用越来越多,地位也日渐提高。这也就意味着现代音乐对民族打击乐器编配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民族打击乐的编配做以下论述。

一、民族打击乐器介绍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繁多,形制不一,一直未有公认的分类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打击乐器形制:常见有分为鼓类、锣类、钹类、板类、钟类、石片类等。 根据打击乐器发音方式:常见有分为体鸣类、膜鸣类等。 根据打击乐器发音体的材质:常见有分为响铜类、响木类、响革类、响石类等。根据打击乐器是否有固定音高:分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这些分类方法都各有道理,但又不够全面,所以民族打击乐的分类至今仍在研究、总结和完善中。在这里采用根据发音体材质分类的方法介绍各种乐器。

响铜类:指所有用铜制作的打击乐器,包括大小钹、大小锣、云锣、碰铃、编钟等。

钹:也被称作“镲”,圆片式打击乐器。钹分为大钹、小钹、水钹、京钹等。大钹和水钹形体较大,发音低。其中水钹是因声音如同泼水而得名。小钹和京钹形体小,声音高而清亮。形体大的钹,演奏速度不可能很快,小钹速度尚可。

锣:锣是铜制的圆盘式打击乐器,它没有碗突,但有边。除了大小锣之外,民乐队还常用到云锣。云锣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器,二三十面锣挂在架子上,双手持槌演奏。

碰铃:也被称为“星”或“碰钟”,形状如同铃铛。演奏时相互碰撞发声,声音轻脆悦耳,极具穿透力。

编钟:编钟是中国古老的可变音打击乐器,由数枚或数十枚大小不同的钟挂在钟架上组合而成。每个钟敲击不同位置能够发出两个不同音高,这是它非常独特的地方。古代编钟不仅是乐器,还是代表身份地位的礼器,制作和装饰都极为精良华美。为了方便,现在演出用的编钟多是“简化版”。

响木类:指木质的打击乐器,包括梆子、木鱼、板等。

梆子:梆子由两根长短粗细均不同的木棒组成,长而细的是圆柱体木棒,略短而粗的是长方体木棒。梆子的声音清脆坚实,穿透力强。多在梆子腔戏曲中使用。

木鱼:木鱼早时是佛教的法器,现在已成为民族管弦乐队的必备打击乐器。不同大小的木鱼音高不同,根据常用调,可将其按照五声或七声音阶组合。

板:也叫“鼓板”、“拍板”“尺板”等,同样是硬质木料制作。传统说唱艺术中都是由演员自打自唱。京剧乐队也有板,由司鼓兼打。

响革类:指通过敲打绷紧的皮革发声的打击乐器,如大鼓、花盆鼓、排鼓、堂鼓、板鼓等。

大鼓:鼓身用椿木、桦木、杨木等常见木料制作,鼓面用水牛皮做成。形体很大,需持粗大的鼓槌演奏。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闷击、滚奏等。敲击鼓面中心处音色低沉厚重,向边缘处敲击时,声音逐渐变高变紧。大鼓的力度范围大,动态范围也很大,渲染气氛是它的特长。

花盆鼓:也有称之为“缸鼓”的。花盆鼓声音低沉雄厚,比大鼓柔和。现在的花盆鼓多是可定音的,鼓框用金属制作,下面有踏板,可通过踏板调节鼓面张力改变音高。

排鼓:由中型堂鼓和腰鼓演化而来,将五至六个形状从大到小、声音由低到高的鼓排列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排鼓。排鼓有调音装置,范围可达四至五度。两侧用钢架支住鼓身中央,可通过转动变换上下鼓面。每只排鼓的上下鼓面相同,但内径不一,所以一只排鼓可以演奏两个不同的音高。

堂鼓:民间的堂鼓有很多种,它们大小不一,但形状相同。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滚奏、闷击等,通过击打不同位置和力度变化来改变音色。堂鼓的力度变化很大,弱奏时音量很小,强奏时虽不浑厚,但精神饱满,声音穿透力强,是擅长振奋精神、渲染情绪的打击乐器。

板鼓:板鼓的鼓框用坚硬木料制成,一面蒙皮,所以也叫“单皮鼓”板鼓的鼓心和鼓边音高不同,用点签(用鼓签的头部点击鼓面)和满签(用鼓签平击鼓面)的音色不同,结合力度可打出多种变化。板鼓虽小,打好却不易。

响石类:指用石头或玉雕刻磨制的打击乐器,如编磬、石琴等。

编磬:是我国古老的石质打击乐器,由十六至三十六个不同音高的石片组成。

石琴:也是我国的石质打击乐器,形制如同西洋管弦乐队的铝板琴。石琴的历史和渊源尚无定论。

二、民族打击乐的编配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分类复杂,形制不一,演奏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多以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并未形成统一的编制和标准。这里不对各种风格的民族打击乐做具体分析,只就一些常见的乐器使用方式做探讨性说明。

(一)音色对比

打击乐器个性突出,主要表现为每件乐器都有独特的声音特点。为其编配时,应利用这些特点丰富乐曲表现力。在不需要乐队强奏时,应减少各类乐器同节奏或同强拍奏出。可试把不同乐器设定为不同“角色”,为它们安排好相互间“关系”,在这种环境下组织“角色”的“交流与冲突”。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对无音高的打击乐器来说,由于只有节奏没有旋律,音色的对比就成为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便是独奏,也要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变化,才能更加吸引听众的耳朵。

(二)节奏变化

节奏是打击乐器的重要表现内容,反复是打击乐节奏的一大特点。打击乐的节奏多是有规律的反复,这种有规律反复也被叫做节奏型。不同音色的乐器,按照各自的节奏型交替演奏,形成呼与应、问与答的关系,这是打击乐常见的编配方式。这种反复地问答和呼应不宜长时间持续,可通过改变节奏型、或打破呼应关系使音乐色彩发生变化。现代音乐中,节奏变化的形式较丰富,不仅改变节奏型,还喜欢打破节拍强弱框架,改变重音位置,以达到混乱拍子的新鲜效果。

(三)力度对比

力度的变化,是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绪变化的主要方式。打击乐独奏时,常用到最弱和最强之间的力度过渡,借以表现大的情绪反差或情景的渐变过程。不同的乐器交替演奏时,也可使用很大的力度反差,这儿的力度不是渐变,而是不同乐器间的力度对比。这类对比常会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

(四)打击乐的层次

木器时代第7篇

关键词:网页;挂马;攻击;检测;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069-02

1 网页挂马的概念以及其危害性

网页挂马指的是黑客利用木马生成器或其他程序编写的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通过系统漏洞,或者其他攻击方式登录到远程WEB服务器,将木马程序植入到WEB服务器的网页中,从而在用户点击网页时,进行盗链、增加自己网站访问量、窃取用户信息、破坏网站数据库等行为,达到攻击服务器、使服务器瘫痪的目的!

在远程服务器端,由于系统管理员的疏忽、经常会有打补丁不及时、造成系统存在漏洞的现象,这也是网站维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而黑客往往会利用这些系统漏洞、通过嗅探、监测、权限提升等手段攻击服务器,然后将恶意代码程序植入网页,这些恶意代码主要是一些包括IE等漏洞利用代码,用户访问被挂马的页面时,如果系统没有更新恶意代码中利用的漏洞补丁,则会执行恶意代码程序,进行盗号等危险操作,甚至在系统管理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系统管理员输入的超级管理员账号密码悄悄发送到黑客制订邮箱。在得到超级管理员权限后对网站页面修改、数据篡改、植入自己的链接,在用户每次访问页面时即可访问网页挂马的散布者植入的链接,甚至导致用户将木马下载并执行,然后又进行不断的复制和传播,恶性循环,从而使更多的用户电脑收到攻击并被控制。网页挂马散布者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取更多的用户资源。

2 常见的网页挂马方式

网页挂马常见的挂马方式有如下几种:

(1)木马程序会伪装成为一个图片或者一个动画,或者其他页面元素,普通用户很难发现,当用户浏览网页时,这个木马程序就被浏览器下载到本地运行且被复制传播;

(2)框架挂马,木马程序是以一个网址,用框架页面镶嵌到网页中,当用户正常访问页面时,就会加载这个框架页,被访问后就会中此木马程序,用户单凭肉眼是发现不了的。常见代码为:

(3)js文件挂马,这种挂马方式是将基于Java script 的代码程序镶嵌到网页的JS文件当中,尤其是整站中如果只运用了一个或几个js 文件,这样的网站最容易被挂马。只要调用了这个js 文件的页面就会被执行。常见代码为:

(4)js变形加密,Js 挂马还可以将代码用其他加密方式进行加密,通过加密代码的方式隐藏了该信息。

(5)body挂马,在body标签中嵌入以下代码: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669;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109; UrchinTrack();,当用户正常访问时,页面就会发生跳转并加载访问http:///这个网址,从而达到执行恶意代码的目的。

(6)隐蔽挂马,黑客将以下Javascript代码嵌入到网页中,放在一些比较隐蔽的位置,top.document.body.innerHTML=top.document.body.innerHTML+'\r\n';,当页面执行时,会通过DOM操作的方式创建框架访问http:///,从而实现恶意代码的执行。

(7)css中挂马,这种方式是将黑客代码镶嵌到CSS 样式表中,当用户页面执行到body标签时,就会根据CSS中定义的某一图片路径,或者某一文件路径,而这个路径就是被黑客挂载的木马程序。

常见的网页挂马方式还不止这几种,在实际运行中,木马程序还常常会更改系统时间,防止杀毒软件对其进行清理,更改病毒库,使自己相对于杀毒软件来说具有“免疫功能”等等。

3 网页挂马该如何检测并得到有效防治

网页挂马常见的检测方法有:(1)网页挂马可以用专业免费网页安全检测工具横向测评,如Mcafee siteadvisor等。(2)可以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网站。如果有网站有木马则搜索引擎会在搜索列表的下方提示有不安全因素。这就说明网站有可能被挂马了。(3)也可以利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网页源文件,如果发现木马程序,则说明网站源代码中存在挂马现象,此时也可以手动清除木马,也可以在站点中发现相同特征木马,将其全部替换成空格即可。(4)人为判断方式,通过在客户端浏览页面,如果发现大量或标签,里面还含有与本站无关的网址,则很有可能网站被挂木马,也可以手动在服务器端清除。

要想使网站安全运营,除了会找出木马并清除之外,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维护习惯和备份习惯,具体做法是:

(1)对自己的网站服务器进行不定期的打补丁,有效防止系统存在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对服务器服务端口探测、SQL 注入、篡改密码、权限提升等操作,有效将黑客拒之门外。

(2)网站后台登录入口可以在首页隐蔽位置做小链接或者根本不做链接,记住后台登录地址和路径,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嗅探,黑客运用工程学猜测账号密码。

(3)在IIS 中可以设置database、admin、upload等文件夹的属性,防止黑客恶意写入。同时还可以采取建虚拟目录的方式,对站点关键文件夹做隐藏处理。

(4)在站点中写入一些有效地防止挂马的代码,使得一些挂马代码不被执行和运作。

(5)不定期的对网站源代码进行更新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代码,马上快速细致的清除之。

(6)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养成备份的好习惯,就是不定期的对服务器系统、网站数据库、网站主程序、网站中的上传文件夹、图片等做备份,一单黑客攻击网站或网站挂马难以清除,可以快速高效地回复到原始状态,这也是作为一个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必备的素养。

对于难以清除的网页挂马,还可以找下专业安全人士及时的处理以避免因为网页被挂马造成的危害。

4 总结

网页挂马不仅要治标而且要治本。治标其实就是用上面的方法结合挂马清理工具,及时清理挂马,或者用备份的网站程序和数据库覆盖被挂马文件,但这样如果备份数据不及时,就会造成网站时间段信息丢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治本,就是要强化服务器安全管理,包括服务器上的系统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的安全,特别是MySQL和ACCESS数据库的安全,防止一切利用系统漏洞的攻击。

参考文献:

[1] 梁玲.网页木马植入与防范技术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 胡中雨.木马行为特征及防护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3] 孙飞帆,施勇,薛质.基于权重分析的网页木马检测模型[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

木器时代第8篇

关键词 彝族漆器;传统;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27-01

一、彝族的传统漆器

彝族的祖先是游牧民族,尽管到解放前彝族已经以农为主、过定居生活了,但在漆器中却留下了以前游牧生活的烙印。以大小凉山为例,19世纪初以前,凉山腹地的彝族仍然以畜牧为主,农业为辅,过着迁徙游牧的生活。游牧民族到处迁徙的特性,对于用具要求方便简洁、易于搬动,而彝族的传统漆器正好具有了这些特征,漆器自身又具有抗热性、抗酸性、耐腐蚀的特点,能够使物品经久耐用,因此在古代彝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彝族传统的漆器主要分为木胎、皮胎、角胎、竹胎,样式较为简单,但每种形制均有切实的用途,绝不繁杂。传统漆器的种类大致有十来种,按用途分为家具、食具、酒器、马具、兵器六大类。其中以食具为主,酒器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酒杯以鹰爪杯最具特色。餐具主要用于盛放食物或者汤菜用,在彝族漆器中占据了很大比例。木钵类似于中原地区的深腹豆,器盖成圈足状,盖取下又可以当木盘使用,起身为木钵,主要用来盛装饭菜,也可以装冻肉。彝族作为马背上的一支民族,武器和马具在彝族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二、彝族漆器的传统工艺

彝族漆器的胎骨主要为木胎,其次为皮胎、角胎,再其次为鹰爪、猪脚胎。传统工艺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制胎

首先必须选择树木,所选木料粗细适中,树木结实,水分充足,成胎不变形。皮胎制作先把剥下的牛皮刮去毛,然后浸泡在水里,根据所成器物的形状剪成皮料,再放入水中浸泡。角胎是以野兽或家畜的角为原料,制成各种角胎,一般锯成一定形状,进而打磨光滑,加彩绘施漆,最常见的是羚羊角酒杯。

(二)成型

在上述几种胎料不同的漆器中,木胎的成型工艺是最为复杂,也最能代表传统漆器的制作工艺。最早的彝族只能用铁锛刨木胎,不知有镟床。后来发明了镟床,关于镟床的记录,元人陶宗仪在《辍耕录》就已提及:“凡造碗盘盂之属,其胎骨则梓人以脆松劈成薄片,于铁床上胶粘而成,名曰‘卷素’。” 操作时,一般由两位年轻人一前一后,以左右脚分别踏住下边的两根踏板,另有一人坐在转轴右侧,手握镟刀,将镟刀刃部触转的木坯上,慢慢将木坯修饰成木胎。

(三)上漆

在木胎和皮胎制成后,就要上漆。彝族使用当地出产的土漆。当地有一种“吉博”树,“吉”为漆,“博”为树,意为漆树。前一天在漆树上割一个口,下承牛角杯,漆汁会慢慢流入牛角杯内。一棵树可割二、三两漆,第二年还可继续割取,能割一、二十年之久 。上漆时,把猪毛扎成笔,沾漆后刷在胎上,但每次刷漆必须均匀。在涂漆和打光结束后,要进行阴干。古代一般制作漆器都会将其阴干,“必设阴室,先行施放水气” 。

三、现代化趋势下的彝族漆器

由于奴隶制的长期桎梏,彝族地区一直处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手工业处于家庭副业的阶段,尚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作坊难以发展。手工业也没有分工,人们亦农亦工,农忙务农,农闲务工。

80年代开始,彝族地区相续建立了一些小漆器厂。以凉山地区为例,1994年就有三家即昭觉县民族餐具厂、凉山民族工艺公司和喜德县林场民族工艺厂。从以上三家民族工厂的生产经营看,一开始生产,工厂就采用了电锯和机械车床,改变了以前完全用手工工具旋制木胎的工艺。但是产品数量少,产值低,工厂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减亏增销,在髹漆工艺上作了少量改进,漆器品种、色彩、图案方面有所增加、变化。产品虽然以彝族传统形状的餐具、酒具为最多,但非彝族传统的桌子、凳子,还有笔筒、花瓶、新式样酒杯、台灯座、葫芦形酒壶等也有生产,适应了现代化的生活需求。

从彝族漆器工厂的建立来看,改变了漆器仅作为农业副业的状况,产品出现了批量的、具有固定样式的专业化生产。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不断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导致传统的漆酒具,餐具退居次要位置。另一方面,由于漆器的基本材料――木材和生漆价格较高,又受价格低廉的瓷、搪瓷器影响,只能以相对低的价格卖出,结果利润微薄,经营艰难,也由于成本较高、销售困难等原因,皮胎漆器已不生产,角胎、蹄爪胎漆器也不多见。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凉山彝族漆器的生产在品种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漆器中,特色浓厚的兵马器,很早就基本不生产了,马具也很少生产。传统的餐酒具成为生产的主要品种,但有新的变化。生产传统的餐酒具,出售给彝族老百姓作生活实用器;而加以适当变化、组合的产品例如将其缩小,以便携带等,则作为旅游纪念品主要销往城镇。作为旅游纪念品的漆器在漆器民族工厂生产的品种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次,生产一些非彝族传统形制却在当今社会上流行的器物,如啤酒杯、咖啡杯、花瓶、笔筒等,主要也是销往城镇。

总之,彝族漆器的传统工艺在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下难以保持其传统的样式和工艺面貌,自身的生存环境确实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中平衡,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兆麟:《凉山彝族的漆器制作工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6年第l期。

[2] 陶宗仪:《辍耕录》,中华书局,1994年版。

[3] 宋兆麟:《凉山彝族的漆器制作工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6年第l期。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