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18 20:37:36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67-01 血液透析室又简称血透室,是利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对因相关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场所[1]。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部分或完全恢复肾功能。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2]。血液透析室主要开展各种血液透析技术项目,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单纯超滤、可调钠透析、序贯透析、无肝素透析、体外肝素化透析、腹膜透析、腹水回输、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等[3]。血液透析室是最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地方,也正是因此血液透析室的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现就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和预防感染的效果做出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424人,其中男性病患184例,女性病患240例,年龄在65~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50±3.10岁。

1.2 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做出汇总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记录并观察归类并比较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血液透析患者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共424人,共进行过9283次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率人数为26例,其中男性病患7例,女性病患19例,年龄在68~84岁之间,平均年龄73±2.7岁。主要为呼吸道和血管相关性感染,原发病症为慢性肾炎3例、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4例、梗阻性肾病7例、多囊肾3例、红斑狼疮肾病6例。

26例医院感染患者原发病统计

原发病例数性别年龄男(例)女(例)68~80(例)80~84(例)慢性肾炎31321高血压肾病31322糖尿病肾病42231梗阻性肾病71342多囊肾31221红斑狼疮肾病61633合计2671916102.2 对26感染患者病情进行汇总性分析,得出问题发生原因主要有呼吸道相关性和血管相关性。

26例安全问题汇总性分析

发生原因例数感染构成比(%)呼吸道相关性1246血管相关性727其它727合计261003 管理措施及护理对策

3.1 加强血液透析室环境管理:注重保持血液透析室环境清洁干净、空气清新、通风设施良好。保持地面、墙壁光滑平整易于清洁和消毒,湿式清扫,使用空气消毒器机和空调等设施,每班进行空气消毒,调整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3.2 加强对患者的控制和管理及护理:患者进入血液透析室的时候应更衣换鞋等,减少陪同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对初次进行血液透析者需及时做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等相关检测,长期透析者每半年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物,每年复查梅毒、HIV感染标志物。增强患者免疫力,对易感染人群接种疫苗。选择性能良好、感染风险低的血管通路,应找到耐药性低、肾毒性小的抗生素,从而对静脉血管进行长期封闭式的治疗。在置管、接管、封管、换管、换药、维护时严格执行相关的卫生要求,如手卫生、最大无菌屏障、无菌操作等。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相关知识,防止感染。

3.3 合理管理工作人员:血液透析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进出血液透析室时应该换工作服、工作帽等,认真遵守透析的各项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措施。

3.4 对仪器的使用管理: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工作电压、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每次透析结束时应严格按要求对透析机内部管路及透析机表面进行消毒;规范消毒配液桶,并及时更换滤芯等。

严格管理,限制仪器复用,仪器复用需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由专门人员进行。

5 讨论

血液透析机大致可以分为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和透析液供给系统两部分。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包括血泵、肝素泵、动静脉压监测和空气监测等;透析液供给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配液系统、除气系统、电导率监测系统、超滤监测和漏血监测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透析用浓缩液和透析用水经过透析液供给系统配制成合格的透析液,通过血液透析器,与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引出的病人血液进行溶质弥散、渗透和超滤作用;作用后的病人血液通过血液监护警报系统返回病人体内,同时透析用后的液体作为废液由透析液供给系统排出;不断循环往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完成整个透析过程。血液透析专业性强、风险极大,每个环节都容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对患者、操作流程、工作人员都进行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 付珍.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预防的管理措施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79―80

[2] 张云,熊海道.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3,26(1):18―19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第2篇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内四科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

目的:研究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血液透析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出现的几率,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论:对血液透析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教育和评估,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意识,规范护理管理,加强监督机制,促进所有人员参与到血透室的风险管理中,加强专科培训,重视细节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血液透析;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65-01

肾脏疾病患者通过血液净化透析操作后多会出现严重的机体功能降低情况,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规范护理行为,尽量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机能,为之后的治疗提供基础保证[1]。我院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78例为男性,42例为女性;年龄在28~69岁之间,平均为(42.3±2.6)岁;实施血液净化的项目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等。

1.2护理风险

1.2.1护理人员缺少风险意识: 血透室的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不同,需要护理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患者的病情严重而且复杂,需要科室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现今我国大多数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认知程度还存在与普通科室的意识下,没有弄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导致在具体护理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患者普遍存在感染情况,对患者的健康以及医患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2]。

1.2.2专业技能和知识含量不足: 护理工作因工作而异,因人而异。血透室的护理工作除了要掌握常规的护理技能和内容之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应对意外突发事件的能力,相比于其他科室,本科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能力和专业技能都需要较高的标准,现今我国血透室的护理工作正是存在着这种缺陷。

1.2.3护理工作流程的不规范: 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工作流程在制度上来约束护理人员的具体行为,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护理人员屡屡出现违规操作情况,没有严格按照日常标准进行护理操作,消毒、清洁工作不到位,导致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后出现感染情况,对患者的继续治疗产生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2结果

通过对血液透析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出现的几率,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满意度由过去的86.3%提升到现今的98.7%。

3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3.1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工作,对于已经出现的风险事件作为教材详细分析,总结过去存在的隐藏风险,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喏内诊学习,尤其是对于能够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进行重点分析,提升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

3.2做好风险预防: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监控、风险教育及管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实施操作前请患者签字确认,保证双方共同承担风险,成为抵御风险的共同体[3]。

3.3规范护理管理,加强监督机制: 在血液透析室中充分利用互动管理机制,保证护士长每天的五查工作,每个环节紧密结合,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到风险管理中。

3.4建立资源报告系统,看清惩罚性文化: 自愿报告系统是指发现错误后从中学习,进行风险共享的原则。自愿报告系统成功最主要的是不执行惩罚性环境,运用简洁的报告方式,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4]。

3.5加强专科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详细的制定层次不同的培训计划,对不同人群实施不同的考核及培训,新进岗为的护理人员必须接受一对一的专业培训,对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及因素详细掌握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6强调细节管理的重要性: 细节管理是成功的关键,血液透析室细节管理至关重要,每个很小的细节都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培养科室人员工作细心程度,养成良好的习惯。

3.7加强现场工作的适时指导,注意风险出现的高危环节: 由科室内经验丰富的护理进行现场工作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明确护理风险出现的高危时段,做好各项监控工作[5]。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教育和评估,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意识,规范护理管理,加强监督机制,促进所有人员参与到血透室的风险管理中,加强专科培训,重视细节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孙莉.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J].临床医学.2013,12(07):845-846.

[2]胡江华.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2(33):745-746.

[3]邓凤英,杨雪艳.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38(04):947-948.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保政策的逐步完善,慢性肾功能衰竭需维持性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重视院内感染问题也日趋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除了肾衰,还伴有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机体抵抗力下降。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在透析期间获得院内感染的可能越来越加大。医护人员也面临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威胁。所以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之一。为了提高透析质量、降低院内感染,我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至2011年11月我科有长期血透患者115例,其中10年以上的1例;5-10年的12例;2-5年的51例;

2控制措施与方法

2.1血液净化中心环境管理

2.1.1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我科室设立了普通透析区、隔离透析区、水处理间、配液间及处置室。

2.1.2严格控制进入透析区的人员除医护人员,其他人员不得入内。限制家属陪护,重危病人可允许一人陪护(需换鞋、更衣),医护人员按规定换衣、裤、鞋,戴帽子和口罩。

2.1.3空气消毒透析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和治疗的特殊性,空气净化和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病人在治疗时,我们使用的等离子循环风消毒机,每天病人治疗结束后晚间我们还使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地面和机器表面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有血迹污染的为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血迹后再消毒。

2.2建立健全制度及质控小组根据江苏省《血液净化中心规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血液净化中心消毒隔离制度、水处理机的维护和消毒制度、感染管理制度、机器维修保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隔离病人透析管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制度。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组长的科室感染小组。对照《血液净化中心规范》落实执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3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月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及时反馈院内或院外感染的病例,从中吸取教训,对照制度商讨与本科室相关的具体问题。护士长负责监控工作。每位护士加强对透析患者消毒隔离知识的宣教,使他们能配合工作。

2.4透析患者的管理患者在透析前必须查特检四项(乙、丙、HIV、梅毒),根据检查结果安排在相应的透析区间。急诊病人在急诊机透析,并设立窗口期透析机,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特检四项。乙肝阴性的建议接种疫苗。指导患者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特别注意内瘘穿刺处的皮肤清洁和置管处的皮肤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2.5医护人员的管理医护人员处在高危区必须每年体检一次,对乙肝表抗阴性者正规接种乙肝疫苗。工作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很强的无菌概念及消毒隔离意识。侵入性操作必须严格消毒病人皮肤,医护人员必须管好自己的手,严格手卫生,护士上机前必须带手套。按照不同的病人及时更换手套。我们科的病人,透析年限2年的HCV为14%,总阳性率7.83%(明显低于南大第一附院的56.5%,台湾约24.7-34.1%)。我科透析病人的感染率相对较低,这与我们平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2.6一次性耗材的规范使用自从2009年以来我们全部使用一次性耗材,禁用可复用透析器,杜绝了可能发生感染的环节。一次性耗材(透析器、血滤器、内瘘针、血路、留置导管)严禁重复使用,并建立一次性耗材使用登记本。领料单和使用数量要相符合,每月一核对。

2.7加强透析液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患者每次透析需用透析液120-150L。从原水、水处理系统及配置透析液,搅拌桶及盛放透析液的桶,每一环节都很重要。每个环节发生污染都会导致微生物滋生。微生物或内毒素透过透析膜进入血液易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为了防止这类并发症,我们每月对高渗水、透析液进行细菌学检测(检测值50cfu/mL给予干预);每季度进行内毒素检测(

2.8强调透析充分性充分透析能使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毒素及时消除,预防心衰发生,同时可以增进食欲,改善贫血和营养不良的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 血透室;护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近年来血透室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屡有报道,预防与控制血透室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成为血透室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血透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部门之一,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自2011年3月起,将细节管理落实到血透室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不断完善细节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将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 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进行12466人次透析,作者认真分析总结血液透析室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重要途径,进而采取了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率为7.9%,较前两年同期的16.6%明显下降。

2 血透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环境管理 区域划分明确,分设普通透析治疗室、急诊透析治疗区及隔离透析治疗室,各区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及洁具相对固定、专区专用、标识明确,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抹布、地巾等。隔离透析间护理人员相对固定,专人护理,有效的避免了交叉环节。每个透析单元配置脚踏式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床尾处挂设快速手消毒剂,有效的增强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透析间空气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每天透析开始前及结束后开窗通风30 min。

2.2 透析机一用一消毒 两轮患者透析之间清场,对透析机(机器内部管路)、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更换床单、被套、枕套;每天透析结束后对透析单元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特别是透析液快速接头、透析器夹背面、机器的侧面、肝素泵、输液架等易被忽略的部位;每周清洁擦拭透析机的所有物体表面,并清洗透析机后面的空气过滤网。

2.3 规范复用透析器 透析器复用患者签署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使用一次性透析器;HIV及梅毒感染患者转到专科医院透析。制定透析器复用手册,医务人员人人掌握复用标准流程,定期考核;注意消毒液灌注后透析器的外壳用消毒液进行擦拭,规范标注使用次数、膜的通透量、破膜实验结果等内容;严格依据透析器TCV、膜的完整性实验及外观检查来确定透析器的复用次数,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弃去。

2.4 透析机及水处理系统的维护 设专业技师,对透析机及水处理系统进行日常消毒处理及维护;每台透析机及水处理系统有独立的日常运行记录及维护档案,每半年校准一次技术参数并记录。水处理系统每次消毒处理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保在安全范围。对透析液、透析用水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每台透析机保证每年检测一次;透析用水每天检测电导率、每周进行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每季度进行内毒素检测、每年进行一次化学污染物浓度检测。

2.5 患者的管理 新透析或转入患者在治疗前进行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甲型肝炎、HIV及梅毒九项监测;长期透析患者每6个月进行九项监测一次,并每个月检查ALT(谷丙转氨酶),当存在不能解释的ALT异常升高时,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测;HBsAg(+)和HCV(+)分区分机在隔离治疗间透析。对透析患者注重人文关怀、多交流沟通,加强生活护理提供优质服务;对患者家属进行专题宣教,发放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册、手卫生及咳嗽礼仪等画册,杜绝陪护及入室更鞋,增加患者和家属对治疗及管理的依从性。

2.6 医务人员的管理 上岗前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防护鞋等;医务人员每年一次健康体检,HBV标志物全部阴性者应接种全程乙肝疫苗,抗HBs

2.7 细化操作中消毒隔离措施 如禁止共用肝素、一人一注射器、使用中肝素注射器标识清晰;动静脉内瘘消毒范围≥6 cm,留置导管消毒范围≥15 cm;静脉壶液面达到2/33/4高度,防止液面过高污染静脉压探测器;透析机专用消毒液标记开封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定期监测消毒液有效浓度等。

2.8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 置管时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严格皮肤消毒,铺大无菌单。尽量避免床边置管和股静脉置管,选用颈内静脉置管。对于紧急情况的置管,必须在48 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掌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可疑感染者及时采外周血及导管血送细菌培养或拔出导管,根据患者情况尽量减少临时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1],禁止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需要长期透析患者尽早建立动静脉内瘘,缩短中心静脉置管时间。

2.9 透析液的质量 制定配置流程,粘贴于配液室醒目位置;搅拌桶及A、B液盛放桶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每周消毒液消毒一次,搅拌桶滤芯每周更换。B液现配现用,使用时间不超过24 h,严禁隔夜使用;A液配置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 d,A液盛放桶上注明配液时间;每月采集透析液检测细菌总数,应少于200cfu/ml,超过50cfu/ml提前干预,每季度检测透析液内毒素,应少于2Eu/ml,超过1Eu/ml提前干预[2]。

3 结果与讨论

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血透室各个环节进行逐项评估,确实应用PDCA循环,从细微处入手,不断完善细节管理,科学防控,持续改进,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血透室透析12466例次,发生医院感染率为7.9%,较前两年同期的16.6%明显下降。

参 考 文 献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第5篇

近年来,降低医院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消毒监测管理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测科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来我科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日益增多,透析人群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不等。医院感染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为此,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已先后出台《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和《四川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对血液透析工作进行了规范管理。其中,如何控制血液透析病人的医院感染是其重要环节。因此,血透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质量是直接影响血透病人预后和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有效地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1 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患者自身因素

1.1.1 患者年龄大,感染风险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伴有慢性疾病,加上各种器官功能老化,机体抵抗力降低,是并发感染的基础[1]。

1.1.2 患者伴有原发病及贫血者发生感染率高。透析不充分致透析患者食欲不佳、营养不良,易致患者消瘦、体力不佳,贫血逐渐加重。特别是尿毒症患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透析时易丢失营养成分,易于感染。有报道10%~70%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之一[2]。

1.2 医源性因素

1.2.1 血透室环境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大量终末期肾脏病人的增加,而肾脏移植由于肾源、费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每个肾脏终末期病人都能马上进行肾移植。能够延长其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的血液透析治疗就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基层医院由于资金、设备等很多原因,血透室的规模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透析治疗的高成本和国家规定的低收费的矛盾医院领导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取舍,其结果是人员、设备方面投入受限。血透室不得不大量加床,造成了血透室布局不合理,床间距不足,辅助用房不够,室内设计不规范,连台时消毒时间不够,室内空气质量难达标等。

1.2.2 空气污染

血透室空气消毒后,空气的菌落数能够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但是,在开窗通风后,加之区域之间的门不能随时保持关闭良好(工作人员进出门后没有及时关闭好),造成空气菌落计数超标的事情时有发生。

l.2.3 医疗用具污染

血透室使用的监护仪器、导联线等容易被污染,在病人之间造成交叉感染。

1.2.4 非医疗用具的污染

患者床单元设施,如被套、床单、枕套等,遇到患者呕吐物、血液等体液污染时,我们只更换被套、床单、枕套,而呕吐物已经污染了棉胎、枕芯,只换外壳后附着在棉胎、枕芯上的污物,造成细菌在其滋生,是血透室重要的感染隐患之一。

1.2.5 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在临床检查中发现,由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差,洗手依从性低,两个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间不常规洗手或手消毒。众所周知,血透病人普遍抵抗力低,正常人的皮肤上存在着大量的暂居菌,不严格执行手卫生就容易在工作中将A处的细菌带到B处在条件适宜时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1.2.6 进出血透室人员控制不严

血透室原则上不留陪伴, 但实际中血透病人家属往往不听劝告,趁工作人员忙于治疗、护理时不换鞋偷偷就进入了透析间。

1.2.7 制度落实不到位

比如说透析器复用制度、医院感染及监测制度、透析用水监测制度、一次性耗材使用制度、血源性感染病人管理制度等.

2 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2.1 饮食调理

血液透析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每日摄入蛋白质1.0~1.2 g/kg,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瘦肉为主,另外需补充维生素、钙、铁制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尽量减少输血。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组成

由院长、感管科长、科室负责人的三级网络,分工明确,各司其责。院长重视,院感科科长督促、监管科室负责人,把血透室院感工作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包括透析室、治疗室、配液室)采样、透析用水、透析液、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管一次性医疗垃圾,定时检查并就发生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3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

人人参与、人人把关,是做好院感工作的基本条件。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执行力。使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2.4 环境的管理

2.4.1 合理布局利用医院现有条件,最大可能让布局、流程、功能符合《四川省血液透析质量规范》要求。明确划分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设置医务人员通道、病员通道、污物通道。做到区域不交叉、不逆流。每个透析单元面积不少于3.2m2,床间距不少于0.8m。从而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乙肝、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分区分机透析、专人负责并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

2.4.2 严格控制陪护 血透室内原则上不准探视病人,除危重病人、老年人经医护人员特许外一般不准家属陪护。尽量减少血透室人员流动量,减少空气中的浮尘。因为消毒后的室内一经使用,空气细菌数量随着人员进出数量、频率和时间推移在增多,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2.4.3 空气的消毒 每日夜间定时使用空气消毒机静态消毒。

2.4.4 卫生清扫的要求 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的拖把分别用蓝、黄、红三色标志区分使用,用后分开消毒、清洗、悬挂、晾干;湿式清扫透析区。

2.5 严格消毒隔离,预防血源性感染

2.5.1 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操作前洗手、戴手套、口罩,复用透析器时做好职业防护(系围裙、戴护目镜、口罩)。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重要的传播途径。洗手是预防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接触每个透析患者前后须严格洗手。每月院感科专人来做手培养。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操作或接触血液时戴手套, 一副手套只能护理一位病人并只能从清洁区移向污染区。治疗车上备快速手消毒剂以应急需要。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无菌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2.5.2 新入血透患者进行输血前系列的检查,长期透析的患者每6个月复查,透析病人之间不共用物品(监护仪、血压计)。有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2.5.3 预防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医疗锐器刺伤皮肤的状况。要求医务人员小心使用医疗锐器,操作熟练,注意力集中,诊疗操作时光照度要好,医疗废物要按规定严格处理,发生职业暴露时,立即进行处理和报告,及时注射相应的抗病毒疫苗或免疫球蛋白预防,降低血液性传播疾病的危害程度。

2.6 透析液管理

透析液的细菌污染是血液净化疗法中经常遇见的问题。细菌污染透析液后,尽管细菌无法通过透析膜,但细菌碎片及内毒素可通过透析液进入透析患者体内,发生致热原反应,从而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反渗水应每月定期消毒,细菌培养监测。目前常用的碳酸氢盐透析液易被革兰阴性菌污染,因此必须加强透析液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配液时间、保存时间、操作过程、容器消毒等进行质量控制配制人员专业培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B液必须现用现配,而且24小时用完,B液桶需要严格的消毒及消毒液残留检测。

2.7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透析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即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从而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为了防止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及流入社会,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应严格落实一次性物品的回收制度。医疗垃圾、生活垃圾严格分开。

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要靠有效的监测、监控来保障。严格落实监测制度是保证血透室医院感染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血透室准备间、配液间、透析室每月进行空气、物表监测一次;使用中消毒液浓度随时监测,消毒灭菌效果每月监测一次;工作人员手、透析液 、水处理系统每月进行细菌培养一次;透析液配制专人负责,2人核对,每月进行一次透析液的浓度监测。科室建立各种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登记本,做好血透室消毒隔离措施落实记录备查。

医院感染与医护质量息息相关,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直接反应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3]。希望通过对血透室持续的改进和规范,让血透室工作人员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重视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的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参考文献

[1] 陈桂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护理

血液透析主要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终身替代疗法。据流行病调查学显示我国每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发病约为1万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占到9.2%。而良好的血管通路则是维持此类患者血液透析的关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其生存时间的长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意义。所以加强对血管通路并发症护理的研究至关重要,对13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诊断标准[1]、且有血液透析指征的进行血液透析的136例患者,同时排除具有血液系统疾病和言语障碍、智能障碍等不能配合患者;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者52例、糖尿病者20例、高血压者42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病22例;并且136例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136例患者中行临时性血管通路者46例,其中24例采用Seldinger置管术,给予颈静脉或股静脉插管,采用直接穿刺建立通路22例;永久性血管通路90例,其中自体内瘘87例均为腕部和腕上部内瘘,长期导管3例。均给予136例患者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

2 护理分析

除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外,还给予整体护理与预防性护理,包括:①皮下血肿的护理,直接穿刺患者容易出现皮下血肿现象;若血肿形成,需在充分止血后的1 d穿刺不理想而引起局部血肿时,那么远心端则不应做为静脉回路,内瘘患者的近心端则不能行动脉引流;②积极预防及控制血管通路感染的护理。感染作为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仅次于心血管并发症,而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则是血管通路的感染,约占全部感染的24%[2]。由于血管通路的感染常表现为局部感染、全身菌血症以及败血症,常危及患者生命。究其原因不外是内瘘的感染和静脉插管的感染,例如前者穿刺口的污染,后者导管出口皮肤的污染、导管接头部的污染、输液液体的污染等。因此针对以上原因,在护理时常常鼓励患者加强营养,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主,例如牛奶和鸡蛋等;同时嘱咐患者适当锻炼,增强患者体质及提高免疫力。另外,应严格执行血液透析室相关管理章程,例如入室时需更衣、换鞋,严禁外来人员出入;对于血透室和水处理室需用紫外线消毒2次/d,同时用消毒液对桌面和地面进行擦洗;每月则要对室内空气培养1次,并根据结果进行消毒;对于透析室内的垃圾应及时清倒;同时严格执行对血透的进水、出水和反渗水、透析液等进行每月1次的细菌培养监测。做到上述工作外,还需注意无菌操作,例如医护人员应戴口罩、圆帽以及对于穿刺口应保持清洁、干燥状态,并及时更换敷料;若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时,应按照医嘱给予敏感抗生素,同时根据感染不同,可配合相关对症处理,例如导管口的感染给予局部消毒;若深静脉置管等感染严重时则应马上拔管,并配合医生给予相关对症处理,情况严重者可考虑重建血管通路;③内瘘的护理。内瘘是患者自体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血液透析的生命通路,因此对内瘘的护理至关重要。而内瘘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血栓形成、血肿、血管狭窄等,因此在护理上,针对内瘘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如在内瘘术后的1周之内,嘱患者患肢避免屈曲,并抬高患肢使患肢高于心脏10 cm;同时让患者保暖以及活动内瘘侧手指从而改善患者血液循环。1周之后,视患者恢复情况嘱患者开始适当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3],例如可以让患者前臂与上臂呈60°上下摆动,并做握拳活动200次,每4小时重复1次。同时护理上应注意观察内瘘是否有红肿热痛现象、触摸内瘘血管的搏动是否有力和震颤以及听诊血管是否有吹风样杂音,若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处理。另外,做好平时的宣教工作,例如讲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内瘘侧肢体不能受压、不能输液、不能测血压以及抽血和用力过度,同时嘱患者如何避免血压过低以及出现脱水情况,因为这样可以造成内瘘的堵塞。

3 小结

总而言之,血管通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患者进行有效透析的前提,而加强对血管通路并发症的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娴熟的技术、更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延长生命。

参考文献:

[1] 李改焕.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0.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第7篇

【摘要】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血液透析室护士是血液透析中心的支柱,透析室护理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心很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士在从事体力消耗的同时,也承受着多种有害因素的威胁。本文主要介绍了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感染控制,并对日常的护理管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 感染 护理管理

一 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管理

随着现代血液净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期的延长,感染血液性传染病的危险性也不断增加,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由于血透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之一,所以透析室内的感染监测与管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1 感染原因:(1)CRF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低蛋白血症,重度营养不良。(2)CRF患者重度贫血,反复接受输血及各类血液制品。(3)临时、长期置管术,维持性透析患者反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无菌操作不严,也有可能导致感染。(4)透析器材的重复使用,隔离消毒不严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2 医护人员的检测和防护:(1)工作人员进入和离开透析室换上工作服及鞋、洗手,为病人操作前、后都要进行严格认真的洗手。凡上机、下机、穿刺、抽血等操作均需戴手套,防止医护人员的手作为传播媒介将血液污染其它环境或者造成交叉感染。(2)工作人员定期检查肝炎病毒全套和肝功能。对乙肝易感者(表面抗原和抗体均显阴性者)应给予注射乙肝疫苗。

3 患者的监测和防护:(1)新患者在接受血透治疗前需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全套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sAg、HBsAb及HBcAg均阴性的患者建议给予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检测。每6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HIV感染指标。乙肝和丙肝患者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配备专门的操作用品车,所有用耗材均一次性使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2)做好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改善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贫血患者尽量动员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最大限度减少血液制品的使用。(3)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禁在感染处穿刺,内瘘穿刺时严格消毒做到一人一治疗盘、一治疗巾。

4 透析室的消毒管理:(1)血透室布局合理,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通风、安静,控制进出人员,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绝对禁止探视,减少室内污染的机会。(2)设有专用拖帚与抹布,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制剂擦拭桌椅、拖地,机器表面每日2次,每天用多功能消毒机照射2次,每次2小时。床单位一人一透析一更换。(3)除每日的常规清洁工作并行有效的通风外,每周1次大扫除,彻底做到血透室地面、墙面的卫生,每周2次更换消毒容器和消毒液。

5 透析设备的消毒管理:(1)透析机每透析一人次均根据透析机的型号和要求选择不同的消毒液进行消毒清洗。(2)沙滤器每周进行多次反冲,防止沙滤器阻塞,影响出水压力和过滤器。(3)每个月对反渗水作1次细菌培养,反渗机半年用过氧已酸消毒1次,3个月作1次清洗,每年作1次反渗水的化学污染监测,使反渗水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

6 透析用品的管理:(1)对透析用1次性物品,认真执行卫生部关于1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规定,使用前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及外包装的完整性,废弃的一次性用具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2)血路管、穿刺针、透析器必须专人专用,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在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透析结束后,透析器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血液透析器复用规范进行处理,血路管、穿刺针均为一次性使用。对可能有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3)重复使用的的消毒物品标明的效期限,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

7 微生物检测:(1)每月检测血透室、治疗室的空气培养,空气细菌数≤200CFU/m 3 。(2)每月检测透析液,进口、出口的细菌计数及消毒液、物体表面细菌数。透析用水细菌数

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对医、护、患者均构成很大威胁,必须重视透析单位的感染管理,每天均严格执行透析单位的终末消毒,使用正确浓度的消毒剂,对复用的管路要保证消毒剂量。加强科普宣教,增强医护工患的自我防护意识,并且还应注意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二 医院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

血液透析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可能发生一些意外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可以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为了防范意外问题的发生要求血液透析室要坚决的按照规则进行护理工作,如下:

1 工作制度

1.1 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医师和技师给予必要的协助。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1.2 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严禁擅离职守,做到对患者服务热心、观察病情细心、处理问题耐心。

1.3 进入中心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工作鞋;操作时戴口罩。

1.4 注意观察患者透析时状况,及时处理问题。

1.5 保持透析室清洁、整齐、舒适、安静。

1.6 定期进行透析用水、置换液、透析液的监测,配制的各种消毒液必须监测其浓度在规定范围内,经过消毒处理过的物品,使用前均要测其残余量,低于规定范围方可使用。

1.7 治疗室、水处理室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1.8 备齐急救仪器设备和用物,专人负责每日清点,填充。

1.9 原则上一律谢绝探视、陪伴,家属请在门外等候,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以免增加感染机会。如需要进入时,需穿隔离衣,换拖鞋。

1.10 工作期间,严禁在血透中心治疗区用餐、会客、谈笑,不得看书报、杂志。

2 消毒隔离制度

2.1 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2 任何人进入透析间应更衣、换鞋。

3 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

2.4 各项操作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2.5 设立乙肝、丙肝病毒阳性患者专用透析区、透析机。

2.6 血液透析治疗室每日早、中、晚(每班患者透析前后)开窗对流通风30 分钟,每日多功能 消毒机照射2次,每次2小时。

2.7 血液透析治疗室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擦拭2 次。

2.8 血液透析治疗室、水处理室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2.9 每个月进行反渗水与透析液污染菌量的测定,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2.10 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乙肝、丙肝病毒标记物检查。

结束语

总之,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准则。结合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另外,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血透室工作制度,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懂法、守法,谨言慎行,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注重自我防护。同时我们还配合医院护理部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评分析,以实例对护士进行教育,使其汲取教训,引以为戒,防范于未然。

参考资料

血液透析科室工作总结第8篇

在血透室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化学制剂损伤及锐器刺伤、噪声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现将危险因素总结如下:

1 透析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1.1 针刺伤:建立动静脉血管通路、输液、配药是透析室护士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难免被针头、安瓿等锐器刺伤出血 。针刺伤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有报道显示医院感染80%与针刺伤有关[1],可造成多种损伤。(1)身体危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如皮肤、黏膜的传染,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有HBV、HCV、HIV,还有梅毒、疟疾等。(2)心理危害:针刺伤后承受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压力。(3)社会危害: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着从患者到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以及工作人员到其他与之相关人员的传播。

1.2 血液、体液的污染:血透室护士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透析前穿刺、透析中操作、患者穿刺处渗血的处理都可能造成操作护士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病毒。国内学者调查发现,一般临床医务人员HBV、HCV、HGV等肝炎总感染率为33.3%,比普通人群(12.3%)明显高,而血透室感染率为40%。我国某医院调查证实,有一组血透医务人员,HBcAg血清阳性率高达53.5%。这对透析室护士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威胁[2]。

1.3 环境损伤因素:化学消毒灭菌剂:血透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碘伏、2%戊二醛、30%双氧水、10%的次氯酸钠、10%过氧乙酸等挥发性消毒剂。用于空气、血透机、透析器、血透管路、物品、台面、地面的消毒,消毒效果可靠,但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消化、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工作者要定时开空调,通风、除尘、净化空气,配制化学消毒剂浓度要准确,过低达不到消毒效果,过高易对人体有害且造成浪费和透析器易破膜。

1.4 社会心理因素:透析患者大多数以依赖透析延续生命,透析室护理工作面对的是患者痛苦的,意外伤害,死亡威胁等身体损害。患者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以及由此导致患者暴躁、抑郁的心理压力。并且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逐日提高,医疗纠纷的增多,更加重护士心理、生理上的损害。

2 防护措施

2.1 针刺伤的预防:给患者进行有创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动作敏捷、娴熟,手法得当,技巧性强。在各项操作中要谨慎,以防针头刺伤皮肤。

护理人员应做到:(1)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2)禁止用手去弄弯针头;(3)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头帽;(4)禁止直接传递锐器;(5)禁止徒手携带针头等锐器物;(6)将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物立即丢弃到锐器收集容器内;(7)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垃圾。要求医生透析前常规做好患者血液HBV、HCV、HIV检查,急症按阳性处理。有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达标率72.8%[3]。透析室护士要重视把保护患者及“无伤害”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确保自身的健康。

2.2 针刺伤的应急处理:受伤应用力挤压伤口使其流血,立即将伤口用清水冲洗,用碘酊消毒,若患者HBV阳性则应在受伤24小时内注射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如果患者HIV阳性设法在暴露后24小时内尽快服药预防,发生暴露后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尽快采暴露者血液做HIV抗体检测,如为阴性,则分别于暴露后6周、8周、3个月、6个月定期查HIV抗体[4]。

2.3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透析室护士每天和血液及患者体液间接接触,是血液性疾病传播的高危人群,一旦传染相关疾病将给自身及家庭带来不幸,到目前为止,血液性传染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每1例透析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按传染性的物品对待,预防污染其他物品及感染医务人员。(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意外损伤。闭路或单冲透析器和血透管路时,应按程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管道逆行污染。勿使消毒液溅到身上、眼内及地面上。加强透析器及体外循环管道的清洗、消毒、灭菌及管理,消毒必须在1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透析器及管道做到固定患者使用,固定摆放位置。避免交叉感染。(3)做好个人防护,透析操作时更换专用工作服、隔离鞋、口罩、戴手套,减少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血液,皮肤或黏膜有损伤时更应注意。拔动静脉针时,应先停血泵将动静脉夹子关住再拔针,勿使血液滴在床上及地面上。操作完成后,严格洗手,用洗手液流水冲洗,避免造成感染和污染医疗环境。(4)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透析室的医护人员每年应进行1~2次健康体检,定时进行免疫接种,如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等[5]。(5)建立锐器损伤、针刺伤报告管理制度,护士一旦被刺伤,报告医院有关部门,医院应立即评估发生情况,使受伤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及跟踪观察。

2.4 噪音防护: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执行无菌操作时。谢绝家属进入,严格陪探制度,保持透析环境清洁、安静。

2.5 化学消毒灭菌剂的防护:(1)熟练掌握常规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性能、功效及配制操作规程,严格掌握化学消毒剂有效浓度和剂量,使消毒剂的用量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造成更大的危害及浪费。(2)检查和配制化学消毒剂时,要戴口罩、帽子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3)消毒剂如不慎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4)易挥发性消毒剂要密闭保存:消毒剂放置在阴凉通风处,以免挥发渗漏造成环境污染。(5)环氧乙烷消毒的物品须待环氧乙烷气体散尽后使用。(6)0.2%戊二醛浸泡物品时,严密封闭防止气体泄露污染空气,使用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6 自我心理调节:护士应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疲劳。护士要学会正确对待社会偏见及各种心理困扰,采取回避、疏泄、转移、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做好心理防护。

小结: 血透室护理人员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患者-患者,患者-操作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同时也易造成护理人员的自身感染。因此,血透室工作者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强化防止交叉感染的意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由护士长监督执行,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透析室内感染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使血液净化治疗发挥出解除患者痛苦的最大作用和达到保护患者、工作者免遭各种危险因素伤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4.

[2] 徐荣佳. 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6):717.

[3] 陶水华.职业损伤与防护[J].护理与康复,2003,2(1):51.

[4] 郭 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