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16 06:10:50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第1篇

 

尊敬的社长、总顾问、各位老师、拳友们:

盛夏烈日炎炎,难掩热情似火,在这个火热的季节里,我们太极拳社辅导站迎来了成立一周年的喜庆日子。我谨代表辅导站,向出席今天庆典活动的各位拳社领导和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站点的各位拳友致以诚挚的祝福!向为我们庆典活动提供大力支持的董事长、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进一步增强市民文明健身意识,丰富市民文化体育生活,更好地传承太极精神,满足广大太极爱好者的健身需求,去年7月10日,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和太极拳社的共同策划、发起下,伴随着“市直太极拳文明健身活动”的启动,我们太极拳社辅导站正式成立。

一年来,辅导站积极践行“勤、恒、礼、诚”的拳社宗旨,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拳艺有了长足的进步,拳友们在收获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灵的愉悦,辅导站形成了“团结、友爱、和谐、快乐”的大家庭特色。这些成效的取得,得益于拳社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得益于辅导站各位老师的辛勤培养和精心指导,也得益于站点全体会员的积极努力和共同呵护。

受拳友们的委托,我将辅导站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和拳友们补充指正。

一、扎根“拳社”这片沃土,辅导站这棵“幼苗”逐渐成长壮大

辅导站成立之始,会员不到30人,管理相对松散,影响力也不大,拳社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着眼站点的建设发展研究对策,指导站点迅速成立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段工作计划、训练内容配档表和各项活动实施计划。在拳社强有力的领导和站点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辅导站李明、王刚、赵志、刘晓等同志积极开展工作,拳友们积极配合,站点凝聚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有效推进,站点先后参加市直机关单位太极拳培训展演暨拳社成立七周年庆典、市老年人健身项目展演、太极拳社注册登记揭牌暨上半年太极拳剑展演、市电视台航拍等大型活动,参与活动的会员达120余人次,展示了站点风采,积累了活动经验,提升了拳艺水平。目前我们辅导站拥有70多名注册会员,已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健全,管理有序,拳艺精进,和谐团结,在周边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团队。

二、结缘太极,得遇明师,满怀感恩之心

建站伊始,刚接触太极的学员们大都没有基础,对基本的步法、身法都不甚了解,不少人对学好太极拳缺乏自信。一年的时间,我们熟练掌握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十三式一、二路、传统杨式三十六式太极拳、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及三十二式太极剑等套路,动作由最初的机械、生硬、断续逐渐向灵活、松柔、连贯发展,对比初学时的水平,每个拳友都能感受到一年来自己拳艺上的可喜进步,每个人内心都有着强烈的成就感。这些进步的取得,有我们学员们勤学苦练的原因,但更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我们遇到了一批德艺双馨的好老师。

太极拳论中有“非明师无以成学,非勤练无以顿悟”之说,又有“明师难寻,无缘难遇”的俗语,我们站点的拳友们很幸运,通过结缘永年太极,得遇一批明师指点。站点成立后,老师对辅导站的建设十分重视,对学员们的训练十分关注,经常过问我们站点的情况,利用集体展演、到我们站点巡视或者拳社开会等机会指点我们站点拳艺,对我们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7月5日拳社开会前,老师还专门就我们站点搂膝拗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导;任老师以年过古昔之身,承担了所有套路的教学,每次教学都精心组织,既严格标准,又耐心细致,从分解到连贯,反复讲解,亲身示范,细扣动作,不厌其烦;任老师、柴老师、崔老师、付老师、韩老师、杨老师等老师在带领学员们按计划训练的同时,经常深入到学员中间,纠正动作,讲解示范要领,针对拳友们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辅导,帮助学员们树立信心。从老师们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拳艺,更学到了他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精益求精、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可以说,我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浸透了老师们的心血与汗水,感恩老师们的付出,是我们辅导站学员们的共同心声。

三、珍惜机会,勤学苦练,太极拳剑功夫不断精进

我们深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向零基础学员,周密的教学计划,志同道合的拳友,这些条件同时具备,是十分难得的。一年来,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勤奋学习,刻苦训练,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晨练时大家认真听,反复练,虚心向老师们请教,业余空闲时间也不忘熟悉要领、背记拳谱,公园小区的拳友们每天晚上自发地到地下车库加班训练。拳友们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做到了持之以恒的参加训练,不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雪雨,都能见到辅导站练拳的身影,不少拳友一年来除了大年初一或特殊情况,基本上一天不落的坚持练习,很多生动的事例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不多讲了。一年来,拳友们拳艺上的进步多次得到李老师、任老师等拳社领导和站点老师的肯定,在拳社组织的几次大的活动及6月份中心站和纪念馆站来我站交流活动中,我们的展演都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一年来,习练太极拳剑,已成为每个拳友的自觉行动,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感悟太极之道,身心双双受益

结缘永年太极,追求健康养生是大部分拳友的初衷,一年来,学员们身体方面的变化最为突出,有些拳友原来失眠,习练太极拳不久,欣喜的发现自己入睡快,睡得踏实,一觉到天亮了;有些拳友腰弯背疼,练太极一段时间后,腰板直了,背也舒服了;很多身体虚弱、经常小毛病不断的拳友通过练习太极拳剑,身体抵抗力增强,精力充沛,远离了病痛的困扰。

太极是阴阳平衡之道,是身心双修之法,一年来,太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多的是我们心境的升华。练拳的过程是动静相间、养练结合、内外兼修的过程,通过平心静气、寓静于动、排除杂念、松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陶冶了我们的性情。很多拳友反映练拳后脾气变好了,遇事不再心浮气躁了;原来在工作生活中感到烦恼困惑的事情现在能够从容面对,心态变得平和了;很多沉重的心理压力逐渐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悦。

一年来身心方面的收获,拳友们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我想在后面的座谈中大家会谈出更多更深刻的体会。

五、齐心协力,站点建设成为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我们站点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从事不同的工作,性格经历也各不相同,是永年太极这个平台,将我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学练太极,我们同甘共苦,切蹉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增强了站点的凝聚力。一年来,老师们很关注站点建设,不仅对站点活动的筹划给予指导,而且积极参加。任老师不论是拳社大型活动还是站点组织的小活动,在每次活动前都对活动计划进行指导,对细节进行交待。我们站点还有一批热心人,李明从增强凝聚力、增进友谊的角度出发,王刚、赵志、刘晓等同志等同志承担了大量繁重的组织筹划和准备工作,不少拳友对活动的开展给予了支持和帮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年来,“家”已成为我们站点最贴心的代名词,也成为我们站点的特色。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家人般的关心和牵挂,可以分享到朋友间的快乐与愉悦,也寻找到了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我们这次站点成立一周年庆典活动以“心系太极,感恩太极”为主题,回顾一年来的历程,我想“感恩”两个字最能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想法。感恩太极让我们在不老的年纪就与太极结缘,太极给我们带来更有质量的生命;感恩太极让我们遇到了德高艺精的老师,老师教会我们拳艺,也教给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感恩太极让我们拥有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带给我们团结、友爱、和谐和快乐。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第2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加强各级老年体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有检查,形成科学有序、运转通畅的工作机制。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涉老部门的支持,发挥好党政主导作用,积极筹备召开市老年体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老年体协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会议、老年体育工作现场观摩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老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制定和完善十二五规划,加强老年体育科研和宣传工作。依据《全民健身条例》、省市两办文件和各级老年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和完善《市老年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努力完成第一年的规划任务,确保起好步、开好头。在此基础上,抓好老年体育科研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系统带给我们的便捷条件,广泛收集信息,传播先进经验和创新项目,搞好论文征集、信息交流工作;同时借助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加强对老年体育工作的宣传,不断提高老年体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突出重点,广泛开展镇办、社区和广场文体活动。今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要充分利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活动和“全民健身日”、老人节等有利时机,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广场大型文体展演和基层老年文体展演系列活动,各镇办要着力打造示范队伍,重点搞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体活动周展演,展现老年人的风采,掀起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四)大力开展“百千万”活动,提升老年体育人口。即在全市打造100支示范队伍(秧歌、太极拳、柔力球、门球、乒乓球等项目)、发展1000名太极拳爱好者、巩固壮大秧歌和柔力球活动队伍,力争使参与两项健身活动的人数突破万人大关,在全市普及秧歌、柔力球,以此引领更多的中老年人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

(五)抓好赛事活动,提高群体活动水平。一是组织参加好上级比赛。今年市共安排了第二十届老运会等12项赛事,根据我市实际,我们将认真做好队伍的组织、选拔、集训等方面工作,组队参加市老年乒乓球、太极拳(剑)、男女门球、场地高尔夫球、健身球操、柔力球、钓鱼和第二十届老年运动会9项比赛。二是举办全市中老年乒乓球、门球、第五套健身秧歌、中老年柔力球、太极拳(剑)等5项赛事,不断提升我市中老年竞技与表演水平。

(六)突出抓好体育人才的培养。认真落实市老年体协提出的“人才战略”计划,着力抓好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搞好项目推广,落实我市“百千万活动”计划最重要的人力支撑。新的一年,我们将切实抓好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项目编导员队伍的培养,使我市体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新的突破。一是积极选派骨干人员参加全国、省、市各项培训活动;二是举办4次以上全市第五套健身秧歌、门球、柔力球、太极拳剑等项目的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三是组织专门力量创编一套适合中老年人特点和大型展演活动需要的秧歌,为秧歌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第3篇

这不是穿越剧胡编的情节,他们分别是马云、李连杰、王占海,如今共同的生意是卖太极。马云和李连杰的知名度自不待言,王占海何许人?陈式太极第19代传人王西安的长子。他之所以能与马、李二位成为合伙人,并不完全是父辈余荫的结果,他17岁时就是全国太极推手锦标赛冠军了。 插画/张伟城

三人本来分属三个圈子,他们往一起凑,三个圈子的朋友自然都会来纷纷捧场,就像传说中的武林大会那样。

中国男人小时候大都有武侠梦,马云的不同之处是,人到中年了还想学功夫。2008年底,他交给助理陈伟一个任务,给他找个全国最好的太极师傅。陈伟最后在太极拳发源地河南陈家沟找到陈式太极第19代传人王西安。王西安是陈式太极当代“四大金刚”之一,当年67岁,在陈家沟有个王西安拳法研究会。陈伟找到王西安时,拳法研究会会长阎素杰陪在王身边,招呼来访者。

陈伟看了王西安展示的几套拳法,听了老人对太极文化的理解,立刻明白他就是马云想找的师傅。2009年4月,陈伟把王西安和阎素杰邀请到马云在三亚的度假别墅,教马云练了四天陈式太极,马云还趁机与王西安探讨了太极理论。当年国庆期间,王西安第三次教马云练拳后,马云决定拉近自己与太极之间的缘分。陈伟说,马云的一个愿望是,有朝一日大家评价他,会认为他首先是个太极大师,也曾创办过企业,像阿里巴巴、淘宝网……

马云从太极哲理中悟到了“定、随、舍”三个字,他首先想到的是让太极文化融入阿里巴巴。互联网公司运转节奏快,马云试图通过太极文化消除同事们内心的焦躁。在他认识王西安半年后,阿里巴巴太极班开课。第一期报名的有400多人,授课地点在杭州城西和滨江两处。第二期次年春开课时,阿里巴巴高管如彭蕾等人也成了学员。看到员工热情高涨,马云干脆把太极拳固定为阿里巴巴的内训项目。2011年,马云请来陈家沟5位拿过全国比赛冠军的陈式太极高手王翠花、王帅等,将他们编入阿里巴巴体系内,每周定期给员工培训。

王西安常在海外授课,不能固定教马云,马云便想请王的长子王占海来给他单独教拳。王占海1967年生人,从小受父亲严苛的训练,拳风凌厉老辣,技击性强。在坐了多年全国太极推手冠军宝座后,王占海当了教练,培训专业选手参加国内外太极竞技比赛。2000年左右,厌倦了做竞技教练的王占海,说服父亲和弟弟王占军(蝉联全国冠军十多年)在温县筹建了陈家沟武术院,训练出200多个全国太极竞技赛冠军。

当阎素杰向这个太极拳教头转达马云请其单独授拳的邀请后,王占海没有答应,理由是他从不给特殊人物搞特殊培训,要上课,你得来武术院跟大家一起学。

2010年愚人节,马云拉着一众朋友到陈家沟考察。也就是在这一天,马云说服了王占海成为他的合伙人。

彼时,王西安父子陪马云等人从太极拳祖祠参观到武术院,途中,马云的一句话戳中了王占海的心事。他对王说:我是个企业家,不是太极高手,但我又是爱好者;你是太极高手,不是企业家,你办武术院影响的也只是部分人,我们可以联手成立公司,通过市场运作推动太极文化影响更多人。

王占海当时正为寻找超越“四爷”陈照丕和父亲王西安的太极推广之路而苦苦思索。

陈照丕是陈式太极第18代传人,也是个悲剧人物,为挽救陈式太极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陈式太极“四大天王”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都是其弟子。1972年,陈照丕去世时,王占海还小,只模糊记得四爷是个高大和蔼的老人,母亲喊四爷为伯父。年轻时的陈照丕在北京摆过擂台,给同仁堂老板教过拳,1949年前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太极拳教员。“破四旧”时,陈被扣上“伪国术教官”帽子,地主出身的他又是跑不掉的“牛鬼蛇神”。为挺过无休止的批斗,他曾装疯三年,但最后还是被逼得跳井自杀,所幸被王西安等弟子救出。 王占海是陈氏太极拳第19代传人王西安的长子,如今是马云,李连杰的合伙人。 学员们在太极禅会馆内切磋。 太极禅学员表演。 会馆的陈设讲究意境。 太极禅会馆位于杭州西溪,风景秀美

遭受重创的陈式太极,也正是在陈照丕手上改了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章程,王占海的母亲既是陈照丕的侄女,也是他的弟子。“没有陈照丕,陈式太极就断了。”王占海说。

王西安也是传承太极拳的功臣。他当过多年村支部副书记兼民兵营长,这使他能更方便地号召陈家沟村民练拳。他的做法是,村民练一天太极拳就可以挣一个工分,练拳由此成为陈家沟人的生活,在田间地头、场院干活的人们,常常放下农活练拳。那时节当地还没有电视,小孩子们的娱乐就是打拳。

上世纪70年代末,到中国拍太极拳纪录片的日本人发现了陈家沟,并邀请王西安到日本教拳,王西安成为陈家沟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人。后来连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外国政要都邀请王西安去教拳,王的拳法也逐渐流布到欧美、日本等地。陈家沟成了国际村,老外前来学拳的越来越多,这使王西安的80后入室弟子王帅从小就看惯了国内外习武者一拨拨涌入村子的景象。

陈照丕让陈式太极在特殊年代艰难传承下来,王西安让陈家沟无人不太极,并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到了王占海这一代,他想成就更大的梦想——让太极拳影响数亿人。但显然,仅靠陈家沟的拳师力量是有限的。马云成立公司推动太极拳的提议,让王占海的梦想有了落地的可能,“马云脑子活,看出他是真想推动太极文化。”王占海说。

王占海随后跟马云去了杭州,住在马云家,教马云练拳。但马云太忙,不常在家,他后来干脆就带着王占海一起出行,顺便让王认识他的企业界朋友。

两人同住同行的日子持续了七八个月。这段时间,王占海也顺便收了不少企业家弟子,如云锋基金发起人虞峰、泰山会现任会长林荣强、哈尔滨红太阳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冯玉良等等。身兼多重社会身份的马云,把王占海引入一个个政商领袖的圈子。与企业家朋友接触久了,王占海的商业思路也就开阔得多了。

当初与马云一起去陈家沟考察的朋友中就有李连杰。与王占海相比,马云“忽悠”李连杰要容易得多。

马云最先找李连杰谈太极的事,是想拍一部太极电影。年轻时就在西湖边跟一位师傅练了多年杨式太极的马云,2009年天马行空地构思了太极大师杨露禅的电影剧本。他想让华谊兄弟拍出来,李连杰演杨露禅,连配角马云也都想好了:吉利汽车李书福演街头拉车的;史玉柱演算卦的;朱新礼卖水果;马云自己当账房先生;沈国军演王爷;范冰冰、李冰冰演左右丫鬟……

事实上,李连杰不仅喜欢太极阴阳平衡的哲学,而且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武术产业化。他曾在美国办武馆,后来发现自己再怎么卖命,也比不过瑜伽和跆拳道,就算是把全美国所有中国人开的武馆加起来,影响力也不值一提。

不久前在美国受邀观看中国武术表演时,身边的人问李连杰:台上表演的是武术吗?李:是!对方又问:那武术是一门表演艺术,还是体育,还是文化?什么是武术?11岁就出国表演武术的李连杰一下子懵了,他答不上来。自己练了40年武术,都不知道中国武术到底有多少拳种,说不出一个准确概念,又怎么能让外国人理解你的国粹呢?

就在反思自问的这一刻,李连杰忽然找到困惑多年的答案:“我们的武术市场定位不清晰,包罗万象,一个师傅教出一个样子,没有标准,不能复制,只能走作坊路线,总也长不大,就连少林寺也被视为保安输出地。”堂堂“国术”没落至生活边角料,或者公园老头老太们晨练的项目,年轻人不学自己老祖宗的健身术,都跑到健身房练老外开发的课程,这让他感到很不是滋味。但究竟哪一门武术能代表中国武术文化且易于推广,李连杰也吃不准。

这下好了,马云也盯上了太极,合作水到渠成了。马云提议李连杰与他合作推广太极拳的时候,李连杰并未表现出矜持与迟疑。但从2010年相识,到2011年注册太极禅国际文化推广公司,马云、李连杰、王占海三个合伙人磨合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互相“洗脑”,彼此说服,三人的相同点是人生前半部都有着武侠情结,梦想相互重叠。

太极禅是什么?三个合伙人回答惊人的一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初学者可以在太极禅院学“云手”,希望修身养性的人可以学“云手FIT”,拳法套路以简单易学、时尚、标准化、可复制为特色,目标消费者是年轻白领。

按三人当初的规划,太极禅公司目前阶段向公司和个人客户提供两种不同的服务:对公司提供员工培训服务,除阿里巴巴外,腾讯、联想、平安保险、华谊兄弟等企业都将引入太极禅的云手培训课程;为个人提供健身会所服务,包括私塾式和健身房式运动服务及养生太极禅产品。国内一些健身房已开始与太极禅公司签订合同,引入太极禅课程。

如此庞大的体系需要的是太极教练,李连杰的目标是与全国78所体育高校签订合作协议,除了把太极禅课程引进高校外,还要专门培训教练。这样做,高校自然高兴,因为它能解决学生就业。5月28日,李连杰出现在上海体育学院,他此行的目的是与该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联手推广太极禅。一个月前,他和北京体育大学也签署了同类合作协议。

太极禅公司还与中国武术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囊括了全国各门武术专家的中国武院,负责产品技术支撑,王占海将集合众家观点,将太极13项基本元素重组为云手、云手FIT产品,开发文九段(马云因对太极哲学领悟到位被公认为文九段)、武九段(目前推出前三段)。

产品研发体系、教练培训体系搭建完成,还要营销造势。李连杰常以美国花15年时间包装瑜伽为例,声称自己已做好用10-15年时间把太极禅推广到全世界的准备。

按照这种构想,太极禅已经是个大项目。太极禅公司眼下仍在招兵买马,人力资源部邮箱里,收到的简历来自世界各地。

太极,如它所代表的含义,包容性很强。马云和李连杰身边的朋友们,正在不断为它添加新的要素:夏华的依文集团生产太极服装。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夏华设想,服装设计可从淘宝网征集,被选中的设计样式,依文集团出资购买并做成比赛队服。优米网董事长王利芬正在筹划利用电视媒体搞一出盛大的太极禅比赛,亮相者自然还是这些吸引眼球的企业大佬。节目播出后,观众投票选出的最美太极服会推向市场,比赛获胜团队所获奖金将捐赠给公益组织。阿拉善、大自然保护协会等企业家活跃的公益组织或将成为候选者。还有一些地产、健康产业的大佬正在琢磨如何往太极禅里装东西,衍生产品链条设计是市场决定的。不难发现,太极禅移植了不少淘宝搭建平台的理念,俨然一个太极版淘宝网。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 太极;文化产业;缺失

中图分类号: G 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4-0305-04 文献标志码: A

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的一个体育项目,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有着坚实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但以中华民族的武术技击、健身和养生为母体,而且在运动方法、形式和内容中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宗教、医学、兵法、养生等深邃的文化思想和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深受世人的青睐[1]。河南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有着庞大的太极练习和消费群体,从而为太极文化产业化提供了有利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在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例如: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2010年4月,9部委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太极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政策的利好给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和良好机遇,但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失无形中羁绊了其前进的步伐。

1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河南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推进,文化产业已成为河南各地经济发展的亮点,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不少地区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积极贡献。自2010年起,文化产业的统计正式纳入了国家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制定并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方案》(国统字[2010]133号)和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河南执行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制度和核算方案后,统计范围改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部分。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万2 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 453亿元,增长10.5%。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367亿1 300万元,同比增长15.9%。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3.7百分点,高出第三产业增速5.4百分点[2]。

2 河南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河南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市场开发和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曾成功举办了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等诸多大型赛事,竞赛表演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参与和观赏体育比赛的兴趣和意识,促进了参与及观赏性体育消费,带动了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截止到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亿5 000万爱好者练习太极拳[1]。2000年6月20日,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健身月”。与此同时,前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多次要求太极文化产业要“成为继少林功夫后又一张河南文化名片”;2009年,省长郭庚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把陈家沟太极拳塑造成为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更具体的目标。1999年,焦作市委、市政府下发文件《关于在全市推广太极拳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把学习太极拳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并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太极拳活动月”[3]。为更好发展太极文化产业,焦作市还专门委托北京大学编制了2008年至2013年《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规划》。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河南太极文化产业创造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但是现实究竟怎么样,根据对太极故里调查,得到了以下结果。

2.1 培训产业规模小、档次比较低,“太极根”优势缺失

近年来,尽管河南省太极文化产业在培训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但大多还停留在“师父带徒弟”传统的旧模式上,效率极低。几位大师和一些拳师散布于国内外,各自为战,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无法形成集团优势和规模经营。太极故里一直不能处于太极拳发展的核心位置,“太极根”优势不明显是造成太极拳培训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专业中介机构缺失

中介机构是太极文化产业的剂,中介产业的缺位,一方面会造成核心产业的发展活力不够,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中介业的发展,不仅带动健身培训业和竞赛表演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在规范整个太极市场运作,促进整个太极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4]。当前河南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缺少专业的团队来组织运作太极文化产业的宣传和发展策划等事宜,直接影响到太极培训业和竞赛表演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2.3 太极拳传承发展中文化元素和拳理缺失

重视大众健身和竞技表演都无可厚非,但重技不重理,重术不重文的现象使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不够完整,太极拳濒临文化和拳理的缺失,将使太极成为无源之水。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以会更多的套路而自豪,而不探究其文化根源和拳理。无论健身和竞技本应是身心和谐、内外合一的。只注重外在技术形式的太极拳若失去文化内涵的支撑,势必导致其传承中出现的空虚和浮躁,不可能长久发展。

2.4 由传统到现代传承转化方式缺失

长期以来,太极拳的发展处于自发式的、零散无序的、小规模的家庭教学为主,而且多是以传授各类技术为主要内容,对于厚重的太极文化、拳理,以及太极拳传承方式很少有专门研究,导致效率较低、效果较差。

2.5 文化语境可续性缺失

陈王庭以文武双修创编太极拳,我们现在因为文化语境的差异而不能很好地解读它;陈鑫首次将太极拳写成文字,我们现在也因为文化语境的原因而使许多人不能读懂《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文化断代造成的太极拳在传承中的不协调现象十分突出,如断章取义、舍本求末等,抓不住核心的实质性内容造成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的偏差。

2.6 复合型人才培养缺失

太极拳是以人为载体的项目,人才的培养是太极拳发展的希望。在太极拳的发展中不但需要专业师资,也需要研究型人才、经营和管理人才、外语人才、中医人才等,有了这些人才才能共同承担起发展的重任。

2.7 太极文化品牌意识缺失

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分割日趋激烈的今天,没有响亮的文化品牌,就意味着没有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河南在太极文化产业领域由于刚刚起步,仅局限在服装、器械等制造业方面,由于品牌意识的缺失,依然进行着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和管理,存在品种单一、品质不高等问题,造成很难融入到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

2.8 太极旅游业中,软、硬件建设缺失

以嵩山少林为主打项目的旅游业给河南经济注入了不菲的收入和活力,而以太极为主打项目的旅游产业中一直是不温不火,没有为河南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方面与基础条件差、环境卫生仍是原始状态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另一原因与宣传不到位,文化内涵建设跟不上有着必然的联系,软硬件建设的缺失和不到位将直接制约着太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9 高水平竞赛表演业内容和层次偏低导致了其观赏性和互动性缺失

竞赛表演业是太极文化产业化的实体形式。一方面竞赛表演在整个体育当中是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部分,这样的特点必然反映在它的产业化实体形式上;另一方面竞赛表演业的发展还会带动太极健身娱乐业、太极中介业、太极用品业、太极传媒业、业,甚至一般服务业,如餐饮、饭店、交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太极拳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严重不足,使得太极表演的规模和档次偏低,表演通常以套路演练为主,不能很好地展现太极文化的特有神韵,太极拳独特、神秘的技击效果不能使人们很好地欣赏和体验。同时,观赏性和互动性的缺失也是太极文化产品很难在青少年中推广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河南太极文化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3.1 太极拳科学的健身效果

太极拳的原始创作是依据《黄庭经》和《道德经》,《黄庭经》是道家很著名的最重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讲如何修炼长生久世之书,是导引、养生、炼气的重要理论用书,其中与中医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太极拳讲究“天人合一”,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注重内外兼修 ,追求形体动作的中正与内在拳理的体悟,可以给人带来审美愉悦与精神享受,能够有效缓解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被誉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

3.2 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底蕴

太极拳历史悠久,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太极拳吸取了道、儒、释等文化的精髓,被誉为 “哲拳”。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庭经》《黄帝内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学、武学的经典著作,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一招一势中就可以感受到浓郁的道家文化思想,它是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典型性肢体语言,成为许多外国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媒介和桥梁。

3.3 众多的太极拳习练群体和消费人群

河南习练太极之风,经久不衰,上至耄耋老人,下到童真少年,主动参与者甚众,也涌现出无数的太极名流。在知识经济时代,“共识”即财富。假如中国有10亿人“达成共识”,且每人愿付1元,就能创造10亿元的价值和财富。资料显示,目前河南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已超过150万,并且太极拳已传播到世界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亿5 000万爱好者练习,太极拳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和普及,为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市场和商机。

3.4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继2005年7月召开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并连续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后,省委又于2006年5月召开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对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自“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又为河南省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和更高的发展平台,太极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3.5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及居民物质生活状况的提高为“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

作为休闲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太极文化产业,其发展与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有直接的关系。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处在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时,该产业的发展就会获得强有力的支撑。从2003年到2007年,河南GDP平均增速为13.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百分点,2006年到2010年5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发展,见表1。

尤其是2010年河南GDP达到2万2 942亿6 800万元,增长12.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 000美元。按照全球休闲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至5 000美元,就将进入休闲消费爆发性增长时期,河南已具备太极文化休闲消费快速发展的基础[5]。同时,从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2005年到2009年河南城镇和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水平呈递增之势,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见表2。

研究表明,当恩格尔系数达到65%时,开始出现娱乐性、消遣性消费,当恩格尔系数达到50%以下时,人们对物质消费品的需求增势减缓,对健康和娱乐消遣等与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将呈现稳定的持续性增长之势。太极拳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产品,其健身和强体的功效愈来愈得到人们休闲健身的青睐和首选[6]。

4 太极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思路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发挥河南太极文化资源的区域优势,把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切实转化为具体行动,将太极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河南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建立高规格的文化产业发展综合领导协调机构,尽快完善、细化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

4.1 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

获得政府的重视,可以在税收、用人、用地等方面得到优惠,减少太极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可以借用政府、社会与个体的力量,提升太极拳的社会地位,营造太极品牌,为太极拳产业化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

4.2 提高认识,科学定位

1)必须把太极拳摆在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和定位,不能离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它的文化母体去认识太极拳。

2)把太极拳摆在正在迅速融入世界文化大体系的现实情况下来考虑。太极拳走向世界就是融入世界,在接受世界体育文化挑战的同时吸收其优秀的方面。

4.3 借助网络开辟国内、外太极拳培训市场

在保留传统授拳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展网络的功能,实施远程教学,加大太极拳国内外交流业务,繁荣太极拳培训业市场。同时邀请太极拳推广普及较好地区的武术界人士,到河南切磋交流太极拳技艺。

4.4 创新太极拳技术动作,开发太极拳相关产品

太极拳技术动作的革新与编创是其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技术创新,提炼太极拳丰富的技术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年龄、性别、兴趣爱好、职业和健康状况,创编管理层、中产阶层和一般阶层太极拳,以及办公室太极拳、家庭太极拳、康复养生太极拳、竞技太极拳,等等,使任何想学太极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类型,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愿望。尤其是针对青少年,要充分挖掘太极拳技术的现代化元素,以满足他们追求新颖、时尚和高难美的需求。同时,成立研发团队,开发以太极拳为内容的烙画、麦草画、竹编、石雕、玉雕等工艺品和纪念品;研发太极服装和太极器械,打造河南太极服装器械品牌。

4.5 太极拳职业化路径

NBA发起成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成为风靡全球的最大规模的观赏性体育赛事之一,通过门票、转播权等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利润。太极拳运动在中国有着天然的民族情结,在国内外有着数以亿计的追随者。庞大的习练群众基础,以及太极拳技击性和竞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使太极拳职业化成为可能。通过职业化途径来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打造太极精英,为太极拳习练人群提供可供效仿和追捧的明星人物,扩大社会对太极拳运动的需求和消费欲望。正如出于对乔丹、姚明等球星的崇拜,出现了众多的青少年篮球爱好者一样,这可能会成为竞技太极拳职业化成功运作后的优秀“副产品”[7]。

4.6 加快太极拳朝圣地基础建设

政府要在保护、挖掘、整理陈家沟太极“根”文化的基础上,建设辐射周边村庄的陈家沟太极拳朝圣地,使之具备集太极寻祖、拜谒认宗、学拳体验、民俗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

4.7 借助传媒和中介扩大太极拳的社会影响力

一是,与广播电视等媒体合作,播放太极拳节、擂台赛、名人采访、名家武术等。二是,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等出版物,挖掘河南太极拳题材,以报告文学、小说、历史故事等形式宣传“太极之乡”。宣传竞技太极拳成果、群众太极拳开展状况、名家太极拳及训练方法等。三是,成立专业的中介团队机构,通过专业团队的运作和包装扩大河南太极的影响。

4.8 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价值的开发,精心设计打造太极文化品牌旅游

从旅游学的角度看,我国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一种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实现其产业开发的重要途径[8]。围绕河南是太极圣地这个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太极拳演变历程等为主题,创建旅游路线。其中包括:对太极拳发展史、兵器、器械、训练方法等内容的介绍;太极套路、功力、绝技的表演;创建游客学习和交流切磋平台,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留住客人,从而增加旅游收入,形成龙头产业,以此引领和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4.9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推出太极文化精品力作

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培植推进太极文化优势,彰显太极文化魅力,精心打造中原文化品牌。由省市文化、广电等部门负责,积极聘请国内知名导演、编剧,策划、创作出以弘扬太极神韵为主题的精品舞台剧、反映太极历史文化为主线的影视剧,开发太极文化产业为主旨的动漫精品和网络游戏。

参考文献:

[1]邢树强.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4-185.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文化产业成经济增长新亮点[EB/OL].[2012-06-30],.

[3]梁华伟.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品牌战略研究:兼论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2):44-46.

[4]鲍明晓.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J].体育科研,2006,27(3):7-8.

[5]冯文昌.转型时期培植与发展河南省休闲体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1,25(2):123-125.

[6]冯振旗.中国传统武学养练合一运动体系哲理与实践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 46(12):123-125.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太极拳;产业化;产品;市场分析;产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62-03

引言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思想,“太极”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而作为武术,“太极拳”却只是在明末清初时由陈王廷所创[1]。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元素的人体文化形态。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拳法,并命名为太极拳。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太极拳中,每一个动作都圆柔连贯,每一式都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太极拳将中华民族易学的阴阳五行之辩证思维与中华武术百家拳术、艺术、气功中的导引吐纳以及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完美结合,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益寿延年、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最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这种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太极拳以其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确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具有中华民族活动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1]。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2]。太极拳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健身、养生和文化传播于一体,正逐步成为一项产业,但离产业化还具有相当长的距离。“产业化”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太极拳要想产业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参与,对太极拳的发展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但目前,我国太极拳产业处在各大流派各自为战状态,相互间的交流较少,并且门户间相对保守,各地的机构零星散落,没有龙头企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业链条。针对这一现状该研究从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必要步骤和重要保障3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以期推动太极拳的产业化。

一、找准太极拳产品,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一)有形产品

作为产业,关键是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太极拳产业也不例外,太极拳技术培训是太极拳的有形产品。太极拳技术培训的质量至关重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数量。产品的质量包括:一是太极拳套路、推手及其他练习方法的编排质量以及是否适合习练者练习;二是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包括场馆设施安排形式在内的硬件准备程度;三是拳师的指导水平。太极拳产业的有形产品还包括竞赛表演,其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一是赛事的组织与宣传;二是参赛选手临场水平的发挥和裁判的表现。

目前,绝大多数太极拳企业的产品大都还停留在教授传统套路和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竞技套路上。一套套路大概需要1个月(以每天练习2小时计算)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即使是最简单的24式太极拳也至少需要花1周的时间才能学会。对于初学者要想提高技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与现今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有些脱节,除了已退休的老年人能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拳外,对于绝大多数中青年人都可望不可及。太极拳企业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在不改变太极拳规范技术动作的前提下开发适合快节奏中青年人习练的简化套路和推手方式,做到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规范化与简化并行,并且采用言传身教、出版相关书籍、光盘和网络等手段对太极拳习练者进行引导、纠正。陈正雷先生提倡“三级十段”制,由级而段,循序渐进地学习,他还创编了“精要十八式”规范太极拳的动作,这应该是好的想法与做法[4]。

太极拳除了具有健身功效以外,还具有医疗康复的作用。例如,太极内功对于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病、妊娠毒血症、阳痿、遗精、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河北省北戴河气功医院在李经梧先生及其弟子冯益建先生和再传弟子们的努力下,于太极拳医疗上积累了大量经验。相关部门或医疗养生机构应以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为研究基地,挖掘和整理太极拳的养生和治疗功效,加强对太极拳健身治病的研究工作,在太极拳的医学研究与气功疗法的配合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从养生和治疗方面加深对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加深对太极养生文化的挖掘,促进太极养生文化的发展,挖掘太极拳特有的养生和治疗功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习练者,为太极拳产业化提供支撑。

太极拳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拳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例如,陈家沟太极拳研究院、太极禅文化国际发展公司、易太极养生馆等是较为大型的太极拳企业,其管理水平和拳师的水平相对较高。而大部分太极拳企业,如一些地方性的培训中心、学习班、俱乐部等管理水平和拳师的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高太极拳企业的准入门槛,规范行业标准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提高拳师水平方面应对全国各地有名的拳师进行深度的调查,对他们的传承理清思路,认定传承人,建立相应的档案。相关部门还应做好数据库建设,使得太极拳的继承人和传承人档案数据化和网络化。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由劳动部或体育局建立太极拳师资格认证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在太极拳竞赛与表演方面应提高比赛水平和档次,多举办精品赛事和延续性赛事,并且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这需要做到加强赛事的组织和宣传,严审参赛选手的参赛资格,严格筛选裁判。太极拳竞赛与表演业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并带动太极拳技术培训市场的发展,加快太极拳的产业化。

(二)无形产品

太极拳的无形产品是围绕太极拳文化开发出来的。太极文化虽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提供某种特殊权利或收益,让消费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将太极哲学融入个人的思维方式中,使日常生活太极化,用太极思维处理和应对各种问题。在太极拳营销中,很大程度上是对太极拳文化的推广。例如,太极禅文化国际发展公司主推“太极禅”的文化,以此引导消费者追求健康和快乐;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主推“寻根谒祖,文化交流,健身养生,休闲旅游”;秦皇岛颐华太极养生中心以“传承技艺,弘扬国粹,传播文化,颐养中华”为企业愿景。这既是企业文化也是太极文化。但绝大多数太极拳企业在无形产品开发方面还相当欠缺,仅是套路的学习,而太极文化的传播很少涉及。

(三)衍生产品

随着太极拳品牌效应的提高,必然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备受各类企业关注,增加赞助机会,从而出现以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为核心并与太极拳品牌效应密切相关的附属产品,即衍生产品。衍生产品简单来说就是非太极拳组织利用太极拳的品牌效应推广和销售的产品。太极拳的衍生产品主要包括借力太极拳开发的旅游业;制造业,如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鞋、纪念品、特许商品等;还包括媒体开发、转播权、商标权等。

太极拳的衍生产品只有在核心产品形成品牌不断提升品质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例如奥运会,其合作伙伴遍布于各个领域,这些商业合作伙伴之所以能够直接利用奥运会大量推销其产品并获得丰厚的利润是因为奥运会本身的影响力。

总之,太极拳产品开发(见图1),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太极拳文化开发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配合,力求做到四个结合,才能完成。第一,把产品开发与太极拳研究结合起来,研发更多适合不同人群锻炼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锻炼的效率和习练者参与的积极性。第二,把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与技术培训市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第三,把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习练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第四,把太极拳文化与旅游业、制造业、广播媒体业结合起来,实现双赢甚至是多赢。在太极拳产业化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开发目的,并选准产品,下大力气,扎实工作,不断探索,就会有所收获,在太极拳产品的开发领域闯出一条新路,就可以使太极拳文化传播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二、进行市场分析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必要步骤

要想使得太极拳形成产业规模,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市场信息和脉络,严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有序操作,有计划地开发产品。对于太极拳市场的分析,本研究以国内有影响的太极拳市场调查为依据,从太极拳习练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太极拳习练者习练动机、太极拳习练者的行为特征及太极拳市场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入手。

(一)太极拳习练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根据近3年太极拳习练者调查相关研究文献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太极拳习练者中以男女比例差异较小,说明不论男女都很喜欢太极拳,没有性别偏好。对于太极拳健身人群年龄的调查可以看出40岁以上跟40岁以下人群比例差异较大,但这并不能代表年轻人不喜欢太极拳,而可能是由于他们忙于事业,身体状况正处于人生的顶峰,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等因素有关系,若想开发40岁以下青壮年的太极拳健身市场必须精心设计适合他们习练的内容。

(二)太极拳习练者习练动机

习练太极拳最初的动机多数是由于身体不太好,出现了各种健康状况,想强身健体。对于中老年人还有特殊的目的就是可以满足他们社交的需求,认识更多的朋友,是他们扩大社交圈,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太极拳习练者的行为特征

1.太极拳消费日渐增加

太极拳消费日渐增加,一是太极拳习练者已逐渐意识到仅靠在公园由太极拳爱好者义务授拳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习练到一定程度迫切希望得到高水平拳师的指导;二是,人们的消费水平日渐提高,除了吃穿住用行的消费外,他们在健康养生和消遣娱乐等休闲活动方面的消费逐渐提高;三是,很多太极拳养生中心兴起,结合祖国传统医学,集养生与休闲于一体,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费场所。

2.活动方式呈现多元化

太极拳习练者的活动方式已不仅局限在太极拳本身,而是结合旅游、养生、针灸、推拿按摩和保健性治疗等内容,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太极拳养生中心也不只是在教授陈、杨、武、吴、孙等传统套路和竞技套路,而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养生理念,这与现代人的需求正好相符。

3.进行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进行系统完善的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一是邀请名家、专家制定和论证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河北省特色的法规,引导太极拳技术培训市场向良性发展。设立太极拳的相关技术标准和理论体系,形成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内容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成立太极拳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人才信息库,严格规范太极拳教练的等级认定制度,筛选真正有资质的教练,逐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相对成熟的教练队伍。把太极拳人才交流中心建成国内以及国际太极拳人才信息、中介中心。

三是加快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要引导、壮大消费主体,可由省政府制定一些促进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使得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与旅游市场联袂,在一些养生和疗养为主的旅游胜地进行试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

四是与医疗机构联合研究太极拳的医疗养生功能,以河北省气功疗养院为典型建立更多类似有资质的医疗养生服务机构,扩大对太极拳养生功能的宣传,创办成我省具有养生特色的太极拳产业。

五是学习和借鉴瑜伽和跆拳道等较为成功的体育项目的运作模式,发展太极拳健身娱乐实体。将切实提高习练者的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形成产业化。

结语

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而太极拳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一股劲旅。要想使得太极拳产业化,就必须确立太极拳产品的定位,突出其养生、保健与医疗特色,开发医院做不了、其他体育项目不能做的特色产品。太极拳要想产业化,就必须对市场进行分析,这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必要步骤。只有了解太极拳拳习练者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迅速扩大太极拳市场,加速太极拳的产业化。在做好产品定位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完善的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严双军.太极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产业[EB\OL].百度百科:http://.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第6篇

一、简化太极拳的普及推广

1、简化太极拳的面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关怀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在1956年前后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组织太极拳专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已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传统太极拳37个主要势子中择取20余个典型动作,集中了传统太极拳中主要技术结构体系和技术环节,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先安排直进动作,随后安排后退和侧进的动作,然后穿插蹬脚、下势、独立和复杂转折动作,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科学原理,便于人民群众学习掌握,解决人们以往对“太极拳十年不出门”的望而却步,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习练太极拳,以“简化太极拳”来更好的推动普及太极拳,使“神秘”的太极拳接近群众,更多的人参与进去,更多的人一步步进入太极拳探索人体生命奥妙。

1957年国家体委召开武术学习会,其中在会上对包括简化太极拳等第一批国编武术套路开始全国范围的学习推广普及。其后出版教材、挂图、举办全国教练员培训班,工作逐步展开。

简化太极拳的面世,使古老的太极拳赶上时代的步伐,古老的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亮色而更加溢彩流芳,在推广普及后太极拳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寻常百姓日常生活,拓展了太极拳的各项功能。

简化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广泛流传,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对宣传普及各流派太极拳起到了重要作用,拓展了太极拳发展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也促进了各流派太极拳广泛普及。展示出太极拳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是武术太极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新”。

2、简化太极拳名称与二十四势太极拳

在传统太极拳、国家新编套路越来越多,形成了多个系列的新形势下,现在一般称“简化太极拳”为“二十四势太极拳”,从“起势”――“收势”由24个势子组成。“势”字内涵深刻,具有鲜明武术文化特点,动态含义浓重,有历史文献依据,也符合太极拳连绵不断行拳之实际,是表达较为准确的字词。常见有的同志在以数字命名时习惯仿照按姓氏命名拳名而写成“式”,《现代汉语词典》讲“式”――样式。式子――姿势。例如:“他练的这套拳,式子摆得很好”。“式”字似乎静态意味重,写成“二十四式太极拳”不合武术文化惯例,也容易曲解成练太极拳时断续的摆架子;在教材具体内容中用“势”,在名称上用“式”,明显不一致、不合逻辑。从多方面看用“式”字不如用“势”字更为准确。

在一开始称为“简化太极拳”,其实是比太极拳37个主要势子少一点,相对于100多个势子的老套路重复动作多而简化一些的意思,实际上集中了传统拳中主要技术结构体系和一多半势子紧凑编排的二十四势太极拳,“精髓没有改变,学问没有简化,技术并不简单”,要练好、教好实非易事,其内涵、技法需要深入研究。习练魅力无穷的太极拳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高。

二、二十四势太极拳的功能、作用、属性

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作用是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在继承传统太极拳基础上创新的套路,与各流派太极拳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作用、属性。

1、二十四势太极拳不仅是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成为竞技比赛的内容;也具有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功能,对于一些疾病也是治疗或后期康复的有效手段;从闻鸡起武晨练太极拳到长期坚持科学修练,将练意、练身、练气结合起来,使人达到心静气和状态,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身心合一、祛病强身,故而又是修身养生、延年益寿最佳方式之一。其具有体育性、竞技性、健身性、预防性、医疗性、康复性、修身养生性。

2、二十四势太极拳继承了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习练者可以从中体悟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等;在套路演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展现出升华的艺术特色;修炼者本身在陶然忘我进入境界后,可以达到独特的审美意境,在行拳中体悟到内外同化合流境界时,更是至善至美的审美感受。中华文化具有体悟乐感文化特征,武术太极拳则体现了这种体悟乐感特点。太极拳文化是生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世界各族人民向往的独特人体文化、艺术。

观明家演练二十四势太极拳技艺高超者:中正安舒、质朴无华、天然古璞、会意传神、自然而然,如百炼钢化绕指柔;拳家观来,开合有度、张弛自如、不怒而威、攻防严谨、暗藏机巧,如风中旗、水中鱼,韵味隽永;诗家看来,如飞鸿戏海、鹤舞游天、行云流水柔碧波,春风杨柳垂花娇;使人顿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委婉曲折、阳春烟景。其行拳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围绕攻防技能表达出方法、劲力,手、眼、身、步与实战意识和神态高度协调,可谓和谐完整、质善、圆满,真正体现出太极拳特有的气势、意境、神韵",似景如画,让人触目兴怀、神畅心怡。其具有表演性、观赏性、文化性、艺术性。

3、二十四势太极拳强调哲理与伦理,以阴阳、刚柔、动静等哲学观念指导拳势修炼;讲究爱国爱民、武德为本、尊师重道、健身自卫、侠义精神等中华武德伦理。在拳势技法中要求符合人体生理学、心理学、训练学等科学原理;在攻防意识、技击含义中要求符合运动力学与遵循交手技击规律,讲究以巧取胜、以静制动、后发先至与先发制人互补,刚柔互补相济、兵拳同源等。其具有哲理性、教育性、科学性、技击性。

4、二十四势太极拳可以达到不同习练者多方面目的,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个性、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习练;而且对练习场地和运动器械的要求并不苛刻,既可以在高级殿堂舞台上或天安门广场万人演练;也可以在田间地头、车间外侧小块空地上锻炼。与西方高尔夫球"贵族运动"所不同的是,二十四势太极拳既有王公贵族、国家总统、政要领导人学练,又为广大平民百姓所学练,是"高雅"与"通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巧妙结合统一体。其"性能价格比"绝佳,能为所有习练者增福。其具有群众性、经济性、娱乐性、最广泛的适应性。

5、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对武术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继承,古为今用;通过新编而对传统太极拳精粹赋予了时代特征,继承发扬了传统太极拳,通过创新突出传统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做到历史、现代、未来的统一。以简化太极拳为始端的国家统编太极拳已渐成系列,如今已形成武术太极拳种中最大、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流派。从发源地中国逐步传入其他民众地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具有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人民所渴望的独特性和价值。作为中国面向世界传播优秀先进文化的内容之一,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而连接起世界的和平与友谊、进步与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在中国城乡拥有广大爱好者,也深受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今后会更加广传世界,最大程度满足"生命文化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其具有继承性、创新性、传统性、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注意力集中于优秀先进文化同时,不仅健康、有趣,提高生活质量,少受疾病折磨,节约了难以计量的钱财,而且远离歪理邪道,促进了社会安定和谐,使其具有了政治性、社会性。

三、二十四势太极拳演练主要特点、基本技术要求与现实发展中的不足

1、二十四势太极拳主要演练特点与基本技术要求

主要有:体松心静、呼吸自然;精神贯注、开合舒展;上下相随、圆活完整;均匀连贯、衔接和畅;轻灵沉着、虚实分明;内外相合、气势不凡等。

二十四势太极拳是通过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运动方法,表现人体上下、内外、形神的高度协调和完美形象,练习离不开技击方法的基本技术特点,应表现出中国武术技击技法、招数,否则会异化成不是太极"拳"。太极拳比赛比的主要是演练攻防技法的能力,如攻防意识是否强,攻防内涵是否充实,结构是否合理,技法是否清楚,劲力是否顺达,力点是否准确,能否表现出武术风格、特点,在技击美的基础中提高观赏性,既要注重攻防内容,又要注重观赏等价值,具有时代感。如行云流水般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又似灵猫猿猴般轻灵敏捷、松沉稳静,极有韵味,演练中透出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的太极拳意境,给人美的享受,吸引更多的人习武练武、发扬光大。

2、从基本技术要求看现实发展中的不足

二十四势太极拳普及50年来,一代代的习练者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个人水平不尽相同。无论是赛场上成绩优异者,还是群众练功场上的佼佼者,从二十四势太极拳基本技术要求上,就其总体来看:手型、步型、身法、腿法基本达到规格要求;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协调;意识集中、精神饱满、神态自然、虚实分明、速度适中、布局匀称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日渐提高。而在运劲顺达、手法、沉稳准确、内容充实,武术特点和风格突出方面明显不足。

有的人演练二十四势太极拳能较好地表现出武术的攻防特点和风格,攻防技击内涵丰富,在练功中占有较大比重。武术特有的技击技法自始至终贯穿在二十四势太极拳演练中,让内行、外行都能感受到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演练,不是类似体操、舞蹈的表演。也有不少人的演练没有体现出武术特有精气神的本色美,动作浮漂自认为是表演美,但太极拳的攻防特点不突出,劲力不运达,确有类似体操或舞蹈表演的嫌疑,且非个别现象,应引起重视。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形式,每个势子的技击功能都经过交手实战检验,基本属性是攻防技击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练习要求形神兼备武术固有风格和特点。

二十四势太极拳的美是在攻防沉稳巧妙,身形动静有致,功架造型形神兼备,身心内外合一的神态气势美之基础上的技击美,是不同于体操、舞蹈、戏剧等其它项目的美,人们对行拳观赏中希望获得别具一格形态特征的武术美。二十四势太极拳套路演练应坚持太极拳固有风格与特点,保持攻防技击本色基础上提高观赏性,发展之路就能越走越宽。

四、二十四势太极拳在普及中提高的可操作性措施

1、存在不足的原因

二十四势太极拳推广普及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发展武术太极拳、提高生活质量、造福全人类,任重而道远。于推广50周年之际,在继续抓好“普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应该列为重点工作来做。据有关研究者调查统计,在我国正规大专院校中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教学中不讲解攻防含义的达到87%,在社会习练群体中,我们看到有些同志在学会二十四势太极拳架时间不长后便失去了兴趣;有的同志由于不知道丰富的内涵,望名生义,感觉“简化”就是“简单”、“没玩意儿”了,以为国编太极拳就是空架子。更有不了解真相的人将普及推广快速发展中难免存在的不足现象讥讽为:太极拳由武术发展成为今天的“大众舞蹈”,在广泛流传时也被“滥竽充数”、面目全非、有名无实、武威尽失,致使声誉一落千丈,长期以往将成为流水落花。此言虽有些偏颇刺耳、悲观失望,但“太极操终将淘汰,太极舞蹈必会失去市场,要从根本上返璞归真,”确应引起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的重视。

问题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例如在全国推广太极拳大好形式下,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科学教练人才。椐报导:有的省评发教练员证,一级、二级不少,但多数只会空架子。由于推广形势需要,“高速度培养”半个月、一个月就出一批“教师”,马上再投入教学。这些“学员”经过半个月、一个月又培养出一批“教师”……。就这样会套路的人越来越多,但二十四势太极拳真正内涵淘空后就会只剩皮毛。

我们的国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武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已在上个世纪就将“武术太极推手竞赛“和“武术散手竞赛“列为国家正式武术技击项目。我们每一个武术习练者、武术工作者都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武术健康再发展做些有益的工作。

2、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可以全面提高习练者水平

武术太极拳的科学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势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针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推广普及工作中的需要,我们应一些太极拳辅导站站长、总教练同志的要求,对其进行了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有的站长同志讲:“二十四势太极拳打了二、三十年,经过拆解后真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之感,心里豁亮多了。自己教过几百、上千的人学练,从功架高低、方向、重心、角度、划弧、松柔……各方面以为教的已经很细了,现在认识到只重视姿势“柔美”,没有深入琢磨与认识体验拳的动作内涵追求内在功夫的修炼,无异于“买椟还珠”,最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得到“。还有位教练同志说:”自己演练拳架“行云流水”,在全省、全国比赛中还取得过好成绩,可对于二十四势太极拳一招一势之含义、内劲运用,茫然不知;“不知攻守,何以为拳?”,练拳时似乎“柔和顺遂”,但在推手时浑身僵硬犟滞,既不知己也不知人,松不下来、轻不得至。看来只求外形浮华,不探索内在精华,终在门外”。

针对“教不得其法,练不肖其形”、辗转多层的浮浅推广教学现象,应当改进提高,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是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之一。

太极拳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体运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上升为“武艺”,习练者再通过进一步的提高达到“内外合一、天人合一”,探索人体与宇宙普遍规律,而进入“武道”境界。技击性是区别与体操、舞蹈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讲拳术中技击效果越好,其锻炼身体效果越好;身体越健康、专项技术素质越高,技击能力也就越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明白二十四势太极拳的攻防含义,如何去练习进而能够做到“运劲顺达、手法准确、内涵充实、武术的特点与风格突出”?如何能有更好的健身效果?如何谓之“质善”?如果仅仅“手舞足蹈”、“盲修瞎练”,必然异化为“太极舞”、“太极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中通过攻防含义的切磋研究,就可以解决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教学、演练中理解各一、自以为是的偏颇,可以大范围、全局性的全面提高二十四势太极拳普及推广水平。

二十四势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但其中几乎没有技击含义的拆解内容。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人们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有益的。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第7篇

一、活动名称

跆拳道协会活动:“道之精神”

二、举办机构

策划主办单位:院学生社团联合会跆拳道协会

协办单位:信息与软件工程系

赞助单位:

三、活动地点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科学会堂

四、活动时间

201x年5月份

五、现场布置

待定

六、参与人员

院学生社团联合会跆拳道协会与信息与软件工程系学生干部

七、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此次活动,不仅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而且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我校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力,更使我校文明活动更加精彩,发扬我校文化。

八、宣传活动

1、由宣传部制作宣传板

2、由院金玉之声广播台进行广播宣传

九、活动流程

比赛开始表演一个多人太极,中间有若干个互动节目,接下来是腿法表演和特技破砖

十、预算费用

1、表演特技腿法所需的表演砖200元

2、租用道靶200元

3、水费80元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传统武术;技术导向;动迅静定;尚武传统;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9-01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文件中指出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的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制定本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制定本计划。

新华社北京2014年10月20日电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推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何为武术及学习武术的意义

武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一、武术的体育意义

练习武术对身体有哪些作用呢?

1、武术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练习武术对呼吸系统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例如初级长拳这种简单的套路练习,呼吸频率可达31-34次/分,肺通气量可达20-29升/分,氧债可达70-80%,氧债完全消除约需8-9分钟,这就是说呼吸系统机能增强的现象一直要持续8-9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因此经常练习武术会增强呼吸系统机能。

2、武术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例如一个武术运动员每天要练习拳术和器械套路18-20套(不包括基本功练习),这些练习对身体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心血管系统随机正是在不断接受这样大的刺激的过种中,逐步得到提高的。

3、武术运动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练习武术时要求身体各部肌肉协调配合。同时武术运动要求“动迅静定”,动就要象闪电流星那样快速,一静就要象出岳一般的安稳,这些都锻炼了神经系统的机能。

武术的精神意义

精神效益:

1、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练拳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人有着正面的帮助。

2、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

3、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例如修习太级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透过练太极拳,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轻松之感!

二、武术的文化意义

尚武宗德观念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武术的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当代武术本着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手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传统的武德精微而博大,源远而流长,进入现代体育领域的武术运动当然要遵循奥林匹克精神和现代科学文明,使武术充分体现现代体育文明和体育道德。现代武德是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合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党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公民。

开展武术运动对全民健身的作用

一、快速开展广泛普及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据资料统计我国现有近700万人参加了武术健身活动。

人们对武术的认可度比较高。因其不受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武术有句话叫拳打卧牛之地所以锻炼时场地占用少,练习器材更是可以因地取材,木棍、石头、绳子、表演刀剑等花费较少。

武术的流派较多拳种较多老少皆宜,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健身形式多样健身,养身效果显著

武术的拳种、流派较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长拳、六合拳的基础母拳都比较适合儿童少年,动作大开大合,可以起到抻拉韧带、增长力量,提高协调性的作用。南拳、少林洪拳、形意拳等动作刚猛有力,较适合中年人练习。像查拳、梅花拳就比较适合女子练习,中老年人还可练习太极八卦等养生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