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全市工作要点

全市工作要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09 07:07:47

全市工作要点

全市工作要点第1篇

一、全面推进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

1、完善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建设。在2011年市、县(市、区)都建立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设备配置,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人员配备。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与恢复机制,参加全省并组织好全市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应急演练。建立馆际备份库,实施异地数据备份。

2、继续开展民生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以实施民生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为抓手,完成工商、国土、民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建设、公积金管理等重点涉民单位(部门)的电子业务数据、其他电子文件和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登记备份工作,建立一批民生档案登记备份数据库。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档案登记备份中心与数字档案室对接的试点工作,开展机关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备份工作。继续做好列入进馆范围的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对未到移交进馆年限的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实时或定期移交登记和安全备份。开展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登记备份试点工作。开展重要民生业务数据在线备份。

3、抓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严格执行重点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制度,建立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备份名册,完成名册内今年竣工验收项目的档案登记备份工作。

4、推进企业档案登记备份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将专利、品牌等企业知识产权以及信用、产品、客户等档案与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进行登记备份。建立当地列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及辖区内相当规模民营企业名册,开展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各县(市、区)完成1家以上民企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1家以上企业知识产权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

5、加强数字档案室建设。继续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重要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加快室藏重要档案特别是政府直属单位传统档案数字化及其登记备份工作。市及各县(市、区)10%以上单位建成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创建一批示范数字档案室。

二、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1、积极参加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按照省档案局要求,做好《党的光辉历程——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展览》图片、实物报送以及巡展工作。参与当地举行的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

2、启动档案文化建设。制定市档案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和具体项目规划,启动档案文化建设丛书编纂工作。

3、完成市“名人”建档工作。配合省档案局开展百行百业著名代表人物(“名人”)评选与建档工作。推进市“名人”建档工作。开展名人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筹建“名人展”。

4、做好“记忆”工程著名镇、村申报工作。根据省档案局要求,积极申报名镇、名村,为《记忆名录·名镇名村篇》提供优质稿件。

三、加快推进县(市、区)档案馆建设

1、列入“十二五”规划。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将加快县(市、区)档案馆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争取以市“两办”名义召开全市县(市、区)档案馆建设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十二五”期间县(市、区)档案馆建设工作任务。

3、开展专项督查。市档案局联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对全市县(市、区)档案馆建设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并迎接好省里的督查。

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1、继续做好档案接收工作。市档案馆继续按照接收名册接收市直单位1995-2005年形成的档案,全面完成接收任务。各县(市、区)档案馆要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将到接收年限的档案接收进馆。

2、做好现行文件的接收工作。要抓住现行文件移交列入市政府考核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做好市直部门现行文件的移交、接收工作,切实提高档案资源的时效性。

3、加强“三重一特”档案资源建设。接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涉及公共利益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及时接收重大活动档案。开展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

五、加强档案行政监管与指导

1、加强档案法治建设。制定档案“六五”普法宣传规划。联合主管部门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继续做好档案年检工作。

2、深化民生档案工作。加强对社会保障领域档案的监管,开展社保档案目标管理部级达标工作。深化“三农”档案工作,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广农村档案信息共享软件,每个县(市、区)完成2个以上乡镇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程试点工作,推进“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土地流转、林权、农村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档案工作。做好社区档案工作,继续开展“社区档案进万家”活动,开展社区规范化档案室和示范档案室创建活动。继续抓好档案工作。加强水利、食品药品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等档案工作。

3、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继续开展档案目标管理认定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继续做好各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修改审批工作。认真贯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加快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六、提高档案公共服务水平

1、争创国二级档案馆。制定市档案馆创建国家二级馆工作实施方案,对照标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争取年内完成创建国家二级馆工作任务。

2、树立档案馆开放服务的新形象。树立“大服务”的理念,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开展市档案馆第三个“开放周”活动,树立档案馆的良好形象。

3、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能力。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发有参考价值的档案信息,为科学决策服务。编辑出版年鉴等一批档案编研精品。

4、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综合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和现行文件公开机制,不断赋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新的内涵,积极发挥档案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作用。

5、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市档案馆争取完成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布展工作。各综合档案馆要依托档案、立足馆藏、突出地方特色,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办好展览,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七、深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1、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各综合档案馆继续做好“三网”建设,加快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进程,年内,力争有4家综合档案馆建成数字档案馆。

2、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档案网站、政务网站和公众网站,拓展功能,丰富内容,为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合理的开发利用。

3、加强档案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加强系统安全管理,确保网络和重要档案信息系统的各类信息的安全性和信息处理的连续性。

八、强化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进一步优化档案事业发展外部环境。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解决档案事业发展突出问题。年初各地要与发改委联合印发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档案工作列入“平安”考核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将档案工作列入对相关部门的考核内容。结合省档案局开展的主要工作目标考核,对县(市、区)档案局的主要工作目标进行年度考核。

3、加大档案宣传工作力度。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档案工作保障民生权益为主题,以档案法制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为载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档案网站、社会媒体和国家、省档案媒体等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

4、加强档案科技和学术研究。围绕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和档案文化建设等课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市档案学会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档案学会工作,加强档案学术研究和普及,充分发挥档案学会在推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九、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1、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根据市委部署,通过组织讨论、树立学习标杆、开展公开承诺、破解难题等活动,推动全市档案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创业创新热情,确立更高目标,创造新的业绩。

全市工作要点第2篇

××年全市中医药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省发展中医条例》,,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坚持“人才兴业”、“科教兴医”战略,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机构建设,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大中医医疗机构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基层中医工作,完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开创我市中医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

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急诊科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年”要求,在各级中医医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加强中医本文转载于网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依据《××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评分办法》和《××省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考评办法》,加强对全市中医医院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价,命名表彰“××市示范中医院”,争创“××省示范中医院”。对忽视中医特色的中医院给予“黄牌警告”。

巩固“二甲”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成果,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对未上等级县(市)中医院,要加大督导力度,年内力争要有所医院达到“二甲”标准。

继续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结合我市中医医疗市场的现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市场监管,重点对虚假医疗广告、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对外承包科室进行严厉查处,营造良好的中医医疗市场环境。

整顿和规范中医医疗性保健按摩、中医美容市场。

三、强力推进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学科优势。

进一步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做好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加强中医优势病种研究,优化诊疗方案,探索单病种管理规范,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扶持发展势头好、中医特色浓的省级重点专科,打造中医品牌。

四、积极开展“农民健康保健工程”和中医药进社区工作。

认真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增强对口支援的实效。结合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中医药进社区、农村,万名医生志愿支援农村,多种形式开展便民、惠民活动,在县级以上中医院按的床位比例开设惠民病房,开展“流动医院”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扎扎实实开展好“农民健康保健工程”。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推广新市区全国中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不断丰富中医药服务项目,强化中医药服务功能,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五、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整体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

以建设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为载体,县抓中医院、乡抓中医科、村抓中西结合方法,积极推广实用技术。认真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指导意见》、《××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保证乡、村卫生组织中医药人员比例和中医药业务开展。结合落实《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功能,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做到人员、房屋、设备、管理四配套。使乡村医生能中会西、能西会中以及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服务,用简、便、效、廉的方法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

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制定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规划。各地要按照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创造条件,列出计划,全力争创。年内在××、××等县开展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年底力争达标。××,××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争取早日通过国家验收。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成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办公室,启动“杏林工程”。大力培养中医药合格人才。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做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和“项目”,抓住“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

深入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做好全国第三批和省级第二批师承的结业出师考核工作。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通过举办中医院院长培训班等形式,建立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全市中医医院管理水平。

开展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积极创建省级、部级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和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努力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工作。

七、注重继承创新,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中医药科研课题的在研项目管理,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实施。精心组织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和省科技计划课题的申报,继续开展科研培训,提高中医药队伍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县级以上中医院要制定科研计划,年内力争市级以上科研立项项,科研成果不少于项。各单位要设立科研专项奖金,鼓励中医药人员开展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

八、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建立全市中医药信息网络,强化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意识,培训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专兼职人员。做好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宣传党的中医药政策,宣传中医药的科学性以及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优势。

全市工作要点第3篇

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域城镇化发展规划,调整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在市内基本解决。

加快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大楼扫尾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尽快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医院布局和就医流程。积极推进市中医医院新院建设,年底前完成门诊医技楼和病房楼主体工程建设以及部分装饰装修任务。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加强镇街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鲍沟、羊庄卫生院病房楼后续建设进度,确保7月份前建成使用;实施大坞、姜屯、张汪、滨湖4处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建设工程;整体迁建柴胡店镇卫生院;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开工建设北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加快推进中心的规划设计、选址用地等工作,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工作。按照《省村卫生室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消毒锅、无菌柜、处置台等基本设备配备,统一建筑外观、标牌制度等标识系统,提升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形象品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2013〕14号),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农民需求、服务半径、地理交通等因素,按照村卫生室服务覆盖每个行政村的要求,科学规划和设置村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

鼓励市直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纵向业务技术合作、卫生支农、定点帮扶等形式,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鼓励市直医疗卫生机构与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探索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共建共管,互惠共赢,真正构建初诊在基层、按需进医院、上下联动、全专结合、双向转诊的工作新模式。发展完善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等原则,依法稳妥地做好乡村医生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强化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力。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完成2013年度新农合筹资任务,实现应保尽保。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50元。优化统筹补偿方案,进一步提高门诊和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维持在15万元。调整三级定点医院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提高市级医院中医治疗的报销比,开展1元中草药治感冒的试点工作,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建立在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检查确诊后回镇街卫生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其疾病诊断直接相关的门诊检查费用纳入住院报销范围制度。增加特定慢性病病种,划定特定慢性病类别,提高特定慢性病报销比例和最高报销限额,促进慢病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按照省、市要求开展终末期肾病、肺癌等20种重大疾病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对上述20种疾病医疗费用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予以补偿,8000元以下补偿17%,8000元以上补偿73%,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则,积极推进按病种、按床日、按次均费用、总额预付等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通过改变支付方式实现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建立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加强和完善新农合基金预算管理,按照定点医疗机构不同级别、类别、定点服务范围、有效服务量以及承担的首诊、转诊任务等因素,细化分解控制指标,充分发挥新农合的引导作用,建立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联动机制,形成对医疗行为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调控机制,为群众提供适宜、可承受的医疗服务。强化医疗服务监管,逐步将次均费用、复诊率、住院率、手术率、重症病人比例等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诚信评价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严厉打击套取、骗取基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强日常监督,形成审批与监督相分离,加大对外伤及未参合对象的查处,确保基金安全。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即时结报、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三、进一步推进相关医改工作,着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

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推动补偿机制改革,积极协调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探索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全面做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深入开展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医药分开。协调推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科学确定人员编制,建立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薪酬制度,加强医师定期考核,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成本、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和以公益性质、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继续巩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继续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工作。完善镇街卫生院以“医药分离、药品共管”为核心的药房管理模式,加强对药品配送企业的监督管理和诚信评价,强化镇街卫生院与药品配送企业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坚持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制度,协调解决个别药品品种不全以及价格偏高等问题。重点推进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送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考核,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提升基层药学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准则,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探索实行“阳光绩效分配制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至30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大篷车”建设,统一车辆、人员、设备和服装配备,认真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作质量,注重服务内涵。在做好免费进村入户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团队”、“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乡村医生签约式服务”、“慢性病管理沙龙”等服务,打造形象一流、服务规范、管理创新、惠及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新模式。扎实做好预防梅毒艾滋病乙肝母婴传播、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强化项目管理,严格绩效考核,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四、强化医疗机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突出医院内涵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以核心制度、关键岗位、重点项目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规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医疗器械准入和监管。按照医院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市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要做好迎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护理服务,突出抓好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服务流程改进、分级护理原则落实等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依法加强对毒、麻、精、放射性等特殊药品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加强与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的信息沟通,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案例、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形成良性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在巩固先诊疗后付费、预约诊疗、优质护理等便民惠民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惠民、慈善项目。强化医药费用控制,通过开展“三双行动”、规范药品招标采购、开展高值耗材集中采购、调整大型设备检查价格等,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市中心人民医院为依托,探索建立临床检验、病理、医学影像等专业中心,积极推动临床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力争实现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零增长。积极创建平安医院,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五、做好疾病控制卫生应急工作,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认真实施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地方病、麻风病、精神疾病防治计划,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以病毒性肝炎、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麻疹、狂犬病等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做好艾滋病、梅毒防制工作。巩固“省结核病防治规范县”成果,推进结核病新型防治服务体系建设。以创建“全省免疫规划工作示范县”为目标,在保持常规免疫高水平接种率基础上,做好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与控制,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切实规范疫苗和冷链管理,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完善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管理,深化康复措施的落实。以创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为载体,加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实施重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推进肿瘤登记报告、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建立完善的慢病监测、发现、治疗、干预的一体化模式。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深入开展创建“全省卫生应急示范县”活动,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大力实施以母婴安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和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妇幼卫生工作。加强产科规范化建设,提高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水平,努力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严格《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加大整治“两非”工作力度,做好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和扩大卫生乡镇、单位创建成果,完成“全省卫生城市”复审,积极创建“部级卫生城市”。立足于建设“健康”,打造一批健康镇街、健康社区和健康村居。完成农村2000户改厕任务。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强化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干预措施,构建有利于促进公众合理膳食的支持环境。继续开展无烟医疗卫生单位创建活动。

六、紧紧围绕能力提升工作主线,着力加强人才学科管理建设

着力提升专科发展能力。市中心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医疗保障能力以及疾病谱变化,重点发展与之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突出加强神经、心血管、新生儿、消化、肿瘤等临学科建设。加强现有12个市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引领我市学科建设工作达到新的水平,力争1~2个学科进入省级重点学科行列。加强镇街卫生院全科医学建设。

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借助国家适当放宽部分相对成熟的二、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入条件的机遇,有序推进心血管介入诊疗、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PCR等医疗技术的开展。开展好宫颈癌、乳腺癌、肝癌、食道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疑难疾病的救治、筛查、转诊工作。

着力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量化考核指标。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费用控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完善部分医疗设备的配置。

突出加强人才建设。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继续按照“一院一策”、“人事”等办法,加强硕博研究生招录和高端急需人才的引进,力争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硕博研究生总数达到600名。遴选5名专家作为医学领军人才人选重点培养,培养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100名,力争有10名市重点学科带头人担任或省级医疗卫生各专业学会的主委、副主委。继续完善为镇街卫生院招录本科毕业生制度。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建立基层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轮训、定向培训等制度,每年选择5~10种疾病开展救治能力专项培训。全面完成乡村医生专项培训任务。

着力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依据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建设集医疗管理、合作医疗、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七、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市中医医院新院建设步伐,建成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病房。市中心人民医院争创“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羊庄、滨湖二处卫生院争创“省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继续推进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提高建设水平,累计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3处。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比例比2012年提高5%。市中医医院要巩固“三级”创建成果,深入开展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引导乡村医生使用中药饮片及中医药适宜技术,配备和使用中药饮片的村卫生室达到40%。加大中医专业本科生招聘引进力度,充实镇街卫生院中医科技术力量,力争每所卫生院中医诊室至少有一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针灸理疗室至少有一名本专业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逐步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西学中”人才培养,改善中医药人员结构;继续组织参加“讲典、读典、用典”活动。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运用适宜技术和方法,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引导居民运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完善差别支付政策,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鼓励、引导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搞好“感冒首选中药”试点工作。

八、依法做好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高卫生监督的社会影响力

推进执法能力建设。按照全市“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监督频率,农村公共供水单位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住宿、游泳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美容美发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60%以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学校卫生监督,中小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继续开展大中型医疗机构综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违法行为。加强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监督,探索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有效监管方式,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覆盖率达到80%以上。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实现全覆盖。

九、重点加强卫生系统党建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实现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新突破,开创全市卫生工作新局面。巩固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成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力开展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全市卫生工作提质提速提效。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全面做好出院病人回访工作,促进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各项措施,着重抓好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认真抓好已有防控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落实,着力从体制、机制、政策方面铲除商业贿赂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深入开展整治“庸懒散奢疏”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树立清廉朴素的良好形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入手,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认真听取意见,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查找问题,带头改进,强化约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干部管理能力和水平。

全市工作要点第4篇

(一)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切实履行政府办医职责,研究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继续深化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统筹推进药品管理体制和供应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法人主体地位,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与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一体化”改革,通过组建医联体,提升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切实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和医疗费用监控,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二)深化新农合制度建设。加快新农合制度建设由扩面、打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实现新农合制度的持续深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450元左右,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75%,住院实际补偿比达60%以上,21种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比例不低于70%。大力推进新农合患者省内异地住院即时结报,积极推动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强化基金风险监测评估和定点机构监管,加强新农合管理制度建设,继续深化综合控费费用支付方式,探索试行按病种、按床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推动新农合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新农合制度与大病救助、大病保险、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的信息互通和操作衔接,充分发挥基金效益。

(三)健全基层运行新机制。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采购国家基药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必须达到60%以上,乡镇卫生院采购国家基药金额占比必须达到65%以上,允许配备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家基药目录外药品(具体比例待省卫计委制定后另行通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基药(包括国家基药和省增补基药),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采购国家基药金额占比应达65%以上,村卫生室采购国家基药金额占比应达70%以上。改革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政策,引导合理用药。巩固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成果,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改革医疗机构药物采购方式,推行带量招标采购,切实降低药品价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货款及时回款率达90%以上。医疗机构100%上网采购已挂网类别高值医用耗材。加强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监管,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督检查,检查覆盖率100%。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政策,完善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扎实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和乡村医疗机构评审工作,继续拓展和深化乡村(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做好基层居民健康“守门人”。

(四)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完善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广安府办发〔2014〕53号)精神,科学编制《广安市健康服务2015-2020发展规划》,在区域卫生规划中给社会办医预留合理发展空间,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立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资本办医体系。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一批规模大并能够做精做细的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直接投向卫生资源稀缺的地区,如城乡结合部、城市新区、开发区、郊区等;鼓励社会资本兴办1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力争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量占全市总服务量22%;支持建立区域性的疾病防治检验检测中心;推动医养结合,重点发展健康养老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按照“优化资源、方式灵活、有序管

理、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一)认真执行现行计生政策。严格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坚决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防止生育水平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1%以上。建立出生人口风险预警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推进计划生育证件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和规范计划生育证件办理程序,明确办理时限,切实解决办证难问题。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进一步稳定良好生育秩序。

(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严格落实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政策,让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实惠;积极探索建立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新模式,推进帮扶持续健康发展。开展创建示范家庭活动,每个县选择1-2个乡(镇)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模式新机制,重点解决好失独家庭在生活、养老、健康、精神等方面的困难。

(三)加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将武胜县、邻水县分别纳入“省优”“国优”创建单位,提高基层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推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婚前健康检查深度融合,切实便民利民。强化信息化建设,力争到年底前全市村级移动终端使用率达100%。转变避孕药具管理发放方式,转移发放重点区域,扩展发放平台,提高服务目标人群针对性。推进计生文化惠民,打造具有计生文化特色的宣传载体,制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计生文艺作品。

(四)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卫生计生机构合并的优势,真正把b超管住,把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管住,把出生实名登记工作抓住。进一步加大打击“两非”的力度,开展“四抓”,即抓准入、抓信息、抓监管、抓惩处,建立完善查处“两非”区域协作机制,形成“一盘棋”的人口性别比治理格局。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降低到正常值内。

(五)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流入人口信息查验和交换处理工作,提高流动人口“一盘棋”服务管理水平;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和要求,做好信息采集录入、均等化服务、流动人口维权等工作,实现计生服务管理无缝覆盖;稳步落实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工作,简化办事流程,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

(一)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改革和完善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切实做到既确保公卫经费使用安全,又使11类公共卫生服务产品提质扩面。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健康管理率。扎实做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超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公共卫生与医疗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二)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开展疾控机构等级达标创建工作,指导广安区、邻水县创建二级以上等级疾控机构。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做好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确保儿童免规信息化系统运行良好。指导广安区创建省级免规示范区。抓好重精管理工作,重精检出率达到4‰。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岳池县创建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华蓥市创建省级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三)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继续推进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机制和卫生应急联动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组织开展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演练,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鼠疫、人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卫生应急工作各项措施,指导邻水县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

(四)提升妇幼保健能力。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改革,整合卫生计生技术服务资源,加强市、县(区、市)、乡三级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以落实市政府“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民生实事为重点,继续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叶酸补服等5个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建设,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高度重视“单独两孩”政策带来的高龄孕产妇短期大量增多的挑战,切实做好高龄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和医疗服务,切实保障孕产妇及新生儿安全。

(五)深化爱国卫生运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工作,认真开展好卫生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农村改厕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认真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完成健康促进医院试点、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中财、省财健康教育项目,提高全市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六)依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备案工作。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建设,加强监测数据管理,明确哨点医院工作任务,提高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开展集中消毒餐饮具监督监测,开展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强化协商合作机制。

(一)加强服务体系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总结评估,按照“立足2015年,统筹未来五年,辐射今后十年”的思路,做好“十三五”卫生计生发展规划和区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设置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快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抓大项目促进加快发展、抓好项目促进科学发展、抓项目集群促进跨越发展”的思路,力争对上争取资金在2014年基础上增长20%以上。加快推进广安市人民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儿科大楼,广安市妇幼保健院和前锋区人民医院建设,启动邻水县中医院、岳池县中医院迁建,加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度,确保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率分别达到95%、90%、90%以上;2012年中央投资项目完工率达100%和20

13年中央投资项目完工率达90%以上。(三)切实加强三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机构评价、急救指挥系统三大体系。充分发挥质控中心的作用,严格技术准入管理,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核心质量安全制度;改革医疗机构评价体系,对规模、收入等考核要弱化,对人民群众满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的考核要强化,引导医疗机构注重内涵建设,注重精细化管理,注重医疗质量安全;完善和规范120急救系统,50家网络医院规范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启动实施核酸检测项目,加快推进血站实验室改造、核酸检测设备招标采购和人才培训工作,力争年内正式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继续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三好一满意”、“大型义诊周”活动,抓好惠民医疗服务项目落实。

(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治未病”健康工程,提高中医药预防和医疗保健服务覆盖面和质量。深化“名科名医名院”战略,抓好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县级中医医院基层指导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按照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任务要求,将标准化中医科设置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宜技术开展项目、中医药服务量纳入重点监督考核内容,确保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五)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做好卫生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衔接,优化程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后的监管。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物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无偿献血及临床用血管理,开展血液安全检查,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继续保持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和100%自愿献血目标。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各县级行政区域实现全覆盖。切实做好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

(六)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整合执法资源,加大重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继续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和放射卫生监管专项行动,开展医疗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监督检查。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健全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完善基层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制度,推进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加强综合监督能力。开展卫生计生执法稽查,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行政案件。

(一)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和最大政绩。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广安市党建工作责任制暂行规定》和《中共广安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转作风正“”,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机构改革后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制度建设。

(二)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广土工程”,深化“廉洁医院”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2013—2017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五年规划,加强对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加强项目、财务、人事等重大问题决策监督和党员干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切实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医疗卫生行业腐败行为。

(三)加强卫生计生行风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继续开展贯彻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诚信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抓好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天成指数”分析研判和预警工作,落实“天成指数”动态管控和责任追究。继续规范的处理流程,加强督办的跟踪落实。

(一)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广安市名医评选管理办法》、《广安市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广安市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广安市十佳医生(护士)评选管理办法(试行)》,积极评选表彰并进行重点培养。创新人才引进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作用,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卫生人才。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签约免费医学生30人。联合人社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急需短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招聘政策文件,力争通过考核招聘和公开招聘方式为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新增工作人员250名。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金计提办法,探索适应卫生计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和申报力度,认真做好科研教育管理工作,完成住院医师规培100 人,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8人。探索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持续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深入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探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广安深度合作,完善与重庆、成都、上海徐汇区和江苏泰州市等地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合作机制,安排50名医务人员外出接受免费进修培训。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继续加大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卷的检查力度。

(三)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完成基层医

全市工作要点第5篇

重点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加强政策性粮食监管。始终不放松政策性粮油库存监管,做好年度粮油库存检查和日常监管工作,确保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开展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确保惠农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加强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管,依法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确保出库顺畅。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监管,确保管得住、管得好。

二、加强社会粮食流通监管。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核查和收购活动检查;开展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和保持最高、最低库存量检查;开展原粮质量管理政策和标准执行情况检查,落实原粮出入库检验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积极配合工商、卫生、质监、物价等部门开展成品粮油供应及质量等方面的专项检查,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全社会粮食经营者监管信息资料库,实施信用分级监管。

三、推进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建立监督检查日常工作制度,推进工作常态化。各县要进一步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年度内组织粮食收购资格和粮食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等检查不少于两次;对辖区内省级和市、县级储备粮临时突击检查不少于一次;对从事政策性粮食业务的企业跟踪检查。各县要按照省局统一印制的格式文本,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记录和档案,并作为填报监督检查报表的原始依据。市局采取暗访方式,对省、市级储备粮随时检查,抽查工作档案,并纳入工作考核范围。

四、严肃查办涉粮案件。畅通案件受理渠道,关注网络舆情,认真做好案件举报受理工作,依法严肃查办各类涉粮案件。重点查处政策性粮食拖延出库、拖欠售粮款、擅自动用库存、搞“转圈粮”、政策性用粮业务受托企业违规牟利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案件督办,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各县对省局转交办理的案件,构成行政处罚的,在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前提下,切实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解决行政处罚偏软偏弱的问题,树立依法行政意识,树立执法权威。

五、稳步推进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并严格执行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我市粮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梳理处罚项目,细化处罚标准,控制和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确保执法公正。推进粮食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形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统一的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

六、努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管理执法队伍,严格遵守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结合粮食业务工作实际,组织参加业务培训,组织跨部门经验交流,向先进地市参观取经,邀请专家业务辅导,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抓好综合执法与联合执法的有机结合,多开展业务科室之间的综合执法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建立一支高水平、有权威的执法队伍。

全市工作要点第6篇

一、贯彻落实十精神,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正确理解把握中央关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战略决策,围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指导人口计生工作的具体实践,继续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2、修改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和分值权重;召开全市人口目标责任制奖惩兑现会议,签订2014-2015年人口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各级各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责任。

3、组织开展“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落实分级负责、分类保障、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完成既定的人口发展规划目标。

4、继续做好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保持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常态化,遏制违法生育反弹势头,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确保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5、继续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建立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定期督查机制,组织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对无母婴保健资质的私营医院和个体诊所违规开展计划生育手术的查处力度;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不断完善宣传倡导、利益导向、孕情随访、统计监测和B超监管、女婴保护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终止14周以上妊娠查验证明、实时通报和住院分娩实名登记、信息共享制度,确保出生人口性别平衡。

二、加强先进人口文化建设,不断改进人口计生宣传教育

1、以纪念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确立30周年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寻找最美乡村计生主任”活动,在市电视台采访播出优秀乡村计生主任的事迹。

2、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人口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入户,保证每个育龄群众家庭年内至少免费获得1份计生宣传品。

3、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深化舆论宣传,规范户外宣传,打造不同特色的文化大院;鼓励建设群众性人口文化社团,探索运用博客、微博、飞信、QQ等网络载体开展互动式宣传,繁荣人口文化,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促进人口发展质量全面提高

1、发挥好市计生技术服务站龙头带动作用,推进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城市社区人口计生服务设施,提升人口计生服务机构能力,促进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好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和其它免费技术服务。

2、切实做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落实经费投入,加强技术指导、质量检测和数据统计、信息报送等工作,确保覆盖80%以上的目标人群,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全面实施“退出育龄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项目;继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药具直供机制,加强全市基层药具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巩固城乡一体化药具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切实维护群众生殖健康。

四、切实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促进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创新

1、大力开展“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切实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要以“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村级合同化管理,加强基层队伍、网络、阵地、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机制;以打造先进典型为路径,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往年基础上,继续打造10个村居规范化管理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促整体水平提高。要继续推进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重点做好城市社区计生协管员选配工作,落实责任、报酬,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2、深入开展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升年活动。全面推行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网格化管理,规范城市社区属地管理和单位法人责任制;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完善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管理、双向考核制度,加强信息采集和交换,巩固提高“一盘棋”工作水平,重点信息反馈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广企业、流动人口“支部(商会)+协会”的管理服务模式,深化区域协作;全面推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技术服务免费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考核办法,加快建立“网格管理、规范运行、均等服务、信息支撑、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工作格局。

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按照省、市人口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启动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建设,初步构建市级全员人口数据库;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应用水平;强化人口日常统计,充分运用WIS和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做好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利用等工作,全面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开展“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办证服务,推进人口计生专线网络提速,做好信息安全和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五、继续加大政策推动力度,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1、在政府层面,继续加大计划生育政策推动力度。认真落实好现有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救助政策,特别是要落实好鲁政办发〔2010〕55号文件《关于认真落实企业退休职工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有关规定的通知》精神,保障计生家庭的合法权益;不断扩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覆盖面,努力探索将城市破产、失业、无业、低收入(退休金低于全市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纳入其中的办法;推动各项经济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衔接、兼容,营造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环境。

2、在村集体层面,继续加大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在宅基地划分、责任田分配、村(居)集体收益分配等方面体现男女平等,并适当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倾斜,让计生家庭及时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

3、在社会层面,继续加大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建力度。整合各种资源,深入开展生育关怀项目和计生助福行动,关注解决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认真实施好计划生育“六星”工程,帮助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并重点帮助解决孤儿监护、留守人口、老年空巢、残疾受灾等家庭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推进精细化管理年活动,促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1、以“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为总抓手,抓好机关精细化管理,健全岗位目标、办事流程、责任落实等工作制度,切实做到转作风、重规范、提效能。继续加强人口计生干部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全市工作要点第7篇

1、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原则。继续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决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等行为。大力清缴陈欠,严格控制新欠,坚决防止和制止以各种名义拖欠税款。科学分析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税收的影响,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充分发

挥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

2、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经济参数和企业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建立多级政策反馈机制,认真分析和评估重大税收政策调整效应。继续深化税收收入能力估算和税源分析工作。深入开展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努力形成点面结合、逐级递进的分析机制。

3、深化两个系统应用。完善保障机制,通过改进工作讲评、加大复审复核力度、加强督导考核、强化责任追究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成效。丰富评估方法和模板,强化生产要素分析方法应用,有针对性地加大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评估力度,积极拓展评估范围,以主体税种带动其他税种实现综合评估。依托两个系统,全面落实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

4、继续开展管理增收工作。在去年管理增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增收工作长效机制。结合税源调查工作,确定管理增收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税源管理单位和稽查部门,明确工作责任,抓好督导检查,按月通报完成情况,确保管理增收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二、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加大依法治税力度

5、强化执法监督。制定重大执法事项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及集体决定制度,提高税收执法透明度。严格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做好审核把关、备案备查工作,健全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反馈评价及内部管控机制。落实新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调整和优化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标准,强化对审理质量的考核。加强税务行政听证、复议、应诉工作,探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内部工作机制,增强税收执法监督效果。

6、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和改进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建立分级分层次的检查模式,优化检查结果评价考核办法,加强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深化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严把申辩调整质量关,及时处理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运行成效。深化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与目

标管理考核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7、加大稽查力度。全面完成上级安排的检查项目的同时,结合全市征管状况,选择部分项目开展检查。积极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选案,重点对医药、水泥等行业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巩固和扩大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斗争成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严厉查处各类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抵扣凭证等税收违法行为,保持对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增强税务稽查的震慑力。发挥以查促管作用,深入分析税收违法案件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管理。

三、深入推进信息管税,提高征管服务水平

8、大力实施信息管税。加强信息采集和信息共享,严把数据采集关,保证各项数据及时、完整、准确。积极推进税务机关内部之间、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之间信息共享。做好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信息交换等工作。加强信息综合分析利用,进一步拓展信息集中的范围,健全税收风险预警等指标体系,加强信息比对,查找和堵塞征管漏洞。强化信息系统支撑,提高税源管理实效。

9、继续夯实征管基础。严格户籍管理,充分利用两个系统,加强非正常户监管。深化外部信息应用,加强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发票管理条例,按照上级部署推进普通发票改革。加强与地税部门配合,积极稳妥地做好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工作。强化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不断提高涉税鉴证业务质量和执业信用。

10、做好信息技术保障工作。按照省局要求,做好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相关工作。深化数据处理分析,创新数据处理分析工具和手段,拓展数据利用范围,加强数据预先应用和预警。加强数据质量分析,探索有效避免异常数据产生的方法,建立及时检测和修改异常数据的长效机制,为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奠定基础。应用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提高数据采集层级,扩大数据交换范围,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利用应用系统运维管理平台,加强运维和安全管理。加强网络运行监控,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11、完善纳税服务平台。整合一厅、一网、一线服务功能,逐步将各类纳税服务事项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制定实施办税服务厅工作规范,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合理设置办税窗口,建设标准统一、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办税服务厅。拓展网上办税功能,进一步整合网上办税资源,深化应用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等服务功能,探

索推进网上登记、网上审批、网上开票、网上数据采集等事项,积极为纳税人提供各类指南和表格软件的下载信息。积极推行防伪税控远程报税系统,减轻纳税人负担。针对不同类型纳税人需求,提供场景式办税流程服务,探索建立多功能、多元化、综合性虚拟办税服务平台。加强12366纳税服务热线管理,形成快速响应服务模式,完善服务热线的宣传咨询、投诉举报等基本功能,逐

步开通发票信息、待办事项等查询功能。

四、深化专业精细管理,增强税种管理能力

12、加强货物和劳务税管理。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发售、注销等重点环节的管理,严格实地核查、发票增量调整等方面的工作要求,遏制虚开虚抵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辅导期内一般纳税人的管理,优化纳税申报一窗式比对软件及相关操作程序。加强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的跟踪问效,积极开展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专项检查。探索商贸企业增值税的信息化管理,强化中小商贸企业的监控。根据农产品抵扣政策调整情况,完善相应管理办法。加强成品油购销品目分析,完善外购燃料油消费税抵扣管理制度。强化白酒消费税计税价格管理,对大、中、小型白酒企业实施分级管理。全面推行车购税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快建立与公安车管部门信息协作机制。

13、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实行分类管理,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税源规模进行归类,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深化分行业管理,按照行业管理指南,结合我市行业性质和特点,细化行业管理措施和模板,完善行业细类的管理体系。强化分事项管理,规范跨地区汇总纳税管理,加强汇算清缴、重组改制、并购清算等特别事项的跟踪监控,做好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的审核审批和备案管理工作。开展上下游双向联动核查,集中开展税收优惠、税前扣除政策落实情况检查,着重抓好税负明显偏低行业的分析评估。全面推行企业所得税电子申报,提高申报汇缴质量。加强核定征收企业动态跟踪管理,适时调整核定税额,确保核定公平、规范、准确。探索核定征收与查账征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促进核定征收企业向查账征收方式转化,加强转换后的后续管理,防止出现大面积亏损。

14、加强国际税务管理。深入开展反避税工作,规范特别纳税调整程序,加强关联交易信息基础管理,强化预约定价的监控执行,不断提高案件调查调整质量。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认真做好非居民企业、扣缴义务人登记和合同备案管理工作,加强

扣缴、日常纳税申报管理,开展股权转让、对外支付税务证明、股息分配等专项调查和检查。全面实施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减少协定执行风险。做好税收情报交换工作,深化税收情报应用。

15、加强出口退税管理。深化出口企业全税种管理模式,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基层税源管理单位加大管理力度,把出口企业征税退税抵免等全部纳入管理,将退税抵免管理融入税源管理之中。推行出口退税一站式受理,进一步精简出口退税审核、审批流程,减少内部纸质资料流转。继续做好免予提供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工作,加强出口退税信息管理。加强应征税出口货物和出口货物管理,开展应征税出口货物专项检查,对重点行业和敏感货物进行专项评估,有效防范和打击出口偷骗税。

五、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16、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分层次,抓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国税网站、宣传栏等载体,营造浓厚氛围。紧密结合国税实际,找准党建工作着力点,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17、推进队伍建设和机构改革。探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加大领导班子考核考察力度。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强化竞争激励机制,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完善干部交流办法,加大基层分局长和税收管理员的交流轮岗力度。完善组织机构设置,积极稳妥地做好全市国税系统机构设置工作。理顺上下级之间的业务关系以及同级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建立职责明晰、分工合理、衔接紧密、工作量相对饱满的岗位职责体系。

18、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突出理念灌输和精神塑造,加强“忠诚、法治、尽责、创新、和谐、发展”核心价值理念的宣传和教育。继续健全以政治行为、业务行为、生活行为、道德行为等为主的行为准则体系,引导和规范干部言行。进一步创新载体和形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增添文化气息和体现文化内涵。积极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继续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丰富文化品牌内涵,充分宣

传文化品牌和文化建设成果,深入持续推进国税文化建设。

19、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以税务稽查、反避税、纳税评估、税收政策研究、税收经济分析等为重点,加大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岗位技能标准,探索开展岗位能力评价,实施专业化、差别化、特色化培训,逐步建立分级、分类、分岗培训体系。结合岗位交流和轮换,探索能力与岗位挂钩的培训与自主学习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促进干部职工在线学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水平为目标,以科(股)级干部、“六员”骨干和拔尖人才培训为重点,组织岗位业务能手竞赛,培养和选拔一批岗位业务能手,营造“学业务、强素质、做能手”的浓厚氛围。加强人才梯级队伍建设,利用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开展与税收实际工作密切相关专业的学历(位)教育。

六、完善内控预防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20、发挥廉政教育先导作用。积极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继续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廉政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巡回宣讲、大讨论、实地参观、现身说法等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营造“崇廉、尚廉、学廉、守廉”的良好氛围。

21、实施岗位风险管理。对税收业务流程和行政运转环节进行梳理,认真分析权力事项的内容、范畴和效力,查找所有岗位特别是“两权”运行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潜在的风险点,合理确定风险等级,突出防范和监控重点,为强化内控预防找准目标。税收执法方面,针对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行政处罚、资格审批等权力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征、管、查等方面的制度规定。行政管理方面,围绕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录用调配、经费审批使用、基本建设支出、大宗物品采购等重点环节,完善相应的制度办法。

22、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合理分解权力,细化和明确各岗位具体职责,搭建起分权制约、前后控制的岗位职责体系。进一步优化权力运行流程,认真落实痕迹化管理,规范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实行集体决策控制,强化对“两权”运行流程的监督控制,特别是对基层一线税收执法权和县级局以上行政管理权进行重点防范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不廉洁问题的发生。

七、规范内部行政管理,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23、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今年总局将中央财政拨款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各级要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公

务用车、公务接待等方面的经费支出,确保不突破规定标准。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大力压缩行政支出。实行预算执行月报季评制度,促进预算执行与时间进度同步。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深入推进财务公开。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将实有资金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全市工作要点第8篇

一、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模范区创建活动

1、继续督促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的意见》,努力争当为民造福的模范、改革创新的模范、务实拼搏的模范、清正廉洁的模范。

2、督促各市卫生系统认真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检查,并于年底前将检查结果逐级报告上级部门。

3、督促各市卫生系统落实中央、省、市和市卫生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的工作情况,结合全市卫生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做到“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对工作态度消极、行动迟缓的,督促其迅速行动,认真执行;对打折扣、搞变通的,坚决纠正,责令整改;对顶风违纪、影响恶劣的,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4、纵深推进“治庸、治懒、治散”工作,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继续做好“治脏、治乱、治堵”工作;积极参加“人民满意公仆”评选活动。

二、积极营造赣南苏区卫生事业振兴发展的良好环境

5、严格执行涉医项目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认真落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办理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6、按照要求,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流程再造,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期限,提高审批效率;对已下放的行政审批权及时制作并公布事项目录;坚决纠正该取消的不取消、该整合的不整合、该上网的不上网、该进行政服务中心的不进中心,以及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等问题。

7、认真落实全市“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建设工作。

8、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扩大政(院、站、所)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积极推行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工作,建立“评价—整改—反馈”的测评机制,做到“评改结合,以评促改”。

9、围绕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以及优化卫生事业发展环境的便民措施、服务标准、工作效率、工作作风等内容,由单位主要领导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

10、组织具有执法权、审批权和管理权,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设科(股)室或二级单位积极参加内设机构测评活动。

11、认真清理各类收费项目。按照要求全面清理各类涉企收费项目,对不合法、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要一律取消,对确需保留的收费项目,有关规定明确要求降低收费标准的,要落实到位。

三、切实加强受理投诉工作质量

12、认真制定市卫生系统机关作风效能投诉工作规定,进一步明确投诉受理的范围和内容,规范投诉受理工作,提高投诉受理水平;认真受理各级各类投诉,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复”。

四、强化监督检查并实行责任追究

13、加强日常督查。加强对执行会风会纪、工作纪律和机关效能建设情况的督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对各地各单位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工作情况建立日常扣分台账,同时纳入单位年度绩效综合目标考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