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3 19:33:44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第1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任职培训 质量提升中图分类号:E123 文献标识码:A

1打牢学员的军事技能

军事技能的获得来源于有效的军事实践活动。军事技能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分阶段进行的、内容丰富且需精织的过程。

(1)突出实践教学对技能的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中,技能训练课目必须是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专技能,要从学员的岗位任职需要出发,实现“练了就有用、用则就有效”的目标。要将技能训练分成若干阶段,按计划分步骤进行训练,使学员对技能的掌握由生疏到熟悉、由一般掌握到巧妙运用、由会做到会训,逐级完成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任务。

(2)强化实践教学对技能培养的融合性,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抓住时机,组织学员对技能进行反复训练,在训练中引导学员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找出诀窍、掌握细节、提高技巧。此外,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启发诱导,培养学员各方面能力,使其在能力素质和战斗精神等方面得到同步提高。

(3)优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对能力培养的互补性。实践教学要重在培养学员的军事技能和知识向能力转化等方面下功夫,要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界限,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接进行,使二者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确保学员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掌握和理解专业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化学员的战斗精神

培养顽强的战斗精神,养成优良的战斗作风,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

(1)磨练学员的意志,培养学员顽强的战斗精神。一是抓住实践教学中的各种有利时机,教育学员牢固树立打硬仗的思想。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接近生理极限的对抗性、实战化教学训练,坚持在艰巨的训练任务、艰苦的训练环境中摔打学员,锤炼其过硬的战斗意志,确保学员遇险不惊、临危不惧,以大无畏的精神完成训练任务;二是充分利用野外艰苦的训练环境,从难从严要求。从每一组口令、每一个动作等细节入手,培养学员严谨细致的作风和果断干练的气质;三是结合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实施过程加强战斗作风培养。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并用条令严格规范学员的行为,贯彻始终,避免时松时紧、虎头蛇尾,培养其按照条令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

(2)构建作风培养的实战情景,强化学员战斗作凤的培养。一是创设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模拟方式方法,确保战场环境的真实感、突然性、震撼力和多变性,磨炼学员的意志品质;二是设置近似实战的战斗情况。要多设置复杂困难的情况,多设置危局、险局,培养学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三是加大实践教学的训练强度。要在训练时间、训练条件、训练强度上下功夫,确保受训学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接近或达到实战的要求。

(3)发挥教员的示范作用,促进学员战斗作风的培养。一是教员要严格要求自我,注重言传身教,为学员做模范、做表率;二是教员要有激情,会调动学员的热情,使学员一走到训练场就热情高涨,形成生龙活虎、争先恐后的教学局面。

3夯实学员的指挥组训能力

师范性是任职教育院校的显著特点之一。学员不仅要学会怎么做,还要学会如何教、如何训。

(1)实现“会学”向“会教”的转化。一是正确把握技能和组训能力培养的定位。在任职教育中,实践教学不能把学员获取知识、积累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要把学员掌握技能和提高学员的组训与岗位任职能力放在首位;二是重视技能和组训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要注重在训练内客、培养方式、目标定位上,强化学员的技能,确立以培养组训能力为中心的野外教学质量观,突出学员组训能力的培养。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第2篇

关键词:教育特点 管理机制 现代教学质量

提高院校现代教育质量,已成为院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全面提高院校教育质量,就必须认真研究院校现代教育特点,突出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把握教育渠道的综合性,增强教育知识的前沿性,优化管理机制,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努力提高院校现代教学质量。

一、紧扣现代教育特点,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作为院校,必须加强现代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深刻认识紧扣现代教育特点,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在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清提高现代教育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

1.突出教育内容全面性,建立科学的教学系统。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院校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院校教学要以提高现代教育质量为突破口,把握现代教育特点和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中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突出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根据培养目标规格,增强相关知识的深广度,建立多维、多向、多层的教学体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战法和新装备的教学内容,强化教育的针对性、理论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进院校教育教学的建设和改革。

2.把握教育渠道综合性,发挥教学平台效能。院校教育必须强化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把握现代教育渠道的综合性,按照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特点,优化教育结构,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网上通讯”、“远程通讯”等技术,全面发挥现代教育渠道多的有利条件,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根据培养目标实际,充分发挥教学平台效能,坚持讲练并重,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以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用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的深化,同时将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融为一体,发挥信息系统作用,从声像文字、图表、动画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习者,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优化教学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员和学员之间信息交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增强教育知识前沿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改革教育观念和增强前沿现代教育知识为先导。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发挥知识先导作用。在教学中,广泛借鉴吸收最新的知识成果,前沿的教育理论,紧跟国际相关领域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追踪学科前沿知识充实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及学员的素质情况,将时代最新相关理论移入教学,拓宽教育思维,开放教学视野,增强教育知识的前沿性,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前提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强调对个性的发展,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求学、求知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员对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的理解、记忆、思考和掌握,促进学员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优化教学管理机制,提高现代教育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兼有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双重职能,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套系统、严密、高效的管理机制做保证,要按照教育工作的特点,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科学含量和现代管理水平,建立现代教学管理系统,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1.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加强管理层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是加强教学管理首要的问题。一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加强科学化意识,主动依靠和利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并从经验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学习管理科学的理论,掌握现代管理方法,认清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教育学习、经验交流、定向委培,逐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管理效率,推动管理人才素质提高。三是鼓励教学管理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紧贴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坚持学习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

2.规范现代教育管理,完善科学管理机制。建在各项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院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健全、合理的制度是搞好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院校必须认真研究和科学组织实施教学管理模式,加大教学管理建设力度,规范现有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遵循现代教育规律,注重科学制度落实,克服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和功利思想。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管理网络化,提高办公自动化和教学管理的整体效率,落实管理制度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3.坚持教学目标管理,增强立体管理实效。目标是管理教学的方向,目标也是管理的手段,管理者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管理,使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一是确定教学管理目标。对教员、教育管理者应根据岗位特点、教育工作能力、经验和任职资格,制定经过教育工作实践,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二是兑现教学管理目标。这是教学目标管理的关键,它即是教学激励机制的体现,也是对教员教学质量,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水平的评价。根据确立的目标给予兑现,对达到教育管理目标的教育者及时给表彰奖励。对于未达到目标的教育工作者,通过总结分析,查找不足,确立新的目标。三是加强学员立体管理。通过教员、教育管理者的目标管理和各种行之有效措施的作用,提高学员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加强对学员的教育和管理,规范学员学习活动,努力挖掘学员潜力,激发奋斗的热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深化现代教学研究,全面提高创新教学水平

强化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抓好教学研究则能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向更高层次攀升。因此,在强化教学管理的同时,努力深化教学研究,大幅度地开发教学生产力,以获取提高教学质量的持续内动力。

1.树立科研兴教意识,打造研究型教员队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教育的全面实施,对教学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仅靠经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必须树立科研兴教意识,改革教学工作思路,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员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启发诱导学员,指引思维方向,拓宽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知识的灌输者和学员的支配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素质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创新的推动者,成为学员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实现教学师生互动。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第3篇

【关键词】优化;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职业中学就读的学生往往有相当部分人语数外文化成绩不太好,尤其是英语成绩就更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已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不但影响了职业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也影响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将来的自身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深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树立正确思想,注重英语教学

有些人认为职业中学的学生到职中读书是为了学一门“手艺”,便于将来就业,文化课特别是英语学不学无所谓,因而形成学生不肯学、教师也不愿教的局面。殊不知当今社会是信息飞速传递、知识爆炸的时代,目前正面临着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如果不懂得基础的英语知识肯定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而且职业中学的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的内容有很多是与英语密切相关的,如计算机、电子、机械、旅游等。试想,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他又怎能听得懂课和运用所学知识呢?因此我们必须要树立学习英语知识的思想,形成学生努力学、教师认真教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职业中学就读的学生,英语基础都很差,因此也特别怕学英语,一到上英语课,他们的口头禅就是“英语,我什么都不知道”。而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例如,当我让学生充当餐厅服务员和客人的角色,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反复训练在餐厅如何给客人点菜的句子:A: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B:Yes,please.A: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B:Well-done beef steak. A: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A:A glass of orange juice.在整过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关,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学习兴趣也高,对教学中相关的词汇和句型也掌握得较好。

三、夯实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效果

在职中英语教学中,有少数教师不分情况、不顾实际,大量地传授知识点。殊不知有许多学生英语知识基础本来就很薄弱,往往是随记随忘,一听而过,甚至有少数学生根本就听不懂教师讲的是什么,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好,教师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一补就是几课,其效果并不理想。有的一册书补了五六遍还是有许多知识不懂。教师一是要注重基础,讲解能够让学生听得懂且容易记忆的基础知识。二是要注重循序渐进。前面的知识学懂了,再传授新的知识点。例如:我们在讲解英语语法中的五种基本句型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英语单词的词性,即noun, verb, pronoun, adjective, adverb, conjunctive, number, article, etc.然后给学生讲解句子的成分。在英语中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七种:主语、谓语、宾语、表语、补语、定语和状语。其中充当主语的通常为名词、代词以及相当于名词的词,一般放在句首;充当谓语的词常由动词担任,一般放在主语之后;充当宾语的词常由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放在及物动词或介词之后;补语用来补充主语和宾语的意义,常由名词或形容词担任;表语位于连系动词之后,常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担任;定语常由形容词担任而状语则由副词担任。在同学们理解了句子的基本成分之后,再给他们讲解英语语法中的五种基本句型,即:S+V,S+V+O,S+V+P,S+V+IO

+DO,S+V+O+C并且给他们分别讲解这五种句型的区别。如在S+V句型中,谓语动词为不及物动词,不能跟宾语,类似的动词有work,arrive,live,go等;在S+V+P句型中,谓语动词为连系动词,类似的动词有be,look,seem,smell,feel,get,remain,become等;在S+V+O句型中,谓语动词为及物动词,直接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类似的动词有study,climb,like,respect,teach等。就像这样一步步地由浅入深的给学生讲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分层次教学

在职业英语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形下,英语教学在采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班级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差异,从实际出发,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各类学生都经常体验到进步的喜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在上新课前,可以让程度稍好的同学为其他同学读生单词或课文,第二天上课,再让程度一般的同学来读单词或课文,在复习阶段可以鼓励那些不敢读、程度差的学生来读,并且给予他们鼓励的话语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自信心。另外,还可以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分层问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一样。比如:上阅读课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背诵全文或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能背诵重点段落,对于差生来说,只要求能读懂课文就行了,鼓励他们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使他们做到记好单词、短语、基础语法知识以及使用方法。

当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除了要有恒心、耐心,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还要面对失败不气馁、不放弃,积极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并勇于再次进行实践,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成凤.如何优化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第4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优质教育;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5-0015-05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指出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的新思路。新世纪以来,在“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的战略指导下,江苏省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截至2009年底,全省60%的县区已经达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江苏省政府提出了“以‘均衡’为目标,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以‘优质’为追求,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坚持“率先发展、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并确立了13个优质均衡发展改革示范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入学机会、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实现优质均衡,以此带动和引领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经不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各种实践探索,致力于不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

一、联合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协调发展的强抓手”

联合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组织形式。简单地说,就是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合作办学,实现教育主管部门“权力下放”,采用结对帮扶、委托管理、撤并整合、共同协作等管理方式,旨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均衡,使合作学校获得较大的办学自。作为一种新型的、积极的义务教育管理途径的探索,联合办学不是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的单向输出,而是双方平等协作基础上的合作办学,彼此之间并无优劣等级之分,强调的是教育合作组织整体质量的优化和提升,充分利用“优质学校”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共享,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缩小学校差距、提高办学质量。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教育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改变资源平均分配、甚至向优质学校倾斜的配置方式,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通过本部扩大、设立分部、组建教育集团、学校共同体、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统一城乡学校办学标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装备统一要求、统一配置。

江苏省很多地区尝试采取了多种类型的联合办学模式,例如“名校+弱校”、“名校+民校”、“名校+新校”、“教育联盟”、“教育集团”等,虽然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与不足,但依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优质资源合理配置,择校“热”日渐降温。在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之间,充分利用名校输出师资、管理、教学的优质资源,带动和帮助薄弱学校一起发展,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师资和管理,还包括优秀教学资料、科研成果资料、校园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第二,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联合办学模式实行师资的双向流动,名校与弱校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也为弱校的教师提供了借鉴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教学热情。同时,教育部门每年会向合作学校投入教育经费,专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继续教育。第三,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名誉快速提升。自从实行联合办学政策之后,合作学校之间教师互相帮助、学校互相促进,随着教学、管理、文化、师资等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入,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直线上升,广获好评。合作学校便成为不可分割、紧密结合的“整体”,共同制订学校的长远规划,相互融合彼此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共同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保障教育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大大提升,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盐城市的“托管”和常州市组建教育集团的办法是在江苏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胆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实践期间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托管后“名校”的含金量会不会下降,完全不同的两所学校如何实现全方位融合?优质学校会不会把薄弱学校引向一个统一的模式而丧失自身的特色?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联合办学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资源的扩充与共享,能否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优化?实际上,资源均衡只是低水平的均衡,并不能等同于义务教育质量的优质、高质。联合办学不仅指向教育资源的优化,更指向师资、生源、教学、文化等非物质层面的交流融合,后者才是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优质均衡的核心所在。

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源”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新时期,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勇于探索,既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传统课堂之外,加强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法或换一本教材,而是教育观念与教育文化的创新,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形式多样,不仅表现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涉及到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教学人员的素质提升、平等和睦师生关系的建立、多元评价方式的制定等,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比如,江苏省如皋市在学习杜郎口等中学经验的基础上推行“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将教师讲授的课堂变成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求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

江苏省各地积极探索实施教学与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师生共同合作打造高效课堂,取得了显著成果,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学校教学改革的作用和效益有着共同的感受和认识:(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发展。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活动中的交流、争辩、思考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释放了学生的个性,时时刻刻都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生一改往日被动接受知识的单一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再扮演主导者角色,只是从旁指导,学生被赋予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个性得到充分发挥。(2)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专业化成长。教学与课程改革,在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挑战和要求。(3)提供了教学实践研究的范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江苏省各地实施的教学改革是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自主创新,既不是个人的经验总结,也不是对其他教学模式的模仿复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践研究的成功范例。而教学改革的成功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是洋思经验、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还是南通“学的课堂”,都是教学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共同的智慧结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同样也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理论研究尚未深入。各地探索实施的教学改革创新模式,虽已初步建立起自身的理论框架,但其科学性、可操作性等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些学校和教师只是进行技术层面的操作,缺乏应有的深度,相关理论研究依然相对薄弱,缺少课改研究专家队伍。其次,适用范围有待考证。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探索实施的教学改革适用于所有学校吗?适用于所有学科吗?其他学校在借鉴学习该种模式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如何区别?此类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三,对教师的学生的挑战和难度较大。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适应从主导者向指导者的角色转变,教师的“导”该如何把握?对于学生来说,充分的自由和选择空间是否能起到应有效果?长期采用这一种教学方式,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让效果大打折扣?新型教学模式对师生有较高的要求,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三、教师发展:“推进师资均衡的助推器”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教师质量高低也是关系到教育质量优劣的的关键因素,师资的优质和均衡配置是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新时期的师资均衡已不仅仅是通过流动机制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均衡化分配,而是不断鼓励和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通过知识、能力、师德、待遇等多方面提升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等制度,切实解决农村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各地要努力增加教师培训经费,加强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研修制度。2010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师资的需要,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加大对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江苏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健全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2010年《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进一步提出要推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创新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教师主动发展机制,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占教师工资总额的3%,教师完成规定的培训课时,轮岗交流形成制度,优先交流骨干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有多种模式,包括教师交流制度、校本培训、学历进修、教育科研等,当前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交流轮岗制度。教师交流制度主要是组织教师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进行交流,或组织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进行支教帮扶,或薄弱学校派出青年教师到结对学校交流学习。校本培训和学历进修是为教师提供学校内部或外部的培训进修机会,通过讲座、研讨、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教育科研是指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主动发现并分析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近年来在很多地区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教师知识结构得到完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江苏省各地重视教师队伍的全面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设立专项经费,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培训、专题学习、名校进修等多种类型的培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提升中小学师资的职称和学历水平,例如2009年,苏州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96%和98.92%,近1000位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二是优化师资结构,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各地通过教师交流机制、引进名师人才、完善新教师招聘等措施,不断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结构,涌现出一大批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和保障制度,激发教师教学热情。通过多元化途径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全方位测评,对教师考核程序和内容严格把关,任人唯才,充分提供发展和晋升空间。各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队伍建设是江苏省推进师资均衡化教师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和难题。(1)功利主义取向。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和专业价值观不断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种整体素质的提升。当教师专业发展遭遇功利主义盛行时,形式化的“三课”(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成为教师追求职称和名声的“跳板”。此外,教师对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和活动关注的是这个课题可以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完全违背了提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一初衷。(2)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悖论。教师专业发展到底应该遵循实践逻辑还是理论逻辑,一直是教育教学研究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师发展中,大多注重教育本质规律的寻求和探索,并通过规律的探寻总结出实践性的建议。然而,这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逻辑割裂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也消解了教师的主体性地位。至于教师发展的实践逻辑,虽然把重心转向了教师主体及其实践经验,实现了从物向人的转变,但是“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其思维很难超越多变多样、形形的直观、感性、具体的经验,只能在亲身的感受体验中习惯运作”[1],最终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沼。(3)强调自上而下的执行,忽视教师自主性。为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各地的政府和教育部门都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等,从外部给教师施加“压力”,强调的是教师的义务。当前的相关政策大多是由专家学者设计并对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外接式”的专业发展脱离了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有权利也有能力提出自己的专业发展意向和规划,制订自己的专业发展内容和程序,只有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与教师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实现和能力提升。(4)注重整齐划一的要求,忽视教师差异性。教师是各不相同的个体,无论在需求、价值观、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教师间专业发展的差异性不仅客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和多样才成就了教育事业的“百花齐放”和“精彩纷呈”。当前政府部门和学校通过政策条文的制定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统一要求和目标,忽视了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间的差异性,实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与提高。

四、特色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指向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特色均衡、差异均衡的发展,是从硬件配备向内涵提升的转变,我国地域广阔,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差别巨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完全的均衡化状态,同时也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唯有变差异为特色、以特色促内涵,才是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意见》指出要建设丰富多样的学校文化,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在德育、科学教育、创新教育、艺术教育、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逐渐形成学校特色。

特色是在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化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学校是特色发展的主体,学校特色的形成是学校主导的内在发展过程。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潜在的优势资源,从教学、管理、艺术、体育、科学等方面寻找着力点,以某一门优势学科或特色活动入手,探索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断反思、总结、超越,最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以特色谋发展,是消除因地域、经济等因素导致的教育不公平,变差异为特色、变劣势为优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优化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江苏省各地在尝试探索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各地学校积极构建校园文化,通过环境、制度、校风教风等多方面建设树立共同核心价值观,让校园里“一草一木”、“一言一行”都传递着文化气息,并将其落实为全体师生的自觉意识和习惯行为。二、创建丰富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和平台。省内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充分运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如昆曲、魔术、京剧等),促进学生特长和潜能的发挥。三、以特色谋发展,保障义务教育质量的优化和提升。事实证明,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原先的很多薄弱学校尽管并不具备优秀的硬件资源和生源,但是通过发展特色走上了强校之路,以优势弥补劣势,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特色发展是优质均衡的必由之路,学校特色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但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特色发展依然存在诸多认识和实践上的难题和误区:(1)特色发展会导致新的“千校一面”吗?特色之所以为特色,是学校区别与他校的独特之处,是不可复制也无法复制的。但由于各地政府和学校的“急功近利”,盲目地借鉴模仿他校的成功案例,完全忽视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一味地照搬套用,结果导致“千校一面”、“特色不再”。(2)如何解决学校特色发展中的“形式主义”?为了追求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以招揽生源,打出“特色学校”的名号吸引家长和学生的注意,但大多数学校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把特色项目做好、做实,使得特色学校的创建空有特色之名而无特色之实。(3)特色发展等于特长培养吗?很多学校和家长都陷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特色学校或特色发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特长。我们不能否认学生的特长培养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把特色发展狭隘地等同于特长培养的做法给孩子施加了额外的压力和重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4)特色发展在应试教育阴霾下能走多远?义务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其目标不在于培养精英,而在于为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打基础、做准备。但是义务教育阶段过后大多数学生依然要升入中学、大学,依然无法脱离应试教育这一主题,事实证明,一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发展、开展多元特色课程的学校由于升学率降低已经遭到家长的集体讨伐。(5)如何实现学校特色“由外向内”的转变?学校是特色发展的主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常出现模仿他人、政府指导、流于表面的现象,这种“外接式”发展不是真正的特色办学,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内生式的”,是把被动的“要我做”变成主动的“我要做”,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只能是学校自身不断学习、反思、内化、积淀的过程,这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无法取代的[2]。学校的内涵是文化、精神,无论任何形式的特色发展都不能离开文化氛围的支撑,否则就是缘木求鱼。

参考文献: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第5篇

关键词: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12-01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它既是人们对理想教育的一种期望,也是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各阶段均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如何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流通,提升教育资源的整体水平成了教育界现阶段关注的重要课题。

1.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的现实依据

1.1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加。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有书读"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而对"读好书"的追求,使得"择校难"与"择校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众教育需求的转变推动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与均衡教育发展,也要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1.2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我国的教育资源有限,加上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在地域和阶段存在巨大差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部分"名校"。"名校"的教育经费不但在总额上远远高于普通学校,而且平均水平也达到普通学校的2倍甚至更多。[1]在平均公用经费和平均人员经费投入上,"名校"也远远超出普通学校。"名校"优越的经费条件,有助于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硬件教学资源;也可通过提高教师奖金福利,吸引优秀教师到学校任教,提升学校"软实力"。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提升又反过来吸引大量经费投入,"名校"进入良性教学质量提升循环系统。而普通学校极有可能进入恶性教学质量循环系统,进一步拉大与"名校"的差距。

1.3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中国梦,教育梦。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成了民众的教育梦,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的重点话题。实现教育梦,需尽可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提升整体教育资源的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2.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是促进教育资源流动的重要途径

名校集团化办学是一条成本低、风险小、成效大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提升薄弱学校质量的有效举措。[2]其大大加快了优质教育资源增殖的速度和教师专业成长速度,同时缩短了学校等级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周期。

首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教育公平、解决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城市示范幼儿园的优势,向农村幼儿园输送先进的理念、经验和优秀的师资,带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其次,学前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是传播先进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通过集团化或对口协作的形式,把"名校"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学科教师的教案资源传播到相关的学习,也是通过学术团体或其他机构,组织教学骨干支援或带动薄弱地区或学校。[3]实行学前优质资源集团化办学,就是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学前教师教育集团化以教育产业论为背景,以资源依赖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价值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为理论依据。第三,学前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是整合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学前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快速扩张及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教育资源如牛奶稀释般简单的扩散。[4]名校集团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产业的系统化和组织化程度,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运营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

3.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需防止三种倾向

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流通的重要途径,但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的过程中,还需保证各个分校的高质量、各有特色。

其一,避免同质化,保障分校特色。在优质教育资源扩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管理,使新建校或者薄弱校在一定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还需考虑分校具体情况,以免失去特色。所以,集团的母体学校既要输出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文化,又要让所属学校有培育自己个性特色的空间。[5]其二,避免盲目扩展,坚守本真教育。随着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的推进,教育集团成为了真正的股份公司,而不是单纯的教育机构。有些在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的教育集团,打着"用好、用足、用活"优质资源的旗号以谋取利益为目的,实质上侵占了基础教育公共资源,加速了社会基础资源配置的不平等,与国家教育宗旨相背离。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首要目的,我们要坚守培养人的理念,发挥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的优势,提升整体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其三,避免在扩展中缺失优质文化,传播优质精神扩展优质教育资源需将优秀的校园文化扎根于下属学校。充分发挥母体学校长期积淀的独特人文精神和校园氛围,加强师生在意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要恰当处理文化融合问题。恰当解决组织文化的重建,构建和谐、幸福的校园文化;恰当处理文化冲突问题;恰当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稳步前进,逐步变革。

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为教育资源的流通和扩展提供了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整体教育资源质量,可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参考文献:

[1]苏淼.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3):79.

[2]孙德芳.试析名校集团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于杭州名校集团化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9):9.

[3]谈松华.如何扩展优质教育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03(5):72.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第6篇

一、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的新的增长点

1.加强教学教研,增强研究工作的效果。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推动作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探索,努力加强教师自我研修工作,重视教学的相互研究和交流,促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并重视活动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新的局面,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全面发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推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2.加强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师要分学科、分课程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并实现对新授的课型、复习的课型、讲评的课型的差异化处理,并逐渐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并进行研究和改革,创造出自主高效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教师还要积极探索和推广教育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要进行学案导学式教学方法创新,并进行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重视优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了解并提高学习的质量。

3.加强科研兴校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性发展。教师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认真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教育教学常规质量的管理,并在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落实教育教学管理,重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并重视计划的全面落实,重视成立计划指导小组,加强对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方案的落实,进行定期的指导和检查,教师还要改进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加强教学和研究的结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重视队伍保证和奖励机制的保证。

4.教师要加强自我提升,重视专业发展规划。教师要加强参观学习,参加研讨活动,并开展公开课的活动,加强教学经验交流,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习能力,发挥自我提升的能力,组织开展上汇报课的活动、新课程改革的活动、教育教学的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重视教师自我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培训等活动,帮助并促进自我业务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业务经验学习,全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要重视自我学习,并广泛学习外界的经验,学习优秀学校的方案,并重视推广工作的部署和落实。教师可以进行自我学习,逐篇学习优秀学校的管理经验,集中观看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录像,边看边讲解,并重视新教材的培训机会,认真观摩学习先进的经验,并组织学习经验汇报会,认真学习专题的报告,参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培训,并重视先学习后教学,进行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优化,并完善操作程序,为教师能够实施好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还要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相互学习,开展讨论,并围绕教学问题,写教学心得,并总结出教学的认识和收获,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认真自我学习,反复学习,并切实掌握学习的经验,提高自我学习的水平。

三、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重视教育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逐渐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创造喜欢学习、学会学习的环境,并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收获积极的效果。

1.加强分层教学,实现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好的发展。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教学目标的不一致性,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矛盾,教师要突破教育教学的难题,摸索出以学定教、分层学习、分类指导和整体推进的教学的思路,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2.学会自我学习,促进学生平等参

与学习。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主动发展,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感悟知识,理解知识的产生,学会自我发展。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要充分读书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启发,教育引导学生自我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参与实践,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提升自己的学习热情。

3.逐渐强化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

在教育过程中,要优化学习方法,进行教师自我教育,进行自我宏观调控,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得更加优秀,教师还要照顾到教育均衡,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主动成长,实现自我发展,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的自我拓展能力。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第7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内涵式发展路径

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内涵式发展以促进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为重要途径。制定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标准,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并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技工院校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抓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一根本点,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一、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及特色

1.内涵式发展的含义

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以技工院校硬件办学条件改进提高为基础,向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提升等软实力方面实现发展转变。积极挖掘现有的办学资源和潜在发展能力,在保证办学规模稳定和教育教学布局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实施制度创新和结构优化。打造办学品牌,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支撑。使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更优配置,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改革,办学质量和效益得以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从而实现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内涵式发展的特色

(1)独特性。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是办学特色凸显的发展,必须体现发展的独特性。抓住特色办学,抓住特色打赢生源竞争规模战役,通过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培养环境、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创新来加强内涵式发展核心内质,核心竞争力才会更持久、更强大。

(2)争先性。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是基于质量竞争意识之上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高低是衡量一所技工院校品牌影响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标志。对一所技工院校进行评估和科学考量,一项重要指标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如果忽视了办学质量的竞争与发展,就难以维持长久的生命力。

(3)协调性。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要与地方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人才需求目标相一致,强调协调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调整新思路,提高新要求,推出新举措,及时规范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对接经济转型方面科技创新等因素,找寻内涵式发展路子,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4)渐进性。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科学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渐进性。是将办学质量作为发展核心,从宏观大局出发,从质量提升入手,积极挖掘自身办学优势,不断丰富完善办学思路,充分持续发力,营造有利于内涵式发展的技工院校办学环境。

二、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内容

1.保持发展规模

技工院校办学发展规模要适度,不能过度寻求规模效应。考察一所技工院校是否实现内涵式发展,不能只看规模大小,实现办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是其关键,并且还要看其办学规模与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以及实训场所等是否相匹配。不能不顾已有办学基础和条件,进行盲目扩张,更不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要保持办学规模的相对稳定,防止造成办学资源的闲置浪费。注重用好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比较优势,办学规模稳定,办学质量持续提升,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

2.突出专业优势

技工院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如何,很大程度能通过专业设置来集中体现,专业建设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和潜力所在。看一所技工院校的内涵式发展,首先要看专业优势是否突出,有无特色专业。技工院校应该立足自身现有办学条件,发挥潜在办学优势,强化专业建设推进步伐,在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上重拳出击,使专业建设走在同类、同等规模院校前列,其内涵发展水平也就远远高于其他院校。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内涵式发展的主体和具体推动者是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如果一所技工院校名师多,学科带头人多,有质量过硬的教学团队,那么这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必定出色,教科研成果会很丰硕,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大,吸引学生的效力就强,其内涵式发展也一定是走在前列。技工院校所拥有的职业道德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不但是技工院校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量的依靠力量,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突出标志。

4.完善科学管理体系

技工院校加快内涵式发展靠的是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和高水平的管理。如果一所技工院校教育教W管理混乱甚至粗放办学,其内涵式发展就难以实现,也根本谈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实力,一定以科学的管理作保证。技工院校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在教育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全面推进并创新,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精细并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5.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技工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承载院校灵魂和精髓的物质环境文化,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以物质文化设施建设以及文化活动建设为重要载体,以学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依托,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推进文化管理,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具体体现。内涵式发展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第8篇

一、转作风

近几年来,在乡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作风和行风建设,教风学风有了根本好转,工作效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些“庸、懒、散、虚”等突出问题。为此广大教职员工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开展“转作风、抓落实、提质量”主题活动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抓紧抓好,要抓出实效。

二、抓落实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多年来一直坚持记三本“志”,即日志、周志、月志。日志包括师生考勤、教师值班记录、学生值日生联合检查记录、安全等;周志主要是班级量化管理和教师业务量化考评以及学生“好习惯之星”的评选;月志为班主任、教师量化考评汇总和“书香少年”评选。这样做就囊括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