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3 23:07: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教师个人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卓越计划 教育教学改革 定位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19-03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委办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的目标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当年包括合肥学院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内的首批61所高校被纳入“卓越计划”名单。2011年9月29日,教育部批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132所高校进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名单。
“卓越计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针对当前我国工科院校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高、大、全”,定位不清,学生培养目标趋同等弊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新建院校)应该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与定位,通过实施“卓越计划”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差异化发展呢?在实施的过程有哪些模式可供参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是什么呢?
一、当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卓越计划”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分析
1.因地制宜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重在“应用”这两个字上。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方面,进入“卓越计划”的各新建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出各种培养模式来。比如安徽省应用型示范高校合肥学院,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创新构建出以模块化教学为核心的本科教学体系。合肥学院将原来单一的教学活动整合成不同的教学单元——教学模块,并且围绕入选“卓越计划”各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授课形式。在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合肥学院首先依照“卓越计划”的要求,深入调研行业企业对学生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及能力的要求,并对企业所需要的学生专业能力进行细化梳理与分解,确定各种能力要素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支持点,进而将知识点以及知识应用整合成该专业的专业教学模块。在此基础上,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将若干个专业教学模块有机搭配,构成“卓越计划”专业培养的模块化教育体系。在该模块化教育体系中,一个模块针对特定的专业能力单元进行设置,进而一项专业能力的教学培养可以由若干个有机联系的专业模块所支撑。在学分制的教学体系下,合肥学院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支持各个教学模块的学分互认和模块互换。入选“卓越计划”的各专业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块设计和选择,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专业培养方案。通过模块化的教学改革,合肥学院形成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构建培育大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所需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育教学环节是应用型院校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所在。为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此外,为使行业企业能够深度参与工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新建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
(1)实践教学的改革。新建院校实践教学改革首先体现在“卓越计划”各试点专业实践教学课时的增加上。比如合肥学院将进入“卓越计划”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由以往的30%提高到40%以上,并且规定各试点专业要在企业里完成30%以上的实践教学任务,这样从时间上来保证工程人才的培养。针对我国高校学生进入高校前普遍没有社会实践与企业实习经历的特点,合肥学院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之间专门增设了一个为期10~12周的企业认知实习学期。在这个学期中,组织学生们深入相关企业,亲身经历与体验企业现场生产管理,了解企业业务流程。通过身临其境的认知实习,使学生们提升专业素养,培养职业观与就业观。通过比较理论学习同企业实践在专业知识结构上的差异,为学生们返校后下一步的专业学习进行引导和铺路。此外,合肥学院积极开展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每个专业培养过程中要包含有6~10个学分的第二课堂环节,引导学生们的兴趣与企业的专业实践相结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是那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活化新知。厚积而薄发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新时期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1.坚持教师政治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素养。
按照中心学校要求,我们学校每周一召开教师例会。例会上,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学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东至县教师行为十不准》等文件。学习的目的是提高每一个教师的“依法治教”的能力,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我们要求教师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建立学习笔记,认真拟写个人学习计划,写好学习心得,着力打造一支懂教育、强管理、善教学的教师队伍。
2.建立实施方案,完善规章制度。
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使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中心学校制定了《*镇中心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中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具体实施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对中心学校的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具体化,制定了工作计划。同时修订完善《坐班考勤》、《廉洁从教》、《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等各项规章制度,引导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这些制度的逐步落实,教师的师长形象、社会形象进一步提高,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私立学校离我校只有不足半华里路,但我们学生没有一个转到哪儿,为什呢?家长说的话最朴实:“*小学老师认真负责,花那么多钱到私立学校没有必要。”
此外,中心学校还建立了师德考核制度。每学期末,中心学校都成立考评组对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其中“师德表现”包括“政治表现、为人师表、依法治教、团结合作、服从分工”五个方面
3.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教师是一所学校的主心骨,更应该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排头兵。我们*支部共有18位党员,分散在4所学校。为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中心学校总支的部署,我们分校成立学习小组,使党员的学习正常化、制度化。我们农村小学规模虽小但事务繁杂,光靠校长一人是忙不过来。我校党员教师主人翁意识强。以今天早上为例:因为下雨,校园积水严重,有党员同志主动疏通下水道,主动清扫水中落叶。教师这样的平凡举动很多,说明了党建工作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推行校务公开,倡导廉洁从教。
中心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阳光政务,积极推行校务公开,这学期,中心学校以“校务公开简讯”的形式,及时将老师们关心的职称、评优、财务等学校事务告知每一位职工,我校教师反映很好。我校自身,凡大小事情均以例会的形式向教师,或以公开栏的形式向家长公布并征求意见,教师关系融洽。我校执行财经纪律,没有乱收费乱开支的现象。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关注的地方
1.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向全体,着眼发展,扎实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教师 自我导向学习
一、自我导向学习:内涵与特点
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霍尔对22名成人学习者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将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按照成人的学习动机分为目标导向型、学习导向型、活动导向型,这种划分为西方的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1966年,塔夫(Allen.Tough)首次对自我导向学习作了全面阐释,指出自我导向学习是由学习者主动制定计划和引导学习活动进行的自我学习[1],又称之为“自我计划学习”。1975年,美国成人教育专家诺尔斯(M.S.Knowles)将“自我导向学习”定义为成人学习的一种“新的技术”,是“一种没有他人的帮助,由个体自己确定并评价学习需求,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2]。与此同时,加里森、斯皮尔、布鲁克菲尔德、奥迪等也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进行了论述。基于学者们已有的理论观点,大致形成了三类自我导向学习观,即“目标论”、“过程论”及“个性论”。“目标论”植根于研究者的哲学立场,如基于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自我导向学习的目标就是提高成人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这一目标蕴含的假设是成人学习者有能力去计划、实施和评估自己的学习,他们信奉“选择自由和独立自主”。“过程论”将自我导向学习当做一种学习过程,学习者主动形成学习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并实施和评估学习结果。“个性论”注重自我导向学习中学习者个性品质即自我导向性的培养,此类观点的潜在假设是成人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大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和自主性。因此,“自我导向学习”不仅指向成人学习能力向度,也指向成人学习过程及学习性格,其具有区别于“他主学习”和“儿童学习”的独特品性。
其一,自我导向性。作为成人学习者最为重要的个性品质,它的潜在假设是成人的学习越来越具有自主性,自主性与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存在着交互影响,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植根于其价值观和信念,因而存在着个体性差异,反映在现实形态中,人们在目标和计划、独立思维、自我监控和自由选择等方面会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学习自主性。
其二,自主建构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对经验进行有意义的内部建构,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质变性学习。自我导向学习从过程上来说就是人们对纳入心理世界的对象进行加工,从而构建意义的过程[3]。它倡导学习者对已有生存方式、经验和价值观进行反思与批判,把理性思维与现实世界相联系,促进个体获得持续性的、突破性的自我成长。
其三,时空自由性。自我导向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依据个体的学习需要利用即有资源就可以进行学习,例如在工作场所、学校、图书馆、家庭及社区就能随时随地自由学习,这是现代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对终身学习理念的主动回应。
二、农村教师自我导向学习:问题与困境
自我导向学习是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诉求,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由“外推式”向“内源式”蜕变的必经之路,因此,解决目前我国农村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是学者们亟待研究的主要课题。
1.缺乏自我导向性
自我导向性是倾向于对自身学习负主要责任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个体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自我约束性,是成人批判性思维的外显化。农村教师的客体价值体现为引导学生由自然生命上升到社会群体生命,这是一个发展、超越的过程。[4]农村学生生活在乡村社会,其所接受乡村文化、体验的真实情境与学校教育所表达的学习内容及价值观是有很大差距的。另外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教育目标仍是工具化的、实用化的、脱境化的,忽视了学生生活的文化背景和情感需要,仅用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去衡量教学能力的高低,基于这种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他们仅仅把教书当做维持“生计”的职业而非自己的终身事业,没有当教师的成就感和光荣感,缺乏意识去主动自觉地把教育当做一门科学加以探究和钻研,更何论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2.缺乏自我导向学习背景知识
自我导向学习是个体在了解自我导向学习的实施步骤、具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通过学习掌握自我导向学习理论,进一步强化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近年有学者的调查显示农村教师对各种学习方法的使用频率没有城市教师高,他们对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向法、集体讨论案例法、师带徒法、做中学法、反思学习法、读书学习法和情景学习法等都很陌生[5],更何况是对复杂性的自我导向学习模型,如斯皮尔模型、丹尼斯模型、加里森模型的了解。农村教师对于学习策略知之甚少的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更习惯于使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3.缺乏自我导向学习资源
自我导向学习是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一体化的过程,强调了学习者的三个要素:独立性、主动性、选择和批判力。但这并不表示自我导向性学习意味着学习者“闭门造车”,正如台湾学者黄富顺所言:“自我导向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寻求适当的学习资源以协助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虽然学习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完全控制学习计划的进行,但不表示此种活动不必受到外界资源的帮助,而独自进行。”[6]然而在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匮乏的学习资源难以满足农村教师的需求,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下,农村教师对于与专业的教师教育机构如教师进修学校和师范大学或学院互动的机会只能是“望而却步”。
4.缺乏自我导向学习环境
就农村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环境而言主要是指学习软环境包括群体学习氛围、学校领导支持、学校组织学习氛围。有研究表明教师自己周围的学习氛围和教师工作场所的学习氛围对教师学习效果的影响高于物质条件,学校领导者在保障组织环境中教师群体学习氛围起着激发和维持的作用。在农村学校,大部分教研组和年级组组长都没有充分履行自己的职业“角色”。在“金字塔式”的分层等级结构的学校组织管理中,管理者实行的是以“权”为本的家长式管理,表现在组织学习环境建设上是以行政管理的方式硬性安排政治学习活动,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安排的学习计划和内容,集体备课也多流于形式。在这样的组织学习背景下,大多数农村教师的学习情感不仅没有转化为学习动机,反而会陷入“职业工具化”价值观的误区。
三、促进农村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策略
自我导向学习是农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物质、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来阐述促进农村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策略。
1.物质资源:农村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承载平台
教师学习作为人类的一项高级活动,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教师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教师学习所需要的物化产品和学习资源。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要增加农村教师学习经费,学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利用教育部资金、社会捐助资金和企业资金建设教师学习所需硬件资源,包括图书馆、资料室、计算机及教学用具等。二是建立教师学习社区。由于农村地区的教师活动具有零散性,教师学习社区是学校专门为教师集中学习而建立的培训管理组织。社区一方面请教育专家、技术人员、优秀教师对全校教师开展教师学习方法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并组织教师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把优质学校的学习资源如课件、经验、好的一些举措加以推广。[7]这样既可以作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不足的补充,又有助于解决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激发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三是开展计算机远程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处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师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为开展自我导向学习获取外界大量的信息资源,满足自身对多样化学习资源的需求。
2.制度建设:农村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保障机制
制度性因素是导致农村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主要以影响教师学习行为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为着力点予以阐述。(1)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按照管理学家罗宾斯(StephenP.Robbins)的观点,激励机制要考虑三个核心要素――个人需求、组织目标和员工努力,以此为基础,学校激励政策首先要了解教师的学习需求,需求被视为动机的起点,只有了解教师需求才能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动机,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其次,要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导向。农村学校作为本土文化的传承者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立足于本土文化,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宗旨。最后,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力量=物质刺激+精神刺激。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8](2)完善评价机制。要建立旨在促进教师学习能力持续提升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重视教师学习中的过程性表现,又重视学习给教师个体、群体、教育实践和学生所带来的质变。具体而言,将教师是否自主学习、学习的热情与动机、学习的意志力、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学习调节策略的选择、共同体学习中的参与度、学习成果的“转化”程度等教师层面的评价要素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取得共同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价使教师树立自我导向学习的自主意识,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9]
3.教师学习文化构建:促进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内涵式发展
教师学习文化以内隐的方式影响着教师的学习价值观念、学习方式和学习型态。它是分析教师学习行为发生的内核部分。因此,在农村教师自我导向性学习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学习文化是否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首先,重构教师学习文化价值观。当前大多数农村教师的学习目标是评职称、迎检查、涨工资,基于这种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念,一旦这些生存性需求得到了满足,教师们自主学习的动机即会消解。其次,加强优秀教师学习文化的引领。在教师学习过程中,会呈现多种多样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样态,其中必定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样态,也正是这种学习理念和学习样态决定了教师学习文化的基质和样式,它在优秀教师学习文化的引领下引导教师学习精神文化的变革与重构。当下有关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的引领非常乏力,因此,应从乡村教师学习精神文化建设入手,通过优秀教师学习文化的引领作用,重构乡村教师学习理念和学习文化样态。[10]最后是形成教师合作学习文化。虽然自我导向学习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并非就意味着个人孤立主义,其是学习个体内在诉求和外部支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构建教师合作学习文化。在现实形态中,自然的合作文化以和谐、民主为原则,教师要摆脱人为的行政化的形式主义合作学习方式,形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组织氛围。同时,学校要赋予教师更多的话语权和专业自,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的学习机会,营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合作文化。
――――――――
参考文献
[1] 董守文,张华,李雁冰.成人学习学.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2] 高存艳.成人教育哲学流派的自我导向学习观.继续教育研究,2003(6).
[3] 李广平.教师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4).
[4] 杨晋夫.从“被发展”到自主发展:西部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桎梏与破解之道.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8).
[5] 戈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8.
[6] 黄富顺.成人心理与学习.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9.
[7] 杨晓奇.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行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8] 赵树贤.教师学习的学校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
[9] 董静.课程变革下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意蕴与生成基础.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4).
二、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长期以来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或辅导员制,由专兼职的辅导员或班主任队伍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日常管理。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各行其是,缺乏合作;专业教师虽然会关注学生,但在教学之外主动教育管理意识不强,过分依赖辅导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鉴于此,建立适合我国高校教育实情的导师制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各自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导师制实施模式,主要有:“导师+辅导员”模式。导师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业;辅导员则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处理日常具体事务。其不足之处是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德育不能有效的结合。“导师+班主任+辅导员”模式。低年级采取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由专职辅导员或普通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导学;高年级采取导师+辅导员,导师由本专业有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导研。效果针对性强,但连贯性差,不利于大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规划,存在局限性。“导师+辅导员+导师助理”模式。在高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导师助理,协助导师指导低年级学生。优点是同学之间更容易沟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导师的工作给予很大的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导师助理的选拔要格外严格。[2]
三、小学教育专业复合型导师制的探索
(一)复合型导师制实施的基础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从当代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大胆探索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和育人模式,培养基础知识水平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高、教育研究和创新能力水平高的小学师资。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学院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学工作部门紧密合作,建立了以高等教育和小学教学实际需求为支点,以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层次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党建、团建工作做保障,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作支持,全面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众所周知,小学教育专业具有师范性和实践性,正因如此,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教学导师+实践导师+辅导员+导师助理”的复合型导师制,以期达到使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效果,全方位、立体打造适合新形势下社会需求的小学教师队伍,快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复合型导师制中导师的定位
教学导师应该具备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熟悉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能够胜任对大学生导学、导研工作。是将以往的班主任与导师两项工作有机结合,教学导师不仅对学生的学业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向学生介绍学校的教学体制,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逐步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规划,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之中。实践导师是在学院建设“四方协作模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孕育产生的。我们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按市、区教研室、教研组和优秀小学学科教师教研网络进行重组,由市、区教研室推荐,经学校审核批准,聘请市、区优秀教研员、小学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实践导师参与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协调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见习、实习及观摩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使大学生历经四年的教学实践,在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听课与评课、说课与讲课等方面均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辅导员一般由有教育学背景的年轻教师担任,是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工作范围涉及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环节。辅导员的工作不单单是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紧密围绕专业特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使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进而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导师助理一般是在高年级学生党员或者优秀学生干部中选拔产生,按新生的班级,每班配备一至两名。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点,教学计划中开设有“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德育与班队工作”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等相关课程,导师助理可以有效地帮助新生在入学伊始就能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协助建立班级学生干部组织;及时反馈新生所遇到的问题;帮助新生熟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多年实践证明,由于导师助理的身份是学生、接触新生的时间长,所以在指导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复合型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几年来,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复合型导师制的探索,导师们在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学场所和教育机会,尝试跨领域指导学生,优势互补,逐步形成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生活动与实践教学、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教学实践技能培养等的有机结合。教学导师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增强了师生间的了解,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教师启发和指导学生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可以更加方便、及时地对话和交流,创设了一种“教”、“学”互动的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专业兴趣、拓宽知识领域,同时也激励了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教学工作,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了实处。实践导师的设立优化了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合作,打通了与小学教师培养及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相关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在高校与小学之间搭建起桥梁。目前学院已与天津市28所小学携手建立了实践基地,聘请了18位优秀教研员和小学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在推动学院实践教学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不仅使高校教师接触到小学一线的教研信息,利于更新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内容,而且使来自基础教育的实践导师通过与高校教师的接触,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指导水平;在校大学生也通过实践导师的指导,接触到最前沿的、最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提高了个人学习和反思的水平,为成为既有教育理论又有小学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更加贴近专业特色,工作中心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学生工作中大胆尝试学生活动作为隐性课程的显性化,进行社团课程化建设,把德育一体化落到实处。导师助理在整个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起到了最及时的补充作用,由于同学之间接触不受身份、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导师助理的指导往往更贴近学生实际,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导师助理本身也将知识向能力转化,学以致用。
四、完善复合型导师制的思考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尚处摸索阶段,小学教育专业在复合型导师制的建设和探索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陈旧的教学理念制约了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根本是要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由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勇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虽在课后有答疑,但课堂教学中缺少启发,学生对如何“学会学习”比较盲然,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师的定位虽然相对明确,但交叉环节的有效衔接有待改善。如教学导师在进行理论指导时如何更贴近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实践导师如何更具体地了解大学课程体系;辅导员对专业的了解如何深入;导师在指导学生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等等。导师资源相对匮乏。一方面,师生比例失衡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再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则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实践导师来自基础教育领域,高校与基础教育在教、学、研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个人行为”,难成规模。此外,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后,如何管理,也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导师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由于导师在复合型导师制中的工作定位不同,绩效评价标准很难统一。此外工作量与激励措施模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3]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教学管理制度,其是否能有效实施,不能单独依靠导师的个人行为,而是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系统管理。进一步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复合型导师制,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强化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前提,强化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心由“教”转移到“导”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同时国家要加速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进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与基础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高校与基础教育在教学、科研、实践等领域资源共享、紧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体制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过去的一学年,我区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不松手,致力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教师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年中,我区共培训在职教师4826人,其中高中教师486人,职高教师241人,初中教师1263人,小学教师2265人,幼儿园教师465人,幼儿园园长71人,小学校长35人,全员培训任务~完成。此外,我们还对191名新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对225农村教师进行了学历提高培训,完成了市级骨干115人、省级骨干25人的送培任务。
一、初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为实现我区基础教育二圈层第一,成都市一流和职业教育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学年初明确提出了我区教师培训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校本,覆盖全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区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各校以行事历的形式落实校本研修工作,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在我区已初步确立,有效地规避了校本研修的风险,教师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建立健全了培训机制,完善了评价制度
1、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前几年的培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为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区教育局近年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细则》、《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工作规范,要求学校做好五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机构保障。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牵头,教导处或教科室主管并由专人负责;第二,制度保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月考、期总评,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第三,文化保障。学校以校长为首带头学习带头举办讲座,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让每位教师都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不断反思更新自我;第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都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龙泉实验小学、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还对教师培训经费进行了分类使用,只要教师外出学习都极力支持。学校也千方百计为老师寻找和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航天中学、龙泉中学、同安中学、洛带中学一年利用暑假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就达数万元。大兴小学一年为教师订阅学习用书达4000元以上。各学校都投入了资金加大了培训力度;第五,技术保证。利用校内外的一切可能调动的技术资源,加强与校外有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为教师上网交流提供便利。由于学校努力做好了这方面的保障,使得校本研修得以有效开展。
2、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
过去,我们对教师培训的考评过于刻板,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我们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和学校三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让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内的组织文化、结构和领导角色,实现文化重构,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确定了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师资培训忽视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软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悟出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实践才是师资培训走出效果不彰的必由之路。为突出培训实效,我们确定了我区师资培训抓校本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两个工作重点,初步实现了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和教师研修学习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第一、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育局建立了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旺成同志为组长的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过程管理,把师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奖励先进,从评价激励、督促协调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对教师教育的组织领导。
第二、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区教研室紧紧围绕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核心制订了相应的操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网络教研,整合力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把区教研室建成资料资源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学校行动跟进,教师主动发展。我们要求各校从校情出发,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本校亟需解决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借助外脑开展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研究课程的有效实施,营造研究氛围,关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二)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学习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继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好教师的学习问题上。区教育局在本学年度教师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六个一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变革学习方式。一是要主动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更是一份责任,把它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二是学有特色。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更新技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观察和思考问题。三是要求结合实践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四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学。要求教师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对待。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去分析,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不断改进学习手段。《龙泉教育》网的建立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起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全新机制。教师通过《龙泉教育》网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正在一步步形成。
四、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师培训的操作办法
1、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和教师确定目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在校本培训中,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力求解决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使教师知道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是重要的,是能够用于他们实际工作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立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体系。
2、转变角色,关注个体,重视教师的能动性。
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中要求培训者成为引领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催化者,关注学员的需要和期望,正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允许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校制定培训规划、计划时,既规定学校培训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又给教师富有较为宽泛的自我发展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预设有效的问题,注重培训的实践性
在上一学年度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校进行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设想。同时,区教研室每周两天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培训的问题和需求。在本年度制定规划时,我们要求培训者要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使教师处于激活状态,进行独自思考和反思。在培训中运用互动式的问题,注重调动参与教师的热情,进行了有效的双向沟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帮助教师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4、创设共生愿景,共享教育资源。
在各级培训中我们十分强调为教师的学习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围。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始终处于一个平台,培训者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发言人,与教师充分交流,实现经验共享。为充分挖掘教师在学习中的集体智慧,培训者总是充当激发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给教师贴是与否的标签,让教师在培训中享受着自我评价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将集体研究成果上传到《龙泉教育》网与全区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推荐到龙泉《课改在线》上进行刊登。
STEM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相反,它是一个术语,第1次使用在20世纪90年代,它反映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STEM最初是与世界各国的研究和发展相关,为努力加强他们的经济和基于高水平的技术和创新,从而提高各国自身的竞争力。此外,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重火挑战(例如健一康、水和能源供应、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也需要STEM的投入,以找到当地和全球的解决方案。因此,这并不奇怪,STEM现在是全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所有的儿.童和从5~18岁的年轻人。然而,有一个悖论(如图l所示),STEM的各个元素在学校背景和更广泛的世界之间有着显著不同。在学校,重点是数学和科学,但在日常生活中,技术和工程则更为突出。从这一点看,有必要在校内和校外之间保持平衡,这不只是为了满足行业和政府对高素质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数学家的需求,或许更重要的是,是为所有儿童能够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世界。
本文将考虑如何提高小学课堂中的STEM形象,并开始修复个别元素之间的平衡。这样做将会:
・强调需要一个对STEM的共识
・突出为STEM作规划的重要性
・强调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鼓励全校的方法
STEM共识
尽管STEM一词已被广泛使用,但对于它到底包括什么却没有一致的定义或协议。也许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使用术语的人却经常在识别这些学科之间的^别时发生失败或错误。但是我们会建议在儿童教育的背景下,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科是怎样有助于整个STEM活动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证明,我们正在教孩子们什么,为什么我们使用特定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习。因此,我们建议,提高STEM存小学课堂中的形象的第一步是为所有在校教师达成一个什么是STEM的共识,并认识到不同的学科之间的整体区别。
在这个阶段,最好保持事物简单并把STEM限定于4个核心学科:科学(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技术、工程和数学。图2为各个学科的基本定义,每一个学科以它自己的方式产生思想、概念、知识,并且不同程度地产生广泛的产品。从本质上说,我们会建议科学和数学一起工作,解释我们生活的自然机制;而技术和工程使用,建立在这些知识基础上,设计、开发和生产新产品和工艺,以满足我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为STEM作规划的必要性
达成STEM的共识需要从规划过程开始,该过程确保所有的孩子能够体验一系列的STEM活动,并开始建立对STEM的理解。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清楚孩子通过这些活动应该学会什么。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课程的目的和内容。这将包括核心概念的结合(这是来自于STEM单一方面的关键概念,比如材料可以作为液体、气体和固体存在,生命体需要特殊物质以保持健康);跨学科概念(如因果关系、比例和数量);以及实践(描述科学家、技术人员、工程师和数学家如何通过探究和问题解决开展工作)(对于核心理念,跨学科概念、实践、调查和问题解决更加细节的讨论见本主题文章《透视科学中的探究及工程与技术中的问题解决》――编者注)。
这里我们考虑如何开发一个STEM课程计划。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建立知识和理解STEM是需要时间的。此外,由于STEM是一个多学科的集成。它需要2个层面的知识和理解:
・各个学科中的概念和技能
・为了设计和制造解决方案以满足特定的需求,这些想法和技能是如何整合在一起解决特定的问题。
如果我们真的打算帮助孩子整合、建立和促进他们的学习,那么这2个层次在规划阶段就必须明确下来。简而言之,如解决问题需要工具(包括物理设备、知识和想法),那么在STEM活动的规划中,我们设计的项目就应该尽力提供孩子解决STEM问题并产生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工具。在知识、技能和概念方面的许多“工具”来自于各个学科,比如理解如何做不同类型的数值计算或者如何做一个电路。
因此,为了提升STEM在小学课堂中的影响力,我们需要更加明确我们希望孩子学到什么和武装学生让他们能够解决这些挑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但重要的是,所有的教师都要参与这个计划。图3展示了一个如何将STEM构建到课程中的简单模型。
采用该模型时需要对STEM挑战进行定义,并对学生可能从各个学科得到的知识和理解进行识别。STEM挑战可能涉及在独立班级中团体工作的孩子,或者可能是整个学校项目的一部分。STEM挑战的关键因素必须是:
・有一个能与学生相关的“真实”情境;
・应该获得一个明确的结果、产品或者问题的解决方案。
・允许孩子们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符合一开始设定的标准,从而给他们机会证明他们所知道的、所能做的,以及他们可以创造和革新的。
STEM挑战可以引入得更加复杂。例如,每个组必须设计一个海报宣传他们制作的产品。经济元素可以由定义一组学生能够使用的核心资源组成,在一开始的时候给学生一笔“钱”给他们“买”额外的材料。
规划中没有固定的一系列步骤,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步骤之间的前后移动。首先也是最明显的是。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想要孩子们学什么。确定了整体的学习成果之后,接下来有帮助的是决定什么是合适的STEM挑战。例如,为了解决物体结构、属性和功能之间关系的学习成果,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造桥的挑战,这个桥跨度1米,其中心至少承受2千克的重物,用到例如报纸、吸管、胶带等材料。这个挑战适合一个班级的学生小组合作,安排若干节课,因为每一节课的科学内容中学生所探索的物体的属性,以及他们所使用的方法会使得桥的结构更加强壮坚实。在技术和工程方面,他们可能一直在研究为什么一些结构比其他的强大,而在数学中是建立在测量精度、几何形状及比例的能力基础之上的。
另一个重要的事情是确保STEM挑战不孤立于儿童各学科之间的学习。这并不是说STEM挑战没有内在价值。它们是有趣的、能够捕获儿童的想象力,但如果STEM挑战是孤立的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最大效果。学习本身取决于儿童(和成人)能够在现有的知识和新的经验之间建立连接,以及把一个情境中学习的想法和在另一个背景中使用的想法链接起来。STEM是一个多学科的概念,它取决于能够在传统的各个学科间建立必要连接的能力。这不是孩子们天生的东西。因此,规划的学习计划需要使我们能够明确这些连接,并允许涉及孩子们先前做的事情,从而推动他们的思考和学习。
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为儿童的学习制订计划仅仅是教师角色的开始。一旦计划的课程开始实施,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找到教的方法,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实现学习目标。这正是测试我们的教学技能和策略的时候。虽然在不同的学科和情境中的教学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别。但如果我们不承认或在意它们的话,它们很可能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障碍。因此综合几个学科,就如STEM一样,教师的角色不仅重要而且有了新的要求和更长远的考虑。在这里,我们想要突出4个问题,这些是我们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创设合适的情境
首先需要关注的方面是要创设学习主题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孩子们开始认识到如何及何时将他们学习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这样的联系不应该在教单独学科或STEM挑战中被忽略。相反,我们需要在我们的教学中作参考,使主题和想法的相关性得到加强。建立这样的联系是捕捉孩子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使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部分。
也许与孩子相关的新思想的最重要的方面是需要考虑到他们自己的现有的想法。这适用于他们的先入为主的想法,这些是由他们以往的经验发展起来的,为了解释不同的现象和解释在一开始无论如何都难以理解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到方法帮助儿童建立这些想法,并且给他们挑战,这样每个儿童就能在思考中理解现象并且获得进步。
提出问题.提供挑战
任何教学的核心都是有效地利用问题,以扩大和挑战儿童的思维,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们取得进展。在STEM背景下,我们喜欢想到我们所使用的生成性问题鼓励儿童。
・用所有的感官提高他们的观察,使他们检查细节及整体效果,并开始区分相关的和不太相关的功能和属性;
・在不同的想法和观察之间进行联系,与不同情境相关的相同或相似的想法;
・在表达之前更有效地使用他们现有的知识,并通过他们的回答来思考;
・考虑替代的想法,并用证据证明他们的解释、支持他们的论点;
・提出自己的问题,测试自己的想法,挑战对方的想法。
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像这样解释问题是有帮助的,因为能够得到孩子们不同类型的回应。因此我们努力按下面的方法做。
注意力集中的问题
例如:你有没有注意到……?你有没有见过……?你能感受到、闻到、听到什么?你能感觉……在移动吗?
测量和计数的问题
例如:……有多少?……有多长?大小是什么……?……有多重?……的体积是多少?
比较的问题
例如:它们有……是一样的?它们在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它们有多少不同之处……?
行动的问题
例如:如果……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你能做……?你能想到多少种方法?你认为你能在哪里找到……?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你能演示给我看你是怎么做的吗?
解决问题的问题
例如:你能找到一种方法吗?……有可能吗?你怎么能做……?你能设计和制造……?
推理的问题
例如,是什么让你这样说的?你为什么认为这样有效……?你能解释一下……吗?你能给出一个……的理由吗?
信息检索的问题
例如,你能告诉我关于……你知道什么……?你能记得……吗?它让你想起……?
在这些问题中达到类型的平衡是重要的。太多的孩子只要求回忆事实,如果我们要帮助他们发展其他技能和能力,就需要通过使用不同类型和范围的问题刺激他们。
提供材料、经验和挑战解决问题
所有STEM学科涉及实践经验,反过来需要适当的材料、足够数量的工具和设备,以便让孩子们充分参与活动。然而资源总是有限的,允许孩子使用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想是有意义的。可用资源的选择也应该为满足学习的结果而允许解决方案达到一个适当的水平。此外,由于STEM挑战应该鼓励一系列方案,为了满足各种要求的孩子,有一些材料是很有帮助的。
有时让孩子们思考他们所需要的资源,让他们证明他们为什么需要这些特殊材料,这应该发展为进程的一部分,让孩子为了解决方案而计划他们自己的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研究、开发和反馈。
评价和评估
评价和评估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计划这些。通过评价和评估,我们可以知道学生是如何做的;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工作;可以为了促进他们的理解而建议他们下一步的做法;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提供新的信息。我们也使用评估和评价告诉自己在支持学生的学习上取得的工作成绩。
STEM中的挑战之一是需要反思什么是进行评估的适当方法。各个学科的评估方法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但是STEM引入新的活动仍然需要考虑,比如如何对孩子联系想法之间的能力进行评估,以及是否确实需要单独评估。类似这些问题的讨论超出了这篇文章的范围,但重要的是要注意,如果我们引入到课堂上,我们确实需要认真地思考有关评价和评估的问题。
全校参与模式
在小学课堂中STEM知名度的提升是学校所有教师的重要挑战,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不应该被低估。尽管有很好的教育缘由将STEM引入课程,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不是个别教师有效的工作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整个学校必须要有所改变,因为STEM的引入至少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组织、时间分配、资源和设施的类型,以及很大程度整个课程的协调。此外,我们需要评估同事一起工作的方式,因为往往团队规划STEM活动比独自工作做得更好。许多小学教师教STEM的一个重大挑战是缺乏信心,因为他们必须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外工作。需要增加科学和数学的知识,以及对技术和工程的理解,而这两种知识都不可能是小学教师培训的一部分。
每所小学会有不同的方法提高STEM的形象,因为每组教师都要发展满足他们所教的孩子需求的各种项目和活动。然而高质量的STEM准备将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
・设置在与儿童相关的真实情境下;
・建立在个人学科发展的知识、理解和技能上
・认真对待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与同龄人、教师和其他成年人表达、测试和探索自己的想法
范文一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对于方言口音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读音和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等,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一、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方言口音较重,尽管学习好普通话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这个“敌人”,而在战术上即学习方法方面又要十分重视。既不能怕,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证。二、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三、勤向现代汉语老师学习。现代汉语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四、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三”在方言里读shan,舌后音,而在普通话里却读san,舌前音。类似这样的情况,都一一列出拉一,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对比学习法。五、跟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交往,或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延伸学习法。六、勤听普通话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节目和其他类节目,一般都是使用很标准的普通话。通过经常性收听收看节目,对学习好普通话有很大帮助。这是拓展学习方法。
说起普通话似乎谁都会说,但要把它说好那可真难啊!
我和我爱人 都是教师,平时在家都用普通话交流。所以我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还行。可是进行普通话培训后,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根本就不标准。什么儿话啦,轻声啦,我一点都不会,翘舌和平舌不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不分。一天培训下来,累得我口干舌燥。晚上,师范的同学聚在一起,平时很爱说话的我却一改常态,三言不搭两语的。同学都很奇怪,我解释到,练了一天的普通话,我都不敢开口说话了。
可不管普通话有多难练,多难学,总得把它学好啊!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会说普通话呢,更何况自己是个小学教师,肩负的是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呀,自己说不好还没什么,但决不能误了下一代。回到家中,我和爱人一起,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白天也读,晚上也读。有时,我女儿也会来帮忙,她的语音比我们标准多了。有时,一个儿话音,怎么读也读不好,发出的音实在难听,惹得三个人都在哈哈大笑。当然,笑过之后,还是继续练。
我是南方人,学普通话自然不如北方人,要学好它是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的。现在的学生,一进校园就开始学习普通话,有的从更小些就练习普通话。我们那时读小学中学,除语文课上更有机会外,其它时候是难得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具体地说,我是进入师范后,才较系统地学习教师的基本功——普通话。也只有在那时,才真正知道普通话的用处、妙处和难处。当与北方籍的同学在一起讨论交流时,那种尴尬、拘束、不安、可笑、给我留下了不灭的记忆,那可谓是我学习普通话最亲切的体验。在大学里,我与本地人交往多于外地人,我觉得老乡在一起用方言交流自然很亲切,很有一种温暖感,安全感,但它限制了我的思维发展,束缚着我的灵感发挥,影响语言间的比较和优化。我今天能有此程度,除了自己的不懈学习外,还得感谢我的交友对象。
本人学习普通话的体验,可简述以下几点:
1、花了较长一段时间去克服害羞、不安的心理。与人交谈,最重要的是说话,刚开始发出的音,对方不能完全明白,在脸上表现出莫名其妙的表情,常使你我难堪,甚至还惹笑话,仿佛自己的话是有意制造麻烦、增添笑料的,自然就产生了害羞与不安的心理。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才慢慢适应并得到克服。
2、方言音与标准音冲突较大,要有的放矢地学习。要多与外地人、陌生人交流交谈,养成普通话思维习惯。
3、习惯发音与普通话发音有差距,较难纠正。已成习惯的,往往自己难于发现,要勇于交谈,多交流心得体会,不耻下问。
4、普通话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中断。如若“二天打鱼,三天晒网”是很难学好的。
5、在不断听读写看、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学习它种方言和外语进行比较学习,也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6、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虚心求学,不断上进。只有热爱生活,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学有所获。
以上就是一些学习普通话的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愿大家在普通话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范文二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的普通话能给人一种美感,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
学好普通话,说难不难,说不难还真有点儿难呢!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天天读a、o、e,想不到这对我们后来学好普通话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呀。可以想象,拼音不过关,想读好说好普通话是何其之难,简直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学好普通话极为重要,不然的话,就不能把你正确的意思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有这么一个故事,叫乡村面馆。说的是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一个游人路过,因为肚子很饿了就走进一家面馆,说“有什么好吃的,快烧一点,我吃了要赶路。”可这家小面馆由于有特殊原因今天不营业,所以回答说:“咪——”意思是“没有”而这个游客听成了是面,他想“面也行”,就点点头坐在那儿等了。过了好一会儿,不见有动静,就火了,说:“面条,快,怕我不付钱吗?”店里人说“洞国咪——”意思为“和你讲,没有”,一个说:“冬瓜面也可以,为什么不给我去烧?!”一个说:“咪就咪,吵啊咪——”意思是:没有就是没有,争吵也没有。一个说:“还有炒面,为什么不早说?”。说这样,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意思,现在是越扯越远了。(本故事说详细点,时间就没有问题)
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定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第四,
纯属我个人的经验,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从这里,我受益不浅。第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只要我们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使她真正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语言、通用语言。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大力提高全园教职工的普通话水平,为了迎接省普通话的测试评估工作,园领导组织开展了全园老师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本学期,我园再次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办公室里随处都能听到老师练习的声音,到处都可见老师们拿书津津有味看的情景。我在练习过程中发觉,除了苦练,还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第一,教师之间互相练说。在同一办公室,一位老师读,其余老师边听边指出存在的错误。这样,让读和听的人都能加深印象,很快地记牢该读音
。如'挠,饶,扰"这三个字音,"逐"的发音,我始终弄不清楚,有一次我在办公室练读的时候读错,一个同事用我的错误读音和我开了个玩笑,在说说笑笑的过程中,我对这些个字读音的记忆就刻骨铭心了。
第二,师幼互动。即老师在督促幼儿说普通话的同时,幼儿也督促老师,为教师纠错。这样做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前,我班的小朋友在朗读时不大注意平、翘舌音的区分,从我认识到师幼互动这一举措之后,我发现小朋友在朗读时特别注意把音读准。一次,我在讲故事时,故意把"知道"的"知"读成了平舌音,一个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说:"老师,你把‘知’读错了。"我当时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并感谢他敢于为老师指出错误。就这样,所有的小朋友更认真的听故事了,也更认真的去寻找错误了。
范文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流的不断广泛,学说普通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为了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近期参加了普通话的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感受深刻。
首先,我认识到由于自己小时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由于地处乡村,启蒙老师发音不准,使我从小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其次,在上师范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但我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改变,至于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基本不当回事,到了二十世纪,电脑和收集的普及,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参加了普通话的考试,可连续三次考试都没有合格,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加强学习,参加了普通话的强化班,通过学习,使我纠正了许多不到位的发音,说话时的流畅性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只要坚持说普通话,我的习惯一定会有所改变。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幼儿教师,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随着知识的更新,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能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活到老穴道老,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以知识来武装自己,争取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幼儿教师。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可是,对于方言口音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读音和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等,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一、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方言口音较重,尽管学习好普通话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这个“敌人”,而在战术上即学习方法方面又要十分重视。既不能怕,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证。
二、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
三、勤向现代汉语老师学习。现代汉语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