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大行政管理

电大行政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18 08:15:22

电大行政管理

电大行政管理第1篇

1.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环节。完成毕业论文是开放教育本科生毕业的一个必要条件,理应引起学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1 论文选题不符合要求

重庆电大对行政管理专业制定了具体的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引起重视,自行其事,选题与要求大相径庭,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选题忽略专业性。电大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作了明确规定: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选题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得脱离本专业范围;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明确要求写作内容是:选择同本单位、本行业的行政管理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和实际问题。事实上,每届学员提交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非专业方面的选题,或者是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没有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要求。

2)选题过大过难或过窄。学员缺乏必要的选题常识,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选题,如有的学员写“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电子政务建设若干问题”

“论企业家政府”等之类大而难的题目,这样,导致自己的综合能力达不到,驾驭不了。同时,由于选材难度大,导致观点提炼不准,内容空空洞,思想没有深度。反之,有的学员选题过窄,无法展开论述,使论文缺乏应有力度。

3)选题陈旧,内容雷同较多。比如,“论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论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陈旧,雷同,不能解决本单位、本行业管理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2 论文内容有明显缺陷

这一类的论文多数是由拼凑而成的,由于论文作者胸无成竹,东拉西拼,导致论文在论点、论据、论证、研究方法、逻辑、结构、语言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无关论文主题的内容占据很大篇幅,而研究的成分很少;或论文观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不翔实,与论点不相符;或论证不严密,逻辑混乱,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没有整体性;有些甚至语言不通顺不流畅。

1.3 论文格式不符合规范

《重庆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及格式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的学员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导致论文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是形式上的不规范。表现在论文字号、字距等排版不符合要求;论文中必备的要素不完整,有的无内容摘要或关键词,有的将文末注释和参考文献混为一谈等。一是内容上的不规范。论文的题目不能够准确概括论文主题,摘要与论文主要内容无关,关键词不是表达论文核心的专业术语,参考文献不足以支撑论文的论述。

1.4 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有一部分学员因专业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畏惧论文写作,加之学术道德缺失,选材不当,致使论文要么是全文抄袭他人学术成果,要么是上网捜索几篇拼凑整合成文。

1.5 论文答辩敷衍了事

电大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针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的过程,而论文答辩则是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考察和验证,在整个教学实践环节中尤为重要。从历届答辩情况来看,参加答辩的学员有不少人都抱着应付的态度,在答辩时对论文的内容不熟悉,对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所云,答非所问。这种敷衍的态度致使行政管理本科论文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除学生自身原因外,与指导教师、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2.1 从学员方面来看,受条件限制,重视不够

行政管理本科学生多是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学矛盾非常突出,在工作期间,对本专业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加之部分乡村和基层上网条件差,汲取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资料较为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按照规定来选题、提炼论点、形成思路、完成论述,便选择抄袭或拼凑完成论文。在这种态度极不严肃,缺乏应有的严谨治学精神的写作态度影响下,致使论文质量下滑。

2.2 从指导教师方面来看,力量薄弱,把关不严

在本科论文写作过程中,论文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关系密切。中央电大和重庆电大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资格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真正符合条件的教师非常有限,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仅局限于常规的操作规程培训,而缺乏深入到专业层次的培训,致使教师在论文修改审定上,不能给予学生学术上的指导,从而影响了论文质量。

2.3 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论文教学的支持服务不到位

目前,从中央电大到各级地方电大,对于常规教学的支持服务系统都很完善,各种教学资源也很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十分充足。然而,各级电大针对论文教学制订的一系列文件,却没有能够从专业角度,明晰地提出对学员进行指导的要求,这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3.解决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毕业论文是开放教育本科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其水平的高低直接折射出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解决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确保论文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3.1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重视

毕业论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切实做到把毕业论文教学放在和专业课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毕业论文教学的制度建设上,在指导教师的选聘方面下功夫,精心组织,认真安排,确保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如期完成。

3.2 完善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

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重在做好论文教学资源建设和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市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毕业论文工作实践,制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性的文件,提供辅导材料、课件等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放在分校教学平台上,供学员下载和学习。此外,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既要从宏观上着眼,又要从微观上着手,把论文指导的资格培训和常规的专题培训结合起来,把网上培训和面授培训结合起来,定期针对毕业论文中出现和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体研讨,从制度层面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论文指导方案。

3.3 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是一项时间长、程序多、业务性强的工作,精心组织、认真辅导和严把质量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规范操作,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一是督促指导教师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和市校的要求进行写作教学指导。从指导学生选题,到收集素材、选材,形成论文思路,写出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写作,教师都必须严格写作指导流程,扎扎实实开展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在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从初稿、修改稿和定稿等三个环节教学上应予以具体指导,在定稿后做出初步评价,并指导学员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二是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毕业论文的规范写作,尤其注意要从论文的格式、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以及字号、字距等细微处提出严格要求。

电大行政管理第2篇

论文摘要:发展电子政务对于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电子政务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在提升政府管理的同时,需要通过政府管理的不断创新来适应政府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发展电子政务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互动同步的过程,二者要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电子政务是现代科技与现代行政管理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建立和推进电子政务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及城市竞争力水平的标志。发展电子政务对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电子政务成为当代政府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当代政府管理带来了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网络化,使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力和适应力增强,政府面对新的经济社会环境,需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实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已经摆上一些国家的议事日程。综合服务将是未来政府的核心职责,系统程序式管理将取代政府实体性管理,政府需要更加积极寻求、提供公共信息,并主动寻求公众的反馈。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弱化了政府的信息特权,迫使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强化民主意识和服务观念,同时也提升了公众的信息判断力和政策评判力,有利于加速国家民主和法治建设。近年来,许多国家把联网计算机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吸纳和反馈信息能力加强,这就为各国减少政府管理的中间层次,精简机构、提高效能创造了条件。政府机构得以集中一批靠信息和专业知识进行决策的官员,建立起高效精干的政府管理队伍。在网络时代,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政府行政,政府行为面临更为广泛的舆论和民主监督。

(二)我国政府已经开始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性。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的提出,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进人启蒙阶段。1993年12月提出“三金工程”,政府在经济领域逐步实施信息化建设。1999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的发起,标志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启动。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府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做出了“中国建设信息化要政府先行”的重要决策。2002年,电子政务被列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建设进人新的阶段。我国政府信息化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各级政府IT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完备,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如税务、工商、海关、公安等部门都已建成了覆盖全系统的专网。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部门在网上建立了办事窗口,政府网站也已经多达3000多个。地方政府建设数字城市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上海、深圳、广州、青岛等沿海开放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的概念,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信息化进程,对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将成为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推进器。

二、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推动

发展电子政务对于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子政务给现代政府构筑了一个履行职能、实施管理、提供服务的行动平台。但这个平台的意识绝不止于工具的层面。同时,它聚合了政府职能转换、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服务方式方法创新的多种价值。

(一)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政府职能变革,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在实践中得以贯彻,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将得到强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府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方式也得以改变,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比以前更快捷,对公众意见和需求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电子政务的外向型信息服务功能利用高效可靠的政府信息网络,将政府信息快速、方便、廉价、准确地传给社会公众,减轻公众为此需要付出的经济和时间负担,通过适当的信息提供与制度,使公众能够享受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向的和直接的沟通和互动,能够有效促进政府部门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密切政府与公众的紧密联系。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行,政府职能将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

(二)发展电子政务促进政府业务流程重塑,有利于政府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与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同,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网络来管理公共事务,它要求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电子渠道亦成为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沟通的途径。它在本质上需要政府业务流程的进行改造以满足政务电子化的要求。这种改造使得权力结构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环节,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政府管理成本。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了政府业务改革的进程,使政府业务流程改革更加趋向合理化。它通过技术进步来解放政府管理能力,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却在提高管理效率,与传统政府管理相反,电子政务遵循的是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法则。

(三)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促进政府公开行政,加强廉政建设。通过网络推行开放式管理、加强廉政建设是国际性的政府改革趋势。政府部门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网络,可以将更多的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在制定政策、做出重大决策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让公众参与,让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公众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监督政府的运作,了解政府的工作进程和工作业绩,从而对政府的工作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达到改进政府管理工作的目的。电子政务还可以有效防止政府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垄断”进行“暗箱”操作,防范下级政府管理人员违背上级决策精神,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下级政府管理人员更好地执行上级政府或组织的决策,切实地保证政府决策的顺利执行。电子政务的开放性将有效地抑制在传统政务中容易滋生的腐败和拘私现象,减少政府行为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能够有效地防止公职人员的越权行为,从根本上消除某些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机会。电子政务在技术上保证了政府职能部门严格地按照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来运作,使政府内部的决策过程就变得更加透明,便于群众的实施监督,有利于树立公正、高效、透明、廉政的政府形象。

三、以政府管理的全面创新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与政府改革相结合的结果,它在本质上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在提升政府管理的同时,需要政府管理通过不断创新来适应政府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推行电子政务必须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二者是一个互动同步的改革过程,在实践中,要以推行电子政务为切人点,拓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推进政府管理的全面创新。

(一)创新政府行政管理理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网络化条件下,政府的组织形态正在由传统层级结构向扁平的网状结构转变。这场由新的管理手段所带来的管理方式上的革命将最终改变我们久已习惯的政府管理环境,引导我们逐步走向一个全新的政府管理世界—政府公共管理。传统的行政理念在电子政务的运行中被迫打破,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在政府管理领域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电子政务的推行要求我们摒弃那些已经陈旧过时的行政管理理念,树立起反映时展要求的全新的管理理念:即政府职能由“控制行政”向“公共服务行政”转变;从“官僚理念”向“经营理念”和“责任理念”转变;从“效能政府理念”向“效能和效率并重理念”转变;从注重投人的理念向注重产出的理念转变等。

(二)创新政府运行机制,推动管理方式转变。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管理机制的改进,电子政务的高效管理和良好运行客观上要求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首先,建立适应电子政务运行的授权与参与决策机制,在决策体制上授权基层机构及行政主管并鼓励公务员参与决策。其次,在行政方式上简化履行公务的规章制度及行政程序;再次,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和为公众服务的方式上引人市场机制,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服务提供机制。公共服务提供从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转变,确立以有效改进公共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导向。此外,逐渐推广和完善政府网上审批制度。

(三)创新政府业务流程,改善政府组织机构。政府业务流程创新是政府根据电子政务运作的内在机理为原则,按照一体化政府的要求,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再造,转变成以公众(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等)服务需求和输人各种公共信息为起点,到政府创造出对公众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借助网络进行的政务活动。政府再造后的行政流程以公众满意为目标,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公众,以事务为中心;二是跨越职能部门、所属单位的现有边界。电子政务的运行要打破传统的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治理,实现政府组织机构的创新:首先,政府组织结构形态由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向扁平网络化结构发展,政府内部以及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式由阶梯型转向水平型;其次,逐步减小政府组织机构的规模。过于庞大臃肿的组织机构与电子政务的高效运行不相适应,必须通过不断精简机构和冗余人员来缩小组织机构的规模;再次,改变传统政府管理的集权控制的权力结构,实现以分权为主的新型权力结构。政府业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与政府业务和运行流程需要在不断的相互调适中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良好互动关系。

电大行政管理第3篇

一、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供电企业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供电企业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依然保存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管理方式不能很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党代政,导致供电企业发展长时间受到电力主业的行政干预。此外,还有不少供电企业领导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关注企业的经营性业务,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投入力度较小,缺乏创新精神,而不能为供电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对供电企业行经济效益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

2.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影响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企业多,分布广泛,基于这样的特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种类繁多,任务量大,内容繁杂,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现阶段,由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较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冗杂、臃肿,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得到很好的优化配置。在部门内部真正做事的人很少,多数行政管理人员无所事事。最近几年,供电企业就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冗杂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但是无法改变因为管理缺陷造成的行政管理人员有增无减的现状。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环节和配置存在不合理情况,有些部门和环节建设重复,当企业出现重大问题之后,往往不能及时将问题解决,导致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3.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针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招聘考核和录用等基本人事制度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在部门内部一些专业素质不不高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汇特点和职务职能作用不了解,不熟悉,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該做。此外。在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很难实施和推行,其他工作部门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不信任,甚至反感和排斥。由于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和其他部门进行深入沟通,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二、提升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

1.完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机构,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首先,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上分析,要精简部门,避免部门过于用臃肿,实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一方面要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从而更好的分散权利,避免权利过于集中,同时还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要结合供电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从而保证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和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保证各个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工作;其次,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和机制方面看,要对供电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如完善供电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和职业考核规范等制度,从而保证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2.通过危机管理实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创新

要想彻底改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多种弊端就要突破供电企业传统机构管理控制和约束,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创新,推行危机管理。当前我国供电企业深化改革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机遇,而推行危机管理能够很好带动供电企业内部改革。在危机面前供电企业需要制定完善规划,强化企业管理,控制不利因素的产生。同时还要结合企业未来发展,做好危机防范工作,促进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3.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队伍

首先,要重视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队伍素质提升。通过定期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工作,更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量,同时企业还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分为,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其次,要从制度上激励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自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主动开展工作和学习,保证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和公平化,从而真正激发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晓丹.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7(07)

[2]罗维肖.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05)

[3]林英.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设科技.2016(03)

[4]刘坤明.施工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03)

[5]陈彦宇.市场经济背景下优化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路径[J].低碳世界.2016(31)

[6]陈捷猛.浅析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J].通讯世界.2015(07)

电大行政管理第4篇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 无线电管理 手段

1引言

1987年年底.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家物价局、财政部联合上报国务院的无管字[1987]48号《关于无线电管理收费问题的请示》中提出为了加强无线电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无线电频谱资源,除了实行行政、法律、技术管理外,还要采取经济管理的办法。这是最早阐述无线电管理4种手段的文献,从行为方式的角度,将无线电管理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类。1990年.正式公开提出了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行政、技术、经济4种手段。这4种手段的提出,对于改变我国早期无线电管理单一的行政手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管理理论诸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线电管理理论也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200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局长明确指出:“只有加快无线电管理方法创新,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无线电频谱资源,才能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本文将剖析无线电管理的4种传统手段,并提出宣传、协作、自律3种新手段。

2无线电管理方法与手段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无线电管理方法是实施无线电管理活动,完成无线电管理任务达成无线电管理目标的方式、途径、形式、程序、格式和工具。

无线电管理方法是连接和沟通无线电管理主体和无线电管理客体的桥梁和纽带,渗透和存在于一切无线电管理活动之中,贯穿其始终。无线电管理方法可从管理职能、行政功能、管理深度、行为方式等角度进行分类。比如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分,有频谱规划、频率指配台站管理、设备型号核准、无线电监测等方法从行政功能的角度可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方法,从管理深度的角度分,有粗放式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方法。

所谓无线电管理手段,是从行为方式角度来说的无线电管理方法,有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协作、宣传、自律7种。这几种手段有时有交叉,但都在法律的框架下。其中行政手段协调手段是核心,技术手段是基础(特别是在频谱规划、干扰协调、频谱地域协调等方面),经济手段和宣传手段是保障自律手段是有益的补充。

3四种传统手段的剖析

3.1行政手段

无线电管理的行政手段是指政府无线电管理机构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组织制定、颁布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具有控制、制约、调整、协调社会各地区、各部门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方向,保证行政执行的集中统一实现国家、社会所期望达到的无线电管理目标的功能。行政手段主要有4种表现方式。

(1)行政命令手段

指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和权力,主要通过命令指示等形式根据管理权限,直接调节和控制下级或无线电用户的活动,带有强制性。

(2)行政引导于段

指上级对下级或无线电用户的活动的控制不采取命令的方式,而是采取指明方向加以引导,进行说服规劝。这种引导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将取代行政命令手段,并日益显示出其在行政手段中的重要性。包括对行业自律组织的引导。

(3)行政信息于段

这一手段的主要特征是,上级对于下级或无线电用户的活动,存在需要加以调控的必要,但既不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也不采取说服、引导的方式,而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工具,提示下级或无线电用户在无线电活动中应按照上级意图进行抉择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某种目标这种方式将突破行政手段纵向联系的典型行政手段运用方式而向横向联系方面发展。

(4)行政咨匈服务于段

这是指上下级之间或无线电管理机构与无线电用户之间,就无线电管理活动的某些疑难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如提出可行性论证的建议,对重大项目提出关键性的修改补充意见,从而提高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完善程度,实际上就是达到了行政执行的预期目的。

3.2技术下段

无线电管理需要技术手段作支撑无线电管理的技术手段包括频谱工程技术(含电磁兼容分析、频率台站数据库)、无线电监测技术、无线电检测技术等。通过频谱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无线电频谱规划和台站审批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通过无线电监测,可以查处无线电干扰和不明无线电信号,保护信息社会无所不在的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并可以为无线电频率指配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通过对无线电设备和非无线电设备无线电辐射的检测可以防止无线电设备和其他可能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因质量问题而伴生有害的无线电辐射从而自源头封堵一部分无线电干扰有效地保护无线电电磁环境。

3.3法律手段

我们常说的法律手段在行政管理学上的术语叫法洽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到具体的行政活动中,以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各级行政机关是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主要通过法律和法规来规定、调整。法律手段的方式,按行政执法所作的分类,主要有行政决定、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执行和行政处置等不同类型。

(1)行政决定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经法定程序依法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作单方面处分的行为。其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和单方性直接处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须依法定程序通常不能即时作出。其具体形式主要有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4种。

(2)行政检查,又称行政监督检查,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具体行政决定所进行的能够问接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检查、了解行为。它具有义务性限制性和单方自主性的特点。

(3)行政处置,又称即时强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社会公共利益受到危害的紧急状态出现或将要发生的情况下临时采取特别行政命令、特殊强制措施的行为。它具有紧迫性、即时性和直接强制性3个特征,是紧急状态下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的必要手段。

(4)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特定行政机关采取强制手段保障法律、法规和行政决定得到贯彻落实的一种执法行为。

当然无线电管理立法是法律手段至关重要的一环。当前我国国家层面的无线电管理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条例》正在制订之中,电波法》是将来的立法目标。

3.4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政府经济行政部门按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来管理下属经济组织及其活动的一种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利用备部门及其活动的经济利害关系来制约相互问的活动的行政执行行为。它是通过利益诱导进行间接管理的办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就是要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使它们的活动大体上符合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

无线电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无线电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包括无线电管理费征收、无线电自然资源分配的市场化方式、无线电产业的调控作用等具体措施。

4对三种新手段的探讨

4.1宣传手段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宣传下的定义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宣传就是宣传者运用各种手段向受众传播各种信息,以影响受众思想观念与行为倾向的一种社会活动。

根据不同的标准.宣传可分为不同类型。从宣传的目的来分,有灌输宣传、鼓动宣传、疏导宣传、批判宣传等从宣传的内容来分,有政治宣传、军事宣传、法制宣传、经济宣传、思想道德作风宣传、科普宣传。

无线电管理的宣传手段主要是法制宣传和科普宣传,由无线电管理机构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符号,借助各种媒介和与民众交流的渠道,向人们传播无线电管理法规信息、无线电管理观念和无线电频谱资源常识。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座谈会,随后了《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纲要》和《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并将今年9月定为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月。可见.无线电管理宣传于段的作用越未越重要。

4.2协作手段

无线电管理的协作手段,是指无线电管理机构依据正确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计划,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如谈判、公文、通信、交流).协调国际关系,理顺本国行政区之间和部门间的利益关系及时排除各种障碍维护国家无线电主权和行政区无线电利益,促进各利益主体在无线电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合作,促进各种无线电业务正常运行。

在无线电管理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省(地)级行政区之间以及同一行政区的部门之间的无线电利益差异,导致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如果不能及时排除这些矛盾和;中突,理顺各个方面的关系,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协调运转和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就不可能。因此,无线电管理的协作手段十分重要。主要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协作。

(1)国际协作

国际协作包括多边协作和双边协作。多边协作主要在国际电信联盟和区域电信组织的框架内进行以参加国际组织的各种会议和研究组活动以及拟制和处理国际组织协调函电的形式来实现;双边协作主要以举办两国边境协调会、卫星通信网络协调会,以及拟制和处理双边协调函电的形式来实现。

国际无线电协作,既要讲斗争,为国家利益而争;又要讲合作因为如果各国都坚持己见,那就难以达成一致.那对人类共同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将是灾难。已有百年历史的国际电联有着引以为豪的电联精神:“折中、妥协、协商~致。”

(2)行政际协作

行政区际无线电协作.主要是同级行政区之间的协作即省级行政区之间或地级行政区之间。特别是接壤的行政区之间容易出现无线电利益;中突,带来无线电干扰。因此,行政区之间的无线电协作,特别是频率、台站、干扰协调,以及国家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中的共同行动是很重要的。

(3)军地协作

我国的无线电管理,实行军地分治已有20多年近年来,军地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协调机制越来越善电磁频谱管理预备役制度已开始建立。

(4)部门作部门协作包括无线电管理机构与其他相关党政部门(如财政、发展和改革、法制、公安、交通、教育部门)的协作和无线电管理机构对大的用户单位无线电利益的协调。

4.3自律手段

自律是主体自觉的、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意识和实践。无线电管理的自律手段是利用管理对象自觉的法律意识来实现无线电管理的部分目标。无线电管理机构对于无线电用户(组织)的自律行为实行指导。

(1)单位自律

有的政府部门或非政府组织(大用户单位)内部有无线电管理机构或无线电管理员,对内承担一定的无线电管理事务。

(2)业余爱好者组纵律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是一个素质较高的群体,有着国际通行的“体谅、忠诚、进步、友善、平衡、爱国条守则。

各级无线电运动协会和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对业余无线电业务实施辅助管理工作。

(3)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是一种联合体的自律,是由从事同种商业活动的经营者为维护其共同利益而自主产生自愿接受的自我约束,一般由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是指经依法批准成立、由同一行业经济组织及相关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自律管理的行业性社会团体包括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无线电领域的行业协会,有各级无线电协会。

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的商业性自治组织,在协调成员的意志形成一致意见、监督自律行为的执行方面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具有以下4项基本功能:

①服务功能,即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调研、咨询、交流、培训等各项服务。

②保护功能,即作为本行业经营者的集体利益的保护者通过游说国家权力机关,形成强大的院外利益集团,反映成员的意见和要求影响政府决策.甚至参与立法,提出有利于本行业的法律草案或反对不利于本行业的法律草案等。

③自律功能是自治权的突出表现而自治权是“行业协会实现其价值功能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包括行业规划、规章与标准的制订.对本行业运行的监管,对违反自律的成员的处罚等。

④争端解决功能,可以以一种类似于仲裁的方式解决本协会成员间可能出现的争议。

5各种无线电管理主体可以采用的管理手段

我国无线电管理的法律主体,有政府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军事电磁频谱管理机构以及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授权的部分中央政府部门无线电管理机构。不同无线电管理主体可以采用的无线电管理手段见表1。

电大行政管理第5篇

1.电子政务是信息和网络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电子政务的开展同时应用了现代IT管理模式和服务管理模式。政府机构应用电子政务使政府的工作流程得到优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还打破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限制,为建立一个高效、公平的政府创造了良好条件。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政府的改革目标,实现政务公开。政府主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网络通信技术用于不同的网络中,不断进行优化,并在最终重组进程中有效达到集成实施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内容管理和内外部服务的各项原则。电子政务连接了分离的时间、空间和部门,可以提高为公众办事的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并能使公务人员严格遵守服务宗旨。而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手段是实现电子政务,这同样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服务的发展会更加注重互联互通和网站资源共享。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门户网络,使其拥有强大的后台支持,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将连接成一个虚拟化的政府,网络通信使社会、政府、个人还有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政府服务体系。

2.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使中国行政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趋于成熟,相比群众所期望看的的政府,我们政府自身的建设与这个期望值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政府职能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尽管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改革,却仍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没有突破原有的政府职能形态。而电子政务是政府推动创新的主要手段,它不仅可以继续推动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又可以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还能对管理政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创新型政府的主要驱动力。电子政务可以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并能使政府的各项运作更加透明化。充分、合理的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可以使政府的工作更高效,管理成本更低廉。电子政务可以在政府内部之间、政府部门和企业、社会、公众之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优化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电子商务采用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应用,还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有效利用。电子政务不仅是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各部门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为了加强信息资源在拓展过程中的作用。而企业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收益。发展电子政务符合政府管理创新理念,电子政务将继续发展和完善政府的创新管理。根据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理念,政府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结构,政府的政策将会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政府管理模式的一次深刻革命。

3.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政府转型的问题始终是公民所关注的焦点。与信息社会的整体发展效率相比,传统的官僚制政府在管理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会导致政府决策执行的效率下降,形成官僚上的空白地带,甚至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峙。针对这种担忧,专家们认为,电子政务的应用可以改变政府的权力结构和政策制定过程,大大地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为公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使得政府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有效地消除了官僚制带来的障碍。

二、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瓶颈

1.旧的行政管理理念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一些政府部门和行政官员认为,电子政务的成功只取决于信息化技术和IT行业,不重视甚至放弃了作为一个行政机构本或政府本身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并且不重视软件开发和集成的过程。电子政务的管理服务,其实质是政府,而不是电子。要使电子政务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这不单单是对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还要将之运用到实际管理的的技术产品线上。我们更应该使用技术和管理专家一致认为好评的产品,这可以为他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好处,使他们提高掌握、使用和维护产品的能力。占主导地位的政府虽然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但是政府会由于多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不及时摒弃旧的不合理的管理理念。这对于整个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是个致命的缺陷,它会使各个网站出现孤立甚至是造成冲突,很难形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系统,而是一个个固步自封的小的圈子,而这些做法的最终结果只会是造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等的巨大浪费。

2.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是专为政府所提供的,这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并且还是一个完整的IT服务系统。新的管理实践带来了新的信息技术,对依靠理性发展的行政管理来说显示影响巨大。这不可抗拒的影响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部门的职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而该系统内的垂直领导是电子政务。以公民和使用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的电子政务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打破政府部门的传统界限,以信息传播为主,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新的模式,并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全开放式矩阵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是统一的后端系统。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传统的管理模式与这种新的工作流程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三、基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政府管理创新

1.技术与法律的相互适应。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说技术是中性的。然而,法律则是一个激进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规范和制度会发生一定的摩擦。这也是电子政务的实施和促进在全世界行政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的真实写照。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务相适应的法律环境的进一步融合,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需要给予优先考虑。从公共管理的现论的发展来看,政府绩效是政府的公信力和政府职能的社会期望,如果社会期望的增长被看作是政府的公信力的增长,那么政府绩效的增长就是一个增函数。政府的公信力是建立在政府一系列有效的社会承诺、行政听证制度、政府信息的公开制度、行政信赖保护制度和执法责任根本制的基础上的。政府为确保其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决策公民的知情权,保证公民参与、表达和监督立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优质服务、高效能和强执行,以实现有效的政府承诺。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已经成为服务型政府和底线型政府建设的必然之路。

2.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决策水平。为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变革,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我们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为政府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实现政府推进信息化改革,这些都需要IT的支持。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政府在从传统的金字塔结构转变成电子政务的组织结构。我们用于创建有层次、金字塔式的管理系统。传统的政府决策模式有很多缺点,使用电子政务管理后政府展开了一个更加灵活和开放的平台,电子政务管理模式结构所覆盖的范围和它的规模是这个平台能否运行自如的很大保障。由政府管理者或施决策者掌握的和控制的传统政府信息资源,通过IT应用管理,让广大公民和行政人员掌握和了解一定量的政府信息资源。

3.走向事实性的公民参与。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希望改变电子政务集权模式。互联网应用于社会这个事实是清楚的,单向的信息流动需要变成为双向流动,使单一来源的信息实行单点释放到多源或是多点释放。电子政务的参与使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不再存在,并且打破了信息-决策-行动单环或单向循环。正如尼葛洛庞帝概述互联网应该采用分权化、全球化一样,追求和谐和赋予最广大公民权力,这些都正在成为现实之中。在政府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是其他技术无法相比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实施政府的信息流,在信息的性质和流量中将公务员与公务员之间的契合共享机制和共享相结合。公务员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员,必须运用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工作。政府的政策、程序、规则和办法,以及附着在行政官僚的网络专家的个人反映,他们被授权决策网络,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会网络都必须参加,因为电子政务需要的是及时和高效决策。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实际操作中权力下放的行为。继续改善互联网接入和互联网的水平,不受时刻互动的制约,使之广泛的融入到政治工作中去,并一直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这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公共生活。电子政务通过门户网站向公民政府信息是为了提高群众参与政治的社会公众信息度。除了政府的内网和门户网站,逐渐出现了在线社区和日益重要的政治决策和公众舆论公民参与的表达平台。这种各部分之间进行相互沟通的构建平台,使公民更容易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来。由社区或平台提供尽可能与实际政府工作情况接近的信息,并从互联网上反映出来,这是部分对互联网认识领先的用户参与的社会行为,而使网络社区中作为站点之一的公民获得更多想要了解的信息,并发挥其独特的补缺作用。

4.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政府人员素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具有周密思维和具有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政府管理人员队伍,他们在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与电子政务组建的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相比较,政府原来的行政管理活动行为相对落后,对现行的政府管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来自国内外的科学技术来提高我们政府的管理质量。而且我们必须通过电子政务选拔和培训人才,并建立一支有技术、有管理、有思想的公务员队伍。要想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就必须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和素质评估。在提高公务员素质的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各级公务员的行政培训、教育基地的集中培训、人事部门负责组织的党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帮助提高公务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能力和工作质量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必须建立公民服务质量评估机制、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机制、领导示范引导机制、岗位轮换制、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收入回报和末位淘汰机制等制度,使那些高品质的公务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让那些无法适应新型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公务员充分感到时展的压力,努力去学习深造,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以适应新型政府的需求。

电大行政管理第6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创新电力企业

一、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是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对企业发展要求的必然途径,是应对企业新时期发展进程中诸多问题的有效办法,不仅能够凝集新时期背景下的电力职工的建设力,更是电力企业得以正确发展的行动指引和发展柱石。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要时刻牢记电力企业发展使命,以服务国家新时期建设和电力企业发展为导向,为企业的发展荡清干部职工思想的毒瘤、唤醒企业发展的初心,积淀企业前行的动力。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依托当前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对企业内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保障电力企业的良好运行环境[3]。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以企业空间为主要载体,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要实践方式,实现对电力企业职工队伍的管理和引导,并有效实现对其政治素养和思想文化的浸润和传导,完成对电力企业基层员工企业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共建。

二、新时期下电力企业基层思想政治思想工作中所存在问题

(一)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认识水平不高

受电力企业传统市场地位和固化的管理惯性,部分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压力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强化沟通与协作以提升行政事务管理能力的参与度不高。同时,忽视了自身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及时代精神层面的建设作用,以单一化的指令传达模式,应对自身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

(二)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缺乏激励措施

受到社会思潮的冲击、行政管理方式单一、电力企业队伍结构多样化、干部职工信仰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多数电力企业内外未能有效地建立起行政考核管理体系和选拔任用体系,导致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队伍建设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管理能力不足

新形式下的电力企业的结构性调整中,部分电力企业基层的行政管理人员未能有效地革新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和行政管理手段,以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的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要求和员工队伍的管理需求。其工作内容的整体变迁不足,工作方式的时代性不强,思想作风及工作能力也需进一步的提升。

(四)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信息应对不足

信息技术对电力企业而言,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经营模式及交易方式的革新,也面临信息传播效能的提升下的思想作风建设问题,新时期泛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致使电力企业内部干部职工世界观、价值观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些影响中,有健康的、积极的鼓励;也有不良的、糟粕的侵蚀。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对信息媒体的引导和开发亟待提高。

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性策略

(一)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要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行业发展要求为准则

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认真贯彻和落实党对电力企业发展的主要观点和精神实质,与电力企业的发展及国家新时期建设紧密相连,继承“中国梦”的时代精神。依托企业发展的实际,坚定理想信念,在行政管理实践中,鼓励电力企业行政人员学习党的理论,了解国家行业政策,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水平,克服外界风气的干扰,服务在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第一线。

(二)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应以提升管理认知为主要手段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电力企业需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和谐的沟通和协调服务实现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顺畅传递,为领导和职工架起交互桥梁。同时,通过自身岗位的能动性行为,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发掘和传播,将企业拼搏精神和社会担当精神相融合,在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下,实现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环节渗透,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支撑。

(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要需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为突破口

新时期,电力企业干部职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信息的甄别能力不足以应对网络泛化后的海量信息。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应加大对于企业数字化媒体平台的运用和开发,以党建栏目为核心内容,积极引导干部职工的舆论方向,实现行政管理声音在企业平台中的影响,以获得电力企业发展中正能量的汇聚。同时,也可通过数字化的新媒体平台,实现行政管理对基层需求的倾听,以实现其对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应以完善企业的激励体系为保障

新时期的电力企业发展动力的提升,将在极大程度上依存于企业自身的激励体制的完善程度。从而有效转变“电老大”的传统经营思维,完成市场需求服务的转型。在行政队伍的管理中,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激励体系,并以公平、公正的岗位行为记录和管理效能评定为手段,与其荣誉、薪资、奖金等相挂钩,在竞争模式和激励模式的共同促进下,实现行政管理服务的升级。

四、总结

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需在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行业发展要求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行政管理的创新发展作为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行业发展要求的同时,提升管理认识水平、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创新行政管理激励体系,提升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实效和实绩,更好地服务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包国权.新时期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行政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J].电子制作,2015,(5):267-267.

电大行政管理第7篇

电子政务政府公共管理方法

0引言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信息社会发展进程。政府作为社会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电子化政府,实现电子政务已成为必然。实现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的转变是一次间距的改革,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对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要想实现政府职能,引导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加大公共管理创新。

1电子的概述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管理与服务职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集成,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承租,从而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向社会提供更好的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是现代社会大势所趋,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子政务的核心就是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是现代政府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它不是简单的将传统的政府管理食物原封不动地转移到互联网上,它需要将传统的政府管理食物进行优化后再通过网络来进行管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改变了传统政府办事难的局面,可以显著提高政府机构工作效率。同时,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交流更加便捷,拓宽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渠道,提高了政府办公的透明度,让公众及时的了解政府工作基本流程,让民众参与到政府工作中,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推动廉政建设。

2政府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透明度不高

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信息透明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内部信息透明度不高。政府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严重,信息共享难度大,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提高;二是政府外部信息透明度不高,由于政府社会公共的信息交流平台较少,民众对政府工作流程不清楚,影响到公共服务质量。

2.2民众参与程度低

政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民众排忧解难。然而就目前来看,在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中,政府在设置公众参与的渠道、选择公众参与模式回应民意诉求、保障公众参与有效性等方面,都存在制度化程度低、自觉性比较差、结构性失衡及公信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民众难以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挫伤了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3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公共管理方法

3.1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公共管理方法实施的原则

(1)系统管理与信息管理的结合

在政府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系统都是相互联系,而要想提高政府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就必须认识到系统管理与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要坚持系统管理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政府管理各系统处于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中,更好地方便政府开展管理工作,从而达到现代科学管理的最优化。

(2)规范化管理与权变管理的结合

随着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化,对政工公共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现政府管理的规范化发展也依然成为现代政府管理工作创新的必然。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为组织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而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公共管理工作人员与政府规范化管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人员权力会制约到机制的规范化运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又必须实施权变管理。所谓权变管理就是根据行政组织的实际运行状况,运用权变方法对组织进行权利,从而不断优化行政组织职能。规范化管理和权变管理关系到了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实现规范化管理与权变管理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明确管理责任,引导政府管理工作进入到正轨。

3.2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的宏观方法

(1)公共行政的民主化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公共行政的民主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权力分散和放松规制。全力分散体现了权力向社会和公民回归的社会历史趋势。实行权力分散,分权机构可以对实际情况作出快速的判断,从而提高分权机构工作效率。而放松规制是指政务为谋求社会整体利益,根据社会特定限制权力设定一定规则的行为。从其属性来看,放松规制又可分为政府内部管理规制和政府外部管理规制。权力分散和放松规制是建立在民主制基础上的公共行政模式,有助于政府组织更好地开展管理和服务。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政务的职能就是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工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也成为必然。公共服务市场化就是通过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通过政府的宏观调节,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政府以较少的资源与成本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的目的。

3.3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化管理

电子政务是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来展开相关工作的一种模式,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属于自己的门户网站,建立可视化的政府,从而提高政府行政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因此,政府应当要加大投入,实现政府公共管理信息化发展。作为政府,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将相关信息及时到平台上,一方面方便政府机构内部信息的贡献,提高内部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方便信息更好地传播,让民众了解政府的决策。另外,要构建互动平台,让民众更好地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让政府更好的了解民众的意愿,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

3.4科学的定位政府职能

政府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片面性的扩大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职能正在从权威性向服务行政转变,而要想推动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政府就必须科学、合理定位自己的职能。要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公共事业中的作用。

3.5加强安全防范

在这个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让更多的群众可以参与到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来,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承受了很大的安全威胁。电子政务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在政府办公自动化过程中,如果政府行政理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就会影响到电子政府的实行,进而影响到政府行政管理效率。为此,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防范意义重大。如防火墙技术,使用防火墙的目的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或同一网络的不同网段之间建立安全控制点,通过允许、拒绝或重新定向经过的数据流等方式,实现对不同网络或不同网段之间的网络通讯和访问进行审计及控制。另外还有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电子政务的顺利实行。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必然,对于政府而言,实现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率。伴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重视公共管理方法的变革,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公共管理工作。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和门户网站,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内部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信息、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向,让群众更好地参与到政工公共管理中来,实行群众的监督权,让群众了解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天伟.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公共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孔杰.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02:165-168.

[3]宋恩梅.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结构及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知识,2010,03:45-50.

[4]樊小勇.电子政务环境下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08.

[5]李郁青.我国发展电子政务改善公共管理环境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6]辛德强,高德华,孔乐佳.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2,16:86-87.

电大行政管理第8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创新电力企业

一、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是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对企业发展要求的必然途径,是应对企业新时期发展进程中诸多问题的有效办法,不仅能够凝集新时期背景下的电力职工的建设力,更是电力企业得以正确发展的行动指引和发展柱石。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要时刻牢记电力企业发展使命,以服务国家新时期建设和电力企业发展为导向,为企业的发展荡清干部职工思想的毒瘤、唤醒企业发展的初心,积淀企业前行的动力。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依托当前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对企业内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保障电力企业的良好运行环境[3]。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以企业空间为主要载体,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要实践方式,实现对电力企业职工队伍的管理和引导,并有效实现对其政治素养和思想文化的浸润和传导,完成对电力企业基层员工企业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共建。

二、新时期下电力企业基层思想政治思想工作中所存在问题

(一)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认识水平不高

受电力企业传统市场地位和固化的管理惯性,部分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压力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强化沟通与协作以提升行政事务管理能力的参与度不高。同时,忽视了自身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及时代精神层面的建设作用,以单一化的指令传达模式,应对自身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

(二)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缺乏激励措施

受到社会思潮的冲击、行政管理方式单一、电力企业队伍结构多样化、干部职工信仰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多数电力企业内外未能有效地建立起行政考核管理体系和选拔任用体系,导致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队伍建设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管理能力不足

新形式下的电力企业的结构性调整中,部分电力企业基层的行政管理人员未能有效地革新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和行政管理手段,以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的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要求和员工队伍的管理需求。其工作内容的整体变迁不足,工作方式的时代性不强,思想作风及工作能力也需进一步的提升。

(四)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信息应对不足

信息技术对电力企业而言,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经营模式及交易方式的革新,也面临信息传播效能的提升下的思想作风建设问题,新时期泛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致使电力企业内部干部职工世界观、价值观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些影响中,有健康的、积极的鼓励;也有不良的、糟粕的侵蚀。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对信息媒体的引导和开发亟待提高。

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性策略

(一)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要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行业发展要求为准则

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认真贯彻和落实党对电力企业发展的主要观点和精神实质,与电力企业的发展及国家新时期建设紧密相连,继承“中国梦”的时代精神。依托企业发展的实际,坚定理想信念,在行政管理实践中,鼓励电力企业行政人员学习党的理论,了解国家行业政策,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水平,克服外界风气的干扰,服务在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第一线。

(二)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应以提升管理认知为主要手段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电力企业需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和谐的沟通和协调服务实现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顺畅传递,为领导和职工架起交互桥梁。同时,通过自身岗位的能动性行为,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发掘和传播,将企业拼搏精神和社会担当精神相融合,在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下,实现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环节渗透,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支撑。

(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要需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为突破口

新时期,电力企业干部职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信息的甄别能力不足以应对网络泛化后的海量信息。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应加大对于企业数字化媒体平台的运用和开发,以党建栏目为核心内容,积极引导干部职工的舆论方向,实现行政管理声音在企业平台中的影响,以获得电力企业发展中正能量的汇聚。同时,也可通过数字化的新媒体平台,实现行政管理对基层需求的倾听,以实现其对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应以完善企业的激励体系为保障

新时期的电力企业发展动力的提升,将在极大程度上依存于企业自身的激励体制的完善程度。从而有效转变“电老大”的传统经营思维,完成市场需求服务的转型。在行政队伍的管理中,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激励体系,并以公平、公正的岗位行为记录和管理效能评定为手段,与其荣誉、薪资、奖金等相挂钩,在竞争模式和激励模式的共同促进下,实现行政管理服务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