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集合教案

集合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21 03:09:16

集合教案

集合教案第1篇

关键词: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过程导向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永恒的工作核心,对于推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又一次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在内涵建设、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思想是:将培养目标岗位化、岗位能力课程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其中依据行业需求,不同年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岗位、岗位能力、课程内容选择上均是动态变化。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高职教育应用型、职业性特点。通过专业调研把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定位于网络工程与服务领域,网络工程师(中级)岗位为培养目标。依托“动态能力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采用项目化、角色化教学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引导。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根据“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与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分两个阶段:基础数据集合构建阶段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阶段。

1.建立专业“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

首先紧紧围绕“解决实际岗位问题”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全面专业调研,先后收集了近千家企业的招聘信息,深入访谈调研全国近百家企业和近千名的一线工作人员.并经过反复多次分析与研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

(1)专业工作岗位基础集合。网络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网络系统设计师、网络存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技术工程师。(2)专业职业层次基础集合。初级(管理员)、中级(工程师)、高级(专家)。(3)专业岗位能力基础集合。专业工作岗位基础集合、专业职业层次基础集合形成二维坐标体系.得出一组不同层次工作岗位集合:以实际工作内容为依据,形成每个坐标点岗位能力基础集合。(4)专业工作任务基础集合。经过仔细梳理岗位能力要求内涵.构建出专业工作任务基础集合。(5)专业课程基础集合。根据实际工作调研.进行总结和概括.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步骤.目前计算机网络服务类岗位工作过程为:建网一管网―,用网。

依据工作过程.对工作任务基础集合进行提炼、组合,形成一门门体系完整的技能型课程,构筑专业课程基础集合。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阶段

首先进行实时调研.并对调研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然后根据此集合要求抽取相应岗位子集、能力子集、工作任务子集、年级课程子集,形成适合实时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面以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为例加以说明。

(1)实时调研,调整基础数据集合。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咨询探讨、资料收集等手段,到相关企业、行业、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调研了当前及后两年社会对网络工程与服务人才需求情况。一方面根据调研信息汇总结果,动态调整基础数据集合,另一面调研信息分析结果形成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2)抽取子集。根据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要求从专业基础数据集合中依次抽取2010级岗位子集、岗位能力子集、工作任务子集。(3)形成方案。最后根据工作过程.输出2010级课程子集.从而形成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与反馈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将每门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实时化,选择校内虚拟项目驱动、校内工学交替、校外顶岗实习等方式实施,达到教学模式集成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环境企业化、职业能力标准化、学习渠道多样化,充分体现“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培养过程的职业性与实践胜得以贯彻。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专业各基础数据集合.为下一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做准备。

集合教案第2篇

我校集体备课采取个案、共案一体化,采用表格呈现的方式,实现集体备课各要素的集约和有机统一。其基本流程采取“三阶段五环节”:

第一阶段:个体探究

本阶段包括“预案设计”“个性设计”两个环节。强调“彰显个性”。

预案设计:教研组成员依据备课分工,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前两天超周完成并复写“预案设计”,交给教研组长。“预案设计”是一份完整的“导学提纲”,既要充分显示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生动的问题情景,具有“导学性”“层次性,并能够充分显示教师的个性特点。这“导学提纲”应体现“导、学、讲、练、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可以不拘一格,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循环运用。但组织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展示学生“自学、探究、合作”,重视学法训练和能力培养。

个性设计:教研组长在收齐所有主备人一周的“预案设计”后,要及时转发给教研组其他成员。其他组员依据主备人的“预案设计”,结合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针对“预案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完成“个性设计”以备集体研讨时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集体研讨

本阶段包括“知识生成”、“方法分析”两个环节,强调“思想碰撞”。

知识生成:按照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教研组长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集体研讨。先由主备人依据“预案设计”说课,再由其他组员评课。研讨期间,教师要注意学习、移植他人的积极的建议,并对“个性设计”中出现的生成逐一梳理,分析、研究、筛选,进行生成后的再加工,完成“知识生成”。

方法分析:在分析教材的同时,集体研讨要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加强教法、学法的分析教研。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问题的实质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尤其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让学生主动发展”上实施重点突破,同时要能预测把握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完成“方法分析”。

第三阶段:形成共案

本阶段包括“知识整合”一个环节。强调“集思广益”。

知识整合:由主备人对经过分析、研究,最终采用的生成问题,进行“知识整合”,“预案修改”,形成共案。其他成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个案。共案一经确认形成,由主备人打印,形成的共案,师生人手一份,资源共享。

“三阶段五环节”相互承接,共同作用,实现了集体备课各要素的有序有益开展,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发挥了集体备课的“兼容”性。

集合教案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课程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92-02

案例教学是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案例教学主要由教员主导实施,学员参与研讨,其目的主要是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扩大其参与度,注重工程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新型合训军事人才的培养,需要围绕军人职业基础教育、科学文化通识教育、军兵种专业教育等三个轨道,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精英教育”。为此,理工大学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防工程与防护等工程兵合训专业的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改革实践了“学员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学员主导的案例教学的改革创新

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相比,学员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

(一)案例选取主体由教员向学员转变

在传统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搜集和选择都是由教员完成的。教员一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搜集案例,用于课堂教学,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员理解教学内容,了解课堂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案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教员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课前布置,学员利用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的工程案例,案例搜集和选取由学员完成,即案例选取的主体由教员向学员转变。这一改革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可以帮助学员大大增强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学员搜集和选取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借助查阅期刊、文献、网络新闻事件等手段,查阅大量的工程案例,可以使学员真切体会到课程知识在指导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可以真正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员搜集案例的过程受自己兴趣和感知的引导,其发现的问题亟待教员帮助解决,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大大增强。三是可以锻炼学员的持续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分享讨论由教员主导向学员主导转变

案例分享讨论是研讨式学习的方式之一。在传统案例教学中,一般是由教员把选取的案例介绍给学员,然后组织学员讨论,教员根据学员讨论的问题引出教学内容。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员理解课堂知识解决实际案例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案例分享模式下,教员是组织者、主导者,学员是被调动、被启发的对象,对学员的调动是低层次的,属于浅层意识的激发,对学员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实质的帮助。为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目标改革,改变由教员分享案例的传统模式,应由学员自己走上讲台,分享自己所搜集的案例,接受其他学员的提问,台上、台下学员互动探讨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分享学员首先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做到能把自己的案例全面细致地给大家讲清楚,更重要的是面对其他学员的各种问题,要能够有效地应对。

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员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学员组织驾驭局面的能力。在案例分享探讨的过程中,台上学员需要面对课堂上其他所有学员的质询,这种真实的情境可以锻炼培养学员的临场组织和驾驭能力。二是培养学员的表达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军校合训学员作为未来的初级指挥军官,临场演讲、高效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思辨能力则是指挥员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的高效思维和辨识能力,这在改革后案例分享研讨环节中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三是培养学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教员主导案例分享的形式相比,学员主导的分享更容易提出问题。

(三)案例内容选择由注重工程技术向注重非战争军事任务转变

新时期我军的历史使命,战时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和平时期就是遂行各种非战争军事任务,包括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维稳处突、道路抢通等,合训学员是未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的一线指挥员。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着合训学员在学习中的兴趣聚焦点,这一点通过学员搜集的案例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在以前传统工程技术教学中,教员选取的案例均是工程建设类的,而合训学员搜集的案例多是工程抢险抢修类的,他们注重的是将工程技术与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有机结合。这种转变也会促进教员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调整优化,更有针对性。

案例内容的自觉变化带来的是多种素质教育的自然融合。传统的工程建设案例是促进工程技术知识的学习,而大量搜集、分享抢险救灾的案例,则有利于实现传统知识教育与军人使命教育、荣誉教育、能力教育的自然融合。学员搜集分享抢险救灾案例的过程,就是潜移默化地接受军人使命教育、荣誉教育的过程,这种自然熏陶式的教育效果是任何宣灌式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

二、学员主导的案例分享对教员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案例教学模式的变革必然对教员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案例知识储备上,由传统工程技术实例向多样化军事任务转变

传统的教员主导的案例教学,案例的选取、分享和研讨均由教员主导,教员可以事先消化案例及相关内容。改革后学员主导的案例搜集多与新时期我军承担的多样化军事任务相关联。这需要教员更新知识结构,通过自己预先搜集和总结学员案例两种渠道,扩充自己的案例知识储备。

(二)在案例教学角色定位上,由“学员是演员、教员是导演”转变为“学员是小导演,教员是大导演”

学员主导的案例分享模式使学员有更多的机会走上讲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员是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员既是演员,也是自己的导演。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员可以相对轻松,学员主导的案例分享教学模式其实是由“学员是演员、教员是导演”转变成“学员是小导演、教员是大导演”的模式,教员的作用由培养演员转变为培养导演。“大导演”的定位仍然决定着教员是课堂教学组织的幕后主导,教员必须主导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科学安排课前案例搜集作业,有效设置学员课堂分享研讨的场景,有序安排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比重,这其实对教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在案例教学组控能力上,需要教员具有教学内容的统筹能力、案例分享的导调能力、精辟科学的总结能力

增加针对工程兵合训学员培养目标的案例教学内容,弱化传统工程技术理论比重,界定和引导学员搜集教学案例,需要教员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和统筹,并积累形成若干专题的教学内容模块。在学员案例分享讨论中,教员尽管退居幕后,但并不是放任不管,任由学员不着重点地讨论,这样就达不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教员仍需要整体掌控案例分享进程和讨论问题边界,巧妙启发学生思维,进行精辟归纳、提炼和总结,并引出教学核心内容。

三、应用效果

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土力学地基基础》和《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组先后在道路桥梁、国防工程与防护等合训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实践应用“学员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并引入评价机制,取得了积极效果。第一,扩大了学员的教学参与度,显著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在课题教学中每一专题均设置案例搜集和分享,学员自觉完成了课程内容预习、案例搜集消化、案例分享演练、课堂互动质询等环节,一改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第二,实现了合训学员多种素质教育的融合。“学员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使学员有更多机会锻炼表达沟通和演讲能力,潜移默化地接受抢险救灾等先进事迹的教育,有机实现了新时期军人使命教育、荣誉教育、能力教育和知识教育的融合。第三,完善了合训学员的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合训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更加突出初级指挥军官的目标指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如果与合训学员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将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授课效果也不可能得到学员的认可。实践应用证明,“学员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适应合训学员的培养目标需求,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严峻,陈安阳,屠义强,吴加慧.适应教育转型的工程兵合训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J].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2(3):66-69.

[2] 张亚非.大力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J].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2(5):3-6.

[3] 魏晓,武伟,徐克奇.“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11):28-29.

集合教案第4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离散数学》课程;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

《离散数学》课程是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理论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众多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前序课程 [1]。但是由于该课程的概念和公式与具体计算机实践比较远且过于抽象,所以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导致其学习效果很差。笔者在该课程的几年教学过程中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实践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计算机理论的学习,导致他们很多理论性的学习的效果很差 [2]。为了在《离散数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改善这一情况,笔者试图利用案例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1案例教学方法

教学中案例分析法起始于西方的教学,该方法比较适合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如商品营销等专业[3]。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践,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并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该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力的保证。但是由于《离散数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偏重于理论,其实践性较弱的特点,故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很少能够体现。针对《离散数学》课程知识的特点,笔者尝试着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做大程度的引入案例教学法,边研究边实践,努力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一次教学改革。这次教学实践的主要目的还是以提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离散数学》课程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为主。

2 案例教学和《离散数学》课程

《离散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高年级学习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基础。该课程的每一部分都有其广泛的计算机专业应用领域,但是该课程知识点比较复杂而且抽象。从这些特点上看将案例教学的方法糅合进《离散数学》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

2.1 教学案例之设计

案例选取是案例教学方法的重中之重,案例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果[4]。在《离散数学》课程中对于案例的选取,要有几点原则。首先,案例的内容要贴近知识点,方便进行授课;其次,案例的要贴近学生的专业领域,内容要生动活泼,能很快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最后,案例使用的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2.2 具体案例研究

为了具体的表现案例教学在《离散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本文特举一个例子进行演示。

案例:结合数据库中的关系运算讲解集合及集合运算。

案例分析:数据库指的是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为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的特点、是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数据库就是一个数据的大集合,对集合里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排序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描述等这些很难采用传统的数值计算,却可以很方便地用集合运算来处理。在对《离散数学》课程中的集合论进行讲解的时候,用数据库软件Microsoft Office Access进行联系和效果演示,提高理论讲解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案例设计:首先推出数据库案:学生成绩管理系y,成绩管理系统大体可以分成二大模块如,一是学生的基本信息模块,里面应该包含学生的各方面的基本信息;再者便是课程管理模块,在该模块中应该包含有对学生成绩信息的查询和处理,如平均成绩、最好成绩、最差成绩以及不及格学生的统计等功能模块;再其次还有教师、课程等相关信息的模块。然后结合集合论里面的集合和关系的概念、关系的性质以及集合的运算等《离散数学》集合论里面的知识逐点的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直到整个系统被完整剖析和实现。

3 结 论

经过基于案例分析的《离散数学》的教学实践,该方法改变了以往的“定义(定理)+证明+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考试检验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莫愿斌. 凸显计算机专业特色的离散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4):111-117.

[2] 梁吉业,李德玉,吕国英. 服务计算学科的“离散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 高等理科教育,2009,87(5):130-132.

集合教案第5篇

关键词:临床教学;教学档案;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34-02

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文本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或信息载体,它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真实记录。狭义上,教学档案包括教学文件、课件、教案、试卷、试题、论文、辅助教材、图书等;广义而论,除上述资料以外,还包括“教师”、“学生”、“专题性网络课程”、“专题辅导”、“问答”、“作品”等资源。教学档案管理不只是为了收集、整理、借、存、管理教学过程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更主要的是给教学决策、教学管理、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临床教学中,教学档案对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的影响不可估量,值得临床医学教学工作者高度重视。

1 教学档案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1.1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与水平: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同行及专家的评价为依据,是在教师教学质量档案(如教案、课件、问卷表格等)的某础之上,加上同行评教、学生抽样调查、考核等手段实施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要依据教学档案,尤其是对既往教学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分析总结。因此,教学档案的质量,并可反映临床教学质量.并可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为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素材: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使我们积累丰富的电子教学档案成为可能,包括纸质、电子、实物等形式在内的完整的教学档案,可以为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形象性、生动性改革提供丰富、便捷的素材;丰富的电子教学档案可以通过电子网络成为共享资源。教学档案为教学改革、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丰富的经验。因为档案记载了历年教学工作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更是进行现代化教学、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根据。充分利用教学档案,是促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1.3 为教学管理与评估提供依据:教学档案对教学管理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评估是管理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评估中,评估的大部分材料来源于教学档案,教学档案资料的充足与完善与否对评估的结论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教学计划书、教学大纲、学生人数来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与师资力量,抽出合适的临床医师进行脱产带教是教研室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科学就是对某一现象的学科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一切科学都是研究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现象。无论是研究哪一领域,首先者必须只有材料,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那么,档案是原始记录,它就是为进行医学教育研究,继承教学研究的成果,吸收有益的经验教训提供原始资料,以便管理工作人员从档案资料中熟悉和掌握各项工作的关系和来龙去脉,为我们更进一步研讨教学工作中的规律,使教学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推进提供有效依据。

1.4 为编写教材、撰写论文和教育名人事迹提:供原始材料教学档案真实的记载了教学和科研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为撰写论文提供真实而很有价值的参考文献资料。教学图片、照片、录像、课件、图书等资料不但为教师备课、制作教学课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可为编写教材、撰写论文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教学档案也是编写教育名人先进事迹的第一手史料,它详细记载着“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术成果、先进事迹等。

2 临床教学医院在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学档案在教学工作的各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档案的作用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临床教学医院教学档案管理存在下列问题。

2.1 教学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求现代化的工具收集和管理教学档案,以往将教学档案资料用手工进行处理、以纸质形式保存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临床教学档案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临床教学过程,许多授课教师同时又是临床一线的医师,虽平时在临床工作中他们遇到许许多多典型的教学病例或可用于教学的标本素材,但要收集这些教学素材,往往苦于找不到相应的工具(如数码相机或摄像机)而流失。

2.2 教学档案资料收集不及时,影响教学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临床教学档案绝大部分来源于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在院学生。一方面,由于担任临床教学的教师还肩负着繁重的医疗、科研任务,医学学生由于医学课程设置量大,同时兼有基础课程学习和临床生产实习任务,常常导致教师和学生本人撰写的文件材料只有单份,在没有收集之前,长期保存在教师和学生个人手中极易丢失。同时,担任临床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临床医疗一线临时脱产进行教学,生产实习的在院学生也是轮科实习,导致了他们流动的频繁性,如不及时收集,将容易引起流失和各学年教学档案的不连贯。

3 加强临床教学医院教学档案管理的建议

3.1 强化教学档案管理意识,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大档案管理的宣传,对教学工作人员强化档案信息的保密、传播和更新转换意识,使教学领导或教学工作人员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及时归档。在人员调离岗位时,应进行交接手续,使这些宝贵教学档案资料不遗失或被随意处理。

3.2 做到定期收集和随时收集相结合,确保相关材料的齐全完整:对教学指导性的文件、各种教学规章制度性文件、教学通知、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学周历、教案、讲稿、课件、试卷、试题库、试题分析、教学活动记录、作业、成绩表、病历书写记录、教学素材等资料做到随时收集,对教学课题申报原始记录、论文、教材、图书、师资管理、学生管理等材料定时收集。对一些重要教学工作和重大教学活动及时保存完整材料并整理相关记录。

3.3 检查遗缺,及时补漏:定期检查档案材料,如发现应有而缺少的教学档案资料,应及时通过各种形式收集补齐,使之齐全完整。

3.4 充分利用现代档案收集管理器材,确保档案收集的完整:文献检索主要依据书目、索引、文摘、传记资料和专题综述及工具书、复印稿件、网络资源等工具来完成。检索的文献通过拷贝、复印、专题索引等方法来整理、分析,并不断的加以积累进行归档处理。临床教学活动中有如集体备课、授课预讲、专家示范性教学、课外辅导、临床见习带教的示范演示及生产实习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示范操作,除有教学活动记录外,还应对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参与教学的状态及师生互动的状况进行摄影、录音、录像,制成图片、影像、录音带作为教学历史档案资料保存。医学院校的教师随时将平时适合于临床教学的文献资料、图片、影像等进行及时整理并不断的积累保存,为日后的教学备课、编写教材、撰写论文提供素材。

3.5 严格把关,确保教学档案质量:教学档案文件应定时检查质量,对所有规范的文件统一格式,如时间、文章标头、文尾的落款等。并对检查出来的质量问题及时解决。

3.6 合理归档,系统排列:教学档案应按学年度与年度进行分别归档,以利于档案的立卷和卷写目录。对纸质的教学档案(照片、书籍等)应防虫防潮保管,非纸质的(光盘、软盘录像带)应妥善防磁防湿保存。

3.7 高校教学档案收集四法则

3.7.1 常规收集法:是通过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业务机构,将教学工作活动中产生和处理完毕的档案材料,由产生与形成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学校档案部门的归档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档案馆(室)移交。完成这种方法,要具备以下具体的完整的配套实施方法:指定各类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和要求;规定归档的工作程序和手续;建立教学档案工作网络,明确直接向档案馆(室)归档的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名单和职责范围;规定立卷(件)的质量标准与要求;规定归档的时间。这种方法是教学档案收集中的主渠道。

3.7.2 零星收集法:是对教学工作网络中规定的单位与部门不能按时完成或遗漏的档案材料的收集。这是对属于归档的教学档案材料的一种随机收集方法。一般适用情形有: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临时性大型的、重要的中心工作及重要活动;撤销的机构,职能没有机构代替,其工作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高校教学活动中典型事件和重大教学事故。

3.7.3 积极主动收集法:即教学档案工作机构(馆、室)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开展收集活动和机关的档案业务工作,并以优质、高效的工作信誉,赢得全校教职员工的信赖和支持,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力争获得收集工作的最佳效果。通常做法是:利用一切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宣传《档案法》和档案工作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宣传教学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在校内定期举办档案工作讲座或培训班,培训学校档案网络中具体负责积累、收集、立卷归档的专职或兼职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档案工作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提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表彰档案工作中有突出成绩者;高校档案馆(室)要主动开展服务,积极为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提供利用,以完整、系统、全面的馆(室)藏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利用者解决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在工作中离不开教学档案,做好档案资料归档工作是他们的需要。

3.7.4 激励协作收集法:通常采用一些做法是通过成立教学档案管理委员会,把学校的一些主要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教学人员吸收过来,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使其主动地配合校档案机构做好教学档案工作,并将各部门教学档案收集列入归档计划,年终做通报,把平时立卷与归档工作作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年终考核依据,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协作性,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档案工作。

总之,教学档案来源于教学过程不断积累,并能反馈到教学过程,使广大师生受益。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教学档案的收集与管理,使之充分的为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涛先.曾益慈.肖自安.浅谈教学档案在临床学科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医学教育,2004(医院管理版)53

集合教案第6篇

“集体备课”是围绕课进行的准备和研究。它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为老师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研讨情境,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的一种体现。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是指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以研讨教材、教学为载体,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校教师群体的研究学习气氛,促进学习能力和专业发展的互动过程。相对传统的独立式劳作型个体备课而言。此种备课更凸显学习型文化,更强调合作式互动,让老师在合作中实现学习的需要,用学习促进和引领合作,体现出课改的新理念。

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有同年级同学科备课,跨年级同学科备课(主要是阶段性对同学科教学的专业教研和教学衔接)和跨校际同学科备课(主要是学期始终对同学科的专题研究,考评研究)。其中同年级同学科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是指按既定教学计划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同年级同学科备课组老师,围绕课堂教学采取分工合作,互相学习的常态备课。在三种类型中同年级同学科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无论是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还是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提升,无论是合作的实用性还是学习的实效性,均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备课形式。

二、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操作模式

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实质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合作又学习,合作中渗透学习,学习中体现合作,合作促进学习,学习引领合作,合作是形式,学习是内容,内容需要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备课组长是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组织者,示范者,引领者,参与者。负责制定备课组计划(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定评课议教、订反思交流)、备课制度、目标要求(合作目标、学习目标)和确立备课团队的远景目标。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每个人都是中心发言人。就某部分而言,我是中心发言人,就另一部分而言,我又是积极的思考者、讨论者。中心发言人也要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非中心发言人,也不能列为局外,要通过参与体现主人翁意识,要通过研讨提高合作意识。否则,“集体备课”将陷于“一人忙,一言堂,大家都喝汤”的尴尬局面。

三、具体操作过程

在实施时我们主要通过4步线性操作流程,体现3个合作和实现4种学习即“434”操作模式进行落实。以初三化

学第五章集体备课为例分析如下:

(一)4步线性操作流程

第一是个体预备。预备是在备课组长统筹分工前提下由教师个体对教学单元每节内容进行预备,为集体共备做好铺垫。预备分为详备和简备。中心发言的内容为详备,参与的内容为简备。初三化学第五章有四节内容,在组长的统筹下我们六位老师进行备课分工,每人重点详备一节,作好中心发言准备,简备其他章节,做好参与准备。剩余一位老师作会议记录、并从网上下载信息。

第二是集体共备。即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大家在一起就某一教学内容共同讨论,用集体智慧设计优化其教学程序,生成通用教案即共案的互动合作过程。共备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周周二、四下午进行共备。

首先是中心发言人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将预备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时教案进行说课。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

1.本节课课型:新授课。

2.教材分析及本节教学目的。

(1)本节在教材单元的地位及前后衔接。

(2)学好本节的重要性。

(3)本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3.本节教学三维目标要求及落实方法:

教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实验器材。

学法:学案导学法。

4.教学过程设计:

(1)本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突破的教学设计。

(2)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比较和导学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投影教材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结合讲学案进行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设计:

从组织学生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引入新课启发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装置组织学生分组动手制备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归纳和小结通过讲学案巩固检查反馈和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设计:

回忆讨论书写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在教师启发下分析、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药品及装置动手操作制取二氧化碳讨论小结并听老师点拨结合讲学案巩固练习。

(3)本节课的课堂练习题、巩固练习题及作业的优选、确定使用的材料和补充练习的设计。

(4)板书设计:

其次,大家共同参与并研讨:如有教师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多种设计建议做成动感课件,这样更能增加直观引起学生兴趣提高比较学习效果;有的教师建议选择一些网上相关信息热点习题;有的教师对课堂生成进行了预设等。中心发言人及时修改教案。

再次中心发言人上课,备课组教师听课评课,中心发言人继续修改完善教案,形成较为完善的案即共案。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人手一份。或将电子稿发到个人邮箱。

第三是个体完备。即教师个体依据个体教学风格和学情通过整理、归纳、再发现;再整理,再归纳,对共案进行完善的备课,形成既有集体智慧,又有个性化的“临床”教案的过程。

第四是教后备。即教师课后写教后记。先进行个人教学反思,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经集体反思对单元教学进行总结和提升。为以后和下一届教学提供经验和范例。

(二)3个合作

分工合作:教师个人预备中的分工合作,命题中分工的合作,打印教案和实验准备中的分工合作。

交流合作:集体共备中的交流合作,评课议教中的交流合作,教学反思的交流合作。

互助合作:课件制作、教具制作中新老教师的互助合作。(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老教师的教学艺术优势互补。)

(三)实现4种学习

准备性学习:教师预备时要进行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时通过思考发现问题。

合作式学习:教师集体共备时合作互动式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预备中和“临床”教学的预设问题。

批判性学习:个人完备时学习共案长处,融入个性特色。

反思性学习:教后备中的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性学习。

集合教案第7篇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立足于个人备课的基础之上,学区结合自身实际,决定以各年级的语文、数学作试行性铺开,实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以学科为单位,在深入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的前提下,集体研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共同设计教学过程等,进一步研究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典型题、易错点。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提升课堂效率的方法,使教案真正为教师所用,进而实现教师们共同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加强对备课组长的培训和支持,规范集体备课的有效操作。

2、探索集体备课的活动形式,创造集体备课的最大教学价值。

3、备课活动做到准备充实,过程扎实,效果丰实,成绩厚实。

4、以备课为载体,在备课过程中进行研究、反思、讨论、交流。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我校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5、主张、督促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个性化批注或补充。

三、操作流程及要求

集体备课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分配任务个人初备集中研讨形成个案分组上课教学反馈

①分配任务备课组长根据下学期教材的内容分单元把备课任务落实给各个任课老师。负责对备课组任务分工、准备工作的督查和集体活动的组织、指导、落实和跟踪检查等工作。

②个人初备每个主备课教师根据所分配的教材内容,深入细致地钻研,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写出有针对性和实效的教学详案。详案包括教材分析、课时划分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及各教学过程的安排,板书设计等。

③集中研讨根据主备课教师所备的详案,备课组长组织各任课。

教师认真讨论、修改、创新,统一思想,扬长避短,达成共识,进行完善,形成共案。

④形成个案每位教师集体备课得到的教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认真修改、创新、因材施教,进行批注或补充,将批注或补充的内容写于右侧预留空白处,形成个性化教案。

⑤公开课展示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学生情况,按照个案认真上一节公开课。

⑥教学反馈交流反馈教学信息,写出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或教后感想写在后面预留的教学反思栏内。

相关要求:分学科备课组(语文、数学)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每个学科备课组由一名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任组长,制定具体的集体备课活动计划,组织本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建立活动记录;学校行政人员分工到各备课组督促检查操作实施情况,对本组的集体备课负总责。

集体备课的考勤实行签到制度,由备课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考勤,分管领导督查。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无故不得缺席或请假,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到教务处请假,教师的出勤情况记入下学期的教师综合考评中。

四、采取措施

1.规范集体备课制度,形成研讨风气,提高备课质量。

2.加强教学传,帮,带,做到指导耐心,学习虚心,互相讨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举行公开课、研讨课,并认真开展评课活动。

4.注重业务学习,提高组员素质,加强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风气。

集合教案第8篇

一、集体备课的开展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其实施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与反思。个人初备要求备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盲点,抓住关键,以学生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手段,备出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案;集体研讨:备课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备课活动,由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教学设计充实、完善,符合实际,形成共案;修正教案是在集体研讨结束后,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结合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案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以便更好地授课和提高课堂效率;课后交流与反思:备课组的教师授完课后,组织交流、反思教学情况,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扬长避短,提出今后教学改进的措施。

二、集体备课的作用

1.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常的备课就是教师个人根据自己教学的内容,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分析知识间的过渡、衔接、拓展与深化,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搜索和组织相关资料,然后备出教案,而集体备课是老师们集中起来,共同完成同一项任务,既省时省力,又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还能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材、教法的研究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集体备课发挥了教师集体智慧,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将个人的智慧和风格展现出来,便于集思广益,而组内人员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实现资源共享,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打破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能让不同的老师用不同的风格备同一节课,从中老师们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集体备课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互助、合作、研究的良好风尚

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的作用,老师们在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不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且发展了彼此情感,增进了解,一起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研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方法。学校里老教师的经验丰富,应积极推广,形成最佳课堂教学方案的同时,发展一种交流、互动、合作的良好风尚。

4.集体备课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集体备课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集体智慧的分享,使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更加明晰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教学行为不断地得到优化,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