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10 15:33:56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第1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党性原则的突出体现。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中国共产党正是一直坚持这项原则才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取得一次次的胜利。从解放前的张思德,从解放初的雷锋同志,到后来的孔繁森、焦裕禄。中共历史上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至始至终、坚定不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取得了如此多伟大的成就。

说到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在百度百科上奉献精神是如此定义的:“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选择,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党,所以为人民服务也是每个党员应尽的职责。

既然是服务,就应该付出,既然是奉献,就难免会有牺牲个人利益或者生命的时候。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觉得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最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行动,要有无私奉献的决心,要有务实的精神。新时期下为人民服务更应该做到讲实话,重常识,干实事。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第2篇

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所谓“创先争优”,按我的理解,就是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努力争取先进和优秀。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参加工作,但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创先争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对我的未来会有很积极的影响。

而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创先争优”意识就更加有必要和迫切了。如果每个党员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保持这样的想法,那我们的党员建设就会非常的完美,我们的党就会永葆青春;否则,就会失去生气了。我们要向在“创先争优”活动上做得好的人虚心学习。不过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和“优秀”固然值得我们学习,由于“先进”和“优秀”的确是在工作中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在相关活动中暂时没有取得荣誉称号的个人和群体也并不意味着本身工作做得就不好,只是还需要更加努力。“创先争优”说到底,其实争创的就是对工作的一份激情和干劲,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做到塌实肯干,就一定会出成果!而要怎么做才能做到“创先争优”呢?这个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关键在于坚持。我觉得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不时的增强本身的素质,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定要坚定地抵抗歪风邪气,务必求真务实、正直公允、不骄不燥。要筑起结实的思想防线不让自己堕落腐败,每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真性,以实践行动加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示范作用,为完成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二,要不断地学习,遵守党的纪律,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时的学习新的理论学问,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气和好的学习才能。不时增强理论学问的同时要树立刚强的党性准绳,服从纪律,服从组织召唤,保全大局;坚持严厉请求本人,从严请求家眷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应用手中权利为本人和别人谋取私利;在工作中,坚持准绳,作风民主,心胸豁达、擅长团结同志维护党的团结。第三、创先争优的提出,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它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目标,是一种方向。它的提出能让我们凝成一股绳,使我们团结一致而努力奋进。也有利于以先进带动落后,以点带面,最终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推动党建工作的蓬勃发展!

第三、践行“一切以群众为中心,一切为了方便群众”,努力提高工作服务质量,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服从领导。

而对于我自己来说,要做到“创先争优”我决定采取下面措施 :

1、加强学习,专业和政治学习齐头并进二不误,做到二手都要硬,特别要抽出时间系统学习保先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践。

2、努力学习,把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3、积极参加班级等集体活动。多交流,多探讨,自学融入集体的大家庭,并有争先,保先的意识。

4、增强服务,奉献意识,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5、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其它同学能提出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也乐意它人提出。

,“创先争优”作为一种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创先争优”争创的就是一种工作中所表现的精神,整个过程中体现的就是一个领域、一个群体的工作激情和干劲。所以“我们在“创先争优”的过程中要了解:“创先争优”靠的绝对不是哪一个人的力气,而是要大家一同团结协作,表现团膂力量和价值才干够发明出“先进”和“优秀”。因而,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只想经过突出个人业绩来完成争创“先进”和“优秀”的目的是不理想的,也是行不通的。

总之,“创先争优”的提出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能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奉陪的精力,它也告诉了我们在驻足欣赏风景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脚下的路该如何前行!

;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第3篇

1949年以前,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为解放人民而奋斗,人民革命的激情和革命的精神无处不在,终于的旧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主席进京赶考,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千千万万个像张思德那样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焦裕禄,他们都在用自身的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

几十年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变化,为人民服务思想我们没有忘记,而且使“为人民服务”中“服务”的内容更具有广泛的内涵,在今天,所谓为人民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服务;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劳动,使广大劳动者劳动能力的释放获得更广阔的空间,生产出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更高层次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而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怎样发展才是“为人民服务”,只有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为人民服务”,只有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只有注重社会利益的分配和调整,只有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__年,安塞又一次让外界所关注,为了学习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总书记亲自到安塞指导学习实践活动。半年多时间,安塞县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成功经验。

安塞县把加强学习培训贯穿始终,把深入调查研究贯穿始终,把推动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始终,把吸收群众参与贯穿始终,我认为5个“贯穿始终”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突出理论武装又突出实践特色。

安塞县坚持完善自己,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县情民意相结合,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相结合,把县级领导班子与普通党员干部的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争取外部支持与激发内在活力相结合,我认为这5个结合体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半年多时间,他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认真办好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725元提高到865元,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最高限额由1.5万元提高到2万元,改造老城区巷道14条,铺设通村油路12条75公里,建成县城三座跨河大桥和高标准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对7所中小学校后勤设施、25个广播电视站进行改造,建成2个中心敬老院和10个农村社区,启动了4900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282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工程。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第4篇

关键词:国民体质测定; 准公共产品; 服务; 供给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2-0007-05

Abstract: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from the public economy theory angle to th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measurement service, has discussed the parapublic product localiz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bout th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measurement service, described th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measurement fitness service present situation, tries hard to explore urges this service to be able long-time continually to provide the supplies for the society the basis and the method, the measure.

Key words: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measurement; parapublic product; service; supplies

1 引言

回顾国民体质测定工作,从国家体育总局1996年颁布《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并在1997年进行首次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起,到如今已走过10年路程。设备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高档;人员从少到多;从各省市的独自运作,到全国性的大规模国民体质监测。10年来,我国的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工作有了足长的发展和进步,在推动全民健身、提高国民素质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2000年我国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期间,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正式建立,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网络的第一级,各省、市、自治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第二级,各省、市、自治区下属的市、州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第三级,最后是各县的国民体质监测站。目前二、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都配备了或多或少的体质测定仪器设备,条件好的地区在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也配备了体质测定仪器设备,国家的大量投入,主要目的是保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并为各地宣传与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国家每五年开展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而每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从准备到结束约需两年时间,余下时间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主要是进行日常性的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目前日常体质测定服务主要是以公益性活动为主,能够通过日常体质测定产生经济价值和效益的并不多见。由于政府对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投入是有限的,使得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不能做到长期持续地为社会提供体质测定服务,不仅闲置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和场地,还失却了体质测定指导大众健身锻炼的宝贵机会。如何使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有效运转,充分发挥国有资源的效益,发挥体育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的优势,使国民体质测定更好地为全民健身运动服务,值得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认真思考和研究,也是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当务之急。

本文试图从公共经济理论的角度对国民体质测定服务进行分析,探讨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定位及其特点,目的是加深对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理解,并探索促使这一服务能长久持续地为社会提供供给的依据及方法、措施。

2 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定位

2.1 公共产品理论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是满足人们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形态的服务产品。与公共产品相对应的是私人产品,即个人单独消费和受益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都是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

这里指的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品、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公共益品、公共货物、公共财产、公共商品等。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概念为公共产品、公共品、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Samuelson)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11]中给出了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即所谓公共产品是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和非竞争性(non-rivalries consumption)的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成为公共产品的两个本质特征。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也就是说,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即“免费搭车者”)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致于在经济上不可行。

非排他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者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却过高,因而是不值得的;第二,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第三,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第一,增加一个公共消费者,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并不增加成本,即公共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第二,在公共产品消费中,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即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由萨缪尔森所定义出的公共产品是纯公共产品,而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的产品是纯私人产品。国防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即使那些最狭隘自私的人也不可能令国防只为他一个人服务;而那些不想得到保护的人也无一例外地会得到这种公共服务;同时无论是谁,都将同等地得到作为该国居民的尊严和安全的保障;国家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新生者)在享受国防服务时并不减少其他人对该服务的享受,也不会使国防服务的成本增加。

而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着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一种产品,称作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比如公共服务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服务,如国防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等,这类服务因无法计量个人消费量,无法收费而完全由政府以财政方式来提供。第二类:非竞争性强和非排他性弱的服务,包括邮政、民航、电信、铁路服务、水电气服务和有线电视服务等。第三类:非竞争性弱和非排他性强的服务,包括公共环境服务(如垃圾处理、公园、道路管理、基础研究等)、文体事业(如公共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服务)、公共医院、公共交通以及社会保障等。这里的公共服务第二、三类就属于准公共产品。

公共经济学理论还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做出了明确划分(见表1)。

具体而言: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或社会集团享用。

相比之下,私人产品的效用则是可分割的,私人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够买卖的份额,而且其效用只对为其付款的人提供,即谁付款谁享用。

(2)受益的非排他性。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

公共产品。也不会减少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些公共产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置可以具有排他性,但由于排除的费用过于昂贵,因而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管是否付费,都会消费而且必须消费这种物品。例如,国防就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在一国范围内要排除该国居住的某个人享受国防保护带来的好处是极其困难的,而且该人不享受这种物品也是不可能的。

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因为只有受益上具有排他性的产品,人们才愿意为之付款,生产者也才会通过市场来提供。这意味着当某人购入特定的物品进行消费时,就已经排除或降低了他人购买和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某一个人或组织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人或组织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长,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公共产品的这个特征,意味着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无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而消费者获得私人产品,则必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提供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私人产品的提供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公共产品的上述四个特征是密切联系的,其中核心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与提供目的的非赢利性是其自然延伸。

2.2 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定位

从公共产品理论可以看出,体育事业大都属于非竞争性弱和非排他性强的公共服务,属于介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例如,由政府举办建立的体育场馆、游泳池以及其他公共体育设施,由体育职能部门举办的体育活动、体育培训、体育赛事等等。某一个人对这些体育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或多或少会增加其生产或维持成本,并且减少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国民体质测定是以《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国民个体的形态、机能、素质状况等进行测试与评定,目的是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提高群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全民健身。

有人认为,各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设备等投入是国家的,其提供的体质测定服务就应该是公益性的,是无条件免费的,而且只能追求社会效益。这是目前普遍性的、带有共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其实是把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提供的体质测定服务完全当成了纯公共产品。从产品(服务)划分来讲,我们应该把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定位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或称准公共服务),它具有部分的排他性和一定的消费竞争性,既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又可以有经营性质。

2.3 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准公共产品特点

以上,我们把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定位为准公共产品,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2.3.1 非排他性强

非排他性强(也就是排他性弱)是指一个人在消费国民体质测定服务时,无法排除或者很难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一产品。这一特点是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具有广泛性的基础,没有任何人能够独占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不得不进行此项消费,也就是说人们对此消费有选择余地。

2.3.2 非竞争性弱

非竞争性弱(也就是竞争性强)指的是国民体质测定服务虽然增加一名消费者(受测者)不会影响单个测试量的成本,但会导致整体成本(消耗、人工等)的增加;同时,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容量是有限的,某一个人的消费(受测),会产生消费的“拥挤”,影响其他人的消费,造成消费的竞争。

在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当中,非竞争性是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而且,非竞争性是由公共产品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而非排他性则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正因为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弱的特点,其基本属性决定了它是准公共产品。这一特点使我们在理论上加深了对其准公共产品的理解,同时也找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依据。

2.3.3 兼有公益性和非公益性

既然国民体质测定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它就兼具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特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是由国家制定和推广的纯公益性物品,而以此为基础的国民体质测定服务本身就是体现了公益性效应。而从其使用的仪器设备、所需的场地、操作的人员、以及对测定结果的评价和咨询,还有操作流程、方法等都不复杂,投资也不算很多,政府能举办,私人也能举办。操作起来,既可以以公益性为主,追求社会效益,也可以采用盈利的形式,获得经济价值。

2.3.4 效用可分割性

体质测定服务的效用是可以分割的,其效用可以只对为其付款的人提供,即“谁付款谁享用”,可以为不同的人所占有和消费。

2.3.5 另外,从产品的形式和生产的过程看国民体质测定服务还有两个特点:第一,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者消费的过程,或者说消费者是在服务过程中进行消费的,没有消费者本身参与,其产品就不能生成;第二,该服务提供的产品是测定结果、评价及咨询,属于意识形式(非实物形式)的服务产品。这样的服务产品在其生产中,不仅需要科学测定仪器设备的投入,更需要专业技术和知识的投入。

3 国民体质测定服务供给的现状

我们知道,国民体质测定是国家要求广泛开展的一项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工作。是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化,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的一项重要工作。参加测定的人越多,对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作用越大。但是,因为过去对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理解不够,探讨不深入,停留在只讲公益性的纯公共产品层面,束缚了手脚,形成了“有米才下锅,无米不生火”的局面,没有将体育界这一优势服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1 政府投入有限

鉴于目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投入只能保证5年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而对于日常测定只是下达临时性的任务和划拨少量的工作经费,并不能保证所有或者大多数国民公平地享受这一服务。

据统计,我国社会目前排在公民支出负担最前列的有教育、医疗和住房。而教育和医疗被认为是国家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教育和医疗之所以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两大首要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目前政府没有提供充足的基本公共产品,只能倚靠公民自己去购买。国民体质测定虽然不能与教育和医疗相提并论,但同样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目前政府还不能提供充足的供给。事实上,早就有学者指出,今天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同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以及低效之间的矛盾。

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一个体质监测中心天天为老百姓免费服务,政府和管理单位是无法承担所有消耗和支出的,其公益毕竟是有限的。

3.2 资源闲置

通过近十年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工作的积累,体质测定的仪器设备、场地器材不断增加和更新,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都具备了很好的硬件条件和可观的资源。一方面有能力完成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有条件开展日常的体质测定服务。但因为经费短缺,不能承担因服务带来的成本消耗,因而只好放弃为社会服务,导致资源闲置。这种闲置其实就是一种浪费,因为大部分仪器设备甚至场地等资产从投入起,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折旧,也就是资产减值。

3.3 检测队伍流动性大

由于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5年一次,而日常的体质测定没有经费作支持,不能持续地开展工作和服务,导致检测人员不固定,工作来了抽人进行临时培训,工作完了队伍也散伙,尤其是市(州)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缺少固定的检测人员。这种状况不仅使得国民体质测定显得可有可无,也使得测试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准确性等受到较大影响。

3.4 管理部门认识不到位

一直以来,管理部门和从事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工作的人都把国民体质测定看作是纯公益性工作,没有认清其准公共产品的特性,不敢进行市场化操作,回避进行经营。

虽然我们已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可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追求经济效益同“小人喻于利”,同“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联系在一起,把追求社会效益同“君子喻于义”,同“社会主义优越性”联系在一起,本能地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涂上了色彩,分出了等级。受其影响,体育被看成是纯粹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体育经费完全靠国家拨款,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资――福利分配――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作基础,势必影响体育社会效益的实现。

直到今天,在开发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市场,实行经营管理,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问题上,部分管理者仍然心存顾虑,或者徘徊观望。因此,要正确处理体质测定工作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摆脱极“左”思想的束缚,还经济效益以本来面目。

3.5 趋势所向,积极探索与构建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对健康的要求,对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命质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为时尚。而体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上将扮演重要的脚色。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目前以及将来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在科学指导群众健身,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作用,准备在这一准公共产品上进行积极的探索,构建既能获得社会效益,又能获得经济效益,既坚持公益性原则,又能实现部分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国民体质测定服务能够长期、持续地为社会、为广大群众提供供给。

4 国民体质测定服务持续供给分析

从理论上讲,保证国民体质测定服务持续供给的最佳途径是政府充分投入,不计成本,使国民都能公平地享受这一服务,以获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目的。但是,我们毕竟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达程度还没有达到国家有能力实现充分的投入。因此,我们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服务是准公共产品的定位及其特性来进行思考和操作,探索向社会和广大群众提供持续供给的方法、途径。

4.1 半市场化机制是国民体质测定服务有效开展的运行机制

目前,绝大多数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还不是独立的事业单位,或者挂靠在当地体育局,或者挂靠在科研所。采用半市场化机制就是依据开展业务和接受任务的不同,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在不同时间上、不同范围内、不同程度上发挥作用。首先,在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和其他一些计划任务时,采取计划机制,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谋求社会效益。然后,将日常体质测定服务推向市场,实行市场机制,按照“谁消费谁付费,多消费多付费”的原则,收取一定费用。对国民体质测定这种公共产品的消费收取使用费,不仅体现受益原则,而且更能体现公平原则。谁消费谁付费,多消费多付费,这就体现公平的受益原则,公共产品的费用从消费者的付费中得到补偿,就能在不断的“再生”中发挥新的作用。通过财政支持和一定程度的市场化运行,一方面承担了原有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维护与使用的矛盾,使得这种准公共产品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实行半市场化机制的作用有:1、实现政府与市场双重补偿,使得国有资产保值,甚至增值,盘活国有资产,充分发挥现有场地仪器设备的作用。2、使国民体质测定服务能够为社会持续供给,以满足更多群众对体质测定服务的需求,使其社会效益更大化。实践证明,老百姓来测定虽然花了百十来块钱,但带走的是健身健康的知识和计划,获得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得到的大大多于付出。3、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需要,推动国民体质测定工作深入、全面发展。4、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持检测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国民体质监测和和国民体质测定工作长期持久地良性开展。

4.2 坚持公益性原则

国民体质测定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表现在宣传体育工作、宣传国民体质监测,为个人和团体提供体质状况描述和咨询,指导其科学地进行健身锻炼,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半市场化的运作必然带来一定甚至是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一定不能忘记准公共产品的公益性。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国民体质测定的生存之本。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应以获取社会效益为己任,在群众和社会广泛认可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才能有国民体质监测和国民体质测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还要在市场化操作中充分考虑和照顾到准公共产品享用的公平性,如对贫困户、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优惠或免费服务。

4.3 正确看待国民体质测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首先要承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效益在实践中存在矛盾的一面,而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利益的驱动下,这矛盾的一面又有可能被放大。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两个效益的辩证统一,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好的社会效益。

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是由国家无偿投入,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投入的比重。这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把体育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无疑是英明正确的举措。但笔者认为这属于国家宏观的布局,与微观领域的经营开发,也就是把经济效益放在重要地位并不冲突。应该鼓励微观搞活,追求经济效益、赚取一定的利润,这样才能盘活国有资产,既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可以使国民体质测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一边是潜在的巨大社会需求和市场,另一边却是闲置的设备和资源。作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来说,把准公共产品用来赢利,主管部门是否允许,老百姓是否想得通,自己是否理直气壮呢?以下是笔者的见解:

(1)完成好国民体质监测任务,也就是做好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主要工作的前提下,是有条件也有理由开展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这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2)政府部门对体质测定公益的支持是有限度的,并不是无限的。既然纯公益服务是有限的,为什么不能搞适当的营利服务呢?大部分仪器设备甚至场地等资产从投入起,就会随着时间折旧,也就是减值。而让可以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资源闲置,等于是浪费国家财产。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事难道不好吗?

(3)实践证明,体质测定服务不可能达到暴利经营,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都必然超过它所获得的经济回报,其社会效益要大于经济效益。

(4)社会需求是客观存在并且很迫切、很巨大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作为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的垄断地位将会动摇,体育系统、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不占领这个市场,迟早有一天会被别人占领。

(5)体质测定市场的开发将给体育口的从业人员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项目。这不是自吹自擂,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商机。

4.4 多种途径做大做强服务

为了取得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并力图向社会持续提供供给,我们可以利用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不断开辟经营的新思路。经营的模式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要针对自己的特点。在具体操作时以下途径和手段要特别注意把握。

健身主题:现在一些医院和药品、营养品公司也在涉足体质测定,但其服务引导是朝向医疗和保健,而体育系统的体质测定服务一定要朝运动健身引导,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和作用,并真正使国民受惠。我们的宗旨是宣扬健康,宣扬健康的生活方式,宣扬通过健身运动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宣扬通过体质测定提高和强化自我健康和健身意识,说服和鼓动人们把自己还给自己,把透支变成投资,投资自己的身体,为自己的身体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

招牌战略:体育局、体科所、体育院校的体质监测中心,代表了正规、标准、科学,对社会来说最能令人信服和放心。同时,这块牌子具有社会性、公益性、权威性、公正性,使得我们的服务具备了交换的价值。要充分利用这块金字招牌,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闯出适合自身发展、适合社会需要的路子。第一,要充分认识这块金字招牌的重量,不要小看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第二,要很好地利用这块招牌来构建和运作,把体质测定服务做大做强,获取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第三点,就是要通过良好的服务来保持金字招牌的纯度。

重视咨询: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并认识到,咨询是体质测定的重要一环,而且往往成为决定体质测定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要聘请知识面广、对体质测定和大众体育非常熟悉和了解的专家充实咨询队伍,做到能针对个体测试结果与身体状况和生活、运动习惯进行现场的、面对面的咨询,在咨询的同时开具运动健身处方,保证服务的质量。

制造影响:

(1)媒体运作:一是让媒体人员来亲自感受,获得媒体亲睐;二是联合媒体搞活动,大打健身牌,让媒体策划、组织,制造新闻和热点。媒体的参与,会使我们以很微小的付出而获取非常巨大的免费广告效果。

(2)固定公益服务:为省市机关单位进行公益性测试,建立健康档案,反馈团体评价信息。一来得到各方面政府机构的认同和政策支持,二来可以争取经费支持。

(3)特定公益服务:限时限量对公众进行公益,与媒体宣传相结合。

健身讲座:为团体和个人定期举办一些健身知识讲座,向人们灌输健康生活的意识,强调运动锻炼的重要性,讲授普通人进行运动健身的知识和方法,以此引导人们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消费意识,引导人们对定期进行体质测定的需求。

社会联姻: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广泛联合社会力量。走出去就是把服务“出租”给别人操作,引进来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溶入自己的服务。广泛的社会合作,带来的是多赢的结果。任何机关、事业、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将体质测定中心视为自己向职工、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平台,组织群众来测试,前提是与中心签定有关服务协议,并交纳测试费用。这种方式相当于将组织联络的人员辐射到社会,取得多赢的效果。

瞄准大户:鉴于目前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民的健身意识,要把营利瞄准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比较好的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如银行、通讯、电力、石油等单位。先请单位领导、企业老总,或者工会主席、主管等来进行亲身体验,感受体质测定的服务和价值,然后促其签定团体长期服务协议。

延伸服务:一旦服务开始运作,各种营养保健品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健身俱乐部,甚至医药、疾病测试的公司会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要慎选合作者,选择其中效果好又能被老百姓所接受和承受的产品,作为延伸服务的项目。但要谨记体育健身宗旨,还要谨记金字招牌的门栏不能降低。

综上所述,在国民体质测定服务中采用半市场化操作,实现准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不仅有理论依据,更有现实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准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短缺、提高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缓减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但是这种半市场化操作的服务决不意味着要完全脱离政府,相反,政府职能部门在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持续供给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目前采取半市场化运行这种方式,是一种既能发挥国民体质测定的准公共产品功能,又能实现可持续供给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供给模式。

5 结论

5.1 国民体质测定服务是一个准公共产品(或准公共服务)。

5.2 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准公共产品特点主要有非排他性强、非竞争性弱、兼有公益性和非公益性。

5.3 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实行半市场化运行机制,是既能发挥国民体质测定的准公共产品功能,又能实现可持续供给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供给模式。

5.4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可以做大做强国民体质测定服务。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2] 张艺宏,等.国民体质测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平台模式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3): 107-110.

[3] 王国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J]. 财政研究,2003,(1).

[4] 杨静.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定价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6,(5).

[5] 郑榕.公共产品论的发展历程[J].财政研究资料,1998,(9):1-4.

[6] 朱儒顺.关于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变革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6).

[7] 朱柏铭.公共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8] 肖红缨,刘建平.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改革[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9] 吕恒立.试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0]向玉琼,王显成.公共产品的产权分析与供给模式选择[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2).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第5篇

当前,在人口结构复杂、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便民服务,从而有效调动不同社会主体参与城市管理,是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安徽省宿州市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在公园、广场、街道、社区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立城管服务超市亭、城管服务超市流动车,建立市民“家门口的服务超市”,以此推进“互联网+城管服务”。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市民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直接反映问题,建立“指尖上的服务超市”。实践表明,“互联网+城管服务”将政府职能部门整合到一张网中,通过大数据资源共享,成为政府部门决策和改进工作的“风向标”;通过数字化监督考核系统,对市民的诉求办理“挂单”计时,促其在最短时间得到解决,成为解决市民诉求的“快车道”。

一、建设背景

2014年6月,宿州市以创新服务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数字化城管系统和互联网为支撑,按照“线上线下”、“虚拟与实体”并存的思路,建成宿州城管服务超市系统平台并很快投入运行,此举得到了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目标明确 管理细化

宿州城管服务超市运行秉承的理念是“只要是市民群众的事情都要管,不但要管,而且还要管好,管出实效”,让宿州城管服务超市成为市民“家门口自己的超市”。

(一)管得“宽”

在服务范围上,宿州城管服务超市秉承“小超市、大民生”的理念。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在“大城管”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城管服务超市的服务范围,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河道广场、环境保护、城市供水、供气供暖、污水处理等相关问题诉求与咨询,以及宿州红十字会应急服务、应急救援等服务项目。宿州城管服务超市亭和宿州城管服务超市流动工作室备有打气筒、针线包、速效救心丸、创可贴等常用物品,随时提供市民无偿取用。“超市”还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及时接受市民诉求并反馈到相关部门解决。

在服务载体上,宿州城管服务超市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服务载体建设。一是虚拟超市。先后开发了超市系统微信公众号,整合了“12319”城管服务热线、“市民通”、“局长信箱”、微博、微信平台等资源,畅通了市民群众的诉求渠道;二是定点超市。在人员流动较为密集的区域设立了15处超市亭和5座园林服务超市,并与服务超市的总平台互联互通;三是流动超市。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立流动工作室,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

在服务对象上,商业门店、企事业单位、外来客商、摊点经营户等不同的城市群体只要有诉求,只需拨打一个电话、一个点击,就会得到超市应急管理服务体系的及时回应。

(二)管得“活”

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平台,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在机制和服务流程上理顺了城市管理服务体制,构建了服务市民群众的大平台,实现了工作作风的自我转变,建立了“零”距离服务的互动机制。

1.工作流程再造,管理模式先进。按照“找得到人、解得了难、办得好事、交得上心”的指导思想和“既要办得了,也要办得快,更要办得好”的要求,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实行“多个渠道接水、一个池子蓄水、多个口子放水”的运行模式。

“多个渠道接水”即通过多种渠道受理诉求;“一池子蓄水”即把诉求全部汇集到城管服务超市,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派发、考核;“多个口子放水”即按照职能划分,安排职能部门限时办结。这一模式不仅彻底改变了以往市民诉求不知找哪个部门和如何诉求的问题,而且彻底杜绝了各部门在处理市民诉求问题上各自为政、难以量化评估的现象,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社会满意率。

2.处理程序简化,管理方法科学。宿州城管服务超市总平台及时受理市民的各类诉求,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网络向职能部门派发,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处置并上报结果,处理情况由网格员核查后上报总平台,然后由总平台向反映问题的市民通报办理情况,并通过城管服务超市系统记录公众满意度,既体现了快捷化又提升了案件处理结果评价上的话语权,即“办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3.权责明晰,处理机制高效。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平台管理、一个平台考核,大幅提高了市民诉求的办结率。对于即办案件,明确规定现场办理,不再经多部门流转,处理环节大幅简化;对涉及其他部门的诉求案件,由市监督指挥中心(城管委办公室)派单处置;对于无法界定职能单位的诉求案件,由群众治理议事委员会统筹协商办理;对于重大难点诉求案件,通过现场办公、部门联办等形式加快办结速度。

(三)管得“实”

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将提升处理市民诉求的效能作为转变作风塑形象的有力抓手,全力打造“四心”服务品牌。

1.贴心服务,察民情。围绕精细化管理服务目标要求,制定超市服务目录、服务标准,实施市民诉求处理标准,包括受理各类诉求流程、时效标准;各类精细管理及作业标准并细化量化为具体指标,形成标准体系,作为指导和评价服务标尺。市民通过城管服务超市微信平台可直接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查阅办事指南,了解最新城管工作动态;了解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咨询管理标准,寻求各类帮助。市城管局以市民诉求为导向,定期归类梳理市民的各类诉求,研究分析,查找工作薄弱点,通过举一反三,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比如,通过分析各类诉求,针对市民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出行难”、“入厕难”、“夜市排挡扰民”等问题,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173个,投入自行车5500辆;建成便民专业市场和疏导点10个;新建公厕17座、垃圾中转站6座;改造供水管网22公里;建成6个街头公园;完成绿道47.7公里。

2.真心服务,顺民心。杜绝服务中存在的“懒、慢、推、假、冷、脏”等现象,让城管服务超市真正入人心接地气。各职能部门办理市民诉求的结果由城管服务超市软件系统平台自动统计,定期进行情况通报,实施挂牌落实、后进约谈等制度,每月按评分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通过层层传递压力,“倒逼”各职能部门在处理市民诉求上不敢懈怠、不敢放松、不敢止步,形成了“后台围着平台转,平台围着群众转”良好的工作氛围。

3.诚心服务,顺民意。对各职能部门诉求的办理情况,平台主动接受市民的即时评价,系统自动按照公众满意率,对各职能部门排名并通过媒体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评判。在内部管理上,制定实施了《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从服饰标牌、仪表行为、服务用语、迎送礼仪、办公秩序等方面,对平台人员进行全面规范,要求对每一个办件必须通过回访服务对象,了解诉求处置的满意度,及时总结不足,研究整改对策,提升服务水平。

4.热心服务,解民忧。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及时办结处置效率,各职能部门还组建了12支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应急服务队。应急服务队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如供水应急服务维修人员张学勤在抢修供水管道中寒冬腊月不惧严寒,及时完成了抢险任务,引起网络媒体和省市媒体的关注,“赤膊哥”张学勤先后被评为“宿州好人”、“安徽好人”,被列为、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三、“四心”服务 大见成效

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将提升、处理市民诉求的效能作为转变作风塑形象的有力抓手,全力打造“四心”服务品牌,运行以来已受理公众的各类诉求31582件,办结31301件,办结率99.1%,受到宿州市民的一致赞誉和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

(一)打通了联系服务市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宿州城管服务超市运行中,各职能部门把市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彻底改变了“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作风,实现了城市管理部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作风转变。比如,宿州供水服务公司一改垄断行业“老大”的工作作风,依托城管服务超市,推出“金牌服务”管理模式;市园林管理处积极筹建园林服务超市;城管执法支队及时组建“城管110”应急服务队;市环卫管理处设立“爱心驿站”;市市政管理处成立“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市广场管理处推出“24小时应急服务”模式,等等。如今,“有事就找城管服务超市”已成为宿州市民的共识。

(二)有效激l了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

市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创建的主力。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充分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保护、发挥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把广大市民的真知灼见和智慧才识融入其中,提高了城市管理的含金量;通过“以心换心”服务,激发了广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城市治理已成为普遍现象。

(三)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

宿州城管服务超市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城市情结,作为宿州市民的自豪感进一步提升,参与城市治理、爱护城市环境蔚然成风,人居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宿州城区环境优美舒适,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处处弥漫着文明和谐的城市气息。

(四)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第6篇

我们的***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这是同志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中的话。为什么中国***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呢

“为人民服务”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深刻的社会必然性,它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为人民服务在满足他人需要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快乐和满足。为人民服务表面上看似乎是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这些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得到的更多。它不是简单层次上的为他人服务,而是站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为人民服务,提升自己的人格。

作为一名***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开展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因为人民群众的智慧,中国才能在***的带领下走向繁荣和复兴。讲到这里,老师给我们放映了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视频。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实行包产到户,这在当时是冒着生命的危险。然而这个农民的首创,事实证明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1979年,小岗村这个向来贫穷的村落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便在全国推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同时也与领导人的大胆开明有关。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放在心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党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主席曾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因为党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必然会接受人民的监督,对人民的建议和批评也能认真对待,不断加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从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当代中国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正处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处理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危机;又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社会矛盾加剧的问题都使的***人必须保持高度的清醒和理性。更加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服务理念,践行服务职责,提升服务能力,规范服务行为,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第7篇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国***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围绕这一宗旨,李老师给我们讲授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员应该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等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的宗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这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然而,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要为他们服务,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

为什么人服务为人民。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我国发展的各个时期,人民群众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响应**的政策与决定,使国家的各项事业迅速恢复。改革开放后,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更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果,没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实践,就不会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的事例无不在向我们证明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所以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正确的,亦是无悔的。

这些都是全局的、理论性的重要原因,那么,具体到我们每个个人,每个*****,如果仅仅是认识到这些,我认为是不足的,或者说,是没有真正永恒、实际、有力的动力支持自己不断为人民服务的。那么,我们每个***员就要问自己,就我个人而言,我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我的动力,我的缘由是什么

就具体到个人而言,为人民服务仍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来说,为人民服务是生存的必要,是生活的必要。社会性是人的本性,任何个人的能力都是是有限的,个人的局限性就导致了社会分工,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需要性与相互依赖性是客观存在的。不管哪个个人,离开社会这个群体是不能够正常生活的。我们需要着,同时也被需要着,所以我们就应该自觉、明智的为人民服务。为他人服务实际就是在为自己服务。正如列宁所说,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其次,从权利与义务方面来说,任何个人都扮演着“市民社会中的私人”与“政治国家的公民”双重角色。从“市民社会中的私人”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应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着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的义务。从“政治国家的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享有参政、选举等权利,也承担着纳税、服兵役等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权利的实现要以义务的履行为前提。所以,要想真正享受权利,就要自觉履行义务。第三,从人生和人格提升的角度来说,为人民服务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获得提升,获得进步。任何真知,任何提升,都不是从口头空喊出来或者头脑空想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提取、获得的。真正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我相信我们会收获很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历代中国***人用鲜血和生命不断差阐释的,我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就应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在心,这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以及以后入党后正确为人民服务有重要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第8篇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国***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围绕这一宗旨,李老师给我们讲授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员应该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等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的宗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这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然而,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要为他们服务,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

为什么人服务?为人民。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我国发展的各个时期,人民群众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元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响应**的政策与决定,使国家的各项事业迅速恢复。改革开放后,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更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果,没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实践,就不会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的事例无不在向我们证明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所以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正确的,亦是无悔的。

这些都是全局的、理论性的重要原因,那么,具体到我们每个个人,每个*****,如果仅仅是认识到这些,我认为是不足的,或者说,是没有真正永恒、实际、有力的动力支持自己不断为人民服务的。那么,我们每个***员就要问自己,就我个人而言,我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我的动力,我的缘由是什么?

就具体到个人而言,为人民服务仍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来说,为人民服务是生存的必要,是生活的必要。社会性是人的本性,任何个人的能力都是是有限的,个人的局限性就导致了社会分工,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需要性与相互依赖性是客观存在的。不管哪个个人,离开社会这个群体是不能够正常生活的。我们需要着,同时也被需要着,所以我们就应该自觉、明智的为人民服务。为他人服务实际就是在为自己服务。正如列宁所说,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其次,从权利与义务方面来说,任何个人都扮演着“市民社会中的私人”与“政治国家的公民”双重角色。从“市民社会中的私人”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应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着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的义务。从“政治国家的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享有参政、选举等权利,也承担着纳税、服兵役等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权利的实现要以义务的履行为前提。所以,要想真正享受权利,就要自觉履行义务。第三,从人生和人格提升的角度来说,为人民服务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获得提升,获得进步。任何真知,任何提升,都不是从口头空喊出来或者头脑空想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提取、获得的。真正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我相信我们会收获很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历代中国***人用鲜血和生命不断差阐释的,我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就应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在心,这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以及以后入党后正确为人民服务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