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青蛙教案

小青蛙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02 03:42:08

小青蛙教案

小青蛙教案第1篇

临泽县大鸭小学汉语新闻报道组张丰 “咕儿呱,咕儿呱,咕儿咕儿呱......”叫声一片,这是怎么了,噢,原来是青蛙在开研讨会。 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青蛙校长主持了会议,会议有两项内容:一是通报近日来各地发生的安全事故;二是针对安全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求生方案。 青蛙校长念通报了:4月28日瓦尔斯地区的一匹青蛙在稻田里捉虫,不幸106只被卖青蛙的贩子们用电子捕蛙仪捉走了,现已送往星级大酒店;5月3日可伯卢镇的315只青蛙因到刚打过农药的麦田里去捉虫而中毒,经抢救95只脱险了,另外220只已命归黄泉;3月17日可马屯县124只青蛙结伴跳到踞河中去洗澡,突遇从硫酸厂投入踞河中的废水而身体腐烂。念到这里,青蛙校长抹了一把泪用沙哑的声音说:“同志们,现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的生命安全已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大难临头之际,希望大家能够稳定情绪,群策群力,共度难关,下面我们就防范求生工作进行研讨,请同志们能出谋划策,制定科学可行的防范求生措施,以拯救我们的蛙族。” 青蛙们踊跃发言,经过讨论,制定了如下的方案: 一、立即对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教材进行改编,由原来的捉虫技术改为逃生技术,从明天起就进行逃生技术培训。 二、成立特工侦察信息小组。严密探察蛙类活动区域内的蛙贩活动情况,发现捕蛙仪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三、成立毒品监督化验领导小组。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业务技术精湛,能迅速辩认毒品,并能排除其故障的技术骨干。 四、培养一批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责任感的青蛙记者,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各个基层、角落,将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呼吁人类不要无辜残害青蛙,因小失大,要知道每只青蛙每年创造的价值要超过他们自身的价值好多倍,保护青蛙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本方案自2007年10月30日起实行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2007年10月30日青蛙们精心制定了防范求生方案,期盼通过实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结果如何,我们耐心地等待着。

指导教师石秀琴

小青蛙教案第2篇

中班 王洁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沿正方形的宽边对称对折。

2、练习反复折叠,折出可爱的小青蛙。

3、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4、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5、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小青蛙折纸成品若干。

2、白色长方形图画纸、油画棒、胶棒等每人1份。

三、活动重点难点:

1、在小青蛙折纸上进行装饰。

2、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小青蛙折纸成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看,这些小青蛙多可爱呀!你最喜欢哪一个小青蛙?为什么喜欢它?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青蛙?它们是怎样折出来的?你想折一个小青蛙吗

2、鼓励幼儿探索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师:我们怎样把一张白纸变成一把可爱的小青蛙呢?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制作 的小青蛙范例,分析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3、 教师演示并提示步骤要点,在幼儿折纸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

(1)、拿一张正方形的折纸,先找到两个对角,把正方形的折纸叠成三角

形,再打开;再把其它两个对角对折,再打开;把四个角沿着折成的线向中间聚集,聚集后形成一个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中间对折一下,再打开,然后沿着中间那条线,把三

角形的两个角向斜上方折,折后再把后面的两个角往斜下方折,这样一个小青蛙就形成了。再画上眼睛就更生动了。

4、请幼儿欣赏自己及同伴做好的小青蛙,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你觉得自己的小青蛙可爱不可爱?还有谁的小青蛙也很可爱?

四、活动总结:

小青蛙教案第3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还记不记得小鸟和小青蛙为什么事争起来了?

生:小鸟认为天很大,青蛙认为天很小。

师:为什么它们看法不同?

生:因为小鸟在天上看得远,青蛙在井里看不远。

师:好!让我们看看课文里怎么说的。(按座位)每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再把这段对话读一读。

生:读(略)

师: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小鸟和青蛙把这段话给大家读一读。

(先后有三组同学上来,每组读完,大家点评,引导学生带着语气读、带着表情读、带着动作读。)

师:课文里说,“小鸟笑了”,它为什么笑?

生:它相信自己对。

师:是吗?我们把这段再读一读,看看青蛙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略)

师:“小鸟也笑了”为什么?

生:“它被青蛙的话逗乐了”。

师:我们把小鸟这段话也读一读。

生:齐读(略)

师: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鸟,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生:你真是的,不弄清楚就下结论。

生:你自己看看就知道啦!

师:好,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是怎么做的。

(放投影:画面为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青蛙看见了什么?

生: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天这么大,我没看花眼吧?

生:外面有农夫、房子、羊群。

生:有的农夫在拔草,有的农夫在给牛挤奶。

生:大自然真的很美呀!有各种各样的花。

生:天空无边无际。往前看,有草原;往后看,有田;往左看,有房子;往右看,有树林。

生:我这不是做梦吧?

生:我再不想回井里去了。

(老师在每位同学回答之后,都有一、两句鼓励性点评,如:“你很会想象”;“你会用方位词”等等。)

师: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让我们编一段“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好吗?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编。

生:(大部分与同桌一起编)

师:哪位同学把编好的说一说?

生:天真的无边无际,看来我是弄错了。小鸟,对不起!

师:知错就改。

生:外面的朋友那么多,我在井里多孤独哇!

师:外边的世界这么精彩,小青蛙还会回到井里去吗?(按座位)两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生:讨论(略)

师:谁来说说你们怎么讨论的?

生:不回去。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就想在外面安个家。

生:不回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留在外面可以了解得更多。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会回去。因为它太小,不安全。

生:有时候在外面,有时候回去。在外面可以和小朋友玩儿;想家的时候就回去看看。

生:要回去。外面人多,它会被踩死。

生:有的人会把它抓去杀了吃。

生:还是回去。要保护自己。

师:怎么保护?

生:我们跟抓青蛙的人说,不要杀了吃,青蛙是有益的。

师:我们要让青蛙在井里、在外面都能幸福地生活,人类要和它们做朋友。

课后,教研组成员与老师一起对这节课进行剖析、研讨。

调研组成员A: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光喊理念不行,一定要把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行为,怎样融入是当前的重点。看得出李小东老师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师生互动,课堂很活跃;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得不错:一次是让学生一起编“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还有一次是讨论“青蛙还愿不愿回井里”。学生有话可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调研组成员B:感受到年轻教师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总的来说,教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回答充满童真童趣,完全进入到小青蛙的情境。读书也读得到位。李小东老师把课改前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自读自悟”与课改中积累的新经验结合起来了,这很可贵。

调研组成员C: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不好,但不能因噎废食。对于小学生,接受式学习其实很重要。小孩子理解能力弱,但记忆力很好,多接受一些东西对将来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以打下好的基础。所以反复读书,记住一些优美的句子,积累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文中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不能因为要把课堂搞活就把这些都否定。

调研组成员D:有些问题设计得不错。例如“小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愿不愿意回去?不是一种答案,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答案在“不回去”方面出现趋同时,老师能及时引导:“有没有不同意见?”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调研组成员A:但是拓展也得有个度。例如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农夫、羊群、房屋、树林、花朵……可以无限地说下去,说得太多就离”坐井观天“这个”天“到底是大还是小”的问题离得太远了。

调研组成员D:最后把重心落在保护青蛙,让人类和青蛙做朋友方面也有点离题太远,可以涉及,但不应该是重点,还是应该回到”坐井观天“的本意上来。

调研组成员C: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在外省听课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本来这节数学课是要讲“用乘法口诀算出商”,结果几乎整堂课都在讨论小猴子分桃有几种分法,怎么分才风格高等等,喧宾夺主。既然新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这个问题。

教师:那要是学生把话说开去了怎么办?

调研组成员A:收放要有度。这方面的经验要积累。但首先教师自己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这样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过去备课不“备学生”,现在不能片面认为“备学生”就是让学生上课有话说就行了。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呢?课堂的效率呢?不要跑到另一个极端。要全面理解备课的质量问题。

教师:可是我觉得学生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坐井观天”的意思。

调研组成员C:小学生中会不会犯“坐井观天”的错误?我觉得学完这节课以后学生应该能正确理解并学会正确应用这个成语。应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坐井观天”的现象。

调研组成员A:对于如何理解课改中提出的“创造性应用教材”,如何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误区,恐怕还要深入探讨。

小青蛙教案第4篇

【案例一】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两个名字》的教学中,为了迁移课文“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表达形式,在对话中促成学生体验,在语言的生成中点化。

师:你好,我有一支铅笔。

(贾老师主动和一位小朋友握手,并举起一支铅笔)

生: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

(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自已的笔)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评点】轻松愉快的对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纷纷争着和贾老师对话。这时,贾老师却让小朋友先说,自己后答,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对话的难度,同时也伴有更多的生成……

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

师:(摇摇头)一件衣服有什么稀奇?

生:(顿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高兴地)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教室里静极了,但可以感受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突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并深情地)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合:(快乐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生:您好!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师:(与学生双手相握,并激动地)你好!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评点】平常的一句话,贾老师引导学生的训练却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淡到饱含真情,循循善诱,润物无声。通过智慧的相互碰撞、情感的相互引发、心灵的相互交融,语言形式在交流中凸现,语言规律在体验中内化,语言精神在对话中生成,师生生命在语言的生发中涌动。

【案例二】

教师板书:青蛙是

师:能用这句话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青蛙吗?

生: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师:说得真好。我把“青蛙是________”中的句号改成逗号,变成“青蛙是________,是_______,是

。”请你们说一句比较复杂的话。

生: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句子是通的,意思也明确,可是读起来叫人觉得不太顺畅。

(教师叫一高一矮两位学生上讲台分别站在自己两侧)

师:这样排队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排队要从矮到高,矮个儿排在第一个。

师:对呀!人排队要有序,句子的排列同样也要有次序,你们明白吗?(学生恍然大悟)

生: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 保护神,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评点】贾老师通过一个形象的类比演示,让学生“恍然大悟”:我们表达时,句子不仅要通顺,还有有序。贾老师把抽象的逻辑学原理讲得深入浅出,把训练的意图和技巧隐藏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接受了保护青蛙的人文教育,更接受了规范的语言文字运用训练,使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小青蛙教案第5篇

[关键词]多元化; 园本教研; 专业成长

幼儿园的“教育研究”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研活动已成为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

一、制订“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创设幼儿园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应让园本教研活动建立在合作化、开放化、平等化的基础上,从而逐步形成“合作化”的园本教研模式。可让教师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人,在教研活动中建立“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动思路,组织“今天我当家”的主持活动,每一次活动由不同的教师主持。首先,主持人自己进行教研备课,了解并熟悉本次活动的要点、重点以及目标,有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进行提醒其他老师工作中的注意点。如教师可以自己提供自己的教学随笔结合自己的想法,说出工作的得失,发表建议和意见,让其他老师有所感悟。在学习文章时,要说出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以及自己的见解,使教师之间获得不同信息的交流,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创设园本教研的激励机制

1.“菜单式”的研讨能发挥教师的最大潜能。让专题研讨中的“每周一谈”成为了幼儿园每次园本教研的专题活动内容。学期初,根据教学计划为教师提供专题研讨菜单,如《课堂纪律的组织》《个案跟踪的记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等。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选择、领取专题研讨主题,在学期开始进行有意识地制订计划或记录整理。在进行一阶段后,交流研究情况。在教研活动的“每周一谈”时,老师们一起想办法,研究纠正训练计划,并进行实施。如此的“菜单式”的专题合作研讨活动,能让每班老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小小的专题主题开始进行专题研究,寻找适合自己本班的研究方案和成果。

2.“开放式语录”更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研。为了让教师参与的面更广、更积极,我园教研组尝试“开放式语录”。就是在教师们进行发言、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记录员进行多媒体放映记录,让大家及时地直观地看到每个老师的交流意见直接记录下来,以大屏幕的方式进行显示。这样,不仅使教研活动的成长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被记录到的老师受到一种荣誉感,自信心得到提高,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老师们的话多了,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深入了,从此,“合作式”教研活动真正地“活”起来了。

三、激活“合作式”园本教研的发展机制

1.坚持“反思──实践”的原则。“反思交流──研讨冲突──实践总结”的“合作”研讨模式,旨在大家凝聚智慧,发展民主的生动实践,逐渐转变成为“研究型”老师。如:在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美术活动(画青蛙)的研讨中,开始教师提供浴缸让幼儿观察,只有22.5%幼儿画出青蛙。研讨中发现由于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孩子不敢触摸青蛙,有的胆小不敢看青蛙。研讨中大家各抒己见,自由平等对流,进行了第二次实践:换了放青蛙容器,孩子们蹲下来,摸一摸、看一看,还为胆小的孩子提供了青蛙模型,给孩子观察的时间延长了十分钟,结果孩子们有57.3%画出了青蛙的大眼睛、腿及蹦跳的模样。

2.坚持“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原则。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坚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撰写心得与教学论文,进行“读书沙龙”活动,使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行为,实践中能有自己独到的教育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意识,让自己终身学习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不断地得以提升。

小青蛙教案第6篇

关键词:探究实践课 科学素质 创新能力 课题

开展探究性的实践课,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因此,教师在编制实践课题、教案及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实践课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即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下文简称《生物学》教材)包罗着数、理、化各种知识,渗透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各种理念,这为教师通过探究实践课,培养学生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教学依据。教师可充分利用《生物学》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资料分析”、“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编制教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例如:根据资料分析,“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1],“探究河蚌贝壳的组成”。实施该种探究实践课,能使学生活学活用各种知识,激发探究兴趣,从而体验各学科间相互合作、交叉渗透破解科学难题的乐趣。

二、实践性原则。动手动脑、心灵手巧。根据《生物学》教材中“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编制探究教案,使学生通过实践课,学会制作技术,养成归纳、总结、撰写小论文的基本技能。例如,在调查“沂河两岸因修筑橡皮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活动时,指导学生将采来的陆生软体动物“制作标本”,填补了学校空白。制作时,受天气影响,蜗牛常常缩入壳内,很难观察到标本的全貌,为了制作完整的标本,师生经过摩擦贝壳、阳光照射、温水浸泡等多次实验探索后,归纳总结探究经验⑵并撰写小论文。蜗牛标本能否制作成功的关键是在适宜的温度下(70℃左右)让蜗牛快速出壳,并在软体完全伸展时迅速窒息死亡,这样制作的蜗牛标本可一目了然,煞是好看。

该种实践课,使文字论述的科学技术方法,在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变成鲜活的活动,将实践经验撰写成小论文,可使感性认识浓缩成精华,上升为理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科学性原则。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因此,探究实践课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例如,针对《生物学》教材中“生物防治”栏目,编制课题――养蛙治虫,教学时,先指导学生根据青蛙生活习性做预案,预测青蛙适应能力,捕食害虫能力及防逃方案,再经过答辩会选出最佳预案,然后选择适宜的地块,投放5―10只青蛙验证预案的可行性,并写出可行性报告,证明“青蛙是真正的田园卫士”后⑶,再将青蛙投放到稻田,麦田或菜畦等潮湿农田中实施“养娃治虫”活动。学生经过做预案―预测―答辩―实验―实践活动的科学训练,切身体验了科学研究方法论,丰富了想象力,拓展了创新思维,提高了科学素质,为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四、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探究实践课应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探究实践课是开放性的,国家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不受课时限制,多数课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结题,这种特点非常有利于全方位、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拓宽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根据“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指导学生设计“有机垃圾处理池”。学生受端午节民俗房前屋后撒草木灰的启示,选用草木灰、熟石灰、水泥加砂砌成围墙防止蚯蚓逃走。在日晒、雨淋的自然环境中使用三个月,防逃效果良好。再如为验证“蚯蚓的前、中、后端对光的反应”【4】,将废弃的粉笔盒制成10cm×8cm×5cm的无底暗盒,并在暗盒两端边缘上各剪一个三角缺口,盒顶中央挖成直径约2cm的有盖圆孔,暗盒内壁涂成黑色。使用时,只要将蚯蚓放在湿润的纸上,用纸盒罩住蚯蚓,待蚯蚓稳定后,移动暗盒,分别露出前端或后端或打开盒顶圆盖,用手电光照射,现象特别明显。

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根据上述原则开展生物综合实践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善自我、表达自我、展示创意的空间和舞台。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探究实践课上变成创新成果,满足了好奇心,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世全 杜明亭 王桂秀 生物与化学综合实践课.中国教学与研究,2010,3,3,94。

2.李世全 观察蜗牛实验的改进.生物学通报,1995,3,43。

小青蛙教案第7篇

2011年,幼儿园成立了七巧板教研组,并在中大班开设了每周一次的七巧板教学活动,我也和教研组的成员们一起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走上将“七巧科技”发展成又一园本特色的道路。

一、中班课程内容的故事化与整体性

中班上学期是幼儿第一次接触七巧板活动,内容难度对幼儿相对较大,老师也是刚开始进行七巧板课程的研究,对于七巧板课程缺乏创新与灵活的构思,只能从现有的七巧板图形中选取一些内容进行取舍选材。但因我们将选中的内容与中班年级组刚刚开展过的儿童剧《金色的房子》中的一些内容角色相结合,使得抽象的图形立刻形象并赋有了新的生命。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将课程内容创编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故事。有了故事的创编与衔接,使得幼儿和老师都能快速地了解教学内容,在趣味性中主动探索,乐于思考。

中班下学期的课程我们也继续以故事导入为主,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拼图,激发幼儿在七巧板创作中的热情。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接受所学内容,我们将中班上学期的故事进行续编,在此过程中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融入七巧板的教学内容中,而整学年的教学内容均是一个故事的发展延伸。

二、大班课程内容的形象化与趣味性

大班上学期,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统一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在七巧板创作中的热情,采取七巧板添画、背景添画这两种有效的方法。所谓七巧板添画,即在七巧板印画好的图形上画出各种事物的生命特征,如为人物画上五官、头发、衣服饰品等;为动物画上具有各自特点的五官;为植物画上纹路和茎脉等。背景添画是在印画好的空白处画出背景,根据印画内容决定背景具体为何。如印画好了鱼,那背景可为江海湖泊也可为鱼缸器皿;如印画好的是人,那背景便是人所在的各种场景;如印画出的是天空中飞行的飞机,那添画的背景除了画出事物外还需要处理好高空俯视近大远小的效果。

将七巧板印画、七巧板添画和背景添画都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七巧板的创意画。孩子们用七巧板拼出了他们喜欢的一系列动植物、人物的形象,还将七巧板作为一种印画工具进行创作。一次活动中,相邻而座的两名孩子用他们各自手中的一幅七巧板拼出了两种形象组合在一起,他们发现将两种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有关联的图形组合。这便萌发了我们进行多幅板的七巧板创意画活动,大班年级组创新开发出了主题创意画。

在进行七巧板创意画的过程中,幼儿能用七巧板拼画出生活中的事物。如学习了组合《鱼儿水中游》的创作后,幼儿便创作出了七巧创意画《鱼儿水中游》。在儿童剧生成活动《进城》中,我们引用了现有的七巧板人的形象并用七巧板创新设计出了驴的七巧图形。

三、七巧板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与电子化的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化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样也与我们的教学密不可分。当我园将电子白板引进园时,怎样利用电子白板让七巧板课生动起来也一直困扰着我。

在一节七巧画板活动《青蛙》中,小宇用七巧画板很迅速地画出了五只青蛙,后认为图画纸上还余下大半空白页面太浪费,便拿起自己的七巧板在图画本上印画出了一只青蛙。邻座的同伴看见后问小宇为什么要这样画,小宇对他说,七巧画板画出来的青蛙小小的,就像我们养的小蝌蚪刚变成小青蛙时的样子,七巧板印画出来的青蛙大大的,是它们的妈妈。我画的就是小蝌蚪找到妈妈了。

孩子们的创作让我有了灵感的来源,设计出了一节《小蝌蚪找妈妈》的七巧板白板活动,将孩子们听过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电子白板和七巧板创意画的概念、形象、新奇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在活动中,先利于电子白板的图片插入和音乐播放夏日荷塘中“只闻其声不见其身”的青蛙齐鸣的场景,引发幼儿兴趣;再请一名幼儿到电子白板上触摸拼出青蛙形象;这时通过播放功能将事先录好的小青蛙的自白放出,激发孩子们帮助小青蛙找妈妈的爱心与决心;接着转入到了小青蛙们跳入水中开始寻找之路,播放音乐请幼儿用七巧画板在画纸上继续画出一群小青蛙,教师将白板转到空白页从文件中导入青蛙组合成小青蛙找到妈妈的场景;完成后各自再进行细节添画与背景添画;最后将大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有趣的七巧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概括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小青蛙教案第8篇

>> 写作中“想”与“创”并存 “创想课程”中的生命旅行 白沙,在创想中飞翔 思辨 在思辨中阅读 在阅读中思辨 于思辨中悟真谛 在思辨中走向丰盈 深度对话,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简约的情境 思辨的课堂 文化视野中的儿童创想数学构建 理性中的探讨与思辨 在思辨中寻找独特视角 分离中的呐喊与思辨 让课堂在思辨中的生成 在思辨中激扬教育智慧 泰语演讲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在思辨和争鸣中寻求共识 对联教学中的数理与思辨 阅读教学中的思辨策略 论文写作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情境中对话、思辨、创想 情境中对话、思辨、创想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严峻")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以教学所用的故事《青蛙的新家》为例,论述了让幼儿在情境中对话,积极表达情感;让幼儿在开放的设计中思辨,张扬个性;让幼儿多通道的创想,独立创造思考。 【关键词】情境 思辨 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22-03

一 教学背景

情境是指老师和幼儿共同建构的场域,知识与技能镶嵌其中,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从而引起幼儿热烈的学习情绪,伴随着愉悦状态的操作、表达等,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得智慧。它是一种有情之境,活动之境,是充满美、智、趣的综合的空间。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品质。幼儿的创造力一般表现为好奇、多问、想象丰富、有新颖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喜欢与众不同、好表现、有探索精神、观察敏锐、思维灵活并且发散性强等。

情境是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理性环境,具有情境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我们不只要帮助幼儿建立丰富的环境,还需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以“幼儿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综合发展幼儿的能力素质为宗旨”。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交往运用中发展起来的,更离不开生动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如何创设情境渗透创造教育,充分调动起幼儿的语言创造欲望,从而让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逐步养成呢?下面以大班语言活动《青蛙的新家》为例谈一谈。

二 设计意图

《青蛙的新家》是个充满智慧和惊奇、充满美好期待的童话故事。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的带有无穷乐趣又出新出奇的角色表演情境,确定了以多个开放性问题让幼儿“推测买卖泥潭的结果”为活动主线,“帮助青蛙设计新家园”为重难点,力求提供给幼儿畅所欲言的对话情境,提供多个有趣曲折的辩证环节为思辨支架,使幼儿走进神奇的想象世界尽情创想,表达出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体验到语言交往成功的喜悦。

因此,设计的活动目标为:(1)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改造泥潭的方法,体验青蛙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2)能围绕买卖泥潭、创造新家的话题大胆推测,表达自己的见解。所做的准备是以简约的理念创设烂泥潭的情境,角色扮演所需的头饰、多媒体课件、投票、设计图纸等材料。

三 活动过程

1.烂泥潭情境中了解角色――青蛙的家,对话猜测青蛙对烂泥潭的看法

第一,老师扮演青蛙出场:小朋友们好!我是谁?对了,我是你们的好朋友青蛙。

第二,介绍情境:你们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吗?我的家在乡下的一个泥潭里。

第三,参与猜测:你觉得我喜欢烂泥潭这个家吗?为什么这么认为?

环节自评:烂泥潭简约的情境、青蛙介绍家的方式和看似随意的相邀猜测、想象,是调动孩子积极情感的用心之处,为第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成功引发了幼儿对“烂泥潭”的好奇心和表达欲望,鼓励了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 * 南通大学王灿明教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情境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验与研究”(编号:BHA120051)的子课题“情境教育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2.参与讨论买卖泥潭的决定,思辨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一个问题:你觉得我卖掉泥潭搬到城里去住的想法好不好?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幼儿自选到笑脸、哭脸标记处投票,比票数,说理由。

环节自评:接着上一个喜欢不喜欢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为第二个开放性的问题。此刻,作为老师应给予足够的支持,提供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自由自主地发表意见,并不肯定或者否定幼儿讨论的结果,而是鼓励幼儿积极地交流自己意见,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同的意见充满挑战和趣味,幼儿在语言的变化中发展思维,又在思维的发展中习得语言,获得思维和语言的共生和共长。

第二个问题:谁会想买烂泥潭?如果我想卖烂泥潭,谁会来买?为什么?

环节自评:进行第三个开放性问题“谁买泥潭”的深入讨论,引导幼儿从动物的居住环境、习性喜好等方面上进行大胆猜测,鼓励幼儿合作商量、合理想象。经过以上三个开放性问题,幼儿热烈讨论、交流、反驳、猜测、思辨,过程丰富而精彩。

3.青蛙表演故事前半段

协同做广告:动物们还不知道我想卖泥潭,请支持我卖泥潭的帮着做做广告,一起喊――卖泥潭啦! 卖泥潭!谁来买我的烂泥潭?

初次倾听观看故事表演。

环节自评:让幼儿协助卖泥潭是很有亲和力的情境设计,集体喊广告营造了很好的参与氛围,使幼儿产生责任感和内驱力,老师再以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表演了故事前半段,为幼儿多通道理解故事文本做了准备,也为幼儿后面的模仿创作做了伏笔。

4.理解故事前半段、创想续编后半段,大胆表演,参与设计

第一,青蛙有表情地表演讲述故事的前半段至鸭子角色,用标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脉络。

学习看标记表演讲述青蛙卖泥潭给老黄牛的过程和青蛙对泥潭的改造。

贴问号标记:第一个来看泥潭的是谁?请你用动作学一学它。

句式:他是怎么说的?

贴青蛙标记:青蛙听了是怎么做的呢?

集体分角色扮演老黄牛、小青蛙交往卖泥潭。

学习看标记表演讲述青蛙卖泥潭给小鸭子的过程和青蛙对泥潭的改造,过程同上。

环节自评:为促进幼儿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教师用问号标记和青蛙标记理出了脉络,幼儿在标记脉络的引导下以故事中的语言回应提升回答,发挥想象扮演角色,在自由、宽松、愉悦的动态式阅读中舒展自己,自始至终在情境和交往中丰富对作品中人物的了解,留下了想象和创造的印迹。同时,两个简单标记又为下一环节幼儿的自我创造讲述提供了支架。

第二,情境中为青蛙设计改造泥潭的图纸,并根据标记的提示在青蛙与动物的互动表演中创造性地拓展续编。(1)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可能来看我的泥潭?他们会觉得泥潭里还少什么吗?我又该怎么做呢?(2)出示设计图,青蛙邀请幼儿帮助设计。(3)自主画图设计、自主讲述。(4)个别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

环节自评:新的问题情境保持了幼儿对青蛙买卖泥潭的深层兴趣,幼儿不断深入思考,为青蛙改建新家画图,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创想。设计、画图、讲述、表演等多通道多形式的创造,能够保持幼儿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愉悦心情,体验了创造的快乐。

5.完整欣赏配乐动画故事《青蛙卖泥潭》,感知故事的奇妙结局

第一,投票猜测故事结尾:泥潭卖掉了吗?

第二,完整欣赏动画故事《青蛙的新家》。(1)欣赏故事PPT,提问:我最后卖了泥潭吗?为什么不卖了呢?(2)在音乐《快乐的小青蛙》中去青蛙的新家做客。

环节自评:故事的结局大大出乎小朋友们的预料,一次次的推测引发了他们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峰回路转的结局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所有人跟青蛙一起豁然顿悟,不再为了卖而创造,而要创享美好生活,给了幼儿一种全新的创造思维体验,将情感推向了最高潮。

四 教学路径反思

首先,让幼儿在情境中对话,积极表达创造的情绪。良好的情境,是人们发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情境让幼儿交往、实践,拓展了幼儿思维的深度。老师通过背景营造、图画描绘、戏剧表演、语言描绘等“形真、情深、意远”的情境的创设,运用一个个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巧妙地把幼儿带到了故事“现场”,师幼共同融入情境,促进了师幼情感的交融。幼儿在与青蛙角色的对话中,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增强了其对形象的感受,缩短了与故事的距离,自然地把观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敢想敢说,既得到了情感的愉悦又受到了智慧的启迪。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