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非英语专业论文

非英语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06 02:50:13

非英语专业论文

非英语专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二十一世纪报》 非英语专业 大学生词汇习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6-0018-03

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历来是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四六级考试大纲”对词汇的要求与高中相比数量急剧增加。此外,“高等教育英语学纲”对词汇学习的要求更加注重对词汇实际应用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换言之,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无论是质还是量与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相比均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词汇这一语言基础的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一 《二十一世纪报》作为英语学习辅助材料的可行性

与传统英文教材相比,英文报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英文报刊时效性强的特点能充分满足学生了解社会动态的好奇心,使学生能紧跟时展步伐。这种为获取信息而自发进行的学习让学生摆脱了传统课堂为学习而学习带来的负面压力,英文报刊学习从而成为美妙的体验历程。“如果利用英语报刊进行课外阅读能够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就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实用与兴趣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本研究选用的《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以大学生群体为受众,选材以大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内容丰富,包括热点翻译、双语新闻、英语学习、精彩视频等,还有一些热门资源下载都是和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涵盖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同时,《二十一世纪报》时常有英语教研方面的专家为读者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辅导、介绍学习方法、介绍国内新的考试动态。这无疑为大学生最关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研究生考试提供了理想的学习平台。除此以外,该报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辟专栏刊登学生优秀的英文写作、交流学习体会、探讨学习方法等。并且设专栏及时介绍大学校园生活、趣闻轶事、热门话题及人物,这无疑能够抓住大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愿意学、主动学。此外,《二十一世纪报》有其独有的特色。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报》出版社与时俱进,在纸质版基础上率先开通了《二十一世纪报》网站。针对每一期报纸,网站均设专栏提供报纸电子版下载、听力音频、翻译赏析等模块,为学生更加充分利用《二十一世纪报》进行英语学习提供了巨大便利。而且,《二十一世纪报》出版社专门邀请专家编写报纸配套课件上传至网站,大大减少了教师备课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一世纪报》出版社提供的多途径的学习渠道改变了以往报纸只能看、不能听、无法检测自学效果等导致的英文报刊理论价值高而实用效能低的尴尬局面。所以无论学生自学还是教师课堂教学,《二十一世纪报》都是不错的选择。鉴于此,《二十一世纪报》因其独有的优势势必会对大学生词汇习得产生一定甚至是巨大的影响,从而对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带来有益的启示,这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二 研究设计

自2010年以来,我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分级教学以高考英语成绩为依据,按105分及以上、80~104分、60~79分三个分数段(60分以下的学生将进行小语种学习,此分数段的学生不在本研究讨论范围内),把学生依次编入A、B、C组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实施分级教学有效改变了因传统教学组中学生

――――――――――――――――――――――――

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而实施分级教学也为本研究的抽样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本研究在3个班随机抽取了A、B、C三个级别的学生,每个班随机抽取30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15人组成实验组,另15人组成对照组。

在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中,所抽取的三个对照组学生进行了常规大学英语学习,而三个实验组学生除了进行常规大学英语学习外,还在英语老师指导下,进行《二十一世纪报》的学习。教师均通过相应培训,很好地理解了本研究的目的和理念。在指导学生进行《二十一世纪报》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均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此外,在调查开始前和结束后研究小组设计了专门的测试题分别对学生进行前测与后测,以便收集第一手数据定量分析《二十一世纪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

实验数据借助于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处理。对实验数据将进行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横向对比即分别对A、B、C各级别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词汇量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对比;纵向对比即对A、B、C三个级别的实验组学生的词汇量与对照组学生的词汇量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对比。前者能客观反映是否进行《二十一世纪报》学习对近似同一英语水平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后者能客观反映是否进行《二十一世纪报》学习对不同英语水平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能真实反映是否进行《二十一世纪报》学习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从中得出对英语词汇教学活动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

三 研究结果

对A、B、C三个级别的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的阅读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对各个班的实验前后成绩进行成对样本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1 成对样本统计量

表2 成对样本相关系数

表3 成对样本检验

通过成对样本分析结果,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1)A、B、C三个级别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开始前的测试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表明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2)A、B、C三个级别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结束后的测试平均成绩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班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的提高幅度,并且标准差减小,说明实验班在成绩提高的同时,成绩的离散程度也减少。(3)A、B、C三个级别的实验班平均成绩提高的幅度是A

由于A、B、C三个级别的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都是采用相同的教师、教案、教学法进行授课,区别在于实验班每周额外进行3学时的《二十一世纪报》阅读训练,对照班则没有进行阅读训练。实验期间实验班一共进行了大约50学时的阅读训练,我们假定50个学时的阅读时间就是引起实验前后测试阅读成绩差异的变量(实验班阅读时间为50,对照班阅读时间为0),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4: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上表中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A、B、C三个级别的实验前后测成绩和阅读时间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小于1,说明阅读成绩的提高同阅读《二十一世纪报》的时间有极高的相关性,而显著性系数P=0.000

四 结束语

通过为期一年的利用英文报刊学习进行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英文报刊对大学生词汇习得的积极促进作用。笔者期望本研究能给英语教育工作者带来有益的启示,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最终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非英语专业论文第2篇

高职学生因地域及教育背景的不同,英语水平尤其是语音也是良莠不齐,一些学生在高职英语学习中发现自己发音不准,听力能力也十分逊色,在课堂上更羞于表现,对于英语学习兴趣也越来越少,生怕在课堂上因为发音不准被取笑。日复一日学生在课堂上就越来越沉默,对于英语课堂的氛围影响十分不乐观,因为语言上的弱势导致学生在生活中不自信,在情感交流上也唯唯诺诺,从而影响到在高职院校的学习。

2教学方法

语音知识在我国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普遍不被重视,一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本身重视程度就不够,二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重视语法和词汇,对语音教学的认识也不足。对于发音和听力的讲解不够,训练也不足,通常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发音领读,或者只是播放录音,学生试图通过模仿录音中的发音去学习英语,靠这样的模仿却忽视了语言是有感情交流的,这样学习出来的英语是机械生硬的。

3提高英语语音教学的策略

3.1听音感知练习

语音学习的基础就是听音感知练习,通过听,来让学生感知内容,对一些短文、诗歌、短句等语音材料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内涵,让学生融入到语言交流中去。在播放材料的时候,教师要通过自己对读音的示范,教学生发音的要点,争取在语音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都能够掌握准确的英语发音,来理解英语的交流方式和获得语音的语感。为了达到地道英语的目的,还需要了解句子中哪些词汇的读法需要注意,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需要重读,在发音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冠词和介词之类的虚词通常都不需要重读,在这些不重读词语中元音音节都需要弱化;以及何时连读,何时需要不完全爆破等。

3.2模仿练习

通过简单的语音感知练习,下一步就需要进行模仿练习,通过对语音的模仿强化记忆,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到语音的刺激,感受到英语读音的方式,在这种反复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音调的掌握都会有所提高,虽然不提倡机械性的模仿,但是在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这种模仿确实能形成一定的语音基础,对英语语调的掌握也有所提高。再让学生通过所掌握的方式,进行对话,模拟情景练习,感受英语的语言语调。

3.3多样教学方法

非英语专业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总结了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交流的增多,口译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英语口译课程。但是,英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口译课程,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译的训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政策指导,现实需求和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情况都表明了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而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也为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提供了可行性。笔者根据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2009年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3+X”教学模式中的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希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推动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起到积极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

(一)现实的需求

一方面,社会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急需既懂专业又能进行英语口译的人才,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和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各行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译技能的人才成为我国英语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多数大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依然薄弱,远远落后于读写能力。口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力理解能,所以毋庸置疑口译的练习能加强听辨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造成积极词汇量很小。因此,口译的练习可以用来加强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用较高级的词汇来表达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感情,扩大口语积极词汇量。

(二)调查的结果

笔者曾在2009年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200人做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认为口译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87%的学生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口译课。该调查表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译感兴趣,并已经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希望能参加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的学习,有很大的英语口译学习热情。

三、教学实践与启示

本校对07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3+X”改革实验。前三个学期教授原来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即到大二的第一学期结束,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甚至有些已通过了六级考试。这时,2009年9月,即07级学生大学英语的第四学期开始,我们为全校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些ESP课程备选,其中就有英语口译课,而且有240人选修了英语口译课。这一学期的英语口译教学实践对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和启迪作用。下面根据笔者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这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总结一下在具体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口译,所以不能过高的期望他们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就能达到英语口译等级证书的水平。所以大学英语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方面:了解口译一般知识,掌握交替口译的基本技能,能承担生活口译和间隔长度为2~3分钟的基本专题的交替口译,为应对将来的挑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英语口译课本,所以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选择。

在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础理论导入对于学生学好口译有理论指导作用。比如,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介绍,对于学生摆脱语法思维模式,理解口译过程,建立以意义作为口译单位的理念,都有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作用。

英语口译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很多学生选修口译就是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能增长一门技能。所以口译基本技能训练应该作为另一部分教学内容。英语口译过程中的技能比较多,到底选取哪些作为大学非英语口译训练的教学内容呢?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鲍川运教授曾建议,大学阶段英语口译技能的培训可以主要围绕听辨能力、预测能力、原语复述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无笔记记忆能力,这里鲍川运教授强调了这个阶段最好不要涉及笔记训练。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骨架之后,专题内容选择可以由学生来决定。技能的训练可以以专题内容作为载体,而专题的选择,笔者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笔者对这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投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喜欢和最需要接触的专题内容。下面为投票百分比排名前五名的专题内容:奥运等体育话题投票百分比87.5%;旅游观光投票百分比84.2%;礼仪款待投票百分比83.3%; 文化交流投票百分比82.1%;商务谈判投票百分比79.2%。

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教师来选择相关专题的文章。选择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背景知识范围来选择,避免文章内容太技术化或者专业术语过多等现象,应尽量一般化或者有代表性。然后把口译技能的训练融合到各专题的文章中,同时还要注意拓宽学生背景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口译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相应的专题里加入一些电影片段和歌曲的现场口译练习,比如,笔者曾在奥运等体育专题中增添了对奥运歌曲进行现场口译的环节,在文化交流专题中,挑选了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和独白片段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译练习,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摆脱了口译相对严肃话题时的压抑和紧张情绪,口译实践练习得主动而精彩。

在学期结束前,笔者对选修口译的学生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5%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个挑战,67.1%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口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70.8%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结语

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实践初步显示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而且,目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尤其是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测试方法等方面。因此,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口译课程是任重而道远的,然而又是拥有广阔的科研空间和巨大发展活力的。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蔡晓红.以跨学科的事业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

教育(文秘站:)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李卫华.通过口译提高说的能力[J].邯郸师专学报.2004.12.

刘和平,鲍刚.技能化口译教学法原则——兼论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J].翻译教学.2000.3.

非英语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翻译教学 特点 借鉴 

 

随着翻译学科的建立翻译研究逐渐深入以及四六级考试改革,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也引起更多关注。然而其现状却并不乐观,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却没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相对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特点,然后提出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提高翻译能力的途径。 

一、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的现状及原因 

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得分率低,究其原因在于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忽视,首先是因为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的忽视,历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中对翻译能力一直没有重视。其次是四六级考试对翻译能力考查的遗忘。据统计,自1987年9月到2007年12月的43次四级及1989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40次六级考试中,四级出现翻译题仅7次,出现频率为16.3%,其中4次出现在2006年新题型改革后;六级出现翻译题型3次,频率仅为7.5%[1](P86)。再次是大学英语翻泽教学科研滞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最后是教材和师资的缺乏。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教材在学习目标、内容、过程方面认识不足,更没有专门翻译理论教材。师资方面也缺乏应有的翻译理论素养和严格的翻译实践训练。 

二、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一方面,翻译能力不仅是英语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英语综合能力的反映。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的得分率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忽视也反映了对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翻译不仅要求学生仔细分析句子结构、语义、词义记忆正确理解原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消化输入内容又要能够输出所输入的内容,与简单的客观题相比更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为翻译行业输送大批量的翻译人才。现在翻译行业的缺口非常大,仅仅靠英语专业培养的翻译人才很难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人才的储备力量的培养可以很好地缓解目前翻译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相关统计数字显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完全有能力从事翻译工作,而且在某些方面他们还具备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翻译专业培养的学生中只有一部分从事翻译工作,远不能满足翻译行业的需求。其次,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分散在各行各业,翻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长于文学、政治、法律等领域的翻译工作,对机械、化工、医药等领域的翻译工作往往难以胜任。再次,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非外语专业背景学者翻译的。 

三、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分析 

同为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有共同之处;但作为非专业的翻译教学,也有其独特之处。 

共同点:从培养目标上来讲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与专业翻译教学是一致的。翻译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 

非英语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教学问题探因应对策略

一、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外商务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这使得国家亟需大量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很多高校也及时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在原有的英语专业基础上设置了商务英语专业。而诸多涉及财经、经贸、工商管理的非英语专业也大都设置了商务英语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笔者已从事四年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在对过去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现有的理论及实践信息对非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合理构建课程框架结构,以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商务英语课程已经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必不可缺的课程之一,但由于各个高校开设此课程的历史都相对较短,授课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致使非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着种种问题。

1.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师资问题。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专职教师的缺口无疑相应地增大,然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现状却令人堪忧。目前,各高校大部分商务英语课程由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承担,而多数教师的学术背景为文学和语言学方向,例如笔者攻读硕士时的专业方向即为英美文学方向。要培养合格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拥有单纯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从事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很多,因为商务英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强,多以经贸、金融、公关、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为基础,需要综合运用商务背景、专业知识和语言三方面的知识。而单纯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所擅长的只有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只会英语而没有专业使他们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2.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教材选用问题。

一本好的教材对授课教师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选择合适的教材可以使授课事半功倍。ESP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大纲、课程、教材选择和设计,以及教与学都应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选择教材时需要认真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和差异。商务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对教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者对商务英语课程的重视日益加强使得形式各样的商务英语教材大量涌进市场,从而使商务英语授课教师面临更多的选择。某些商务英语教材以外贸函电为基础,涉及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如报盘、询盘、订购等知识;一些教材则强调商务英语写作,讲述如何撰写信函、报告、备忘录等;还有一些教材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强化学生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另有一类商务英语阅读教材,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商务英语背景知识。哪一类或哪几类教材适合非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3.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商务英语面临的问题。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商务英语并非没有优势。相反,他们的专业背景反而有利于理解商务英语课程中涉及的各个商贸环节。商务英语课程作为非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一般会安排在大三或大四年级。因为,在学习商务英语课程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接受过很好的英语语言知识训练,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然而,笔者在四年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意识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尤其是英语语言方面的问题。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都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导向的,这使得他们比较重视听力、阅读与写作,而严重忽视了对英语口语的训练。与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较弱。商务英语中涉及大量的英语翻译,尤其是长句的翻译、一词多译、翻译中的词类转换等使得从未专门学过英语翻译课程的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4.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问题。

非英语专业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在大部分高校为专业选修课,因此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想引起学生的重视并非易事。专业选修课通常为考查课程,授课教师往往采用提交论文或随堂测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这种考查手段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值得一提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课时普遍较少。笔者特意浏览了北京大学的网站,该大学并未专门设置商务英语课程,商务英语课程是以专业英语的身份出现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专业英语学分为3学分,周课时为4课时,总课时为68课时。而光华管理学院的专业英语分两学期授课,一学期的学分为2学分,周课时为2课时,总课时为36课时,一学年的课时也仅为72课时。笔者所在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课时为54个课时。在如此短的课时内想高质量地、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三、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要解决以上提到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授课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

1.拓宽专业背景。

上文提到,由于商务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都缺乏非专业的相关资质及实践经验,在授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强调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商务活动背景。因此,高校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强,这也对商务英语课程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专业背景的拓宽主要还需依靠授课教师自身的努力。商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进修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弥补专业知识上的不足。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做到教学相长。一些中青年英语教师还可以考虑攻读经济学或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硕士和博士,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2.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合非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教材。

教材的选用要符合学习者的特点并且要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目前,国内书店里不乏内容和形式都比较新颖的商务英语教材,一改往日教材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不强等特点。在商务英语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想要全面地涵盖商务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依赖一本独立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商务英语教材不仅要全面覆盖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各方位的知识,还要提供商务英语背景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这样的要求,想要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授课教师需要准备几套针对性不同的教材。而如果让学生购买全部教材,不仅会增加其经济负担,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一学期内想授完几本教材是不可能的。根据四年的教学经验,笔者的建议是以一本强调写作与阅读能力的教材为主,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教材为辅。但要做到主次分明,以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

3.丰富课件内容,扩展课时容量。

由于各高校如今大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课件制作变得至关重要。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快捷、轻松。最重要的是,在制作PPT课件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形象的图片及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T课件的优势在于可以使课堂内容的信息量增大,有效地扩展课时容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非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课时普遍不足的情况。但是也有部分教师的PPT课件只罗列了所使用教材的提纲,缺乏实际内容。笔者认为,PPT课件的制作过程应为授课教师综合各种语言材料的过程。笔者在制作每一单元的课件时,都会综合许多相关的商务英语教材,补充大量的真实语言材料,增强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经过精心设计的课件可以包括商务英语背景的介绍、各种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内容。这样的设计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学生也不会感到乏味,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4.针对非英语专业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计。

要有针对性地对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进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摆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授课教师必须构建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并能满足其学习要求的课程框架。课程体系的设计是教学的基础建设,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经过认真的思考,针对科学构建商务英语课程框架提出以下建议:

(1)以教材为基础,穿插三至四次商务英语翻译及商务英语写作讲座以弥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的不足。

(2)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至少由三个模块构成,即商务背景知识介绍、知识点讲解,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训练。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4)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商务交际语言的语境、文化因素,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语用错误,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英语教学,需要授课教师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教学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商务英语本身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其实践性强、复合性广,值得广大的学者进行更深、更广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1998,(9).

[2]陈怀民.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于教学模式[Z].中国外语网,2005.10.

[3]朗可夫,王玲.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外语,2000(增刊).

[4]李强.文化多样性与英语教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非英语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选择;国内非跨考;国内跨考;国外考研

1国内非跨考

与其他不少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备考的英语专业学生对“如何选择研究方向”这样的问题一头雾水。就英语专业考研而言,涉及英语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数据显示,在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与2011级的学生中,24%打算考研,其中就有9.6%打算考取英语专业的研究生。 在打算考取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同学中,大约有69%的同学有意向考取英语语言文学这一大方向,21%的同学有意向考取外国语言学及语言学理论,剩余10%则有意向考取翻译学研究生。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虽名目众多,却也并非杂乱无章,其设置仍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根据数据,将调查对象的报考方向及报考目的分为两大类:传统类和创新类。

1.1传统方向:

1.1.1文学:文方向主要研究英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问题,目的在于提高文学素养、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大多数同学报考的就业目的是日后成为教师和研究人员。

1.1.2语言学:语言学是我国高校近年来普遍设置的一个综合性的语言研究学科。主要学习语言学理论及语言在各种学科中的应用。学生报考的就业目的主要是中专教师及研究人员。

1.1.3.英美文化研究:主要研究英国、美国的传统及现代文化,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社会学等领域。大多数学生旨在进入外事外贸部门、各大新闻媒体等。

1.1.4.翻译研究、翻译学:主要研究中西翻译理论,翻译史,口、笔译技巧。学生选择其的目的很明确,即在外事外贸部门、大型企业从事翻译工作。

1.2创新方向:

(1).双语词典研究;(2).国际新闻;(3).同声传译;(4).国际商务英语;(5).导游翻译研究。(由于研究对象选择新兴特色方向的极少,所以不一一进行详解。)

2国内跨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大,就业前景应该较为乐观,但由于目前各大高校英语专业招生过于火热,造成了英语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紧张局面。原因有以下几点:大多数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仅围绕英语学习,然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仅仅是一个交流工具,加之其他专业学生热衷学习英语,使英语成为一个广泛的“专业”,英语专业学生丝毫没有太大优势;其次,现在各大公司招聘时,英语仅作为一块敲门砖,企业需要懂得诸如计算机,金融,法律等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绝非只懂得英语的单一人才,因此英语专业本科生跨考势在必行。英语专业学生跨考优势显而易见。英语专业本科生跨考的劣势也尤为明显,绝大部分英语专业本科生在高中时候出身于文史哲学生,数学,推理逻辑等方面能力欠缺,因此在跨考时将面临很多挑战。

2.1英语专业跨考专业分析

从数据分析(以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2011级英语专业学生为例,下同),英语专业本科生选择跨考专业大多为以下专业:教育学,心理学,新闻,传媒,法硕等,现就对以下教育学以及新闻专业专业进行简要分析:

2.1.1教育学:

教育学属于研究生考试中的一个一级学科专业。它拥有二级学科,诸如特殊教育学等。二级学科之下,还分为诸多教育学方向,如德育原理等。教育学考研不考数学,只考政治,英语及专业课,相对于报考工科及商科较为简单;其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四年重点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在研究生阶段重点研究教育理论及方法,对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大有裨益,相对于本科英语师范生更具竞争力;

2.1.2新闻专业

英语专业学生选择报考新闻学,不论是在报纸杂志,还是在电视新闻等,一个拥有较好英语水平的学生更具竞争力,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引进来,走出来”思想的指导,这就要求具有更多具备良好英语素质的人才,英语专业学生无疑是最佳人选;

3国外考研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出国读研也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在真实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之中,资料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绝大部分的受调查对象对于攻读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出国读研方向感到十分模糊。针对这个问题,从大量以往现实资料中不难看出,语言类专业本科生出国深造的方向大多局限在文科类,商科类,传媒类以及教育类。同时从收集的数据中,语言类专业本科生几乎不会选择理工科类作为深造方向。

3.1.1文科类(这里局限于英语专业)

由于调查对象本科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以笔译或者是口译专业也是很好的选择。英语专业学生也有资格申请语言学、文学以及欧美文化研究等专业。但是此类专业要求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极大,所以申请此类专业的学生占很小比例。

3.1.2商科类

商科类之中,英语专业本科生可以提出申请的专业有:工商管理、金融管理、人力资源、市场、会计以及保险等。以上商科类专业是以理论知识主,不太注重本科的专业知识背景。所以选择商科类的学生占大部分以上。

3.1.4传媒类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化以及网络的普及程度,各类媒体在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媒体类专业又为英语专业本科生敞开了另一扇大门。传媒专业一般包括以下类别:大众传媒、广告学专业以及公共关系等。对于传媒专业国外录取要求类似于商科类专业,对于专业背景知识需要没有严格要求。申请此类的英语专业本科生比例也是占到多数。

3.1.5教育类

除了上述之外,值得英语师范生注意的是,出国攻读对外英语教学和教育学硕士学位的学生也是占到一定比列。很多选择对外英语教育或者教育方向的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本科专业优势。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05.

[2]张大凤,英语专业本科生跨专业考研问题研究 ,华章, 2011年25期

[3]跨考教育, 考研英语专业研究方向综合分析,2012.02.20.

非英语专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翻译能力

教育部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自2013年12月起,英语CET4的翻译部分由单句改为了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个汉字的段落汉译英。翻译的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翻译的难度增大了很多,这表明教育部对高校非英语教学中翻译环节的愈发重视。但是从学生平时课程考试和四级考试中发现,考生的翻译能力是比较差的。翻译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英语句法,词法水平的反映。翻译水平的高低与听、说、读、写能力水平直接关联。翻译能力会制约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本文拟对当前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适当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和改进翻译教学提出建议。

一、非英語专业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1.当今,翻译教学在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的教学比例中所占的份额很小,是高校英语教学中被忽视的部分,翻译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高等院校对于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大学英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力度和关注度,读写、视听说课程都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作为体现英语复合能力的翻译,却未被重视,很少有高校开设单独的翻译课,这导致学生翻译能力和水平很低。

2.目前,高校使用教材都比较单一,缺乏针对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特定教材。大多数高校使用的通识性英语教材中,只有少量为巩固课文词汇或句型的翻译练习。教材缺少翻译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也未对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解释说明。有些教师会在讲解翻译练习的时候,顺带简单地讲解一些翻译理论技巧,但是不成体系,对于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是很明显。

3.在大学非英语专业教学中,关于翻译方面的授课内容大多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学生所学的基本上是文学翻译。而现在高校学理工科学生的比例远远大于文科,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大多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理工科类英语资料,例如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气控制,网络工程等等。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必然会降低学习兴趣和动力。

4.大多数翻译教学仍然是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全程主讲,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整个课堂的师生互动性不够。学生难以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英语翻译容易失去兴趣,并从心理上排斥英语翻译知识的学习。由于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所做的翻译作业和练习,不能很快的得到老师的反馈和指导,也很影响他们翻译能力的提高。

二、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策略

1.从强化学生基础句法、基本词汇入手。很多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语法水平较低,不少学生甚至连英语的五种简单句都不知道是什么。有些掌握一些简单句的同学,也不能很好地区分辨别不同的简单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教师重新给他们打好句法基础,是开始翻译学习的前提条件。另外,要督促学生牢记基本词汇。翻译词汇和阅读词汇是不一样的,在阅读中,出现词汇模棱两可的情况时,学生有可能通过上下文或逻辑关系正确的理解文章的意思。而翻译词汇一旦拼写错误,翻译就是失败的。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强化英语的句法和词汇基础。不掌握基本句法和基础词汇,英语翻译就无从谈起。

2.开设翻译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翻译技能,除了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外,还应开设翻译选修课程。教师较系统的讲授翻译理论和技巧,把基本的翻译方法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如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等。并通过翻译实践培养学生的技能。教师可以从语句、语篇的把握,语感的培养以及语境的分析等方法入手,结合翻译理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翻译选修课上,教师还应通过翻译错误分析,从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帮助学生进行英汉语言比较,总结出两种语言之间有规律的差异,让学生能够翻译出更符合两种语言特点的译文。教师还要尽可能快地对学生的翻译习作进行讲评、归纳,并总结出学生翻译习作中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翻译水平和技能。

3.强化翻译练习。学生只有将其所学到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及时应用到翻译练习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其翻译技能和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准备与所教学生专业相关的代表性的句子作为学生口头翻译的语料,定期选取与所教学生专业相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笔译。将专业知识导入到翻译训练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翻译兴趣,就算训练量比较大,也能够按要求完成。同时,还可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和文化、历史、经济相关的杂志刊物,并进行口头或笔头翻译练习,为学生打下英语翻译的坚实基础。

4.增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语言承载着文化,不同的语言背后,都存在着差异性很大的文化。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跨越文化差别的交流活动,中华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性会对两种语言的信息传递产生很大影响。英汉翻译不仅是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翻译作为体现这一过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无论是汉英还是英汉翻译,影响翻译能力的因素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缺失,文化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理解文化差异、跨越文化交际障碍是翻译教学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明杰,房晶.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J].科技信息,2010(10). 

[2]刘艳红.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9). 

[3]贾广芬.大学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策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2). 

非英语专业论文第8篇

论文摘 要: 英语是国际性人才的必备能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国际化的趋势下,社会越来越需要同时精通英语和专业的国际型人才,如何改进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是各个高校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提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英语是研究生阶段一门重要的学位课。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育经过了30年的发展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英语教学更加系统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改进其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研究生英语教学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变化。首先,对研究生英语需求产生了变化。大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急需听、说、读、写、译能力兼备的实际应用型人才,应试型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其次,研究生在校人数不断增加,研究生英语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再者,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呈现出多样化。有些学生在大学阶段已经获得四级和六级证书,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不再仅仅是以应试为目的的工具性动机,而是更多地转向融入性动机,他们迫切希望在研究生阶段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满足社会的要求。最后,英语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进步也使英语教学改革有了技术支持。随着新的教学手段和设备的引进,网络的发展也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传统的书本黑板式的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挑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新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更多地引进新的技术,改进研究生英语教学,才能适应电脑技术影响下的新一代的要求。

面对这些新时期的变化,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国内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早已在一些重点高校进行,期望通过这些研究建立有效提高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建立有效的教学方法。清华大学就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实验,期望建立旨在提高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了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这些改革为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起了带头作用,有效地推动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但这些模式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特点

根据海姆斯交际能力理论,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四个原则:形式是否可能,实际是否可行,运用是否得体,以及语言的可接受性。加纳莱和斯韦恩提出的交际能力模式更加具体,指出四种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及策略能力。这些语言学家的研究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我国,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都提到要注重英语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大学本科英语教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各有强调的重点。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1]。本科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包括正确理解句子或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根据不同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语言策略能力等基础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根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硕士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2]。更加强调在本科阶段形成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之上,与专业向相结合的原则,具体体现在具有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国际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

根据研究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多层次、多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

1.实用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基础英语阶段,提高训练的实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能力。

研究生的听说能力是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是国际性人才的必要条件。然而,听说能力却是研究生的弱项。虽然2004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等原因,大学英语以阅读教学为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并不能全面提高英语能力,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他们依然学的是一种“哑巴英语”,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如果还是依然以读为主,片面发展,就会影响到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将要面对的是包括科技界、学术界、管理层等广泛的交际层次,因此,听力课应该包括实用性训练,如听报告、讲座、记笔记等,还应该利用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如电视、广播等,采用听力集中教学,增大听力的强度和比例。课堂上让学生复述所听内容,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组织信息、表述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开展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通过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策略水平及思辨能力。

研究生毕业后将进入企业、高校、管理部门,从事管理或研究工作。因此,英语培养应该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尤其是英语写作,应该改变大学英语中三段论式的普通话题的写作,改为以论文摘要、实验报告、应用文、论文写作等为写作训练的主要内容,着重相关格式与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技英语语言特点,解决学生实际写作中的难题。

2.开辟双语课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最终实现能运用英语就工作或专业方面的问题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的能力。因为研究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多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英语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下,双语教学可以改善这些英语教学中的顽症,既培养用英语获得专业信息的能力,又介绍学科的前沿知识,使学生成为懂英语又懂专业的人才。

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预习工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相关定义和概念,用英语解释专业现象,组织小组活动,讨论专业知识,既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双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师资体系,建立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教材,传递出最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具有多能力的学生。

3.开展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转换的能力。

翻译是英语技能中较难的,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知识,翻译能力是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翻译训练,不会运用基本的翻译技巧进行汉英互译。因此,学生急需进行翻译技巧的培训,培养初步翻译的能力。

教学主要以翻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传授基本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词义选择、词义引申、词类转译等,规避和辨认翻译征,对比英汉语言的结构,并给学生以口头和笔头的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国际合作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英语教学应该立足实际的需要,进行更加切合实际的改革,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实用性技能型为核心,切实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