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杂志简介:《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054/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微生物·食药用菌、畜牧·兽医·水产·资源昆虫、园艺·中药材、农产品安全·加...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1-3601
国内刊号:52-1054/S
全年订价:¥ 336.00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3
复合影响因子:0.73
总发文量:7356
总被引量:38515
H指数:36
引用半衰期:5.1353
立即指数:0.02
期刊他引率:0.8227
平均引文率:6.6667
  • 杂草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伍豪; 王威豪; 刘百龙; 周行; 石瑜敏; 韦善富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进一步发掘杂草稻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同时为水稻白叶枯病抗病育种提供材料基础及理论参考,通过接种鉴定与分子标记检测分析,对148份杂草稻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发掘和鉴定。结果表明:在148份杂草稻中获得1份中抗白叶枯病的材料W132,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在W132中不含Xa23和Xa21基因,含有Xa7基因。该材料可作为水稻抗白叶枯病抗病育种的基础种质加...

  •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精华2号的选育

    作者:樊青峰; 张华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培育优质水稻新品种、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郯城县种苗研究所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以临稻12为母本、临稻4号为父本进行配组,成功育成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精华2号。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中等优良性状,2015-2016年国家北方稻区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10639.7kg/hm^2,比对照(津原45)增产11.7%;2016年国家北方稻区生产试验...

  • 不同树龄巨尾桉叶片挥发物及水提物的化感作用

    作者:唐凤鸾; 陈月圆; 赵健; 李典鹏; 仇硕 刊期:2019年第04期

    探索不同树龄巨尾桉叶片的化感作用,为种植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以玉米为测试植物,通过巨尾桉新鲜叶片挥发物、水提物处理玉米种子后,观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研究不同树龄(1~8a)巨尾桉新鲜叶片挥发物、水提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树龄显著影响巨尾桉叶片挥发物及水提物的化感作用,其中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弱,对...

  • UV-B辐射强度对烟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作者:涂云; 杨正聪; 权佳锋; 蔡昊城; 柳文凤; 杨东; 任汝周; 卢红 刊期:2019年第04期

    探明烟苗对UV-B辐射强度的响应能力,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K326和红花大金元(以下简称“红大”)为研究对象,设0μW/cm^2(CK)、35μW/cm^2(T1)、60μW/cm^2(T2)、85μW/cm^2(T3)和110μW/cm^2(T4)5个辐射强度处理进行人工模拟试验,研究其对烟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使烟苗矮化,茎围、叶面积和主根长显著减少,但低强度UV-...

  • 生物质炭施用年限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作者:肖和友; 朱伟; 邓建功; 雷天义; 于庆涛; 唐涛; 黄海涛; 李宏图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烤烟废弃物及玉米秸秆在烤烟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设不添加生物质炭(T1,CK)、添加烟秆炭(T2)、废弃烟叶炭(T3)和玉米秸秆炭(T4)4个处理,于2016-2018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其对烤烟生长、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添加废弃烟叶炭处理较其余2年对促进烤烟生长的效果更明显,其株高增高、有效叶片数增多和茎围增大;2016年、2...

  • 不同水分处理对浚麦K8生理特性及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王怀苹; 吴西利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旱区小麦种植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在防雨棚条件下,以浚麦K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灌溉水平,灌溉量分别为蒸发皿蒸散量的50%、100%和150%(分别记为EP0.5、EP1.0和EP1.5),处理阶段为冬小麦的拔节期和灌浆期,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其生理特性及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EP1.0处理相比,拔节期和灌浆期亏缺灌溉(EP0.5处理)显著降低浚麦K8的叶...

  • 喷施钾肥对打顶贪青徒长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应粉; 张静; 董石飞; 叶承虎; 胡玲; 吕凯; 李晓婷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生产上贪青徒长烟株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打顶后3d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500g/667m^2、磷酸二氢钾1000g/667m^2、新品钾肥(添加液体增效剂)500g/667m^2、新品钾肥(添加固体增效剂)500g/667m^2和等量清水(CK)对贪青徒长烟株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钾肥各处理的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和上等烟比例均高于CK,以喷施...

  • 复合肥施用量对云薯902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作者:李鹏林; 李明福; 徐宁生; 尹自友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玉溪市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农场进行了起垄栽培不施肥(CK),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kg/667m^2、100kg/667m^2和150kg/667m^2对马铃薯新品种云薯902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三元复合肥有利于云薯902植株生长和产量性状的提高。其中,以云薯902施用三元复合肥100kg/667m2的...

  • 重庆市山区小流域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作者:廖良宇; 李静帧; 陈国建; 叶润根; 王震; 韦杰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给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土壤肥力现状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小流域实地采样到实验室测定分析,对小流域耕地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共7个养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速效磷与速效钾相对缺乏,建议在农业生产中增施磷肥与钾肥;土壤大部分属于中强酸到强酸性土壤,种植应尽量...

  •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热带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臧小平; 朱嘉雯; 井涛; 徐宏家; 丁哲利; 马蔚红; 谢江辉 刊期:2019年第04期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的应用面积逐年增加,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热带果树上的作物效应、水分效应、养分效应、环境效应、土壤生物学效应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 农田土壤潜在有效磷的转化与利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路; 沈浦; 张继光; 吴正锋; 石程仁; 王才斌 刊期:2019年第04期

    农田土壤潜在有效磷是一个巨大的磷素资源库,这部分磷素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但可以缓慢释放,释放出来的磷素相当于缓效磷;在磷资源快速耗竭、磷肥利用率低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好磷素储存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农田土壤养分管理过程中提高土壤潜在有效磷利用率的关键。为农田土壤磷素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从转化机制、影响因素和高效利用措施...

  • 温度和光周期对黑带食蚜蝇蛹及食蚜蝇姬蜂羽化的影响

    作者:程予奇; 谭琳; 伍绍龙; 朱三荣; 李佳颖; 樊吉君; 胡秋龙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黑带食蚜蝇规模化饲养、运输和延长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人工饲养的方法,研究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对黑带食蚜蝇蛹和食蚜蝇姬蜂发育历期及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黑带食蚜蝇蛹发育的关键因子,在湿度和光周期恒定条件下,15~30℃时,黑带食蚜蝇蛹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缩短,平均历期从11.35d缩短至5.06d;在30℃时羽化率最高,为82.5%;...

  • 杀虫剂对马铃薯蚜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作者:朱江; 牛力立; 樊祖立; 范金华; 唐兴发; 张; 鹏 刊期:2019年第04期

  • 川西北高山复合茶园夏季趋黄蓝色昆虫的种群动态

    作者:翟杨; 王福楷; 任梦星; 张孟婷; 康晓慧; 张洪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探究川西北高山复合茶园夏季昆虫趋黄、蓝的种群动态,以单作茶园为对照,对茶-楠竹、茶-枇杷的复合茶园中夏季昆虫进行黄、蓝诱虫板诱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山茶园中黄、蓝诱虫板的诱虫谱广泛,诱捕的茶园夏季昆虫成虫共计10目35种,黄诱虫板诱捕的昆虫为10目30种,蓝诱虫板为7目26种;2种色板诱捕的昆虫以半翅目和双翅目种类和数量较多,黄诱虫...

  • 苜蓿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梅蓉; 孙媛; 卢建霖; 苏荣; 沈并兵; 朱芹 刊期:2019年第04期

    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病毒,其寄主范围广泛,能对多种重要经济作物和豆科牧草造成危害,给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损失。为苜蓿花叶病毒病的防治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AMV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检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