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肠道菌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变程度的影响 【正文】

肠道菌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变程度的影响

作者:郑啼婴; 李瑜元; 聂玉强; 曹杰; 古维立; 杜艳蕾; 邱睿睿; 周永健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广州510180; 广州市消化疾病中心; 广东广州510180; 广州市消化病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180
肠道菌群   nafld   脂联素   抗生素   益生菌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体内不同肠道菌群状态的改变对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影响,为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的造模提供新方法,也为NAFLD在肠道菌群方面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3组使用高剂量抗生素头孢曲松溶液灌胃,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后分为C组、D组和E组,C组饲以普通饲料、D组为高脂饲料、E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使用益生菌灌胃,此3组在喂养期间,继续饮用低浓度头孢曲松溶液以保持肠道菌群失调状态;另2组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肠道菌群正常模型,分为A组和B组,分别饲以普通饲料、高脂饲料。12周后收集标本,检测血脂、肝功能指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肝组织病变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同为普通饲料喂养的A组肝脏正常,而C组大鼠则出现少量的脂肪空泡。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均造模NAFLD成功,B组肝脏为单纯性脂肪肝改变,抗生素作用的D组出现脂肪性肝炎(NASH),而益生菌干预的E组肝脏虽有炎症改变,但病变程度较D组大为改善。除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外(P〈0.05),其余各组大鼠均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NAFLD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肠道菌群越紊乱,NAFLD病变程度越严重。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改善NAFLD病变;血清脂联素浓度可能受血脂和肠道菌群双重影响,对肝脏起保护性作用,当NAFLD病变进展到NASH阶段时出现明显降低。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