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杂志简介:《高电压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39/TM,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电力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电力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能源发电系统与并网技术专题、电气装备及其智能运维、大功率电力电子与智能输配电、电介质与电气绝缘、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主办单位:国家高电压计量站;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际刊号:1003-6520
国内刊号:42-1239/TM
全年订价:¥ 1180.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电力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3
复合影响因子:2.65
总发文量:6032
总被引量:109638
H指数:87
引用半衰期:4.1011
立即指数:0.118
期刊他引率:0.4303
平均引文率:13.4236
  • 配电物联网设计与应用

    作者:吕军; 盛万兴; 刘日亮; 王鹏; 吕广宪; 林佳颖; 张治明 刊期:2019年第06期

    能源电力行业处于快速变革和发展时期,而以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在新一轮能源革命背景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IoT)为电网运行更安全、管理更精益、投资更精准、服务更优质开辟了一条新路。配电物联网(PD-IoT)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在配电领域中的应用体现,是...

  • 基于虚拟MAC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及业务分配策略研究

    作者:李建岐; 安春燕; 李欣 刊期:2019年第06期

    随着配电物联网营配贯通、IP化等需求的提出,单一电力线载波、无线等通信技术的性能已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两种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可实现优势互补,解决单一技术业务承载能力差等问题。为此该研究基于虚拟MAC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技术,提出一种链路选择与业务分配策略。基于排队论对虚拟MAC层在单跳网络与多跳网络中的业务分配方案进行建模分...

  • 基于并行化大数据流及迁移学习的配电变压器故障在线辨识–诊断模型

    作者:杨志淳; 周任飞; 沈煜; 杨帆; 雷杨; 严方彬 刊期:2019年第06期

    针对配变故障在线诊断对计算速度的要求,以及配变单体在线监测量种类及例行试验数据量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并行化大数据流及迁移学习的配电变压器故障在线辨识-诊断模型。首先,分析配变在线监测量在故障辨识中的可行性,基于此提出配变故障在线辨识的主要指标;其次,提出基于ARIMA预测技术的配变故障在线辨识方法,建立了基于大数据流的配变...

  • 物联网技术在配电台区中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刘日亮; 刘海涛; 夏圣峰; 袁栋; 文艳; 程力涵 刊期:2019年第06期

    配电台区管理存在设备多、通信基础薄弱等困难,且业务的更新、扩展、迁移重度依赖于厂家和设备。借助物联网带来的技术与理念,提出一种新型配电台区应用实践方式,以更标准开放的架构,促进配电管理者需求的自由、灵活、快速落地。首先,梳理了传统配电台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配电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新型配电台区设计理念、关键技术节点、协同机制...

  • 面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边缘节点感知自适应数据处理方法

    作者:蔡月明; 封士永; 杜红卫; 刘明祥; 丁孝华; 嵇文路 刊期:2019年第06期

    泛在电力物联网(UEP-IoT)背景下,采用数据中心集中处理的传统云计算运行方式难以适应急剧扩大的数据规模,且存在对电力数据中心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在构建基于边缘计算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数据处理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感知自适应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通过设计基于计数bloom滤波器的边缘节点数据类型自适应感知机制,从而自动...

  • 配电物联网在新产业形态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吴姗姗; 宁昕; 郭屾; 郭欢 刊期:2019年第06期

    电网发展影响着电力产业形态的变化,配电物联网的出现也将引起配电领域电力产业的深刻变化。分析了配电领域电力产业在当前条件下发展的态势和现状的需求,给出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出现后,配电领域新产业广义和狭义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研究了配电物联网对其在标准化、数据化、业务软件定义等方面对新产业的促进作用,并给出了当前配电物联网在枢纽型...

  • 配电物联网智能终端的概念及应用

    作者:张冀川; 陈蕾; 张明宇; 王鹏; 房牧; 孙浩洋 刊期:2019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配电网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配电物联网(D-IoT)方向发展,作为其基础元件和核心设备,智能终端吸引了大批制造商、IT企业、科研院所和国家政府部门的密切关注。以配电物联网建设需求为基础,总结了配电物联网建设背景下的智能终端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给出了智能终端硬件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的重要组成,并以最新研制的智能配变终端为...

  • 电热联合老化对电缆附件应力锥处空间电荷积聚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伟; 何东欣; 宋鹏先; 王晓然; 孟繁淞; 李清泉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为研究电缆应力锥处电荷积聚效应,将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进行电热联合加速老化,采用电声脉冲法测试不同老化阶段的电缆应力锥处空间电荷在轴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显示:空间电荷密度在距应力锥内侧边缘约2 cm位置最大,向轴向两侧逐渐减小;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应力锥处的空间电荷密度逐渐增大,分布范围扩大。结合交流电压下电荷运输机制,...

  • 复合绝缘子憎水特性与其微观特性的对应关系

    作者:晏年平; 房子祎; 周东; 刘玉婷; 陈灿; 贾志东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为研究复合绝缘子憎水特性与其微观特性的对应关系,选取江西电网4串线路复合绝缘子进行憎水性及憎水性迁移试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微观分析技术,研究了绝缘子表面元素含量及化合态以及微观结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表面粉化严重的绝缘子保持较高的静态接触角,与其粉化后表面粗糙度上升密切...

  • 油浸式变压器绝缘纸热阻的温度特性

    作者:苑翼飞; 赵振刚; 罗川; 李川; 梁仕斌; 李英娜 刊期:2019年第06期

    建立并优化变压器温度场分析的热路模型,是研究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的重要途径,在完善油浸式变压器热路模型和提高其模型精度过程中,绝缘纸热阻参数的确定尤为关键。针对绝缘纸与紫铜接触界面填充变压器油的情况,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绝缘纸与紫铜表面微观结构,结合观测数据改进接触热阻模型,计算出了不同温度下油浸绝缘纸与紫铜间的接触热阻。改...

  • 界面空间电荷对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瑞敏; 张沛红; 宋淑伟; 孙略; 冯宇; 孟广泽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为了分析高压直流电缆终端主绝缘与加强绝缘界面空间电荷分布对直流电缆终端最大场强的影响,应用电声脉冲法测试了交联聚乙烯与非线性硅橡胶双层介质中的空间电荷分布。根据界面空间电荷分布特性,确定空间电荷包参数,并应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分析了考虑界面空间电荷时的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结果发现:高压直流电缆...

  • 方波电场下介质内部空间电荷的直接检测方法

    作者:陈亚丁; 吴建东; 戴畅; 王亚林; 尹毅 刊期:2019年第06期

    空间电荷是方波电场下绝缘介质老化的重要因素,然而方波电场极性反转时间为ns~μs级,这给直接检测方波电场下绝缘介质内部的空间电荷带来了困难。为实现方波电场下的直接检测,分析了电声脉冲法检测系统中核心设备性能参数对方波电场下空间电荷检测的影响,并采用自动均分移相原理实现了方波电场下空间电荷的直接动态检测,然后通过对10k V/mm方波电...

  • 正极性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下的油纸绝缘沿面闪络特性

    作者:靳宇晖; 师泯夏; 胡德贵; 张哲铭; 孙泽明; 李军浩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为了获得标准雷电和不同频率的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下油纸绝缘沿面闪络特性的异同,在平行电场结构的油纸绝缘沿面试品上施加了标准雷电、100、200、300、400 kHz振荡雷电共5种冲击电压,对比分析了不同冲击电压作用下闪络特性。结果表明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的10%及50%闪络电压均高于标准雷电冲击电压,伏秒特性曲线整体位于标准波之上。随着振荡频率...

  • 分布式电源与多元负荷高渗透接入的主动配电网自适应过流保护方案

    作者:王守相; 宋丽可; 舒欣 刊期:2019年第06期

    考虑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DG)并网、DG运行的随机性、配电网的主动管理策略、孤岛运行模式以及多元负荷等对配电网安全保护的影响,基于各影响因素的时变特性,提出一种分时段自适应过流保护方案。首先,基于并网DG的故障输出特性模型,分析主动配电网中故障电流的特性,并基于该特性,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各因素对保护的影响;然后,结合分布智能与集中智能...

  • 特高压直流系统中大容量双水内冷调相机的作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任章鳌; 闫迎; 晏桂林; 徐波; 周卫华; 周挺 刊期:2019年第06期

    大容量双水内冷调相机在特高压直流系统中具有快速响应的无功补偿支撑作用。为了满足大容量双水内冷调相机动态无功调节、快速响应和安全可靠性能要求,通过优化电磁设计,提高了调相机的暂态和次暂态特性、强励能力和出力范围。探讨了通风冷却系统设计和调相机定、转子温升计算。在绝缘设计方面,采用内屏蔽结构,通过半导体材料实现了均压层的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