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电压技术论文

高电压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9 09:21:35

高电压技术论文

高电压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压路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应用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世界上有实力的压实设备公司看好国内大市场,给国内同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在无锡建厂、美国卡特被勒公司在徐州建厂,3-5年内国外产品或独资公司生产的压实机械产品会占 30%以上,外资企业不仅引人硬件技术,还引进了软件技术和管理技术。众所周知,高科技带来高利润,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是市场选择企业的根本。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

1国外压路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1.1德国 BOMAG公司的自动压实控制系统

新型智能可变振幅的Variomatic振动压路机以两个相对旋转的偏心轴来振动压实轮,双轴布置使振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根据轮子在被压物料上振动加速度的变化,通过液压系统修正两轴之间的角度,用电子控制自动地完成从垂直到水平方向的无级变化,而装在轮上的加速度表则连续不断地反映物料硬度随压实进程的变化。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从加速度表上测得的数据被输送到压路机上的计算机里,并可存人软、硬盘中,计算机可将这些数据与预先存储在机内的数据(大量压路机在长期改进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经验数据)相比较。当结果达到预定值时计算机发出指令,通过改变两根轴的相对角度来改变振动方向和有效振幅,对压实力进行优化,既简化司机操作又改善压实均匀度。

1.2适压 Superpaye超级路面的压买系统

根据 Superpaye超级路面技术规定要使用粗颗粒骨料和低含量沥青,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增强路面承载力,工艺要求为躲过“温度敏感区”而进行高温压实。 Hamm公司的IQ2系统不但记录和显示压实状况,还可自动调校振频、振幅和行驶速度,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压实效果。

1.3用电子技术实现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

在关键部位设置传感器对压路机上的发动机燃油。冷却、润滑、充电系统及行走、振动。转向系统等的温度、压力、流量诸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借助看门狗电路和电脑监控分析进行异常报警;利用微电脑控制器对整机上的开关、继电器、电磁阀进行检测、诊断并分析出故障代码,维修人员利用监控器读取故障码,便于快速排除故障。

1.4以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为界面的新功能开发

国外广泛利用该技术建立了自动驾驶作业系统;德国宝马公司推出自动滑转控制系统,压路机可爬68%的陡坡;通过操作显示灯、提示灯和电器开关互锁来防止误操作;通过操作座椅上的开关在压路机行驶过程中进行牵引与行驶液压回路的转换。

2国内压路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现状

国内压路机厂家在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如湖南江麓机械厂开发的W1102DZ振动压路机具有自动驾驶作业系统,许多压路机也都设置了声光报警系统。尽管对关键参数实施了监控,而且控制方式独特、自成体系,安装维护简单直观,抗干扰能力强,但由于线束多,各功能单元之间的复合控制难以实现,传感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随着监控信息量的加大,警报灯、仪表布置困难,其它自动控制的功能扩充困难。

3主要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

国产压路机存在着可靠性、耐用度差,监测手段落后的问题,作业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压实控制技术智能化程度低,操作舒适性差,当前筑路机械技术难点集中在控制与操纵系统的改进上。

我们可以通过引人具有良好控制性能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电液传感技术,从机械和液压两个方面来解决其控制问题。在传统的负荷传感和极限功率调节系统中引进电子传感元件和执行回路,使液压系统的调节品质和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即把系统的逻辑功能由电子装置承担;把能量转换、功率流切换和主系统过载保护(安全阀)由液压、气动装置承担;通过引人比例阀。PLC可编程控制和数据总线技术以及采用廉价而可靠的高速电磁阔而构成低成本的闭环控制系统;同时依靠电子元件反馈相应的参数值,建立完善的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分析功能。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

4目前应抓的工作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要解决观念更新问题,过分强调低成本竞争会把企业带人死胡同。诚然机械产品元件越少其可靠性会越高,但这种可靠性丧失了产品的多功能开发。国外正是看到了故障的必然性才会借助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来防止故障、迅速发现并解决故障,同时也正是由于电子元件质优价廉,才使该项技术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

其次要合理利用该技术则离不了引进、吸收和开发。如英格索兰、卡特彼勒两公司选用配置瑞土专业电子仪器制造商Geodynamik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和控制系统,用于连续压实控制(CCC)的压实数据系统(CDS)以及用于处理CCC的PC软件程序。对于这些无力开发的技术要用有限的资金去引进,在消化和吸收之后国内科研部门应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利益共享。

成熟技术可以直接嫁接。目前国内全液压压路机广泛采用进日的发动机、行走和振动泵及马达。国内合资和独资公司生产的挖掘机,其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发动机转速、停车等自动控制,而广泛采用的液压泵(如美国萨奥90系列泵)本身配有转速、压力等传感器接口。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萨奥为德国宝马公司H型振动压路机配备的自动滑转控制系统,其爬坡能力高达68%。德国力土乐公司提供相应的可编程控制器,它不像大型矿用设备复杂且响应慢。这些都可以通过借船出海,作为协作配套厂家可直接利用该项技术。

5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日趋主题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和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和生存。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实施制造本地化及采购全球化战略,使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此企业应充分利用以计算机。数控技术为代表的电子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占领市场,让用户满意。

参考文献:

[1]《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焦生杰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1-01

[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舒志兵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01-01

[3]《液压与气压传动》宋新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列•先进液压传动技术概论》李松晶阮健弓永军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03-01

高电压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柔流输电;紧凑输电;超导输电

中图分类号:TM721 文献标识码:A

1.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由P=U2/R可知,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为了大幅度提高其输电能力,特别是远距离功率输送能力,结合我国在输电容量大、输送距离长已有的500kV电压等级难以支撑的实际情况,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等级。于是我国于1986年将特高压输电技术列入科技攻关计划,拉开了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序幕。

特高压一般是指交流1000kV、直流±80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可以说,特高压输电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输电技术发展的方向。与传统输电方式类似,特高压也分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和特高压交流输电,两者具有不同的适用场合。从我国电网的实际出发,特高压交流输电主要定位于近距离大容量输电和更高一级电压等级的网架建设,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而特高压直流输电主要定位于送受关系明确的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及部分大区、省网之间的互联,以提高输电线路建设经济性。

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网损小、节省线路走廊的特点,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省宝贵土地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性,符合我国国情和能源发展战略,因此我国自研究特高压输电技术起,就得到了各级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以“科学论证,示范先行,自主创新,扎实推进”的十六字方针为基本原则,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了长足地发展,攻克了无功平衡、消除潜供电流、限制过电压、绝缘配合、串联电容补偿装置、防雷等关键技术难题,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

1994年,在武汉高压研究所户外高压试验场建设特高压试验研究线段,并于1996年建成了中国第一条百万伏级特高压试验研究线段。电力建设研究所在2004年建设的杆塔试验站,进行了特高压单回路8×800kV分裂导线和特高压输电线路防振设计方案试验。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担任主编的《特高压电网》一书正式出版,填补了特高压技术研究领域专业论著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技术理论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平。

2006年,首条交流1000kV级特高压示范试验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开工标志着特高压输电技术进入工程建设实质性阶段。同年,1000kV特高压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示范工程―汉江大跨越正式开工,这标志着1000kV特高压示范工程全面进入关键性建设阶段。

2009年,云南-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正式单极投入运行,2010年双极投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同年,国家电网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更多的特高压工程正在快速建设当中:国家电网皖电东送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南―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继开工,锡林郭勒盟―南京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已获得批准,准东―成都±11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也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南方电网糯扎渡电站送电广东±800kV直流输电工程已破土开工。

2013年,雅―武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启动以及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标志着我国特高压电网已经进入加快推广应用、规模建设的新阶段。我国特高压技术的全面突破,也为世界电力工业的创新变革提供了战略选择。

2.柔流输电技术的发展

随着电力能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电网的互联度和吞吐容量进一步增加,对系统潮流控制、稳定运行、容量扩充带来了不同程度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在现有输电设施不变的条件下,使输电线路和其他输电设备尽可能工作在它们的极限容量,这就需要有一种传输容量大、响应速度快、控制性能好的设备来代替传统控制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晶闸管的出现,打开了柔流输电技术的大门。

柔流输电技术(FACTS)是将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集中应用于输电变系统,以提高输电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并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一种用于灵活快速控制交流输电的新型综合技术。柔流输电技术为电力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控制,能够高效利用电网资源和电能,预示着电网控制的未来,是输电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柔流输电技术开辟了提高交流输电运行整体控制能力的渠道,为高压和超高压交流输电革新指出了发展方向,能在较大范围内有效地控制其潮流;可以使线路的输送能力增大至接近导线的热极限,但不会出现过负荷;有助于解决输电网和输电线运行中的h流、振荡和稳定性、可靠性、热备用容量等问题;有效促进和改善了输电网其他运行控制技术,并将改变交流输电的传统应用范围;同时还对FACTS控制器本身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985年,华北电力学院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基于晶闸管的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试验样机,拉开了我国发展柔流输电技术的序幕。

1994年,清华大学与河南电力局签订了合作研制我国首台20MVA STATCOM工作装置合同。

1996年,基于GTO的300kVA STATCOM模型样机投入使用。

1999年,20MVA STATCOM工作装置成功在220kV变电站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柔流输电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完成的柔流输电示范工程有敏―冯屯的TCSC工程、鞍山红一变的100MV・A SVC工程、河南电网20MVA STATCOM工程、上海电网50MVA STATCOM工程、广东电网200MVA STATCOM工程,这是世界上最大的STATCOM工程、锦界电厂SVC抑制次同步谐振工程、华东电网短路电流限制器工程。

3.紧凑输电技术的发展

针对我国电网输电能力不足,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可供线路走廊用地日趋紧张的实际,发展既侧重缩小线路走廊又能提高传输能力的输电技术十分迫切,紧凑输电技术应运而生。紧凑输电技术是通过优化输电线路导线布置,缩小相间距离、加大分裂导线距离、增加分裂导线数目,有效地控制导线表面场强,以提高导线有效截面,同时能够提高线路电容、降低电感、减小波阻抗,在相同电压等级下,大幅提高自然输送功率,并可以减少线路走廊宽度,提高单位走廊输电容量的新型输电技术。

目前,我国在紧凑输电技术领域,从线路技术设计、研发到工程建设投产使用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1999年,我国第一条紧凑型输电线路,昌平―房山500kV输电线路建成投产。

2003年,500kV新乡―安阳―邯郸紧凑型6分裂输电线路正式投入运行。

2004年,政平―宜兴500kV同塔双回紧凑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第一条500kV同塔双回紧凑超高压交流输电线;同年,天水―成县330kV双回路三分裂紧凑型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投入运行。

2005年,500kV内蒙古凉城县岱海电厂一河北省万全县紧凑型输电线路试验成功。

2010年,750kV双回路同塔同窗紧凑型输电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同年,云南电网公司在500kV小楚乙线上开展高海拔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直升机索吊方式带电作业,迎来了紧凑输电技术直升机作业崭新发展阶段。

在发展紧凑输电技术过程中,我国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紧凑型线路的导线结构和杆塔形式、大截面导线输电技术、耐热导线输电技术、带电作业技术等。不可否认,我国紧凑输电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4.超导输电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采用架空钢芯铝绞线或地下电缆。据统计,采用这些传统输电方式,在输电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占整个发电容量的8.2%以上。为大幅度减少输电过程中损耗,提高输送效率和能源利用率,伴随着超导技术特别是超导电缆的日益成熟,超导输电技术为输电领域开辟了新道路。

所谓超导技术就是依托超导电缆,进行理论上无损耗的理想输电技术。超导输电技术具有传统输电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超导电缆的临界电流密度可达到传统导线允许电流密度百倍以上,大幅度提高了传输容量;理论上,在直流情况下完全没有电阻,从而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具有无电磁污染、低噪音等特性,而且有效克服了常规充油电缆存在漏油造成环境污染的缺点;与相同传统电缆相比,超导电缆尺寸小、重量轻、节约材料。

我国超导输电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超导输电技术更多的还是在科学论证、攻克难题、试验测试阶段。

1998年,我国研制成功了1米长、1kA的Bi系高温超导直流输电电缆模型。

2000年完成了6m长、2kA高温超导直流输电电缆的研制和试验。

2003年,研制出了10m长、10.5kV/1.5kA的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

2004年,完成了30m长、35kV/2kA的高温超导电缆开发并在变电站试验运行。

2011年,360m长、电流达10kA的高温超导直流输电缆采用架空方式安装,投入工程运行。

结语

用电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也对加快电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电新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扭转了“重发轻输”的观念,创新了输电模式,提高了输电质量,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随着科技进步、资源分布矛盾日益突出,必将产生更多的新型输电技术,这将会大大提高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促进电力工业重大变革。输电新技术的出现对于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各方面的用电需求,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与技术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卜劲松,关玉明,童立勇,等. 1000kV特高压输电技术在我国的开创与应用[J].黑龙江电力,2007(5):321-323.

高电压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信号双向传输 反射阻抗 调频调制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22-02

0、引言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 Coupled Power Transfer,简称ICPT)技术是基于电磁近场耦原理,结合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磁场耦合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大功率高频电能变换技术,实现用电设备以非电气接触方式从电网获取电能的技术,具有可移植性好、稳定性高、环境亲和力强等特点。能够解决传统供电技术在需要线缆拖拽、供用电设备之间频繁移动、粉尘等易燃易爆环境中的隐患,是一种新型实用的供电技术,但是在ICPT系统的实际应用中,比如钻井设备,人体内置医疗设备等,往往需要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或传输控制指令,这就要求ICPT系统具有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的能力。其中电能传输通道给系统运行提供动力和能量,信号传输通道用于传输状态信息等数据。

本文研究了基于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量通道的信号双向传输方法,即信号在系统原边和副边之间的双向传输。对于信号从原边向副边的传输,论文改进了载波频率的选择策略,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同时,重点优化了其信号解调方案,在信号采样与包络整形之间增加了信号与能量的隔离环节,解决了原文中的信号传输稳定性问题,并通过了实验验证。

1、ICPT系统及其能量信号同步传输问题概述

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技术(ICPT)综合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磁场耦合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大功率高频电能变换技术,实现用电设备以非电气接触方式从电网获取电能的技术。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如图1.1所示,主要由初级回路(整流滤波、高频逆变、发射线圈)和次级回路(拾取线圈、整流滤波、功率调节)组成。系统将工频交流电经整流滤波变为直流后向逆变器输入能量,该直流电经过高频逆变器电路后在原边回路中产生高频交流电流,该高频电流在电能发送线圈周围产生高频交变的磁场,电能接收线圈通过耦合媒介(空气、水、油等)以松耦合方式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将这个电动势经过整流滤波和稳压调节后变换成为一个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从而完成了整个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的过程。因此,感应耦合电能传输技术与变压器的相似,但他们之间又有各自的特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和拾取线圈之间是以空气作为耦合介质,而且二者之间是可以相对位移的。因此,ICPT系统需要提高系统工作频率来提高能量的传输距离和功率密度,减小系统体积,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与传统的电源供电系统相比,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解决了传统供电方式在特殊场合(水下或易燃易爆等场合)和移动设备供电等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能够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2、信号从原边向副边传输方式研究

本文所述的感应耦合式电能与信号传输系统,为了提高能量的传输效率,特在系统原边采用谐振电容串联补偿、副边谐振电容并联补偿的结构。原边回路可以等效为一个典型的RLC串联谐振电路,如图2.1所示。其中R包含了原边回路的阻抗以及副边对原边的反射阻抗。

采用不同的控制频率,能在原边回路及原边线圈中产生相应频率的高频电流,该电流在原边线圈周围产生高频的交变磁场。副边拾取线圈通过感应耦合产生感应电动势,经过整流、功率调节环节后,实现对负载的非接触供电。

3、信号从副边向原边传输方式研究

ICPT系统原副边线圈之间以空气为耦合介质,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原副边本质上是属一种感应耦合回路,因此具有耦合回路共有的一些特点。研究发现,当副边线圈I2因为原边线圈电流I1产生感应电动势V2,进而在副边回路形成回路电流I2时,I2也会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原理在原边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与原边谐振回路输入电压极性相反,会对原边的回路电流幅值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耦合回路的这一特性来调制反向信号,实现信号从副边向原边的传输。

根据反射阻抗的理论依据,副边电流I2对原边电路的影响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副边对原边的感应电压与原边电流的比值)来代替,系统简化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1所示。

图示横坐标表示副边电容的增减量,其中横坐标为0处表示系统工作在最佳谐振状态时的补偿电容增量。当容值发生改变时,原边电流将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数字信号来调节副边电容容值大小,再检测原边电流的变化,实现信号从副边向原边的传输。

4、输出能量品质的改善方法

在感应耦合能量与信号混合传输系统中,电能本身作为信号调制的载波,调制信号传输到副边电路或者从副边传输到原边电路后,电能在幅值上随着基带信号的不同而变化。同时,改变副边拾取补偿电容容值来调制信号也会造成副边拾取电压的下降。因此不能直接给负载供电,必须经过DC/DC变换调节单元,使得负载电压稳定在恒值上。功率调节电路的工作原理如图4.1所示:

图4.1稳压控制电路

由于副边拾取到的电压在幅值上会有波动,通过对整流后的电压采样,与预设的所期望的输出电压VVEF相比较,产生相应占空比的控制脉冲控制开关管S的通断,就能得到所需要的稳定的电压值。输出电压与控制波形的示意图如图4.2所示。

图4.2控制脉冲示意图

当基带信号为1时,副边整流环节输出电压相对参考电压增加V,开关管S开通,直流电感Ldc和开关管S把负载短路,储能电容C0向负载供电。当数据信号为0时整流电压相对参考电压下降,开关管S关断,直流电感Ldc重新充电,一方面给电容充电,一方面给负载供电。

理论研究证明,如果要求输出的电压为确定值时,就将所需要的输出电压值设置为参考电压,对系统输出电压采样后与预设参考电压值进行比较,就能动态调整开关管占空比,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在说需要的电压值。

5、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ICPT系统能量通道的信号传输原理及方法,提出了在ICPT系统中进行双向信号传输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传输机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双向传输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孙跃,杜雪飞,戴欣,苏玉刚.非接触式移动电源新技术[J].电气自动化,2003(5):11-13.

[2]Hu A P,Boys J T,Govic G A.Frequency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a Current-Fed Resonant Converter for ICPT Power Supplies(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SystemTechnology, Proceedings, PowerCon 2000, 2000, 1(1):327-332.

[3]Li H L, Hu A P, Covic G A, et al. Optimal coupling condition of IPT system for achievingmaximum power transfer[J]. Electronics Letters, 2009, 45(1):76~77.

高电压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电气断路故障,检测。

中图分类号: 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许多矿山企业已经大量地引进先进的机电设备故障检测诊断技术,使得矿山开采业的生产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与保障,但是尚有许多矿山企业的相关部门没有履行相关责任,导致矿难事故时有发生。所以,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在生产中经常出现,矿山企业必须加强矿山机电设备中电气断路故障检测,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并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进而为我国矿山企业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先决条件。

一、矿山机电设备检测要求

1. 电器检测人员要熟悉各种电路图。作为机电设备的电气检测人员,应该熟悉维修电路图,全面了解电子元件图与工作原理图,重点熟悉电气安装线路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检修时“手中有法”,使检修工作得心应手。

2. 在检测前,必须对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之前的征兆或者工作现象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搞清楚故障发生的基本情况。其次,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故障进行合理分析。将一些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故障进行排除,将故障出现的范围尽可能缩小,为准确进行故障排除奠定基础。

3. 确定好试验部位,尽可能减少检测时间。在进行试验时,避免电器元件的人为影响,防止因为故障检测不当而导致电气设备损坏。在试验过程中,应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尤其要确保技术人员的安全,避免在主回路上进行试验,而应尽可能地在控制回路上开展实验测试。

4. 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故障检测。在对断路故障进行检测时,必须使用相关仪表对相关部位进行检测,也要做好试验性地检查。在对某些动作顺序与控制环节进行检测时,一旦发现问题,就能确定电气线路中出现的故障,此时,就应该使用相关仪器进行更加详细地检测,从而准确地确定设备的故障。此外,切实做好检测记录,以便为后续检测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进一步做好检测工作打好基础。

二、常见电气断路故障检测技术分析

1. 电阻的测量技术。常见的电阻测量技术主要有分阶电阻测量技术和分段电阻测量技术2 种。但是,不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在检测前都必须切断电源,不得进行带电操作。检测完成后,把万用表调到电阻档,并作调零处理;此外,要综合考虑功率、负载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万用表量程。

(1)分阶电阻测量技术。分阶测量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电阻值的大小进行测量来判断电路中是否产生故障。在测量过程中,必须确保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尽可能避免烧坏电路。同时,要确保将被测电路独立出来,不能与其他电路混合,以免其他电路对其造成影响。测量结果出来后,应该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当两者比较接近乃至相等时,就说明线路接线状态良好。若发现测量线圈的电阻值为0,则说明线圈存在短路的问题;如果测量的结果与理论值有较大的差距,则说明线路中出现了故障。

(2)分段电阻测量法。这种方法与分阶电阻测量法比较相似,它首先找到电气线路中存在的自然断开点,然后将其分段,一般将线路分为2 段或是3 段,分别对每段的阻值大小进行测量。如果检测发现阻值是无穷大的状况,则可以判断该段存在着断路故障。待确定好故障段以后,再采用逐级检测的办法对该段进行检查,直至将出故障点检查出来。

2. 电压的测量技术。该技术主要是用电压档对电气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进行检测,要反复测量,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将故障点找出来。采用这种检测技术时,应该将被测电路进行闭合处理,保证与电源相接通。电压测量技术主要有分段电压测量技术、分阶电压测量技术和对地电压测量技术3 种。

(1)分段电压测量技术。该测量技术是在负载一端将一直表笔固定好,在另一端用另一只表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与各个检测点接触。在正常状态下,从电压表读数可以测出电源的电压大小。假如被检测点读数是0,则应该把表笔逐级地往上移动。当移动到某个检测点,发现其读数不正常时,就可以断定在这一点与前一点之间部分出现了断路故障,然后再对这两点间的连线机元件进行进一步检测,就可以很快地将故障点找出来。

(2)分段电压测量技术。这种检测技术与分阶电压测量技术相似,但其主要区别为:采用分段电压测量法进行移动时,不是逐级地移动,而是将整段一起移动,从而大大减少了检测次数,节约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3)对地电压测量技术。这种检测技术就是根据电气电路中每一个位点的地电压来判断故障点。在测量对地电压的过程中,尤其应重视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且保证采用的量程超过被测电路电压,以免因为电压过高而烧坏电表,并确保断开部分处于闭合状态。

3. 短接技术。所谓短接技术,就是一根绝缘良好的导线将认为最可能出现断路的部位进行短接,当短接到某处时,如果出现电路是接通的,则说明故障就在导线连接的两点之间。

①局部短接法。确保电压与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电压想等,然后逐段短接相邻两标号,当短接到某两点时电路接通,说明这两点间存在断路故障。②分段短接法。使电气线路中的一段短接线固,另一段进行定段移动,从而提高检测效率。使用短接技术进行机电设备电气断路检测时,必须要注意此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检检测设备中导线断路、触头接触不良等的断路故障,而不能用于检测电气设备中的电阻、线圈等负载的断路故障,此外,对于主回路的故障检测最好不使用此法,以免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三、对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电气断路故障及检测的建议

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维修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等,使其具备一定的设备故障辨别和处理能力;其次,要进行技术改造工作,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以便有效地增加其使用寿命,间接减少故障发生率;最后,需要完善、健全设备维修的管理体制,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有统一的组织和制度。这样才能提高机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维修效率。

四、结论

随着矿山机电设备水平的不断更新,系统对电气断路故障检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切实加强对矿山机电设备中电气断路故障的检测工作,才能确保矿山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运行速率,延长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

参考文献

[1]贾文艺.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0,(8).

[2]赵红艺.煤矿机电设备综合管理的探索研究[J].宁夏机械,2002,(3).

[3]赵宏丽.煤矿机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煤炭,2010,(S1).

[4]李洪军.浅析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监测诊断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4).

[5]佟德君.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检测与诊断[J].煤矿机电,2011,(2).

高电压技术论文第5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浙江省访问工程师项目(项目编号:FW20131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32-02

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引导专业教师深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熟悉生产业务,了解工艺流程,掌握操作办法,积累实践经验,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革新,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浙江省教育厅从2012年开始决定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引领,推进“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确保教师实践锻炼落到实处。

笔者有幸申请进入了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做访问工程师,在整个访问过程中,除了积极参与岗位锻炼和技术研发工作外,笔者也对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了调研。了解了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笔者结合专业教学实际,从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项目案例等多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尝试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为企业量身定“教”,并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实现校企双赢,共同发展。

一、企业调研情况

1.企业情况

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65年,主导产品有252kV及以下SF6 GIS高压电器;40.5kV及以下系列开关设备;电磁线、铜加工产品,拥有主要生产设备529台(套)。并拥有省级高压电器开关设备产品质量检测站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省电磁线产品质量检测站,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浙开高压电器研究院”、“省高压电器试验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高压电器研发中心”,现有员工858人,其中各类科技人员256人。

2.行业情况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提高,以及换流站、直流输变电等国家电网工程的落成,企业对现场装配人员、调试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输配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工人的支撑,但是全国目前高职院校中专门培养该种技术技能人才的学校少之又少,严重影响或制约了该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企业人员技能情况

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的企业职工技能情况的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的企业职工技能情况

序号 岗位名称 人数 输变电产品熟悉人数 输变电产品不熟悉 输变电系统熟悉 输变电系统不熟悉

1 高压电器绕线工 25 15 10 5 20

2 高压电器装配工 21 10 11 5 16

3 维修电工 59 15 44 6 53

4 电工 15 2 13 2 13

5 浇注工 13 3 10 1 12

6 装配钳工 56 10 46 8 48

7 绝缘工 18 7 11 2 16

8 引线工 20 8 12 3 17

由上表可以看出,企业职工对输变电产品及系统的认识程度不同,大部分职工仅仅是只能做一种工作,这种工作对整个输变电行业的作用仅仅一知半解。而且在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中,生产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60%左右,但技师高级技师这种技能人才、现场装配调试维修人才只占5%,高级工占27%,中级工及以下人员占68%,可见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数量偏低。

二、专业建设优化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拟定了新的建设思路,该思路更加贴近企业实际。

1.细化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专业岗位

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的岗位为发配电企业和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维护及管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理岗位,针对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初始岗位细化为从事操作机械设备,使用专用工具设备、仪器、仪表进行高低压电器组合装配、调试与维修,兼顾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中高压电器设备的装配、调试运行和维修的高压电器及元件装配工、高压电器装配检查工、高压电器及元件实验工、高压开关板(柜)装配配线工。

2.走校企结合之路,逐步扩大合作领域

对于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学生,提高职业能力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任何能力,都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而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训的设备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大型的设备,并且价格相当高,目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高低压开关设备仅有2套,检测装置只有绝缘电阻测试仪和耐压测试仪各一套,因此为了高效地培养此专业的职业动手能力,必然要走校企结合之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取长补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校外实习及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在2009年已经成为了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开关厂都会选派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而专任教师也深入开关厂进行顶岗锻炼。但是,在校企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实训指导仅安排在校内进行,并根据校内的设备进行实训安排,这严重制约了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展。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拥有一个高压电器实验基地,能进行高压电器绝缘试验、回路电阻测量、局部放电量测量、温升试验、机械寿命、EMC等项目的检测及评价,如果能够将学生带入企业,参与企业的试验项目,这对培养高压电器试验工的教学工作将产生非常积极的效果。此外,专任教师每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的时间一般安排1~2个月,在此期间,教师要进行各种岗位的轮换才能对整个生产流程有更深入的认识,这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在此期间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对企业进行技术支持或技术培训,因此,校企合作的工作还是要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其次,每年进入浙江开关厂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能够按照学校和企业的要求进行顶岗实习,但是顶岗过程中缺乏根据企业实际制订的针对学生的实习标准、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和实习管理制度如顶岗实习指导书撰写、顶岗实习报告等的指导。这些工作还需在今后的校企合作工作中逐渐改善、完善。

(2)校企合作共同研发技术项目。通过与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组建项目技术研究小组:笔者在访问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前期已经参与了该企业的《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系统研发》的合 作研发,并在访问期间主持研发《SF6气体微水与密度在线监测系统研究》。将此类技术项目产品转化为市场产品,为社会服务;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产学合作基本的体制机制,形成校企合作产教研发体系。

3.基于真实产品,创设实际工作项目

结合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真实的产品做平台,使学生及企业职工对产电、变电、输电、用电四个过程,特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别是变电站的电气部分从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安装接线到实际运行具有一个系统概念;可以使学生对高压电器设备在输变电过程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其将其所学过的各门高压电器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意识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构学习工作项目。对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工作岗位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工作项目的重构。按照“分析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教学项目→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完成课程开发,在对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各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岗位特色的课程教学项目,见表2。

(2)创设真实教学场景。我校电气工程实训基地建设按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对传统的实训室进行调整、改造,建设对应课程任务的一体化教室,完成一体化教室的初步布局。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衢州市科技局5万元的资金支持。改变后的教室包含信息检索区、工具材料区、教学讨论区、成果展示区、实训区5部分。

(3)开发学习指导丛书。结合企业、学校、课程及实训室实际,开发高压电器安装与调试类课程配套的教学各阶段教学项目——学习指导丛书1套,通过模型参观、专业实训、认识岗位实习,基于实际生产制订一体化教室管理制度,使高压电器一体化专业教室在专业学习中发挥最大功效。

(4)建设教学资源库(含软、硬件)。围绕综合专业能力培养,融入工学结合的思想,构建学生优秀作品库、高压电器制造行业标准、工具参考书籍库;基于数字化校园网平台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库;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完成并完善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开发(多媒体资源库)主要包括:试题库、课件资源库、教学情境(与企业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视频点播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三、结论

教师进行企业顶岗锻炼或者是进行企业访问的目的都是为了进行深度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教师能力培养及专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业建设,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能够进行理论和实践整合,为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实践,才能够实现从自身发展到专业发展再到学校发展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崔海军,刘荣红.高职院校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服务企业途径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18-22.

[2]郭明辉,王勇.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6-9.

[3]龚爱琴.简析“访问工程师”对教学科研的意义[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33-137.

[4]张三,林海波,章永华.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30-33.

[5]朱方鸣.高职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的意义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 (14):60-61.

高电压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压无功,自动化,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和各类企业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从改善电能质量和节约人力方面比较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装置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已逐步取代原来通过值班员手动调节档位和投切电容器来调整电压的方式,在维系电力系统稳定中的作用已充分展示出来。论文参考,自动化。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装置由大量的数据采集、数据计算、数据传输、数据控制、程序执行元件组成,通过一系列自动化技术将其功能整合在一起,因此,了解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中的自动化原理对于研究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电压无功优化控制中的自动化技术。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

(一)调压方式

无功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在设置母线电压限定范围后,自动对高峰负荷时段、低谷负荷时段的电压值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在合格范围内的电压满足逆调压方式。论文参考,自动化。当电压超出额定范围时,则与同级和上级变电所的电压进行比较,然后判断出应该调节同级还是上级变电所的主变档位。

(二)调整策略

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电压优化和无功优化:

1、电压优化

当母线电压超上限时,首先下调主变的档位,当不能满足要求时才切除电容器;当母线电压超下限时,首先投入电容器,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再上调主变档位,总之要确保电容器最合理的投入。

2、无功优化

当系统电压保持在限定范围内后,通过系统的自动控制,决定各级变电所电容器的先后投入,使得无功功率的流向最平衡,最能提高功率因数。

二、自动化数据采集、计算和传输

作为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全面的数据采集是整个控制过程最关键的一部,其采集数据的精度和安全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精度和安全。论文参考,自动化。一个完善的无功优化自动控制系统应该能实时自动的从调度中心、各监控站采集电网电压、功率、主变档位、电容器运行状态等数据并能确保当遥测遥信值不变时不与SCADA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减少系统资源占用。

在采集到实时数据后,过往的自动控制系统都是通过“专家系统”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和分解,然后利用潮流计算和专家系统等方法进行求解。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控制系统能够突破优化计算难于寻找工程解的难题,采用模糊控制的算法,充分考虑谐波,功率因数摆动,电压波动和事故闭锁等因素,通过一系列精密芯片的配合计算出使电网电能损耗最小的变压器档位、电容器投入量和电网最优运行电压以供控制部件执行。

系统在数据传输上使用只与内存交互数据而不存取硬盘的内存数据库技术,既提高了数据的存取速度,又节省了硬盘使用。为了提高传输效率,系统还会根据传输数据的类型和要求的不同,自动采用不同的传输协议:使用TCP/IP协议传输大量的重要数据,使用UDP协议传输少量的广播数据。在数据传输准确度方面,子站在接受到数据后会自动向主站发送反校信号,以验证所受数据的准确性。

三、系统的自动控制

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的基本过程如下:首先是主站控制系统进行电压无功计算,然后把计算得到的各级变电所的功率因数、电压的区域无功定值结果通过光纤通道传达至各级变电所的电压无功控制系统。各级变电所的控制系统周期性的把本站的功率因数、电压和接收到的定值结果比较,以判断是否越限。

为了保证电网损耗最低,主站的控制系统要不断跟紧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随时计算出最新的区域无功定值结果并传达至各级变电所的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由于主站的控制系统计算最初的区域无功定值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会造成各级变电所从启动控制系统至接收到第一个信号间有一个时间段,系统定义这段时间内的定值是按照本地系统运行的。论文参考,自动化。

当主站系统遇到特殊情况(如有影响电网拓扑结构的遥信变位发生)时,能够即时撤销子站控制系统当前正在执行的区域无功定值。子站控制系统即以本地无功定值运行,待再次受到主站重新计算的定值时才转以新定值运行。论文参考,自动化。子站控制系统实时监视主站的定值下传通道是否正常,通信异常时,立即改为执行本地定值,直至通道恢复正常。论文参考,自动化。

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保证

目前国内的一些系统仅仅只做到了一层闭环控制,安全可靠性根本无法保证。而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最新的系统则是采用主站和子站同时的双层实时闭环反馈控制结构。实验证明由于采用了双层实时闭环反馈控制结构,当运行中发生用户定义的需要闭锁的异常事件时,控制系统能够立即执行闭锁,符合电网结构和调度运行特点,适合各种大小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能更有利地保证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其具体的安全策略如下:

自动估算电网电压,使电容器平稳投切,避免出现振荡;自动估算电压调节后的无功变化量,使主变档位平稳调整,避免出现振荡。

当需要调节的变电所的主变并联运行时,为了避免出现其中一台主变频繁调节的情况,首先调节据动率较高的那台主变的档位。应对于主变和电容器出现的异常情况,系统能够自动减少主变档位调整次数,使设备寿命增加,电网安全得到保证。当遭遇设备异常时,系统自动闭锁,而且必须人工手动来解除封锁。具体的异常情况有:电容器或主变档位异常变位;系统需要采集的数据异常;系统数据不刷新。特别的当发生10kV单相接地时,系统自动闭锁电容器的投切。为避免采集到的数据不准确,系统采用同时判断遥测数据和遥信数据的方式,提高了采集数据的准度。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的浅要介绍,分析了其包含的自动化技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科技的发展,也展现了电力行业专业人才的卓越才能。本文对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从设计思想,系统构成方面进行的论述,可作电力专业的教辅材料,也可供电压无功优化控制装置设计和运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郑爱霞,张建华,李铭,李来福,吴强.地区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及

高电压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配电; 带电作业; 原理; 安全;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供电企业配电维修和保养工作中的带电作业, 保证有效供电的可靠性,达到提高该领域工作效率的目的, 同时也为供电企业能在电力市场中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采取的必要维护措施。带电作业的最终目的就是避免停电检修, 确保正常供电情况下将排除故障。

一、 配电带电作业基础理论知识

人体是带电的, 也就是说, 人的身体具备安全电压和电流。人体皮肤的表面上的电场感应一般为2 4 0 k V/ m , 曾经有科研部门做过实验, 一个人站立在地面上时, 头顶部的局部最高场强为周围场强的10 倍以上, 一个身体正常的人处于10 k V/m 的均匀的电场里, 头部最高点体表场强竟达到了理论上的最高值, 但是仍比人体皮肤的电场感应数据要小。也正是这个原因, 在国际上通常的用电安全规章里, 普遍认为高电压输电线路不高于10 k V/ m 的电场强度是安全的, 有的国家也规定不超过5 k V/ m或以下的规定, 工作时间没有限制, 一旦超过20 kV/ m的地方, 就必须要采取保护措施。这也就说明, 人体能承受一定的电压, 在进行维修时, 可以在安全场强下进行带电作业。

二、 带电作业安全的制度防范措施

首先, 认真进行现场检查制度。在进行配电带电作业前,应组织作业人员全体到现场, 对线路的分布和工具将承受的机械负荷进行认真的检查, 对现场作业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要有清醒的认识, 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以便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其次, 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配电带电作业前必须按照规定, 填写各项作业的作业票。对于在带电作业中遇到的相同的电压、同一类型的带电作业时, 也应该在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后,可以采用同一安全措施的就采用统一安全措施, 一张工作票可以在多条线路中通用, 但是必须要标明具体的线路编号及名称, 对工作票的使用期限也要限制, 超过检修期后, 工作票自然作废。

第三, 必须履行工作许可制度。在现场工作开始前, 现场负责人应该联系调度员安排好值班的内容, 确认停用、重合闸、启动工作的保护措施, 对于带电断、接引线必须履行值班调度许可手续。

最后, 要建立专人专管专责的监护制度。为了保证作业的安全, 按照规定必须建立专人专管专责的监护制度, 所有现场作业必须要选取一位有实际工作经验, 有责任心的人员担当现场监护人, 监护人不允许参与直接的操作, 监护不得超过一个作业点的范围。在工作过程中一旦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停止所有操作, 原地待命, 等监护人回来后再继续作业。

三、 带电作业安全的人员素质防范措施

3.1 技术能力培训

这项作业是一项技术专业性强、技术质量高的工作。为了加快技能人才的培训, 以适应现代供配电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要完善理论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完善岗位培训标准和评价体系, 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企业的技术人员提供技能和职业发展通道, 使他们能提高技能, 专注于技术, 优化人才结构, 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

3.2 优化整合教育和培训的集约化管理、教育和培训资源,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

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负责的原则, 进行统一、高效的共享, 使资源集约化管理, 努力增加教育内容和培训计划,在培训基地、培训教材、培训网络的发展中去进行完善,做好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以建立一个培训中心为龙头, 多个技能培训为目标, 实现一个有序分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培训基地培训网络。

3.3 开展技术技能竞赛, 迅速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水平

通过内部职工技术的“ 较量”, 使职工在竞争中进步, 使他们快速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为创造高品质的人才, 为建设现场的快速发展和安全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持。

四、 带电作业安全的技术防范措施

在实际的工作中时刻要注意的是, 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就不应该再去进行带电作业, 如果因为抢修的需要不得不进行带电抢修时, 必须将所有的技术人员组织到一起, 以会议的形式献计献策, 研究作业方案, 在计划好后, 将安全措施做到位,再选择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做到安全第一,防范为主,杜绝出现事故。

4.1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这项技术数据的确定, 区别于以往的所有可能的过电压的系统。事实上, 当线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系统的结构就是不一样的, 该设备也是不一样的, 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 不同的线路过电压就会存在不同, 而且差距有可能会很大。正因为如此, 想要进行安全距离计算没就必须要考虑到现场的工作速率的风险,应该根据实际的系统电压的倍数计算。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范围内的活动, 包括带电作业最小间隙和操作者的身体允许的活动距离。这是受到各种因素, 包括形状的间隙、放电间隙中的电压、极性变化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 放电电压的工作间隙的形状对安全距离有着显著的影响。

4.2 带电作业采用保护间隙

加装保护间隙后, 可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尤其是紧凑的、升压改造和小塔窗口的多条线路, 受到距离偏小的影响较大, 传统的做法不能满足标准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及对保护间隙的要求。当系统过电压放电, 电压超过工作间隙, 就会出现间隙放电的危害,为了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就需要设立保护的间隙, 对可能会发生间隙放电电压以及低于工作间隙放电电压进行防护, 避免过放电间隙电压保护过早的问题, 从而限制了电压幅度, 起到了保护操作者的安全作用。

4.3 停用重合闸的措施

重合闸就是给电压产生制造着机会, 如果采用停用重合闸系统,就可以有效的降低产生电压的概率, 使带电作业的风险相对减少。重合闸停用, 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在带电作业中自己的错误而出现的事故二次伤害, 防止事故造成的危害以及事故扩大化的后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 在进行配电带电作业过程中, 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做好制度、人员素质、技术三道防范措施的基础上, 按照规范认真操作, 避免发生意外而出现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王海. 浅谈配电网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7).

[2] 洗铃堂. 浅析配电网带电作业及其安全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15).

[3] 徐建华, 孙彪, 王鑫. 剖析1OKv 配网带电作业安全防护[J] 中国科技博览, 2011(3).

高电压技术论文第8篇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工作中检验理论、提升理论,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是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作者曾在电力系统就职,体会比较深刻。对于变电站而言变压器检修经常要做空载和短路试验,工程上变压器空载试验方法采用调压器在低压侧加压,空载容量应小于调压器容量的50%,试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1%,以测量变压器的铁损。一般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压时,空载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1%~1%。变压器短路试验用自耦变压器调节原边电压,原边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测量变压器铜损。通常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流下的短路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4%~4%。通过亲自动手做压器空载、短路试验及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电路》、《电机学》中关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变压器的学习与理解。发电厂自动化控制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已投产和在建的大型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非常高,已达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管理模式。发电机组的自动开停机、自动同期并网技术验证了《自动控制理论》、《继电保护》等相关理论知识。在电力系统工作的4年中,笔者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电力系统工作经历对电气工程本科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

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

教材是高校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介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的保证。作者在施教时参照自身的工作经验,选用更具有方向性与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智能电网、数字化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其要求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因为这一目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目前国内应用的PLC有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产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产的FX3G系列等。随着日系PLC退出中国市场,西门子PLC被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例如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溪洛渡电厂等大型水电站使用PLC对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系统等设备进行控制。因此在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时,应该选用以西门子PLC为基础讲述电厂及电网自动化控制的教材,教学内容更接近电力系统工作实践,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更具有方向性

现代电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严格的职业要求。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是毕业生就职于电力企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电力系统设备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就发电厂而言,从事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需要毕业生熟练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熟悉电机、开关电器、载流导体、电抗器、补偿设备、避雷器、继电保护系统相关知识,这些是为适应发电厂工作而储备的理论知识。从事电气二次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则必须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子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应内容。因此拥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电力企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在促使毕业生快速融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电气设备维修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电气二次配线、布线及PLC编程能力。发电厂中大量布置电气二次控制盘柜,实际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高强度的控制回路布线与配线工作,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则需要毕业生具备基于PLC的自动化程序读写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我国各级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职工撰写大量的公文,例如对发电厂而言,每个月要写电厂运营报告、机组检修报告、技术改造方案等,特别是实行工作票制度后,每天都要写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及巡检报告。这些工作要求职工具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在求职及就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3将工作经验融入教学

将宝贵的工作经历融于课堂教学,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讲述《电路》第十一章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变压器的原理、空载和短路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在讲述《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时,以发电厂开停机控制流程、辅助设备自动化控制流程为例,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电厂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4将企业中应用的前沿技术

带进课堂随着数字化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大型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状态检测技术投入使用,开始对1000KV特高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当将当前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带进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求知兴趣。笔者从事过175MW、770MW水电机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维修工作,巨型水电厂厂用电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水电机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其中770MW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技术、巨型水电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都是当前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发展动向与趋势,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结语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