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杂志简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554/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家学者访谈录、特稿、诗歌赏鉴与学理阐释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刊号:1672-0962
国内刊号:44-1554/Z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9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5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1559
总被引量:6102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5.0909
立即指数:0.0132
期刊他引率:0.964
平均引文率:5.9934
  • 罗伯特·瓦尔泽《强盗》小说手稿中“Eros”情结

    作者:范捷平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强盗》小说手稿中,罗伯特·瓦尔泽通过无目的性的隐性书写方式揭示了其Eros情结,瓦尔特·本雅明把这种情结部分归结于瓦尔泽瑞士农夫式的羞语症。借用列维纳斯“绝对他者”学说中的Eros和“女性”理论,我们可以解读《强盗》文本中“强盗”裸露、羞涩、暧昧和掩饰的悖论叙述方式,并从瓦尔泽喋喋不休的叙述曲调中进一步解读本雅明对瓦尔泽作品提...

  • 爱与自我救赎:析十九世纪德语文学中的魔鬼合约母题

    作者:胡一帆 刊期:2019年第06期

    德语文学中的魔鬼合约母题自十六世纪始伴随浮士德题材登上世界文学的舞台,其间,魔鬼合约故事主人公的结局经历了从罚入地狱到获得救赎的改变。至十八世纪下半叶,离经叛道的魔鬼合约人因爱而得救赎成为主旋律:这种爱有来自宗教信仰的上帝之爱,有尘世的爱情、友情之爱,亦有大自然的包容、抚慰之爱,更有主人公的自尊自爱。救赎使十九世纪德语文学...

  • 论戈特弗里徳·凯勒小说《人靠衣装》中的社会转型

    作者:冀玥彤; 赵蕾莲 刊期:2019年第06期

    瑞士著名作家戈特弗里徳·凯勒的中篇小说《人靠衣装》(1874年)描绘了瑞士富裕小城哥尔达赫由封建等级制向资本主义现代化过渡时的社会形态。作者将主人公塑造成“冒充体面者”,从而巧妙地讽刺揭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荒唐现象。凯勒批评墨守成规、仍受等级观念束缚的哥尔达赫民众。这种民风才酿成滑稽闹剧:他们误认为穷困潦倒却衣着考究的失...

  • 彼得·比克瑟叙事作品中的宗教元素分析

    作者:姜丽 刊期:2019年第06期

    瑞士当代著名作家彼得·比克瑟的叙事作品充满了宗教情怀,这主要体现在其叙事目的、叙事方式和叙事对象上。对他而言,作家的讲述是为了教人讲故事,让人重归神性情境。当比克瑟把社会中的无名小人物纳入故事时,也就给了他们讲故事的模式,给了他们让生命获得意义的方式,与此同时也赋予理想读者参与神性创作的机会。在他为数不多的叙事作品中,一个个...

  • 《奥鲁诺克》中的女性意识建构

    作者:胡振明 刊期:2019年第06期

    英国复辟时期作家阿芙拉·贝恩是众多积极推动社会意识建构的女性作家中的一员,她为后世女性赢得了说出自身所想的权利。推崇贝恩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观点与哈贝马斯的文学公共领域理念近似,都提及个人书写与社会共识之间的关系。与当时众多作家一样,贝恩用作品参与建构文学公共领域,其代表作《奥鲁诺克》(Oroonoko)可被视为贝恩本人将具有个人主...

  • 尝试居间:卡罗尔·安·达菲《原籍何处》的后殖民解读

    作者:李昀; 张成娣 刊期:2019年第06期

    卡罗尔·安·达菲在诗作《原籍何处》中同时消解了自己的苏格兰和英格兰身份,为自己作为诗人寻找一种“居间”的身份。面对“苏格兰”在当代英国社会中遭遇的压制和边缘化,达菲并未如其他苏格兰本土诗人一样,选择强调自己的苏格兰性,而是有意建构了一种“居间”状态,既解构了英格兰强势的主导地位,又避免了用“苏格兰”对抗“英格兰”,在身份认同...

  • 作为意识形态的风景:《乡村与城市》中的视觉政治

    作者:陈丽 刊期:2019年第06期

    《乡村与城市》代表了英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传统,即乡村与城市书写的传统。威廉斯通过作为意识形态的风景视角,梳理了英国文学脉络中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的重要历史线索,其目的在于颠覆“如画风景”的田园书写和城市“进步”话语叙事,揭示出风景在社会秩序演进中的建构作用。他对全球化时代的城乡关系注入更加深刻的寓意——“城市化”帝国风...

  • 消费视域下自恋的纳西莎:解读《一段好时光》

    作者:张月桂 刊期:2019年第06期

    美国新英格兰女作家玛丽·威尔金斯·弗里曼在其短篇故事《一段好时光》中讲述女主人公纳西莎·斯通将父亲遗留的保险金挥霍殆尽,最终不得不回归平淡生活。弗里曼通过刻画纳西莎的自恋心理在消费文化中的表征、消费动机以及消费盛宴的双重影响,真实还原了维多利亚时代景观社会中狂欢式、自恋式的消费,表达其对社会动荡年代女性个体生存境遇与困惑的...

  • 从《水手比利·巴德》的审判看权力机制的运作

    作者:黄永亮 刊期:2019年第06期

    “战力号”上的水手比利因被上司克腊加特诬告而失手将其打死,最终被判死刑。基于权力理论,我们可以看到比利被判死刑是船长威尔借助权力机制造成的:他在审判时利用法庭空间加强自己对审判的掌控;以维护法律和秩序的名义,说服同僚将比利送上绞架;扭曲法律事实对该案进行报道,左右了公众舆论。比利的悲剧说明“战力号”是一个缺乏人身自由的规训...

  • 为什么克拉丽莎非死不可?——“美德”在小说《克拉丽莎》里的内涵

    作者:庄晴; 梁建华 刊期:2019年第06期

    继《帕梅拉》的成功以后,理查逊出乎意料地在他的第二部小说《克拉丽莎》中一改以往圆满的结局,让他的女主人公在心碎和悲痛中死去。小说的悲剧结局引发了评论界的争议和不同的解读。评论界少有提及的是,以教化读者为己任的书信体小说巨匠理查逊正是借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死来展现他所推崇的美德的真正涵义。因此把克拉丽莎的死置于对美德自身的...

  • 可能世界的通达关系:以伍尔夫笔下文学世界为例

    作者:牟方华 刊期:2019年第06期

    “可能世界”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不能简单地以概念借用替代对其理论根源的探讨,必须突破目前只关注文本世界的局限,转而考察可能世界间的意义关联。伍尔夫笔下文学世界的多重通达图景表明,作者的世界、读者的世界、人物的世界、现实世界、文本世界之所以是可能的,原因在于这种种的世界皆因某一通达因素(如空间)而能彼此通达。“可能世界”理论...

  • 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身体叙事的隐喻意义

    作者:赵谦 刊期:2019年第06期

    身体叙事是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意义。总体而言,昆德拉小说中身体叙事包括身体部位和身体动作两种类型。以昆德拉的全部小说为视阈,分析身体叙事在具体情境中的隐喻意义,结果发现:身体叙事的对象以女性为主,她们的某些身体部位和暧昧动作彰显出女性特有的魅力,从而激起男性最原始的情欲冲动,因此隐喻了人类与...

  • 基于话语轮次模式解读安娜·克里斯蒂的妥协与再囚禁

    作者:杨丹丹 刊期:2019年第06期

    话语轮次模式通过对作品中人物会话的话轮长度、话轮类型以及话轮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会话角色的话语权关系,进而推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社会地位。《安娜·克里斯蒂》是尤金·奥尼尔的第四部戏剧,通过对安娜、伯克和克里斯三者之间的会话分析,我们发现安娜的话语权力经历了三次变化:控制、渐弱和最后失去,进而推断出其主体思想的三次...

  • 高一志《童幼教育》中的友谊观

    作者:寒梅; 陈彦辉(译); 杨雪樱(译) 刊期:2019年第06期

    高一志是中国晚明时代最多产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他的教育学专著《童幼教育》被认为是“中西方在教育学领域交流的最早证明”,从教和学两个角度探讨儿童教育中的问题,其中第二卷第九章着重论述友谊问题。欧洲哲学和中国哲学都有关于友谊的论述,中国明代是男性友谊观的黄金时代;利玛窦友谊观对高一志产生重要影响,他也借用儒家经典表述自己的友谊...

  • 基于身体观就医学对晚清、五四文学影响的考察

    作者:刘金举; 龙开胜 刊期:2019年第06期

    近代以降,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一方面西医被视为西方近代文明的象征、中医被视为东方腐朽文化的象征而被符号化,不但中医的地位渐渐为西医所取代,而且医学还从原来的“小道”被提升至与民族存亡、国家盛衰密切相关的“国家事业”这一崇高的地位;另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身体观、文学观熏陶的维新派以及后来的五四文人,受到日本医疗改革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