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财务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范文

财务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范文

时间:2022-12-16 14:55:10 关键词: 财务智能 会计 人才培养
摘要:当前,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海量财会数据和高水平财务管理要求,传统财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这使得会计行业不再单纯地以传统形式运行,而是被迅速地渗透并快速发展。

财务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范文

财务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篇1

0引言

“智能+”背景下,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或大或小的冲击。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相关管理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使得财务智能化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国外学术界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对财务智能展开了研究,推动着财务工作的转型与升级,然而我国的财务智能研究历史较为短暂,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财务智能尚未广泛普及。近些年迅速发展的新型财务智能化方式在促进财会工作转型的同时,也给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一方面财务部门需要财会人员掌握与财务智能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财会人员需保持自身良好竞争力,避免被淘汰。与此同时,由于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重大,对会计人才进行立德树人教育不容忽视。当今高校在本科阶段采取何种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得财会专业毕业生既具备符合当今人才市场需求的相关技能,又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财务智能模式对财务工作的影响,结合我国高校本科阶段的会计教育,探讨在财务智能背景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

1财务智能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财务智能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新模式,是基于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前沿的信息技术结合会计实务来实现企业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常见的财务智能有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大数据等新技术与财务工作结合之后发展的财务云、新一代ERP、区块链技术与财务机器人等新兴方式,这些方式深刻影响着财务工作的流程和效率,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逐渐取代部分重复性较高的人工财务工作。财务智能基于政策、规则和流程,强调财务智能化场景设计和新技术应用,通过对企业财务平台、财务数据、财务组织的智能化建设,从而实现业务、财务和管理的一体化融合,各组织部门间的深度协同与精细化管理。财务智能模式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财务分析系统、智能经营决策系统以及智能财务预警系统等。通过上述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财务智能模式可以高效地实现分析、预测、决策等管理职能。具体而言,智能财务分析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实现财务模型的固化,将外部导入的企业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作为分析对象,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相应处理,迅速作出企业财务报告,并能自动分析企业财务结构状况、现金流量结构趋势等。智能经营决策系统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等实时监控企业的成本、收入和利润等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管理,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实现投融资决策以及经营决策等。而智能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通过财务数据来分析公司业绩、盈利、收入等确定企业各项活动是否正常运行,从而建立企业业绩衡量指标,监控企业财务状况。若企业财务状况或业务状况等未按目标正常实现,则会收到预警信息,提示企业适时调整。全面共享、高效融合、深度协同、精细管理和力求智能是财务智能的5个突出特点。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财务智能有着以下优势:管理流程自动化,节省成本;时间成本低,进一步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生产高质量财务数据和分析信息,当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进行经营决策时,为其提供所需相关企业信息;新技术与财务融合,释放财务人员工作饱和度,促进财务人员向管理职能转型;智能财务监督预警系统可以自主高效地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审查和预警,保障财务安全;促进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为财务转型赋能,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

2财务智能背景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挑战

大数据、人工智能、财务共享服务和云计算等财务智能正不断地改变着财会人员工作的环境和方式,影响着财会行业的未来,同时也赋予了会计职业新的挑战与任务,而高校的任务是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虽然“大智移云物”为会计教育提供了绝佳机会,但是目前高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改革还比较缓慢,大多数高校仍以培养高素质的核算型会计人才为主,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于当前财务智能背景的需求,因此探究当前财务智能背景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尤为重要。

2.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培养目标是会计本科教育的重要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手段,进而影响着本科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强国目标,立德树人便成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基,再加之“大智移云物”时代需求的是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这要求高校与时俱进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对学生品德、素质与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当前我国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仍较为关注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存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注不够,对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落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影响着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教育手段,目前高校的培养方案与手段使得会计专业学生主要向核算型会计人才发展,毕业后面临环境的变化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步入企业后面临既定问题时缺乏决策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缺乏使得会计本科人才无法与时代的新需求和高要求接轨,难以应对财务智能化的挑战,从而导致其缺乏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空间。

2.2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随着财务智能化的到来以及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会计本科教育对课程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目前会计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并不完善。首先,大多数高校对“会计学科第一课”的引导启发作用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本科生接触到的第一节专业相关课程多为《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等重点介绍会计理论的课程,因此初次接触会计时,学生难以正确认识会计这一职业所面临的环境与在社会上扮演何种角色,影响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其次,部分高校缺乏对会计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的关注。在当前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教学实际中,主要的专业课程还是更加注重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学习,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性较强的学科与会计学原理的紧密联系,也缺少财务智能背景下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尤其是对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认知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对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理解和学习较为欠缺。最后,部分高校对立德树人的重视程度不够。2021年4月16日,证监会通报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在财务智能背景下,财务造假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复杂,因此高校加强对会计人才的道德培养刻不容缓。会计人员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德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应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我国目前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3新教学方法应用不够

财务智能化快速推进,但高校并未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相关技术。一方面,会计教学授课方式落后。目前高校的会计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方法,多局限于课本和课堂,缺乏结合智能财务技术的教学方式,也缺少商业案例教学实践,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与会计实务和行业前沿技术结合,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财务智能背景下,会计本科教育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而大部分高校未能及时调整师资结构。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授课时理论性较强,很难适时引用企业实际案例,难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之部分教师虽具备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却缺乏对智能财务、大数据财务分析知识的掌握,也缺乏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会计实操教学的能力,从而导致会计本科教育难以适应智能财务时代的教学需求。

3财务智能背景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对策

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诞生,企业财会工作逐渐转向智能财务模式,因此企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我国会计本科人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需考量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要,加强会计教育改革,深入思考如何重塑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等,以此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3.1重塑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许多高校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仍局限于基础的财务知识与理论,而在财务智能背景下,高校应用大数据的眼光重新审视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多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总的来说,在智能财务模式下,高校应当着重培养道德水准高、整体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思维的管理型会计人才。首先,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应当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方针和根本任务,努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高层次的人才全面发展培养体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输送有职业道德的会计人才。其次,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对学生的决策能力、问题识别能力、适应变革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等加以重视,以此为学生适应财务智能化挑战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具体而言,高校培养的会计本科人才应具备对既定问题的决策能力,例如参与投资融资活动进行方案选择的技能、使决策工作能达到预定目的的判断力等;在内外部商业环境中的问题发现识别能力,例如风险判断能力、风险规避能力等;在企业环境中的适应变革能力,例如企业的战略分析能力、业务沟通交流能力等;提高企业竞争力所需的商业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等创新发展能力。最后,基于财务智能时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高等院校还应特别重视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分析、数字技能的重要性。综上所述,本科院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符合时代特点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专业技能强,且具有责任担当、跨学科思考能力和跨界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3.2优化高校会计课程体系

科学的课程体系由若干学科知识的选择、组合、汇聚而成,唯有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对待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首先,高校应加强对第一门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在专业理论课程前,开设一门课程来阐释会计的环境、历史、发展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等,帮助学生宏观了解会计学科,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还可以为学生指明财务智能环境下的行业方向,鼓励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跨学科知识。其次,财务智能背景下,会计学与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结合紧密,因此会计本科教育不应只局限于传统会计学科的内容,还应覆盖相关交叉学科内容,开设管理信息系统等符合“大智移云物”背景的课程,为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活力。再次,高校可以紧密联系会计理论与实践,例如开设模拟企业中的智能财务系统实训课程,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在财务智能背景下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将理论运用至实际之中,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对会计业务更为熟练,加强学生脱离学校进入企业的适应性。最后,财务智能大背景下会计造假具有隐蔽性与复杂性,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注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其实效性,会计人才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培养体系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3.3改进会计本科教学方法

从会计本科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结果存在重大影响,是人才是否与社会需求匹配的重要因素。首先,在财务智能大背景下,高校应尽量保证具有充足的会计教学信息资源与相应的专业配套教材体系,除了传统财务会计软件,高校在实训环节可以适当引用结合会计理论与大数据技术的云会计软件,使得学生对财务智能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次,高校应配备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使教学与财务智能技术相结合,除了授课内容更加新颖,将传统的会计理论通过多媒体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企业“线上办公”已成为常态,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提前适应“线上办公”形式。最后,高校需要具备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特别是面对数字经济时代新兴技术的巨大挑战,除了具有丰富会计理论储备的会计教师,高校可适量引进具有相关技术教育背景的高水平教师,或从实务界和其他院校引进具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教育背景的高水平全职或兼职教师,弥补现有师资力量的不足,形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缓解会计人才培养的单一性与滞后性。

4结语

财务智能促进了财务领域的智能化升级转型,这在给会计行业带来了一定机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引发外部环境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革。作为我国会计人才的主要输出方,高校必须主动承担起输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重任。现今大多数高校所实行的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而为了更好地应对财务智能背景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我国高校必须主动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国家政策,始终牢记培养具有高道德水准的综合型会计人才,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高水平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在会计教育改革过程中,各高校尤其应当重视立德树人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同时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进行改革,注重加强会计理论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学习,加强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和人工智能等专业的学科交叉,通过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对相关会计理论理解,在财务智能背景下,提高财务会计人员面对复杂经济业务时的处理能力、面向企业自身特色的职业判断能力、与财务智能相关的计算机能力和正确认识与运用企业会计信息的能力。以此在会计本科教育体系下培养出具有优良品德素质、跨学科思考能力、快捷解决问题能力且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复合型会计人才。

作者:蒋瑜峰 王聿修 阳芸茹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财务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篇2

0引言

随着数字时代的推进,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开始影响企业的运转模式及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导致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核算性会计逐渐向具有信息化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型。以华为、海尔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智能财务体系,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改善运营,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此看来,财务智能化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财务转型也是大势所趋,最终促使财务人员结构发生调整。2021年初财政部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强调要切实加快财会数字化转型步伐,为会计事业发展提供新引擎、构筑新优势。对于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而言,应积极制订具有“智能财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智能财务时代对会计人才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1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数字化的本质是开放、兼容、共享,数字化通常是人们常说的运用计算机将我们生活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字0和1的过程。以前的财务软件是独立的、封闭式的,在数字化时代,要求财务在保证自身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开放和共享的端口与其他部门的软件进行相应的对接,从而大大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2019年初,人力资源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统计局正式了13个新职业信息,其中有数字化管理师。2020年初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筹办数字化会计师的认证工作,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开始重视数字化在各领域的使用。2020年初我国遭受疫情的影响,一时之间传统财务工作受到很大冲击,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如何完成财务年度决算、财务报账等工作,成为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引发了财会人员的职业思考,在数字化时代下,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财会人员应该如何破解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难题。经过疫情的洗礼,数字化概念在人们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引领企业管理理念以及办公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因此具备数字化管理能力的人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财务部门是一个很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门,它承载着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参与企业的经营预测和决策,并通过预算工作做好企业各部门预算经费的分配,最终实现企业收入和支出的合理分配。如果企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财务部门应当首先做出改变。由此看来,数字化时代下企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1具备数据挖掘、分析及建模能力的会计人才

财务部门聚集企业的重要数据,财务人员要利用这些复杂的数据中快速分析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报告,因此会计人才需要掌握数据挖掘及数据建模等能力。

1.2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下,企业所需要的财务人才不再是单一专业化的人才,而是需要具备多专业技能的会计人才,比如,熟悉简单编程技能并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人才或者是具有数学建模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总而言之,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方面要坚持交叉学科的培养,比如数学与会计学专业的融合、计算机与会计学专业的融合。2地方性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地方性本科高校以应用型本科为主,因此培养的人才不是专注于科学研究的,而是需要具备实战能力的人才。财务专业在就业上一直有竞争优势,因此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也会倾向于财会专业。地方性本科高校基本都会开设财会专业,主要原因是招生和就业都不成问题。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于一直向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高校而言,如何通过优化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让财会专业在市场中一直保持招生和就业的领先,这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当前地方性本科高校对会计本科生的培养中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智能化时代下,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立、企业财务部门结构变更后,高校需要提供一种注重管理会计能力的、综合而全面的素质教育。但在目前大部分传统的地方性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未来的财务人员培养模式还以强化财务会计为主。从社会现有的需求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企业更倾向于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信息化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第二,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目前一些偏远的地方性本科高校对于培养会计本科生仅仅依靠教师课堂知识的教授,缺乏先进的仿真实验平台或仿真实验室,学生获取知识只能通过书本,因此实操能力显得较为薄弱。更有甚者,会计专任教师大部分是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实践技能,对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转模式不了解,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显得太理论化,缺乏实践感知,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提起学习兴趣。第三,教学手段单一。目前的教学手段一般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极个别课程会在实验室授课,比如,会计信息化、(创新实践)财务技能比赛、Excel财务运用实训等课程。而大部分的实验室形同虚设,所需要的财务软件更新速度慢,缺少先进的仿真平台,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目前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第四,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不合理。一些地方性本科高校在认定双师型教师时,基本是通过考取证书的形式,比如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只需要考取经济类或者是其他类别的中级以上证书,即可认定为双师型,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误解了国家对于双师型人才的定义。第五,财会编程、财务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类的专业课程较少。2017年5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推出首个财务机器人,该机器人的问世,一时之间轰动了财会行业,这也促使财会人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而此时财会专家学者们才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变化,但是高校里大部分的财会专家都是纯会计理论学术型人才,对于编程、开发等计算机技术都不熟悉,甚至有些还很陌生。因此,各地方本科高校想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具有财务特色的编程及建模类课程较为困难,而且财会专业研究方向的教师也不具备自行编写这类教材的能力。

3地方性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

3.1科学定位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下地方性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渠道是高校,因此高校在制订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立足于未来几年社会对会计人才职业岗位和能力的定位。关于职业定位,地方性高校在制订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立足当地的经济情况及学生的特点,比如说位于西部地区的广西、贵州,这两个省区的经济稍微落后,在这两个区域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当地生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留在本地发展,并且大部分是致力于考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或者当地的银行工作,只有少部分毕业生到小型的民营企业工作,进入大型企业的学生较少,主要原因是当地缺少大型的国企。基于这样的特点,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适度调整课程结构,不能照抄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3.2创新教学模式

未来的会计人才在企事业单位中不再从事单一的财务核算、财务审核或者出纳等工作。自财务机器人出现后,财务部门里简单而重复的工作逐渐被机器人取代,比如凭证的录入工作,现在的财务系统可以通过业务流程来判定所对应的会计分录,实现会计分录的自动生成;再者,传统的出纳工作局限于收付款业务,主要往返于银行和单位之间,并且要熟练掌握点钞技能,而现在的出纳工作由于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现金交易的模式已慢慢消失,更多的是电子支付的过程,因此通过付款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支付,出纳人员的工作将被逐渐取代,也就意味着企事业单位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出纳人员。对于这样的变化,高校在课程教学时,也不能拘泥于过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研究、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移动通信已进入5G时代,学生手中的手机也可以作为他们的学习工具,作为老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手机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抵触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现象。比如教师提前录制课堂小微课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小微课提前预习或者复习知识;鼓励学生利用手机观看中国MOOC平台上的课程。

3.3优化会计课程体系

“十四五”会计改革发展规划中提出高校要在师资、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教改研究和实践探索,这也足以说明目前地方性本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亟须调整和完善。通过对广西的部分本科高校调研发现,其会计课程仍然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化等核心课程为主,而对于计算机和数学类课程则基本是以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等课程呈现。而在数字化时代更需要具有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等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增加数学建模、运筹学、Python语言等课程,减少出纳实务、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大部分的地方性本科高校有专门的会计与审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也就是说这些学院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且他们的教师由各自的学院管理,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要进行课程优化调整,需要具有计算机专业或者数学专业背景的老师来教授相关的课程。但是仅有数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来讲授数学建模这样的课程,有可能仅仅是从数学的教学思维来传授,那就不能将知识跟会计中的经济背景结合起来,这样就失去了开设该课程的意义。因此,在制订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优化方案时,学校层面应该鼓励跨学院交流并成立跨学院的教研室,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而且可以实现跨学科跨专业教师队伍的提升。

3.4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应该将一定招聘比例用于招聘有企业任职经历的高职称、高技能人才,或者学校应该制订相关方案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开展一定时期的实践活动,比如各二级学院在保证每学期能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前提下,可以外派本学院5%的专任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最长不能超过一年,最短为3个月,并且教务部门、人事部门要对该教师进行过程监督和考核,考核合格,认可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量并发放相应的绩效工资。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可以弥补从学校直接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高校任教时缺少的企业实践经历。

作者:洪慧 单位:百色学院

财务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篇3

当前,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海量财会数据和高水平财务管理要求,传统财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这使得会计行业不再单纯地以传统形式运行,而是被迅速地渗透并快速发展。在这个智能财务时代,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已经无法跟随大数据、云计算的脚步,基于此,现代管理型会计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此类会计以管理为主要核心。目前,我国财会人员主要集中于基础性核算岗位,如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等,如战略会计、决策会计、评价会计等管理型财会人才仅占财务人员的少部分,这与企业财务水平提升和财务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脱轨。因此,未来财会人员培养应结合当前财务行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的改变,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由传统核算型向管理型、复合型人才转变。

一、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在这个阶段,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智能化成为企业结构转型、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动力,也是企业走向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应用象征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带来。在传统型会计时代,管理会计只能通过月末或年初的财务报表获取信息,无法对企业进行实时有效的评估、管理和战略制定。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应用使得财务人员可以直接从会计数据库中自动调取有关企业日常经济经营活动的原始会计数据,完成企业所需要的数据分析。虽然当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大多数会计工作的目的是服务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方面的支持不够,管理会计工作发展相对落后。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会计人员也需要从传统核算型向智能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转型。掌握人工智能的技术人员不懂财务,传统财务人员不会技术,这在智能化的大趋势下,给传统的财务人员与管理会计的向前发展带来了双重挑战。因此,智能化转型是财务人员立足于行业的唯一选择,智能化必将改变传统财务管理的运作模式。人工智能技术会赋予会计岗位灵活智能的职能,也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的深入管理。在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将发挥多元化的作用,如数据分析、数字决策、预测与战略规划等。

二、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智能财务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涌现出更多的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管理型会计除需要传统核算层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很多综合知识,如法律、税务、管理、金融等,并且也要求其拥有更多与财务互补的能力,如管理能力、数据的挖掘与整合能力、问题分析决策能力以及掌握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技术。优秀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是符合智能化时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对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及转型所做的改革推进比较缓慢。在财务会计转型过程中,企业自身的转型意识薄弱,影响着会计人员转型的效果。企业在长期的财务发展中,受到财务工作发展中的观念所限,采用的都是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来处理财务业务。这不仅会对企业自身的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更会造成企业管理会计人员转型的困难,弱化目前企业财务由传统核算型向决策管理型转变的工作效果。同时,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程度也直接影响财务型会计转型为管理型会计的进程。企业实现智能财务和管理会计转型需要充分依靠会计掌握企业信息管理技术和企业智能财务系统与设备建设。但是在实际转型过程中,常会出现企业资金不足、转型服务意识落后、传统财会人员无法将各种信息化设备应用在财务上的情况,这使得中小企业内部财会转型长期无法落实到位。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水平低也可能阻碍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管理型财务工作不仅需要财务人员具有一定专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素养,也需要与企业内其他部门相互协作。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强调各部门间的协同作用,存在不足之处,造成企业发展无法彻底从财务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难以达到会计人才转型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很多高校都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体系,更多地注重对核算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以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操作作为人才衡量基础,这种观念已经不能够适用于当下智能财务飞速发展的时期。在互联网、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时代里,诸如“智能财务”“管理型会计”等许多新颖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对于高端管理财务人员的培养,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完备的科学体系,很多课程的开设都是针对传统的核算型会计,没有与当下的新学科、新知识相互融合,比如决策、风险管理等。学生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知之甚少,未进行IT知识的系统学习,缺少IT技能,与时代融合性差,难以成为智能管理型会计,依托智能财务平台进行日常工作。在智能财务时代,急需管理型会计人才,然而高校的师资力量略显不足,缺乏复合型师资团队,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受到阻碍。部分教师仅掌握过去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能将大数据财务分析、智能财务共享、云平台计算及模拟实践等知识很好地融入进去,也很少使用人工智能来实操教学,因此难以适应智能财务时代的教学要求,也使得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愈发艰难。

三、财务会计转型趋势分析

(一)智能财务的表现形式。智能财务指的是智能化地处理财务相关流程,它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将业务与财会方面进行融合,以业财融合为基础,实现对整体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使用。现今有很多企业为了实现财会及非财会工作之间数据的及时沟通,已经开始将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于财会管理过程当中;与此同时,通过使用智能财务共享平台,自动化处理包括报账、审核及结账等在内的诸多流程,切实提高了财会的管理力度和效率。二是通过以商业智能为出发点的智能管理会计平台,对企业自身的数据进行处理,来提高数据使用精确度,同时实时多角度地分析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不同偏好的用户的多维需求进行模拟,以此提高整体决策的智能化。三是通过智能财务平台,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分析数据,一方面方便了记账凭证等的处理工作,也能对风险进行预估;另一方面能够服务于客户的信用评估以及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提高智能化财会的工作效率,这也是未来智能财务的发展趋势。

(二)智能化时代财务会计转型趋势。一方面财务会计向现代信息化和电子化管理方向发展。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需要大量财务会计进行基础性财务核算,从审核原始凭证、登账记账、试算平衡表到报表编制,财务会计需要进行大量重复性业务操作,工作繁重。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智能财务共享平台,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许多重复性核算环节系统实时自动完成。财务会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不仅减轻财务会计的工作负担,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而且降低会计信息交流时传递错误的概率,提升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向复合型高端财会人员发展。财务会计提升数据处理、组织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的能力,向管理型会计转变。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人员不再需要处理繁琐的传统财务工作,但这也给财务人员带来巨大挑战,传统业务岗位被自动化财务系统替代,传统财务人员面临着下岗失业的风险。目前,财会人员素质两极化严重,真正具有智能化高端管理能力的财会核心人员占比很小,而且低端财会人才市场过于饱和。如果想要在财会行业长期立足,不被时代所淘汰,财务会计人员应加强专业技能学习,不断提升数据挖掘、分析预测、决策管理、战略制定等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的能力,向高端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型。

四、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一)企业对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企业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势必要从构筑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转变和创新财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以及培养管理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几个重要的方面入手。首先,企业为推动传统财会人才转化为智能财会人才,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会计制度。企业要明确和切实践行管理会计制度的核心价值,即预测、控制、决策、评估,并且要运用好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其次,推动财会人员转型要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迎合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和发展,并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地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促进财务工作实现质的改革和转型。最后,企业进行智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转变传统的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观念。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与财务部门的从业者都应该有着转型的认识,明确转型的重要性,意识到各个部门在转型大潮中担负的责任。在具体的财务会计转型发展工作中,企业需要不断地提高全体员工的财务服务工作积极性,对全体员工的财务服务职能进行适应于管理财务会计制度的调整,再次明确分工,同时还要制定相关具体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规范,让企业财务部门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士的工作思想和理念得到实质性转变,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财务部门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内涵,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高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相较于处于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企业,面对会计行业的变革,高校的反应相对比较迟钝。高校应当将此次智能革命作为契机,将“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贯彻到底,与科研机构、各类企业相互合作,培养出更多智能财务时代所需的会计人才,为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探索。智能化时代,财务机器人将替代传统财务人员进行基础会计核算业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管理会计思维,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并熟练应用于智能财务的系统和平台,向管理型会计转型。高校需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将当下时代对财务人员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制定新的财会人才培养目标,从以传统核算业务为核心的培养方案,发展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的复合型、实践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高校的专业课程应在传统核算业务的基础上,向综合化转变。据统计,各高校会计专业开设课程中,超过60%都是基础财务类,仅有不到40%的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等相关课程。但随着智能财务的发展,管理战略类课程越发重要,其课程占比也应更重。并且在夯实学生财务基础技能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和教师应依据实际财务业务工作流程,将必需的技能、知识、技术等融合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中,打造业财融合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业财融合。同时,高校不仅要将编程、AI课程和技术实践融入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应开设大数据分析、财务编程、商业智能分析等多学科交叉课程。通过多元化课程体系,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智能化思维,提升他们用信息技术来处理财务业务的能力,培养出一批集决策、创新、数据发掘分析等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学校应建设高质量师资团队,培养更多全科型教师。在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中,专业课程需要将各门学科知识融合,这对专业老师各门学科的水平与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为更好地培养智能管理会计人才,学校需要建设一个综合型师资团队,培养更多全科型教师。不仅要提升教师对各学科的掌握水平,还要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智能财务技术和系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宫义飞,李佳玲,李沛樾,等.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2020(16).

[2]谢惠琼.智能财务时代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转变[J].当代会计,2020(13).

[3]吴兆举.智能财务发展对财会人员的影响探究[J].现代商业,2020(21).

作者:李睿 余冬根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