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2-11-07 14:13:13 关键词: 红色 文化资源 乡村振兴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能量。该文选取韶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模式进行研究,介绍韶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论述韶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提出韶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即提取文化符号,发展红色旅游,构建红色组织,营造文明乡风。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1韶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

1.1红色遗址遗迹

根据《广东省红色军事文化遗产分布图》可知,韶关地区重要红色遗址超过百处,在广东省内排名前三,红色资源从南向北逐渐增多,总体分布形态为“倒三角式”,包括中共翁源县委成立旧址光明陈氏宗祠、下庄铀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伐战争纪念馆、南昌起义部队韶关革命活动(犁氏当铺)旧址、乐昌坪石大捷纪念园、仁化石塘双峰寨保卫战旧址、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等[1]。

1.2红色精神内涵

红色精神是韶关地区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时表现的崇高品质,基本表现为忠诚坚定、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如赤胆忠诚的赣粤边特委书记李乐天在积极开展领导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游击战争中表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笃定信仰与革命事业的忠诚坚守,坚贞不屈的广东妇女协会曲江分会妇女组织人之一邓如兰在积极组织减租减息斗争中表现的英勇顽强、为民无私奉献精神等[2]。

2韶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性

2.1红色精神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动力

红色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隐性部分,特指中国共产党在韶关地区开展革命斗争过程中体现的政治理想信念与道德追求、崇高情怀,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提炼韶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可以为乡村基层文化教育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2.2红色物质文化资源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能量

红色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显性部分,特指中国共产党在韶关地区遗存的组织机构、文本文献、场地场所和设施设备等,可以借助产业化开发手段转变为红色旅游资源,以革命遗迹展示、纪念馆和革命活动体验等形式吸引游览者。进而借助红色旅游产品集知识性、教育性、体验性、文化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优势,带动韶关乡村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

2.3红色制度文化资源为乡村组织振兴提供支持

红色制度文化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中国共产党在韶关地区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制定的革命纲领、理论与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如中共翁源县第一个党支部建设期间形成的革命纲领与方针政策。通过挖掘利用韶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红色制度文化,可以为乡村党组织建设、治理工作开展提供充足支持,奠定乡村组织振兴基础。

2.4红色行为文化资源为乡村人才与生态振兴提供借鉴

红色行为文化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高度凝练,特指中共国共产党在韶关地区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展现的礼俗、风俗、民俗。如在南雄县苏维埃政府领导的南雄土地革命运动中,在积极没收反动地主豪绅谷仓与财务外,将没收的谷物与财务及时分给贫苦群众,表现了铲除社会丑恶现象与构建文明生活方式的政治社会文化,相关文化为乡村生态振兴与人才振兴提供了充足借鉴。

3韶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

3.1提取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韶关地区红色文化精神、红色文化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文化资本并赋能乡村振兴的前提。根据韶关地区所处粤北地域特点,以粤北革命精神为根基,提炼富有特色且具有留存价值的文化符号。如从赣粤边游击战争记忆中提取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陈毅、项英等重要红军领导人突围油山并在崇山密林中与敌人周旋斗争的艰苦卓绝精神。同时结合陈毅元帅在《赣南游击词》“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的真实描绘,通过红色课堂、民谣歌曲、时光影院和工艺品等方式,讲述红军和游击队对党的赤诚之心和乐观的革命必胜信心[3]。在多元提取文化符号基础上,韶关地区应从文化再生产视角着手,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向红色文化资本的转化,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潜能。即在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归属权明确的基础上,根据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具备的市场价值,探索市场对韶关红色文化的需求,精准匹配韶关红色文化所传递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根据目标人群的差异,其价值观需求也具有一定差异。如九零后或零零后群体倾向于探索未知、冒险,可以传递韶关红色文化中忠诚坚定的崇高品质;而老年知青群体则倾向于回忆青春时代,可以传递韶关红色文化中艰苦卓绝的精神内涵;党员干部群体注重党性与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匹配韶关红色文化资源中一心为民的精神底色,并融入农运主席蔡卓文带头营救仁化农友和群众的案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3.2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兼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重意义,不仅可以强化乡村社会主义阵地意识,而且可以促进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4]。因此,韶关地区应依托现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规划精品红色旅游路线,畅通红色旅游交通网络,统筹提升红色文化旅游规模效应,为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提供充足支持。在全省红色文物保护利用样本打造的基础上,韶关地区可以进一步巩固红色遗址普查及保护利用规划成果,以新设立的红色文化资料图片陈列室、新建设的城口镇红色小镇项目、新落成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为中心,推进红色革命遗址群修复保护利用,为红色旅游产业推进奠定基础。进而根据不同划分标准,策划推出若干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如北伐之旅路线、会师之旅路线、红色祖屋路线等,各路线涉及的主要景点见表1。在这个基础上,利用韶关地区地处粤北群山环绕区的地理优势及特殊气候,以红色基因与绿色元素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兼具历史底蕴与生态理念的红色旅游线路。或者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区域内瑶族文化、客家文化、禅宗文化相结合,开辟综合体验性文化旅游线路,进一步弥补红色旅游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不足。如立足兰花专业镇翁源县江尾镇兰花培育产业、乐昌北乡镇马蹄农业,发掘红色资源,营造叠加式体验旅游模式,为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充足支持。在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策划的基础上,韶关地区应借鉴红色文化系列体验活动及节庆类活动举办经验,选择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视频短片拍摄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韶关红色文化品牌[5]。即在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建成红色古镇旅游区、长征拓展生态体验区、红色教育培训区、温泉养生配套区、田园综合体验区及红色长征粤北纪念馆建成的基础上,借助新闻采访、团队调研走访和历史资料汇编方式,深化韶关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构建以韶关地区红色革命遗址名录为中心的数据库,统筹红色遗址遗迹分布图、全景图与路线图,并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部隐藏的历史人文故事细节,促使红色文化更加接地气。同时联系赣州、郴州革命老区,拓宽红色旅游资源发掘与保护局面。

3.3规范党组织建设

红色制度文化是乡村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关键,具有再现经验、保存传承的突出价值,可以作为历史长河中宝贵党组织建设经验的载体[6]。中国共产党在韶关地区中共粤北省委、中共翁源县委、安岗村农民协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组织建设制度及组织与基层关系处理准则均可为乡村制度振兴提供动力,推动现今时期乡村党群关系、党内关系及系列组织建设、政治文化问题的有效解决。在红色制度文化赋能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基于红色制度文化的凝聚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征,韶关地区应着重发掘红色制度文化在强队伍、聚人心和激活力方面的先进经验,增强基层党组织对于红色制度文化的认同感。中共粤北省委和中共翁源县委、安岗村农民协会建设过程中制定了民主监督制度、民主选举制度与学习制度,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内部成员纪律观念、组织观念,对于新时期韶关地区乡村治理具有示范作用[7]。因此,新时期的韶关乡村基层党组织应深入挖掘红色制度文化内涵,借鉴实质性内容,以民主制度为抓手,贯穿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始点与终点,推动革命根据地建设历史经验与新时期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完美契合。

3.4构建科学文明生活氛围

韶关地区地处偏僻地区,乡村健康科学文明社会风气营造任重道远。因此,韶关地区可以借鉴红色革命时期中共领导者在破除封建迷信、宣传马克思主义及诸革命先烈精神的行为,消灭乡村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肃清陋俗恶习。为了将红色行为文化融入到乡村居民日常生活中,韶关地区应在利用红色文化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的基础上,深入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复合文化业态,营造文化意境,促使乡村居民沉浸式体验红色行为文化,在体验过程中树立科学文明生活意识。同时韶关地区应牢固把握党对舆论阵地领导权,以根据地建设时期创作的优秀红色文艺作品为抓手,全面利用每一处革命遗迹遗址、每一件珍贵文物与每一段感人烈士事迹。并设立红色行为文化创作基金,鼓舞地区文学艺术家创作更多内涵丰富、本土特色显著的视影音作品,搭建红色行为文化平台,激励广大乡村居民在乡村振兴发展实践中锐意进取、积极奉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与江西省、湖南省相邻,红色文化资源是促进韶关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更是创新韶关乡村发展模式的重要动力。因此,韶关地区应提炼红色文化资源符号,根据文化教育群体需求,转化为不同的文化教育内容,奠定文化振兴基础。同时利用区域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源动力。在这个基础上,积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制度文化规范,优化现有乡村党组织建设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作者:刘玉英 单位:中共始兴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