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

时间:2022-08-02 09:55:07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建筑业 发展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股洪流背后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资金供给和金融流动机制,谁能把握建筑低碳经济先机,谁就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主导者,低碳经济潮流中最大的赢家。从大的方面来说,我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在这当中我们不能照抄西方的道路,高耗能的道路,我们应该用比西方低得多的能源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健康的小康生活,成为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强国。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低碳经济下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监管水平较低,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滞后等三方面是造成我国建筑能耗高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本文从政府、产业、企业等层面提出了建筑业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业;现状;对策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滥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不良的经济影响逐渐被人们熟知,尤其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如何合理运用能源使经济社会低碳化的方向深入发展,而低碳经济则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低碳经济主要的涉及部门,建筑业如何在全球低碳化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发展特点,适应社会经济进步,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建筑设计、规划不合理、耗能量大

在我国,住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居多,尽管国家在2006年时曾经规定在新建商品房中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70%,但是少有城市能够达到这一标准,既是个别地区能够达到,那些符合标准的房屋也多数存在着采光不好,通风不好等设计上的严重问题。

(二)建筑材料和能源利用方面存在隐患

目前,大多数被建筑工地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消耗高,污染高,效果差的材料。在能源的利用上很少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型能源,煤炭和石油仍然是建筑能源的主要来源。

(三)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和国际节能标准之间存有差距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新建工程面积虽然占到了世界新建工程的一半,但是80%到90%都没有达到国际节能标准。我国现在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仍然是发达国家的3倍。因此,虽然说上海等一些先进大都市已经在推行低碳经济,但是从本质上而言,我国的低碳建筑依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一个成熟的运行体制和成熟的路线技术图,也没有相当清晰的低碳计算体系。

(四)大众参与度低,相关政策和法规未出台

目前,低碳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应的绿色建筑,建筑企业的低碳增长方式也正值一个雏形阶段。因此,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并没有形成一支的向心力。对消费者和企业并没有完全普及环保的绿色观念,而政府虽然从宣传整体上日渐注重环保,但是与此相关的有效管理体制仍然没有强制的实施。

二、我国建筑能耗不合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5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均推动了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开展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并且继续快速增加,但是由于建筑用地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浪费严重,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的污染度高出国际标准2至5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目前,建筑业已是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我国建筑钢材的消耗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能耗占国民总能耗的30%。这与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存在尖锐的矛盾。

(二)行业管理监管水平较低

新开发的建筑中,开发商未来降低成本扩大利润,使得高耗能建筑纷纷上马。开发商尽量减少使用高质量、节能效果好的建筑材料;甚至偷工减料,本应该两层的玻璃幕墙设计成一层,大大降低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造成能源浪费。此外,商业建筑中过多选择高耗能的空调方式,造成冷冻机和冷却塔效率低、输配系统能耗高、过渡季节大量运行空调;很少安装热回收措施、造成能量“跑冒滴漏”严重。

(三)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滞后

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滞后突出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建筑业智能建筑开通率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很多智能建筑项目设计完全达到了5A标准,但在项目建成后,开通率却很低,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程度也很低。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IT服务商的后期支持和维护服务滞后。项目交付之后的智能化系统使用和维护,通常不是专业人员,而是物业单位。楼宇自控领域对管理者和使用者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一旦发生问题,不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整体智能化系统或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很容易造成应用不充分、设备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等能源浪费现象。

另一方面是老化建筑“无力”高效利用能源。在老化建筑中,节水器具难以推广,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供水管网老化,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再生利用率低;供热采暖系统垂直单管串联方式,用户无法自行调控供暖量,致使能源浪费更加严重。

三、我国建筑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完善绿色建筑法规体系。完善《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

2.出台强制推广与激励先进相结合的绿色建筑政策。以政府投资的建筑为突破口,规定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在部分有积极性,有工作基础的地方试点,要求新开发的城市新区新建建筑必须全部满足绿色建筑技术标准;研究出台绿色建筑财税激励政策,制定财政资金的扶持和鼓励。

3.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示范。争取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组织实施绿色建筑相关的示范工程,一是单体绿色建筑的示范,二是城区或小城镇的区域性示范。

4.提升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建立绿色建筑理念传播、新技术新产品战事、教育培训基地、宣传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础,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绿色建筑知识、提高全民意识。

(二)产业层面

1.构建全寿命周期的标准体系。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标准规范,完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维护、使用等各环节的标准,建立既有建筑的绿色建筑改造评价标准体系。

2.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建设绿色建筑材料、产品、设备产业化基地、形成与之相应的市场环境、投融资机制,培育和扶持绿色建筑服务行业的发展,加强人员队伍培训。

3.建筑行业应当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大力发展交易市场。目前,我国交易全是在现货市场里面,没有开展期货交易。对此,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出,相比一般商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着更大的政策性和技术性的风险,故而国际市场对于期货、期权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显现。所以,自2006年起上海期货交易所便开始研究碳排放权期货,希望通过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帮助中国提高碳资源定价影响力,建立符合国内需求同时对接国际规则的碳市场交易。

(三)企业层面

1.研究完善绿色建筑产品技术支持体系。编著《绿色建筑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建立健全相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机制,组织技术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的技术理念,融合自主创新,发展适合国情的绿色建筑新型材料。

2.采用新型环保建材,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大量使用环保节能的新型施工技术,广泛推广绿色建筑,加强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利用。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碳排放的降低,将低碳经济贯彻始终。

3.通过主营业务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低碳的双赢。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并且经济效益较差的业务,增加碳排放量较小并且经济效益好的业务。将建筑施工企业从过去对煤炭和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转向水电投资、风力投资、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碳排放量不断减少,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资源,推进结构的调整以及力图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求得转变。

综上所述,在全球低碳经济化潮流的巨大趋势下,我国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要充分意识到低碳的重要性,还需要彻底地施行绿色建筑和低碳增长方式,在满足自身经济利益,为国民收入的增长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生活环境。经过不断的探索,建筑行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改善,我国建筑材料市场和施工市场也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

摘要:全球气候问题备受关注,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显著,世界各国都在探寻应对方法,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共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更要重视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因此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减排压力。同样,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建筑业也同样面临着减排和发展的双重任务。那么,在全球都在寻求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本课题的研究谈论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剖析了实现低碳建筑的措施和技术要求。同时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状况,提供一些政策的建议,为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同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绿色建筑技术

1 引言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重视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减排压力。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大户,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因此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的研究值得关注。

2 绿色建筑与低碳经济的联系及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我国传统建筑高能耗问题尤为突出。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制定低碳建筑的标准,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除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及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使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的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发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绿色建筑理念尚未普片,将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其主要存在技术和制度两大方面的问题。

4 发展低碳建筑的政策建议及技术措施

面对我国低碳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下文从教育、经济、管理、技术4个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4.1低碳建筑教育政策

1、明确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应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把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对从事建筑行业的有关人士要专门的进行低碳建筑理念的灌输。

2、筹建专门的低碳博物馆。博物馆是向公民宣传普及各种科技知识的场所,但在我国现有的各种博物馆中,少有专门涉及低碳科普教育的。应将低碳博物馆的建立健全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填补我国博物馆的这一空白。

4.2 低碳经济政策

1、开征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碳税,也称碳税,是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征收的一种环境税。它的实际征收往往是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征收,而不是直接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征收,这主要是由于直接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征税对象,在技术上不易操作。由于所有化石燃料中的碳最终都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对化石燃料中的碳征税,就相当于对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征收排放税。从长远来看,实施碳税是势在必行的。、

2、建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各项行为活动开征生态环境补偿费。根据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目的,可采用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等多种方式。

3、经济补偿政策,针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提供补偿鼓励,同时控制其住房售价。这样可以有效的排除因绿色建筑成本的提高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

4.3 低碳建筑技术措施

1、通过采用新型绿色建材并结合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隔热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施工。

例如外墙保温技术在我国推广使用并表现出良好的保温和节能效果。其主要方法是在建筑物基层墙体的外侧设置保温层(一般为厚度60mm的聚苯泡沫板),在保温层外面做装饰层。基层墙体和聚苯板之间用专用粘接剂连接,聚苯板用尼龙锚栓固定,然后在保温层外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保护层,并压人耐碱涂塑玻纤网格布,最外层用抗裂腻子和涂料找平和装饰。

2、采用太阳能、地热、沼气、风能等新型能源与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环保节能型建筑。

例如太阳能光电幕墙,太阳能光电幕墙集合了光伏发电技术和幕墙技术,是一种高科技产品,代表着国际上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光电幕墙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不需燃料,不产生废气,无余热,无废渣,无噪音污染,可用来发电。由于能发电,可少交电费,在国外还可将多余的电卖给电业局。

地源热泵是以地表能为热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热泵空调系统。地源热泵与传统空调和供热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资源可再生利用;2、运行费用低,每年运行费用可节省30%左右;3、占地面积小,节约水资源;4、绿色环保,工作过程中没有燃烧、排烟以及不产生废弃物;5、自动化程度高,机组以及系统均可实现自动化控制;6、一机多用,可用于供暖、空调以及制取生活热水。

3、绿色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不是对立的,是可融于一体的,智能建筑不仅可以通过采用最优化的节能控制模式来节省在房屋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最大比例的电能消耗,特别是对冷冻机组、冷却塔、各类水泵、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和照明灯具等耗电的主要设备;而且可以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暖通空调监控系统来对室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保证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运行时间累计从而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停用故障设备,备用设备自动投入运行并根据设备的累计运行时间和各种启停策略来均衡各设备的运行时间,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定期提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最优化的节能控制模式使各个设备维持在各自的最佳运行状态从而节省了能源,优化了设备的运行,实现了建筑设备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如此,智能建筑正在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结束语

建筑实质性节能,提高建筑能效,是发展低碳建筑的根本手段。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建筑的建筑形态必然是紧凑型的、有较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以减少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在建筑能源利用上,要实现 高效、低碳、集成 ,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能源,另一方面将节能作为一种无碳替代资源。同时,要重视能源规划和低碳管理。实现低碳建筑的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增强全民的低碳意识,并根据中国国情探索最适合的低碳发展道路。目前,国内低碳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故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情况,加快低碳建筑技术的研发,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建筑全寿命期。此外,政府在有关政策上应给予建筑企业相应的激励措施,方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天津市建筑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天津市建筑节能发展的相关举措来探讨建筑领域在碳减排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天津市建筑领域节能工作的开展必将为全市的碳减排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低碳经济;发展

作为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北方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天津市,资源禀赋不高,而能源需求量近年迅速攀升,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较快.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已经对外承诺,2020年碳排放强度将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并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当中。天津市面临碳排放成为硬约束的压力,为此应该从规划入手,及早行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节能减排为契机,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开发低碳产品和服务,促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不仅能够缓解天津市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而且能够为促进天津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低碳建筑是大势所趋

截止201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1.7%,且比例逐年提高。建设节能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天津市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市域总面积1500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市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加。但取得成绩的同时,天津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也面临极大的压力。2007年天津市建筑运行能耗约为1275万吨标煤,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8.3%。因此在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天津市节能建筑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将对全市的碳减排工作起到非常大的贡献作用。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积极意义

有低碳经济,引出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再到低碳建筑的推广,这些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力推行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时代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金融危机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一条优选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低碳建筑切合节能减排的主题

目前,建筑相关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空调能耗等)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占总能耗的46.7%,而在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相同技术条件下为发达国家的2-3倍。在发展低碳建筑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和“节能”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每个行业都有责任与义务解决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发展建筑节能减排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减排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减碳潜力巨大,更切合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主题。

(二)低碳建筑是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绿色建筑探索了十年,绿色化进程蹒跚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严峻挑战与后果。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再到低碳建筑,可以看到对建筑“可持续”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在全社会对低碳的呼吁与共同参与中,下一个十年,低碳建筑将成为建筑发展的新视角。

(三)低碳建筑有助于天津市抢占国内经济制高点

随着碳强大控制时代的开启,“碳标准”得诞生,这意味着未来社会的所有经济行为都会以低能耗、低排放为衡量标准,而低碳建筑的节能减排的特征符合低碳社会的标准,因此,推行低碳建筑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具有更加广阔的低碳建筑市场。低碳建筑技术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和相对较小的国际差距,将成为支撑我国新能源革命,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的有力保障。

三、发展低碳建筑面临的问题及天津市发展节能建筑的相关措施

(一)发展低碳建筑所面临的问题

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但在天津市甚至在我国要将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1、缺乏有效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成体系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导致了市场个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这低碳建筑的发展。

对于建材制造商而言,由于没有激励机制,在技术和资金上都受到了限制,研发能力较为不足,低碳材料造价比较昂贵,致使低碳建筑很难得到较快推广。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成本造价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加之房价处于高位,市场认识度低,尤其在当前供需方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卖方市场导致开发商更多地关注短期利益,推行低碳建筑的动力严重不足。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为用户的负担。当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低碳建筑就只能成为高档住宅的尝试,而难以广泛赢得市场。

2、缺乏完善的产业相关技术标准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体系侧重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内容,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不利于实现包括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利益在内的绿色效应最大化,也影响低碳建筑的推广和扩展。

3、低碳改造中资金来源不足

目前,我国对民用建筑节能在补贴、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非常有限,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推进起来难度较大。同时,我国还未成功搭建起与低碳建筑项目相关的融资平台,包括从政府层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对部门低碳建筑项目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等。这使得现有存量建筑低碳节能改造资金的来源不稳定,主要依赖地方财政,资金压力比较大。

(二)天津市发展节能建筑的相关解决措施

1、完善法规政策

天津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政策措施。颁布了《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津政发【2007】15号)、《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6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0.6.1正式实施)等,并修订完善了《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等。通过上述法规政策的实施,为低碳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定支撑,并取得良好效果。

2、制定节能标准规范

为了提高建筑节能力度,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住宅三步节能和公建二步节能的建筑节能标准,在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方面,建立了较完善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

近几年天津市的地方性标准主要有《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 153-2005)、《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29-1-2007)等;此外,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的节能检测、施工及质量验收等均了技术规程,使建筑节能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四、综述

低碳经济发展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股洪流背后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资金供给和金融流动机制,谁能把握建筑低碳经济先机,谁就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主导者,低碳经济潮流中最大的赢家。从大的方面来说,我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在这当中我们不能照抄西方的道路,高耗能的道路,我们应该用比西方低得多的能源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健康的小康生活,成为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强国。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建筑业发展模式创新及其政策

摘 要:低碳经济是当今的主流发展趋势,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本文以低碳经济为研究基点,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低碳建筑的做法措施,对我国当前发展推广低碳建筑的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建筑;建筑业发展模式;节能减排

1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产业

建筑业是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没有强大的建筑业,整个社会的再生产活动便无法有效地进行。根据历史统计资料,一般建筑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要比国民生产总值增值速度快1-3个百分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建筑业。特别是住、行,更和建筑业密不可分。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对建筑产品带来巨大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表明,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6%,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已达到8.25%。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建筑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几年来,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公用设施,文教、体育、卫生设施等迅速增加,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建筑业是一个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为国家增加积累的重要部门。随着建筑产品商品化特别是住宅商品化的发展,仅城乡居民住宅每年就需建造8.15亿,这将会为国家积累大量资金;

(3)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建筑业的有机构成都比较低,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就业人数的比例较大;

(4)建筑的前后联度大,能够带动许多工业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发展。建筑业运行状况是国民经济兴衰反映的“晴雨表”,正由于建筑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民经济许多部门的发展,并可以容纳大量就业人员,所以建筑业可以作为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5)建筑业发展国际承包是一项综合性输出,有巨大的创汇潜力。

1.2建筑业是我国的能源消耗大户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到2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对于我国这种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国家而言,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种趋势必将与日益匮乏的资源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1)北方城镇采暖能耗: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36%,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kg/•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4倍。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围护结构保温不良。二是供热系统效率不高,各输配环节热量损失严重。三是热源效率不高。由于大量小型燃煤锅炉效率低下,热源目前的平均节能潜力在15%~20%。

(2)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目前我国有5亿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为70~300kwh/•年,为住宅的10~20倍,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调查结果表明,这类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仍较严重,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3)住宅与一般公共建筑的非采暖能耗:我国城镇的住宅总面积约为100亿。除采暖外的住宅能耗包括照明、炊事、生活热水、家电、空调等,折合用电量为10~30kwh/•年,用电总量约占我国全年供电量的10%。一般公共建筑总面积约55亿。用电总量约占我国全年供电量的8%。 目前这两类建筑的能耗水平低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由于我国能源费用相对于居民收入偏高,绝大部分城镇住宅的用电水平较低,生活热水用量远小于发达国家水平。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一批高档豪华住宅,户均用电水平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普通住宅,此类高能耗住宅有大幅增长的趋势。对于能耗原本较低的一般办公建筑进行二次装修和加装中央空调系统,盲目提高建筑内部的“豪华性”,也会造成此类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长。

(4)村生活能耗:我国农村建筑面积约为240亿,总耗电约900亿度/年,生活用标准煤0.3亿吨/年。 目前我国农村的煤炭、电力等商品能源消耗量很低。根据调查,目前农村建筑使用初级生物质能源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并在陆续被燃煤等常规商品能源所替代。如果这类非商品能源完全被常规商品能源所替代,则我国建筑能耗将增加一倍。

(5)长江流域采暖需求:我国长江流域以往的建筑设计都没有考虑采暖。目前夏季空调已广泛普及,而建设采暖系统、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也日趋增长。预计到2020年,长江地区将有50亿左右的建筑面积需要采暖。预计每年将新增采暖煤1亿吨标煤左右,接近目前我国北方建筑每年的采暖能耗总和。

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住宅建设用钢平均每平方米55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0%~25%,水泥用量为221.5公斤,每一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从土地占用来看,发达国家城市人均用地82.4,发展中国家平均是83.3,我们城镇人均用地为133。同时,从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住宅使用能耗为相同技术条件下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从水资源消耗来看,我国卫生洁具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2006年底,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建筑节能问题提交的调研数据显示: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

1.3 建筑业相关节能政策措施缺乏

由于很多建筑不能采用节能的结构、材料等,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至40%,超过工业、交通、农业等其他行业,位居各能源消耗之首。因此,打造低碳生态建筑,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势在必行。

我国房地产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今天的30%。住宅建设也是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目前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施工仍以现场手工式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并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产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进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可减排30―50%的温室气体。

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在下一个15年中保持高于7%的年增长率目标,中国正面临环境恶化和资源限制。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推广节能建筑、减少建筑能耗是至关重要的。

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又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进行贯彻。国办和建设部近年来又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用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各地也纷纷出台具体落实措施,希望降低建筑能耗。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建筑节能实施情况不容乐观。2005年,建设部曾对17个省市的建筑节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北方地区做了节能设计的项目只有50%左右按照设计标准去做。所以推进和改革建筑节能措施,仍然是一个长足的研究课题。

2 国外节能措施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2.1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的建筑节能措施

荷兰、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目前正在进行提高建筑废料回收率的项目研究,如研发以可回收原材料代替传统原材料的新型建筑材料。如今,某些示范项目的建筑废料回收率已经达到75%。 此外,环保还包括减少建筑材料对空气、水源和自然环境的污染等。对此,荷兰、英国等一些国家还鼓励建筑材料企业申请使用无污染建筑材料标志,允许在生产、使用材料和废料处理过程中无污染的企业在产品说明或包装上使用环保建筑材料标志等。但在比利时,由于费用等问题,这一活动还没能得到推广。

2.2德国的建筑节能措施

德国能源匮乏,石油几乎100%进口,天然气80%进口。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德国政府开发利用能源的一贯政策。

德国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新规范的一大特点,是从控制单项建筑维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和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化为控制建筑物的实际能耗。建筑的总能耗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新法规规定。新建建筑必须出具采暖需要能量、建筑能耗核心值和建筑热损失计算结果,特别是建筑结构热损失计算结果。新建建筑只有满足新的节能标准才能上马。

在法定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德国政府还推出了各项节能资助项目.以促进法规的落实和普及。此外,德国政府的各个机构还积极向公众宣传建筑节能知识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2.3 美国的建筑节能措施

美国政府规定,使用地热采暖、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系统最多可减免税收1500美元;新建节能住宅建筑可获税收减免;购买经“能源之星”认证的建筑可申请节能抵押贷款;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免费进行节能改造,美国各州这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制定的节能标准,值得我国借鉴。

由以上所举案例不难看出,各国政府均结合本国能耗实际特点,选取了相应节能减排的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定技术规范,全面从技术、规范、激励等角度促进低碳建筑在国内的顺利推行与广泛运用。

3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建筑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种种迹象表明,低碳时代已经到来。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需要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各项发展目标,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和发展矛盾,走低碳经济道路是最佳选择,这不仅可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也可以促进环保,改善人民生存环境。

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基础性产业,建筑业对于低碳经济的贡献自不言说。国内房地产业的领军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响应低碳号召,为生态环保、减少碳排放贡献一份力。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它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左右。我国城市化进程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使人均建筑能耗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需要消耗全球目前消耗的能源总量的1/4来满足中国建筑的用能要求。因此,必须探索一条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节能途径,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 政府引导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良好有效的政府激励措施是实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有了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1)完善节能减排的国家强制标准。建筑节能标准是建筑行业必须遵行的规范,也是宏观调控目标的依据。同时,加快标准修订周期,防止标准化工作滞后于科技进步,才能避免巨大的浪费。

除此之外,为强化标准的执行力度,还应当附以相应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例如:建筑产品的准入制度,税收制度,建筑企业信誉资质评定等。

(2)制定节能减排的相应产业政策。低碳建筑只有依托产业化方式才能拥有较好的成果。因此,必须有明确的产业导向政策。包括:“产、学、研”的融合创新,推动低碳建筑基础性前沿问题的进步;运用产业政策引导建筑企业和中介机构展开节能的市场竞争,具体可涉及到建筑保温、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集成体系、模块化生产、专业化产业链等;引导建材业朝向开发新型节能材料、废弃高耗能旧时材料的方向发展。

(3)建立特殊的市场机制。高耗能建筑大量开发的根本原因在与能源价格体系和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因此,必须从根处着手,解决能源的入市以及尽快形成价格体系,并加快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症结所在,全面规范现今房地产市场。

(4)调整与建筑能耗和排碳量有关税种。依据具体需要,可以考虑采纳的调节税种包括:根据建筑产品本身和运行耗能情况调整企业收益税;对高耗能建筑首先开征或多增收房屋利得税;理顺矿物能源的资源税;按照高耗能建筑可节能费用的贴现水平,对建筑物交易开征特别能源税等。

(5)建立建筑节能减排专项基金。建立专项基金扶持低碳建筑的研究和普及,有利于组织各种市场力量,培育建筑节能减排的多元化内生驱动力,有利于矫正市场的扭曲,形成社会化分工合力等。但在运作时,还是应以中央财政收入和中央专项资金使用的形式为主。

3.2 加速建筑技术创新改革

做一个低碳、节能的建筑的技术措施,可以从四个方面切入:减少建筑材料生产的耗能、减少日常使用耗能、利用可再生能力,并在建设方针和原则上重点考虑。

(1)要减少建筑材料生产和消耗首先就是轻量简约,所谓轻量就是建议用钢结构、木结构等低能耗结构。中国现在钢材数量很大,2009年我们钢产量达到了6亿多吨,是全球产量的1/3,另外钢结构在建筑业的比重,现在中国只占5%,发达国家已经50%以上了。钢结构和传统结构相比可以增加使用面积,自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70%,钢结构的碳排放,住宅用的钢大概是一平米100到120公斤,比钢筋混凝土低得多。采用钢结构是低碳、节能减排,就是减少材料生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外,延长建筑生命的年限、控制面积水准也很重要。适当延长建筑寿命,必会使得建筑材料的使用周期延长,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这需要与相应的政府政策相辅相成。

另外,还应从设计源头入手,提倡简约景观造型的建筑产品,避免不规则的、豪华的没有用的设计,从根本达到减少建筑材料生产消耗的目的。

(2)减少日常使用耗能。建筑的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外窗和屋顶,中国的围护结构考虑是跟气候条件有关的,各地区的设计要求不同。严寒地区与夏热冬暖地区两个极端地区的设计要求较为明确,但是对于占大部分的温和地区来说,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规范,有些夏热冬暖地区甚至把严寒地区的保温要求拿去当地使用,比如到南方温州、广州一带,窗户铝合金根本不需要,这样不分地区、不分气候条件的做法,势必会造成很多浪费。

其次,提高现有采暖空调设备的能效,解决好供热系统与收费、用户的关系等相关的技术管理问题。另外,应切实有效地提倡自然的通风和采光。

(3)关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建筑领域的推进也在逐步推行当中。例如:中国的太阳能比较丰富,可以提供热水或者用来发电,有些专家提出太阳能要和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代替瓦的功能,用作太阳能接收器,非常有利用节能。并且,太阳能也是天然的室外照明来源,有利于减少光能能耗。除此以外,中国现在的风能利用还非常的低,将近1/3的闲置率,这也给今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3.3建立相应建筑低碳排放体系

2010年,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便推出了10个中国住宅项目的碳减排量的排名,其中包括京沪穗津各1个项目和6个2、3线城市的项目。与此同时,《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讨论稿)》以下简称(《减碳评估体系》)也正式,它量化了建筑业的碳排放,为我国建筑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标准化、制度化、国际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4 不断探索创新建筑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潜力大的子产业。

在建筑业的低碳经济模式发展过程当中,势必会遇到技术策略瓶颈,这就要求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在从实际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兴有潜力的子产业,如:合同能源管理(EMC),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聚氨酯(PU)保材料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等。在创新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只要是适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形式的产业,均可以引入国内,在申请相应政府资金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做强做好。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低碳建筑将成为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一切迹象显示,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发展模式,一个全新的地产变革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应付世界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推广低碳技术,也不是短时期的炒作,而是经济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面对这个大趋势,中国住宅产业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用政策牵头、从技术着手,不断摸索创新,走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探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企业绩效评价

一、低碳经济下建筑业企业的绩效评价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速,我国建筑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呈上升趋势,2010年至2013年的利润总额分别为3422亿元、4241亿元、4841亿元、5575亿元(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0年至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但是,随着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业如果不随之实行低碳建筑政策,这种上升的状况将难以为继。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企业的绩效评价,应该关注未来低碳经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从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两方面进行。

1、财务评价指标财务评价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已经发生的可以计量的经济成果。获利是企业的核心目标,典型的绩效评价财务指标通常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和全部利润的比率,反映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以及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持久性只能来源于用比对手更先进的技术、更低的成本、更佳的质量以及更快的速度与更高的效率去发展自己的能力,来源于能够生产出大量具有强大竞争潜力的差别化产品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强弱的最直接表现,无疑是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该指标能全面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企业是否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总资产利润率应高于其债务成本率。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EVA)又称经济利润,是一定时期的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投人资本成本的差额。如果EVA的值为正,表明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入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相反,如果EVA的值为负,则表明股东的财富在减少。该指标将经营绩效评价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利于企业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

2、非财务评价指标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是为了弥补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实务中已越来越多地将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融入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市场占有率是指企业某主导产品的销量占整个行业同种产品销量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公司市场经营方面的绩效,表明企业在现实情况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实力的主要表现。客户满意度是评价企业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欲望和要求。满足客户的期望会带来客户的满足感,超越客户的期望还可带来客户更强烈的忠诚度。员工劳动生产率是评价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一项指标,包括员工对内部生产过程改进能力和其改进是否符合客户要求等。一般将生产产品的员工和数量同其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考察,即用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生产产品的员工比率来体现。技术创新投入指标指企业在研究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的投入,反映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评价技术创新投入的指标主要有:创新投入占销售额比率、创新投入年增长率、创新人员占企业总员工比率和创新人员年增长率。

二、建筑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企业绩效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宏观经济增长的波动性直接导致了建筑业企业绩效的好坏,而相同条件下企业所有制类型的不同也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同时反映众多因素对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是很困难的,但在低碳背景下,这并不影响对企业绩效有较大关联性因素的研究,在本文中,着重研究在低碳背景下对建筑企业绩效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1、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构成内容,同时也是企业资本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企业的经营只有依靠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智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具有相关知识与能力的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的企业绩效。一家企业要想在低碳背景下寻求更多的竞争方法,就需要寻求高科技人才。虽然具有绿色低碳技术的人力会增加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额,但是,这些人才所带来的创新型技术会使企业在低碳背景下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既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也可以保持较低的碳排放量,降低生产成本,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正面影响。同时,高科技人才的加入能提高在岗职工素质,使建筑企业声誉提高,增加社会满意度。

2、低碳技术的研发对于建筑业来说,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对降低碳排放量,保持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正在向低碳转型的中国建筑业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核心竞争力。低碳技术的研发虽然在研发当年会增加研发支出费用,但是在低碳背景的浪潮下,如果前期不投入,后期的“碳”会更贵且这些研发技术一旦投入生产,极有可能增加企业绩效。换句话说,低碳技术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近几年虽然会使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等财务指标降低,但是会对以后的企业绩效产生作用。

3、材料的选择绿色节能建筑将成为未来房地产竞争的利器,绿色节能建筑开发将成为风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适合建筑物的建筑要求,也要考虑到节能减排。选择正确的绿色材料,看似由于新型材料增加了成本,但是在低碳经济趋势下,更多的建筑业企业将选择绿色材料,势必会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如果先选择了正确的绿色材料,企业就相当于先占领了这一片市场,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并且,国家还设立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加大对企业的扶持,降低了一定的成本。采用绿色建筑材料,不仅能在财务指标上提高绩效,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公众形象,增加综合社会贡献。

4、建筑垃圾的处理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而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绩效。如果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理,这一定算入企业内部的支出。但是各种研究表明,建筑垃圾也是一种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它可以替代耕地土做回填材料,也可以用来生产烧结砖等建筑材料。如果一个企业采取了这些处理方法,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出售或者自产自用,增加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也会影响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与经济增加值。另外,对建筑垃圾进行可回收处理,可以增强企业形象,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5、可再生循环资源的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对可再生循环资源的利用也会影响企业的绩效。一家建筑业企业在施工时,多利用可再生资源,如雨水、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一次性能源的利用与依赖。这不仅仅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耗能。若按单位GDP节能20%的要求,每年建成量中的10亿平方米为低碳建筑,每平方米减排1吨,可以节约运行费1000亿元。节约的运行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财务绩效指标。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未来发展路径

1、增强人力资本要招收技术型高素质人才,对员工进行各种低碳方面的工作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加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采取激励政策,例如股票计划、薪资计划等,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但是,人员不是越多越好,要与企业绩效、企业规模等协调一致,发挥他们的最大效益。

2、注重低碳技术的研发要加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积极努力发展各种低碳建筑所需要的技术,例如太阳能技术、地热系统、生物质能系统、高效冷却技术。还需要将这些系统进行综合应用,靠合理的建筑设计、用能系统设计、正确的运行管理,不断推广与改进,做低碳绿色建筑,抢占商机,赢得企业的发展。

3、选择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选择正确,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建筑速度也随之加快。例如水泥的选择,最好选择散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工作。对于钢筋的选择要推广使用高强钢筋,专业化加工与配送。在安装时要适当选择安装方式,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在墙材方面,要选择新型环保墙材,并且在施工前,要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材料的浪费。

4、重复利用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中的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过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

5、加强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在设计建筑时,实行“节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热管道,尽量使用集中供暖,并且可以根据当地气候与自然资源条件,充分使用其他一些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地热来代替煤的燃放,推动可再生资源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或其他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低碳建筑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低碳建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建筑业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应付世界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推广低碳技术,也不是短时期的炒作,而是长期经济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影响建筑业企业绩效的因素有很多,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将这些因素合理有效的综合考虑好,不断摸索创新,建筑业企业的绩效才能有所提高,走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作者:张晨吴伟容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