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

时间:2022-05-28 03:43:18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
摘要: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要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向现代化改进。在正确的教学定位下,通过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时展的特点,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发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情景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专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发,以工作岗位需要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切入点,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内容,实训室建设,工作室建设和校企合作等建设意见。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网络基础;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计算机行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行业,近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点,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分析,我国计算机行业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计算机行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高职院校是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计算机维护和网络专业人才属于实际操作人员,其主要作用是实现计算机研发、应用和管理的规模化和流程化,此类专业人才相对于未来行业的整体需求来说供应量仍属不足。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计算机系统维护、设备管理、数据库维护、计算机销售与服务等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71.2%,预计今后5年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技术人才要求的专业人员还不足20万。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90%的企业网络技术人员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专业建设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

根据网络搜索和部分院校的调查,目前关于《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没有统一课程标准,没有相关教材、教学资源缺乏,《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两门课程的组合,在实践工作中,往往计算机和网络是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的。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试点将两门课程有机融合,新组建了《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课程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使《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本次课程开发严格按照教育部2015年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要求,“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要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从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事实要求。

1.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根据教职成[2015]6号精神,基于工作过程将《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工作任务和和相关职业能力设置如下:

1.1 计算机操作和微机装配调试工作岗位

计算机操作和微机装配调试的工作任务有计算机安装、连接与调试、计算机装配、计算机软件安装、计算机外部设备安装、计算机系统故障处理、客户服务等,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有计算机软件系统、常见办公设备、网络设备操作技能、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1.2 网络设备调试和网络管理工作岗位

网络设备调试和网络管理的工作任务有按照工程文件要求,使用专用工具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综合布线、按照工程文件要求,对设备间机柜中的网络设备进行配线、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广域网管理、服务器的搭建、无线网络管理、排除网络设备的故障、对网络系统进行统调和维修等,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具备网络综合布线、网络组建、服务器搭建、调试、维护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2.《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发

根据《计算C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进行如下课程开发:

2.1 课程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选购,计算机硬件的安装调试,办公设备使用,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计算机故障排除,OSI模型,TCP/IP协议,子网划分,网线制作,综合布线,组建局域网,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无线路由器配置,服务器配置,网络故障诊断。

2.2 实训室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办公设备的使用,操作系统的安装网线制作,综合布线,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无线路由器配置,服务器配置等实训操作,需要配套的实训设备,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训室,办公设备实训室,操作系统安装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交换机和路由器实训室等。

2.3 建立工作室

建立工作室,承接计算机硬件的选购,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计算机维护,网络的建设、网络的维护等工作,提高实践经验。

2.4 开展校企合作

通过和企业合作,深入到企业一线,参与企业的工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为毕业后与企业零距离,实现和企业的接轨。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发,为今后的《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建设的经验和思路,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浅谈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普及,人类社会已经开始步入计算机网络时代。随着人类新的发展时期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变化将是我们今后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网上视频交谈、各种娱乐活动、多媒体教学、网上交易、从网络中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种信息。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讯设备和通信线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综合信息服务、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2、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有: (1)计算机网络按照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2)按拓扑结构划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网;(3)按交换方式划分为:线路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4)按传输带宽方式进行划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5)按网络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分为:NetWare网、Windows NT网和Unix网等;(6)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由服务器、工作站、计算机外部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及通信信道组成。

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件。根据网络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可将其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两大类。(1)网络系统软件。网络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网络运行,提供网络通信,管理和维护共享资源的网络软件,它包括网络协议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2)网络应用软件。络应用软件是指为某种应用为目的而开发的网络软件,它为用户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网络应用软件既可用于管理和维护网络本身,也可用于某一个业务领域。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三个部分组成。资源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是数据的来源与归宿;通信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传递和转发工作。而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就称为通信协议,它的存在与否是计算机网络与一般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根本区别。

三、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

1、资源共享。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共享资源。共享的资源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其中共享数据资源是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目的。

2、数据通信。据通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间的信息传递。这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如电子邮件、传真、远程数据交换等。

3、分布处理。指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以将其处理的任务传送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系统中,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对于大型的综合性的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通过适当的算法,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布式的处理。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利用网络实现分布处理,建立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4、综合信息服务。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要产生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的处理,而计算机网络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设备

1、网卡(NIC) 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

2、集线器(Hub) 是单一总线共享式设备,提供很多网络接口,负责将网络中多个计算机连在一起。所谓共享是指集线器所有端口共用一条数据总线,因此平均每用户(端口)传递的数据量、速率等受活动用户(端口)总数量的限制。

3、交换机(Switch) 也称交换式集线器。它同样具备许多接口,提供多个网络节点互连。但它的性能却较共享集线器大为提高:相当于拥有多条总线,使各端口设备能独立地作数据传递而不受其它设备影响,表现在用户面前即是各端口有独立、固定的带宽。此外,交换机还具备集线器欠缺的功能,如数据过滤、网络分段、广播控制等。

4、通信线路 网络的距离扩展需要通过线缆来实现,不同的网络有不同连接线缆,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5、公共电话网 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 Network),速度9600bps~28.8kbps,经压缩后最高可达115.2kbps,传输介质是普通电话线。

6、综合业务数字网 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是一种拨号连接方式。低速接口为128kbps(高速可达2M),它使用ISDN线路或通过电信局在普通电话线上加装ISDN业务。ISDN为数字传输方式,具有连接迅速、传输可靠等特点,并支持对方号码识别。

7、专线 即Leased Line,在中国称为DDN,是一种点到点的连接方式,速度一般选择64kbps~2.048Mbps。专线的好处是数据传递有较好的保障,带宽恒定。

8、X.25网 是一种出现较早且依然应用广泛的广域网方式,速度为9600bps~64kbps;有 冗余纠错功能,可 靠性高,但由此带来的副效应是速度慢,延迟大。

9、 帧中继 即Frame Relay,是在X.2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新技术,速度一般选择为64kbps~2.048Mbps。帧中继的特点是灵活、弹性:可实现一点对 多点的连接,并且在数据量大时可超越约定速率传送数据。

10、 异步传输模式 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种信元交换网络,最大特点是速率高、延迟小、传输质量有保障。ATM大多采用光纤作为连接介质,速率可高达上千(109bps)。

11、 调制解调器(Modem) 作为末端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信号转换的设备,是广域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分别用来与路由器的同步和异步串口相连接,同步可用于专线、帧中继、X.25等,异步用于PSTN的连接。

五、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人类文明进入到更高阶段的标志,它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打破了原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方便和成功。但是,网络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它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层次去面对新的生活和环境,同时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要抓住网络时代带给我们机遇,不断努力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的高阶段发展。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技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模式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现在推行的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课内外协作互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提升了教学效果。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优势、教学实践及实践反思三个方面,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基础

目前部分技校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而且出现了理论与实操没有紧密结合的现象,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往往无从下手,不能理解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出现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或玩手机的局面,教学效果非常差。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被现在技校学生所接受,学生的实操技能得不到提高,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笔者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设计教学,通过实践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优势

1.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

“翻转课堂”即“颠倒课堂”,就是将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进行重新调整,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课后自学新知识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2007年开始,已在美国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成为2011年以来影响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技术改革。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是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通过“微课”的形式获得的。“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学习主题制作播放时间为10~15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自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数字化设备,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个性化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让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并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的课程指导,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实操技能的可持续发展,使每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这种教学模式冲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沟通,通过课堂上的分组协作式的探究活动和成果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笔者学校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新构建和规划,集中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开发了学校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实现了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在课前完成,教师制作相关的课题教学视频,可对学生进行在线或离线的课程辅导和答疑。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每位学生对于教师操作的每个细节都一目了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胸有成竹,可以有更多时间参与师生、生生互动。现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双绞线的制作及应用”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笔者将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分成课前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和课后总结反思等几个阶段,相关实施内容如下。

1.课前设计

(1)明确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在组织教学前,笔者首先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利用Camtasia Studio 6录屏软件录制了两个“微课”视频课件,分别是《双绞线的分类及制作》和《双绞线在网络设备布线的应用》,且每个“微课”视频课件的长度大约在8分钟,同时可根据有关双绞线教学内容设计好实操题目,还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双绞线制作及应用的课程资源(其中包含理论知识文本资料和常用操作视频)。其次,为学生设计学习工作页(包含本节课的活动流程、教学目标、知识的重点难点等)。最后,笔者将教学视频课件上传到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上供学生下载或在线学习。在教学视频制作中,最重要是授课内容的呈现和视频长度,且在每次上课前提供给学生的视频内容要简洁、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教学视频一定要精心设计,确定合适的知识面,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例如在双绞线制作视频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双绞线制作标准、掌握网线钳的使用等相关内容,可由教师将有关制作过程录制成教学视频,课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资源,及时提出问题。课前,笔者将有关双绞线分类及制作方法等学习材料和课前针对性练习,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学习进度。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有关双绞线课程课件后提出各种问题;课后,教师把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2.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确定课堂探究的问题。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角度考虑才能确定课堂探究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师一定要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前针对性练习中产生的疑问以及与同学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双绞线的制作实操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真正实现知识内化,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

(3)开展分组协作式的探究活动。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只能通过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才能有效确保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随机分配探究题目,要求每组人数控制在3~5人,并在每组中推选出一位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所有活动项目,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课题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各小组成员通过学习交流和团队协作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在分组讨论中,笔者及时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及时指导他们,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效果反馈,选择合适的小组交互学习策略(如头脑风暴、工作表、调查问卷等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掌握、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度。

(4)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交流学习经验,讨论及分享学习收获。要求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和知识归纳,并将成果展示过程的视频在课后上传到学校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上,让师生可在课后进行学习讨论。

(5)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涉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因此该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制是多维度、多方式的,教学评价应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评价内容包括针对性课前练习、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成果交流等方面,根据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并确定下节课需要探究的课题。

3.课后总结反思

课后,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发表自己在“双绞线的制作及应用”课程中的体会及总结。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归纳和方法梳理,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上的课件视频资料进行复习和巩固。

三、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提供充足的讨论、交流和协作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笔者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笔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教学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课前要准备好教学视频,组织学习资源,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迫切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控能力,以适应角色的转变。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之外,建议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教研组应合理组织各个专业骨干教师分工合作,先由教师个人备课,再由教研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教师精心备好每节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2.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自主学习模式比较适合学习主动且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前自觉主动地观看课件视频及完成针对性练习,而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则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学习能力情况统计表和调查情况软件等方式,对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统计,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和帮助,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翻转课堂的教学时间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

在分组协作式的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的情况,而且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有时会偏离了教学任务要求,甚至出现理解教学内容时间比较长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考虑课堂上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密切关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范围,充分调动好每组小组长的协调和组织能力,及时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探索活动的时间,按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四、小结

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实践,解决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翻转课堂使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转变了学习观念,增强学生学习的交互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团队协作和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容易被学生接受。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高级技工学校)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摘 要】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简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相关的意见,阐述了教改的新尝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高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重要性也就更加凸显,更是成为了高职高专院校中专业课的必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可以说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入门课程,它关系到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络技术、信息管理等多门课程的理解,以便于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并可以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得不到应有的提升。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联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改的背景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应该把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作为首要的基础任务,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就要求毕业生拥有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与熟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等优势。现阶段,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急需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才作为其发展的支柱。因此,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为了避免出现学生毕业入岗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不了解、对专业术语的不熟悉、或不能够进行相应的操作等现象的发生,就要对其教学内容及方法等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过分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的重要性

虽然这门课程中的理论内容要多于实践内容,但是也不应该完全忽视实践,过分注重讲解理论。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尽管也提出了有关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念,在教学方法上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对学生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也较为可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现如今依然还是轻视实践,依然没有达到教学改革所要求的目标,部分学生上课还是无法集中精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及效果也较为低下,不能够与教改新目标相适应。

(二)教材种类较多,但具有实用性的却相对较少

虽然在教材的供给方面改变了以往过于单一的局面,增添了多样化的教材,但是却没有意识到更新过于繁琐的教材会给学生带来查阅的疲劳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这一门课程的教材,对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等方面要求极为严格,过于专业的教材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不利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还有些教材过分注重某一方面,缺乏与计算机各方面相综合的教材,因此就会出现教材虽多,但具有实用价值的却很少,导致学生想学却无从下手。

(三)知识体系结构滞后,不能够及时适应时代的发展

现如今,我国的计算机发展迅猛,网络化日益推进,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这就使得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体系不能够及时跟上时展的脚步。尽管在这方面也有过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知识体系还是有所滞后的,不能够及时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在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时明显不足。

(四)计算机的各专业知识相互渗透,易混淆

虽然同样都是属于计算机的专业课程,但由于其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的结构不同,对其自身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对于这一方面还没有彻底的区分开,许多的课程都是相互混淆,这就增添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使专业课程的后续课程没有办法有序开展,各方面的零散知识没有办法融合到一起。应将其融合在专业的课程当中,理清课程的教学思路及知识体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融合。

(五)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学中,个体差异是较为普遍的存在,但也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增添了教学的难度,也增添了教改的难度。教学中的个体化差异是较为复杂、难处理的问题,因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基础的不同等都会有影响。有些接受能力强、基础牢固的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有些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差的就会跟不上教学的步伐,导致其落后,在教学中难以保证教学和接受的平衡。

(六)考试形式的过于单一

通常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考试这一方面采用的是笔试答卷的方法,在新时展的今天计算机的网上答题就成为了主流的答题方式。尽管是计算机答题的方法,但是其考试的内容大都也是以书本上的为主,学生还是一样可以应付考试,考试合格不代表其一定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或技能。所以,就要寻找一种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方式,不要仅仅局限于计算机考试这一种形式,可以将考核方式多样化,多方面考核,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一)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的优化

一方面,在以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体系的不完整和内容的不充实等,使得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所以就要求老师在讲述专业课的同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其他相关的内容,但一定要将知识的体系整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将实际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多采用互动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兴趣。老师要在教学前明确此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从整体的角度来规划教学。另一方面,要切合实际地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并根据教学的重点将其划分为几个部分来开展,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第一,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理解其自身的主要功能、特点,了解它如何运行、与网络进行联系等。第二,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传输及通信这一模块的内容中,要重点让学生认识网络通信,对网络通信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对如何实现通信和传输的原理及各个部位的网络备件等也要进行详细的了解。第三,在局域网的构建这一模块,主要讲述什么是局域网,局域网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对它的物理定义及功能和数据的连接及使用等,要充分的予以概述,便于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局域网。第四,在Internet协议这一方面,要充分的让学生认知网络的互联协议、内部的传输层协议以及各个应用设备的作用及用途。

综上所述,可按照以上四个方面的具体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规划,可以重点安排学生的实训教学,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但要注意的是实训一定要足够的全面、严格,要根据相关专业比赛的要求来进行,整体保证实训过程的规范化、专业化,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性实训,以增强学生的操作水平。

(二)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网络教学资源

在以往的教学方面,关于计算机课程的资源大都是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的,这样的方式未免太过于死板,师生间的互动积极性也得不到很好的调动。所以,就要适当的在网页资源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相关的重点内容来建立一个实践理论一体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内容呈现出来。在建设网络资源的过程中,要善于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教程融入其中,一切从基础开始,使其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与理论一体的模拟题库,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此外,还可以单独开设自主的实践课程,在实践中安排专业实训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修正。

(三)设立网络实验室

在此门课程中学习理论是为了实践操作打基础,在实际的应用中实践是多于理论的。所以,就应该了解实践对学生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对实践内容进行规划,挑选实用性强的教学资源,配备齐全所需的各个硬件及软件,建立起网络实训室。在设立的过程中,对实训教材的挑选也是至关重要的,要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排版及要求都更加适合学生的教材,使教学资源变得贴切实际,更具合理性。

(四)采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使内容形象化。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和设备,对知识进行形象化的转述,以便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使用先进的网络设备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扩展教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变复杂为简单。因其课程难以理解,所以就要善于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生活去缓解学生所遇到的困难问题,用举例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一定要注意所举的例子要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否则就算学生当时了解,但在以后遇到此类事情时还是会出现错误。

3.模拟课程设计或者采用实习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探究和考察,对于一些情况相对落后的同学,要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将其成绩提升。在教学之外,可以在校企联合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当中去实习,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为适应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的操作能力,处理好改革与时展的关系,将二者很好的融合,从多方面改善教学,从而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教学模式的转变,并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同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等院校 计算机网络 非计算机专业 基础教学 教学模式

1、引言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还存在着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直接发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学生本身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却要读懂比较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习最大效果的产生在于学习的难度比以往的知识高出一些,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教育讲究的是因材施教,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为其编订符合其学习难度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材,才能使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变得轻松、实用、易懂。

当下我国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讲解比较死板,创新能力不强,教材对于科技成果的体现不及时,导致旧的知识应用性和吸引力很低,并长期存在于课本,非常多的教材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2、传统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出现的问题

2.1重理论而轻实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了其实践相对较弱,在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已经耗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再加上本来就不足够的课时,导致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较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是以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重点,通过对OSI模型的学习和研究为重点,在理论教学上一直保持着这种形式,相应的实验和实际操作就比较少,根据未来的发展眼光看,这与非计算机专业掌握这门课程的目标是相违背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就是为了能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够进行实际的应用,由于消耗于过多的理论知识学习中,使学生抽不出时间来实践,所以也就培养不出应有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对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学到有用的东西,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去学习作用不大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专业来说影响较大。

2.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本就不多,对于学生及老师来说这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本来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充满了憧憬,可是正式进行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因为存在着很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欠缺,不可能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这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就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础知识的补习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一方面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让教师高兴的地方,但是面对非计算机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在授课的形式上不能协调一致,使得课程目标和计划都不能很好的执行,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

2.3缺乏配套实验

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这样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该是需要大量实验的,因为通过实验,学生们才能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的原理,并且对以后具体的操作和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决有帮助,但就目前来讲,一方面是设备的缺乏,造成缺少实训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相对较少,这两个方面造成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缺少实验,理解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解疑答疑等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很难展开,因为缺少相应的实训设备和实验时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讲解,相对直观易懂的实验来说,不但效果差,而且教师的压力也将增大。

3、预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3.1理论联系实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当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学起来会让人觉得乏味,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会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就要求老师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解释,运用实训方式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能够把重点的知识通过实训的方式进行验证,这样不但能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对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应用的开发也大有益处。理论联系实际既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在要求,同时实践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解决难点知识的方法,这些学生不是计算机专业,对于很多理论知识不用死记硬背,只需对其进行理解,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够知道怎么操作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本来就是因材施教,不能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太严格,这既不符合教学目标,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该课程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实践能力,如果不能把握课程的重点,这门课就将失去意义。所以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务处在制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立足点,灵活多样的教学,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2理顺学习顺序

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其对于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对实际操作教关心。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理论性强,在学生学习的时候会产生抵触心理,更多学生喜欢去操作实践,因为操作给学生们的发挥空间更大,学生也会感觉更自由,没有束缚。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从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端正心态,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在课堂上及时做笔记,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在实践相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实验,从而增长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对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才有更大的帮助。

3.3加强实用技术实践

加强实用技术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高职院校要为实验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条件,使学生们能够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知识的应用性,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4、结论

综上所述,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首先,从教材入手,非计算机专业要有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这样针对性就强。其次,全程教学都在实训室完成,进行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引入最新科研和教学成果,以网络的基本必需理论为基础,以网络应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模仿、观察、实验、类比、联想、想象、求异思维、聚合思维等形式,促使其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同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式,并开设教师论坛和辅导网站,这样一来,增强了学生在任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基本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学习时存在的现象,对课程进行研究,强调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联系,在突出该课程重点内容的同时,融合网络最新技术,使得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相适应,并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思考能力

1背景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随着网络发展而越来越重要的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基本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外,并借助知识点的传授,形成线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以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为主的教学,一类是以网络应用和体系结构并重的教学。两种教学主线各有特点,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高职高专的教学来说,采取的是后者。

2注重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本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编程以及网络安全等相关后续课程的基石。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轻理论重实践的现象,虽然说对高职高专的学生,侧重实践教学,但是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来说,却需要理论和实践并重,才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知识技能的培养

讲授专业知识,关键是把知识点串成线,再由线到面,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灵活的掌握每个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遵循的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一主线,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

3.1计算机网络概念和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位置、功能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通信的系统。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当中,可以引申出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即数据通信和交换,资源共享等,并且从网络的定义中可以引申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构成的。网络的功能和组成都是来源于网络的定义,这样三个知识点,实际上就形成了一条线。

计算机网络研究采用分层的方式,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把每台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将这些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的结构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网络自下至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功能和特性,每个层次都和相邻层之间进行通信合作,这种既独立又相互依赖的网络体系结构,对于研究并规范网络的运行是去繁化简的方法。

3.2 物联网和云计算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云计算狭义理解就是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是云计算的目标。

从物联网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物联网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并且融入了智能技术,而云计算本身就是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都是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的。这样,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就由三个知识点形成了一条线,这条线是以互联网为根基,以时间为背景形成的。

课堂上,采用这种方式,打破不同章节之间的割裂,或者补充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以教材为基本内容,融合现在新科技,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使得课堂教学贴近技术发展。

4思考能力的培养

文中在讲述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有部分思维能力的涉及,但是这些都是属于网络专业思维。作为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可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很可能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那么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思考能力的培养就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除此以外,还要涉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同样可以以计算机网络知识作为基础拓展开来。

举例来说,在讲述网络的拓扑结构时,学生都很容易掌握网络的五种拓扑结构,并能熟记这五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完全可以就五种拓扑结构中的一种拓展开来,结合哲学中的辩证思考来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能力。以星型拓扑结构为例来说,其优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节点,容易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控制,这些操作都可以在中心节点上实现;其缺点就是对中心节点的依赖性大,一旦中心节点出现故障就会引起整个网络的瘫痪。正是因为星型拓扑结构本身的构造才产生出其所谓的“优点”和“缺点”,但是这个“优点”和“缺点”本身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就好比学生的性格,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性格外向一点,可以很容易交到朋友,但是外向型性格在某些时候,会显得不够稳重,多读书多思考方可弥补不足。所以,学生怎么看待自己的性格,如何让自己更好地成长呢?

教学中的这种拓展,不但使得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还会启发部分同学的思考,意识到网络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意识到网络专业对个人成长的帮助,意识到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相互联系。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一个狭窄的专业,不再局限于枯燥的知识点,而是活灵活现的适用于生活工作。

当然,这种专业外思考能力的拓展,不是仅仅依靠一门专业课的教学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却可以给学生种下思考的种子。

5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既注重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且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

摘 要:虚拟仿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本文简介了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优势,阐述了其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应用

一、虚拟仿真技术的概述

虚拟仿真技术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仿真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实验研究技术,人类、战略性技术。借助该技术可认识和改造世界,因而它有望成为继数学推理、科学实验之后又一虚拟仿真技术以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的物体和环境相同或相似的虚拟环境,如模拟器、仿真软件、数学模型、仿真实验等。其中虚拟仿真实验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广泛应用,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1.国内外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国外虚拟仿真软件主要包括多功能电路模拟实验平台PSPICE、模拟和数字电路的Tina Pro、用于电路描述和仿真的语言与仿真软件Circuit Maker、仿真单片机Proteus、Cisco路由器和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的Boson NetSim。在我国,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Packet Trace软件、北京航天大学的分布式虚拟环境、GMDSS模拟训练实验室、导航雷达模拟训练中心等。

2.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优势

通过实例操作演示非常抽象的概念,将抽象的网络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提供逼真生动的学习环境,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通过仿真实例的展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充分吸收和掌握教学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

二、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应用

1.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优化了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环境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软件更新滞后,教师无法正常地开展实验教学,只能通过视频和文字等辅助资料来补充实际实验的不足。虚拟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虚拟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环境,学生可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服务器与终端机之间的切换,并能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来开展网络实验。虚拟技术实现了改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的目标。

2.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更新了实验教学手段

高职教师们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一机多用”,有利于顺利开展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精确地操作某些系统或者软件,了解其运行特征和过程,并以此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近距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缓解了实训设备不足的难题

目前,在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训设备严重短缺,而虚拟仿真技术让虚拟实验室成为现实,尽管不能从根本上替代实际上的物理设备,但是学生可在虚拟机上做所有的操作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习更直观,教学更真实,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实验实训设备短缺的难题,又能更好地为高职教育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助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将虚拟仿真技术与真实实验相结合,可有效解决学校设备和场所短缺等问题,使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掌握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浅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该文根据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各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设情况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际提出了多种改进课程教学的方法和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网络基础;教学方法;过程学习;授课形式;检测卡

1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地位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目前有三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64课时,多媒体教学的考试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新技术及动态,同时必须重视实用技术的运用,为相关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各个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却有不尽相同。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该课程属于导论式的基础课,很多章节内容在后续的课程中有详细介绍,在授课时侧重于给学生传授网络的框架和网络的外延,让学生形成一个网络的总体概貌,为后面的学习搭建专业框架。在计算机软件的专业中,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授课时侧重于网络软件的介绍和服务器的介绍。而在电子商务类型的专业,应侧重于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模式介绍。老师教学应该根据专业有侧重点。但是在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教材中没有区分专业,侧重点基本由教师自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删减和补充。

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

一是该课程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课程教学中抽象概念较多,是大多专业课程的必修和先修课程。不管是哪个专业方向,该课程要求学生各个知识点之间要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专业的侧重点,也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关系,要让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是该门课程考核方法单一。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我校以前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会死记硬背大量枯燥的网络基础理论,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出现了重考试结果而轻平时学习过程的错误导向。

3 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而高职学生对理论有畏难情绪,理解更困难,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克服理论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根据笔者多年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经验,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3.1授课形式多样化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基本概念讲解多,教师很容易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现在的学生都是在信息技术爆炸时代长大的95后,接受信息的方式多样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是每个教师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使理论教学形式多样化,内容更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1.1 演示法

为弥补理论教学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可以实时尝试使用多种形式演示法教学。比如在学习传输媒体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双绞线、光纤等传输媒体材料,现场教他们识别和制作方法,让理论的学习实物化、直观化。再比如结构换布线系统中我们可以以教学楼或者大家熟悉的建筑物现场查看实际的布线情况,再评论当前建筑物综合布线的优劣和改进办法。让网络的思想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专业的思维和眼界。微课视频等手段利用也是不可少。

3.1.2课堂讨论法

在某些章节老师可以给定一个主题,要求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以演讲、辩论或者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将教师原本要“填鸭式”教学的内容抛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查找相关知识,让课堂变成了思维碰撞的场所,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服务器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抛砖引入的讲解一下服务器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服务器的某一点来放大上台讲解,教师最后总结,经过这次学习学生对服务器知识了解深度和广度就都不一样了。

3.1.3课外补充法

计算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如果我们课堂只是讲解已经存在实施了的知识点,学生会觉得实用性不强,兴趣不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多结合当前的行业发展、新技术与新知识的介绍。比如当前网络发展的方向时,我们可以以专题的形式介绍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并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参与其中。比如在介绍很多教材在多个问题上反复出现“隧道技术”,但是一般教材却没有对这一技术做详细说明,教师可以补充讲解这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知识,老师只是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3.2 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3.2.1操作化

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在机器上演示并查看MAC地址,也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例如,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蹭网”的现象,这时使用MAC地址过滤,仅允许某一个或者某几个MAC地址访问,或者将某些“蹭网”者的MAC地址设置为黑名单,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3.2.2实物化

在讲述传输介质时,除了讲述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之外,各种线材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比如长距离埋地或者架空的布线一般选用光缆,而室内的布线就应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双绞线。同是也可以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也介绍一下。

3.2.3 前沿化

比如网络互联设备时,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当前最新款的路由器、服务器和防火墙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在课堂上剖析这些设备的技术设置,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市场相结合,形成专业思维。

3.2.4实例化

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对比。根据他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而像实时视频传输,一般则选择UDP。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

3.3类比法

OSI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很抽象。所以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类比法,将邮政体系的邮件邮递过程和OSI体系结构做一个详细的比较,能较好地从基本上掌握分层的原理和特点。

3.4考试方式多样化

3.4.1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偏向理论,考试也是理论考试偏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考试应该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最基础的网络原理的掌握,比如网络基础体系结构各层的特点和作用、分类等。实践考核可以考核学生对一些网络设备使用的熟练情况。题目可以是网络互连、简单服务器的配置等。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既让学生重视了对理论的学习,又让他们掌握了重要的职业技能。而且,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大的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3.4.2 采用过程学习检测卡

传统的学习重视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不利于专业思维的培养。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以下过程学习检测卡(图1),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学习效果,通过该检测卡使用情况和课堂表现,教师容许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免考,一部分表现太差的学生多次给予不及格预警,其他学生表现作为学生学习评价和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参考,同时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4 结语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要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向现代化改进。在正确的教学定位下,通过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时展的特点,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课教学改革

摘 要 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训内容的设置及如何开展实训进行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训;项目教学法;高职

1 前言

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必要理论,掌握一些实用的网络技术。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开展中突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的特点,尽量减少枯燥和实用性不强的理论灌输。

高职学生生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职升上来的,一部分是高中升上来的。中职上来的学生对网络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掌握,高中学生很多对计算机知识了解很少。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遵守从简到难的过程,实训教学设计显得尤为的重要。

2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项目

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一般采取理论和实训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基础、网络互联技术、综合布线基础、服务器配置及网络安全知识。为了达到知行统一,理论指导实践,在开设实训课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和理论衔接好,同时做好不同专业对同一门课程采用不同的授课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本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网络使用技巧和理论,实训课的开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项目。

项目一:参观校园网及机房 教师在这里要讲解校园网可以实现的功能,向学生介绍这些网络设备及实现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网络的定义及实现的功能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再在这个基础上介绍网络的拓扑结构,使学生对理论课所讲的网络拓扑结构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及理解。

项目二:TCP/IP常用命令的使用 此实训重点介绍使用命令的方式查看TCP/IP配置信息,使用Ping及Tracert命令进行简单的网络排错,对理论课中所讲的TCP/IP命令的使用更好地掌握。

项目三:制作双绞线 此实训重点介绍常用的直通线和双绞线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项目四:局域网的搭建

子项目一:两台电脑实现互相通信。掌握简单的局域网的组建,对理论中局域网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对综合布线的布线规律有一定理解和认识,同时对前面所学的TCP/IP命令的使用有更好的灵活应用。

子项目二:文件夹和打印机共享。文件夹和打印机共享在实际生活中很常用,同时让学生对为什么组建局域网有更深的认识。

子项目三:多台电脑在物理层实现互联。通过这个实训项目,重在对网络设备集线器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子项目四:无线局域网的搭建。网络已经深深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是很常用的技术,这个实训项目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无线局域网的搭建。

项目五:VLAN的划分 此项目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组建不同局域的局域网。

项目六:Internet应用技术 此项目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IE浏览器及收发电子邮件。

项目七:网络病毒防治 此项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防病毒的方法。

3 合理使用教学手法,开展好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课

为了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提出的比较提倡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法。如何应用好这些教学方法,是很多人一直在探究的。

目前提倡的教学方法介绍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如何应用好这些教学方法的见解 很多教师认为,计算机网络基础偏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训课难开展好。笔者不这么认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是偏理论,但是不应该将本门课开设的宗旨定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

笔者认为较好的实训课的开展,教师应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把所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教师分析此项目,并演示本项目中的重点部分,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此项目,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

这个小组不随便分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互相搭配,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里选出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由组长监督并带领本组的成员完成项目,每个成员完成项目后由组长报告教师,教师进行点评。每学期教师事先把实训项目告知学生,并告知每一组学生:完成多少个项目,实训课才能及格;完成多少个项目,实训课是中;完成多少个项目,实训课是优。每个层次的学生评定及格、中、优的标准不一样。这样分组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互相监督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浅析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

[摘 要]本文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改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并对其实践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为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以培养综合型人才。而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面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根据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因此,探索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不断高速发展的交叉性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无法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我认为只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点较多,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较少,特别是面对笔试形式的升学考试,而且教学设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更多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使课程本身的实践应用匮乏。,使得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但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丧失。

2. 考试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考试仍沿用闭卷考试的模式,所测内容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的熟练程度,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项目没有,这样导致了学生在课程方面就回出现偏差,导致应试学习模式。另外,使许多能力较强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 实验条件不充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基础》里面的许多知识点诸如路由协议,IP地址的配置等,没有经过亲自动手,很难掌握。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局域网的设置,服务器的调整、设备的配置等很多实验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也根本无法完全掌握。

二、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理论不好理解,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当深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之害的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时,他们就会因为“听不懂”而失去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讲课时没有结合实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章节都会出现大量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多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法:①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用PowerPoint等课件将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②类比教学方法。用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化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网络相关产品会、技术讲座等,增进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增加教学实验与教学设备

增加实践课程,既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践课中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让学生做RJ一45接头。事后证明,这节课很有意义。它不仅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还让他们学到了实用技能。有几个同学实验课完后,马上回去把自己损坏的RJ一45接头换好了。这就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增加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3、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1)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

2)在讲述传输介质时,除了讲述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之外,各种线材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比如长距离埋地或者架空的布线一般选用光缆,而室内的布线就应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双绞线。同是也可以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也介绍一下。

3)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对比。根据他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而像实时视频传输,一般则选择UDP。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

三、结论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该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时效性强,因而教学难度也较大,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尝试、完善、改进,适应时代需求,以培养更多更好的相关行业高素质人材。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与应用模式

[摘 要]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系统、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组成。网络节点是双重作用的节点,它用来负责管理和收发本地主机来的信息,并为远程节点送来的信息选择一条合适的链路转发出去。它还与网络其他功能一起,避免网络的拥挤和有效使用网络资源。通常它是一台起通信控制处理机作用的小型机。通信链路是节点间的一条通信信道,为提高通信的可靠性,两节点之间可以采用一条以上的通信链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通信技术 应用模式

控制系统之所以能成为“分布式”而区别于“集中式”,其关键就在于它具有一个完善的通信系统,把模拟信号采用数字通信进行传输,实现测控与通信分离。

1.现代通信网络的应用模式

1.1 集中式应用模式

集中式应用模式是以一台主机(大中型机)为中心,通过通信系统连接一组终端用户的主从网络方式。它常采用多用户操作系统和集中式数据库。终端设备在主机的完全控制之下,只负责输入输出的功能。例如早期的银行储蓄系统就属于该模式。这是70年代典型的应用模式。

1.2 分布式应用模式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计算机的成本不断降低,尤其是个人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高,使得除了大型机使用网络进行输入输出外,更多的是小型机利用网络进行交互,即一台个人计算机不依赖于一个大的、用于集中控制的中央计算机,而与网上任何一台计算机通信。这种应用模式称“端到端网络”或“分布式计算”。完成文件服务或数据库服务的高性能、高配置的个人计算机称为服务器(Server);作为网络中实际工作平台的智能化设备称为工作站。

1.以LAN为基础的文件服务器模式

以LAN为基础的文件服务器模式用高档PC作服务器,连接多台PC工作站。服务器用文件的方式管理数据,即运行以共享外设和文件为主要目标的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传输的是文件。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要求尽可能高的网络流通能力,但对CPU的性能要求不太高。文件服务器的功能毕竟不能与大型机相比,故不能实现大型机功能。以太网、3corn网即属该模式。这是80年代典型的应用模式。

2.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

寻求一个开放的、多平台协同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模式,以适应更高的信息处理与信息服务的要求,这就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提出来的技术背景。从物理结构看,在系统中能够为某类应用提供服务的计算机或处理器都可以看作是服务器。能够将某种应用需求转换为符合某种规范的服务请求,并提交给服务器处理的计算机或处理设备称客户机。实际上,客户机/服务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新的应用模式。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计算机应用的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由多台计算机完成。客户向服务器提出对某种信息或数据的服务请求,由系统中最适合完成该任务的服务器完成客户服务请求,然后将结果作为服务响应返回客户。

在这一过程中,多任务之间存在多种交互关系,即“服务请求/服务响应”的关系,所以,该模式是一种计算处理模式,是一种软件结构。该模式将应用程序分成两大部分:由多个用户共享的功能、信息即提供服务的程序,和每个用户所专有的功能即访问服务及数据处理的程序。前者称服务器,后者称客户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指程序之间的通信,即工作站向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服务器对数据文件或数据库进行操作,然后返回工作站所需的信息。在某个具体的应用中,应用程序要么是客户,要么是服务器。在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中,一台计算机既可以是下位机的服务器,又可以是上位机的客户机,所以,客户机、服务器是一个逻辑的、相对的概念。就网络配置而言,客户机和服务器指的是计算机实体,在物理上可以有多种拓扑的连接方式;就应用模式而言,分别指请求方和服务方的运用进程。

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以下四种:

(1)应用界面AI;

(2)逻辑处理LP;

(3)数据管理DM;

(4)服务请求/响应界面RAI。

前三种功能可分别在客户机或服务器上单独完成,也可由客户机和服务器共同完成;第四种功能由客户机和服务器协同完成。

该应用模式的主要优点有:由于编程、调试和维护工作的减少和资源可利用性的提高,软件遗产可继承性增大,使计算机系统整体应用成本降低。

该模式可设多个服务器,采用多用户操作系统UNIX、WindowsNT、Netware;工作站一般由PC构成。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减少服务器工作负担和网上信息流量,支持多种型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构造新型的、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等。

2.网络通信常用概念

2.1数据的传送、传输与编码

1.传送方式

例如,计算机向显示器传送数据就采用单工方式。数据的传送方式有如下几种:

并行传送方式,串行传送方式,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

2.信号传输与信道使用

(1)基带传输。凡按数字信号原样进行的传送称为基带传输。基带传输中传输的是一系列方波电脉冲信号。

(2)载带传输。如果在一条物理信道上,把要传送的一路数字信号“骑”在另一种载波信号上进行传送,称之为载带传输。载带传输中传送的是一路具有载波频率的连续电信号。把数字信号“骑”到载波上称为调制,把数字信号从载波上卸下来称为解调。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频方式、调幅方式及调相方式。执行调制与调解任务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

(3)宽带传输。如果在一条物理信道上需要传送多路数字信号,使每种要传送的数字信号“骑”在指定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用不同频段进行多路数字信号的传送,称之为宽带传输。这样一种传送技术称为“频分复用技术”。宽带传输中传送的是几组不同频率的连续电信号。

3.总结

本文总结了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现代工业企业都在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时时刻刻传递过程变量、控制要求、报警信号以及组态信息等过程控制的各种信号,以及企业的各种管理信息等,所以计算机通信网络执行着极为重要的任务,成为集散控制系统和决策管理系统的主要结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进行了思考,包括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建立校企合作型网络实训室、选择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 理实一体化 实训教学 教学模式

笔者所在学院是全国示范职业院校,笔者在信息管理系承担了十多年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改革创新,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一、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技术型应用人才。

二、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1.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计算机网络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例如教学内容比较零乱,教学不直观,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一般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合在一起。

2.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网络实现过程分析。

3.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

笔者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理论教学重点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识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种类、功能与工作过程等。第二部分,网络信息传输以及通信。在这一部分中,重点让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的概念、数据通信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网络硬件设备。第三部分,局域网络构建。在这一部分中,重点介绍局域网的工作过程、物理层定义与功能、数据链路层定义与功能,掌握一些常用协议。第四部分,Internet协议。在这一部分中,重点让学生了解TCP/IP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传输层协议、应用层作用等。

根据四部分理论教学重点,实训教学可以安排网络拓扑实训、数据链路实训、网络层实训、传输层实训与应用研究层实训。实训教学要结合全国或者省级技能大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实训,鼓励学生代表学院参加全国或者省级技能大赛。

三、建设理实一体化网络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基本上是网页类型的教学资源,不利于师生的交流互动。因此,迫切需要在网页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理实一体化网络教学资源。职业院校可以利用建设精品课程的契机,打造建设理实一体化网络教学资源。在建设理实一体化网络教学资源时,笔者建议打造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资源,在理实一体化网络教学资源中,重点形成一整套理实一体化网络教学资源和技能项目模拟题库,还可以设置课外学生自主实践项目,利用理实一体化网络教学资源教学时应该安排专业实训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和互动交流。

四、建立校企合作型网络实训室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实际应用性比较强。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科学规划实训教学内容,精选实训教材,配全所需硬件与软件,建立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网络实训室。选择实训教材也是非常关键的,笔者所在学校选择的是闫书磊、李欢编著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该教材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编著而成,网络实训内容选择比较合理。

五、选择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学生会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非常关键。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扩展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如果遇到需要演绎公式推导时,可以采用黑板辅助教学。

2.多举例与类比,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由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抽象难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举例,用生活中的类比事件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讲到“协议”与“层”的含义时,可以举例两个国家领导人通话的例子,双方通话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的,处于上层的通信需要下层协议的支持来实现。

3.模拟项目化课程设计或者实习

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技能大赛的题型,采用项目化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之外,增加实习环节,让学生深入企业,在实践中应用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兴趣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摘 要:对于计算机课堂,学生通常觉得都是枯燥无味的,而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学生通过对计算机进行自主操作,感受到计算机科学的魅力,就会提高其学习兴趣,最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记忆。兴趣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模式而言,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使其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对兴趣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课堂氛围;电脑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应用中职生的好奇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国家只有对人才培养加以重视,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而人才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抓起的事情,中职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应接受更高质量的教学,而对于中职计算机教育,必须重视其教学的有效性,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等。利用兴趣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障。本文就兴趣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展开研究,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一、兴趣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的操作,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教师应用兴趣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对计算机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计算机操作的奇妙之处给学生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探知的欲望。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和求知欲望,就会自觉地对计算机进行探索,在这个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而且其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和谐课堂氛围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师生互动环节,而且有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通常情况下,学生如果喜欢哪位老师,上课时就会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倘若学生不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在上课期间不注意听讲,甚至有时候还会进行破坏捣乱。利用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兴趣,学生也会喜欢计算机老师,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3.激发学生潜能

我们可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看出,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相反,如果学生对某学科不感兴趣,则付出的努力相对较少。兴趣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在兴趣教学法中通过自主探索计算机,不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兴趣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开展兴趣教学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得到普及,因此现在的中职生在迈入中学以前,大都对计算机有所接触,而且对其使用方法还略知一二。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这就说明学生还是有内在驱动力的,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进行兴趣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理。例如,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制作幻灯片这一节,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向学生展示自己事先做好的幻灯片,而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幻灯片的内容,可以是娱乐人物,也可以是时下热点,通过幻灯片展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对幻灯片制作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开展兴趣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计算机课堂学习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前提,两者相互交融与促进,最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利用电脑游戏促进兴趣教学

中职生一般都比较喜爱玩游戏,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并且使人的情感认识得到增强。利用电脑游戏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很有实效,通常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讲解提不起兴趣,不过如果在计算机课堂中穿插一些小游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亲身参与其中,然后再进行知识讲解,并且融入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就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一些学生在语数外学习中成绩不好,不过却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因为他喜欢动手操作,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学习成绩得到提高。适当运用电脑游戏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不断改进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根本上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对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状态与学习特点加以了解,制定与学生自身相适合的教学方案。例如,日常工作与学习中,组织开展有关计算机的赛事,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竞赛,将学生的自尊心与进取心激发出来,确保学生在备赛与参赛期间能够拓展思维能力,并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明确学生在学习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确保教学工作能够向提升学生思考能力方面倾斜。

兴趣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还要对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加以提高,注重创新,选择多种渠道应用兴趣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