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

时间:2022-04-20 11:24:36 关键词: 电力工程基础 电力论文 电力
摘要:在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时,一定要重视地下水对其的影响,将保护水资源作为确保工程建设有保障的前提。保护地下水必须要降低对污水的排放,并保护植被,增加人工降雨作业,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同时加强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工作,从而确保地表水充沛,进一步推动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的开展。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浅析基础电力工程规划

摘要:电能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用户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大,正确、合理的电力规划设计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结合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深入介绍了电力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这对区域规划中的电力工程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力工程;负荷预测;变电站;电力廊道

电力工程规划是城镇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已经成为满足城市居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在市政电力工程设计中,应具备先行性和指导性,充分考虑城市区域发展规划定位和区域总人口量的变化,以满足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本文以东莞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区域现有供电设施的情况,以负荷计算与预测为依托,提出合理的增容优网规划方案,构建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电网。

1中心城区的现状特点

城市中心区是东莞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东莞区域层面提供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中心城区包括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4个区,总面积222.4km2。目前中心城区一共设置了220kV变电站5座,主变总容量为4050MVA,110kV变电站15座,主变总容量为2336MVA。现状建成区高压架空走廊相对比较少,110kV及以下线路逐步采用地下电缆方式敷设。近年来,中心城区逐渐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服务导向”,工业用地比例逐渐下降,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断增加,城市更新力度不断加强,因此,中心城区电力设施逐渐出现主变容量不足、10kV间隔资源紧缺、网架结构危险系数高等一系列问题。鉴于这些问题,相关单位应从电力供应、输配电系统等方面解决电网供应滞后城市快速发展的问题,同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能源之路。

2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

规划采用人均综合用电法和负荷密度法预测用电负荷,从中比较分析,选取合适的预测结果进行电网规划。

2.1人均综合用电法

根据供电部门历年统计数据,合理选取人均用电标准,结合中心城区规划定位和产业发展趋势,按照规划总人口和人均用电量得到总用电量。远期中心城区总人口为160万人,预测中心城区远期人均用电量为10000kW•h/人年,远期最大负荷约3.20×106kW。

2.2负荷密度法

负荷密度法又分为分类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法和分类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2种,中心城区规划拟选用分类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测。分类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法是根据远期用地规划规模预测用电量的一种方法,负荷密度根据规范指标并结合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选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地区电网内各类用户的负荷特点和用电状况有所不同,最大负荷的峰值出现时间各不相同。因此,在计算负荷时,应考虑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预测中心城区远期最大负荷约3.10×106kW,负荷密度约2.17×104kW/km2。

2.3综合分析

根据人均综合用电法和负荷密度法综合分析中心城区的用电预测负荷,规划末期最大用电负荷约3.15×106kW,负荷密度约2.21×104kW/km2。

3供电设施规划

由负荷预测得到的系统最大负荷,结合电力电量供应,对相应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计算,得出电力系统所需要的装机容量。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技术导则》和《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关于东莞市电网容载比要求,规划区500kV电网容载比取值为1.5~1.6,220kV电网的容载比为1.6~1.9,110kV电网的容载比为1.8~2.1.对于负荷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可以视情况提高上限值。中心城区远期电源主要来自省网下载,保留天明电厂,装机容量为120MW,作为本地电源补充。变电容量平衡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负荷预测结果,中心城区远期需220kV系统容量约为5454MVA,远期规划共设置220kV变电站7座,需新建2座220kV变电站,主变总容量达到5490MVA;远期需110kV系统容量约5985MVA;远期规划共设置110kV变电站34座,需新建19座110kV变电站,主变总容量达到5864MVA。

4电力廊道规划

电力廊道分为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线路2种通道形式,架空线路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长距离的场合,地下电缆线路适用于中心城区和对景观要求高的场合。规划结合生态廊道、城市道路建设高压走廊。架空线路尽可能采用紧凑型多回塔路和新型传输技术,以节省土地资源。中心城区现状电力管网系统建设比较完善。随着城市开发建设,需逐步完善中心城区的电力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电安全保障率。对于严重影响中心片区土地合理利用的高压架空线路,应逐步改造下地。

5结束语

针对区域电力工程规划,本文结合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现状,对电力工程规划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介绍,为相同地区的电力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作者:李婷 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山区电力工程铁塔基础的边坡治理方法研究

摘 要:山区电力工程铁塔基础边坡的良好设计,是保障线路正常输出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铁塔的基础建设难度系数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地形复杂、地段陡峭的山区,不仅加大了铁塔建设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产生塔位移动和边坡不稳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电力工程铁塔基础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了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必须要加强输电线路塔位边坡的稳定性能。因此,针对山区电力工程铁塔基础的边坡治理的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电力工程;边坡治理

0 前言

在山区电力工程铁塔基础边坡治理工作中,一个可靠的治理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电网运营速率与质量。本文针对山区电力工程铁塔基础的边坡治理的方法研究,将从山区电力工程铁塔基础边坡的简要介绍入手,结合铁塔基础的实际施工流程,逐渐深入探索保护边坡的措施和思路。接着,分别从工程类与生物类两方面,对塔位边的治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最优化的电线路边坡方案进行治理。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电力建设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一份参考。

1 山区电力工程铁塔基础的边坡简介

在山区环境中修建电力工程塔时,通常采用人工挖掘边坡的方法。具体的施工中,可以采用高低腿的措施,降低工程中基面开放的工作量,减少电力工程塔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和破坏。然而进行挖掘作业时,在塔位地段出现“簸箕”地形不可避免,山体的斜坡越陡,高低腿工程的高度差越大,产生的“簸箕”地形也会越来越大,造成边坡问题的产生。首先,开挖塔基时,必然会破坏山体的岩土平衡和自然地貌特征,增加塌方、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其次,在挖掘塔基的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会将大量的挖掘弃土随意堆积,受重力作用影响,弃土堆积体在塔基附近,会对坡面产生张力,不及时进行排水处理的话,在雨水冲击下,会使表层土体塌陷,引起泥石流、塌方、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任何边坡失稳的状况都会直接影响到电路的安全,严重时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山区电力工程塔的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实践价值[1]。

2 常用塔位边的治理方法

2.1 工程类治理方式

工程类的治理方法主要有坡率法、抗滑桩法、浆砌块石护坡法、挂网锚喷法等。其中,坡率法是通过对边坡的坡度、高度进行控制和调整,不需要对边坡进行加固等方式处理,具有技术简单、施工容易、经济适用等优势,对地下水位无较高要求,适合塑性粘土、砂土和岩层。在进行边坡治理时,应尽量优先使用这种方法。采用坡率法进行治理时,要注意保证水系通畅。边坡高度较大时,应分层挖掘,使用折现式或者台阶式放坡,进行台阶式放坡时要在中央设置护坡道。抗滑桩法是通过使用抗滑桩穿透滑体,对滑床进行一定深度的锚固,能够抵抗滑坡产生的推力,拥有使用范围大、抗滑效果好、施工简便的优势,可以和其他治理方法灵活搭配,缺点为成本较大。治理塔边坡的传统方法是浆砌块石法,使用浆砌块石和挡土墙进行防护,支挡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要进行加筋处理。这种方法适合强风化岩的边坡。优点是技术简单、施工方便,缺点是增加了电路的造价,环境效果不佳,容易受雨水冲刷加大压力,导致坡体破坏、影响电路的安全。因此,这种治理方法应谨慎使用。挂网锚喷法是一种搞笑的护坡技术,适用于坡面易风化、岩性差、坡面岩体破碎等环境结构,优点是能够提升稳定性,防止塌方、滑落、坠石等灾害[2]。

2.2 生物类治理方式

边坡的生物治理,是指通过植物等生物手段,单独或和其他治理方式想结合,对塔边坡进行绿化与防护的方式。优点是植物的根系能够将边坡加固。通过将植被的覆盖率提高,能有效将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发生概率降低。

主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植被固坡法,通过植物的涵水固土能力,在对边坡进行加固的同时,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选择固坡植物时,要以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为主,如乡土植物和引种驯化后的植物。这种方法适合风化严重的边坡,主要有格构植被、直接喷播、土工格室等方式。第二种,三维植被保护网。这种方法通过将活性植物,与土工合成材料等结合,在坡面建造一个具有生长能力的绿色防护网,进而加固边坡。根据边坡的地形条件、土质特点、地貌特征等条件,首先,再坡面覆盖一层合成材料,再根据一定的间距和组合种植各种植物。通过植物的生L,使其根部对边坡进行加筋增固,叶茎防雨冲蚀。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削弱暴雨对塔边坡的侵蚀,提高其稳定性。第三种,综合护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塔边坡的治理工作,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全面,相关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地使用生物治理方式和工程治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浆砌骨架植草护坡技术,就是一种综合和的护坡方式,在坡面上使用浆砌片石构建骨架,在骨架的框格中种植植物,既有浆砌块石的优点,也具备植被护坡的优点,并且技术难度也不高。目前,各种综合护坡技术在塔边坡的治理中被广泛使用[3]。

3 结论

通过对比发现,生物护坡的材料成本更低,相比工程护坡的方式,生物护坡的经济优势十分明显。但工程护坡在工程完成后即可起到最佳的效果,而生物护坡需要进行养护才能使稳固效果越来越好。因此,在优化山区的输电线路,进行电力工程塔的边坡处理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防护需求,采用适当的护坡方式。希望本次论述有利于探索新型护坡方式,促进我国山区供电事业的发展。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大工程背景下的《电力工程基础》课程改革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192)

摘要:在现代大工程背景下,对《电力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方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将同化理论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应用到《电力工程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同化理论;CDIO;电力工程基础;课程改革

《电力工程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满足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关于电气工程专业的补充标准,本课程组将“电力工程基础”更名为“电力系统分析”,同时为了适应大工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组将从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方式、网络辅助教学等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电能的生产、输送、变配等相关的工程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能够应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较强的工程计算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

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验证型实验为辅的传统模式。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从书本到书本,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对概念、理论及计算方法的讲解而脱离实际应用。为了适应大工程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传授学生知识改为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习,才能为以后更长远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同化理论的应用。1963年美国纽约大学研究院教育心理学教授奥苏泊尔提出“同化理论”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新改组,使自己原有的观念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和消化[1]。

引导W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框架,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新理论知识,并将新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原有的理论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即新旧知识融合。比如,在讲完辐射状配电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后,若引入分布式电源到配电网,会使原有的潮流计算方法有何变化?如何解决含有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课外资料,增长见识,使枯燥的理论在自己的头脑中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课程学习变得有趣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比传统的教学将显著提高,积极参加问题的讨论。

2.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应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主导,采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模式,是“项目教学”的集中概括和表达。该模式可以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项目实践中获取工程能力[2]。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同化理论”的教育理念相同,也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区别是它改变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可以采用分组法、任务法及项目法等多种方法,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以分组法为例,由于该课程是大班上课,授课人数为70多人,每个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所以在第一次课上,以本课程应用到的先修课程像《高数》、《电路》、《工程电磁场》等部分知识点为考查目标,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摸清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并将他们按照高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挑选分数最高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在整个学期中由他(她)带领全组同学,互帮互助,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都处于从属地位,学时安排较少,实验教学的内容较为固定,一般都是针对一些原理和现象的验证。本课程的实验学时为8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5.4%,实验内容主要是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EDSA进行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示范或指导书的步骤去操作,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1.同化理论应用到实践环节。课程组考虑将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也应用到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有意义地进行发现式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被动式接受学习。一方面,调整课内实验内容及学时,依托电气实训平台将理论部分与实践环节有效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利用开放性实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课外实践环节,扩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讲完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后,组织一次学生的认识实验,通过实验平台的使用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的构成,摆脱以往只见理论,没有实物环节的缺陷,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了发挥实验环节的效果,提供实验思考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

2.CDIO工程教育模式应用到实践环节。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项目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实践环节,发挥项目组成员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完成从项目开题、项目实施到项目结题的全过程训练,将电气类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坚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例如,安排一个开放实验项目为“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潮流计算设计”,要求学生利用Matlab软件编写潮流计算程序,并与EDSA仿真软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正确性。这个项目就要求项目组成员必须弄清楚分布式发电节点的处理方法、潮流计算流程、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等,训练学生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等。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现有的考核制度都较为死板,大多数高校学生关注的学习重点是老师要考什么内容,而不是什么对自身发展有用;考试前采用“刷夜”的复习手段,为了考试而考试,而不是平时去理解吸收;此外,平时成绩中的作业练习往往存在抄袭现象,导致总评成绩水分较大。因此,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刻不容缓。

一方面,适当减少期末考试分数的比重,增加讨论小组的考评结果以及课程实践综合评分的比重,这样既能达到考核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健全学生奖励办法,将实践项目成绩折算成相应的综合素质学分,在助学金、奖学金以及评优中优先考虑,这样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去完成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3]。最终形成了既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多元化、综合性的新型考核机制,改变以往主要依靠卷面分数来衡量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现状。

四、网络辅助教学的开设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拓展学习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资源、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等。学习资源以多媒体形式为主,如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演示动画、常用软件、以及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学科前沿问题等,既使学生复习课上所学内容,还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网上答疑弥补了课后答疑不方便的缺陷,可以使学生对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与教师沟通,扩宽了师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网上讨论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大致掌握情况,从而在授课过程中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们利用这个辅助平台,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中对地下水的影响与应对

【摘要】电力工程是国家的基础工程,为国民用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近年来电力工程地基基础遭到地下水的影响,使得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越来越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地下水对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并提出如何应对地基建设的措施,从而改善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

【关键词】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地下水

近年来,人们对资源开发过渡,导致环境遭到破坏,二氧化碳增加、树木砍伐严重等因素造成地下水受到污染。此外,当树木砍伐过多时,水土流失,引发风力加大,进而地表水被蒸发,地下水位降低。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在地下水的影响下,造成地基建设越来越困难,所以必须将地下水对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的影响展开分析,解决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地下水位变化

地表以下的水简称为地下水,水受到土层的隔离将形成不同水位,包含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个方面。当气候发生改变时,或者是大气降水,都会使得地下水位发生变化,降下来的雨水将渗入上层滞水和潜水层。当有积压物存于地下水时,将会出现承压水现象,颗粒增大将水隔在承压水层中,由于气候、季节、降水等因素会导致地下水位发生变化。

2、地下水对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的影响

2.1影响建筑质量

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下水对其影响,合理勘测地下水位,确保地基基础建设完善。然而,地下水在流动时会产生大量的流砂,而且流砂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如果地基不稳,电力地基基础会随着流砂一起流动[1]。此外,如果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的地下土层发生移动,或者是土体悬浮,会导致流砂与建筑物之间产生重应力差,严重影响到建筑的安全。

2.2影响地基

当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所在地的地下水位降低时,其地基表面将下沉。地基下沉的原因是由于气候、降水等因素导致地表水体蒸发,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并且土层不均匀会导致周边土层要随之下降,当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时,会选择沉积层予以施工,那么,整体的地基会有所下沉。此外,在施工时,会在地下埋置管线,埋置时必然会在土层内挖置深坑,使得周边的土层也沉降。

2.3影响建筑材料

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管线预埋在地表以下,从而实现管线与电力设备连接进行供电[2]。然而地下水中含有不同成分的化学物质,而且化学成分比较高,不同物质将会发生化学反应,一些新生成的物质会腐蚀地基的材料和管线,进而导致土层受到破坏,严重的会引起地面坍塌。同时也会使得管线腐蚀甚至是断裂,对电力工程造成影响。

3、应对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中地下水影响的策略

3.1降低对地下水的开发

为了应对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中地下水影响必须要降低对地下水的开发,并建立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电力部门要加强科学技术在雨水中的应用,将雨水资源集中到系统中,从而保持地下水充沛。此外,开展人工降雨作业,进而增加降水量,让地表有充足的水分,从而保证地质的湿度。由于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需要有坚实的地基,只有保证地下水充足,才能确保地表和其他土层坚实,避免地基基础建设出现坍塌的现象[3]。通过增加降水量,从而降低对地下水的开发,并改善水文质量,进而保护地质环境,为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完善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

完善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对其造成的影响。在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前,一定要对工程地质水文进行考察,并结合具有情况建立合理的开采方案,从而科学开发地下水,并降低承压层的水质的压力,降低地下水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开展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工作。那么,完善电力成功地基基础建设必须要贯彻国家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建立健全的应急制度,电力工程建设部门要对地下水情况进行勘测,并对水资源予以保护。同时加强对地下水的开采进行管理,合理调度水资源,从而保护好地下水资源,只有做好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工作,才能减轻对地基的破坏。

3.3避免流砂

避免流砂反复出现是保护好地质的关键,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不仅要合理开发水资源,而且要降低流砂出现的频率。当将钢板桩打入深坑时,水流渗流的路径变长,此时土体的强度有所降低,进而流砂减少,甚至是可以避免流砂出现。另外,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施工时,还要利用轻型井点、深井泵点等方法进行土方挖置,这样可以确保深基坑的水压平衡,当出现流砂时,只要用大石块就可以将流砂挡住,避免由于较大水压的原因造成流砂再度出现。

结束语

在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时,一定要重视地下水对其的影响,将保护水资源作为确保工程建设有保障的前提。保护地下水必须要降低对污水的排放,并保护植被,增加人工降雨作业,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同时加强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工作,从而确保地表水充沛,进一步推动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的开展。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电力工程中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电厂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基础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本文论述了基础工程在火电、风电及光伏电工程中的重要性,指出了火电、风电及光伏电基础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电厂分别提出了电厂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1引言

电厂以发电为重要目的,电厂建设过程中往往习惯将土建以外的相关电气工程专业视为电厂的重点专业,而忽视土建工程质量在电厂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生物电厂、热电厂建设过程,总是习惯将“炉、机、热、化、电”的施工作为重点施工对象,而轻视汽机基础、锅炉房基础的重要作用;风力发电建设过程,习惯性强调风机性能、电气质量的重要性,对风机基础重视不足;太阳能光伏发电,习惯性强调光伏板、电气质量,对其基础重视不足。事实上,无论是火电还是风电、光伏电,土建工程,特别是汽机基础、锅炉房基础、风机基础、光伏板支架基础的质量,是电力工程正常运行及提高耐久性使用寿命的基础和关键。

2生物电厂、热电厂基础质量控制

生物电厂、热电厂,都属于火电厂,汽轮发电机组是其核心设备之一,其汽机基础是结构最复杂、精度要求最高的重点分部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厂核心设备汽轮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对振动要求极高)和使用寿命。

作者通过管理热电工程2X135T/HCFB、1X24MW双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热电工程4X75T/HCFB,2X12MW双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中韩合资的30MW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2×75T/h振动炉排次高温次高压秸秆燃烧蒸汽锅炉、2×C12{C12-4.9/0.98}抽凝式汽轮机配2×15MW{QF-15-2}发电机组等具体施工建设管理经验,认为生物电厂、热电厂汽机基础质量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审批汽机基础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方案除按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合同约定执行外,还应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建筑工程篇)》中有关土建的特殊要求执行。

(2)汽机基础施工要层层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要分清责任,责任到人,可以避免各工序管理混乱,任务不明。

(3)严格原材料验收,确保材料质量。

(4)严格工序验收、三级自检、监理或建设管理单位验收的建设程序。

3风力发电厂基础质量控制

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组是其核心设备之一,高度达70米以上的支撑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的基础,混凝土少则300立方米、多则达500立方米之多,属于要求耐久性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其连接基础与塔筒的预埋在基础中的基础环(或是大量的预埋螺栓)水平度要求很高,比如直径4米的基础环的在混凝土浇筑前的水平度为±2mm,而基础浇筑成型之后的基础环水平度为±3mm。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核心设备-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作者通过管理某滨海风电场、开鲁风电场、莱芜风电场(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某滨海风电一期项目,采用的苏司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33台1500kW风力发电机组,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重量63t,风力发电机组中心高度为为78m,最长件为风电机叶片,长度为43m。②中电大型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某内蒙古通辽市开鲁风电场,采用的华锐风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67台1500KW风力发电机组,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重量59t,中心高度为70m,最长件为风电机叶片,长度为40.3m。③由香港独资建设的山东莱芜某风力发电场,采用的是新疆金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3台1.5MW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9.5MW。风机基础上口直径6米、下口直径16米,每个风机基础钢筋44吨、混凝土344立方米,强度等级C40,抗冻F100。风力发电机组重44吨、中心高度75米。)三个风电场的经验认为,如对其重视不足,极易造成包括由此引起的震动过大等等不良因素,造成风力发电机组不能正常运行或影响其运行寿命,甚至整机倒塌、机毁人亡,损失惨重。现就风力发电中的土建工程特别是风机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的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及如何改进分述如下:

3. 1风机基础混凝土裂缝控制

(1)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又称温差裂缝,在基础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没有规律,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纵横交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过大,混凝土基础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在混凝土内部温差很快减弱,因此,温度裂缝一般只在出现基础表面范围,但其深度有的会穿过钢筋保护层,对混凝土强度、钢筋锈蚀、耐久性产生很大影响。

(2)化学反应裂缝。化学反应裂缝的现象是混凝土表面呈现块状崩裂,裂缝没有规律且不规则,多在浇筑后两个月左右出现。化学反应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中掺有其它化学成分,使混凝土体积膨胀造成,其处理方法同温度裂缝。

(3)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产生在混凝土表面,缝宽多在0.05~0.2mm之间,走向没有规律性且分布不均。表面强烈进一步发展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延伸。干燥收缩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养护不良,表面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收缩较小,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在混凝土配置、浇筑及养护过程中,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表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要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处理方法同温度裂缝。

3. 2基础环(或是大量的预埋螺栓)水平度控制

基础环(或是大量的预埋螺栓)水平度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备足应急工具设施。

(2)加大基础环支撑预埋件的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并进行可靠预埋,确保在预埋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无扰动。

(3)在混凝土浇筑前、浇筑中(浇至基础环底部、中部、顶部、结束)进行基础环平整度测控。

4太阳能光伏发电基础质量控制

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安装施工中强调光伏板、电气质量,对基础重视不足。

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无论是从节约能源、减少投资,还是从工程施工进度考虑,微灌筑桩基已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支架基础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其工程量也是相当的大,如内蒙古包头市某65MWp光伏农业大棚项目工程,其中地面光伏电站45MWp,大棚光伏电站20MWp,总投资6亿元,占地3500亩,微灌筑桩基础10万个,如对微灌桩的质量控制不好,将影响到全局,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微灌桩的设计,设计单位往往不了解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设计理想化。比如设计直径250mm的微灌桩,保护层50mm,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定位及钻孔操作的累计误差大都在50mm左右,甚至更大,而上部外露部分的模板轴线位移较小,这必然在模板与隐蔽结合部位错位或缩颈严重,致使250mm的微灌桩实际有效直径只有150-200mm,钢筋保护层也有设计的50mm,实际达到了20mm,甚至没有保护层,这种情况如果不从设计开始考虑,仅靠施工阶段的控制很不现实。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加强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措施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电力工程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在电力工程中基础建设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从阐述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措施

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基础建设管理措施的应用是必要的,这些措施的提出能够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在基础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相应措施的有效提出。

1 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我国的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较为集中的体现在了质量意识有待提升、进度管理存在误差、监督体系有待完善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1 质量意识有待提升

质量意识的提升是促进电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现今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中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很强的质量意识。例如许多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细致的确认电力工程承包商是否有国家认证的质量保证体系或者电力工程是否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又例如,许多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并没有对基础建设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材料进行详细的确认,从而导致了电力工程的基础建设往往存在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

1.2 进度管理存在误差

建设进度对于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电力工程基础建设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基础建设的进度控制,是指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顺序、持续时间等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确保电力工程施工阶段能够按照施工设计和施工计划进行,并且在施工进行出现偏差后能够进行及时修正的工作。但是在我国现今的许多电力工程中进度管理自身存在着较大误差,因此在基础建设过程中很难对进度的延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正、调整,从而导致了电力工程整体水平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1.3 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监督体系的完善是是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关键。通常来说监督体系的完善需要电力企业成立相关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并且确保这一机构能够做到明确分工、责任清晰,从而能够更好地根据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的施工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进行具体的落实。但是在我国许多电力工程中其监督体系仍然较为落后并且体系自身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了电力工程质量风险和安全隐患的出现。

2 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措施

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因此相应措施的提出可以在整体上提升其管理水平,这主要体现在投资管理的有效进行、提升项目决策可靠性、工程造价的有效进行、可行性评估的合理开展、监督体制的不断完善等环节。下文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2.1 投资管理的有效进行

众所周知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进行离不开相应资金的支持,因此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投资管理的有效进行。例如在面对关电力工程造价上涨较快的问题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投资管理的有效进行从电力工计财建设的决策、设计、实施等各个阶段入手,将工程造价上涨较快问题进行切实的解决。

2.2 提升项目决策可靠性

项目决策可靠性对于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在电力工程的项目决策阶段,电力企业的决策部门需要对影响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在电力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当工作人员确定建设规模时需要考虑到电力工程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等诸多因素,因此对其可靠性的提升能够促进电力工程基础建设整体质量有效提升。

2.3 工程造价的有效进行

工程造价是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来说电力工程建设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程造价水平。除此之外,工程造价工作的有效进行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基础建设的整体规模和相应的建设标准。因此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时应当注重确保这项工程的合理性、可靠性、科学性。通常来说工程造价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会对工程管理产生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过程中需要在考虑到电力工程长期效益的同时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技术性和安全性的方案。除此之外,基础建设工程造价的进行还需要电力工程工作人员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施工需要,在遵从我国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电力工程建设地点进行细致的考察,从而更好地确保工程造价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4 可行性评估的合理开展

可行性评估是加强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重要措施。通常来说可行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对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总体方针。在可行性评估的合理开展时电力工程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到电力工程的总投资额和整体工期进度,从而在此基础上对电力工程基础建设进行全面性的优化。除此之外,在可行性评估的合理开展过程中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应当确保评估的精确度,即可行性评估应当在电力工程相关规范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可以评估是技术上可行并且经济上合理。另外,在可行性评估的合理开展过程中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应当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即在确保投资的前提下避免高估冒算现象的出现,从而真正地起到在项目建设中控制工程总投资的作用,并且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2.5 监督体制的不断完善

监督体制的完善是电力工程管理基础建设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监督体制的完善需要工作人员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两个方面入手,例如在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的设计阶段工作人员应当对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相应的监督,从而在减少设计失误的前提下促进设计质量能够满足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的施工要求。除此之外,监督体制在电力工程基础建设施工中的完善还体现在对先进技术、合理设计、项目评估等工作的有效支持和监督,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缩短电力工程的施工工期并且有效节省电力工程的施工成本,最终更好地促进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3 结 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电力工程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电力工程中基础建设管理措施的采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在检查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当对相应的措施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的进行促进我国电力工程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EDSA在“电力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EDSA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电力系统大型可视化分析和计算软件,它具有操作界面友好、可视化、交互性能强的设计特点。本文介绍了EDSA软件包的功能特点,并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为例阐述了EDSA仿真软件在“电力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将EDSA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加深对系统特性、运行状况的认识,对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EDSA;潮流计算;辅助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像PWS、PSASP、MATPOWER、PSCAD、MATLAB-PSAT等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已日趋成为电气工程师的主要应用工具。另外,利用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作为课堂辅助教学软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加深对系统运行的认识。美国EDSA公司开发的电力系统设计分析软件包,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电力电气系统设计、分析、模拟、控制的综合性的工具软件包,广泛适用于包括太空站、核电站、潜水艇、海上石油平台、炼油厂、化工厂、发电厂、电网、机场及其空中指挥与管制设施、医院等各种设施的电力、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该软件可分析最多包含2000个节点和8000个支路的复杂系统。该软件不仅能用于电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与科研,还可用于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仿真教学。本文首先介绍EDSA软件包的功能特点,然后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为例,阐述EDSA仿真软件在“电力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该软件可为电气工程类的仿真教学提供参考。

一、EDSA的功能特点

EDSA是由美国EDSA公司开发的全图形英文界面的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计算高级应用软件。EDSA软件是全球电力系统设计和分析的标准软件,也是目前唯一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和10CFR50(美国联邦法规核能卷)规定的电力系统综合仿真软件。该软件拥有直观及友好的操作界面、强大而完善的计算分析功能、开放式数据库连接,能对电力电气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分析、模拟及控制。EDSA的分析应用程序与Drafix CAD相组合,并且内置了Autodesk公司的CAD引擎,可以让用户在进行输入和编辑的过程中轻松地复制、粘贴和拖拽,非常方便地绘制直流、交流、单相、三相乃至交/直流混合系统。EDSA提供完整的图形和编辑器,以最简洁的方式建立单线图。利用单线图的编辑工具条,可以图形化地增加、删除、移动或联接设备;放大或缩小;显示或隐藏网络;改变设备大小、方向、符号或显示方法;输入设备属性;设置运行状态等。可以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的运行要求、不同的负载状况、不同的电气工程参数、不同的计算参数等来设置或改变系统运行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计算与分析。EDSA的计算分析设计模块种类繁多、功能强大,包括谐波分析、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电机启动、暂态稳定、最优潮流、可靠性分析、直流系统分析、地下电缆系统、变电站接地和继电保护配合等分析计算功能。作为一个标准化的国际一流软件,目前EDSA软件产品已在国际上广泛推广。在我国,ABB、西门子、北京石化公司、大庆油田设计院以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都已成为它的用户。

二、基于EDSA的潮流计算仿真应用

1.潮流分析步骤。(1)通过菜单栏定义绘图页面大小,页面的文本注解显示电气元件(节点和支路)的位置,CAD页面上的层的属性以及这些电气元件的对齐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电气元件对齐方式的选择,它分为节点对齐方式和支路对齐方式两种。电气元件的对齐方式决定了电气元件本身放置在CAD的绘图页面上的位置和互联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集成在CAD界面中的节点和支路属性编辑器来查看电网拓扑结构是否正确地被输入。(2)数据输入。大体可分为四步操作:第一步,确定要放置的电气元件类型,例如发电机节点、母线节点、负荷节点、变压器支路、电缆支路以及断路器支路等。第二步,确定适当的元器件对齐方式,例如发电机节点及母线节点,可以选择对齐绘图纸的网格;将发电机和母线节点互联起来的变压器支路,可以选择其一端对齐发电机的标注点,另一端对齐母线中点。第三步,将该电气元件放置在图纸上合适的位置。第四步,针对不同的电气元件输入相应参数。如发电机的参数有电压大小、容量以及暂态和次暂态电抗等;输电线的参数有长度,单位长度的正、负、零序电抗等等。当然,EDSA也提供许多常用的不同规格的电气元件参数,供用户直接选择,不必再行输入。(3)数据输入完毕,调用Analysis菜单中的Load Flow下的AC命令进行负荷潮流计算。EDSA仿真软件提供了好几种潮流算法,如牛顿-拉夫逊法、快速解耦法、高斯-赛德尔法等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算法。另外,分析报告可以选择多种输出格式,如文本格式、自定义的图文结合的PDF报告格式等。针对仿真分析结果,如果需要修改,可以直接返回CAD集成环境作相应改动。

2.算例仿真。本文以某地区220kV电力系统为例加以说明。首先搭建如图1所示的系统,并利用这一系统进行潮流计算仿真分析。

设备参数如表1所示。

选择快速解耦法,点击“计算”按钮后,出现迭代次数和运行时间对话框。同时,分析结果采用文本文件的格式输出。为了发挥图形界面的直观性,EDSA软件还提供了单线图标注功能,即负荷潮流计算的各种结果可选择性地标注到单线图上,比如节点电压的角度、负荷侧的功率因数、节点电压降、支路功率损耗、支路潮流等等。通过上述潮流分析流程可以看出,采用EDSA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可靠而且方便,是电气工作者分析系统稳态运行的一个有利工具。

EDSA仿真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强大功能,它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为了提高《电力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将EDSA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系统运行的认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EDSA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教学辅助软件,应在该软件的辅助教学应用方面开展积极的拓展。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浅析电力工程基础的实际应用

摘 要:由于人为因素,操作实施后,终于投概述了电气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电气工程,由于存在一个邪恶的自己的设计师隐藏将影响项目的发电集。基于人为错误往往能够通过分析,结合多年的经验,实用的设计,电气工程,电气工程设计总结这些错误,作者的方法和防止发病多项措施,从而纠正错误的分析将是可行的。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基础;人为因素;预防措施

作为实施该项目的第一部分,电气工程设计,降低错误率和合理性,以确保应用工程设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电气等。不可避免的是,设计师的意识,实际操作中固有的思维惯性,以确保交易的权力或机会把一些电气问题,应用的效果后影响的项目,能够确定人为因素工程和其他错误。

一、电气工程设计容易分析人为错误

1.过于重视控制成本,忽视产品品质

电力工程实施成本超支供应率的问题,影响经济利益的行为和电气工程主要项目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而不是惯性思维设计师施工成本管理的事情,但具有相关的工程和设计。工作人员的惯性思维,将亮相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在设计过程中,不要把重点放在成本控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设计师在设计电气工程往往专注于可行性方案的设计优化技术至少在经济问题不分析功能和成本设计是很少的,其次要实现必要的平衡,导致管理技术的发展,形成不科学的成本,或者设计成本超过预计成本的严重问题。超过出现由于设计问题,本地分配方案目前机动,但更有利的理论和实证,时间设计的架构,设计,方案设计往往,设计写最后的讲话在其成本控制难发挥作用的现象,这种人工成本的存在限制。此外,很多关注的管理疏忽的设计成本往往回报设计师技术水平在许多规划设计。

2.保存设计忽略发生错误

在电气工程的设计工作的早期阶段,它出现在调查中的电荷,设计师的原料估计,由于各种人为因素参与留有很大缝隙的估计,执行项目包括几个部门电力负荷后高估电气工程设计的工程问题和个人的项目管理,电力建设缺乏,单位安居工程也不具备提供参考信息进行解释这些数据。电力负荷的电力工程设计时,忽视了设备的负载因子电气,人为因素,通常的叠加能量可以做电气工程的设计问题。

3.结果在错过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气工程都要求运行稳定,还有安全的基本要求,电气工程客座率设计师的设计多种选择的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遗漏或疏忽因素,其中最常见的人为错误或遗漏,它们可以在投入服务过程中,在有的网站上执行相对较好的要求和标准。系统或服务,甚至功能障碍没有迟早的意外疏忽电力工程业务的一部分,形成了一个基础。常常会因为缺乏设计经验,对事件进行调查,已经不够周全。

4.对未知数成侥幸心理

应根据多种因素的电气设计,精密工程,本地应用环境,全球性的,深刻的理解,你不能容忍半点的马虎。在许多情况下,设计师设计验证和严谨的研究还没有完成心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在项目的设计,唯一的经验,按下基线假设,安全的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也难以保证可以百分百不出现风险。

二、防止人为错误的电气工程

1.成本控制策略,以避免错误

成本控制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回报,总是有必要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避免成本管理的问题,在设计电气工程,发生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审慎考虑项目成本控制的经济效益应用,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你需要执行的标准和成本效益管理系统的概念。为了优化成本的项目,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系统的成本限制,设计人员,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此外,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工作,以控制成本,提高它的技术设计的实用性估计,有工程技术设计的原则必要引入配额的设计实施中的一个值。确保该项目在设计时使用的最大成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以避免电力工程在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成本问题,从而增加企业的收益难度,企业运营需要通过成本控制和相对的思维功能。

2.战略??防能源

电气工程,以达到能源效率最佳的研究材料,为此可靠压降分析,为了加强的横截面的最佳温度改变的力量如何优化资源的分配,实现节能目标,能源效率的资本投资成本,同时降低能耗,用最小的工程。通过合理的电力工程设计,同时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食品和能源的电压分布和供给系统的水平的基础上执行的比特容量的环境,和其他进料系统,通过确定的分配和供应的电压水平,避免损失的功率和电压电平设置合理的距离。

3.人员提高设计质量

确定这种设计直接在电气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质量的主要设计师是设计。电气工程的设计者是不是因为你有正确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做法,创造性思维,必须继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问题的设计,更注重遵守的规范,为了避免想法很容易,因为它需要特别注意,以应对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和细节将被显示。此外,工作人员应共同努力,保证电力工程信息和专业的工作人员知识的完整。工作过程中,准确的技术设计,图纸,规格,各种防止发生上风专业之间的误差健康是必要的开发技术管理程序。

4.PDCA的概念被引入

有些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即引入电力工程PDCA管理理念,PDCA是英国的计划(计划),(RUN),检查(检查),行动的第一个字符(FIT)的设计是各种信息来分析问题,调整和完善是一个完美的循环,所以,这是更加科学合理。并收集返回信息,且在这个过程中的式样。这里获得的反馈信息,主要是通过促进全面调查本身,第二个通过两个渠道,多渠道的评价,喜欢的设计改进,工作强的人经过不断的改进,是建立在理解奉献和辛勤工作,设计项目实施的效果,它可以有效避免再犯错误,形成一个管理闭环。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电力工程铁塔等截面斜柱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摘 要】文章采用等截面斜柱基础,施工工艺复杂,但满足基础承载力要求,同时较传统基础节约50%混凝土方量,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可节省大量施工及补偿费用,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输电铁塔等截面斜柱基础的施工放样、开挖、浇筑、养护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铁塔;等截面斜柱基础;基础浇制;施工技术

1、引言

某输变电工程,线路地形主要为平缓丘陵、残丘,较少部分段为河网、泥沼,沿线地面高程约20~210m。沿线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较好,少量小型不稳定人工边坡需恢复植被,修筑截排水沟。全段被树林及经济作物覆盖,主要有松树、桉树、水稻、菜地等。本工程有五种基础型式分别是:斜插式基础、等截面斜柱基础、斜柱板式基础、挖孔桩基础、双桩承台式、灌注桩基础。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传统普遍采用阶梯式、大板式、斜插式等基础型式,上述基础形式在设计上可靠、保守,适于在平坦的地形施工,工艺简单;但是高压输电线多穿越高山峻岭,地形起伏很大,铁塔基础若都在水平基面上,这将加大开挖量,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针对这种情况近年常采用不等高腿基础,但这种型式多用于小型直线塔基础。

2、等截面斜柱式基础施工过程

2.1 降基面和分坑尺寸的确定

土石方开挖前,应进行线路复测,确定中心桩位置、线路转角值、档距值及塔位中心高程、档中跨越物高程和位置,再按设计图纸的要求确定出降基面和分坑尺寸。

2.1.1 施工基面降基

基础开挖施工时,在保证塔腿能露出地面的前提下,宜在天然地面直接开挖基坑,对确实需降低施工基面,根据降基面数值及附近地形,用经纬仪测定出降基面的范围桩。

2.1.2 分坑测量方法

仪器架于塔位中心桩O,对中整平后,水平度盘调零,前后视相邻两直线塔。直线塔水平转90°,定出横线路方向桩K。以横线路方向桩K为基准,左、右分别转45°,正倒镜定出四个辅桩C1、C2、C3、C4。以O点为基准,在OC1线段上分别量取L0=A,L1=(A-a),L2=(A+a),A为该基础半根距,定出坑口中心及坑角控制桩1、3,量取2×a(a为坑口尺寸) 尺长使其两端分别固定在1、3桩上,拉紧尺长的中点则定出2桩,同样使尺长的中点折向另一侧定出4桩,这样坑口放样完成(测量方法见图1)

同上方法定出另外基础坑口位置。

2.1.3 坑口位置的确定

因基础底板需采用钢模,坑口底部尺寸考虑到立模、拆模,底板宽度加0.5m;坑口上部尺寸应考虑放坡尺寸,基坑边坡坡度按表1确定。

对于挖孔桩基础,以桩柱中心为坑口中心,以桩柱尺寸加护壁尺寸(2×0.15m)为坑口尺寸,承台施工须在桩身检验后才能进行。

2.2 基础开挖

基坑开挖工序为:分坑开挖放坡支护检查超深处理验收。基础土石方采用人工开挖时应用仪器准确定位。

基础坑深的测量控制:以各腿的施工基面为准,对坑深度进行测量,用经纬仪测量坑底之间及坑底与中心桩之间的相对误差。

基础水平位置尺寸控制:经纬仪设置在中心桩,根据各基坑施工基面和地脚螺栓露出的高度或插入角钢顶面高度,在基坑对角方向打两个同一高程的水平桩,水平桩高出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顶0.3m以上,然后在水平桩上打小铁钉放样对角方向;最后拉水平线,把各基坑底中心的对角根开放样到水平线,用垂球传递到坑底,检查坑底中心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在坑底放样出基础底部四角点及掏挖高度。

2.3 基础浇制

浇制工序为:钢筋、模板安装地脚螺栓固定混凝土搅拌入模、振捣养护拆模

(1)钢筋笼、模板安装方法

①用45°对角线法定出辅助高程桩;②固定架子:在坑口用钢格组合架搭设架子,在坑口挖槽嵌固架子,以不影响立模及根开、对角线测量即可;③钢筋笼安装:根据辅助高程桩弦线上的标记,找出主柱钢筋笼对角、中心位置,在基坑内绑扎并在四个对角底部用混凝土块支撑,最后用垂球调正整个钢筋笼后其上部用铁丝固定于坑口架子上;④底层模板安装:根据辅助高程桩弦线上的标记,找出底层模板对角、中心位置,在坑内组装好,用垂球通过弦线上所确定的对角尺寸对模进行找正,另外弦线高程对模板四角操平,用支撑顶木固定;⑤二、三层模板安装:在底层模板的四角上架设托架角钢,将二层模板安装在四根托架角钢上,并在二层模板托架角钢下支垫同基础等标号混凝土块,三层模板用同样方法安装在二层模板上,二、三层模板支撑同底层模板一样。⑥立柱模板安装:在台阶模板四角上架设托架角钢,将立柱模板安装在四根托架角钢上,立柱模板要有围楞加以固定,在立柱模板中下部四角围楞上用钢绳将其悬吊在坑口架子上。用垂球找正四角操平,四周用支撑木支撑牢固。

(2)地脚螺栓的安装与调整

地脚螺栓有方形间距地脚螺栓和圆形间距地脚螺栓两种,分别见图2和图3。模板安装好,进行地脚螺栓固定,采用小样板的辅助工具来操平找正地脚螺栓。

等截面基础因地脚螺栓与基础立柱按相同坡度向铁塔中心桩倾斜,当其方向、尺寸、坡度满足时,将地脚螺栓下部点焊在基础钢筋笼主筋上,可在地脚螺栓下部处立柱模板两边开孔,调整时先用#8铁丝绑扎地脚螺栓底部四角,当坡度、方向、尺寸满足时与主筋点焊牢固,拆除铁丝,恢复模板。

(3)基础浇筑

①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10,基础为C20;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对混凝土原材料每次称量的偏差,不得超过表2中允许偏差的规定。②混凝土浇筑采用机械搅拌混凝土,下到铺垫的铁皮上,再由人工浇入基坑。坑深超过2m时应采用滑槽或溜斗下料以防混凝土离析。浇筑的混凝土应分层振捣,浇筑完后,应及时将基础各层台阶表面及顶面用砂浆抹面。直线塔四个基础顶抹成平面,转角塔应根据设计提出的预偏要求,抹成斜面。基础顶面原浆抹光,禁止采用水泥砂浆二次抹面找平。③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及以上;b、配比材料用量每班日应至少检查两次;c、应以试块为依据,检查混凝土强度。

(4)混凝土的养护

浇筑后应在12h内采用覆盖草袋并浇水养护,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h内进行养护,养护日期不得少于7昼夜。

(5)模板及支架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到损害且强度不应低于2.5MPa时,方可拆除模板。由于柱截面沿塔身主材坡度倾斜,故施工时应注意当浇注混凝土养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拆模(要求5d后拆模),拆模时必须在其内角侧用撑木做好分段支撑,保证立柱不变形倾斜,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回填,回填时要均匀填土。

3、结束语

采用新型等截面斜柱式基础,虽然加大施工作业的难度,但在具有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的前提下,可减少投资,还减少返工,尽可能降低变更费用,节省工程投资。以及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即将在我国开工建设的高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等截面斜柱式基础将得到更多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对提高施工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势在必行。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浅谈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基础工作的管理与控制

摘要: 文章对电力系统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管理的优势和未来市场发展前景进行论述,对工程总承包关于项目管理的要点及内容具体分析,对电力系统工程总承包的科学建设模式展望。

关键词: 电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与控制

0 引言

当前国内经济快速的发展,传统基建模式与宏观经济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高标准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勘察与设计仍遵循传统模式;采购计划与施工管理控制等环节上的存在脱节,对工程建设的周期、及工程高效率的要求产生了不利影响,直接对投资效益造成影响,项目管理中的程序及方法严重匮乏,使得资源配置和优化无法正常运转实施。人才的缺失及相关经验组织机构也存在制约性。相比较而言,工程总承包的优势特点就更加明显,一体化全管理模式,将实行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的试运行全程管理控制,实现了资源配置及优化、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工程总承包的建设模式优势明显,满足了业主对工程项目建设,水平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对此建设部在近几年相继颁发了与工程总承包相关的管理规范,规范对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及标准。

1 国内电力总承包项目的市场环境地位

目前,主要以设计院为龙头对工程总承包实施项目管理,规模、系统管理都收到一定限制。以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为例:电源点总承包建设项目主要来自地方或民营企业的项目投资与控股。电网工程总承包建设项目主要来自各电源点送出工程或用户工程,纵使有极少数原电力系统内企业投资或控股的项目,也都是地方电网公司的低电压等级且投资额较少的项目。

据此看出当前国内电力系统工程建设对开展工程总承包管理认识有待加强,但从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判断,电力工程总承包是建设模式的必然结果。根据目前已在海外拓展epc项目管理的国内公司运转情况看,国外epc项目管理的市场已经成熟并得到认可。

2 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基础工作

2.1 项目组织机构系统及分工原则 在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中,无论是业主项目组织,还是EPC总承包商项目组织,都应纳入统一的项目管理组织系统中,要符合项目建设系统化管理的需要。项目管理组织系统的基础是项目组织分解结构。每一组织都应在组织分解结构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总承包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多,因此需要各方面的管理、技术人员来组成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对于人员的适当分工能将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活动和工作的管理任务分配到各专业人员身上,并会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2.2 总承包进度/费用的合理控制

2.2.1 进度计划和费用应合理控制 ①按工程总承包的总体进度,分别编制一、二级进度计划。双方最后商定的一二级进度计划,是工程总承包中的总体工程要求,涉及采购、设计和工程施工等具体方面,工程总承包方工程实施中应严格执行实施。②项目部对工程总承包实施管理过程中,还需同时编制三级进度计划衔接二级进度计划,施工方亦要按已获准的进度计划,编制对应的四级、五级进度计划,完善配套计划实施工作要求。

2.2.2 总承包费用合理控制 内部控制概算的编制要以签订的总承包合同价为基准,工程总承包的项目成本支出最高限额定为内部概算总价。依照费用的控制原理,对内部控制概算精心编制、确定合理的建设标准、设计变更审批严格控制、对分包合同全程跟踪监督,作为为费用控制主要手段,以监督、跟踪、分析对比、和预测作为控制的重要手段,同时责任到人、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大处小处一起抓,每个人员都应树立成本意识,只有全员关心成本和造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使费用得以控制。

3 工程总承包管理控制要点

3.1 设计管理是影响工程总承包的关键因素 设计管理决定工程项目的规模、费用、工艺、结构等方方面面,工程项目中材料设备采购和施工顺序等都需按设计实施。对设备材料的技术规格和要求一旦在设计中确定下来,项目所用设备及材料采购费及施工费用支出也就得以确定。而epc工程项目的合同通常采用固定合同总价,设计管理是影响工程总承包的关键因素。

3.1.1 工程费用降低的途径,首先是设计优化的推行

工程建设的核心是设计,做好设计管理,方能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直接的关系。工程设计的质量及功能是否能满足业主要求,不仅影响到项目一次性投资总额,对建成后的效益也至关重要。经过统计,设计管理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率达75%(75%以上),所以,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是设计管理。

设计方案完成,还需进行充分论证,对设计进行优化,优化应以工艺系统的方案、设备材料的选型、总平面布置、空间布局等为重点,从而达到设备费用降低,高压管道尽量减少、电缆、桥架的工程设计,进一步合理降低工程费用。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挖孔墩基础在深圳某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就挖孔墩基础在深圳某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墩基础;持力层承载力

概述

墩基础是利用人工或机械事先挖掘成孔,然后在孔中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短粗构件。相对于灌注桩基础而言,其截面尺寸较大而长度相对较短,可看作是灌注桩基础的特殊形式;也可视为深埋的扩展基础。

从桩长与桩径之比的角度对墩基础做出限定的有:

《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009年版)附录H(挖孔桩基础)中规定:桩长少于6m及L/D≤3时按墩基进行设计(L-桩长、D-扩大头直径)。

《深圳市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01-2010 第11.5.1条规定:桩的设计直径大于0.8m、有效桩长小于6.0m时,宜按墩基础或独立基础设计。

《湖北省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42/242-2003第10.5.1条规定: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等工程建设,在良好持力层深度适当、无软弱下卧层、地下水位标高低于持力层底标高时尤为有利。良好持力层包括岩石类,中密以上的碎石土、砂类土,中硬以上的粘性土等地层。

墩基础的设计

墩基础属于深基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均未对墩基础设计作出明确规定。

1.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

墩基础的承载力介于桩基与天然基础之间,以端承为主。墩基础准确的竖向承载力可通过载荷试验方法确定,试验方法包括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或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但这些方法耗时长、费用较高。

目前墩基础多采用近似法即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墩基础被视为深埋的独立基础,单墩承载力特征值采用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节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由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而非桩的极限端阻力特征值)。由于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受力情况有一定的差异,偏于保守,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可依据当地地基基础规范乘以大于1的调整系数予以调整。但岩石持力层不予调整,其承载力也不进行深宽修正。

当墩长在墩与桩临界值附近时,其承载力应分别按深基础及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的桩基础(端承桩)计算,取小值,且需进行桩身承载力计算。

2.墩身承载力: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即按照桩基础的桩身混凝土强度要求验算。

3.墩基础的沉降计算、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挖孔墩基础的构造要求

挖孔墩基础的构造遵循挖孔灌注桩的构造规定,各地地基基础规范根据当地情况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基础上于细部有所调整。

1.墩基成孔宜采用人工挖孔、机械钻孔的方法施工,墩底扩底直径不宜大于墩身直径的2.0倍,桩身轴线与扩底斜边的夹角,在强风化岩层中不宜大于30o,在土层中不宜大于15o;

2.墩基础一般应设计为一柱一墩,柱与墩的连接以及墩帽(或称承台)的构造,应视设计等级、荷载大小、连系梁布置情况等综合确定,可设置承台或将墩与柱直接连接。当柱与墩的连接不能满足固接要求时,则应在两个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的截面和配筋应由计算确定。当设置承台时;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墩顶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35d;

2.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水下灌

注混凝土时不应低于C30;

3.墩身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混凝土不得小于50mm,宜取70mm;

4.配筋要求:

(1) 按构造配筋时,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当需配置受压钢筋时应通长配筋;穿过较厚填土层或软土层而进入硬土层较浅时应通长配筋;

(2)配筋率:墩身按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根数不应少于6根,间距不宜大于300mm,净距不应小于80mm,沿桩身圆周均匀布置;墩身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承受竖向荷载特别大的墩基础,配筋率应由计算确定;

(3)箍筋宜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小于8mm,间距宜为200~300mm,墩顶1.0-1.5m范围内箍筋宜适当加密;应每隔2m左右设置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强箍筋;

5.相邻墩墩底标高一致时,墩位按上部结构要求及施工条件布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持力层起伏很大时,应综合考虑相邻墩墩底高差与墩中心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持力层稳定性验算,不满足时可调整墩距或墩底标高。

6.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300mm。当持力层为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岩石时,在保证墩基稳定性的条件下,墩底可直接置于岩石面上,岩石面不平整时,应整平或凿成台阶状。

工程实例

1.深圳某电力工程,工业厂房,三层框架结构。所在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山区高丘陵坡地前缘,原为采石场地,后经填方整平。地下水埋藏较深,勘察深度内未量测到地下水位。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人工填石层,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的中、微风化层。其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如下:

①人工填石:灰褐、黄褐、杂色,填石成份为中-微风化混合花岗岩,粒径一般2-40cm,个别大者可达60cm以上,不均匀含粉质粘土及砂砾,局部粉质土及砂砾富集为人工填土,稍湿,松散~稍密状态。

②中风化混合花岗岩():褐红、褐黄色,裂隙发育,裂隙及岩石面铁质浸染,岩芯呈碎块、饼状,岩块坚硬,合金钻进困难。承载力特征值2000kPa。

③微风化混合花岗岩():灰色,见有少量裂隙发育,裂隙面铁质浸染,岩芯呈短柱、碎块状,岩石新鲜、坚硬,需用金刚石钻进。承载力特征值5000kPa。

场地内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的中、微风化层沿东南-西北走向呈由浅至深变化。

2.基础设计:根据场地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情况等因素,基础选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基础,一柱一桩,桩身直径1.2m,扩底直径2.2m,以中、微风化混合花岗岩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0m。但由于中、微风化混合花岗岩层东南-西北向由浅至深变化,导致人工挖孔灌注桩有效桩长在4m-12m范围内变化。因此,本工程基础形式为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基础+人工挖孔扩底墩基础。扩底墩基础的墩身直径取1.2m,扩底直径2.6m,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0.5m,配筋及构造做法均同于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基础。施工完毕经检测得知:承载力及变形均符合规范要求,满足工程要求;按天然基础的设计方法计算所得承载力远低于载荷试验实测值,是偏于安全的。

结语

如上所述,挖孔墩基础作为一种特殊的基础形式,按天然基础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是可行的。在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认真分析地质情况,综合考虑场地、施工工期、施工环境、工程造价等因素,选择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

电力工程基础论文:“电力工程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电力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强化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电力工程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电力工程基础”是农电专业及相关强电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大基础,在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认证考试中占有一定分量,直接影响强电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全局中,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电力系统方案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任务,在电力工程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人才培养的链条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并为以后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电力工程基础”已成为广大从事强电类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因此,针对“电力工程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意义重大。

农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现代高科技综合应用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科学专业,它给人以极大的研究兴趣和广阔的应用现实和前景。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对电气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必须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方面作进一步探索。要使学生在四年短暂的时间内,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能力,为此必须十分强调创新和工程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社会需求、招生生源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影响本科生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

一、“电力工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课堂内容不系统,没有全局观念;没能删除陈旧内容,也没有反映学科前沿;不注意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设备严重不足;课程教学没有有效地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相结合,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课程教学没能与电力系统方案综合设计训练相结合,学生没有应用工程技术的能力。以上问题导致就业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强。

二、“电力工程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构建

教学改革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课堂中以实际电力工程中农村电网改建、工厂和城市小区变电站的设计计算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讲授的各章节,把多个传统专业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整合为一体,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建立电力工程及供配电工程的知识结构平台,为今后从事供配电系统设计和电力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整合教学内容

基于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原则,调整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内容整合,以培养复合型的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生。课程选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以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配电和供用电工程的设计计算为主线,将传统专业课程中“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厂供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等的相关内容整合为一体,以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负荷计算、电力网参数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电气一次系统设计及设备选用、继电保护及二次系统、防雷与接地设计等为教学和课程设计内容,以全局的观念,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引入反映微机保护装置、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数字电网、自愈电网等供配电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

面对新技术、新知识,实际教材可能要滞后几年。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方面采取一些辅助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授课,给学生印发教案或多媒体讲稿,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给学生指定参考文献等,做到在实际授课中不拘泥于现有教材的内容,及时更新课堂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同时布置课堂外的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思考,以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创新的能力。此外,尝试进行“电力工程基础”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边界再设计,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其“主干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的作用。

2.优化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相关现代化教学技术: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课件图文并茂,并含有视频教程与大量动画课件。利用视频和动画演示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和原理,演示电力设备的实体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感性认识,促进了理论教学。

教学中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实验与实习相结合、BBS讨论等多种方式,应用“启发式”教学,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丰富课程内容,使课程教学形象生动,更富有吸引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优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网站。设置新知识、新技术,拓展学习的内容,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激发创新兴趣。

3.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和内容

学校与天煌集团联合研制开发了TQXBZ-II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THLGP-1A供配电技术等实验装置,为“电力工程基础”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保证。

实验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教学中注意做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传统的工程教育模式中实验教学处于附属地位,不被重视,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教学改革中除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和量外,还改革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和模拟工程实践的实验,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型的实验。

4.强化课程设计,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除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外,努力加强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讲解电力工程实例的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强化课程设计。这里的强化课程设计包含:增加设计性的课程作业,变传统的闭卷的课程考核为工程实例的设计性大作业,设置专门的电力工程课程设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电力工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立足于工程实际,提高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建设师资队伍

学科采用了多种形式促进农电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主要形式有:邀请知名学者、企业家来校讲学;参加著名企业的强化培训课程;参加农电类全部专业课程的实验培训;鼓励教师到农电类和电气类重点学科进修;激励教师进行农电类项目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系统设计;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包括从相关企业引进,从高校引进专业教授、副教授,引进博士;激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制定了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现农电教师队伍士5人,在读博士3人,最低学历层次为硕士,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学历层次。

三、结论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农电专业“电力工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学生“真刀真枪”做好课程作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增强了学生就业后的工程实践能力。虽然该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今后的改革中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创新能力,以取得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