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

时间:2022-03-30 06:00:31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专业 计算机专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
摘要:虚拟化技术弥补了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传统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是实践教学的高效辅助工具。在专业课程教学时将虚拟机引入,能够减轻管理员的工作强度,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及思考能力明显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专业水平,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大力引进虚拟机技术来完善教学。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虚拟机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经过数十年发展,实现了快速的更新换代,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促使各国致力于信息化,而信息技术的巨大需求有驱使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传统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较为落后,实践难度较大,而虚拟机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为学生提供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平台.本文主要对当前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并对其具体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虚拟机技术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及实践多是在机房内完成,机房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然而目前高校机房应用环境较为复杂,使用系统较繁多,然而目前高校机房多需要多种操作系统与多种应用环境,因此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上机学习的需要,这就需要探讨新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解决.虚拟机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而衍生的产物,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实现学生高效学习.

1网络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而言,机房建设、管理在学生的实验系统中有着很大的比例,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较多,因此机房需要安装的系统及软件繁杂,这就导致机房管理及维护难度较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寻找自己需要的软件[1],具体而言,传统机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机器太多,学习时间有限

目前高校每个机房配备电脑数都在50台以上,这虽然满足了大班教学的需要,然而无形中浪费了学生学习时间.每台计算机安装一个软件按照1分钟来算,就算所有计算机只安装1个相似软件业需要很长时间,高校机房在整个学期承包了学校所有专业学生的上机需求,几乎没有空白期,因此不可能允许学生在安装软件上浪费那么多时间.

1.2系统恢复难度大

计算机专业的维护课程主要是对硬件的操作,这就需要进行格式化、硬盘分区、配置网络环境、安装系统等破坏性操作,这就导致教学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如果在淘汰的计算机上进行试训,则面对这计算机不稳定,实验效果差等问题[2];如果在完好的计算机上操作,那么当前系统就不能用了,而一旦学生配置出现失误,那么计算机恢复成正常状态难度就不较大,别的学生上机需要就受到了影响.而本部分系统被计算机硬盘保护卡拦截,若装Linux系统,课程无法实现.

1.3学生课堂上练习受到限制

在局域网网组网课程中,按照组网的要求,需要多台计算机部署各种不同的服务器,而在网络设备的管理课程及网络设备配置时,需要配置路由器及交换机,从而实现网络互连.在课堂中,一般是将学生分为小组学习,而网络设备在日常的使用及学习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得到充分的训练,而课后依靠学生来主动联系难度更大.目前高校讲解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时,如木马、病毒等仍然依靠理论进行,效果甚微,如果在系统中种植木马病毒供学生学习训练,必然会对系统造成较大的损坏.除了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外,计算机专业课程传统教学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部分课程在学习时主要依靠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因此部分新系统无法演示操作;②多系统、多环境安装难度大,机房需要的系统较多,而新系统不断的更新,这就使得机房需要安装的系统越来越多,像最新的WindowsServer2008R2、Windows7新版本,维护及难度较大[3];③学生在上机时随意安装QQ聊天、电影、视频等软件,不仅学习效果差,而且为管理带来了较大的负担;④多软件版本问题也是一项重要问题,有时学生学习时,即使是同一软件,然而由于课程不同因此需要的版本就不同,同时一个产品的不同版本也无法实现“共存”.

2解决问题的传统解决方案

为了缓解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机房管理的成效,一般高校机房用计算机都会安装“还原卡”,通过还原卡来实现网络克隆、多系统启动等,从而实现对机房的维护.对于一些普通机房来说这一方法方便且有效,只需要在机房的建设初期将系统安装好,这样当共同网络环境下,一台计算机无法使用时,通过其他任何一台正常工作的计算机,在网络传送功能作用下,将其计算机系统传送到无法正常使用的计算机上,就能够实现安装系统、软件的重新安装,然而这一做法在专业机房并不适用,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无法完整支持某些系统,目前高校机房内电脑锁使用的还原卡由于时间较早,因此对于Linux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Vista等系统并不支持,有的高校还原卡经过更新,能够支持这些操作系统,然而也会导致硬盘空间被占用太多,因此系统还原时速度太慢,无法教学需要.②软件更新耗费时间较长,计算机网络专业使用的专业机房,需要跟上软件更新的步伐,这就导致了软件更新及安装过于频繁,可能过了一个星期就需要对软件进行更新或者安装新的软件,每一个软件的安装都需要完全传送当前的整个系统分区,长期下来必然会损伤硬盘,导致硬盘的使用寿命明显缩短.

3虚拟技术及虚拟机

3.1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较为宽泛的术语,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发展,虚拟化是指资源的抽象化,是一种逻辑角度出发的资源配置技术,计算机设备在虚拟平台运行,对软硬件资源差异性进行屏蔽的一种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物理隔离软硬件,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降低运行成本.虚拟机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在主机操作系统或者计算机硬件上嵌入精简软件层,在对虚拟化管理程序调度时,软件层能够动态透明的公国,保证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同一台物理机上的实现.目前虚拟化技术可从应用领域(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及网络虚拟化)及层次角(作系统虚拟化、硬件虚拟化及应用程序虚拟化)两个属性来分类.目前边缘路由及企业核心网络较为普遍的使用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器能够整合企业的所有存储资源,而客户则通过逻辑存储设备进行访问.服务器虚拟化常使用基于主机的虚拟化技术及全面硬件仿真系统的虚拟机.而在网络专业教学时,主要运用软件模拟器及虚拟机这两项虚拟机技术,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仿真效果,会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3.2虚拟机

虚拟机其实是一种软件,通过已存的系统,由虚拟软件模拟出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完全隔离于主机环境的计算机.虚拟机监视则是在操作系统与物理计算机之间插入的软件抽象层,是实现虚拟机技术的核心.通过虚拟机,能够在一台主机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而通过网络后,每个虚拟出的计算机上能够安装类型不同、互不干扰的操作系统.近年来随着网络专业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一些学校在多媒体教室内、实训室内设备缺少时,广泛应用这一技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虚拟机软件主要有的VirtualPC、VMwareWorkstation两种,它们能够支持Win2003、WinXP、Win7、Win8及Vista系统,然而一些较早的CPU并不支持新版本.

3.3虚拟机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教师可通过一台虚拟机主机来创建多台虚拟机,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教学时更加方便;通过虚拟机技术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实践能力增强;通过虚拟技术能够实现在单机上组件网络,从而虚拟出近乎真实的网络实训环境;通过网络硬件设备的模拟,可有效节约教学成本;通过虚拟机技术教师能够对更好的进行管理,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娱乐活动.

4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应用

4.1计算机维护实验

课堂上在进行硬盘的格式化、分区、系统安装等操作时,计算机会受到一定的破坏,磁盘容易受到损害.虚拟机教学是通过真实硬盘中的文件形式,无论任何操作,都不会对真实的硬件造成损害.虚拟机系统拥有CPU、BIOS、硬盘及内存等设备,学生在进行常见操作时速度可更快,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而且不会对后面课程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同时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明显减轻.

4.2局域网组网实验

VMware虚拟机共提供三种网络连接模式,其中主机模式下,宿主机能够和虚拟机组成专有的局域网,虚拟系统隔离与真实的网络.桥接模式下,宿主机与虚拟机的IP再同一个局域网内;网络地址转换模式下,虚拟机能够利用网络地址转换这一功能,通过宿主机来对外部网络进行访问.在局域网组网过程中,虚拟机可建立多台互相独立的虚拟主机,在对不同的系统进行操作时,需要依靠网络通信这一途径,同时需要增加虚拟网卡、虚拟交换机等,从而模拟出逼真的网络环境[5].

4.3网路设备试验管理及设备配置

网络设备配置及管理试验中能够通过真实的交换机及路由器来试验,同时可通过Dynamips、Tracer及Packet等模拟器软件来对教学进行模拟.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若需要可结合模拟器软件及虚拟机软件,高度还原实际的完整网络环境的效果.也可与真实的网络结合,在一台模拟机上模拟出与真实环境类似的网络拓扑结构.

4.4网络安全技术试验

网络病毒如木马等主要是依靠网络传播,因此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十分必要.在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实验中,可在虚拟机上进行,使学生通过木马病毒、网络攻防、Sniffer抓包等实验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直观掌握病毒知识.教师可模拟黑客攻击的手段及场景,使学生观察黑客攻击的原理,并讨论出解决方案,使其系统掌握安全防御的知识.

5结束语

虚拟化技术弥补了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传统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是实践教学的高效辅助工具.在专业课程教学时将虚拟机引入,能够减轻管理员的工作强度,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及思考能力明显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专业水平,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大力引进虚拟机技术来完善教学.

作者:蒋帅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但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却越来越少,原因何在,本文从学校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检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层次教学;多元化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需求很大,而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对口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少,同时也导致了招生困难。分析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学生能力差,不能够很好地胜任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学校生源文化基础差并且纯在较大的差异。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初中生,大多数又是升入普通高中无望才选择职业学校学习的。这些学生基础都很薄弱,且他们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职业学校如果仍按照传统的《中职教学计划指导方案》或与其类似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效果肯定较差,教学目标难于实现。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一些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及手段相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目前社会对中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需求在“网站建设和管理”、“中小型网络互连与网络维护”、“网络组建工程”等这样的岗位上。而职校中这样的课程不多。

(三)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近几年有关部门进行的中职师资队伍的调查,目前技工师资队伍主要突出的问题为:师资总量严重不足;老师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为高校毕业生,缺少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老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比例等方面出现很不合理的比例。

(四)实验、实训设备缺乏。目前很多开设计算机网路专业的职业学校,都没有建立专门的网路实验,有些学校尽管建有这样的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也主要是一些旧设备,而且数量有限,根本胜任不了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合格人才的要求。

二、建议措施

(一)教学对象分类及教学目标多元化、分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别的学生需求。主要思路是: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际能力与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习惯,根据学生中考成绩及特长,将学生分成A、B、C等类,制定多元培养目标,加强文化课、专业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不搞一刀切,实行分层教学。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材种类多、内容层次差别大,选用教材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技能课上让学生多联系、多时间。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会提高学校教学的效果,较快的效果,较快达到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制定多元教学目标,根据市场的需要,优化课程设置,进行分层教学。当前我国人才市场急需的计算机应用的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软件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与维护、计算机网系统规划、安装与配置、网络工程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信息安全、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人才等。职业学校应根据以上市场的基本情况,结合中职的生源及中职学校的自身条件,选定合适本学校教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如网站建设与管理、中小型网络建设与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等作为培养目标。对于以上岗位,分别制定其培养目标。“网站建设与管理”的能力目标位能够胜任一般网站的建设工作及网站的日常维护:“中小型网络的建设与管理”的能力目标为能够胜任中小型网络的建设与日常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目标为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与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能力。对于成绩较差学生主要完成“网站建设与管理”模块的相关课程的学习,这个模块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平面图像处理”、“二维动画设计”、等这样难度不是很大的课程,各门课程的学时可以适当增加,技能训练课上可以反复练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完成“网站建设与管理”及“中小型网络建设与管理”俩个模块的学习,对于这部分同学,由于内容增加了很多,各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都要做合理的安排,课程不要开设太多。成绩很好的同学在以上俩个模块的基础上可以增加“网络信息安全”模块学习。按照这样的方式制定多元化分层次的培养目标,使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各不相同的同学,毕业后都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领域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三)搞好师资质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时提教学质量保证。面对师资总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官却、专业课教师数量较少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俩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有计划地进行自培;二是有针对性的引进,尤其是要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成为中职教学中的实验、实训教师。在学校自己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计算机网络公司挂职锻炼,参与工程项目等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并鼓励教师参加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各种认证,获取各种岗位证书。只有教师自己的技能水平提高了,学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

(四)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实施是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学校必须购置一定的数量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学校也可以走出去,和各种计算机网络应用较为集中的厂矿、公司等(例如网络公司、电信、大型工程等)合作,在校外建设一些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较少,有些课程的实训主要是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这使得老师上课时学生不认真听,教学效果很差。去年学校通过有关渠道筹集了300多万,购置了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设备,建成了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多媒体应用实训室和网页制作实训室等,现在很多课程都在实训室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老师的时间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今年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就业和招生都有了很大的起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只要认真搞好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认真合理设置好教学计划,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各种网络实验设备,因材施教,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前景定会是一片光明。

作者:潘光生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劳动技工学校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网络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并对网络技术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从而适应市场需求。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社会中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作为培养的依据,同时强调实用性,突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顺利的就业。本文结合目前高职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情况,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研究。

一传统高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过于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

传统的高职类教学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忽视实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讲解理论基础,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则是一笔带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在学完这门学科时还是不知道如何去应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践项目内容涉及到了网络设备、网络环境等,如果按照教程来完成相应的实践操作很难实现,因此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操作,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陈旧的知识缺乏时代感

随着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相关的知识也日新月异,但对于高职类的教学内容却还是相对陈旧,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反映新的知识与新的技术。甚至还有的学校还在沿用着十几年前被淘汰的互联网技术与理论,从而导致了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于企业发展过程所不断出现的新变化与新的要求。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缺乏整体性

传统高职学校的教学过程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来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对于整个知识点前后的衔接与联系方面表现的比较疏散,从而使得知识点比较孤立,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也只能孤立的看待问题,缺少了对知识的整体性思维,从而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效果,加之对相关项目内容的实践,既影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作为高职类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把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是很难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四)单一化技能化的老师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的需求

尽管在教育改革制度的背景下,很多的高校都加强的对老师多方面能力培训的力度,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依然很低,特别是对于具备多技能的“双师型”的老师,由于大部分的老师都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很好的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因此,在具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滞后于知识的更新等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五)对口专业实训基地比较紧缺

每一个高校都有着固定的教育经费,对于学校对口专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学校经费的影响,因而使得高职类院校中,仅有的几个对口专业实训基地而无法满足于众多学生的实践教学的需求,同时也无法加大对学生实践教学力度的培养。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工作经验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实践教学,或者无法取得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对于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实践教学一般是组织学生实习,或者是在学校内进行仿真实训,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但尽管如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与培养也只是处于放羊或者是走过场的状态,因此,目前高职学校中紧缺的对口专业实训基地的教学情况,很难完成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实践能力的学习与培养,从而导致了学生即使毕业之后,依然无法在短时间内胜任用人单位的岗位工作。

二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生的供求状况

(一)北部湾经济区所需人才的要求

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就业情况,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的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企业,尽管已经通过了各种政策加大了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但仍然无法满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并且人才需求的行业多集中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行业等,目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在北部湾经济区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尤为紧缺。

(二)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生就业效果

尽管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整体上发展都不错,因此很多人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随着企业的发展扩大而不断增加,本应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保持良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北部湾经济区依然存在着企业找不到符合标准的人才,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等问题,经过相关信息的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对于所需人才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加,而由之前的以学习成绩为主慢慢的变成了对学生具体实践能力的重视。而在实际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实践的缺乏,导致了很多的毕业生知行脱节的情况。由此可见,作为高职院校,应当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相关企业人对人才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培养出用得上、干得好的技能型人才,有效缓解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找人难、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体系合为一体

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下,高职类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在进行相关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时,应当确保所构建的教学体系科学化、合理化以及适时化。首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学生毕业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构建过程中,要与社会与企业的需要相结合,并进行适时的调整,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其次就是把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力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另外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与当人才市场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与招聘标准为培养目标,进行适时的调整教学标准,并强调出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

面对紧缺的“双师型”老师,不仅要做到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指导专业实践。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老师,要进行内部的挖掘与培养,鼓励老师要通过提升学历、学识等来不断的学习,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的讲授型的课堂,并鼓励老师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使得他们的专业得到锻炼。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引进专业的老师,特别是技能方面优异的,有着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与行业从业经验,另外,还可以聘用兼职老师或者是客座教授、专家等,从而确保高职院校建立起一支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有效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实行职业资格证与职业能力的鉴定

对实践教学结果的检验,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其考核方法一是学校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形成,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评,建立起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合二为一的职业资格证的制度;二是通过社会的检验,由企业进行来评价,并建立起严格的学生职业技能的鉴定制度,而且学生进入单位后可以很快的进入到工作状态,有效的减少了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

(四)加强实践教材、实验实训环境建设,实行校内仿真实训

实习实训的环境建设是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理念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学校提供实训设备保障,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使用,从而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服务平台。另外,实践教材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水平,因此,在实践教材的选择上要紧密的结合社会与企业用人的标准,从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注意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更新,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实行校内仿真实训,通过创设出来的职业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既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能够有效的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

(五)开展顶岗实习,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在开展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企业所提供的专业对口的岗位数不多,或者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老师无法进行一一跟踪,并进行适时的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先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所提供岗位的要求标准,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的一线从业主管或者是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相关岗位知识的培训讲座,并选择合适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而提高顶岗实习效果,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紧缺的情况。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了高职院校中教学活动的重要一部分,而且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效果,以及对人才的培养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前提下,结合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学校自身,合理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质量,最终提高学生毕业的就业率。

作者:蓝振师 陈忠伟 陈雪 朱家全 彭小英 单位: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

【摘要】现在很多高校在建设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时开始从办学定位和课程等方面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的计算机领域对物联网的专业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量,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则对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物联网的技术是通过利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并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优势的一门网络技术,这种技术在现代社会上有很大的使用范围,因此高校要加强技术分析,通过引进该技术来培养该专业的人才。

【关键词】物联网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 学科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引领着互联网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不断进步,高校在建设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时候需要构建符合技术特点的结构体系,在培养人才的道路上既要利用高校的优势学科,又要明确该学科的发展方向。

1网络工程专业设置物联网方向

物联网技术的自身原理和计算机技术有着很大的共通性,这种网络信息系统有着很强的技术基础,并且在融入高校的相关专业时需要充分分析传感器网络技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了解该技术的技术构成。通过分析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现有状况发现该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的网络层和应用层,并且该专业有很多的基础知识是适用于物联网技术的,因此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还需要增加感知层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从整体上具有运用物联网技术的可能性。在高校中设置物联网方向并不是要彻底改变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具体的内容,这样使二者有效地结合。在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中增设物联网方向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市场需求,有些高校只是盲目地效仿其他高校的做法,没有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材的特色,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制定符合标准的专业培养方案。

2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培养网络工程人才

不同区域的市场对于网络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学校在开设物联网技术方向的相关课程时需要建立符合技术特点的课程体系,而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要根据学校的硬件设备和优势专业来判定。和其他的专业方向一样,网络工程专业也要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讲解,而且还要创造一定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行专业的实践训练需要学校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室,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提高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开展评价工作时要根据行业的具体要求进行,很多计算机行业对于人才的个性化特点有很大的要求,因此学校不仅要通过教学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要使学生在解决专业问题的时候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完成行业的操作。高校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时需要专门教材的配合,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教材不仅要求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和企业开展合作来加强教材的针对性,专业的教材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有效结合,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岗位的要求。

3完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

3.1专业培养目标

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科学的素养,而且还能从事多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这种应用型的人才在很多行业都有很大的需求,比如说在信息产业和轻工行业。高校物联网技术方向的培养目标包括很多方面技术的掌握,不仅包括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还要有技术推广的能力,这种技术的推广主要表现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衡量该专业能力的标准有很多方面,其中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工程的理论是最基础的环节,而物联网感知层的相关知识的获得是制定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关节,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学会检索文件,了解一些基本的软件编程程序,综合这些方面可以有效地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

3.2课程设置

物联网方向的课程需要根据现实社会的信息来设置,除了已有的网络层和应用层知识的传授,感知层的相关知识也要纳入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堂中去,网络技术的知识不仅包括原理的分析,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程序的设计。对于物联网三个层次的知识的掌握,该专业在课程结构上要突出行业的特点,并且适当增加一些网络课程,比如说无线自组网应用课程,这些课程的加入可以学生的技术处理能力。

3.3专业实验

物联网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成熟技术能力的掌握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置专业的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在进行专业实验时要按照标准的步骤进行,首先要完成毕业实习,在设计课程之前要进行计算机基础练习,企业的生产实习要在学生的论文之前完成。物联网的实验有很多种课程设计,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比如说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是一种运用很广泛的专业实验。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人才培养因物联网应用领域的高速扩张而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工程专业设置物联网方向,结合高校优势学科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新思路及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培养网络工程人才,分析总结出完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并且社会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对物联网的技术有很大的需求,而高校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场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学科优势,从而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制定有特色的方案。以上的浅显之见希望能给相关的业内人士提供一点参考借鉴。

作者:帅军 单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改革

1引言(Introduction)

关于实践教学,目前有两种认识,从广义上讲,凡教授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知识的教学活动,都应划归为实践教学范畴。狭义地讲,实践教学是在一定实际工作现场的设备或仪器上,并在教师或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1]。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弱电工程制图》实践课程为例,论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改革的应用与研究。

2《弱电工程制图》课程的内涵(Theconnotationofweakcurrentengineeringdrawingcourse)

弱电工程是指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功能子系统。它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信息网络系统(INS)、通信网络系统(CNS)、智能化集成系统(IIS)、安全防范系统(SAS)、火灾报警系统(FAS)、住宅小区智能化(CI)、家庭控制器(HC)以及控制网络系统(CNS)。弱电工程制图是工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它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规范、统一的图框、图例、符号、字体、线条和标注方式方法。弱电工程制图有三类:弱电系统图:弱电系统中设备和元件的组成,元件之间相互的连接关系及它们的规格、型号、参数等。弱电平面图:决定弱电装置、设备、元件和线路平面布置的图纸,主要包括防盗报警装置平面图、电视监控装置平面图、综合布线平面图等。弱电系统装置原理图:说明弱电设备的功能、作用、原理的图纸,通常用于系统调试,一般由设备厂家负责。《弱电工程制图》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安防方向)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以AutoCAD2013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08X101-3、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为行业标准与规范,对公共建筑、住宅及小区进行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如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3实践教学(Practicalteaching)

3.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外,实践教学思想及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的MIT,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工业界的实际项目实践,学校被称为是“动手”的地方,学校鼓励学生成为敢于创新、勇于承担风险的“探索者”。德国FH与企业密切合作实践教学办学制度;加拿大的“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DUCUM分析课程开发为途径设计的实践教学计划;英国的“三明治”的实践教学模式[3]。

3.2国内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理论研究和观念层面: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主体教学的地位已经确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推向构建中国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发挥和挖掘其功能和作用的阶段。实践探索层面:在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我国职业教育正积极探索建立有自己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3.3《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

《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下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学生在能够熟练识读建筑平面图、立面图以及剖面图的基础上,运用弱电工程原理知识,根据国家建筑标准与行业规范,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CAD进行音乐/广播系统、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弱电系统设计,完成弱电平面图和弱电系统图的绘制。

4《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Thedesignofpracticalteachingschemeforweakcurrentengineeringdrawing)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对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进行设计。

4.1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整合

弱电工程是电力应用的一个分类,普通高校及其他职业学校将弱电工程作为电气或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而弱电工程设计,需要通过CAD图纸来进行表达,因此,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开设弱电工程方向的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建筑平面图,并掌握弱电系统原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弱电工程设计,绘制弱电工程平面图与系统图,如视频监控系统等;因此本课程将电气或建筑中的弱电工程知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整合。

4.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重构

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公司中为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它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但内部结构又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真实的典型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对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进行解构,在学科体系中去提取适度够用的知识,并与工作过程进行整合,通过系统化和结构化整合设计后的工作过程教学,指导学生逐步经历获取信息、比较决策、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检查校验、评价反思这样完整思维过程训练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强调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学习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研究,完成《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完成《弱电工程制图》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弱电工程制图课堂教学,搭造有效的学习平台,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际效果;成立弱电工程制图工作室,承接企业子项目,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4.3对实践教学的探索

弱电工程设计以弱电工程原理为理论基础课,借助于土木工程建筑识图与制图知识,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弱电工程设计平面图与系统图。其中,建筑、安防、综合布线等行业规范也是弱电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设计《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方案。

5结论(Conclusion)

通过在《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配套核心课程建设的数字化资源建设遵循课程建设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形式制作、、使用,以促进教学为最终目的,打造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又快又好地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

作者:徐敏 蒋伟梁 单位: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系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1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所占话语权的比例

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课堂的课堂效率,那么必须要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课堂进行相关的课堂改革,使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堂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身的网络思维,并能够加强对于相关网络专业技能的素养。而要想进行相关计算机网络课堂的改革,那么就要首先从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所占话语权的比重开始。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一种实践操作要求很强的能力,单纯的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很难满足对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所以一定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使学生不会因为相关问题和理论知识的不理解而在日后的应用过程中落入到十分尴尬的境地。增加学生的话语权就是要教师适当的减少在课堂上讲课的时间,多多的与学生进行相关的共同与了解,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明白学生希望学习的地方,以免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从而耽误到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

教师作为进行教学最直接的工作者,如果没有较为强大的专业技能素养作为相关教学的基础,那么就很难帮助学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也就会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堂很难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从而耽误了相关学生的学习与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既要求相关老师要具备极高的计算力理论知识素养,又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知识,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够达到要求的老师才能够帮助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加强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加强对于相关专业老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定时定期组织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老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让老师能够明白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最新的理论发展潮流,从而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二是要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师组织考试,让老师不断的有教学上的压力,从而能够不断的进行自身教学技能的培养。

3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的能力

现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学生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少会重视对于相关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够学习到的大多数都是技能而不是思维,这样一来当学生离开老师以后就很难再有专业技能上的提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如果不能够建立起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被时代抛弃是注定的,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首先,是要在课堂之外注重引导学生对相关计算机网络的书籍进行阅读,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的习惯。其次,则是要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形成一种习惯。通过这两种方法,学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不断的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与思考能力,从而养成属于自身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能力。

4结语

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当下社会一种热门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是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目标,如果不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素养和计算机网络思维能力没那么学生就会在社会竞争中落入到下风,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所以一定要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堂进行改革。

作者:李佼辉 于新奇 柳雲莉 单位: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探微

1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2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特色,针对性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特色,而我们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所学的知识过多,范围太广,没有针对性培养,造成学员就业针对性差,适应能力降低,无法从事专业水平较高的任务。并且计算机行业是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而我们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不注重开发,课程一成不变,闭门造车。所以,我们毕业生感觉好多所学内容与实际存在差距,不能胜任专业技术的工作。

1.3教学方法与途径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与学校所施行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途径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纵观世界上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无不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上进行了较大的创新性改革。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独特性,照搬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还不足以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无法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出现重复教学状况,教学成果不明显,教学效率较低等一系列“水土不服”现象层出不穷。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途径过于单一,严重偏向于理论教学,社会企业实践机会太少,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方向,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严重影响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阻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譬如OSI七层模型部分的教学,这一块理论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七层模型用来干什么?它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中处于何种地位?之所以学生会产生这种困惑,主要是因为该部分内容很难以通过理论讲清楚,学生也难以通过理论知识来形象的构建出来。理论与实践的不一致使得学生无法对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与用难以联系起来,很容易出现学完了不知道用在哪。

2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贴近社会与企业的需求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慢慢推进。但就目前而言,该专业教学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对学科的分工要求越来越细,当今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目标显得过于笼统,专业的定位不明确,教学目标太模糊。所以我们首当其冲的要解决教学目标和定位问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要贴紧社会与企业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

2.2教学内容以能力为主导、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的发展缺乏特色,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能力高低,和就业的岗位对人才知识的需求来整合我们的高职教育,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并且教学应着重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这样学生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样的学生就业才有竞争力并且就业后在工作中也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2.3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积极创新探索是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的高职教育老师应该尽可能去改变以前被动的教育方法,去迎合这种新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且,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生产一线专业人才,是一种面对企业的定向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能否适用于企业的需要是判断高职教育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必须贴近企业,让教学与生产紧密联系起来。校企合作的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

2.4实行网络式教学

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制度中一直以来都延续使用的,它比较重视课堂的讲授过程,需要学生对大量的理论知识进行记忆,从而忽略了专业性教学的实际应用教学目的。近些年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工具媒介开始出现在高校的教育教学环节中。Internet可以说是《计算机网络》最好的教学模型,以网教网能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网络上的新技术一时间很难以在教材上出现,毕竟教材的改版还是无法与技术的推进速度相匹配,这些新技术教师就可以通过Internet及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此外,Internet海量的数据库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充分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但对于《计算机网络》教学,Internet只是辅助性工具,教师可以用Internet作为模型,向学生教授计算机网络中的多种应用。譬如邮件的发送与接受过程、网页的HTTP设置、IP电话的使用等等。

2.5加强学校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优越的实验环境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验室是关键,是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虽然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难以拿出资金来完善实验室配置,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更好的就业,学校在资金投入上一定要有侧重点,根据学校课程教学的需要来相应的完善实验室配套设施,优先升级实验室硬件。

作者:李冬根 单位: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能力探究

1基于CDIO模式在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研究背景

每个方向均有不同的专业课程支撑。特别是实践课程在高职三年的学习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使用CDIO模式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可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先构思再设计后实现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其他的应用型专业相同,网络技术专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很难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去,甚至一些学生在找到一份工作后又不得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笔者和本教研室的老师们针对08、09、10级的学生参照CDIO模式对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2用CDIO模式改造传统的网络专业教学模式

该文针对高职网络专业中的一个方向“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为例来论述CDIO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影响。CDIO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工程实践环节的每一个步骤(包括工程构思、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4]。实行“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方向课程体系的一体化教学时基于该方向的核心课程群来建造的。首先,把分散在该方向的核心课程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是在孤立的学习某个知识点,而是通过工程实践来获得该领域的综合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2.1用CDIO模式改造网络专业传统课程

笔者以该方向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网络设备与网络管理》为例来阐述CDIO模式如何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造的。课程设置的岗位能力训练均来自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学生能较快的适应企业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的职位。在建立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及教学目标时,笔者及教研室的老师去参观调研了一些中小型企业。了解该单位的用人需求,同时邀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的设置。本课程共分为8个训练工程项目其中包括38个训练情境。课程项目一从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常用设备开始,如:双绞线、光纤、光纤收发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当学生对这些设备的特性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后,课程会安排一次设备到货验收的模拟场景。学生在对设备验收的过程中进一步的了解和使用常用的网络设备。

课程项目二为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该项目主要解决用户节点在50个以下的小型网络的组网和建网工作。学生在组建网络之前需要经过思考,设计出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使用工具软件实现。接着学生从最简单的网线做起,动手做出各个类型的网线(包括光纤的制作)。让学生了解简单的HUB、二层交换机的安装配置及其标准。该项目理论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分组构思不同的拓扑结构进行小型企业网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课程项目三为一个校园局域网的构建,该项目首先带学生参观学院的中心机房。在机房中给学生讲解学院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和所使用的核心交换机型号。学院的网络管理员和教师共同授课给学生讲解在校园网内如何配置核心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同时学院的网络管理员结合平时的工作经历给学生讲解如何维护和管理校园网。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分组规划不同拓扑的校园网并实现。课程项目四教师带学生去参观一个规模在200人左右的公司,请企业专家来给学生讲解构建中型企业网络所需用到的网络设备及其配置。在参观结束后学生同样进行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静态路由、RIP/OSPF等路由协议。在完成这些根据CDIO模式设计的工程训练项目后,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中小型局域网的配置与维护还可以在参观和企业教师的讲解下,了解企业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岗位的职责。同时,实践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还培养了他们的协同工作的能力。

2.2以CDIO理念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

通过在校的基础知识培养、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后于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阶段。这个培养阶段为学生真正进入企业的提供了一个过渡的平台。与本专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的企业有20多家,不仅有像H3C、华为、TP-LINK这样的大型企业,还有规模在1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以杭州H3C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本专业设有“H3C网络学院”,学生在大二的课程中即可学习该企业的认证课程,学习后经过考试还可以获得该企业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在顶岗实习中,有些学生在该企业完成顶岗实习环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毕业后可以留在该单位任讲师、工程师等职务。同时学生还可以自己创业发展,学校也给学生创业提供了相应的孵化器。在与这些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时,学院要求企业同样按照CDIO的模式对这些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培养。并给这些学生安排相应的校外指导教师,让学生对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同时,可以将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在校内建立该企业的实习基地。这样可以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共赢。在校内,如果学生在孵化器内创业,学院同样安排专业教师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2.3以CDIO理念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网络教研室的教师基本都是接受传统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都比较强。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做实际工程的经验非常有限。为了更好的推进CDIO在本专业的实施,学院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去企业参加顶岗实践半年。教师在企业中结合工程实践,把原本理论性的东西实践化,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工程实践的经验。网络专业为了配合CDIO理念的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对本教研室的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1)定期邀请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在学院讲课,并选聘“企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参与教学计划和课程改革。2)选派一线教师去国内职教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并每年利用暑假选派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职教经验。3)学院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上向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倾斜。目前,网络教研室的专业教师都积极参加一些知名企业的培训项目(如:华为的TD-SCDMA国培项目等),并积极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来提升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近两年来,网络专业教师使用CDIO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指导的学生多次在省级、部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总结

CDIO模式在高职教育改革中是一个新事物,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对CDIO模式应用也处于探索阶段。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10年来推进CDIO模式的改革以来,建立了一批实训基地,推进了一些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相信我们通过CDIO模式改革使学生能更好的融入企业,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对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袁学松 方继才 张静 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优化策略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在全面建设的过程中,已积极转变了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设置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建设。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物联网技术与其他多种学科优势相互结合,成为新型的网络技术。该技术实际使用的范围较为广泛,所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也同样需要强化技术分析,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全面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基于此,将物联网技术作为研究背景,重点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途径,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学科建设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加大,究其原因,科学技术创新速度加快,若国内科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则会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地位与经济实力,也同样会制约国家发展与进步。为此,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必然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要想培养出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大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都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并且确定了该专业建设方向与目标。

1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已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但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状况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工程在实际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绝大部分高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并不健全,而且教学规划并不科学与合理,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师资严重不足,甚至在实验室设备方面也有待完善。以上问题都对国内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以及培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并不重视,形式化严重。根据上述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这也是国内计算机人才缺失的根本原因。为此,要想实现高等院校对物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确保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得以科学合理地建设,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效采用正确方法,不断增强高等院校观念与意识。因为高等院校是计算机专业人才集中的场所,因而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更主动地探索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途径,实现该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路径

2.1物联网发展方向的确定

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物联网技术当中包含互联网技术,同样也包含射频标签与传感器网络技术,有效地实现了物和物以及人和物之间的智能化沟通与对话,同时构建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2]。以物联网技术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要想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就一定要有计算机设计作为重要基础,因为计算机学科是推动物联网知识完善的前提。站在物联网技术结构角度分析,物联网技术可以细化成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实际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更关注对学生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的引导,通常都是将设计和搭建作为核心,营造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氛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反而是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更为突出[3]。所以,要想将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么专业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知识以及资料,同样也应确定物联网技术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正确认识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补充应用层以及感知层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专业人员还需要合理借鉴传统计算机网络工程具备的优良特点,有机融入物联网技术,进而不断调整并改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内容,全面培养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

2.2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局势变化速度较快,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各方面人才培养,特别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已逐渐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但是,因为不同高等院校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因而在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方面同样存在不同之处[4]。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时,教育部门必须要构建更为健全的教育教学机制,同时配备充足软件设施以及硬件设施。另外,因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范围较广,所以高等院校在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分析物联网技术,同时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必须保证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形式改革的合理性,并且因地制宜,才能够更进一步创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保证调动起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这样一来,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并培养专业人才才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

2.3网络工程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健全

要想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高等院校则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更加完整与健全的网络工程培养模式。根据实践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网络工程的培养模式的具体组成有四个部分,即人才专业地位、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以及知识结构[5]。而在以上四个组成部分当中,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占据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高等院校只有全面创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才能够与时展需求相适应,进而构建更具特色优势的网络模式,正确指导并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只有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更加完善,才能够及时发现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弥补。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某高等院校为例,其内部设立了“食品营养与安全”以及“工业发酵微生物”等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并且在食品科学以及生物工程等相关领域取得了理想的研究成果。基于该院校所具备的优势学科,即食品与生物工程,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就可以将食品安全和生物发酵控制物联网作为应用领域,与食品学院以及生物学院中的专业教学资源相互结合,拓展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方向。而在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将轻工行业物联网的应用作为主要特色,构建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机制。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优化策略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并不仅局限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样可以将其融入到其他专业当中。为此,各高等院校应积极构建更具特色与优势的网络工程建设培养系统[6]。与培养的实际状况以及资料数据相互结合,确定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培养目标,全面创新课程体系。除此之外,还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发生的变化,适当调整计算机教学大纲,有效补充传统教学方案内容,以保证为学生创造更加理想的学习条件,确保教育教学的特色,在毕业以后学生能够彰显自身实力,提高就业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实力。

3.1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基于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应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作为重要对象,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保证学生可以在毕业以后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轻工行业、科研单位以及信息产业中,成长为更具专业行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过程中,需有效培养学生的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以实现系统化地集成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提高自身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水平。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网络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以及方法,并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2)全面掌握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通信等相关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的知识以及技能;(3)具有各种类型网络系统运维能力,并具备较高水平的分析、开发以及设计的能力,同时软件编程的能力要突出;(4)可以从事轻工行业中物联网领域的科学研究;(5)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技术标准,熟悉与掌握资料查询以及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合理运用获得所需信息内容,并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7]。

3.2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而言,其物联网方面的课程设置应将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重点方向,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其创新思维。而学生则能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和物联网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网络分析以及设计方法,同样具备灵活应用物联网的技能。在物联网当中,感知层的作用就是感知并采集现实世界当中的信息,所以,网络工程专业的物联网课程设置应将当前计算机物理层课程作为重要基础,有效结合通信原理、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通信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与物联网感知层相关的理论知识。而针对物联网的网络层,在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中,已涵盖大部分知识内容,只需将无线传感网络与自组网的理论课程融入其中,即可有效增强学生对于物联网网络层的理解与认知。对于物联网的应用层,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考虑各个行业发展的具体需求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充分结合行业应用的具体特点,集成相关的内容服务。与应用层特点相互结合,各个院校能够与自身的优势学科相互结合,进而设置具有独特行业特色的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以及无线自组网的应用等相关课程教学[8]。与物联网安全技术相关的课程并不仅仅包含物联网中的三个层次,同样也包含嵌入式知识课程内容。综合性考虑既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物联网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网络程序的设计、物联网应用程序的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物联网安全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网络系统的集成、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射频技术和无线通信等。

3.3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

通过设置专业实验,能够全面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学习与开发能力,并构建综合性平台,以保证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其更加熟悉与了解网络工程以及物联网原理与实践应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含了五个部分,即毕业实习阶段、计算机基础练习阶段、课程设计阶段、生产实习阶段与毕业设计阶段。而对于专业实验而言,则主要有面向对象课程的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设计、物联网综合应用课程的设计以及数据结构和C语言课程的设计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联网时代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而人才培养是推动该行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所以,要想满足物联网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有必要深入分析并探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同时应有效结合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和学校内部优势学科,在有机整合跨学科专业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成立更具行业特色的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主干课程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以及培养模式评价机制展开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了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样也使得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与合理。

作者:陆俊任 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论文

1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研究

为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自身的特点,利用电子信息类专业有限的实验条件,在传统的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操作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力求循序渐进,先通过对基础原理的验证型实验和操作型实验来加深对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逐步涉及难度较大的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

1.1验证型实验优化和整合传统的验证型实验,将验证型实验分为初级验证型实验和高级验证型实验。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基本概念如协议、数据帧和算法等,观察和评价网络性能指标。初级验证型实验主要利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截获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包,验证网络上数据包的基本结构,通过观察分析数据包的传送认识和理解协议的运行机制。高级验证型实验依托网络仿真软件进行,首先由教师给出实验的仿真核心源代码,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及关键部分的提示对网络仿真脚本做相应的修改后运行,利用网络仿真软件中的可视化工具观察网络协议运行过程的动画演示。在高级验证型实验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修改某一参数观察网络各性能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仿真结果,领会协议和算法的含义。以Wireshark软件抓取网络上的数据包为例实现初级验证型实验。该实验的硬件配置要求比较低,配备网卡的PC机和局域网环境即可,操作系统Windows2000或者XP都可以。通过Wireshark软件抓取网络上的数据包,可以得到封包的详细信息[3],如物理层的数据帧概况Frame、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头部信息EthernetII、互联网层IP包头部信息InternetProtocolVersion4、传输层TCP的数据段头部信息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和应用层的信息HTTP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等。学生可以通过每层捕获的数据包清楚地验证数据包头部信息的嵌套,数据帧或包的格式,进而理解网络协议分层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而不是被动验证所学知识,可以用Wireshark捕获到的实验数据分析TCP/IP连接的三次握手情况,识别Wireshark截获到了三次握手的三个数据包。高级验证型实验中的网络仿真软件目前使用较多的有OPNET、Matlab、NS2和OMnet++等。由于NS2是开放源码的网络仿真平台,不需要额外付费,可以运行在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统上,能够在计算机网络各个层次上模拟网络运行,并支持目前计算机网络教材中出现的大多数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所以可选择NS2作为高级验证型实验的主要软件工具。以NS2为网络仿真软件的高级验证型实验的硬件配置要求比较低,配备网卡的PC机。如果现有实验室的PC机已有Windows系统,又想在Linux下运行NS2仿真,可在PC机的现有操作系统上安装虚拟机,虚拟机上再安装Linux操作系统运行NS2即可。在运用NS2做高级验证型实验时,重点是验证网络协议或算法的动态运行和变化过程。由教师给出TCL脚本实现对模拟仿真场景的产生和控制,并对关键控制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学生依据图1所示实验流程完成实验。在这个实验阶段,学生一般不具备独立编写网络控制脚本的能力,对NS2网络仿真软件使用不熟练,所以学生主要是观察和验证已有网络协议的运行过程,修改关键网络仿真参数,通过观看动画演示和分析NS2的跟踪记录文件,得到网络性能如何变化,深层次领会网络协议和算法。

1.2操作性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电子信息类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在传统网络实验的基础上增加操作性实验,适当购置一些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硬件设备,如双绞线夹线钳、双绞线测试工具、小型路由器、网络检测设备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硬件实验,如网络线缆的制作与测试、网卡等一些常用设备的安装、设置及使用,路由器的设置、小型局域网的配置等。操作性实验不仅能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操作性实验包括3个步骤:①布线实验。主要是掌握双绞线的制作与连接,使学生明白双绞线与直通线的不同点,能够使用测试仪测试网线,制作出合格的双绞线[5]。②组网和建网实验。主要是掌握如何利用小型路由器、PC机和在步骤①做好的网线连接形成一个小型局域网。通过这一步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器的级联方法、理解冲突域的概念等。③测试和管理网络。主要是掌握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应用,如Ping命令、Tracert命令、ipconfig命令等。对学生在步骤②中组成的一个网络运用基本的网络测试命令进行网络测试和管理。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中,常用网络测试命令通常都放在验证型实验中,学生实验的目的性不强,通常是把每一个测试命令敲一遍看看结果就结束实验,大约20分钟不到就可以完成,实验的效果不佳。将基本网络测试命令的运用放在操作型实验中,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布线和组网成功的网络进行测试,检查网络是否连接成功,如何通过命令修改网络配置等。这样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比较浓厚,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操作性实验结束之后建议学生在家里组建自己的有线或无线小型局域网通过ADSL上Internet,也可以鼓励学生实验在笔记本上配置无线AP(接入访问点),手机接入WiFi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实验内容。

1.3设计型实验电子信息类学生一般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因此设计性实验是电子信息类学生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掌握网络基本编程技巧。计算机网络课程通常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三和大四开设,此时学生一般都已熟练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和Java语言,学生具备顺利掌握网络编程技巧的基础。设计性实验的主要内容是用Socket套接字进行网络程序设计,让学生能运用Winsock提供的API函数接口进行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网络程序设计,实现网络数据传输。通过该实验学生可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UDP及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初步掌握TCP和UDP方式的网络编程模式。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性实验通常是侧重网络应用层通信的设计,即实现网络聊天程序,FTP客户端/服务器端程序开发等[6]。电子信息类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底层通信技术,因此其计算机网络设计性实验需要侧重网络底层的通信实验。针对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设计型实验主要包括3个部分:①基于Socket的异步串行通信设计。电子信息类的课程设计中会大量用到串口通信测试,可以让学生设计基于Socket的异步串行通信,通过这部分实验不仅让学生了解串口通信的原理,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Socket编程方法。②基于原始套接字的通信设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进行硬件设计特别是嵌入式开发时,通常要对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和IP层进行开发,而原始套接字可以用来处理数据链路层及IP层数据。这部分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Ping程序,完成数据链路协议设计和修改等。③基于流式/数据报套接字的客户/服务器通信设计。这部分实验是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性实验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于TCP和UDP方式的网络通信设计,如设计FTP客户服务器程序。

1.4研究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主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自主研究实验,采取2~4人为一组的形式,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高级验证型实验中学生已对网络仿真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通过高级验证型实验学生能了解网络协议的动态工作工程,分析网络性能。研究型实验可以在高级网络验证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深入了解如何修改和设计自己的网络协议,并观察、测量和比较其性能的变化。以NS2网络仿真软件为例,图2给出了NS2的网络仿真模型,由上至下可以针对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分别展开研究。(1)在网络层上,重点研究动态路由。在有线网络环境中,研究动态路由的路由信息更新过程。以距离矢量算法的动态路由为基础,研究当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之间的差异。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在分析无线Adhoc网络路由协议(如DSDV、AODV以及DSR)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设计无线网络路由协议。(2)在数据链路层上,重点研究链路层协议。在研究以太网基本协议(如滑动窗口协议、停止等待协议、CSMA/CD协议等)的基础上尝试修改链路层协议以改善网络在某方面的性能(如吞吐量、延时、数据包投递率等)。(3)物理层上,重点研究无线传播模型和能量模型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从而为不同网络环境设计不同的无线网络的上层协议。

2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有必要独立设课,规范实验教学,并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引入多种实验教学形式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具体实施,笔者完成了两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班的实验教学任务,对比没有实施上述实验教学的班级学生,发现这两个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掌握更加熟练。下一步,将重点考虑培养学生网络通信协议的独立开发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李晓卉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计算机网络专业发展方向

1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生源对象

对于培养对象的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我,或者是说困扰着我们技工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严肃问题。我们承认有教无类的说法,也自然坚守着教育公平性的原则,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我们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问题。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植职业教育,也相继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一大笔经费投入在了职业教育上,可是我们面对的学生生源素质还是在呈逐渐下滑的趋势,这其中的原因颇多。

第一,中国的学生家长从内心底依旧不认可技工教育。其实中国技工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从最初的铁饭碗甚至于金饭碗的制造者,到现如今的“没办法总得读个书吧”,把一个出路相对来说“不佳”的学生送入技工院校,这期间的变迁不过20年左右。这里面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还是国人不够理性认识技工教育所带来的问题。其实像是在德国这样的国家,职业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职业教育带来的社会就业机会是被每一个德国人以及德国企业所认可的。以至于许多德国企业对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非研究性工作的员工,要求他们重新回到职业教育学校进行学习,并承担相应的费用。说道这里就不能不说一下第二个问题。

第二,国内的企业在员工的培养上功利心过强。其实这个问题企业也有其考虑,一个合格员工一旦培养好了,走掉了就是损失,还不如直接招收合格员工,忽略与技工教育合作培养的阶段。这在目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一方面希望招收到技术工人,一方面又不愿冒风险投入员工培养的精力,从而也就造成了现在这种技工难求的局面。那么既然企业都不是很重视与技工院校的合作培养模式,又怎么能够给国人家长以信心,将相对较优秀的学生直接送入技工院校呢?

其三,令人心痛的竞争模式——中职、高职与技工院校的竞争。这里面的林林总总譬如说,某地要求初、高中毕业生在未能进入学历教育下一个阶段时,一定要选择本系统(教育系统)的中高职院校进行就读。我相信这不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初衷,作为更有经验的,专业从事技工教育的人社系统技工院校来讲,这种竞争有种血淋淋的味道,仿佛兄弟间一夜竟成为死敌。结果就是,我们技工院校的生源只能来自相对偏远的,缺乏良好的基础教育的地区,或是教育系统中高职院校甚至不愿招收的生源中选择。

2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和目标

其实第一点所述只是希望说明,我们技工院校面向的生源素质情况,无谓做其他的争论。基于这种生源质量,我们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就必须更加明确才行。其实,从计算机网络研究领域来看,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无非从事“研发”和“应用”两个领域。从我第一点所述的情况,以及我们技工院校对“技工”的培养目标来看,我们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应当是偏向应用领域的。应用领域也无非有两种方向,一是偏“软”的应用,一是偏“硬”的应用,软件应用和硬件应用实际上对于计算机研究领域来讲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划分方法。还是出于对于学生自身素质和特点的考虑,我认为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应当是——计算机网络硬件的应用领域。我们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于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等这几门课程。培养学生的标准应当是基于《线务员——网络综合布线员》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两套技术标准。从目前的就业形式来看,这两种职业都是行业内紧缺的技术工人。教学内容已经一目了然了,下面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了。其实教学方法就是近年来一直推行的——工学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其实从我个人理解来看,所谓工学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正是基于我们国家目前企业和技工院校开展合作培养模式困难下的一种教学改革探索,因为工学一体的教学方法强调一个模拟教学现实工作场景、环境的一种方式。工学一体这种模式就如同我们的影视作品一样,应当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我们作为教师,在开发工学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时,要注意与实践相结合,多与企业一线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沟通,并把典型案例高度的集成到一门课中去,把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企业管理习惯、员工守则等都融入到一门课程中去。我们不再有传统的理论课,所有的理论都是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实践中遇到什么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在实训场地中教授。当然我们在准备教学案列的过程中,对于案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内容的控制就是检验我们教师的标准,一门好的一体化教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同样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构建工学一体的教学体系,除了开发相应的课程之外,我们还要配套硬件条件。各种先进的教学仪器的选用显得尤为重要。就计算机网络专业来说,我们在进行像综合布线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模拟墙、接线台等教学仪器,因为我们毕竟不可能真的拿出一栋大楼教给学生进行综合布线练习,但还要模拟出一个环境,那教学仪器就是首选。又如路由和交换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尽量以工程实例为原型,把多种技能知识融入其中,相应的我们应该采购一定的网络设备。从以往的教学和竞赛中不难看出,实物的操作训练要远优于模拟器软件的训练,学生最终进行技能等级考核时的通过率也是会呈现显著的大幅度提高。

3结束语

作为一名从事技工教育的工作者,我坚信技工教育的未来会更加辉煌,国人的意识终究会得到改变,技工教育培养出的合格的技工人才会越来越多,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兴旺。(本文来自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杂志。《电脑知识与技术》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李烨单位:韶关市技师学院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导方法分析

摘要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难度大。本文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教学;理论;实践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成为高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我校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2 确定网络协议为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以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

现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很多时候已经融为一体,所以讲网络原理离不开一些通信知识的介绍,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信原理之类的课程,对通信知识只需要做简单的复习即可;网络安全现在非常重要,考虑到电子通信专业主要是使用网络,网络安全不是重点,而计算机专业有专门的网络安全课程,所以对网络安全的讲解也是介绍性质。这样,课程的重点自然就是网络协议了。

3 通过实例讲解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往往是老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慢慢地有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虽然天天使用网络,但对网络底层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所以必须用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将枯燥的协议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在研究网络数据包的侦听技术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一个网络通信分析与演示系统。该系统通过截获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按照网络协议的层次将每层的二进制数据取出,同时有ASCII码的翻译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通过分析每层协议的二进制数据,就可以清楚地讲述网络协议中的每个字节或者二进制位,ASCII码的翻译主要用于讲解应用层协议。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的概念清楚了。该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单个的网络数据包,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取一次完整的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包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对网络通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TCP/IP协议体系中高层协议与低层协议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 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

由于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以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网卡时,要求学生利用Winpcap开发包列举出计算机上的所有网卡的相关信息;在讲解分布式进程通信时,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实现一个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该系统通过socket实现,只要能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交换信息就行,不需要其它的复杂功能。在所有的这些编程作业中,一定要把握好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只需要达到通过编程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即可,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综合性的问题可以等到课程设计时加以解决。

5 通过网络学习网络

计算机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协议较多,而且更新很快。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讲解所有的协议,同时也不能保证我们讲解的协议将来不被其它协议替代。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关键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暂时还没有采用英文教材,但网络方面的很多第一手资料都是英文的,教材不可能年年翻新,但知识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有些内容教材上讲的原理虽然不错,但具体内容可能已经不是最新的了。这一点在网络协议方面体现特别明显,所以我们在讲解协议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查找RFC文档,了解最新的进展,同时对课本没有提及的协议,如果有必要,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RFC文档,同时对协议的关键部分,例如协议的格式,与其它协议的关系等给出相应的中文翻译。

6 注重实验

要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除了学习网络协议等理论基础知识,动手编写程序加深对协议的理解外,还有一点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实际组网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动手能力,所以有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这门课程。但是本科生的课程体系由于理论课很多,目前没有安排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这门课程。大多数本科生将来都是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实际组网能力非常重要;即使对于少数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研究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基本的动手能力,对网络的理解必将受到限制。所以,实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学时所限,实验内容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重点。我们安排了六个实验,分别是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虚拟局域网,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协议RIP和OSPF,防火墙,服务器配置。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要求学生实验前在模拟软件上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同时每个实验都有一部分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内容,也避免部分学生不动脑筋,对照实验教材像操作工一样机械地完成任务。对于其它实验,例如网线的制作等,我们提供详细的电子指导文档,让学生自己了解,在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再具体操作。

7 总结

本文针对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教学方法的研究永无止境,以上只是我们的一家之见,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此提出只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教学探索

摘要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实验教学。本文没有从高职院校缺乏实验设备来进行论述,而是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从开设实验、实验过程、综合实验的角度对网络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网络专业;高职院校;实验;教学

1引言

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进行得好不仅可以巩固相关课程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学有所用。实验教学的开展就需要有专门的网络实验室,而人们对高职院校网络实验室讨论最多的是经费投入的不够、实验设备的不足。诚然,经费和设备直接关系着实验条件的好坏。但如果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是否实验教学就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个人认为,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硬件条件只是一方面,开设实验、实验过程、综合实验、评价体系这几个方面同样不可或缺。

2以能力为导向设计实验

网络实验的设计要以网络专业学生的最终能力为目标,针对各项能力来设计实验,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知道不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而是为了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而做实验。每项能力均有相关的实验与之应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及相关实验如下:

(1)网络组建方面:网络综合布线能力、局域网络组建能力等。这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网络组建实施的能力,即对网络的规模、设备、应用等进行设计,完成网络的组建。这方面的实验有:双绞线缆接头制作实验、简单局域网组建、交换机级连和配置实验、二层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设置实验、三层交换机的带宽控制实验、交换机软件版本升级实验、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实验。

(2)网络管理方面: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这类实验主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以应付在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方面的实验有:交换机的控制口/远程登录方式和Web方式的管理实验、MAC地址的绑定实验、VLAN配置实验、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实验、三层交换机接口配置实验、配置基于802.1x的AAA服务实验、配置安全的ACL实验、路由器单臂路由实验、配置动态路由Ospf实验、配置VRRP实验、网络的流量实验、带宽监控维护的实验等。

(3)网络安全监控方面:网络安全监控方面培养学生的网络攻击能力和防护能力,能够应付一定的网络攻击,并且能对安全设备进行配置。这类实验主要是:防火墙的配置实验、网络监听实验、操作系统安全实验、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实验等。

3重视对实验过程的把握

实验室相比教室而言氛围宽松很多,如果对实验过程不加以重视可能实验课会变成自由活动课。因此,必须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比如,实验课时间不得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教师应随时随机抽查各实验小组的进行情况;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阶段检查——每隔一段时间随机抽取部分同学检查之前进行过的某个实验,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每一个实验。通过对学生实验的监督检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实验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改进。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应相关职业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最关键的是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因此在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实验小组自行进行解决,老师在旁只提示,不给具体原因。既提高了学生排错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4综合实验的作用非常关键

实验类型一般有: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

验、研究实验,其中演示、验证、操作实验为基础性实验,完成较低层次的目标;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为高级实验,完成高层次的总目标。前述的单项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操作性的实验,学生只是起到机械的验证工作,其中并未加入自己创新的内容。所以当前述的单项实验都完成后,就要进入综合实验阶段。

在综合实验中教师只给出大的方向性的要求,不对具体的问题作出规定。比如,建设某公司局域网综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让学生自行设计网络拓扑,自行设计VLAN划分,自行规划IP,然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组建起来。因为利用现有设备学生规划出来的网络是各不相同的,学生自主发挥的余地很大。学生不仅仅只是完成纯物理的网络组建工作,后续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配置、IP地址规划、VLAN划分等工作也包含在内。

另外,在综合实验中最容易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排除故障的能力,往往在单项实验中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出现问题的机率小一些,到了综合实验后要考虑的问题多了起来,出现故障的机率明显增加了很多,并且往往出现了故障后将导致后续的实验无法进行,所以在综合实验中看到学生忙上忙下,群策群力的情景相当常见。这样充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疑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5对学生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对网络实验效果的评价形式主要是进行单项与综合实验的评价。如前所述,对学生所做的单项实验进行考核,主要是以实验的完成情况与出现故障是否正确解决来进行评判。这部分的考核当整体评价的40%。占很大比重的是进行综合实验的评价,通过前述的综合实验的实施情况来考察实验效果,除了让学生进行常规配置之外,还应该在环境中设置一定数量、不同形式的故障。让学生根据相关实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测试,最终排除故障。这部分的评价主要以通过对学生常规配置实验与排除故障实验所用时间两方面来进行,即可实现对学生相关实验的实验效果的评价。

6结束语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实际教学的工作中也并不是没有任何困难,比如,第一,实验设备的缺乏,建设一个中等规模的网络实验室,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并且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快,产品种类繁多,更新换代频率高,几年以后就要面临实验设备落后,必须追加投资的情况;还有,某些网络实验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比如最简单的网络操作系统安装的实验,一个网络操作系统的完整安装加上常用的服务设置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而这显然和一节大课只有90分钟相冲突,往往是学生还没做完,下课的时间就已经到了,而这当中大量的时间是浪费在等待机器的安装过程中,学生能做的和能学的东西并不多;最后,就是某些网络环境的不可模拟性。例如广域网互联显然是在实验室中很难真正模拟的;网络布线的实验也是在实验室中无法全部完成的。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就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定位、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定位;教学体系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庆市确定的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自2001年招收三年制高职学生以来,结合重庆市人才市场状况,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1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定位问题,这是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关系到方向的选择、角色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我们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认真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紧贴重庆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围绕如何培养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制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为专业赋以科学合理的内涵和定位,在把握专业定位时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培养目标应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需求来制定;②培养规格应围绕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来制定;③课程体系应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来设置;④实践教学环节应围绕职业岗位的实际环境来开展。因此,准确定位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或岗位,会使专业设置的目的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晰、毕业生特长更加突出。

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链接,我们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先后与方正计算机公司、重庆亿展网络集成公司、联想(阳光雨露)信息服务公司、中国煤炭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重庆港澳大家软件公司和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等企业开展紧密合作,聘请了来自行业、企业的16名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成立了“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定期为专业办学定位,为专业发展“把脉”,

一起研究制定专业的培养方案,不断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努力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转化成技术教育的课堂内容,始终把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例如,2005年我们从重庆市及西南地区煤炭行业调研中获息,有3000多家煤炭生产企业急需矿井安全监控网络、产量监控网络的安装、调试、维护人员,由于人才的极度缺乏,造成当时的矿井安全监控网络有名无实。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现有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上,为新的产业岗位提供新的就业知识和技术支撑,增设了相关的煤炭企业专业课程,使计算机网络专业能更主动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近两年来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因“专业知识牢、动手能力强、适应范围宽”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通过几年的市场跟踪调研,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我们把计算机网络专业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产学结合为途径,面向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和煤炭生产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一线,能够胜任计算机网络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我们认为,这个定位符合重庆市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际和发展趋势,突出了区域特色,渗透了与行业的结合,同时也具有动态性与前瞻性,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接轨,有利于专业长期、稳定的建设和发展。

2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改革理论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是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注重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本着精简、合并、优化的

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改造,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质量为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

(1) 整合部分课程,调整知识结构。从培养计算机网络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出发,我们对原有必修课程进行了整合,对基础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删减与专业教学内容中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内容,同时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高度理解基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在众多基础知识中圈定最为核心和基础的内容,在知识传授与激发创造性之间求取平衡;对专业课程内容以掌握概念和强化应用为主,增加适应专业发展的新技术和岗位需要的课程内容,如将煤矿安全、煤矿产量监控网络技术等内容融合在课程体系中。经过整合后的课程,课程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及课程设置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 以“网络工程与管理”的核心能力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构建“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体系。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建立了专业基础课大平台和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小模块的课程体系。各个小模块的课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学生可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小模块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专业特色的形成。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即根据岗位和技术领域的要求及人才市场的信息反馈,调整小模块中相应课程教学内容,并根据市场需求状况不断修正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使得在专业技能知识上与企业接轨,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从而使学生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

(3) 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双证书”制度。我们在教学上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岗位工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以“双证书”制为框架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推行“双证书”制度的目的就是使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旨在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明确规定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要求,学生都必须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证书才能毕业。在推行“双证书”制度过程中,做到教学计划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相衔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形成了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互动局面。

(4) 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学生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高职教育不是定格型教育,而是职业导向性或支撑性教育,所以选修课必须具有满足企业和学生特殊要求的功能。为体现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增加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分为职业拓展课程和非专业素质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或将来就业的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此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3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我们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始终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以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为依据,以教会学生“能做什么”为根本目标,构建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组成。这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既层层递进又有机结合,使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个体系由实验课、实训课、课程设计、生产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六个环节来完成,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都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如下特征:

(1) 实践教学比例显著提高

为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如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则结合实际,增加实践学时,制定专门的实训计划。现在,实践教学周数占教学总周数47%。其中基本技能实践占34%,专业专项技能实践占37%,专业综合技能实践占29%。

(2) 具有硬件支撑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建立了具有真实实施网络架构、计算机硬件维护和软件开发能力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基地、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基地、笔记本电脑维修实训基地、计算机实训基地、煤矿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实训基地(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建设)等5个校内实训基地。现有路由器、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网络防火墙、光纤熔接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产量监控系统、综合布线实训装置、传感器原理综合实训装置等总值1025万元的设备和软件。

我们还与广州唯康网络公司合作共建了1个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与锐捷网络公司合作共建了1个网络交换设备实训室,与TCL重庆客服中心、联想阳光雨露信息服务公司、重庆大佳软件公司、重庆访问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的建立基本满足了校内外实践教学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做”一体化,真题实做等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实训、实习环境,实现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

(3) 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的保证

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有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我们制定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及各种关于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的文件,通过这些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加强了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和引导了实践教学工作,保证了实践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行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4) 组成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在教师团队建设上,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核心,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建立教师发展规划和激励机制。一是采取“培养和培训”的办法,借助行业、企业、国家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等资源,以轮岗的形式安排教师进修培训,在学习和实践中学习掌握前沿知识、先进技术,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技术服务,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特别将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的经历和时间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采取“积少成多”的方式,坚持每学期从企业聘请一流的技术骨干,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利用他们的休假时间,实质性地投入到我们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为产学研高起点的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促使我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

(5) 积极推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将实际案例或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整个实施过程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由于案例和项目都是来源于企业现实中的,针对性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能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知识学习探索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4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初见成效,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专业和岗位对口率在80%以上,企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90%以上。同时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推动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学院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大背景下,顺应计算机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满足国家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课题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孜孜以求,不辱使命。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构建有高职特色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分析了构建有高职特色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职特色;计算机网络专业

1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原则。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产学研相结合,紧密结合网络专业的发展、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突出网络专业及其新兴专业的基础性、示范性和先导性作用,改革教学方针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增强职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少理论重实践原则。高职汁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应以实用为目的,课程设置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应以够用为度。过多强调理论反而会让学生陷入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中,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所谓够用就是指学生将来在从事专业工作时所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在课程中去掉根本不用的纯理论部分的讲解,只讲可能用得上的一些技术理论讲解,即要以实用为目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实际动手能力是毕业生就业的生命线,理论性课程学得很好并无助于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理论性知识学得还可以而动手能力极强的同学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且适应能力很强,较容易适应相关工作岗位。

模块化原则。计算机网络专业包括的是比较广泛的,为更好的把握该专业的教学,我院把该专业的学习可以划分成网站美术设计与维护模块、计算机网络创建与维护模块、计算机网站建设和网络管理模块,各模块既有交叉也有区别点,在课程设置上在保证网络专业的专业性,又要突出各个模块的教学特色,其方式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开设必修课中开设模块教学来保证其特色教学,应注意的学生选择的模块应有一致性,不能一会选择这个模块,下次选择那个模块。另外模块课程的选择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不能一成不变,如果一成不变就成了缰化的模块划分,不利于专业的发展。

职业资格原则。高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职业资格证书正是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体现,我院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即双证制度(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这一原则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一方面要求各系部将职业考证的相关课程尽可能融人培养计划之中,要求教师职业经验更为丰富,另一个方面使学生有紧迫感,学习主动性更强。

2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计设置与体系的建构问题。基于此种认识,我们以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依据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采用“逆向设计法”,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学工交替”结构的高职课程体系。

2.1逆向构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是遵循以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三段式的逻辑思路设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培养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就应该是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把职业技能的掌握放在第一位,同时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种课程设计所遵循的路径与学术型大学的课程形成路径是相反的,即课程的“逆向设计法”。

首先,通过对就业市场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就业市场的综合分析,紧密跟踪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查、预测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和家长、学生的就业期望,初步确定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其次,由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单位(院、系)牵头,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和教授、教育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以及用人单位组成计算机网络专业专家委员会,为计算机网络专业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意见,使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使学校对于人才市场的预测和招生的定位更加准确。

第三,充分吸纳一线授课教师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参与和与专家、教授合作,系统设计课程的目标,完成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选定等一系列基本任务,充分评价过去用过的大纲和教材,哪些东西不适用,哪些东西需要改造和改革等,研究制订出专业发展计划,最终确定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并使全部课程有序、完整、层次清楚、目标明确。

2.2“模块”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3模块的课程组成,如下图。

(1) 网络专业基础课

网络专业基础层课程主要为高职学生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网络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 网络专业必修课

其内容是按照职业岗位群共有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整合而成,作为教学和实训的中心内容,并在时间上、师资上予以优先保证。这一部分由专业核心课程和模块教学课程两部分构成。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覆盖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技术,教学上侧重于技术原理、技术方法的讲授。网络专业只设立4门核心技术课程,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学好这些课程,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术,确保学生有一技之长。模块教学课程,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在网络这个大专业中分为3个模块(见下表):计算机网站建设和网络管理模块(A)、计算机网络创建与维护模块(B)、网页美术设计与维护模块(C),分别从软件、硬件和网页艺术设计这三个方向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课程,重在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模块教学课程强调职训、实训、实验、上机等实用性操作训练,以满足第一线应用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3) 网络专业选修课

这是网络专业必修课程所需专业知识的强化、拓宽和补充,以使学生进一步深人理解本专业的核心技术课,强化技术操作,以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丰富技术操作经验。此模块课程,以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侧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网络的专业知识。

2.3学工交替

学工交替是指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网络专业必修课后进入相应实训基地实习一段时间,把在课堂学习的内容直接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在实践中强化动手能力,并让学生能在工作中找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回到学校后,学生的在校学习才更有目标,也更有动力。

学工交替贯彻了从高职学生发展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这一课程体系结合前面的“模块”教学模式,以专业为基础,以学生的特长为根本,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3结束语

总之,构建有高职特色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就是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支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设计出有高职特色的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计算机网络专业特有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另外,学生是教学的根本所在,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则,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都应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