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地质科技情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杂志简介:《地质科技情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40/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材料科学、技术方法、地球信息科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国际刊号:1000-7849
国内刊号:42-1240/P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60099983215332
复合影响因子:1.02
总被引量:24334
H指数:51
引用半衰期:7.77
立即指数:0.03
期刊他引率:0.84
平均引文率:29.975
  • 新疆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东段晚奥陶世埃达克质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作者:郭瑞清; 刘桂萍; 胡雪原; 梁文博; 崔涛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为厘定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东段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并探讨岩石成因,开展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结果显示其形成于晚奥陶世(444Ma)。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其具有类似于C型埃达克岩的高Sr及Sr/Y和(La/Yb)N,低Y和Yb地球化学特征^176Hf/^177Hf和εHf(t)分别介于0.282397-0.282497和-3.7~+0.1之间,富含暗色...

  • 新疆北山地区白山镁铁-超镁铁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作者:谢燮; 李文明; 孙吉明; 李军; 黄敏 刊期:2018年第06期

    白山镁铁-超镁铁岩体为新疆北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一处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岩体,岩体位于新疆北山裂谷带骆驼峰-矛头山断裂南侧,侵位于敦煌岩群,主要由纯橄岩、辉橄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橄榄苏长岩、苏长岩、辉长岩等组成。全岩成分以低碱、低钛为特征,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

  • 甘孜-理塘结合带南段德工牛场铜多金属矿区斑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马鹏程; 谢云喜; 高贤君; 王富东; 彭东; 李虎杰; 徐刚; 邓绍军 刊期:2018年第06期

    德工牛场铜多金属矿床是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南段的一处斑岩型矿床,矿区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斑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该岩体与甘孜-理塘洋演化以及与斑岩型矿床间的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对矿区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ω(SiO2)66.35%~71.86%)、高碱(ω(K2O+Na2O)3.63%~7.08%)、高钾(ω(K2O)3.11%~4.57...

  • 东特提斯的形成演化及其典型蛇绿岩带地质特征

    作者:史毅; 屈红军; 宫臣兴; 张凤廉; 陈硕 刊期:2018年第06期

    特提斯是推动地质学领域发展的热门研究课题,它的形成演化对全球板块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东特提斯构造域地质作用复杂、岩浆活动剧烈,发育了一系列由消减洋壳和杂岩所组成的蛇绿混杂岩带。蛇绿岩带是研究特提斯洋的切入点,蛇绿岩带的演化历史可以为东特提斯洋演化史的恢复以及古地理格局的重建等提供重要依据。东特提斯洋从发展到消亡经历了一...

  • 豫南黄土粒度和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意义

    作者:曹宏伟; 郑祥民; 周立旻; 任少芳; 玄晓娜; 吴超; 刘力 刊期:2018年第06期

    选取豫南驻马店地区埋藏黄土样品进行7粒度、常量元素化学测试分析,探讨了其成因与物源。结果表明:驻马店黄土的粒级组分以粉砂为主,分选较差,峰态中等。粒径频率曲线以双峰为主,而且主峰突出;常量元素分析显示,驻马店黄土来源广泛并且经过了充分混合,化学风化作用处于中等风化阶段;沉积环境判别显示,驻马店黄土大部分为典型的风成成因,但部分层...

  • 江陵凹陷新沟咀组古红层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作者:赵珂; 刘心蕊; 李宸; 杜学斌; 黄华; 彭伟; 张成; 何云龙; 李赫男; 熊仕鹏 刊期:2018年第06期

    江陵凹陷新沟咀组层序划分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的争议,缺少合理的分层依据。以江陵凹陷新沟咀组发育的古红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识别出了2类红层。依据新采集的单井微量元素,重建了红层古环境,认为红层的发育是区域古气候在湿热与干冷交替变化下的产物,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区红一黑交互沉积组合与古气候旋回性的响应关系,是研究区层序“二元”...

  •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上段重力流堆积的沉积机制及地质意义

    作者:梁超; 解习农; 史冠中 刊期:2018年第06期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上段的重力流堆积特征对理解该区中二叠世晚期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哲斯组上段地层野外露头精细的沉积学研究,识别出了4种重力流沉积岩相组合类型:①碎屑流沉积,灰色砾岩,砾石长轴平行层面排列,基质多富含泥质;②混合重力流沉积,下部为灰色砾岩,上部为灰色砂岩或泥质砂岩,砾岩中砾石长轴平行层面...

  • 贵州克脚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菊石生物地层划分及区域对比

    作者:蒋杨; 吴会婷; 肖异凡; 杨廷禄; 何卫红; 王瀚; 孙曦; 吴顺宝 刊期:2018年第06期

    贵州克脚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连续,露头良好,长兴期菊石动物群化石丰富。根据该剖面大隆组-大冶组底部菊石化石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菊石带:Huananoceras-Tapashanites带(第22~32层)、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带(第33~70层)、Hypophiceras-Ophiceras带(第72~74层)。对该剖面菊石带划分及区域对比表明,Huananoceras-Tapash...

  •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2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度演化的影响

    作者:杨康; 李红; 周雪; 谢伟; 董杨坤; 刘永杰 刊期:2018年第06期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核磁共振实验、流体包裹体、真实砂岩微观模型驱替等分析资料,对志丹地区长2储层砂岩成岩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及孔隙度演化与驱替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改造,研究区长2油层组现今处于中成岩A期;应用...

  • 混合沉积研究现状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作者:高岗; 杨尚儒; 屈童 刊期:2018年第06期

    混合沉积广泛发育于海洋与湖泊沉积环境中,通过对混合沉积的成因机理、组合类型、沉积模式与层序地层、控制因素、储集层发育与油气聚集等方面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混合沉积研究的现状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结合大量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混合沉积的成因机理、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沉积模式及油气富集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基于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实验的低渗透储层流体渗流特征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以姬塬油田王盘山长6储层为例

    作者:韩进; 孙卫; 白云云; 张茜; 樊秀江 刊期:2018年第06期

  • 古近纪高丰度烃源岩: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富油坳陷成藏之本

    作者:马新民; 王建功; 石亚军; 黄成刚; 李翔; 王科; 南喜祥 刊期:2018年第06期

    渐新统下干柴沟组(E3g)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主力烃源岩。以其为中心,陆续发现了以尕斯、昆北、英东等大型油气田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生新储油气聚集单元。利用最新处理解释的二、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数据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和高温高压生烃模拟实验,对该套烃源岩中高丰度层段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进行了重新落实,并探索了咸化背景下烃源岩的特点和生...

  • 孔隙度反演回剥法在储层物性定量预测中的应用:以珠Ⅲ坳陷文昌区为例

    作者:陆江; 赵彦璞; 朱沛苑; 元庆涛; 李胜勇; 邓孝亮 刊期:2018年第06期

    储层孔隙度演化定量研究可以揭示实际孔隙度演化过程,为油气勘探靶区优选提供指导。利用埋藏演化史、热史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结合储层成岩特征,建立了文昌凹陷流体-成岩演化序列,包括4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始沉积至28Ma),地层流体为中-偏弱酸性,发生压实作用,形成少量黄铁矿;第二阶段(28-21Ma),地层流体为酸性,发生长石溶解、石英加大及自生...

  • 珠江口盆地东部勘探评价井失利原因分析

    作者:钟辉; 张为彪; 贺勇; 朱定伟; 卫哲; 易震; 蔡俊杰; 张琴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为了科学认识珠江口盆地东部勘探评价井的风险程度和风险因素,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风险,对勘探评价井的失利原因进行了分析。首先,依据评价目的的不同,将勘探评价井分为两大类,即详探落实资料井和探索潜力井;然后,在分析研究区勘探评价井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详探落实资料井和探索潜力井的失利原因,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

  • 板桥-合水地区长81储层不同类型成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及生产动态分析

    作者:吴育平; 孙卫; 欧阳思琪 刊期:2018年第06期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方法将板桥-合水地区长81储层成岩相划分为6类,并应用压汞及油水相渗等实验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类型成岩相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资料,对各类成岩相的生产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石溶蚀-残余粒间孔相为优势成岩相,其储集空间发育,孔喉比小且连通性好,油水之间流动干扰弱,初期日产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