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地质科技情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杂志简介:《地质科技情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40/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材料科学、技术方法、地球信息科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国际刊号:1000-7849
国内刊号:42-1240/P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60099983215332
复合影响因子:1.02
总被引量:24334
H指数:51
引用半衰期:7.77
立即指数:0.03
期刊他引率:0.84
平均引文率:29.975
  • 龙门山地震带5.12汶川地震余震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王青 李国蓉 梁斌 杨媛媛 俞音 刊期:2009年第02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至10月12日12时,四川省汶川发生Ms8.0级地震后共记录到余震33308次,Ms≥4.0级余震268次。采用GIS技术,对龙门山地震带上汶川、北川、青川3个县从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12时发生的156次Ms≥4.0级余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汶川、北川、青川3个县境内:①在东西方向上,若干余震点位的连线与纬线平行,...

  • 5.12汶川地震对都汶公路(G213)沿线土地破坏及损失评价

    作者:庄建琦 葛永刚 刊期:2009年第02期

    5.12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对灾区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以重灾区都汶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资料,探讨了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对土地利用的破坏方式和特征,次生山地灾害以移动破坏、淤埋破坏和拉裂破坏3种形式破坏土地资源,并对土地利用损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

  • 5.12汶川地震四川省平武县次生地质灾害遥感分析

    作者:秦绪文 张志 杨军杰 黄庭 刊期:2009年第02期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形成了堰塞湖等。以多类型、多时相的遥感图像为信一息源,在地学知识的支撵下,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解析了5.12汶川地震形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及潜在地质灾害体。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技术,探讨了四川省平武县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分布与基础地质背景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沿平通镇-南坝镇北东向断裂带...

  • 5.12汶川地震崩塌滑坡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评价——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例

    作者:庄建琦 崔鹏 葛永刚 朱颖彦 刘应辉 裴来政 刊期:2009年第02期

    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都汶公路沿线地震崩塌滑坡分布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影响地震崩塌滑坡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坡度为30-65°的坡体上,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82.79%;坡向为东、东南和南坡3个坡向,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51.32%;其...

  • 5.12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河道的影响——以都江堰-汶川河段为例

    作者:葛永刚 庄建琦 刊期:2009年第02期

    5.12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地质灾害广泛发育,土壤侵蚀剧烈,极大地破坏了灾区环境,改变了灾区自然环境演化的进程。通过实地调查与观测,并结合遥感资料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都江堰-汶川河段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揭示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及工程建设对岷江上游河道的影响形式,分析了上游河道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震后崩塌、滑坡单侧挤...

  • 基于遥感技术的都汶公路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分析

    作者:苏凤环 崔鹏 韩用顺 刘应辉 刊期:2009年第02期

    选择汶川县境内的都汶公路(漩口-汶川路段)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公路沿线的各类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信息,将灾害,苣分布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要素进行叠加分析,获得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其特点为:①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集中分布在映秀-北川断裂与汶川-茂汶断裂之间;②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度1000~2000m...

  • 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中包体的演化及闪长质微粒包体的成因

    作者:陶继东 马昌前 张金阳 王书纯 王人镜 刊期:2009年第02期

    依据53个观察点2615个包体的统计,将房山花岗闪长岩体中的包体划分为捕虏岩包体和微粒包体两大类。包体与岩体在组分上具有明显的浓度差,在物理化学上是不平衡的,包体与岩浆之间必然发生交互反应,从而形成包体的同心环带构造。捕虏岩包体环带构造特别发育,尤其是碳酸盐岩包体。根据50余个包体岩石薄片观察、矿物化学及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将...

  •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纪构造控扇作用

    作者:冯建伟 戴俊生 王萍 鄢继华 刊期:2009年第02期

    乌夏前陆冲断带二叠系构造层序特征、沉积相特征及断裂特征研究表明,二叠纪乌夏地区系受到推覆体严格控制的周缘前陆盆地,主要发育水下扇-扇三角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扇体发育代表了最典型的沉积特征。受海西运动晚期的影响,构造演化经历了强烈俯冲碰撞造山期、弱冲断夹短暂伸展火山期和强烈冲断复活期3个阶段,并形成了众多走向不同...

  •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神狐组-恩平组沉积时期南断裂活动性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作者:姜华 王华 刘军 赵淑娥 林正良 方欣欣 蔡佳 刊期:2009年第02期

    运用构造沉积学基本概念,在使用回剥法恢复古沉降速率和古构造活动速率法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南部控坳断裂在断陷湖盆期的平面和垂向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类型与展布的控制作用。同时,将断层活动速率和断层构造样式相结合,认为不同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类型也有重要控制作用,并分析了在该坳陷内不同构造样式的控制作用...

  • 慈利-保靖断裂带的性质及其演化

    作者:齐小兵 翟文建 章泽军 刊期:2009年第02期

    慈利-保靖断裂带为江南隆起带北缘的边界断裂,对其构造属性、成生时代及演化历史等长期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宏观、微观构造,ESR测年,包裹体测温和差异应力等的系统研究发现:断裂带发育在加里东和印支运动前峰带之北西,地质证据表明断裂作用始于燕山期,并持续至喜山期,ESR测年结果佐证了这一结论;断裂带以脆性变形为主,断面沿倾向或走...

  • 武汉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含泥灰岩韵律层生物产率

    作者:包汉勇 马仲武 胡超涌 颜佳新 刊期:2009年第02期

    选取生物产率分析指标生源w(Ba)、生源甜(Al)及w(Al)/w(Ti)比值,分析了武汉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含泥灰岩韵律层的生物产率变化;同时用w(V)/w(V+Ni)、w(V)/w(Cr)及w(Mo)等指标分析了韵律层的古氧相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栖霞组灰岩-含泥灰岩韵律层灰岩部分的生物产率较低,形成于常氧环境;含泥质灰岩部分的生物产...

  • 济阳坳陷三种典型滩坝相的空间分布模式

    作者:马立祥 邓宏文 林会喜 冯兴雷 涂智杰 刊期:2009年第02期

    基于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重点区块沙二段和沙四段滩坝相的解剖研究成果,展示了陆相断陷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滩坝相的3种空间分布模式:①断-坳期碟形洼陷细粒碎屑岩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的沙二段,是一种浅水漫湖式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可分为滩、坝主体、坝侧缘、坝间4种沉积微相;②断-坳...

  •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储层裂缝单元表征及预测

    作者:薛国勤 周锋德 姚光庆 曾佐勋 刊期:2009年第02期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属高陡背斜构造发育区,区内发育多种裂缝类型,对裂缝单元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油田的开发方案及效果。为了对该区块裂缝型储层单元进行表征和预测,综合利用了岩心观察、测井方法和曲率方法,对裂缝的类型、裂缝成因、裂缝预测方法和裂缝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宝北区块储层裂缝主要分为高角度裂缝和低角度裂缝两种...

  • 小型箕状断陷盆地构造-沉积模式与油气成藏——以苏北管镇次凹为例

    作者:傅学斌 刊期:2009年第02期

    管镇次凹位于苏北盆地洪泽凹陷中部,是一个典型的箕状断陷,由南向北可划分为4个构造带:陡岸带、深凹带、断裂构造带和缓坡带。识别出5种沉积体系,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沉积体系、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冲积扇(扇5-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沉积体系;在缓坡带发育5-角洲沉积体系,深凹带发育湖相沉积体系,陡坡带发育冲积扇(扇三...

  • 伊通地堑鹿乡断陷致密储层埋藏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作者:张建光 姚光庆 魏忠元 赵志魁 刊期:2009年第02期

    依据鹿乡断陷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有机包裹体等资料,研究了双阳组储集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运用BasinMod软件进行了地层埋藏史与热史模拟,恢复了双阳组致密储层孔隙演化史;测算了鹿乡断陷成油峰期砂岩可保存孔隙度。结果显示:鹿乡断陷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蚀4个成岩期,压实和胶结作用是降低孔、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