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utheast Culture

杂志简介:《东南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96/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遗产保护理论、考古探索、地域文明、博物馆新论、新书架

主管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南京博物院
国际刊号:1001-179X
国内刊号:32-1096/K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4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10164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1192
立即指数:0.0185
期刊他引率:0.8743
平均引文率:14.5833
  • 国际化、高质量、可持续: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方向与战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副主席安来顺先生专访

    作者:安来顺; 毛颖 刊期:2019年第02期

    21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持续保持迅猛向好的发展势头。国际博协副主席、中国博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先生认为,国际化、高质量、可持续是今后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方向与战略。交流互进、借鉴融合的国际化进程,使中国博物馆成为整个世界博物馆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全球化下的特色化发展将使中国博物馆更具活力,并在国际对话中形...

  • 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回归:国际遗产学界新趋势

    作者:马庆凯; 程乐 刊期:2019年第02期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国际遗产学界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跨学科、有反思性的研究潮流正在兴起。其总体特点是以人为本,对遗产的物质性与文化性进行整合思考,重新理解遗产,更加重视遗产发挥的作用。其研究主题包括遗产的再理论化、遗产价值、对遗产保护运动中忽视民众的偏颇进行反思、对世界文化遗产再思考...

  • 南京市雨花台区天隆寺六朝墓葬发掘简报

    作者:南京市考古硏究院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6年7-11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雨花台区天隆寺复建工程地块清理48座六朝至明清时期墓葬。其中五座六朝砖室墓保存相对较好,墓葬结构基本清晰,共出土器物40余件,质地包括青瓷器、陶器、铁器等。此次发现的五座六朝墓葬为研究南京地区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器物特征、葬地分布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

  • 江苏镇江润州山六朝墓葬及窑址发掘报告

    作者:镇江博物馆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4年3月.镇江博物馆在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清理了11座六朝墓葬和1座窑址,其中砖室墓8座、土洞墓2座、土坑墓1座。这批墓葬共出土各类文物55件(组),以青瓷器为主,另有少量陶、铜、滑石等质地的随葬品。六朝时期的砖窑遗迹保存状况较好,为研究古代窑炉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 江苏扬州和江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简报

    作者: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5-2016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江苏扬州和江岗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出陶窑4座、房址4座以及灰坑等配套设施,出土一批陶瓷器等遗物。陶窑形制为半地穴式馒头窑,根据出土物等推测其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时期扬州城郊烧造陶盆、罐、灯等日常用品及瓦当、套兽等建筑构件的陶審遗址。该窑址系扬州地区首次发现并发掘的宋代窑址,为研究宋...

  •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葬的发掘与认识

    作者:许志强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6年7-11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雨花台区天隆寺复建工程地块清理48座六朝至明清时期墓葬。其中三座明代砖室墓同穴并排分布,保存完好,出土遗物121件(套),质地包括瓷、锡、玛瑙、银、象牙、铜、石等。根据出土墓志可知,其中一位墓主为明代孝陵神宫监太监韦清。这三座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明代宦官墓葬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 酱釉小罐的再研究

    作者:付龙腾; 李文成 刊期:2019年第02期

    酱釉小罐是器表施有酱色低温铅釉,高度均在10厘米以下、一般在5厘米左右的容器,见于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以今豫中地区发现最为集中,甘肃、北京、辽西、辽东、山东、苏南等区域的墓葬均有发现。根据器物的整体造型,酱釉小罐可分成A、B、C三型,每一类的分布区域、流行时代、产地、传播方式又有所不同。其用途虽然暂未完全确定,但器物的出土背...

  • 飞鸟前期佛教造像服饰问题研究——兼论日本早期佛教发展

    作者:吴虹 刊期:2019年第02期

    佛教在飞鸟时期的导入被认为是日本早期一系列重要社会变革的关键,飞鸟佛教的研究对于认识日本早期社会的形成意义重大。然而文献和考古资料的不足导致相关研究难以进展,以致佛教在日本的早期发展状况不明。通过考察日本飞鸟前期佛教造像的服饰表现,重点分析造像造型上不合理的服饰细节,可以认为这些服饰问题反映出佛教图像形式作为一种外来文化...

  • 福建唐宋时期多嘴壶初探

    作者:张春兰 刊期:2019年第02期

    多嘴壶是一种以多嘴或多角为主要装饰特征的明器。福建地区墓葬中使用多嘴壶随葬始于唐、盛于宋、没于元。目前福建地区出土的多嘴壶以闽北和闽西地区居多,闽东地区次之,闽南地区较少。从器身、分层、嘴(角)的形制等特征可将其分为唐、宋两个时期。它的器身由宝塔形、蚕蛹形、橄榄形等向罐形发展;分层由明显向不明显仅用浅弦纹分隔或不分层发展;...

  • 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品质、效能与评估

    作者:龚良; 张蕾 刊期:2019年第02期

    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应注重博物馆的品质、效能与评估。建设高品质的博物馆,应有差异性的个性化发展定位、反映地域文明的标志性的建筑外观、舒适宜人的博物馆文化空间,以及适应公众需求的服务空间。博物馆要发挥包括原创展览、教育服务项目、文创衍生商品在内的博物馆文化产品的作用,提供公众认可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扩大传...

  • “环太湖和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在南博开讲

    作者:张园媛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9年3月16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栾丰实教授在“南博讲坛”为公众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程——环太湖和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栾教授将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的中国考古学文化分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黄淮下游的海岱地区、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燕辽地区、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长江上游的川渝...

  •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新导向

    作者:魏峻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08年以来,中国博物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政府支持、政策完善、理念优化、社会关注使得博物馆无论在个体数量还是观众人数的增长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近年来,学者们呼吁的中国博物馆应注重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正是基于对上述快速扩张隐忧的建议。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博物馆更需要在坚守自身使命,充分实现博物馆功能的...

  • 南京博物院推出现代艺术特展

    作者:《东南文化》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9年3月16日一 6月9日,南京博物院推出“从毕加索到基弗——路德维希的艺术课”特展,这批展品大多创作于20世纪60—90年代,是德国著名艺术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Ludwig)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59位欧美艺术家的64件艺术作品,包括欧美现代主义各个阶段不同流派、不同地域特点的大师名作,如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马库斯·...

  • 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理念的几点思考

    作者:陈卓 刊期:2019年第02期

    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将面临更多、更新的挑战。博物馆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要做的就是开拓思路,从理念上谋求创新。在策展理念上,深层次提升区域间博物馆合作办展水平,加强博物馆策划主题性原创展览的能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策展理念的拓展和更新;在社教理念上,采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丰富服务方式,并且要运用新媒体等手...

  • 基于完善博物馆评估体系的行业博物馆发展思考

    作者:冯毅 刊期:2019年第02期

    博物馆评估定级是衡量博物馆运营品质的有效手段。我国的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评估体系过于单一化、程式化以及对于广大行业博物馆并不适应的弊端也开始显露。评估体系应针对行业博物馆的现状,在评估的各个版块作出适当调整,增加具有针对性的、引导性的条款,对于行业博物馆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