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utheast Culture

杂志简介:《东南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96/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遗产保护理论、考古探索、地域文明、博物馆新论、新书架

主管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南京博物院
国际刊号:1001-179X
国内刊号:32-1096/K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4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10164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1192
立即指数:0.0185
期刊他引率:0.8743
平均引文率:14.5833
  • 遗产保护·记忆·美好生活

    作者:龚良 刊期:2011年第03期

    2011年,中国文博事业蓬勃发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确定了"博物馆与记忆"的活动主题,中国"文化遗产日"又将主题明确为"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和成果,正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曾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在第二天,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

  • 文化遗产 文化自觉 文化建设——追寻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历程

    作者:曹兵武 刊期:2011年第03期

    文物古迹是过去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不同人们共同体在特定时空中适应环境与社会的结晶,也是人类曾经的生存可能性的记录,因此,文化遗产是发展的智慧资源而非包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文物与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拓展和提高的过程,经历了由古玩、文物到全民性的文化遗产自觉的演变。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文化及历史文化遗产,既是作为文...

  • 文化景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作者:郑军 吕睿 刊期:2011年第03期

    真实性与完整性是提名遗产地能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条件,文化景观遗产作为"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其真实性完整性呈现出与其它遗产不同的特点。研究相关国际论著成果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文化景观遗产的评估报告,分析《世界遗产名录》中各类文化景观特征各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文化景观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土遗址保护利用模式探讨——以西安地区为例

    作者:朱明敏 刊期:2011年第03期

    土遗址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它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对其保护利用应尽量遵循原真性原则和可读性原则,其中原真性原则对应遗产保护,可读性原则对应遗产利用。西安地区土遗址保护利用模式可大致分为室内模式和露天模式。室内模式对保护遗址本身的原真性较为得力,但在原真环境保存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适用于经过考古发掘清理,需要展示多种遗迹现象的土遗...

  • 江苏句容下蜀中心山土墩墓发掘简报

    刊期:2011年第03期

    2009年2月~4月,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句容中心山发掘了一座春秋早期土墩墓,发现祭祀器物群1处、墓葬1座和房址1座。器物群器物出土时破碎严重,属有意识打碎。墓葬堆土成坑。房址位于墓葬下方,主体由基槽和基槽内柱洞组成,为截面呈"人"字形的两面坡式建筑,有长方形过道,其与墓葬及祭祀器物群的位置关系值得研究。

  • 南京江宁陶吴春秋时期大型土墩墓发掘简报

    刊期:2011年第03期

    2008年,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陶吴社区清理了一座春秋中晚期的大型土墩墓。墩内发现2座小型土墩,发掘了3座墓葬,还发现有沟槽、柱坑、祭台、封门和类似门槛的遗迹及6座器物坑,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此次发掘的土墩墓规模巨大、遗迹和遗物丰富,推测墓主应是具有较高地位的贵族。

  • 淮安金湖徐梁村战国西汉墓葬群发掘简报

    刊期:2011年第03期

    1999年至2006年,淮安市博物馆在金湖县徐梁村共发掘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随葬品。其中部分墓葬具有同为家族墓的可能,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器形分析,这批墓葬的年代初定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M18年代属于西汉中期。这批墓葬中M1主人身份地位最高,M18主人也应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 “人”字顶木椁墓墓主族属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玮 刊期:2011年第03期

    "人"字顶木椁墓首次发现于浙江绍兴印山越王陵,之后在闽越、南越等地区也相继发现,商周时期江南地区土墩墓内的建筑形式推测原来也为"人"字形墓葬建筑遗存。江浙地区"人"字顶木椁墓是越文化的独特葬俗,闽越和南越的族属渊源与南下越人有紧密联系,发现的"人"字顶木椁墓应该是延续了越人的葬俗,这种葬俗不是贵族特有而是普遍采用的。

  • 岭南地区汉代陶囤研究

    作者:冯远 刊期:2011年第03期

    岭南地区汉墓出土陶囤的作用是存储未脱壳的粮食,其根据盖顶的不同可分为两型,岭南地区陶囤最早见于西汉中期,当时仅出土于南海郡,根据墓葬和其自身特点,可将岭南地区陶囤年代从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分为五期。

  • 从“研”到“砚”——论砚台形制的最初演变

    作者:沈晓筱 张居中 方晓阳 刊期:2011年第03期

    砚是根据中国传统书写和绘画的特有需要产生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前身是原始研磨器,而砚最初的汉字表示也并不是"砚"字,而是"研"字。古代文献以及出土砚墨实物材料都表明,从"研"到"砚"的过程正对应了东汉时期砚台形制的最初演变,这种演变与墨的形制改变有着直接联系。

  • 明吴善智、杜妙音墓志铭考

    作者:贺晏然 刊期:2011年第03期

    收藏于南京白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明代吴善智、杜妙音墓志铭是重要的实物文献,它提供了关于俞氏家族和他们的后代的诸多信息。此外,墓志铭也提供了作者和书丹者的有关信息,并表现了明代初期和俞氏家族相关的社会状况。

  • 宗族社会与地域文明——以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为例

    作者:谈家胜 刊期:2011年第03期

    明清民国时期,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是一个典型的聚族而居、族有祠、宗有谱的宗族社会,宗族建设所馈留的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体现在古墟落、祠堂、民居及文化建设的典籍和艺术珍品等方面,反映出中国传统宗族社会聚落一方、营建一方的一般态势,也折射出宗族社会与地域文明的内在关联。

  • 了解观众 服务观众——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观众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作者:蔡琴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为了贴近观众的多元需求,改善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浙江省博物馆在武林馆区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问卷调查来收集观众的反馈意见。问卷设计有两种:其一是《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和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观众问卷调查》,侧重调研观众的身份、信息来源、参观需求;另一种是《"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问卷调查》,侧重调研博物馆陈列展览的...

  • 首都博物馆老年观众行为与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康迎彦 刊期:2011年第03期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博物馆应根据老年观众的需求和行为特点,完善对老年观众的各项服务。对首都博物馆的相关调研显示:老年观众多在上午与家人、亲属结伴参观,大多对历史和艺术有兴趣,愿意参观博物馆组织的特展,充足的休息座椅、良好舒适的参观环境和干净且位置适宜的卫生间位列老年观众参观需求的前三位。

  • 土墩墓考古:新收获,新思考——在江苏句容、金坛土墩墓群抢救性发掘考古成果汇报会上的讲话

    作者:李伯谦 刊期:2011年第03期

    2005年江苏句容、金坛土墩墓群抢救性发掘考古成果在一墩一墓、一墩多墓、向心结构等土墩墓重大学术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为田野考古科学操作提供了典范。从方法论和考古学理论角度思考,土墩墓的发掘和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