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

毒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Toxicology

杂志简介:《毒理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263/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著、实验研究、综述、技术与方法、读者·作者·编者、安全性评价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2-3127
国内刊号:11-5263/R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8
复合影响因子:0.51
总发文量:1511
总被引量:8339
H指数:23
引用半衰期:5.8966
立即指数:0.0661
期刊他引率:0.9193
平均引文率:16.5372
  • PM2.5对线虫热耐受性的影响及线虫喂饲菌灭活方法探索

    作者:孔玲; 李子南; 张楠; 敬海明; 高珊; 王心宇; 陶晶; 娄云; 宁钧宇; 李国君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探索以线虫的热耐受性指标为检测终点时,喂饲线虫的食物大肠杆菌OP50菌株的最优灭活方法及其在液体培养体系中的适宜浓度。然后应用优化喂饲方法,评价PM2.5对线虫热耐受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PM2.5的线虫寿命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2种常见灭活方法(热处理和钴60照射)处理大肠杆菌OP50菌株,及未处理的活大肠杆菌OP5...

  • 苯肼诱发昆明种小鼠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作者:巩萌; 刘文娟; 崔宁轩; 王颖; 余春红; 易宗春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苯肼后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变化规律,建立昆明种小鼠溶血性贫血模型。方法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18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低剂量苯肼组和高剂量苯肼组,每组6只。对照组于第0天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低剂量苯肼组和高剂量苯肼组动物分别经腹腔一次注射30和60 mg/kg·bw的苯肼,之后每天鼠尾采血进行红细胞计数和...

  • PM2.5通过激活Nlrp3炎性小体诱导小鼠肺炎症反应

    作者:仝国辉; 李煜; 郑德生; 滕克强; 何立伟; 刘建中; 刘晶晶; 李子南; 陶晶; 张鹏; 巩政; 马娜娜; 谭壮生; 尤育洲; 李国君; 宁钧宇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本文比较了PM2.5单次染毒和3次染毒后对小鼠血液学、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对炎性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用气管滴注法对BALB/c雄性小鼠染毒,PM2.5剂量分别为对照组、0.5、2.0和5.0 mg/kg·bw。染毒结束后进行血细胞计数,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4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用RT-q PCR...

  • 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丁小鸽; 张春椿; 秦海燕; 熊耀康; 许健; 张婷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acetate fraction,EAF)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三叶青EAF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光镜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分别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

  • 砷类化合物致炎性损伤与细胞因子变化的Meta分析

    作者:李冬洁; 曾友; 唐玉凌; 魏猛; 李述刚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目前关于砷与炎性损伤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应用Meta分析方法明确二者的关系,为揭示砷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Pub Med、Springe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采用Meta分析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实验资料进行分析,以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描述组间差别。结果砷干预组I...

  • Foxp3基因在T细胞介导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免疫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郑敏; 鱼涛; 杜庆成; 吴智君; 张蔓; 赵文锦; 程娟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性CO染毒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Foxp3基因在急性CO中毒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CO染毒组(设立染毒后第3、7、14和21天组)。采用急性静式吸入染毒方法,CO浓度为2 000及3 000 ppm。分别于CO染毒后3、7、14和21 d处死动物,组织病理学显微镜下观察不...

  • 伊潘立酮联合阿立哌唑对慢性铝暴露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BDNF和N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洁; 雷震; 李猛; 杨旭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旨在探讨伊潘立酮联合阿立哌唑对慢性铝暴露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BDNF和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周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建立慢性铝暴露痴呆模型,分为模型组、伊潘立酮组、阿立哌唑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0只,并同时设健康大鼠20只为对照组。伊潘立酮组大鼠接受0.05 g/ml伊潘立酮0.25 g/kg灌胃,阿立哌唑组大鼠接受0.05 g/ml阿立哌唑0.25 g/kg...

  • 羰基镍急性中毒大鼠血清镍变化与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加合物形成的研究

    作者:常晓宇; 宣小强; 李宇; 吴喜江; 马海霞; 马国煜; 刘静; 徐东伟; 闫铭锋; 王秋英; 程宁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羰基镍急性中毒大鼠血清镍变化与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加合物形成情况,探讨羰基镍急性中毒致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机制。方法染毒后第1、2、3和7天,测定4个染毒组(A、B、C组分别为低、中、高浓度羰基镍染毒组,D组为氯气染毒组)与正常对照组(E组)大鼠的血清镍。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移动法测定淋巴细胞DNA加合物,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DNA损伤...

  • 替吉奥联合草酸铂对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胃癌细胞侵袭机制影响

    作者:黄丹; 王敏; 周素芳; 安祯祥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草酸铂对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的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选取人胃癌SGC7901细胞,设对照组、IL-6组、IL-6+替吉奥组、IL-6+草酸铂组和IL-6+替吉奥+草酸铂组;IL-6组滴入50 ng/ml IL-6,IL-6+替吉奥组滴入50 ng/ml+替吉奥20 mg/L,IL-6+草酸铂组滴入50 ng/ml IL-6+20 mg/L草酸铂,IL-6+替吉奥+草酸铂...

  • 电针预处理治疗布比卡因中毒大鼠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作者:石会乔; 贾晓鹏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布比卡因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周龄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预处理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和预处理组均经腰麻注入建立布比卡因中毒大鼠模型。建模前模型组大鼠接受电针预处理。测定和记录各组大鼠膀胱测压参数。免疫染色组化法测定和比较各组大鼠逼尿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bax、bcl-2表...

  • 桑黄提取物对C3H10t1/2细胞增殖与成脂分化的影响

    作者:蓝巧帅; 张婷; 尹芬芬; 葛格; 李美芽; 吕圭源; 蒋福升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桑黄提取物对C3H10t1/2细胞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RP18柱色谱乙醇梯度洗脱制备桑黄提取物,水提醇沉制备多糖,通过MTS法分析各洗脱组分和多糖对C3H10t1/2细胞增殖影响,油红O染色法检测其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影响。结果桑黄各组分对C3H10t1/2均无明显生长抑制作用;桑黄多糖对C3H10t1/2成脂分化无明显抑...

  • 阿司匹林、维生素A和环磷酰胺对SD大鼠致畸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潘杰; 成雪晴; 洪新宇; 孙宇立; 杨隽; 钱科蕾; 仲伟鉴; 帅怡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维生素A和环磷酰胺对SD大鼠的致畸效果,为致畸试验选择阳性对照物提供参考。方法将SD孕鼠随机分为阿司匹林(AS组,300 mg/kg)、维生素A(VA组,13 mg/kg)、环磷酰胺(CP组,15 mg/kg)和对照组4组,每组25只。AS组和VA组孕鼠于第6~15天灌胃染毒,CP组孕鼠于第12天腹腔注射染毒。孕鼠分别于给受试物后第0、6、9、12、15和20天称...

  • 纳米银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韩丽萍; 陈瑞; 常平安; 陈春英 刊期:2017年第03期

    纳米材料指外部尺寸或内部结构处于纳米级别,至少有一维尺寸介于1~100 nm之间,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材料,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石墨烯、有机纳米颗粒或纳米复合材料等,不同于非纳米级的同类物质,其在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质。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 斑马鱼对化合物影响学习认知与记忆的探索分析

    作者:郑树楷; 何媛芳; 张竞文; 吴库生 刊期:2017年第03期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化学物质日益增多。目前部分化合物的毒性已被阐明,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所以对外源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传统毒理学实验常用啮齿类动物作为实验对象,但是其花费大,实验周期长,难以对大量物质进行高通量试验。

  • QSAR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作者:赵亚玲; 黄方 刊期:2017年第03期

    自十八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化学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生产中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成为新型化合物合成的需求基础。目前,美国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登记处已收录了至少11 500万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并且这个数据以每天1.5万的速度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