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

毒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Toxicology

杂志简介:《毒理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263/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著、实验研究、综述、技术与方法、读者·作者·编者、安全性评价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2-3127
国内刊号:11-5263/R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8
复合影响因子:0.51
总发文量:1511
总被引量:8339
H指数:23
引用半衰期:5.8966
立即指数:0.0661
期刊他引率:0.9193
平均引文率:16.5372
  • 苯并芘作用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Ⅰ表达的变化

    作者:杨瑾; 刘晓勇; 邹云锋; 牛丕业; 宫智勇; 袁晶; 邬堂春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苯并芘(BaP)作用下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核苷酸切除修复蛋白(Nucleotide excisionrepair proteins,NER proteins)表达和DNA损伤的时间效应特征,并分析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方法用8μmol/LBaP染毒16HBE细胞0、1、2、4、8、12、24和48 h,以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并以Olive尾矩值(Olive Tail Moments,OTM)评价DNA损伤...

  • 葡萄籽提取物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龙; 刘涛; 丁玉松; 马琪; 李涛; 姬风彩; 苏德奇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葡萄籽提取物(GSE)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制备卡介苗(BCG)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免疫损伤模型和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培养上清和血清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及一氧化氮(NO)水平,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

  • 氯化铝致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不同死亡的方式及意义

    作者:张勤丽; 吉秀亮; 刘承芸; 郑金平; 牛侨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铝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死亡方式及途径,探讨其毒理学及在神经细胞退行性变中的意义。方法用铝染毒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制作铝致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在铝和Nec-1处理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坏死率、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含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蛋...

  • 施万细胞对丙烯酰胺致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牛凯龙; 肖经纬; 孟会林; 崔涛; 李忠生; 郭灿烂; 李斌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在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致感觉神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并纯化大鼠Scs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感觉神经细胞,并使用插入式培养皿进行两种细胞的混合培养,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CR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并验证Scs的整体保护作用,检测在单独...

  • 关于变更电子信箱的通知

    刊期:2009年第03期

    自2007年1月起,毒理学杂志原电子信箱E—mail:bjdulixue@sohu.com停止使用,现已变更为E-mail:dulixuezz@163.com,作者在投电子版的同时附纸质打印稿和介绍信一份。

  • 苯并芘处理HELF阻滞于S期细胞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

    作者:祁妍敏; 马士良; 傅娟龄; 姚碧云; 赵鹏; 周宗灿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由于苯并芘(BaP)作用而阻滞于细胞周期特定时相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蛋白表达改变,探讨苯并芘引起的细胞应激和致癌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苯并芘作用后的细胞进行分析和分选,采用双向凝胶电泳与相应软件分析苯并芘处理后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谱,MALDI-TOF(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质谱结合...

  • 铝染毒对大鼠大脑皮层Ryr2和L-Ca^2+ α1c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任锐; 张旸; 张晓峰; 李百祥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铝对大鼠大脑皮层细胞中Ryanodine受体2(ryanodine receptor,Ryr2)和L-型钙通道α1C亚基(α1Csubunit of L-type calcium channels,L-Ca2+α1C)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铝对细胞内钙浓度改变的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按照大鼠氯化铝经口LD50的1/15 LD50(248.7 mg/kg)、1/50 LD50(74.7 mg/kg)、1/100 LD50(37.3mg/k...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剑宇; 丁文军; 张芳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结合血液生化分析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经静脉注射染毒0、1、5和15 mg/kg的纳米TiO2和15 mg/kg非纳米TiO2。连续染毒21d后,测定和检查大鼠的血浆生化指标和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分析尿液和血浆的1H-NMR代谢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纳米TiO2染毒组大鼠的尿素氮...

  • 苯并芘对不同p53基因型细胞的周期影响

    作者:王智琴; 齐以涛; 罗红烨; 王捷; 周宗灿; 肖希龙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苯并芘(BaP)影响细胞周期的途径和作用机制。方法用5μmol/L的BaP处理p53为野生型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HELF、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p53为缺失型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1299,通过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BaP对细胞生长和周期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5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BaP可以促进HELF和A549加快细胞...

  • 卡铂对雌性大鼠卵巢及子宫毒性的实验

    作者:韩萍; 王婧瑶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测卡铂经腹腔给药后,对雌性大鼠子宫及血清中FSH、E2水平及卵巢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B、C为实验组,D为对照组;每日观察明确性周期,用药结束后24h,处死大鼠;取静脉血测FSH、E2,切取卵巢和子宫称量湿重、做病理切片、记数各级卵泡。结果A、B、C 3组大鼠体重、卵巢湿重、子宫湿重与D组相比...

  • 对氨基水杨酸钠对亚慢性铅暴露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邓祥发; 区仕燕; 姜岳明; 陈海滨; 邓欣; 卢珊; 王坤; 蒋艺华; 李罡; 陆继培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对亚慢性铅暴露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每日腹腔注射(ip)醋酸铅6 mg/kg,每周5 d,连续5周。每日背部皮下注射PAS-Na100或200 mg/kg,连续3周。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颗粒层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铅中毒大鼠血铅含量明显增高,海马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性改变。PAS...

  • 盐酸克伦特罗对小鼠肝脏损伤的研究

    作者:李明祯; 刘焕奇; 邹明 刊期:200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研究盐酸克仑特罗对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试验30d后观察记录小鼠体重及日常行为、精神状态及测定小鼠肝脏脏器系数、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

  • 铀矿浸出液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作者:李广悦; 丁德馨; 聂小琴; 吴彦琼; 胡劲松; 刘玉龙 刊期:2009年第03期

    植物在正常情况下,体内活性氧产生与清除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导致细胞伤害。但逆境胁迫会促进活性氧产生,严重时导致植物伤害或死亡。因此,植物体内的活性氧清除剂的含量或活力水平的高低对植物的逆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是植物体内自由基的清除剂,因此,SOD和CAT都是重要的清除活性氧物质的...

  • 铁离子对二氢青蒿素神经毒性的作用

    作者:黄晓佳; 李成檀; 李永金 刊期:2009年第03期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菊科植物艾属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已被广泛用于各型疟疾的治疗。青蒿素类药物结构中含有内过氧桥,可与铁离子反应产生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进而导致疟原虫的死亡。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青蒿素在体内的主要代谢物,其水溶性和抗疟疾疗效均比青蒿素要高,是一种有效的...

  • BrdU-ELISA局部淋巴结实验对3种香料皮肤致敏性的评价

    作者:何国群; 杨杏芬; 谭小华; 李庆; 黄俊明; 郑穗生; 古梅英; 谢晓平; 黄琼 刊期:2009年第03期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常见的一种免疫源性皮肤反应,通常由皮肤接触致敏性化学物引起,因此进行致敏性检测是对化学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外用于检测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的标准方法有豚鼠局部封闭涂皮法、最大值法和局部淋巴结实验(Local Lymph Node Assay,LLNA法),前两种方法由于存在实验动物用量多、实验周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