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文化

大理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Dali Culture

杂志简介:《大理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021/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开篇作品、小说平台、散文空间、诗歌广场、文学评论、大理旅游、大理记忆、大理艺苑、大理讲坛

主管单位: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大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9-3249
国内刊号:53-1021/G0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542
总被引量:144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个人记忆:见证大理60年巨变

    作者:马建全 刊期:2009年第S1期

    岁末年初,辞旧迎新。我们刚刚庆祝了新中国60华诞,又站在了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又一新起点。此时此刻,我们除了尽情展望和畅想之外,更是少不了要深情

  • 那一段永远活着的历史

    作者:杨学文 刊期:2009年第S1期

    我对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认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好像就在我四岁或五岁的时候。给我传播共产党人风采的启蒙者,是一名没读过书,没出过门,汉话却说得十分流畅,口算速度远远胜过生产队会计珠算速度的白族普通

  • 下关市成立的激情回首

    作者:刘傅森 刊期:2009年第S1期

    1949年12月9日,原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和平起义,大理、凤仪也分别张贴了有关布告,至此,大理、凤仪解放。同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35团进驻下关,1950年元旦,

  • 耕者有其田,生活好起来

    作者:刘傅森 刊期:2009年第S1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但是,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个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我们可以翻看一下历史:以下关邻近的大理喜洲乡为例,到实行前,土地占有仍是封建土地占有制:占人口10%的地主,占有耕地

  • 大理师范学校诞生

    作者:杨鲲峰 刊期:2009年第S1期

    大理师范学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办的大理官立女子师范学堂。民国期间几经变革。1950年,大理人民中学成立后,在北院(原敷文书院遗址)设立了师范部,杨孟超任师范部主任。1950年秋,师范部招收了

  • 乔后盐厂成立

    作者:杨镜 刊期:2009年第S1期

    乔后盐厂位于洱源县以西70公里,地处罗坪山西麓狭长河谷黑潓江畔的千年白族古镇乔后,南距下关120公里。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关系民生的盐业生产。1955年1月,为配合生产,乔后盐业批发站迁到乔后北坡新盐厂区。7月,又撤销乔后迤西盐矿

  • 自治州成立往事拾零

    作者:刘傅森 刊期:2009年第S1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眼,国庆60周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庆53周年已然过去。回眸一顾,往事仍历历在目。大理白族自治州筹建工作始于1955年岁末。是时,我供职于大理专员公署。组织上指定一批干部参加建州筹备委员会工作,我是其中一员。

  • 那双美丽而又灵慧的眼睛

    作者:那家伦 刊期:2009年第S1期

    没有那一场残酷的"阳谋",我这个生长于昆明、由军队医校毕业也依然生活在昆明的白族子孙,不会踏上魂系梦绕的祖籍大理的美丽的土地。提起1957年的"阳谋",我终生难以忘却:那双美丽而又灵慧的大眼睛……面对百里烟波滇池,我们青春焕发敞喉高歌

  • “” 我们多了许多浮躁

    作者:施立卓 刊期:2009年第S1期

    公元1958年,我十九岁,在苍山五台峰下的一所中学读高中。那时,我们年轻气盛,用"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来形容我们,是很恰当的。这一年,从北京城传来了"高举三面红旗"、"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战钢铁铜"、"超

  • 盆蒸饭,一帧久远的照片

    作者:彭怀仁 刊期:2009年第S1期

    凡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3年自然灾害时期,并能记事的人,脑海里无不留下"盆蒸饭"那一帧老照片。时至今日,大多数中年人,恐怕不知盆蒸饭为何物?我想,盆蒸饭是该写进美食专著册页的。因了那时的盆蒸饭,后来,不少工厂就用蒸汽免

  • 全国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有三项

    作者:田怀清 刊期:2009年第S1期

    我家住在弥渡县城北面的一个村子,名叫寺坡,县文化馆、图书馆就建造在我们村中,看书读报十分方便。我中学毕业后,课余时间经常泡在图书馆里。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1961年3月4日国务院

  • 白剧发展的里程碑

    作者:薛子言 刊期:2009年第S1期

    白剧,是由白族吹吹腔戏和白族曲艺大本曲发展而来的大本曲剧。1958年12月文化部主办的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在大理市下关召开。会议期间大理州演出了新编的吹吹腔戏《杜朝选》、《花甸坝》和大本曲剧《朝珠花》、《搬家》等,受到与会代表

  • 与贫下中农“三同”的日子里

    作者:尹明举 刊期:2009年第S1期

    "三同"、"四清"这些特定时期的专有名词在当今50岁以下的人们听来或许觉得有些陌生了,但在四十多年前,这可是每个机关干部最热门的话题。1964年12月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大理州人委(政府)工作刚满一年的我被抽调参加了

  • 名字,一个时代的印记

    作者:杨风雷 刊期:2009年第S1期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刺骨的寒风把下关满墙的大字报、大标语掀得哗啦啦响。严寒却挡不住"红流"翻滚,充满"革命色彩"的名号纷至沓来;东方红旅社,工农兵理发店、红卫饭馆、反修大道等等。那年月,

  • 终生难忘的大串连

    作者:杨作民 刊期:2009年第S1期

    话得从1966年说起。这年10月,下关中学24个班的在校学生中,每班有三五个"根红苗壮"的学生喜事从天而降:被挑选出来参加上级统一组织的红卫兵革命大串连,到北京去见。新年刚过,又有新的消息传来,和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