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报

地质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地质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2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5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论文、技术方法、特邀论文等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刊号:0001-5717
国内刊号:11-1951/P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1922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7
复合影响因子:2.98
总发文量:2383
总被引量:65578
H指数:103
引用半衰期:8.4882
期刊他引率:0.9243
平均引文率:45.3782
  • Gaia理论与地球系统科学

    作者:孙枢; 王成善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简要介绍了Gaia理论的提出背景、科学内涵,及其最初验证模型——雏菊世界。Gaia理论将地球与生物当作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整体,强调生物圈对全球环境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分析Gaia理论在全球变化、地质事件、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在进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过程中,应以Gaia理论为指导,不能把生物仅仅作为环境的附属产品,...

  •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一井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与初步进展

    作者:王成善; 冯志强; 吴河勇; 王璞珺; 孔凡军; 冯子辉; 任延广; 杨甘生; 万晓瞧; 黄永建; 张世红 刊期:2008年第01期

    获取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记录是世界科学钻探发展的必然趋势。白垩纪作为地质历史时期“温室气候”的典型范例时期,提供了温室气候条件下地球气候系统运作和变化的良好档案。但是目前国际上针对白垩纪地层的科学钻探主要限于海相地层,对陆相白垩系的科学钻探尚属空白。在我国松辽盆地北部新近完成的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1井项目...

  • 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作者:黄永建; 王成善; 顾健 刊期:2008年第01期

    白垩纪古海洋中分别在Aptian-Albian、Cenomanian—Turonian和Coniacian-Santonian期间发生多次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OAEs),分别被称为OAE1、OAE2和OAE3,而OAE1又可以划分为OAE1a,1b,1c和1d四次,其中OAE1a和OAE2达到全球规模。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一般对应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正偏、海洋生物的快速更替和富有机质黑色...

  • 白垩纪缺氧事件期间分子有机碳同位素偏移的二种不同机制

    作者:邹艳荣; 彭平安; 宋之光; 王成善 刊期:2008年第01期

    对我国业已发现的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河北滦平盆地高等植物叶腊碳同位素正偏,是weissert缺氧事件的陆地响应,weissert缺氧事件可能是全球性缺氧事件,而不是区域性的缺氧事件。叶腊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正偏有两种不同的机制:早白垩世分子碳同位素正偏主要反映的是大气CO2水平增加;晚白垩世分子碳同位素正偏主...

  • 现代大洋红色粘土与白垩纪大洋红层元素地球化学对比

    作者:程文斌; 顾雪祥; 胡修棉; 李有核; 董树义 刊期:2008年第01期

    现代大洋红色粘土形成于沉积速率和生产力都极低、相对氧化的深海环境(CCD界面之下),在元素地球化学上有以下特征:①主量元素中Fe主要为陆源输入,低度富集,但Fe^3+/∑Fe值很高,主要以Fe^3+为主;Mn主要以MnO2自生沉积,高度富集;Ca强烈亏损;②微量元素Co、Cr、Cu、Ni、V、Zn在红色粘土中基本为低度富集,个别富集程度异常高者,可能...

  •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以松科1井南孔为例

    作者:王国栋; 程日辉; 王璞珺; 高有峰 刊期:2008年第01期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由松科1井南孔和松科1井北孔两个钻孔组成。在松科1井南孔岩心精细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嫩江组地层中发育层状白云岩和椭球状白云岩,共62层。白云岩结核垂向截面的透镜形状、结核内部上凸下凹两端收敛的层理特点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白云石的雾心亮边结构和泥灰岩被局部交代产生的“豹...

  • 松辽盆地白垩系泉三段——嫩二段沉积旋回与米兰科维奇周期

    作者:程日辉; 王国栋; 王璞珺 刊期:2008年第01期

    松科1井南孔钻探是973项目“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松科1井南孔取心段是从嫩二段底部一泉三段顶部,根据颜色、岩性岩相将此套地层划分成862个米级旋回。米级旋回可以识别出正粒序旋回、反粒序旋回和非粒序旋回3种类型,其中正粒序旋回包括6种亚类...

  • 松辽盆地乾安地区青山口组三段沉积微相特征

    作者:单玄龙; 胡金祥; 任利军; 王璞珺; 郝国丽 刊期:2008年第01期

    乾安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的东北部。本区发育青三段高台子油层,顶界最浅埋深1518m,底界埋深2072m,青三段厚度平均97m,最大244m。青三段上部主要为泥岩,中、下部以粉砂岩为主和少量细砂岩、中粒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一套湖泊三角洲相沉积。利用360口井的声波时差、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和视电阻率等曲线和20余口井的录井资料...

  • 冀北-辽西早白垩世沉积有机质特征与古气候环境演变

    作者:李洪涛; 宋之光; 邹艳荣; 王成善; 季强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对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盆地富有机质沉积岩进行了初步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冀北-辽西沉积盆沉积有机质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代表白垩系早期沉积的滦平盆地大北沟组有机质丰度低,这不仅显示其所代表的沉积相带不利于有机质的聚集,也反映了当时生物不够繁盛;大店子组时期沉积相带发生了变化,有机质类型随着...

  • 西藏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系铁赋存状态及古海洋意义

    作者:陈曦; 王成善; 胡修棉; 黄永建 刊期:2008年第01期

    白垩纪黑色页岩至大洋红层的转变,预示着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及海洋-气候系统的改变。海相白垩纪黑色页岩与大洋红层在我国西藏江孜地区广泛发育,其中床得剖面已经成为海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剖面之一,根据岩性的不同以及剖面上所表现出的风化色差异,床得剖面自底部至顶部可分为黑层段、白层段和红层段等岩性单元。本文以床得剖面为代表,分析...

  • 藏南白垩系黑-红层沉积岩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

    作者:傅培刚; 宋之光; 胡修棉; 王成善 刊期:2008年第01期

    对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白垩系黑层和红层沉积岩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层有机碳含量高于红层5~10倍,红层和黑层饱和烃主峰碳数分别为nC25和nC23;黑层和红层沉积有机质的母质来源都以水生植物和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非常有限;但饱和烃的分布和主峰碳数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有机母源物质在种群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

  • 藏南桑单林地区晚白垩世-始新世砂岩物源区分析

    作者:王建刚; 胡修棉; 黄志诚 刊期:2008年第01期

    西藏南部桑单林地区出露一套晚白垩世-始新世深水沉积的地层,下部为晚白垩世以石英砂岩和粉砂质页岩为主的桑单林组,上部为始新世含长石岩屑砂岩、硅质岩和硅质页岩的者雅组,由于断层错断,二者之间的古新世地层缺失。砂岩的岩石学分析表明,桑单林组石英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杂基含量少,为硅质胶结;者雅组长石岩屑砂岩中...

  • 甘肃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植物化石及其古气候意义

    作者:邓胜徽; 卢远征 刊期:2008年第01期

    首次较系统报道了产于甘肃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的植物化石,分为两个植物组合。Athrotaxites Solenites组合产于赤金堡组上段,有Solenites luanpingensis Wang,Pityocladus cf.iwaianus(Oishi)Chow,Pityocladus sp.,Athrotaxites berryiBell等,时代大致为早白垩世早期,反映潮湿或半干旱半潮湿气候。Brachyphyllum Pseudofrenelopsis组合...

  • 四川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探讨

    作者:曹珂; 李祥辉; 王成善 刊期:2008年第01期

    四川盆地是中国白垩纪最具代表性的陆相沉积盆地之一,主要发育一套广布的红色碎屑岩沉积,且膏盐、沙漠相沉积发育。本文在前人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粘土矿物气候指标、结合沉积物碎屑成分,着重讨论了中侏罗世-古近纪早期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状况及演变过程。碎屑组份统计分析认为盆地北部边缘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因子起主导作用...

  • 北大西洋ODP1049C孔Aptian—Albian期高频旋回大洋红层的成因:矿物学证据

    作者:韩志艳; 胡修棉; 季峻峰; 黄永建; 黄志诚 刊期:2008年第01期

    北大西洋ODP171B航次1049C孔Aptian—Albian期沉积以出现大洋红层与灰色、白色沉积物高频旋回为特征。为了探讨大洋红层的成因,本文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漫反射光谱、磁化率和活性铁数据表明,赤铁矿、针铁矿的出现是导致样品由白色向红色转变的矿物学原因。棕色和橙色样品中出现赤铁矿和针铁矿的特征峰,FeR/FeT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