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报

地质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地质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2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5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论文、技术方法、特邀论文等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刊号:0001-5717
国内刊号:11-1951/P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1922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7
复合影响因子:2.98
总发文量:2383
总被引量:65578
H指数:103
引用半衰期:8.4882
期刊他引率:0.9243
平均引文率:45.3782
  • 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的地质证据

    作者:吴珍汉; 吴中海; 胡道功; 叶培盛; 周春景 刊期:2007年第05期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壳缩短增厚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隆升对环境变迁和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统计分析青藏高原中段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地层倾角,表明区域褶皱变形主要发生于古近纪,中新世湖相沉积地层产状平缓,挤压构造变形微弱,说明地壳缩短增厚主要发生于中新世前。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分...

  • 北黄海盆地构造变形及动力学演化过程

    作者:李文勇 刊期:2007年第05期

    以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为基础,探讨了北黄海盆地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北黄海盆地的构造变形包括伸展构造变形、挤压构造变形、扭动构造变形以及反转构造变形等,北黄海盆地发育的区域动力学背景即是以区域拉伸作用为主、且叠加有水平挤压作用以及相关的扭动作用,并由此导致了北黄海盆地是以一系列地堑、半地堑...

  • 羌塘盆地岩石有限应变及地壳缩短分析

    作者:黄继钧; 李亚林 刊期:2007年第05期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构造以EW向褶皱和逆(冲)断层及NW向、NE向平移断层为主,偶见NW向、NE向褶皱和近SN向正断层。盆地自印支期以来长期处于SN向强烈挤压,其岩石应变特征显示SN向缩短,EW向伸展,并具继承性、递进性应变,及由盆地周边造山带向盆地腹部岩石应变强度递减的趋势。盆地自印支运动以来SN向地壳缩短具递减性,地壳缩短率分别为上...

  •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的底侵作用——来自橄榄玄粗岩与埃达克岩的证据

    作者:赵振华; 熊小林; 王强; 白正华; 乔玉楼 刊期:2007年第05期

    新疆北部广泛分布晚古生代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和埃达克岩,它们均明显富碱,与区内同时代碱性花岗岩共同构成新疆北部富碱火成岩省。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和埃达克岩同位素年龄为250-280Ma,143Nd/144Nd比值高,εNd(t)值为正值,Nd模式年龄低(tDM〈1.0Ga),较低而变化范围较大的(^87Sr/^86Sr)i(0.7040-0.710),这些特点均表明它们的源区物质为底...

  • 武当地块耀岭河群火山岩的时代归属:单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作者:蔡志勇; 熊小林; 罗洪; 吴德宽; 孙三才; 饶帮良; 王寿琼 刊期:2007年第05期

    一般认为武当地块耀岭河群火山岩成岩年龄是700-1000Ma,与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有关。本文从武当地块不同地点的耀岭河群火山岩中获得13颗锆石进行U-Pb法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其年龄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时代为632±1Ma,属震旦纪底界年龄,滞后于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作者认为本文测定的这组年龄值代表了耀岭河群火山岩的成岩年龄。耀岭河...

  • 柴达木盆地北缘塔塔楞环斑花岗岩的SHRIMP年龄

    作者:卢欣祥; 孙延贵; 张雪亭; 肖庆辉; 王晓霞; 尉向东; 谷德敏 刊期:2007年第05期

    塔塔楞环斑花岗岩套侵位于柴达木北缘加里东构造带中,面积达350km^2,是我国最大的环斑花岗岩体。锆石SHRIMPU-Pb法测得其地质年龄为440±14Ma,属加里东期,晚于柴北缘UP-UPF榴辉岩、岛弧火山岩及俯冲型花岗岩的时代约30-50Ma左右,形成于造山运动由挤压造山向后碰撞拉张体制的转折构造环境,代表了加里东运动的终结。榴辉岩—岛弧型火山岩—俯冲花岗...

  • 山东龙泉站金矿区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李洪奎; 杨锋杰; 牛树银; 李英平; 田京祥; 郝兴中 刊期:2007年第05期

    山东龙泉站金矿区的金矿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主裂面下盘的糜棱岩化碎裂岩和花岗质碎裂岩中。对区内典型金矿床硫、氢、氧、碳和铅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资料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的变化为+2.7‰-+4.4‰,δ^18OH2O值为-1.78‰-+4.07‰,δD(SMOW)值为-74‰--77‰,δ13C平均值为-4.18‰--5.1‰,铅同位素具有正常铅的特点,说明区内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

  • 云南大坪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富CO2流体包裹体及其成矿意义

    作者:熊德信; 孙晓明; 翟伟; 石贵勇; 王生伟 刊期:2007年第05期

    大坪金矿成矿可分为三个成矿阶段:早期成矿阶段(白钨矿石英脉)、主成矿阶段(团块状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和晚成矿阶段(碳酸盐石英脉)。本文利用显微测温和拉曼光谱分析了大坪矿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基本由富液相CO2包裹体和不同CO2/H2O比例的CO2-H2O型包裹体组成,早阶段白钨矿石英脉中同时富含富气相CO2包裹体,主...

  • CCSD HP-UHP变质岩石英脉和东海水晶中有机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作者:徐莉; 孙晓明; 翟伟; 梁业恒; 汤倩; 梁金龙 刊期:2007年第05期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激光拉曼和显微红外测试,首次在CCSDHP-UHP变质岩石英脉和东海水晶中发现了含有沥青和烃类的有机包裹体,进一步证实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曾经历了快速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俯冲板块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未能充分地演化和成熟。俯冲板块在进变质过程中强烈脱水,释放出含烃流体,并被在板块抬升及其伴随的减压重结晶和退变质过程中形成...

  • 新疆阿希低硫型金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

    作者:翟伟; 孙晓明; 贺小平; 苏丽薇; 吴有良; 董艺辛 刊期:2007年第05期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阿希金矿为一赋存于古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冰长石—绢云母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其围岩为下石炭统安山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矿体呈脉状产出,严格受古火山机构的环形断裂带控制。成矿作用分为石英—玉髓状石英脉阶段、石英脉阶段、石英碳酸盐脉阶段、硫化物脉阶段、碳酸盐脉阶段,形成的矿石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

  • 德兴铜矿低品位矿石堆浸场与大坞河流域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的环境特征

    作者:初娜; 赵元艺; 张光弟; 张勤; 蔡剑辉; 熊群尧; 李德先; 王金生; 赵金艳 刊期:2007年第05期

    本文主要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德兴铜矿地区低品位矿石堆浸场和大坞河流域的土壤样品进行元素形态分析。低品位矿石堆浸场中As、Cu元素含量最高分别达到95.7μg/g和1867μg/g,都严重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但是通过元素形态分析得到,As元素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百分比为50%-80%),Cu元素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百分比为50%-60%),能稳定存在于矿石中。...

  • 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再认识——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作者:左力艳; 张德会; 李建康; 张文淮 刊期:2007年第05期

    本文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出发,讨论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分为6类,即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含CO2多相包裹体以及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熔体与熔体-流体包裹体代表了成矿早期岩浆热液的特征。在这些包裹体中发现黄铜矿等金属矿物,...

  • 流体沸腾机制探讨及在石油地质中的可能性——来自合成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作者:张振亮; 王秀林; 吕新彪; 饶冰; 张放东; 刘绍光 刊期:2007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合成实验研究,探讨了流体沸腾机制及在石油地质中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流体沸腾作用的发生,主要跟降压或降温降压作用以后流体落入一定盐度流体气相线与TP(H2O)-CP(H2O)-CP(NaCl-H2O)曲线的下方L+V或L+V+H(石盐)相图区的温度与压力范围内有关。由于深大断裂的存在,可能使部分油气流体发生间歇性的沸腾作用,这对...

  • 济阳坳陷古近系多级控砂机制分析

    作者:刘震; 李运振; 赵阳; 汲生珍; 张善文; 吕希学 刊期:2007年第05期

    济阳坳陷古近系砂体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①断陷类型;②构造带类型;③坡折带类型;④体系域类型;⑤沉积相类型。在不同类型断陷中发育的沉积体系相差较大,在不同规模箕状断陷中发育的沉积体系也具有差异性。同时,断陷类型控制着构造带的发育,构造带类型又决定着坡折带的发育部位,坡折带类型则影响着湖盆沉积体系域的发育程度...

  • 陆相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新探——以冀东高尚堡深层Es3^2+3油藏为例

    作者:宋来明; 彭仕宓; 徐强; 李海燕; 李爱荣 刊期:2007年第05期

    近30年时间,层序地层学理论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在石油、煤矿等矿产领域获得了应用,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层序地层学理论自身不断完善的同时,其突出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流派众多,多家层序地层学流派对层序的级次、划分方案乃至层序的界线理解各异;不同流派层序地层学者对同一问题看法分歧较大,缺乏广适性;不易制定操作规范;各流派相互融合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