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报

地质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地质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2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5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论文、技术方法、特邀论文等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刊号:0001-5717
国内刊号:11-1951/P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1922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7
复合影响因子:2.98
总发文量:2383
总被引量:65578
H指数:103
引用半衰期:8.4882
期刊他引率:0.9243
平均引文率:45.3782
  • 中国境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发现榴辉岩带

    作者:杨经绥; 许志琴; 耿全如; 李兆丽; 徐向珍; 李天福; 任玉峰; 李化启; 蔡志慧; 梁凤华; 陈松永 刊期:2006年第12期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Jd=16%~44%,但均落于绿辉石成分区间;石榴子石中镁铝榴石(Pyrope)端元组分16%~33%,铁铝榴石(Alm)40%~54%,钙...

  •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

    作者: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姚建新 刊期:2006年第12期

    位于北中国板块群与南中国板块群之间的中央造山带是中国大陆一条十分醒目而又极其重要的巨型(长达5000km)构造带。中央造山带是经历了大致600Ma的活动历史,和泥盆纪、三叠纪的两次主要碰撞造山以及白垩纪以来的陆内造山过程而构筑成的典型的“复合造山带”。特别是巨型中央超高压变质带及其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揭示了中央造山带的形成还...

  • 苏鲁超高压变质岩中地震波速随围压的变化规律

    作者:嵇少丞; 王茜; Denis; MARCOTTE; 许志琴; 夏斌; Jacques; MARTIGNOLE; Matthew; SALISBURY 刊期:2006年第12期

    我们在10~800MPa的静水压力下测量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岩心和采自苏鲁地区地表露头上的共68块典型超高压变质岩试样的地震波速,并建立了波速和围压的定量关系,成功地解释了描述这一定量关系方程中4个参数的物理意义。笔者相信,本文将为超高压变质岩地区以及新老俯冲带地震波资料的解释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和实验支撑。

  • 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岩锆石中的矿物包体

    作者:刘福来; 叶建国; 薛怀民 刊期:2006年第12期

    北苏鲁莒南—岚山头—日照—桃行—仰口—荣成—威海一带榴辉岩的围岩经历了强烈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峰期超高压矿物组合已完全被后期退变矿物组合所取代。锆石微区阴极发光图像和矿物包体激光拉曼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32件不同类型岩石(包括榴辉岩、斜长角闪岩、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大理岩、蓝晶石英岩、云母片岩和钙镁硅酸盐类变质岩等)...

  • 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钛成矿作用:大陆板块汇聚边界的成矿作用

    作者:王汝成; 邱检生; 倪培; 王硕; 胡建; 朱霞 刊期:2006年第12期

    榴辉岩型钛矿床是重要的钛矿床类型之一。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钛成矿作用以金红石型钛矿床为主,其中金红石以变质矿物中的包裹体、晶间颗粒或脉状形式出现。富钛石榴子石是金红石包裹体出溶的初始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有利于金红石成矿的榴辉岩为高钛榴辉岩,其源岩为富钛基性岩。利用红外显微镜对金红石进行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红石...

  • 华北克拉通吕梁-五台地块新太古代—古元古代花岗岩的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意义

    作者:陈斌; 刘树文; 王蕊; 陈智超; 刘超群 刊期:2006年第12期

    本文报道华北克拉通吕梁-五台地块横岭新太古代片麻状花岗岩体、西潘古元古代杂岩体和云中山元古宙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和Nd-Sr同位素数据,以便示踪这些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岩浆岩的源区性质,特别是当时的地壳生长机制。横岭花岗片麻岩(大约2.51Ga)富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类似TTG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型(中稀土亏损和Eu异常不明显)和中等亏损的Nd-...

  •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同变形花岗岩的构造特征及其独居石测年

    作者:张进江; 赵兰; 刘树文 刊期:2006年第12期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LQGSZ)为华北克拉通内一条重要构造带,并将下伏阜平杂岩与上覆五台杂岩分割开来。该带经历了3期变形,第一期为主期变形,变形性质为韧性剪切,上盘沿WNW缓倾的面理向ESE运动,其他两期为后期垮塌滑动。剪切带内强变形部位发育一系列平行剪切面理展布的花岗岩,并构成剪切带的一个主要组分。这些花岗岩在其侵位时经受剪切带主期变形...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3000~3500m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成因机制

    作者:周开富; 刘福来; 许志琴; 李天福; 杨经绥; 薛怀民; 叶建国 刊期:2006年第12期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CCSD-MH)3000~3500m深度范围内的岩心揭示的主要岩石类型以正、副片麻岩为主,夹少量的榴辉岩、片岩及斜长角闪岩等。正片麻岩可进一步划分为钾长花岗质片麻岩和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质片麻岩的SiO2含量普遍高,为73.56%~79.01%,Al2O3含量为10.49%~13.75%;TiO2、Fe2O3、FeO、MnO和MgO的含量明显偏低,...

  • 中国新疆罗布泊盐湖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及成钾意义

    作者:刘成林; 王弭力; 焦鹏程; 李树德; 陈永志 刊期:2006年第12期

    罗布泊盐湖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为第四纪干盐湖,罗布泊凹陷主要受到北东向、近南北向两组断裂控制。自1995年以来,在罗布泊东北部的罗北凹地发现了超大型卤水钾盐资源。研究表明断裂构造对罗布泊盐湖成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开展卫星影像、地貌与连续电导率成像等分析调查,对罗布泊内部的断裂构造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 南苏鲁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及源区

    作者:孟繁聪; 史仁灯; 李天福; 刘福来; 许志琴 刊期:2006年第12期

    本文对苏鲁造山带西南端(南苏鲁)的中生代花岗岩采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方法进行了年代学测定,李埝岩体为122±5Ma(6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值),抗日山岩体的年龄为119±2Ma(5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值),这些结果表明,南苏鲁地区的花岗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相当于早白垩世。两个花岗岩体中还分别检测出新元古代的锆石,年龄范围为751~639Ma,表明有...

  • CCSD主孔金红石与石榴子石中锆石包裹体的Hf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蔡志慧; 曾令森; 张泽明; 梁凤华; 陈方远 刊期:2006年第12期

    本文样品是采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的含金红石榴辉岩,在这些样品中常常含有锆石副矿物,锆石可以呈粒间矿物存在,也可以包裹在其他矿物(如石榴子石、金红石)中。背散射电子图像(BSE)显示这些锆石包裹体的亮度较弱,颗粒较小(约10~30μm),发育多晶面,晶体内部结构和成分均匀。采用能谱分析(EDS)方法来测量锆石的元素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这些...

  • 冀北变质杂岩的地球化学、Nd同位素特征与地壳增生

    作者:刘树文; 田伟; 刘超辉; 李秋根; 凤有刚; PARKKH; SONGYS 刊期:2006年第12期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主要由变质的太古宙单塔子杂岩、古元古代红旗营子杂岩、未变质的大庙-长哨营等辉长岩-斜长岩-偏碱性花岗岩和晚古生代变质铁镁质到花岗质岩石组成。约2.49Ga的单塔子杂岩包括麻粒岩相到角闪岩相变质的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于中钾—高钾钙碱性演化系列,大部分岩石Mg#在40以...

  • CCSD超高压变质岩绿辉石中的石英出溶体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作者:梁金龙;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刊期:2006年第12期

    单斜辉石中发育石英出溶体是UHP变质作用的典型矿物学标志之一,在世界上著名UHP变质地体中屡有发现。本文利用激光Raman光谱和电子探针分析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CCSD-PP1)榴辉岩岩心的绿辉石中发现了大量石英(棒)出溶现象。通过与CCSD主孔榴辉岩各种赋存形式的绿辉石成分对比,发现含石英出溶体的绿辉石具有超硅特征,这是出溶现象发生的决定...

  • CCSD中HP-UHP岩石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对板块折返过程的示踪意义

    作者:孙晓明; 徐莉; 梁金龙; 汤倩; 梁业恒; 翟伟; 沈昆 刊期:2006年第12期

    利用高真空气相质谱系统测定了CCSD中HP-UHP变质岩中主要造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得出其3He/4He为(0.004~0.775)×10-6,相应R/Ra为0.003~0.553,40Ar/36Ar变化较大,为316.2~11358.8,高于大气40Ar/36Ar(295.5);20Ne/22Ne和21Ne/22Ne分别为9.47~12.4和0.026~0.051,而134Xe/132Xe和136Xe/132Xe分别为0.376~0.484和0.324~0.416,均高于...

  • 褶皱的地震波反射响应及其大陆地壳构造地质意义

    作者:嵇少丞; 龙长兴; 夏斌 刊期:2006年第12期

    褶皱是挤压造山带中最普遍的地质构造,但是为什么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却极少呈现褶皱呢?本文从一个构造地质学者的角度出发,数值模拟了几种常见褶皱构造的地震波反射响应。结果表明,传统的反射地震技术并不能正确成像闭合褶皱、斜歪或倒转褶皱及二级以上的多级复合褶皱。褶皱陡倾翼的反射消失,而褶皱转折端的反射形成一系列断断续续分布的假水平层...